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非法移民中国:关于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韩清林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2:51:47

关于“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韩清林 :

《河北教育》,1999年第12期韩清林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在实践中的实质性推进,既要靠行政的推动,更要靠科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因此,素质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必须在科研和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必须在教学领域深化,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具体化的理论框架,就一定意义上说,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搞好“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验,使我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实现大面积实质性推进,并逐步构建“自主学习”理论体系,形成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这是我省基础教育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教育过程的本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要有两种反映论:一种是直观反映论,一种是辩证反映论。

从传统的直观反映论来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是二维结构,也就是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再由主观世界到客观世界;由自然界到思想,由思想到自然界;由客体到主体,由主体到客体。这就是哲学上讲的直观反映论,即二维结构的直观反映论。二给结构的直观反映论,把人们的头脑当作了一个只是填装知识的容器,又象照镜子似的,只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个白版。人们的意识只不过是一个装满环境因素的香肠。用二维结构的直观反映论来研究学习活动,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老师不断地把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的过程,这就是传统教育的灌输论思想观点。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支配下,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习,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反映论认为,人闪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一个直观的反映过程,不是象照像一样对客观信息的直观化的反映,而是由人们的心智结构对反映客体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对于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人,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心智结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人们不同的认识水平和心智结构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使其心智结构不断地架构、更新、完善和提高。所谓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心智结构不断更新、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反映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心智结构的发展与提高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人们主观世界的发展,不仅包括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还包括了对人们自身主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这就是说,人们不断地把自己的主观世界即认识水平和心智结构当作一个认识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和完善发展的对象。也就是说,主体要通过自我意识,将自己既作为一个主体又要当作一个客体,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种存在于自我之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内在的相互作用中,在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过程中,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架构新的认知结构和心智结构,从而使人们的认知结构、心智结构不断优化,使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心智结构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中,在主观世界的主客体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所以从辩证反映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架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心智结构的一个过程,不断地都市自身的认识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教育对象,不再是一个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单纯的客体,教育过程也不再是教师给学生单纯地填装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吸纳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在这个教程中,一切知识、技能,要为学生所掌握,就必须被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所吸纳、结合和同化,知识、技能被纳入到学生自己的理解、解释和记忆的系统,并且经过自己的转换而变换形态,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智结构的更新和架构,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自我发展的动力,就成为一个基础和关键。人们如果是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就会把自己固有的各方面的内在的本质力量调动起来,积极推进自己的心智结构的更新、完善和提高。如果学生不是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而是不情愿地被动地学习,那么他自身具有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各方面的内在的本质力量就焕发不出来调动不起来,他就不可能促使自己的心智结构实现自我完善;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转换为学生自身的东西,不能被学生所接纳和同化。因此,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就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本质要求。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在学习社会中,教育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外部施加影响的过程,如教师的指导、家庭的督促、考试的压力、社会的影响等等,但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外在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习者内在学习需求和心智结构的自我完善而起作用。如何保护、调动这种内在需求,并把这种内在需求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根本任务之一。我们选择自主学习课题进行改革实验,正是基于以上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反映论和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理论。因此,从哲学上科学反映论的角度看,自主学习是教育教学教程的本质和核心,是人们实现社会化、形成并发燕尾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内在动力源泉。从教学观念的变革历程看,“自主学习”理论将带来教育教学观念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并将成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终身学习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当代教育论。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与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校教育,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四个教学要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包括学校教、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自学在内的一切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广义的自主学习活动既可以包含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等四个要素,也可以只有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等三个教学要素,还可以只有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两个要素。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指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要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学生要以书本知识学习为主,同时要强化对实践的学习,不断地把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产生活的体验相结合;学生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同时要强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随着计算机、电视、广播、书刊及计算网络等信息工具的发展,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学习的途径、渠道、方式日渐多样化;学生在学习知识学会求知的同时,切实保证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要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生要以知识学习为主,同时要强化技能的训练和实践的锻炼,在学习掌握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的同时,要强化怎么做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内化为素质,通过技能的训练转化为素质,通过实践的锻炼升华为素质。

