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59:10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目前对教师专业化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

l 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创设良好环境;

l 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体系;

l 改革教师教育,培养优秀教师队伍。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者的理解具有多样性,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教师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过程,所关注的问题包括专业的历史发展、专业资格审定、专业组织、专业守则、社会地位等。另一类理解则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在关注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争取资源与权力分配的同时,更强调教师内在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包括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道德等各个方面[1],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又是其中最突出的内容。

本文着重探讨教育技术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共享问题。提出了教师有效实施知识共享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利用知识共享的策略或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整合信息资源,协助教师发展教学能力、技巧和经验。

1知识共享介绍

知识共享原是知识管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知识经济的兴起特别是知识资源在知识型高校中战略地位的提高,使得知识管理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关注话题,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也成为知识管理的两个基本方向。有学者直接提出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知识共享。

有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还不成熟,目前人们对知识共享的研究,大致可分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技术平台上如何促进知识共享;二是高校知识管理中如何促进知识共享。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于知识共享的定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l 知识转移: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共享自己知识,是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的转变过程;

l 知识学习:知识共享是指某一技术团队向另一团队学习的过程;

l 知识交易:知识共享是指不同知识拥有者之间交易的过程[2]; 

l 知识系统:知识系统建立的目标即为促进知识共享;

l 知识类型的转化:野中郁次郎在对日本高校的研究中提出实现知识共享首先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综上而言,知识共享是指个人的知识财富,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如电话、口头交谈、网络等,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知识财富。

2教育技术学教师目前专业化情况

2.1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理论与技术共存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跟踪国际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跟踪国际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着重研究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具备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及企业绩效培训等能力(见图1)。

1.教育技术学专业

2.2教育技术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从以上教育技术学培养要求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所要求教师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前者通常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包括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后者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2.3目前教师状况

教育技术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教育技术专业化的要求,而且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全新的、开放的、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技术教师身处教育改革的第一线,其责任和任务非同小可。因此,教育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但是目前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除了几个比较知名的师范院校,其他大部分高校也是最近几年开办了此专业。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中国开办时间比较晚,所以目前教师队伍不是很健全。很多高校开办此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较复杂,真正从此专业出来的很少,在学历、职称方面普遍偏低,在年龄方面青年教师比例比较大,缺少经验。我们只有把教育技术学教师的这两种知识都实现共享,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整合信息资源,协助教师发展教学能力、技巧和经验。最终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

3知识共享的实现方法

3.1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1)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区别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定义

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

高度个性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包括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

特点

存在于文档中

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可编码的(Codified

不可编码的(Uncodified

容易用文字的形式记录

很难用文字的形式记录

容易转移

难于转移

2)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3](如图2)。

图2.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3.2知识共享平台的设计模式

根据以上对知识的分析,以及对教育技术学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知识共享平台的设计模式大体规划主要有知识资源数据层、知识共享应用层和知识服务表示层(如图3)

图3.知识共享平台的设计模式

基于知识共享管理与服务系统从逻辑上分为相对独立的三层结构,分别为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每个层次都可以是由不同组件构成的复杂实体。其中每一层向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又作为下一层的客户,调用下层提供的功能函数,内部层次只和自己相邻两层交互信息,对系统外部是完全透明的。

表示层是系统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含系统的显示逻辑。它把用户请求传送给服务器端,Web服务器程序和应用程序服务器则根据客户端的请求,通过服务器引擎生成结果返回客户端,客户端接收返回结果并将结果显示在客户区。

应用层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并称为服务元素。有些可为多种应用程序共同使用,有些则为较少的一类应用程序使用。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服务元素分为两类: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和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CASE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它成为应用层中任何用户和任何服务元素的用户,主要为应用进程通信、分布系统实现提供基本的控制机制。特定服务SASE则要满足一些特定服务,如信息交流、知识推送、案例服务、问答系统等。根据事务处理规则和工作流程处理信息,完成知识与案例的查询服务、知识问答、推送服务等,同时将用户的操作任务结果反馈给客户端进行显示。该层的重要性在于封装业务逻辑单元,利于拓展新的业务要求,以满足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数据层(知识组织):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提高知识数据服务,主要包括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处理、知识的维护,以及知识数据库的代理服务等任务。在数据层中包含系统知识数据的处理逻辑,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

