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韩国粉丝评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状况分析-毕业论文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33:14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管理者为了检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有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经验总结而运用测量、统计、系统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现象、活动程序的价值判断过程。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评估、评价这两对相近概念不作区分。复旦大学的邱柏生教授说:“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但主要是根据社会经验,而不是根据科学的评估指标进行有效评估得出的结论。”[1]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价值论的密切相关,更揭示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有限性。科学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对理论研究的历史阶段、现状与发展走向做一个客观的梳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发展阶段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里,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一些发展轨迹。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起步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应用研究。在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时,往往只运用事实和直观经验的结果范式,比如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传家宝”,其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代代相传,并保证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因此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是一个无需证明的真命题。在这样一个阶段,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相当有限。198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一共分为四节,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途径和方法。可以说,这些研究只是触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皮毛。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审视。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个体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和价值理论开始萌芽。以1988年3月31日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的《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估中发现的两个问题》为标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关于评估问题的研究开始进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效益的关注。比如在这一时期编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材,1989年贺忠强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学原理》,用一章篇幅专门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问题。其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如1988年张耀灿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章节中有一节即“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可行性和指标体系”。其三是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新视角。张耀灿教授还在评估一章中提到了模拟情景评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第一次在教材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量评估。这时期还出版了戴钢书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定量分析方法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统计与分析》。文中大量运用化学分析和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等,整个评估似乎可以区分得十分细致,从而使人觉得非常科学和理性。但把一个人文科学的应用学科弄得过于高深莫测,这不过是一种局部与枝节化的做法,易于让人们忽视对评估工作整体和主要关系的理解,使学科失去应用的生命力。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后的相对成熟阶段。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由政治元社会向经济元社会的转换,受到二元并构理论影响,学理界开始了一场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大争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究竟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受到了挑战。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和价值论得到充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这时期由武汉大学的两位博士——沈壮海和项久雨分别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两本专著。以1999年《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第6期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模式探微》为标志,学术界以更加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评估,使评估理论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开始进入相对成熟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框架基本形成,研究的横向范围更大。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模式探微》之后,《求索》2000年第5期、《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11期与2004年第5期分别发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模式新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结构分析》,学术界从结构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进行了深入探讨。另外,无论是评估的标准、原则,还是方法、程序设置等问题,都有专门的文章进行了论述。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思想基本成熟,研究的纵向深度更高。郭政教授2002年发表的《关于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思考》中,首次提出评估标准体系由根本标准、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组成。济南社会科学院王鲁宁2003年发表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标准的哲学探讨》使评估标准的研究从经验层次上升到哲学的层次,开始从本质层次和前提批判角度去探索和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还有学者提出了系统分析方法、目标检验法、比较法、效益计算法、认同程度计算法,并提出了用数学模型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与2001年分别出版了邱伟光、张耀灿主编和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的两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这两本教材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进入一个更加微观的层面。总的来说,评估的理论研究从过去的扁平结构向纵向的层次结构转变,研究理论更有深度。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热点基本统一,研究的发展态势更稳定。对国内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主要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1994年与1995CNKI上的论文数量分别为7篇与10篇,但实际上其中《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形态与评估行为的导向功能》一文分别在1994年与1995年不同的期刊9次重复发表。因此,实际上1994年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类的论文数量为5篇,而1995年为4篇。自1999年起,评估理论的论文数量趋于相近,详见表1。如果从曲线图图1来看,能更清楚的看出研究态势趋于稳定。虽然2004年评估理论方面的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但其中还有部分论文还没有完全进入数据库。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理论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对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议论上,少部分集中于评估的原则和范围、以及相应标准的讨论之上,缺乏对评估指标体系的深入建构。而评估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的热点已经转移到科学评估模型的系统构建上。另外,使如何量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更科学,更便于操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范围的重新确立也是目前学界较难形成共识的一个热点。[2]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困境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实践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面临众多的困境,这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
    1.范围困境
    思想政治品德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考察工作有效的主要参数就是看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但我们又不得不注意到,形成思想政治品德的因素是多元的。以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为例,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不仅仅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单独影响,其中很大部分来源于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即我们平时说的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在这些不同职能位置上工作的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养成,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作业和论文写作的严格而合乎规范的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精神与责任心;专业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与敬业精神,由于具体性和实在性,可以较好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乃至发展为崇高的社会理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评估,也很难拿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人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有些人讲的与想的、说的与做的并不一致,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通过把握工作对象的言行,深入分析其真实的思想状况;通过简单的考试仅仅能把握教育对象的认知状况,而并不能真正反映教育对象的情感因素;品德的表现有时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氛围,缺乏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内在的品德就不可能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并体现为相应的效果。所有这些要素条件,应不应该囊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范围之内?