自主学习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行教育教学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人们在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往往是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理解去把握。在这机关报理解中,把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当作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 的学,教师的教是前提、是基础、是保证,教师的教居支配地位,学生的学居从属的、被支配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言,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实现的。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存在,更难以实现。在这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就造成,在现行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很难真正搞清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含义。自主学习论则明确提出,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其主体自然是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显现出来的。它是由学习者从事主动学习这种实践活动本身决定的。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主体,学习内容为客体。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指导者而存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也可以不作为指导者,学生可以脱离教师的指导,自学成才。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生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宽广,他们既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也可以在家长及社会的指导下学习,还可以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去有选择的学习。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学习者都是主体,这是绝对的、永恒的,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则是相对的。因此,在自主学习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绝对的,是永恒的。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培育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地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育和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因为,学生的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不是自发产生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而形成的。中小学教育作为养成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道德与技能,而且要将引导、强化学生的旺盛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作为首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生只有具备了旺盛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会实现自主学习的能动学习。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学习技能的动力源泉。应试教育强调通过考试与竞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考试成绩排队或升学这种外力作用对学生形成压力,通过竞争加大外部压力,进而使这种外部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这种通过外部压力而启动内在动力 的方式,对那些学习优良的学生无疑将起到刺激作用,而对那些学习居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灾种外在的压力往往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落伍者、竞争中的失败者。这种通过考试、通过升学竞争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法摧残人的个性发展。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下,学校和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养成教育,把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作为自然形成的东西来对待,往往采取管卡压式单纯靠考试与升学评价等箸化的作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作法对大多数学生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必须尽快改变。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包括两个方面,即显性的符号化的书本知识和隐性的经验性知识。学生对知识特别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所谓创造性学习,是指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掌握内化的过程,即对知识整合与架构的过程。人的头脑不是一个简单化的知识仓库。对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对零碎的、只言片语的、互不联系的知识的储藏室,人们对知识的获得是结构化的整合的架构过程。学习者在对机关报知识学习进,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机械的学习、机械地记忆。这种学习单靠记忆,单靠死记硬背,所学知识不稳固,而且是死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另一种是在深刻理解、真正理解基础上,将所学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并且依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并且依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基本 概念和基本原理为核心,形成良好的在机的知识结构体系。从学习的本质来看,是学习者不断架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和经验体系的过程,是将外在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能否真正理解,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关键。通过而学习,为了理解而学习,这是实现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是自主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理念。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自主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但并不轻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学习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教师要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必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三种教学思路。在传统教学中,人们一般习惯于按“讲学练”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即教师一般在教学之初先讲解所要学习的新的概念和原理,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弄明白所学知识的概念和原理,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解答有关的习题。在学习新的书本知识特别是比较难的学科知识时,采用这种方法有利有加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第二种教学思路是“学讲练”,即按照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讲解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第三种教学思路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或称之为“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这种教学思路是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去尝试对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综合与判断,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分析、概括和评论。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对知识的概念、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经验,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强化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这种教学思路应主要用于复习课、活动课、专题教育等。当然,对一些新学的学科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采用这种思路,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来看,人们主要习惯于第一种教学思路,对第二、三种教学思路不习惯。在自主学习教学改革实践中,要大力强化第二、第三种教学思路,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说,“学讲 练”和“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自主学习教学工作的核心思路。

长期以来,我们努力追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从改革教育思路入手,强化“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改革教材和教学内空,使教材和教学思路以问题情境、自由讨论和课堂操作为主。要适应这种变革,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总之,自主学习理论要求教学思路更加多样化,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千篇一律的模仿式教学,刻板的僵化的教学方式,完全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

(二)自主学习教育实践将带来教育理念的根本性变革

自主学习教育涉及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等各个领域诸多方面的根本性变革,特别是将带来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适应自主学习,需要确立如下理念。

