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叔叔杀人短片:最佳畅销书《你还在学英语吗》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0:11


《千万别学英语》中所说的“诀窍”绝对不是可以使英语学习一蹴而就的秘
诀,而只是以正确的途径习得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外国语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的
一种。被当作一个“学习(Study)科目”来看待的英语只有再被还原到“话语”
的层面来认识,才能真正通过“听”和“读”来快速有效地掌握它,《千万别学
英语》就是基于这么一种认识而提出的一种具体化的实践方法。

然而,使用这种方法的很多人仍然没有能够从传统的钻研语法、死记单词、
背诵句子的错误方式中摆脱出来。从《千万别学英语》读者们的提问可以看出,
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仍然把英语看作一个必须“学习”的对象的固有观念根
深蒂固。无论哪个国家的语言对于那个国家的人来说都是母语,所以即使没有语
法、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也照样可以熟练习得自己的母语,英语也不例外。如果
说像在我国以及日本那样,英语是一种只能通过披荆斩棘的奋斗才能掌握的语言
的话,从逻辑上来说,在美国或英国出生的孩子也同样得克服这样的困难才能习
得英语。

对于成年人习得外国语难于上青天这种观点,我难以苟同。我就是在以我自
己的方式习得德语的过程中对此有所感悟的,在美国留学的人中,虽然在近而立
之年才去美国,却能操一口娴熟英语的人也并不难找。

通过《千万别学英语》的方式可以掌握好英语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只是,究
竟能否尽快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完全摆脱出来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真想质问
—下那些英语专家、语言学者、以及那些以各种各样的语言学理论和术语为武器
对《千万别学英语》说三道四的人们,到底那些知识对于习得英语来说有多少帮
助?

是否达到母语水准的论调也是无足轻重的,因为我们试图熟练习得英语的理
由在于,我们只是想在书籍、因特网以及会面场所等能够用英语进行充分、完整、
流畅而愉快的交流与沟通。

郑赞容
2000 年 6 月

 

 

 

 

 

 


1
 

 


译者序


不知不觉来中国已经 11 个月了。虽然到中国以后我经历过许多事情,但今
年 4 月份我将韩国教授郑赞容博士的《千万别学英语》一书在地大物博的文明古
国中国翻译出版,无论如何都是最令我高兴的。首先,我要向对《千万别学英语》
中文版怀有莫大的关心并曾直接打电话给我的几位读者表示我的谢意。伴随着今
天中国北京获得了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喜讯,我希望此书在将来能够成为切
实感受到英语之必要性的中国人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面临新奥运之际,对直接与
外国人打交道的出租车司机们、导游们、星级宾馆服务员们熟习英语的必要性再
三强调也不为过。

今年 2 月初,趁在台湾逗留之机,我有幸参加了第 9 届台北国际书展。通过
几位出版界人士的介绍,为了《千万别学英语》繁体字版的成功推出,我与台湾
几家较有名气的出版社取得了联系,并最终选定了在台湾颇受好评的远流出版
社。继大陆之后,《千万别学英语》也受到了台湾多家出版社的真心赏识,作为
译者的我也得到了他们友善而热情的招待。按照计划,《干万别学英语》将于 9
月份在台湾出版发行。

继《千万别学英语》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之后,其姊妹篇《你还在学英语吗?》
也即将与中国读者见面。虽然通过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我有过不少的翻译经历,
但在翻译这两卷书的过程中,我还是再次切实体验到了翻译工作的艰辛。特别是
为了那些微妙的语感差异,我不知熬过多少夜,也不知作过多少次修正。虽然周
围很多人都劝我,翻译其实就是第二次创造,大体上把内容传达出来就行了,但
实际上我却以近乎过分的程度,为了能把每一个韩文字本来的意蕴如实地体现出
来,对原稿进行了达 10 余次之多的修正。因为我觉得:首先,作者的想法应该
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尊重;其次,如果以对英语学习的传统思考方式去读这本书,
搞不好的话,《千万别学英语》的五个练习阶段很可能就会被理解为完全不同的
方向。起初,无法理解我不断修改译稿的出版社也一度向我提出过不成其为抗议
的抗议。但我觉得,微妙的语感差异也会导致对内容理解的巨大误差,所以我没
有轻言放弃。最终,在我再三的呼吁下,他们也理解我的诚意,表示一定会对译
者的意见给以最大程度上的尊重。虽然在阅读中文版《千万别学英语》时,读者
们对于措辞并不会太在意,而只是大体上把握一下内容就算了,但我还是要一如
既往地尽我最大的努力。

