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读研推荐信:高初建:行业收入15倍差距催促收入分配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8:17:52
高初建:行业收入15倍差距催促收入分配改革

2011年02月11日 08:21
来源:经济观察报

字号:T|T
5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高初建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根据去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证券业的工资水平比职工平均工资高6倍左右,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达11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这一差距又扩大到15倍。如果把证券业归到金融业一并计算,行业差距也高达6倍。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行业收入差距则要小许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保障研究所提供的资料,2006—2007年最高和最低行业工资差距,日本、英国、法国约为1 .6—2倍左右,德国、加拿大、美国、韩国在2 .3—3倍之间。从目前的资料看,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已跃居世界之首。

此消息甫一公开,舆论哗然。公众的普遍反应是为行业收入差距的拉大感到不安、不平、不舒服,乃至气愤。评论者多以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但这一差距如果过大,特别是由于这种过大的收入差距是由行业垄断造成的,那就非常的不正常。

我基本同意多数评论者的意见,只想做一点补充。我的看法是,当前这种行业收入差距高达15倍(或6倍)的不正常现象,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将对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的稳定进步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形成巨大阻力。

先说经济。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工业化道路远远没有完成。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还要发挥“世界工厂”的作用,靠中低端工业品实现财富积累。尤其是,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是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等基本情况的特殊要求。无须多言,一家证劵交易所或一家银行营业所能够安排的就业人员,与一家钢厂、水泥厂所能吸纳的就业人员是无法相比的。但是,现在在制造行业中,企业职工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岗位吸引力大大下降,已经形成了“用不起高级人才,留不住有用人才,现有员工素质不高,产业升级步履艰难”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大量制造行业只能永远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徘徊,形不成竞争优势,难于完成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任务。人们应该知道,在德国、日本的一些工厂里,工程技术人员,甚至铸造技工、磨具技工等高级技术工人的收入,与那些银行白领的收入相比一点不低。高薪酬保证了员工的创新能力,敬业精神,这或许是“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的产品竞争力大大高于“中国制造”产品的原因之一。

再说社会问题。中国经济30多年的发展,成果辉煌,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收入均有提高。然而,成绩的取得不能掩盖矛盾的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差距加大等等深层矛盾不仅存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凸显。这其中,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前不久,在一部号称献给二亿产业工人的电视剧中,陈宝国、冯远征饰演的钢铁工人展示了工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和自豪感。但现在,工人们仍在奉献,仍在奋斗,却失去了自豪感。随着80后、90后一代工人进入企业,他们的个性化意识、维权意识,他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正在使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变得激烈起来。去年,“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南海本田员工罢工事件”的相继发生,让人们对“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潜在危机不能不有所察觉。美国学者亨廷顿有一个重要的观点:“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中却滋生着动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最后要说的当然与改革有关。前段时间有个“热词”叫包容性增长,指的是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某种深刻转变。所谓包容性增长的基本观点,主要是说在经济增长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满足“人的发展”,使每一个人能生存,有尊严,更自由。这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在排除天赋、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之外,要保证每一个人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但正如人们看到的那样,现在的人想去一般工厂打工并不难。如果想当公务员,想在某个收入很高的行业中谋职,即使你天赋很好,受教育水平不低,你也难以得到均等的机会。我们知道,机会不均等,结果在收入方面会表现出几倍、十几倍的差距。而机会不均等的“前因”又是什么呢?天知地知。

于是,就需要改革。目前,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案已初见端倪。但问题在于,古往今来的一切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都必然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显然,收入分配改革这事不简单,应该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