1、确立教育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为背景,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自主性发展的个人为目的的教育。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呈现出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趋势,当代社会瞬息万变。这就需要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教育作为一个先导型、全局性、基础性的产业,要求现代学校制度必须承担起为一个正在发展和变革的社会社会培养新人的崇高使命,而不是仅仅为适应当前存在的社会并为维护这个行将消亡的社会现实来培养将要过时的人;满足每一个学生和学生每一个方面发展的需求,促进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加适应每一个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而不是仅仅为培养更加适合于选拔的学生,从而使广大学习者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读写能力、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当前,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种种弊端,但集中到一点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表现为实行整齐划一的模式化的强制性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动手与实践能力差,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等。我们用“自主学习”教育思想来改革现行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现行教育中不合理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造,是新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变革。确立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根本性变革,变革的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以主体自主性发展和创新教育为中心来构建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立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内容的现代教育理论。二是以“学习论”改造现行的“教学论”,建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是指按照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学功能、目标、对象、结构、过程及其方法等基本问题的认识。自主学习教育实践要求真正确立学习者主体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地位,使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理论更加符合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与人格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所谓“教学”,其真正含义由过去的“教学生知识与技能”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建立以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数学论。从本世纪初以来,我国教学观念发生了几次重大变革。在而、三十年代,首次提出要从教师的“教授”转向强调学生的学习,并初步确定了“儿童本位”、“生活教育”、“活动教育”的观念,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八十年代以来,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并在实践中的推行,教学观念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强化学习论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地位,是广大教师真正确立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三是以学法研究为中心带动教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往往以教法研究为重点,对学生的学法研究不重视、不深入。推进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教学方法领域内应当进行理念的根本性变革,由教法为中心变为以学法为中心,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并不断推进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3、确立科学的以理解为核心的学习观。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人们接触一种新的知识,感到新鲜和陌生,从接触到接受乃至掌握,经历一个对新知识理解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分析,把握知识的合理性,使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困因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是一个靠自己架构的过程,而不能满足于机械的记忆和教条式的掌握。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必须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初步理解、强化记忆、学会应用、加深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靠自己的架构来完成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对知识不断分析、理解和深化认识的过程。学习过程的实质和核心在于理解,而不是记忆。确立这样的学习过程观念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更稳固、更灵活,才有可能使知识成为创造力的翅膀。

4、确立动态的结构化的知识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应有一个新的认识。一般来讲,知识有两类四种:两类即显性的符号化知识(书本知识)和隐形的经验性知识;四种即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怎么做的知识和他是谁的知识。我国传统教育中重视书本知识,轻视乃至忽视经验性知识,重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轻视乃至忽视怎么做的知识。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确立科学的结构化的知识观,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和学习,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化;既要重视学习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更要重视对怎做的知识的学习。中国教育的一个弊端是轻视知识的应用,轻视怎么做知识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要着力解决好结构化知识的学习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学生所学知识的整体性问题。把握教学内容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整体结构、主要线索及其纵横联系,由知识点到知识链再到知识网络。二是要科学构建教学目标结构,抓好全面育人问题。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把握住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等。三是要处理好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问题。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难点和训练点。四是处理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思考、参与、探求的问题。要力求让学生了解并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的脉络。

三、自主学习与自主性发展目标 。

自主学习论作为一种与知识经济时代、与现代学习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理论,它是对现代社会中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按照儿童和青少年自主性发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所实施的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的本质的科学总结,它涵盖了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各个方面。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发展。

㈠自主学习论对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务

在现代学习社会,施教者已经不再单纯是教师和校长,它包括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社会主体,具体来讲,包括了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者,家长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对在校学习的大中小学生来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师和校长是最主要的施教者。

自主教学论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在现代社会及其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与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㈡、自主性发展的目标

自主学习论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即学习者实现自主发展。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五个目标:即主体性发展目标、自立性发展目、自觉性发展目标、主动性发展目标和创新性发展目标。这五大目标构成了儿童和青少年实现自主发展的五维结构目标体系。

1、主体性发展目标。主体性发展目标是儿童和青少年实现自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儿童和青少年要实现自主发展,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主宰自己的主体,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校教育中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开展。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的主体发展、自主发展为中心。实现主体性发展目标是自主学习论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按照这一要求,针对不同年级情总,对教师及学生做出具体规定。

2、自立性发展目标。自立性发展目标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自理,儿童少年要从小学会自理,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首先,要做到生活上自理,不依赖于父母,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其次,要做到学习上自理,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预习、复习、自学和课外阅读、做作业等。从小学到中学,按照不同年级情况和本地家庭及社会的具体情况,制定分年级达到自理目标的具体要求。二是要使每一个儿童和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要有很强的自信心,具有“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要从小着力塑造每个儿童少年的独立的人格。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每个人都成为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这就要求校长和教师要尊重每个儿童、少年的人格,并努力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要针对儿童少年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每个儿童的人格发展确定具体的目标。

