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王小波:导学先行:“贤”聚智教“奉”以出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0:12:59

“奉文育贤”:科学优化教育资源  “和谐发展”:有效提升办学品质

 

导学先行:“贤”聚智教“奉”以出色(附照片)

 

上海市奉贤中学引导学习有术

 

    数据是枯燥的,但又是很有说明价值的。

    近年来,奉贤中学学生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有21人次获一等奖,45人次获二等奖,68人次获三等奖。在全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航空航天模型等大赛中,19人次获一等奖,30人次获二等奖,41人次获三等奖,其中张卫冰同学获得2008年上海市东华杯化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体育竞赛也屡创佳绩,夺得全国重点学校射箭锦标赛总冠军,两次获得上海市青少年射箭锦标赛团体冠军等。

    学校曾作过2006—2007学年教师课堂教学学生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以10分计,“总体评价”,从8.692上升到9.40;“课堂教学”从8.514上升到9.36。

    学生缘何能“如鱼得水”地学习,并能“融会贯通”地运用?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学案导学”,这个在奉贤中学既独特又颇盛行的做法。

    2009年5月13日,奉贤中学举行“学案导学、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效”展示活动,来自上海市教育学会、各区教师进修学院、兄弟学校的250位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观摩研讨,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课前几天,学生先拿到了学案

    学生要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向主动的探究者,高中的学习,不仅完成眼前的课本“供食消化”,更要有让学生掌握长远的“觅食储存”。学校的“学案导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在上课前1-2天,将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带着学案中的问题看出、标出自己尚存在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则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课堂学习阶段  师生通过小组等形式讨论预习发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精讲释疑,在师生、生生的互动对话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分析、归纳,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课堂练习尽量在课内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适时的练习训练,既巩固所学,又学有所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消化、整理、补充,学会对课后作业的反思;及时将学案收来审阅,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学案上反映的个性问题和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导、讲解;指导学生保存、整理学案,并作为后续学习和复习的资料。

    而备课组围绕“最近发展区”从课程教材整体章节出发,提前确定学案的目标、重难点;提前备好学案,并指导学生预习;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提前进入课堂角色。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90%左右的学生在使用学案后,逐渐养成了预习的习惯,有了学案使预习更有针对性、听课更有重点、做作业更有底气。

   

具体学案,就是一种教学个性化

    经过研究与实践,许多教师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梳理是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质疑释疑是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反思是学案的着力点。

    学案,为阶梯化的“个性”发展铺设轨道:高一、高二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学案板块设置上更强调基础教学,学案比较细化,更注重知识的生成,注重知识的梳理、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归纳,板块设计上强调体系的逻辑性。高三以复习学案为主,主要是专题复习,更注重知识的对比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除了知识需归纳梳理外,更多的是对例题和习题的筛选,努力做到课本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题型化、综合题型阶梯化。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制定的学案,有着自己的“个性”。新授课学案,注重知识的生成,学案设计要有启发性,提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习题课学案,主要集中在专题训练上,有针对性地集中教学类典型例题,归纳学习方法,并变式训练、实践巩固。复习课学案,更多采用章节知识网络、表格形式,对比巩固知识。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复习,让学生自主归纳、练习,教师完全放手、相信学生,教师从旁指导,对学生复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指点即可。而实验课学案,则注重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学案要为实验操作搭建平台。

    学校认为,学案与教案密切联系、密不可分,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学案是教师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普适性;而教师的教案可以学案为基础设计,教案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学案不同于学习笔记、作业和学习参考资料。

   

以学案为契机,创新有效教学模式

    从2006学年起,学校通过专家系列讲座、行为跟进研究、实践反思、推广辐射、理论探索等五个阶段,对学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现已形成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学案系列,特别是各学科高三的一轮复习学案、二轮复习专题已基本成形,初步积累了奉贤中学校本化基础性课程资源。

    学案的形成与渐趋成熟,推动了学科教学的优化和特色化,现在形成的5种学科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上各具特色。

    “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组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个性化阅读”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多样的阅读目标、多种的阅读方式、多元的阅读评价满足学生的阅读个性需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庄骏老师的“善于设计深度拓展的问题来导学”、查晓华老师的“在细节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石志荣老师的“在提升学生情感体验上下功夫”都很有特点。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教研组从“问题解决”的研究现状入手,研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功能目标、操作程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会审题、会建模、会转化、会归类、会反思、会编题。如沈斌老师的“鼓励学生‘挑战’数学概念的权威”、姚建新老师的“把自主探究还给学生”、钱丹燕老师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比翼齐飞”等,都很有效果。

    “任务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外语教研组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言之就是:为用而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如徐金秀老师的“改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7个要诀”、蔡彭老师的“利用英语广告上拓展课”等,都很实用。

    “主题设计”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教研组在师生交互过程中,共同编排成可供学生研究性学习问题的素材,即设计主题,以此作为载体,在实践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对主题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中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能力。如罗清华老师的“新教材中名人事迹资源的‘四度’开发”、林春辉老师的“由提问所生成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周世平老师的“失败的作业变成最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等,都很有见地。

    “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教研组的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过分偏重教师教忽视学生主体主动学,偏重讲解灌输知识忽视学生质疑探究,偏重训练求同思维忽视培养求异思维等问题,开展探究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徐雪峰老师的“一堂由学生提问引发的实验课”、黄艳丽老师的“学生的‘奇特’问题是宝贵的教学资源”等,都很有立意。

   

奉贤中学教育词典  学案

学案是教案中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的导学方案,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知识建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或师生协商指定的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