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和片的区别:收入分配改革重在机制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16:28
——访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透出2011年改革新动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各项改革的具体部署中,收入分配改革位列首位。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收入分配改革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一,已经成为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当前,收入分配改革哪些关键领域亟待突破?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
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必须清晰
记者:近年来很多人感觉物价在涨而工资不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大家对收入分配改革抱着很高的期盼,可改革的总体方案为何迟迟没有出台?
杨宜勇: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最早酝酿于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负责起草,在2007年至2009年间先后举行了6次征求意见讨论会,2010年初形成了一个方案上报国务院,今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能否正式出台,要看国务院统一部署了。
尽管改革方案尚未出台,但收入分配改革的工作一直在推进。近年来政府在“提低”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都有了很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在连续上涨。2010年底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同时扩大大中专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
“提低”是效果最好的,政府在这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从政府的角度,首先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国际上最低工资普遍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到50%,中国却只有20%,差距还很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则有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的努力,要靠市场来调节。
政府有义务创造一个公平的收入分配环境,但不能强制要求企业涨工资,否则有违《公司法》的精神。应该清楚的是,指望政府创造幸福是困难的,政府努力减少不幸是容易的。在收入分配改革领域,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必须清晰,改革才能有序推进。
改革需多方参与共同努力
记者:继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后,“十二五”规划建议又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看得出,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决心很大。在您看来,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杨宜勇: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涉及八大方面,基本包括了民众关心的问题。比如,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现在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而不能纸上谈兵。收入分配改革不是一个文件、一个政策的出台就能解决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机制。
记者:如何理解这样一个多方参与的机制建设?
杨宜勇:比如,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企业工资如何建立增长机制,目前来看最好的途径就是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现在法律上的障碍是很小的,事实中的阻碍需要共同去克服。对于工人,要学会“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用手投票,就是通过理性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集体谈判,包括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大代表。用脚投票,就是觉得报酬不满意了可以去选择别的工作,提高职业技能,或者创业,现在许多年轻的农民工就这么做了。
每个人都应是改革的主体,如果都等着政府或者企业来主动提高工资,想着等别人争取后“搭便车”,那是不现实的。调整收入分配,政府要负起责任,企业、个人等各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比如最重要的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近两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大致情况是政府占24%,企业占17%,居民占59%。要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就要降低另外两部分。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就要向居民让税,尤其要从中央政府做起;从企业的角度,就要让利。(颜维琦)
(责任编辑: 任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