3、自觉性发展目标。自觉性发展目标在儿童和青少年实现自主发展中起着动力性、源泉性和方法性作用。自觉性发展目标可分解为三个方面。①愿学、乐学。需要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原动力。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的问题,调动并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中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②会学、善学。只有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却掌握不好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同样也学习不好。因此,在形成学生强烈学习动机和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要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加强对学法的研究和教学,在自主学习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多媒体教学、电子读物和计算机网络教学,远距离教学的广泛应用,对学习的手段、方式、内容都带来了历史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自主学习实验要把学法研究和新的学习手段、学习技术的研究摆在重要位置。各个实验学校要制订具体的目标要求和落实措施。③自醒、自励、自控。这些要求主要属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发展目标。自主学习论认为,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要时时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要运用注意规律,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的能力。

4、主动性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人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基本实践,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从小培养儿童和青少年主动意识、主动精神,是培养人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主动性发展目标可分解为五个方面①适应性。要使学生学会适应,要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要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②选择性。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大的素质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按照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偏科倾向科学引导,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国现行教学制度强调模式化和整齐划一性。这种模式化和划一性教学存在种种弊端,但集中一句话是不允许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使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选拔空间,就必须减轻课业负担,精讲精练,转变题海战术和满堂灌教学方法。同时要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提供更多更好的图书、报刊、信息、学习技术及学习手段。③竞争性。鼓励学生追求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较高目标,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成功欲望,鼓励竞争。在文化学习、体育比赛、技能训练、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鼓励竞争。④合作性。主动合作、善于合作、乐于合作是人类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的良好品质。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鼓励竞争,强化合作。在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合作对人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要创造环境,使儿童和青少年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⑤参与性。鼓励所有学生都成为学校内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参与者。通过参与,达到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与提高的目的。要使学生主动并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主动和同伴讨论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创新性发展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和精神,是面临知识经济挑战,使我国建成世界强国的奠基工程。创新意味着超越,意味着变革,意味着对以往思想、认识、知识、技能的扬弃。创新性发展目标是最高目标,是在前4个目标基础上形成的最高目标。主体性发展目标、自立性发展目标、自觉性发展目标和主动性发展目标是实现创新性发展目标的基础和条件。一个缺乏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没有独立人格,只会被动地学习的人,不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人。创新性发展目标可分为6个方面:

①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意识和志向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就不能有创新行动。创新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形成一种激励中小学生参与创造活动的社会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设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进行创造活动的情境。

②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量的实践表明,古今中外一切创造性人才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喜欢追根究底,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学校和者末大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努力引导和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③具有勤于思考、敢于陈述自己见解和敢于冒风险的品格。创新意味着突破、变革和进步,而不是重复、模仿和循规蹈矩。创造性人才喜欢标新立异,爱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喜欢出“新点子”,喜欢解决挑战性的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积极引导,对那些勤于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既使不太正确的看法)的同学要给予表扬,使他们受到鼓励。对那些有冒险精神的学生要正确引导,把他们引导到正确方面来,而不是压制和摧残他们的敢冒风险的精神。实验学校要制定一些具体措施来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优秀品格。

④努力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的根本途径,没有科学的创新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有创新成果。科技发展史表明,科学家和发明家之所以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了人类的科技进步,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独特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学习;考试是对已有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主要是训练人们的求同思维和聚合思维。因此,应试教育往往有意无意地限制、扼杀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性活动,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只习惯于求同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思维方式,形不成创造性思维方式,这就很难培养出大批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方式有多种,其中有两种是人们常常采用的:一种是对熟悉的事物有意识地把它看作是陌生的,通过对观察、实验,用新的理论和新的视角加以研究,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即把熟悉的东西当作陌生的东西来研究;另一种是对陌生的事物要作熟悉它、了解它的态度,采用熟悉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即对陌生的东西用熟悉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创造性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经常训练逐步形成的。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关系。任何创造活动都是在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中实现的,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而我国教育乃至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更多地保护和鼓励人们的聚合思维和求异思维,中庸之首、趋同心理和随大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深的历史积淀。因此,在大中小学的教育中要特别强化对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一环。

