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尔和谐系数: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5:40:02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许多教师往往花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而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了些许问题和偏差。下面就结合一些课堂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情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情境创设的不当,它给数学课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内容枯燥而抽象,历来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难点。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1、多媒体演示儿童乐园场景,学生边欣赏边不时地发出“哗哗”的赞叹声。2、三、四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此时教师停止了播放,并告诉学生: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红红到儿童乐园玩,妈妈准备了6个雪梨、3瓶汽水和1个大面包,如果红红一家三口人平均分这些好吃的,每人分得多少呢?(许多学生仍沉浸于刚才乐园的遐想中)毫无疑问,这样的情境创设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并没有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反之创设的情境还成为了分散学生思维的因素。

二、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

数学情境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目的性,数学情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及目标的实现。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即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课件再现了一幅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材主题图),人行路口,红灯亮了,南来北往的汽车在斑马线两旁停了下来,在老师的牵引下,一群小孩蹦蹦跳跳地过马路……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言很积极。

生1:我发现这儿有汽车!有红的,黄的,蓝的……

生2:是啊,马路旁的树木生长得很好。

生3:中间有一些小朋友在过马路。

生4:马路两边还有一些大人在骑自行车。

……

十几分钟过去了,教师在肯定每个学生的回答后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地有新发现。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认识11-20各数,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情绪高涨,十几分钟过去了,他们还在“发现了什么”的问题中“挣扎”,就是进入不了数学教学的正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在于老师这一情境的创设缺乏明确性,针对性,弃教材于不顾,脱离教学实际,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忽略了自身的引领作用。其实,这一情境的创设确实有利于本课的教学,只是在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画面本身的诱惑中时,教师应及时调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三、情境的内容和形式根据不同的年段要有所变化。

数学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要能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对于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兴趣和爱好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来说,中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好玩、有趣、新奇”的事物,如:动物、游戏、童话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事物和任务更感兴趣。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内容,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编成一个个简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了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创设情境要注意时代性。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教材,应抱着尊重、理解、充分运用、改造创新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让教材束缚自己的教学与思考。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例如:教学《年、月、日》,教师(课件)场景回放: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配以富有激情的解说。 
师:同学们知道是几月几日发射成功的吗? 
生:10月24日。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嫦娥一号”的事情?(生回答,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然后揭示课题:  年月日

这样的情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富有时代气息,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与时俱进,同时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的再现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热情,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一切都得由教师去组织去引导,去创设,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学习,如果是靠高压的政策或管制得到的数学成绩,我们牺牲的将是学生的兴趣、自信、诚真,那是得不偿失的,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相背离。 
   总之,良好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造一些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经过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情境”这一教学资源一定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