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吊坠配什么项链:中苏珍宝岛事件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3:36:32
中苏珍宝岛事件相关问题探讨
  • 中苏珍宝岛事件相关问题探讨



    一、 事件发生的背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中苏两国正式决裂,曾是互称兄弟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陷入了无休止的相互谩骂(或曰“论战”)。尽管当年11月刘少奇访问苏联,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出现缓和的迹象,然而基于国家利益,以及对世界形势的判断等根本分歧,中苏两国在短暂的缓和后,不可避免的再次走向分裂。

    此时的中苏两国尚未解决边境划界,这也成了日后两国武装冲突的导火索。从1960年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划和制造事端。1963年3月8日,中共开列出一份失地的清单:包括西伯利亚南部和俄罗斯中亚地区至少500万平方公里领土。北京要求苏联书面承认,目前的中苏边界是诸多“不平等”条约因而也是“不合法”条约的产物。莫斯科拒绝了中国的申明。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当年7月10日,毛泽东对来访的日本社会党代表说“大约一百年前,贝加尔湖以动的地区成了俄罗斯的领土,从那时之后,海参崴、伯力、堪察加和其他地区才变成了苏联的领土,这笔帐我们迟早要跟他算。”[1]苏联谴责毛泽东的说法,称这令人想到了希特勒的“生存空间”论。此后两国边境冲突频率越来越高,烈度越来越强。从这一年10月到1969年2月,苏军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9起。[2]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大规模冲突显得不可避免了。


    二、 事件的起因、过程及影响


    (一)事件的起因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的乌苏里江下游,[3]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入侵苏军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中苏珍宝岛流血冲突正式爆发。

    (二)事件的过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入侵苏军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中国边防巡逻第二小组听到枪声后,在班长周登国的指挥下,给侧后的入侵苏军以沉重打击。随后,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发起反击,但遭到丛林中苏军的猛烈射击。中国边防部队经1个多小时激战,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是日,我军共毙伤苏军60余人(击毙38人) ,击毁装甲车、指挥车、卡车各1辆,我方牺牲17人,重伤11人,轻伤24人,失踪1人。[4]  

    3月15日凌晨,苏军边防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奉命带领一个加强排登岛,与入侵苏军形成对峙。8时许,苏军发起攻击,我军坚守有利地形,以部分兵力分割苏军,经一个小时激战,打退了苏军的进攻。9时46分,苏联边防军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5辆装甲车向珍宝岛接近,从南北两侧发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叉,拦阻我边防部队登岛支援。坚守在2号阵地上的无坐力炮班长杨林,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苏军,待苏军坦克驶近到只有10余米远时,他接连投出5枚手雷,打乱苏军队形,使其一辆坦克闯入雷区被炸坏。杨林带两个炮班机动射击,他连续击中3辆装甲车,但他也不幸被苏军坦克炮火击中壮烈牺牲。13时35分,苏军边防军纵深炮火猛烈袭击中国防御阵地,正面达10公里,纵深约7公里。炮击2小时后,苏军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割其步兵与装甲、坦克联系与苏军近战,减弱其火力,使用火箭筒击伤苏军4辆装甲车。经50多分种激战,成功地粉碎了苏联边防军的第三次进攻。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100多名步兵,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军的3次进攻,击毙敌上校以下60余人,击伤80人,毁伤坦克、装甲车13辆,我方牺牲12人,伤27人,[5]保卫了珍宝岛。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敷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叉的一辆T-62型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被炸坏的苏军坦克被中国边防军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至此,苏军占领珍宝岛的企图已被彻底挫败。为了表彰黑龙江边防部队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于7月30日发布命令,授予孙玉国、杜永春、华玉杰、周登国、冷鹏飞、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荣、于庆阳等10名官兵以“战斗英雄”称号,给边防部队侦察连、一连等10个单位各记一等功一次。[6]

    (三)事件对中苏两国以及冷战局势的影响

    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在此次事件爆发前中、苏虽然已经开始“论战”,但双方关系还未彻底破裂,就在撤出全部在华专家后的1961年,苏联还向中国移交了米格-21战斗机的图纸资料以供中国仿制。直至珍宝岛事件后,中苏间的对抗才从意识形态领域彻底滑向政治、军事全面对抗。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与苏联彻底决裂后,苏联对中国的侵略核威胁政策使中国在七十年代倒向美国,联合美国对抗苏联,因为那时苏联在全世界采取攻势,美国在全世界采取守势,中国和美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珍宝岛事件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随着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冷战格局产生了微妙的边化。由过去的中苏联合抗美转变为中美联合抗苏。这是国际冷战格局自50年代中苏签订同盟条约以来的第二次转型。[7]


    三、 关于事件发生后苏联为何未对中国进行核打击问题的辨析


    事件爆发后,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对华发动全面战争,必要时可动用核武器对中国核设施(例如罗布泊的核试验场,位于西北的导弹发射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狠狠的教训中国。当然,苏联最终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做到谈判桌前。关于苏联为何没有对华动用核武器,近年来,又很多人提出是美国在当时发出了支持中国的声音。笔者对此并不认同,在笔者看来,苏联当初之所以没用核武器,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中方保卫国家主权利益的坚定立场