⑤积极参与多样化的创造活动。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如开展小制作、小设计和小发明活动,建立红领巾科学家、红领巾研究所、中小学生科学观察站、中小学生野外科考队等。石家庄市翟营大街小学几年来开展的“课前8分钟创造活动”很有成效。中小学校要广泛开展多样化的创造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创造实践活动养成勤于思考、敢于创造的精神和品质。

⑥大力探索和普及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科学方法。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发明的智力激励法中的创造技法,可以通过确定某个议题进行自我训练。这种也叫“创造思维激励法”,主要有9种:现有的物品(包括知识、技术)有无其他用途,也可以稍作改革就可以扩大用途(改一改);现有的物品能否引入其他创造性设想,或者有没有可以借用的其他物品(借一借);现有的物品可否改变形态、制造方法、颜色、音响、味道等(变一变);现有的物品能否扩大使用范围(扩一扩);增加它的文明功能,延长它的生命等(加一加);现有的物品可否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或者分割化小等(缩一缩、减一减);现有的物品有无代用品等(代一代);现有的物品能否更换一下型号或更换一下顺序等(换一换);现有的物品是否可以颠倒过来使用(反一反);现有的几种发明是否可以组合在一起(合一合)。上述方法是用于激励商品的创造发明的。我们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创造思维的训练方法。

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现创造性发展目标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关系。第一,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每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并不绝对相关,但又有一定的关系。智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创造力高的人智力也不会低,但智力高的人未必就一定创造力高,关键在于创造力的训练。第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造力的关系。牢固而丰富的知识和熟练而多方面的技能,是增强创造力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知识和技能,要去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只有知识,也会技能,而没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也不会出创新成果。因此,我们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绝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按照创新性发展目标6个方面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

四、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我们之所以提出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样一个问题,还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㈠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的基本培养目标。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因此现代社会要求现代教育与之相适应,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一镒性教育为终生教育所代替。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受教育者从小学起就学会学习,即不但要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首先要学会学习。

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实现自主学习创造了学习条件和学习空间。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教学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计算机的应用,对数学教育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数学教育,就是公式加计算方法。现代的数学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同时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现代物理学、语文、艺术教育等,由于计算机的应用都在发生重要变革。比如用计算机搞设计,用计算机搞绘画,用电子读物代替书籍报刊,将来的图书馆就会被非常小的电子读物来代替。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朝代的教育将在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转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构建的现代教育体系中,课堂不再仅仅是局限在一间教室内,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学习自己感兴起的知识,还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适当的学习进度。这种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客观现实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新型的阅读方法。不论是光盘出版物,不定期是网上资源,知识点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级读者,可以有多种连接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多路径的性质可经使读者能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新的写作方式,如用电子输入技术代替传统手写,使阅读与写作实现一体化。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普及和发展,不仅要求现代教育要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根本任务,而且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造了客观现实基础与条件,开辟了一条现实性道路。信息时代与学习社会的到来,使自主学习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

㈢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强化自主学习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创新性人才既要有良好的记忆力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很强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既要有很强的智力与能力,又要有独立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既要有敢于冒险、敢于竞争又要善于与人合作;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实验与操作能力。在传统教育思想支配下,一个循规蹈矩、只会死记硬背、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的人很难成为创造性人才。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学习,教师能够进行分行性地教学。自主学习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自主学习论建立了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五维结构的目标体系,即主体性发展目标、自立性发展目标、自觉性发展目标、主动性发展目标和创新性发展目标。按照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敢于冒险又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精于实验的习惯和能力。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创造性人才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意志、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就一定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基本方式和基本保证。大面积推行自主学习教学改革实验,就为在面积在幅度地培养创新性人才开辟一条现实性道路。

㈣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任务之一。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就是使广大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是谁学会呢?是学生学会。学生怎么学会呢?就要靠自主学习才能学会,这不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吗?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抓住这个基本问题,就会使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要围绕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来抓好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实验。

