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泷堂总公司在哪:学校领导艺术浅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07:29
从理论上讲,管理是一门科学;从实践上讲,管理是一门艺术。理论若不能指导实践,那就是夸夸其谈;若不能和实践相结合,则是纸上谈兵。在同等条件下,有的学校蒸蒸日上,有的学校江河日下;同样是校长,有的能让薄弱学校变成强校,有的则使强校变成薄弱学校。究其原因,是领导能力的问题。我们常常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个管理者的成功:领导有方;也常常用四个字来总结一个管理者的失败:管理无方。 “有方”与“无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管理者能力的差异却有天壤之别。“无方”只能说明这个领导在做事,混混日子而已;“有方”则表明这个领导把“事”当“事”来做,从审美的角度来讲,就属领导艺术的范畴。笔者从事学校管理多年,深感领导艺术对学校管理的重要。在此,提出几点浅见,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以人为本的待人艺术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人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计划经济时代,过分强调集体的共同目标,却忽视了个体的人的不同的需要,人的个性普遍受到压抑。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的性情和自我发展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鼓励,并有了展示个性风采和表现自我能力的空间,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量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如何来对待人的不同需要呢?笔者认为,作为学校的领导,一定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研究人的不同需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主动了解和掌握教职工的个性和愿望,并想办法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要。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教职工是被动的,但从工作的角度来看,他们又是主动的,所以,对待工作,他们既可以选择积极配合,也可以选择消极懈怠。一旦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其个性和能力得到释放,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迸发而出,使个人的需要同学校发展目标越来越接近,达到人和学校和谐共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取得 “双嬴”的效果。

二、量才适用的用人艺术

     人权是平等的,但人的能力的有差别的。承认这种差别,有助于学校区别不同的人才并把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学校根据职位对能力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激烈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的潜力。由于人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如兴趣、性格、特长、经历、环境等,人的才能表现出来类别和层次的差异。这些差异,看似不和谐,但若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做到优势互补,人尽其才,就能奏出动人心魄的交响乐曲。作为一校之长,其作用不在于自己才能超拔,鹤立鸡群,而在于善于将具有不同才能的人放在学校所需要的最恰当的位置,发挥他们的才智,为自己所用。
      能力不同,所发挥的作用当然也不同。职位越高,对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反之则越小。因此,领导在向下属授权时一定要记住 “爵以功授,职以能授”的古训,量才适用,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调查显示,用人不当是造成学校管理运行不畅的重要原因。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一定就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有些学校的领导囿于成见或屈于习惯势力的压力而委高职于不适合管理岗位的教师,造成能力和职位的失衡,增加了学校管理负担。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平庸的干部,自己干得吃力,职工看得着急,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形象,成为学校发展的阻力。

三、左右逢源的协调艺术

     当领导总要和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善于协调的领导,其下级总是劲头十足,同级总是乐于配合,上级总是大力支持;不善于协调的领导,下级总感到无用武之地。同级离心离德,上级感到头痛。所以,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的能力要求。

     协调,根据其目标任务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内部协调按照其工作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同级关系的协调、上下级关系的协调、干群关系的协调。内部协调做得好,一方面可以互通信息,保证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政令传达的通畅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增进感情,保证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使学校内部机制正常和谐地运转。此外,学校要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同学校外的组织机构发生关系。外部协调按照其工作范围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与上级部门的协调、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兄弟学校的协调。外部协调做得好,一方面可以沟通信息,宣传学校形象,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联络感情,取得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内部协调,偏重于内部成员的沟通理解,达到增强学校凝聚力的目的;外部协调,侧重于外部关系的疏通合作,达到改善公共关系的目的。有人认为学校不需要公共关系,这种观念与时代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学校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可能脱离市场经济的环境而独立生存。如今办学要与不同的部门和各色人等打交道,不能用 “单纯”二字来形容当今的学校。可以说,办学之难的现实在公共关系方面对学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四、有效规避风险的艺术

     在市场里搏击,人人都想争取利益的最大化,风险必然会如影随行般地伴随学校的办学过程。有投资,就有风险;投资越大,风险越高。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信用风险已经直接成为影响投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合作方的背信弃义,往往使投资方的投资 “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如何在信度不高的市场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赢得主动,懂一点规避风险的艺术很重要。

     一要研究市场。市场变化是常态,而不变则是非常态。因此学校的领导要研究市场,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决策,降低办学的风险。

     二要研究政策。政策具有指导的意义,学校的领导若不研究政策,往往会使投资迷失方向。想当然的结果,必然违反政策,导致投资的失败。或自以为聪明,钻政策的空子,办 “校中校”;或以“特色办学”为幌子,高收费。这些做法,是与中央政策想违背的,在中央三令五申的情况下,尽管有的学校仍顶“风”而上,逆“风”而行,但最终还是被“风”刮倒,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三要研究法规。如果说政策是学校管理的指导,那么,法规则是办学过程的说明,更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大量事实证明,办学风险的发生,都与法规的缺失有关。被侵权了,不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合同签订前不研究法律的程序及合同对双方的约束和保护;侵犯了别人(尤其是学生)的权力,还沾沾自喜,却不知道当别人用法律的武器捍卫权力时,侵权者会受到双重的损失 --名誉上的和经济上的。学校虽是乱收费的源头之一,但有时候有些政府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学校当成“唐僧肉”,巧立名目到学校来收费,也使学校不堪其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这一法规,长期受行政审批之累的国人无不拍手称快,但中国的国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排除仍有政府部门变相地用行政许可权收费,这时,学校领导就应该以有准备之心来规避风险的发生。

     四要研究人。投资是和人打交道的活动,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在和合作者交往时,必须炼就一副识别真伪的火眼金睛,才能避免因看错人而造成的风险。在和合作者交往的过程中,既要摸清他的为人,了解他与人合作的诚信度。若此人来路不明,甚至有欺诈的历史,就必须立即终止和他的合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合作之前对合作方做严谨的调查,于人于己都会有好处,这也是我们规避信用风险有效方法之一。作为学校的领导,有时候,一笔签下去,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警惕,慎用自己手中的那支笔,是很有必要的。学校领导艺术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