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测漏仪怎么用:崇高同样需要物质支撑-------对提高教师待遇的一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37:40

一说起教师,许多人总爱和一个字挂起钩来,那就是“穷”,“穷教师”。的确,直到现在绝大多数教师依然未摆脱这顶穷帽子。

进入新一年,大喜大悲的主题词一串接着一串。盘点其中有一组词比较抢眼——涨跌。房价跌了——还是买不起,股票跌了——被严重套牢,油价跌了——还未体验到实惠…….曾经以为触手可得的财富似乎要化为泡沫,而迎接原本就有些囊中羞涩的普通老百姓的却是一片“涨”声,肉价涨了、菜价涨了…….偶尔想愉悦一下精神才发现书价更是以超过GDP的速度在高位运行。基本生活用品全线上涨,已对老百姓的钱袋子提出了严重挑战。作为工薪一员的教师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不过,比这种压力更让广大教师倍感压抑的还是严重脑体倒挂的工资。

从2006年起,中央政府就公开表示“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2008年春北京市宣布,北京地区教师工资水平已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待遇。这一个个利好消息,让教师们曾倍感兴奋。长期以来,教师职业的辛苦已成为社会共识。任何一名教师,只要他走入校园,面对的就是满负荷运转的工作。天天踏着晨曦而来,披着暮色而去,在公务员们开始悠闲享受夜生活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却在伏案工作,为明天做准备。每日工作量远远超过法定工作七小时。如此大工作量的付出,换取的报酬又是多少呢?截止现在,国家(政府)给予班主任每月的工作补贴为21元,相当于每天补助7毛钱。以工龄十五年中级职称的教师为例,每天工资约为50元,同等条件下的公务员每天约为60元。这是从脑力劳动的角度比较。如果再把教师看作通过出售劳动成果换取报酬的体力劳动者,那么与当时工人(如建筑工人)相比,他的劳动也是极其廉价的。按现在的市场行情计算一位技工每天工资120元以上,小工每天工资60元以上。这样看来,无论是与同样视为脑力劳动者的公务员相比还是与出卖体力的劳动工人相比,教师的工资处于劣势的局面已不言而喻。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因为头顶着这样的光环,绝大多数教师放弃计较个人得失,把更多的无私的爱与关怀给予了学生,给予了这个伟大的职业。然而长期超负荷运转,使许多教师过早衰老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患咽喉炎、颈椎病、腰肌劳损、静脉曲张等职业病者比比皆是。更可贵的是许多教师担心治病会影响工作,大病小治、小病无视的情况随处可见。这样做,真让人心痛,有时却又无可奈何。在我们这个日益彰显法律力量的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中,最新修订的《劳动法》明确提出保障劳动者的有偿劳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热切盼望教师的劳动能够充分被尊重,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教师不再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

而工资待遇的低下,无形中加剧了人才流失。近十年来,全市教育行业流失了大量专业人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学校的名师。功底深厚,教学上独挡一面,深受学生爱戴。但付出与收入的不成正比,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们选择离开,远走异地他乡。为此,市政府曾出台文件试图扼止这种现象,直至今年“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单纯地认为这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但当从本地流走的多是一流优秀人才,却鲜有同等人才的回流,这个问题该不该让人深思呢?而一个地区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该地区是否拥有一支教艺精湛、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教育既是关系千家万户的琐事,又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地方政府也常常把教育(如高考成绩)当作是一方政绩。而在优秀教师面临流失的地区,再谈提高教学质量,无异于舍本逐末。

曾经一度盛行的教育产业化的观点,现在已被有识之士视为敝屐。因为实践证明,教育不是一项可赚取利润,追求收益的产业。教育就应该是一项公益事业,而它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一方政府。政府追求的经济发展,要依靠人才,人才从何而来?政府希望社会稳定,需要高素质的公民,公民素质如何提高?教育看是在为人民,归根结底人民教育需要政府买单。

政治家们说得很好穷则思变,这的确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所以,才会有屡禁不止的补课风的蔓延。这里的原因是多层面的,一方面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供求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们渴望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偿付出,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如果人们仍以传统、古旧的观点看待认为教师就要像春蚕一样奉献自己的生命,像蜡烛一样将自己化为灰烬。这种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教育是不是太残酷了!

现代教育对教师这个职业已提出挑战,也赋予它新的内涵。会教书更会生活,有思想更有创新。只有懂得享受教育的过程,懂得享受生命的过程,始终带着热情,倾注激情的教师,才更易于把“快乐学习,乐观生活”的理念播散在学生心间。而一切上层建筑必将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我们期待着教师的劳动能被充分认可,付出能得到一定回报,待遇能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