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师就爱宅优酷:精细管理 精致教学 营造精品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2:11

精细管理 精致教学 营造精品学校

乐仁教育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原校长  王品木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建于1997年,十多年前,她还只是一所由23位教师、143名学生组成的企业办末位学校,是名副其实的济南市规模最小、质量最差的薄弱学校。在济钢高中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面对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压力,满怀教育理想,从未放弃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思想,关注教育的“国民素质教育和升学预备教育”的双重功能,使济钢高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我们不断创新教育理念,用卓越精神引领学校;创新管理方式,用精细管理优化学校;创新教学方式,用精致教学提升学校。学校由济南市的一个末位学校发展成为有近60个教学班,230名教职工,在校生3000余人的济南市优质高中。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新课改定点联系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实验基地”,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创新型学校”。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山东省实施新课改的机遇,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校本教研、教学改革与评价等方面作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攀登新台阶。特别是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政策的举动,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在此背景下,我们重新梳理自己的办学思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作为一名校长,我觉得应该始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升学和终身发展负责,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永不浮躁,永不急功近利。努力做到静心办教育,精心抓管理,潜心育新人。

精细管理  人本服务

理念决定方向,原则指导行动,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认为,精细管理就是追求卓越,提升品质,精益求精。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服务质量的精细对现代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

中国古代的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滋养教育智慧,不善于捕捉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关注细节就是关注过程,只有过程的细致到位,才会有结果的完美无缺。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近几年我校全面推行了“精细管理”,主张学校管理无小事,要“大事做细,细事做精”,具体说来,就是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落实责任管理,将管理活动的重心下移,力争做到管理活动“精、细、严、实”,达到人人有管理、处处有管理、时时有管理、事事有管理的局面。我们认为,成功在于坚持,精细管理,也就是把别人不愿做、不屑做的小事做好并坚持下来。也就是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我们提出了“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只为困难想办法,不为问题找借口”、“提高一个层次想问题,提高一个标准干工作”、“认真就是能力,扎实就是水平”,“常规看落实,细节定成败”等新的工作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每个细节之中。如在教学上,提出:集体备课抓研究,个人备课抓规范,课堂教学抓效益,作业布置抓配餐,模块考试抓分析。在管理上,学校开发了行政办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方面的管理软件,建立了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提高了管理效率。这就为全体师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和要求,久而久之,外在的要求就会内化为师生的潜在意识,进而转化成师生优秀的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细节管理,就是激活学校这个巨人神经末梢的法宝,只有这个巨人的躯体上的每一根神经都保持应有的活力,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没有制度为基础的管理是没有底线的管理;但没有人本的管理是缺乏生命力的管理。教育是一种精细化的人本服务,教育是为了发展人、提升人、完善人。我们在1999年就提出了“教育是一种服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寄宿制学校是校园,更应是家园,学生应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父母般的关爱” ;“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1%——100%)等育人观念。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 ,让每个学生有对应的导师,同时每个导师有负责的学生,全程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管理上的人性化、服务性、全体性,用尊重、理解、赏识和激励对待学生,解决了一般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管得过“死”过“硬”的问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的精细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精细管理是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和事业的命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细”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模式,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精致教学 高效课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也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在山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三个还给”——即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孩子?我们聚焦课堂,确立了“低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的十二字课堂教学总方针,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作为校本教研总课题来进行攻关,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式。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这一中心课题,降低学校教科研工作重心,以“为了教育教学”研究和“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思想为指导,以教师的全员和全程参与为保障,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提炼形成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有益于促进我校师生发展的“四步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情境导入——旨在以景(或境)激情(情感和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殿堂。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从时间维度来看是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因素。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第5-20分钟为课堂教学的“黄金时段”(即在这一时段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学习效率最高),而课堂教学的前5分钟为“思想的安顿和学科思维的转换期”,是教学效率较低的时段。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个低效时段呢?这就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实现高效激趣导入。

我们要求教师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大家知道“景”可以激“情”,“情”可以产生“力”。

学导结合——学导结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学”指的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是第一位的,而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这里首要的问题是要求教师“走出传统单向灌输的误区”实现角色的转变。第一,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第二,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第三,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将课堂变为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

学生的“学”要注重自觉性、主动性,使之乐学、会学且学会。

教师的“导”要体现这样两点理念:

第一,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操作化”和“结构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进合作交流;将教学内容“操作化”,使“做”、“想”、“讲”结合,以“做”促进“想”,以“讲”梳理“想”,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加强学科整合,揭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概念是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且为教育界普遍认同。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显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从三维基础看,不同的学科,起点不一定在教学之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最近”学生的起点。而且,一个教学班,几十个学生的起点也不尽相同,公共教学应该关注大部分学生起点,同时在教学中,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

探究深化——这一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已有知识,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拓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应对本次课教学内容中知识的深化点、思维的拓展点和能力的提升点进行准确定位。即综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学生综合素质的增长点在哪里,应对哪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拓展。其次,本环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对于那些典型的、共性的或学生对它的理解“相异构想”较多的问题,教师应大胆放手给足学生探究所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动脑设计探究方案、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和交流,实现对问题的认识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跨越。

总结反思——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适时地总结、反思、沉淀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要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我们称之为高效课堂上的“留白”。即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从而实现思路和方法的内化。我们总结出了学生学习层面上两点理念:方法不能移植,体系自己建构。

(2)“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融合渗透了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即:情意原理、活动原理、序进原理和反馈原理。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遵循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

(3)“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策略

“主体滚动式”式操作策略——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学生个体,而应该是全体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制定了《济钢高中“四步十六字”主体滚动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规范》。规范指出:①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指导,在学案上给出恰当的预习建议;②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将所学内容问题化,以导向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③学生是问题解决的第一主体,问题的解决应该遵循这样的程序: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与共享→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

自主→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基本流程图

问题解决的原则是:凡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进行合作讨论;凡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需要讲解;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只发生在学生需要时。规范还指出:每次课学生展示与交流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教师连续的讲解不得超过20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连续集中注意力时间不超过20分钟);课下尽量少留(或不留)硬性规定的书面作业以利于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和课后自主归纳和整理。

我们强调互助合作交流应预设在独立思考之后,应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教师将问题呈现之后,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我们也称之为思维空间的“留白”),当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观点,再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就是拿着自己的观点去和别人交流碰撞交织、取长补短、思辨感悟,而不是一个毫无思想和主见的看客。从而防止合作学习成为几个优等生的“包场”,更要杜绝合作探究的“形式化”。

(4)“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从理念层面上看,该模式渗透了新课程的三大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有效提取了情境教学流派之“情境交融教学法”、尝试教学流派之“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体。

从操作层面上看,它改革课堂但不颠覆传统课堂,保留了传统课堂的精髓,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它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变传统课堂上教师单向“灌输”为“双向和多向”交流与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且会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得到发挥。

从效果上看,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已收获了许多……我们的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已把提高效率和效益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我们的课堂上无效或低效的行为正越来越少;教师们也有了读书和修炼专业的时间,他们渐渐走出了职业倦怠,找到了职业幸福感。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的学生已学会了自主学习并享受着学习 ,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运动、去实践,阳光、微笑、自信又在学生们脸上绽放,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正逐步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我想,这就是我们搞这项校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教育事业是充满阳光的,学校生活应该是快乐的,从事教师职业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服务于人的发展需要,必须摒弃那种“题海+汗水”的极端做法,必须超越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功利目标。在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更应该让他们获得身心和情愫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们应该把教育工作提升到生命的高度去重视,去践行,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我们生命的诗意所在,彰显生命的灵动、个性的独特、成长的自由,并与我们的学生一起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