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天气24小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35: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代码:0117001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 分:1.5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6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 全校本专科所有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
2. 目的: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首先,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这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基础上重新编写的,适应了新时期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才的素质需要,教材在内容体系、重点难点等方面都作了一些调整和变动,着力体现了高起点、高目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上确立更为高远的目标,发挥该门课程应有的人才培育作用。
其次,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2.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
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
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
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本课程为  必修  课程,期中(期末)考试采取  开卷   方式。平时成绩占_40% ,考试成绩 60% 。
三、教学内容、要求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了解:人生新阶段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与方法
理解:大学阶段的特点及其在人生中的意义;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追求的成才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
掌握:大学生活特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及要求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了解: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掌握: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与意义;共同理想与崇高信念与现实、与实践的关系;实现理想信念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了解: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理解: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新时期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
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时代精神;做忠诚爱国者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了解:人的本质;人生价值;人生环境
理解: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人与各种他人生环境的关系
掌握: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人生价值观的标准与评价以及实现条件;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锻炼道德品质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过程
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意义;道德与人生、社会生活及自我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掌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了解: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理解:社会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的内涵及其道德需要;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掌握:公共生活的特点;社会公德的特点、内容;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了解:我国的当前的就业形势
理解:职业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的培养;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内涵及意义
掌握: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法律要求;爱情、婚姻、家庭中的美德内涵及要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了解:“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及作用;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新的国家安全观
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
理解: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功能;宪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
掌握: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四、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教 学 时 数
讲 授
习题课
实  验
小  计
1
绪论 课程内容简介、理论和现实意义
2
2
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
2
3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2
2
4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2
2
5
第四、五章 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
2
2
6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2
2
7
第七、八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2
2
8
复习
0
2
2
合  计
14
2
16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9。
参考书:
1.《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靳诺、郑永廷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人的存在与教育》,舒志定,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3.《我是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大学生问题》,马长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5.《高校政治理论课参考文献》,周全华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与方法》,郑永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当今世界教育思潮》,毕淑芝、王义高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德育创新论》,吴亚林,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9.《现代德育人本论》,杨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美]麦特·里德雷,刘珩译,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1.《道德建设的文化机制研究》,魏则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伦理学》,罗国杰,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3.《现代道德教育论》,李萍,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面对道德----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陈晓平,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5.《社交礼仪教程》,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个人交往主体性研究》,龙柏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冲突与整合》,侯惠勤、姜迎春、黄明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肖川,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版。
19.《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美] 威廉·弗兰克纳,黄合伟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0.《诚信 善待 宽容》,[美]阿尔伯特·哈伯德,李家驹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22.《西窗法雨》,刘星,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六、补充说明:
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讲授课占16学时,另外16学时按照教务处要求,由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计算。社会实践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学生自选题目写出社会调查报告,按要求完成并成绩合格者给予1学分。
1.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1)选择调查题目,拟定调查提纲;
(2)确定调查时间、地点,物色调查对象;
(3)展开调查,做好调查笔记;
(4)撰写调查报告。
2.社会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1)选定调查题目,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当地实际或个人兴趣确定调查选题;
(2)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应包括:调查报告标题、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的结果分析以及作者对调查事物提出相应对策;
(3)其它要求,书面材料必须手写,用A4纸统一装订,注明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每篇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在开学后两周内,以班级为单位交给任课教师;社会调查报告的成绩评定标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不合格者或不上交书面材料者,评分为不及格,抄袭者按不及格处理,须重修。
? 2009-2010 版权所有心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