三层应用体系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l 具有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软件应用有很好的可伸缩性;

l 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l 利于变更和维护应用技术规范;

l 可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l 对应用和数据的存取权限可以按层进行设定;

l 与构件技术结合,可提高软件的可复用性;

l 容易实现与其它平台之间的无缝整合。

3.3知识共享策略

3.3.1建立教学相关资源库 

学校教育信息化主要是以校园网络为依托,实现资源的信息化。教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可在这个虚拟大学的数字空间下,进行各种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当务之急要建立良好的教育信息化资源环境,有组织、有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网络信息资源科学地加以管理和整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持。第一:建设教学应用软件资源库,在学校网络中心的倡导和协助下,建设教学应用软件资源库,可以实现一些常用教学制作软件的共享。比如:教师可对一些常用的免费软件下载,也可以通过交流的形式上传一些自己储备的软件,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共享服务。第二:建设视频课程学习资源库,组织一些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针对某门课程将视频课程学习资源加以整合、制作,并连接在网络上,帮助教师尽快掌握如何利用教学软件和设备进行组织教学,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不同程度专业化发展的学习。第三:建设视野拓展素材资源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不仅要熟知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对课程改革和科学发展前沿有所了解。通过建立视野拓展素材资源库,教师可建立新的课程理念,利用丰富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来积累和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从业能力。

3.3.2推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就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逻辑主线组织教学内容,以项目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的载体。在项目的教学中,注重以项目为中心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以项目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项目为中心开展“做中学、做中教”,实施先会后懂的教学逻辑,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以项目的运行过程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评价[4]。

教育技术学很多课程都是跟实际项目可以挂钩的,比如影视编导课程,就可以让教师根据实际的项目进行教学,边教学边进行视频的采集,剪辑,最后形成成品。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真正的技能,有深刻理解了书本上的理论。项目教学不仅让学生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让从教师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变到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上来。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3.3.3开展项目经验汇报

Holthouse (1998) 认为知识是一种流量(flow),即可以在拥有者与接受者之间相互交流,因此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的过程[5]。因此在项目实现、运作后进行项目总结交流,实现经验分享,达到知识共享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教师间隐性知识的传递交流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通过项目教学从中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经验,也就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这些经验只有通过教师之间交流才能达到实践性知识共享的目的。项目经验汇报是交流很好的方式,教师之间可以每个月或者是一个项目完成开展一次汇报活动,实现实践性知识共享。

3.3.4识别拥有隐性知识的教师,构建“专家地图”

专家地图是指有组织的知识资源的分布情况的知识管理工具,它不同于知识仓库,所谓的知识仓库是可编码的显性知识的存储,而专家地图仅指向拥有隐性知识的某个或某些人,就好比我们的导航网站,并不具体说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而是指明什么问题该去何处解决,遇到问题应该向谁请教。教师利用“知识地图”,就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与某一问题相关的知识资源(包括文档、培训、专家等等)的位置和相关信息,从而方便采取下一步措施或获取相应知识,利用知识地图,教师不仅可以方便、快速地查找到系统中自己所需要的显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的拥有者,还有助于教师进行知识发现。专家地图构建后为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一种可能,是有目的交流的前提[6]。

3.3.5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型组织

基于网络的学习型组织则是从共同体层面来对教师的知识进行管理与组织。教师学习型组织可分为教师知识管理区、教师培训交流区、教学讨论区和资源交流区。教师能够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互动合作、交流探究、决策和行动。它给高校教师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并在此收集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教师的真实想法,这些真实想法大都是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障碍因素或相应的可行对策;收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技巧及经验,防止相同知识的重复开发,也使教师个人的经验技巧社会化,提高高校综合实力[7]。

4结论

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背景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已不再是以前的“教书匠”,而是一名具有大量专业知识的“知识工人”。对于这些专业知识教师如何管理、应用、学习、分享和创新,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专业发展。教师有效实施知识共享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知识共享理念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整合信息资源,协助教师发展教学能力、技巧和经验。从而加快整个教师群体的专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朱大丽.教育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策略.教育技术导刊,2007;(12):40-41

2 贾巍.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模型构建和应用研究.重庆: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

3 http://wiki.mbalib.com/wiki/%E7%9F%A5%E8%AF%86%E7 %AE%A1%E7%90%86

4 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17-18

5 D. HOLTHOUSE. Knowledge Research Issu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8, 43: 277 - 280

6 王伟娟.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探讨及网络平台构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7 Cut hell, John P. The role of a web-based community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Based Communities (IJWBC), 2008, 4(2): 11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