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手撕包:思品课学案导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理论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37:11

思品课学案导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理论探讨

2009-06-21 12:30:14  作者:徐萍  来源:府前中学网站  浏览次数:92  文字大小:【大】【中】【小】关键字:思品课,学案导学,情境教学

思品课学案导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理论探讨

府前中学           徐萍

关键词: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理论探讨

内容摘要: 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理论的意义、实施现状及实施原则进行了较深入地理论探讨。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情境学习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早在国外兴起,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方法。80年代后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借鉴了当代西方的情境学习理论,给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了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模式,后来以此为基础,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育理论。

近年来,将情境教学理论移植到思想政治课堂的探索也在逐渐增多,但大多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少有像其他学科那么系统的理论建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对情境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停留在表层上,未能结合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进行情境教学。因此,本文将从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教学的意义及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教学的原则几个方面作一个理论探讨。

一、首先,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尝试

1、创设良好情境有利于学生自身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主体置身其中,为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寻找有意义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与组织,指向问题的解决。这一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个体的意义建构与情境中的信息不断反馈、交流,问题解决的工具、信息要素、方式、思维路径等也都是个性化的。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情绪,情绪表达出主体的状态和客体的态度。情绪好,脑子灵,脑子灵则反应快,这才能较好地理解、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同时,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评价一堂课的质量,学生的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为此,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促进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更真实的学习、促使学生对知识及德育要求进行主体性建构,最终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而这本身就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2、创设良好情境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很特殊的课程,它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最终要使学生从内心认同,从而把这些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这就要求每一种道德要求要在学生内心激起一种道德风暴。经过内心的道德选择,道德冲突,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教条化的道德要求具体化,生活化,趋同化。传统课堂不注重对情境的利用,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思品课的终极任务,因此,创设良好情境,利用良好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能使学生达到明理、启思、慎行、悟德,最终把德育任务内化为自己认同的道德要求,有助于完成思想品德教学的终极目标。

  有鉴于此,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不断吸取前人的情境教育经验,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情境的功能,创设良好情境,以革新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就显得很有意义。

二、对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现状的反思。

尽管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多受应试教育、权威主义、认知主义道德教育模式的桎梏,摒弃道德生活的实践特征,重知识的传授,轻行为的养成,重工具理性,少人文关怀的惯性依然存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情境的利用还存在以下问题

1、空白情境。由于有考试的压力存在,所以关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不提供情境,笔者曾在一所学校做过一次调查,统计表明,有大约有90%的课将90%以上的时间用于记忆、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大多是痛苦的记忆经历和无生命的知识点,80%的学生认为“政治课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记忆、背诵。”在这一点上,毕业年级的比非毕业年级学生的反应要强烈。

2、虚假情境。在日常教学中,有许多老师也提供情境,但常常有意无意地为学生创造或提供虚假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说"高尚的谎言"。例如:在品德课上,有老师饱含深情地讲述一位乡村女教师为了确保山里的孩子能够上学,每天一个个地背着学生过河到学校,放学再一个个把他们背过河送回家的故事。老师说:"你们看,老师是多么爱他的学生啊。那说说看,我们应该怎样爱老师呢?"一个小女孩站起来极认真地回答:"我长大了也背老师过河!"还有一种情境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虚假的情境,但这类情境也缺乏相应的德育效果,那就是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情境。这一点上,包括在教材的编制上也有体现。在教材上所编选的有许多事例由于考虑到更多数人的接受度,因此,对许多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农村的学生来说,这些情境同虚假的情境没有多大区别。

3、单一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在这样一种情境,那就是情境中没有冲突,没有选择。十分单一,指向性十分明确。有时就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固有的答案,这种情境由于不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思想风暴,因此也不利于学生内化德育要求。

综上所及,在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根据情境教育自身的优势,创设良好情境,克服工具主义、理性主义德育观的不足,使青少年的道德养成根植于现实的生活世界,立足于青少年的情感宝库,生成于青少年主体性的创造活动之中,从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三、怎样才能让情境教学理论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首先,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创设情境

1、德育性原则。这是由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思想性决定了的。新课标对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有这样的文字表述,本门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思想品德课创设良好情境必须围绕上述内容来设定。德育性是它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2、选择性原则。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我们一般也认为道德判断(道德评价和道德推理)是道德认识中的重要成分,发展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认为我们在创设德育情境时应该体现出道德的两难选择性,或者说良好的情境必须具有这种道德选择性。这将在促进学生道德的逻辑推理发展的同时,也能即时地和长效地使学生的道德判断发生有意义的向上运动,甚至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产生高一层次的建构,即能更有效地促进道德认知的发展。

3、实践性(或生活化)原则。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典型情境的设置必须具备实践性,即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

4、多元性原则。 这也是由思想品德课的性质所决定。新课标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包括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综合性。其中综合性是新课程的区别于以往版本的最大特点。因此。典型情境的设置就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体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其次,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中还要紧紧围绕新课标所提供的内容为依据

在思品课中由于新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组成纵坐标构成了一个思想品德教学的象限平台。所以,良好情境的设计就应紧紧以此为据进行设计。

(三)最后,在创设良好情境进行思品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的创设必须严肃,要根据思品课的特征进行。要善于运用正面形象。通过具体生动的正面形象启发感染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疏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学生依靠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

2、老师在备课是要考虑到创设的情景是否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利,是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促进学生某一方面的进步。换言之就是教材的处理一定要注意"有效性",不管是"简单化"还是"复杂化"

3、情境的创设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进行。情景的创设必须要或者是尽量要接近学生的生活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否则,再好的情境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4、情境的创设还应坚持有利于思品课教学目标的落实的标准。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多先进的教学法,都必须要考虑到与学科的结合,有不有利于该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情境必须要坚持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落实为标准。

在大力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新课标的今天,在情境教学理论得到更多关注的今天,我们应结合当前德育课的课堂教学现状,积极借鉴其他领域、其他学科的理论、经验来进行大胆地探索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良好情境,不断深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任何尝试都不要只注重形式,而应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实效。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教育改革误区,使教育改革朝着良性轨道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