五、进行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关系

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关系。这个课题本身包括了两个方面的研究,就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理论研究是实践探索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先导,没有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索是盲目的实践,不可能在实践上取得重大的突破。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研究为教学改期实验提供理论基础,提供实验方向,提供实验思路、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总之,实践的探索要用理论来进行指导,要把理论的研究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但是,理论的研究也离不开实践与实验的实质性推进,离开了实践研究的实质性推进,理论研究也不会取得重大的突破,将来也不会具有实用价值。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民主义的根本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探索为理论研究开辟道路,提供经验,探索路子,由经验不断地上升为理论,不断地丰富理论。不断对理论进行检验、修正、完善和丰富。通过自主学习实验的大面积推进,不断丰富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从而构建自主学习的理论体系。因此,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把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验这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这个课题的研究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否则,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使这个课题的研究面临困难与挫折,甚至中途夭折。

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与教育环境四者关系。教师、学生、教材与教育环境是教学工作的四大基本要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学生、教材与教育环境等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的运用过程;教学规律是教师、学生、教材与教育环境等四大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运用规则的反映。从古至今,一切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都无一不是基于对四者地位、作用不同的理解而构建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特别是对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不同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教育学说:“教师中心论”或“教师本位”,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中心地位,学生与教材都处在从属的服从的地位,在教学工作中强调“教授法”;“学科中心论”、“教材中心论”或“学科本位”、“教材本位”,突出强调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在教材建设上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学生按照学科专业人才的目标培养;“学生中心论”、“儿童发展中心论”或“学生本位”,突出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地位,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全面发展,教师与教材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的指导与教材建设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与全面发展。按照对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构建不同的教育教学思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中心,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这一课题,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指导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材建设必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服务。总之,教学工作必须与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教师指导、教材建设与教学环境建设必须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检验教师工作,要以学生是否学会主动学习作为根本标准之一。教材以课程为基础。课程要围绕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来设置。各实验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研究,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学习,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专题教育课程的关系。学校要组织教师创造性教学,抓好活动课程、专题教育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关系。从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来看,小学的自学能力很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决不能弱化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育,没有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要学生自发地去学,那是不负责任的作法,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过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一个不断地引导和培养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自学、学会课外阅读,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写作与练习。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要以现有的教材为中心,这点一定要是明确。这个课题研究的着眼点,不是课程的改革,要依据现有的课程和教材来搞这个实验,否则实验的方向就偏了。

㈣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学习的空间、学习的视野日益广阔。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校园网、因特网以及电子读物,成为当代社会的新的信息源,书籍、报纸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习材料。信息社会与学习社会为人们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更好的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学生接受教育,特别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唯一场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将产生越来越大影响。在自主学习实验中,要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举办家长培训班和家长学校,请他们积极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使他们在家庭中按照有关自主学习的要求来辅导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自主学习,并为自己的子女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在家庭中进行自主学习实验的成功经验。要组织宣传、工会、妇联、青年团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参与素质教育的实施,主动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开辟在社会教育中进行自主学习实验的渠道、方式。

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和向实践实习的关系。我们搞自主学习的教学改期实验,视野要开阔一点,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并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的教学上,要把知识的传授、教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向实践的学习和锻炼综合起来,使自主学习实验惯穿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实践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改革实验达到下述目标,即通过知识的传授,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技能的训练,使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对实践的学习,从感性到理性,使经验和体会升华为学生的素质。

六、在实施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中,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 要实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武装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的头脑。这是个关键,是个基础,是个保证。能不能搞好这个实验,关键在于能否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来武装广大实验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头脑。如果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搞这个实验不可能取得进展。