    2.效益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的效果体现有滞后性。先期获得的教育效果或已经确立的教育现象,或已有的教育方面的无形资产在多大程度上对目前的教育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评估的教育效果又是哪一段时间的教育投入所获得的产出?根据经济学中的“递减边际回归”理论,有时,教育投入超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努力和结果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关系,投入越多,教育效果倒可能趋于下降。就如防洪中,一味的靠加高河堤,就无形中提高了防御的成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能认为开会越多、表扬越多就越好,有时,会议越多,会议的价值就会下降,会议的重要性就会因与会者的感受性的下降(或迟钝)而变得模糊;表扬越多,它就会掉价。这些都在无形中提高了下一次教育的成本,对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资源是一种浪费。但如何确定这个教育投入的临界点呢?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建立在假定教育决策与投入始终保持正比例关系的基础上的。
    学术界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目前来说,仍然存在着两个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深入。“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研究文献却很少涉及其影响因素,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3](2)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对策探讨存在空泛化的倾向。对策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研究的一个密集区域,文献较多。但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或不够深入全面”,因而很多对策探讨流于一般化、空泛化,缺乏针对性。[4](P23)
    3.技术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最终以什么作为衡量标准,这是目前评估理论的难点。尽管说金钱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但世间有许多事物是不可能直接以金钱来衡量的,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模糊性更是难于实现由思想判断到经济价值判断的转换。时至今日,人们对评估理论的方法已经做出了一定的研究,在定量分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绝大多数的评估技术都缺乏可操作性。在评估时,总是关注于我们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议,组织了多少活动,写出了多少总结报告,有了多少书面成果,等等。至于真正获得哪些教育效果,则通常被那些充满着“大家一致同意”、“群众反映良好”等评语弄得众人一头雾水。对人们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归依感则缺乏有力的分析,对于从利益认同走向价值认同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难于形成一个全面客观的共识。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表现形态非常复杂,它既表现为显性效果,又表现为隐性效果;既表现为直接效果,又表现为间接效果;既表现为近期效果,又表现为远期效果。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特点来看,更多的表现为潜移默化的、长远的影响,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如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中,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也容易评估;而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对它们的实际评估也比较困难。”[4](P358)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已经实现了经验主义向学理的转化,但抽象的评价向真正便于操作的实证主义方法的过渡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一大困境。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发展的探索
    鉴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目前的发展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期待着新的突破。很多技术性的问题,一时还不能得到最终的解决。很多原则性的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应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新目标的确立和研究理念、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三个创新。
    1.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新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正式被确立,是作为一种斗争的工具。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思想与行为都在计划之内,而且那个时代人的素质也相对较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能对人的思想行为实行较好的控制。但转入市场经济时代,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到来,人们更加提倡自由发展与竞争,尤其是建立起一个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评价体系,重利轻义的思想自然的产生,而这一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是相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需相应发生改变,要从过去作为一种阶级斗争的武器转变到今天正确疏导不良的社会心态,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新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不仅要以党性为根本,又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寻找出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2.在理念上,实现科学研究由学理主义向实证主义转变
    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过多地受到行为科学主义的影响和束缚,强调应把价值和事实严格地区分开来,主张采取经验——科学的方法,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整个现象作系统、精确、客观的描述,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定量分析,学理界过多地强调了在评估理论中对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甚至将其置身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际内容之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进一步研究,必须实现由学理主义向实证主义的转变。如果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纯”科学倾向,最终只会取消其科学性,因而必须坚持评估的价值与事实过程的统一,学理与实证的统一。
    3.在内容研究上,单一结果的强调向过程与结果双向统一的转变
    我国自古就有人将教育喻为种植大麦一般一样,只要具有土地、时间和水分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收获:“今乎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不同,勃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饶,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5](P194)教育只要尽力,无有不得到相当的效果。古人还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5](P196)然而教育是一个过程,结果是教育的终极关怀,但过程却是形成良好教育结果的关键。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所有这些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过去提倡的“要算政治帐,不要算经济帐”的认识提出了挑战,要关注效益当然离不开对过程的关注。根据CNKI收录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论文情况来看,1994年~1998年仅为24篇,占32%;1999年~2004年为51篇,占68%。可见,对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研究和探讨已经逐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但是,效益仍然侧重于对过程中结果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程序本身应该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评估、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的网络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多方位、多角度,从教育过程的单一关怀向过程和结果的双向关注的转变。4.在方法研究上,单一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向定性与定量内在统一的转变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的时候,才算是真正发展成为科学。一般来说,由于量化方法的运用过程和运用结果都是可以检验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可操作性,其结果相对可靠,因而把这种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可计量的思想现象作定量的分析和处理,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克服和减少随意性。相对于定性分析“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印象上的评价工作缺乏全面性、客观性及科学性”[6]来说,定量分析优势较明显,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入学术界的视野。
    表2、表3是对目前CNKI收录的专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的论文统计对照表。事实上,学术界在经历对定性分析缺陷的反思之后,曾在一段时间内对定量分析方法过度的依恋,但定量分析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能支解思想政治教育,却无法对其进行整合。显然,单纯的定量分析存在众多的缺陷。于是学者们又回过头来,思考定性分析方法。虽然,目前学术界已经对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但绝大多数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挪动。可以预见,随着电脑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中,量化分析将进一步加强,定性与定量内在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问题研究的一大趋势。
      表2 1994年——1998年数据
评估方法  篇数  比例(%)  典型作品篇名            定性分析方法  0  0%    无            定量分析方法  3  60%    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定量评估            定性定量结合  2  40%    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殊性及其运用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继续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估手段和相应的技术相辅助,这种理论研究的成果还未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研究由观念领域进入实践领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研究当前面临的挑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研究的历史任务。
      表3 1999年——2004年
评估方法    篇数  比例(%)  典型作品篇名            定性分析方法  3   21%  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质的评价标准            定量分析方法  4   29%  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网络信息技术化的特点            定性定量结合  7   50%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方法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状况分析-毕业论文世界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关于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思考 对北京市连锁超市、便利店发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 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 当代中国人思考力状况的分析调查报告 -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模式创新及其实现途径 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分析YUAN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 一起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案例分析 对常州市汇总纳税银行企业纳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江苏国税调研》总第19期)-卡博学习网,提供会计,审计,税法,毕业论文,英语学习,电子论文,计算机论文,实习报告等 当代中国人思考力状况的分析调查报告 - [当代中国人思考力状况的分析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人思考力状况的分析调查报告] 杨凌示范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2009年杨凌示范区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状况分析评估情况...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_时评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新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创新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对某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案例分析 摄影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最新研究 英美文学研究毕业论文下载 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