    中国在事件一发生时就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态度,边防部队立刻予以还击,并取得了胜利,在一开始就表明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这是决定苏联不敢轻易采取军事行动的首要因素。当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遭遇侵犯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于任何挑衅、试探行为都要予以坚决回击,绝不能抱有苟且偷安的侥幸心理,希望通过满足侵略者的部分欲望来息事宁人,同时也不能惧怕强大敌人,要有敢打必胜的决心。要知道,侵略者的野心都是被一步步刺激起来的,如果我们当时没把小小的珍宝岛当回事,放弃它换个太平日子,那苏联就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下次他们要的就不只是一个小岛,而是整个乌苏里江流域,整个东北,整个……。所以,在他们开始试探时,就要打掉他们的幻想。

    (二)中国军队在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次,珍宝岛之战向苏联人充分展示了我军在常规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这场战役(珍宝岛之战虽小,但历时半个月,期间反生多次交火,应该算作战役)虽小,但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袖珍”合成化战役,在整个战役过程中苏军动用了坦克、火炮、装甲车、运输直升机等装备密切协同作战。苏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数都优于中国边防部队,但在中国军队的抵抗下,却遭到了失败。中国军人展现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灵活的战术风格,充分说明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这一切都向苏联人昭示了中国军队在常规战争中是难以战胜的。而苏联军方强硬派叫嚣使用核武器,本身也说明了他们对使用常规力量已经信心不足。中国军队在珍宝岛展现的战斗力也成为了日后苏联内部反对派,反对动武的重要理由。

    (三)中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充分动员和备战

    珍宝岛开战后,中国在北京以及全国的城乡,展开了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活动,从3月4日到4月12日,参加群众游行示威的军民已达4亿人次以上。[8]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对苏战备高潮,4月28日,毛泽东在9大1中全会上提出“要准备打仗”,这明确的向苏联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苏军胆敢踏入中国领土,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四)中国的核反击能力

    1969年的中国,不仅拥有了核武器而且还有威力巨大的热核武器(氢弹)。虽然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乃至投放手段上都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中国已经拥有了射程1300公里的东风-2号(DF-2)中程地地战略导弹,从西北的导弹基地发射,能够威胁到苏联本土。中国不需要摧毁苏联,中国只需要在苏联领土上投下几颗,也足够重创苏联。只要苏联无法在第一轮打击中完全摧毁中国的核设施(中国的导弹基地保密严格,苏联只能通过卫星图片来确定,可能存在疏漏),那就给了中国反击的机会。不管什么时候,苏联最大的敌人始终是美国,如果苏联遭到核反击重创,那日后如何应对美国的威胁?

    (五)苏联内部稳健派的制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虽然苏联军方强硬派虽然主张动武,但苏联也不乏头脑清醒人士。苏共中央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就遭到了时任苏联总理的柯西金的坚决反对。柯西金反对的主要理由和笔者前述几点基本一致。他着重强调了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敌人是美国,苏联国内经济状况又不好,军费缺乏,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果要和中国开战,势必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9]因此,他主张对华采取对话方式和平解决此次事件,并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首肯。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苏联当初之所以没有打中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自身的表现所致。诚然,美国人的支持确实发挥了作用,但这种支持首先是出于美国自身的利益。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面报复。到时,核污染会直接威胁驻亚洲25万美军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让他们打开潘多拉盒子,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的面前。到那时,美国也会举起白旗的。“我们能够毁灭世界,可是他们却敢于毁灭世界。”况且,美国人当时之所以支持中国,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在强权面前好豪不低头以及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使美国认识到中国是个值得支持的对象。如果中国领导层在冲突中表现得畏畏缩缩,军队一败涂地,美国是绝不会出手的。按照美国人的外交思维,无法战胜的敌人——就是朋友。


    四、综述


    珍宝岛事件已经过去40多年了,今天中俄两国的边界已经划定,再也不会爆发像珍宝岛事件这样的边境流血冲突了。但作为一次震惊世界并在随后几十年里对相关国家以及国际冷战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武装冲突,珍宝岛事件仍然值得我们不断的、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挖掘。珍宝岛事件虽“小”,但这次事件所折射出来的关于国与国之间如何正确的处理双边关系;在国家遭遇重大危机之时如何有效应对;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关系中如何准确把握脉搏等等诸多问题却是我们应该长久思考的。







    注释;

    [1]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79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29页。

    [3]高心峰、何春楼:《祖国第一岛——珍宝岛》,《黑龙江史志 》,1995年5期,第51页。

    [4]刘华:《34年前的中苏武装冲突再现——珍宝岛1969》,《国际展望》,2003年8月,第10页。

    [5] 刘华:《34年前的中苏武装冲突再现——珍宝岛1969》,《国际展望》,2003年8月,第12页。

    [6]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6月版,第643页。

    [7]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7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8]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33页。

    [9]李同成:《一场没有爆发的核战》,《山东档案》,1999年2月,第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