由于在翻译《干万别学英语》时经历了太多的迂回曲折,所以当《你还在学
英语吗?》的翻译摆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我—度为之苦恼万分。到底应该怎
样做才能既有效率又完美地翻译出一本能对中国读者的理解有所帮助的畅销书
来呢?当我以《千万别学英语》的翻译经验为基础制定出新的计划,并按此顺利
地将《你还在学英语吗?》的翻译工作进行到收尾阶段的时候,才恰如卸掉了肩
上沉重的担子一般,心情变得无比轻松。在韩国,《千万别学英语》面世以后,
亲身实践这一方法的众多读者通过因特网向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其姊妹篇
《你还在学英语吗?》就是以作者回答读者们提问的形式来写成的。


2
 

 

《千万别学英语》已经出版发行 2 年了,但在韩国《千万别学英语》仍然热
力四射。在《千万别学英语》的主页上读者们的提问依然呈火爆态势。《千万别
学英语》近期又在日本市场掀起了一股热潮,在即将到来的下半年中国大陆及台
湾市场也有望火爆升温。

由此可以推定,《千万别学英语》与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但
《千万别学英语》的方法也绝不是什么“秘诀”。诚如作者所言,它只是通过思
维方式的转换将母语学习方法加以灵活运用而已。但惟有这个新方法才是使英语
摘掉“外语”的帽子而成为“第二母语”的惟一途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
说有值得忧虑之处的话,那就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偏见,使用这个新方法的读者们
常常过于容易地就放弃了这个新方法而走向传统英语学习方法的老路去。

我来到中国之后,由于非常偶然的机缘才得以翻译出版《千万别学英语》这
本书,而这也切切实实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计划。本来只打算在中国
呆一年的,现在看来未来 3 年之内我恐怕还要继续在中国呆下去了。由于《千万
别学英语》方法并不仅局限在英语方面,对于其他外语也完全适用,我打算开发
—种“汉语学习法”。我希望能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开发出学习汉语的独
特方法,从而引发汉语学习的革命,进一步而言,则志在傲立于教育界革命之潮
头。《千万别学英语》就这样出乎意料地将我的人生引向了完全不同的航向。

对于我翻译出版《千万别学英语》中文版一事,最感欣慰的还是我的妈妈。
对于尚未开口提及我那些吃苦受累的日子就已泪珠晶莹的妈妈,在我拿到《千万
别学英语》中文版之后因高兴和自豪而热泪盈眶,我希望能通过这篇译序来对她
无私的爱再次表示女儿最最真诚的感谢。

如果说有生至今日最令我遗憾的事,自然莫过于对因胃癌而逝去的父亲我没
有尽到为人女儿应尽的孝道了。在翻译《你还在学英语吗?》的过程中,由于对
父亲的无尽思念和令人心碎的回忆,我常常心痛不已。我将把此遗憾之情系于此
书,以告慰至亲的在天之灵。

通过《千万别学英语》,我体味到了自己与中国读者的缘分之可贵,我将积
极参加郑赞容博士与读者的会面。北京申奥成功,作为一名中文学者的我自然另
有一番感受,对于前途无量的中国更充满了期待。

在此,我还要对在《千万别学英语》的翻译过程中,曾经从物质上和精神上
给予我大量帮助的北京大学的李安钢先生致以诚挚的感谢。除了广东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之外,我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但我希望能与曾给予
我无私支持的人们——从我的家族到北京大学的司机和服务员等,共享今天的荣
耀。

李贞娇
2001 年 7 月 13 日
于北京大学勺园

 

3
 

 


前言

 

我之所以写《千万别学英语》,是因为下属职员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学好
外语”。要解答这个问题,我就需要说明《千万别学英语》中介绍的 5 个阶段。
但是如果从头到尾说明一遍的话,将耗费大约 15 分钟的时间。虽然刚开始时还
能尽心尽力地去讲解,但由于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总需要重复同样的话,渐渐
地就使人感到很乏味了。

“如果把这些内容编写成书会怎样呢?也许不能像市面上常见的那些英语
书籍一样畅销,但让出版社把出版后滞销的图书折算成稿费给我,我再免费发给
职员的话……”

这就是《千万别学英语》面世的真正动机。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千万别学英语》将我的人生引向了完全意想不到的航
向……第一版上市后一周内全部卖空、出版社社长打电话跟我说“您惹大祸了”。
其实,这并不只是“大祸”、而是“特大祸”。

原来一天不到 10 封的读者电子邮件,骤然间急剧增加。书刚刚上市时,我
曾打算“对所有的读者来信一—认真地回复”,但后来觉得这是不现实的。就在
我写这篇文章时,未回复的电子邮件已经堆积了 2,800 多封,按先后顺序排列。
应最早答复的电子邮件是 2000 年 1 月 29 日的。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即使回
信我也不会得到读者的感激之辞,反而肯定会受到“现在才回信有什么用?”之
类的责怪。那么,先回最近收到的读者来信又如何?但这一方法也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呀。