我国现行教育有自身的优势,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非常扎实,这一点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但是中国教育也存在突出的弊端。我和西方国家的专家讨论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讨论过。他们认为,中国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强调是什么、为什么的学习,强调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和掌握,但是在怎么做和应用上比较差,对如何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不够。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怎么做的知识,它是谁的知识(即某个知识是由谁发明的)。在这四个发明,中国教育主要是强调是什么于为什么的知识,而对后者则不甚重视,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二是重视对已有重视的学习和掌握,但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非常薄弱。在亚洲金融风波中,亚洲国家败下阵来,这固然由多发明的原因,但亚洲国家的教育也营予以反思。从中国的传统教育来看,中国学生对规定的课程学得很苦很牢固很死,但是中国学生得知识面很窄,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学生得知识面宽,学习往往很被动,主动性、自觉性较差。三是从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过程来看,强调整齐划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缺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教学都是一个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问老师答。如果有哪个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老师发问,甚至会被认为是扰乱课堂秩序,会被认为是对老师的不敬。讨论式的教学、问题式教学非常少见。从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看,西方发达国家是小班化教学,围圆圈式的,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讨论。计算机教师按分组式,便于学生讨论。而我国的教学班一般班容量很大,没办法改变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是那些班容量很小的班级,也是按前后桌排列,禁止学生上课讨论,即使是自学,也不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哪个班自己最安静,没有讨论的声音,就是好的班级。计算机室也是一排一排的摆放,不给学生进行讨论的方便。讨论式的、启发式的教学使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都要进行改革实验。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小学班容量大大减少,二十个人左右的班在全省的小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二十来个人的小学班级,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课堂组织形式呢?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全面推行讨论、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改革试验。

(二)要大力普及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在实验学校大力普及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搞好培训,是搞好这项实验的基础和保证。各地要努力为实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思想的培训、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教学改革实验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这是搞好这项实验的基础。总课题组要抓这项工作,各个市也要抓这项工作,实验学校也要抓这项工作。不抓这项工作,这个实验就推不开,更难取得实质性乃至突破性进展。

(三)要把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课题实验的基础和突破口。省、市、县所有承担实验任务的单位都要抓这项工作,不能说理论研究是省市两级考古部门的责任。如果实验学校不抓理论研究的话,你这个实验就经验讲经验,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广大教师在理论研究上有浓厚的兴趣和很大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

(四)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技术非常粗放和简单,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技术含量很低。我们的教育是知识含量最高的产业,但其生产方式却是技术含量最低的行业,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生活、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实验要体现先进性、导向性。从未来发展来看,要使你的实验具有生命力,必须要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实验。

(五)认真总结已有的教改经验,要广泛借鉴和引进国内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多年以来,全省广大中小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首先总结好自己的经验,把以往的改革经验运用到这次改革实践中来。同时,要学习外省市经验,把他们的好经验和好作法运用到这次改革实验中来。目前国内各省、各市都在抓教学改革实验,有的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如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快乐教育、创造教育、主体性发展等改革实验都已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要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

(六)大胆探索,积极实验,不断总结经验,从经验上升为理论。这也是搞好这个课题的关键问题。首先要坚定信心,充满信心,要下决心把实验搞下去,同时要大胆探索,积极实验,在干中学,在实践中开路,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教学改革实验是教育实践,各实验学校要积极投入到这个实践中来。

(七)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现代教育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完全依赖于其发达的教育。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要引进其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当然,对其企图通过文化渗透、教育渗透对我和平演变的图谋要高度警惕。要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应组织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到国外去学习、考察,通过听课和参与人家的教学活动,借鉴其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鼓励一些实验学校与国外同类学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开展互访,促进双方师生的互相交流。

(八)要以科学的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好改革实验。要埋头苦干,不图虚名,要坚持“长周期实验,打持久战”的方针,务必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倾向。教育周期很长,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周期也较长。要把实验目标的重点放在阶段性目标上,一学期一总结,一学年一总结,抓好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比较分析。因此在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时,要把成果摆在适当的位置上。

(九)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这个课题是省重点课题,是全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举措。我们要力求通过这个课题的实施,使全省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的突破。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加强领导;第二,要切实抓好实验学校教师的培训提高;第三,实验学校要为实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学校领导来说,在教学安排、后勤安排,以及其它活动安排上,都要为实验创造更好的条件。特别是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班教师和对比班教师都要切实安排好,组织好;要解决思想问题,包括学生的思想思想问题、家长的思想问题,都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排除思想障碍;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底数要清,要有记录,经过一学期、一年、二年的实验,然后进行阶段性的对比分析,鉴定实验成果;第四,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实验在全省布置了,但是每个学校到底能够铸到哪个程度,全靠各实验学校自己了。因此鼓励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每一个学校的实验既要达到一般的要求,同时要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优势;第五,为保证这项实验的进行,各个市、县和实验学校在经费投入上要予以保证。因为实验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增加一些投入,象印刷一些东西,还有老师的考察、学习、培训,这都免不了一些花费。因此在经费上,各个实验学校要予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