西安补课机构:构建找矿新机制 服务全局谋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15:32

2010年10月28日   中国国土资源报
回暖、复苏、繁荣,间或夹杂着震荡与调整,这是对过去5年矿业市场的真实写照,也反照出地质找矿和矿政管理工作走过的道路。以2006年初发布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起点,“十一五”无疑是地质找矿和矿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黄金期。
立足国内,保障矿产资源需求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矿产资源的保障。
“十一五”是我国资源供需矛盾凸显的5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消费量逐年攀升,成为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十一五”期间,石油、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都超过或接近50%。中国的资源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世界资源市场的走势。审视我国的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更加需要全球视野、市场视野和发展视野。
“十一五”期间,尽管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地质找矿工作进入加快发展时期,从复苏走向繁荣,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地质找矿的内外部环境总体持续向好。国土资源系统、地质勘查行业继续积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此前提出的“两个更加”要求;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布,被誉为“地质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2009年,李克强副总理在视察国土资源部时提出了“立足国内开发利用资源”的战略思想,为未来一段时期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自1999年实施、持续12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进入收尾阶段,我国矿产资源形势进一步好转;各省级政府更加重视地质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积极与国土资源部签署地质工作合作协议。
矿产勘查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前4年,我国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28处,其中2009年发现398处,创10年来新高。尤其是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铁矿、铜矿等战略资源储量持续增长,在安徽庐枞地区的泥河、辽宁大台沟地区、河北冀东、四川攀枝花等地发现大型或特大型铁矿,仅2009年就新增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5.2亿吨;在西藏驱龙铜矿区、云南普朗铜矿区持续新增铜矿查明储量,其中驱龙铜矿区实际控制铜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已成为我国最大铜矿。地质找矿工作呈现“东部攻深找盲、中西部突破新区”的特征。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表明东部地区具有巨大找矿潜力,同时西部地区发现一大批矿产地。在2007年和2009年,我国分别在南海海域深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在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位居前列。同时,在新疆、西藏等重要成矿区(带)实施“358”专项,取得重要成果。
“打基础”的国情国力调查工作持续推进。国土资源部相继启动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业权实地核查等“三项调查”工作,发现一批重要找矿潜力区,系统分析、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全面掌握了矿产资源潜力、利用现状和管理现状,对于科学评价我国矿产资源潜力、满足国家层面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年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将完成省级煤炭、铀、铜、铅、锌、金、钾、磷、钨、锑、稀土和全国铀矿资源的潜力评价工作。
地质勘查市场投资活跃。财政投入与商业投资的比例由“十五”时期的“七三开”变为现在的“三七开”,基本形成了以社会资金为主的多元化地质找矿投资格局。虽然遭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但各种投资主体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热度不减。“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地质勘查总投入从每年344.4亿元增长到765.3亿元,其中社会投资增长两倍多。同时,中央财政支持地质找矿的力度逐步加大,2006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启动20亿元为基数的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各省级政府设立的地勘基金相继启动,中央、地方两级地勘基金总规模已达130多亿元。
中国在国际矿业领域的地位得到各国认同。每年一次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成为加强国内外矿业、投资企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外商来华投资勘查开采的活动日趋活跃。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世界多个国家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三大石油公司、武钢、中钢、五矿、中铝、中国有色、江西铜业等是“走出去”的主要力量,民营企业、地质勘查单位在国际矿业领域日益崭露头角。
规范矿政管理,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
矿政管理的进步,在不断满足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中,显示出巨大的张力。
“十一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关键5年,也是地质工作和矿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积极推进的5年。地质找矿和矿政管理工作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地质工作规律,通过持续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新机制,资源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矿政管理体系更加完备。国务院相继批准、颁布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6~2020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等战略性文件,为矿政管理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矿业权市场建设走上科学规范轨道。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矿业权有形市场的通知》等一批重要文件,就加强煤炭和煤层气、钨矿、稀土矿等重要矿种勘查开采以及矿山储量、矿业权评估、地质资料管理等制定出台了一揽子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出台了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服务地勘行业发展、支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近期启动的针对矿业权与土地交易市场的“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则标志着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的进一步健全。
矿产资源整合、执法监察力度明显加大。在国务院重视推动下,国土资源部等九部门自2005年末联合启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行动,通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动态巡查制度,严密监控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动向,有效遏制了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十一五”前4年,矿产勘查许可证由一年新立6100多件减少到一年新立3700多件,采矿权许可证由一年新立1.6万个减少到一年新立6800多个,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进一步加强。
体制、机制建设更加顺畅。在国土资源系统“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新机制”总体框架下,国土资源部党组提出了“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总体思路,开展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同时,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改革发展的实力、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
2010年,对于未来地质找矿和矿政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提出了“3年有重大进展,5年有重大突破,8年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三五八”改革发展思路,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地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守护生命、服务全局,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西南地区抗旱打井、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十一五”期间大事多、急事多、灾害多。国土资源工作者勇于担当、守护生命,以基础性、先行性的专业工作,为灾区人民抗灾救灾与灾后重建撑起了希望的天空。
大灾见证使命。在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以及玉树、舟曲等受灾地区,国土资源部门、地勘单位冲锋在前,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为灾后重建选择最安全的安居之地;在一度焦灼、饥渴的西南地区、西部黄土区、地方病多发区,国土资源部门、地勘单位加大投入,打出了甘甜的井水。
灾害考验防线。“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逐渐构筑起省、市、县、乡、村“五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十一五”前4年我国累计成功避让2100多起地质灾害,近10万人幸免于难,避免经济损失13亿多元。中央财政设立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更加重视中小流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国发布实施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开展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 启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活动,全面完成164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推行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其中,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全面完成,库区1897处群测群防点和122处专业监测点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保护群众60余万人。
“大地质观”赢得认同。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逐步拓展:在重要经济区、重要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海洋区域,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其中,地质工作为辽宁海岸带经济规划与港口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地质环境依据,为青岛、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湿地等海岸带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等提供了基础资料。其中,2009年,地质工作为国家50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提供地质信息与技术服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内需、保增长提供了安全保障。地质信息资料服务水平不断提高,1:20万等中比例尺中国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及中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向全社会开放。截至2009年末,已有1.1万余种图文地质资料上网提供服务,全年服务12万人次,分发11种大型地质数据库。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基本完成:掌握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查明了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发布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力度逐步加大,由2005年的一年4.74亿元,增加到2009年一年36亿元。
在青海、西藏等重要生态区域,地质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全面研究了青藏高原的环境变迁演化规律,建立了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信息系统,编制了地质、资源、环境系列图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藏高原演化理论体系。
回顾“十一五”,我们倍感自豪。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未来五年,中国的地质找矿与矿政管理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新时期。
构建找矿新机制 服务全局谋发展 牢记宗旨 胸怀全局 心系职工 服务发展 2009构建地质工作新机制 服务经济社会为民生 构建新机制 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着力构建与高铁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文化 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纪实 “大讨论”强力推进各地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在完善规章制度、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大找矿投入... 深化改革 完善体制 努力构建保障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 新疆托里县构建三项机制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 - 科学发展 - 七一社区论坛 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 山东地矿局:三线联动着力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 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2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阳光施政机制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 构建有效的制约机制 构建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 构建新机制是推进地质找矿的动力 ――解读《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_综... 何谓清洁发展机制? 遵循“两大规律” 搭建制度平台我部出台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若干意见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今年构建扩大内需机制 强力构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木然:构建稳定的政治机制 构建新机制 实现新突破 如何构建激励员工的机制0 构建职工心理关怀机制要稳中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