实际上写这本《你还在学英语吗?》的动机与《千万别学英语》完全相同。
由于无法一一解答《千万别学英语》读者朋友们的提问,所以才决定出这本书。
无论如何,还会继续有人来买《千万别学英语》,他们也会像以前给我发邮件的
那些人一样陷入困感之中,并且还会给我发邮件试图解决他们的疑问,所以这也
许是惟—的选择。在《千万别学英语》主页的“读者广场”备有 FAQ,但读者
关于“第二册什么时候出版”的询问仍然纷至沓来,在这种情况下,我除了再一
次站出来满足读者们的渴望之外也别无选择了。

事实上,在《千万别学英语》中就能找到足以回答读者们在电子邮件中提出
来的大部分问题的答案。这是我惊诧于惊人的电子邮件数量后,再次阅读《千万
别学英语》而得出的结论。此时此刻我本人还是认为《千万别学英语》可以很好
地解答那些疑问。但是。后来听到—个读者的意见,才多少知道了读者真正的苦
恼是什么,也进一步理解了所谓“小伙子不知寡妇苦”的深刻含义。

读者们情形各异:已经十多年没接触英语的中年家长和家庭主妇,在单位备


4
 

 

受英语“压迫”的二三十岁的男女职员、陷入语法解析、单词背诵、韩式英语的
汪洋大海中不能自拔的初、高中生……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郁闷得要发疯。

一开始电子邮件的主题都是极为普通的“您好”、“我有—个问题”、“谢谢!”
之类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就逐渐变成“请您一定要帮帮我!”、“救救我!我快
要死掉了!”、“Urgent!Format Your Hard Disk!”等恳求或威胁性的话了,但打
开看时,我才知道实际上情况并没严重到生命垂危的程度。可不管怎样说,这使
我了解到,在这个世上切实感受到英语必要性的人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包括社会
各个阶层的人。去年夏天《千万别学英语》出版发行时,正值新世纪的前夕,互
联网世界灿烂的未来正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英语正是畅游这一信息海洋的必备工
具,再加上日本的“英语通用化论”,使英语学习掀起了—阵旋风。我的 E-mail
信箱里小学生家长的来信也渐渐多起来。他们都希望我能为了英语的早日普及而
负起英语“宣传大使”的责任。

我仔细分析了—下读者推荐给我的各种英语学习资料和教材。虽然书名比较
新颖,但内容大都相对陈旧、甚至有些书让人怀疑作者似乎只是为了炫耀自己,
对任何问题都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它们只是在无聊而又毫无根据地解释着
“怎样以背诵单词、掌握语法为主的传统方式学好英语”这个问题,所以对我来
说,把这类书从头到尾读下来简直就是一种痛苦。《千万别学英语))成为畅销书
以后不久就出现了以类似书名编造的假冒伪劣书。

有趣的是那些英语能手们的反应:有不遗余力支持的,有部分认同的,有全
盘否定的,有的批判甚至达到了侮辱人格的程度。但我却对其中“学英语最根本
的还是阅读和写作”的主张尤其难以接受。认为我们韩国人的口腔结构不适合说
英语,所以韩国人的英语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母语程度的论断,更是叫人哭笑不得。
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在美国出生或小时候移居美国、以英语为母语的韩裔美
国人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现象就无法解释了,总不会是在越过太平洋飞往美国的
途中,他们的口腔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吧。

我在《千方别学英语》中提及的“第二母语”指的是“虽然不像第—母语那
样流畅,但与相应国家的任何阶层都能沟通,并且在看原声电视、原版书籍等日
常文化生活上没有任何障碍”的外语水平。

通常所说的第一外语,指的是通过现在在韩国通行的、以语法解析、单词背
诵为主、将翻译称为“精读”的一种本末倒置的外语学习方法所掌握的外国语言。
听力根本入不了门,会话自然无从谈起。虽然也通过背诵各种场景下的标淮对话
进行了会话练习,但却收效甚微。因为如果对方提问的方式稍有不同,下苦工夫
背的那些内容便派不了用场了。另外。虽然这种方式也有阅读练习,但那也仅仅
是将其翻译成韩国语而已,而并非真正的阅读。计较语法,并选择英韩词典中自
己觉得合适的释义来进行阅读,十之八九都会陷入误译的陷阱。同时,这种阅读
所花的时间之长也是毋庸置疑的。

归根结底,利用传统方法学习外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

 

5
 

 

当然,也有靠传统的方法学好英语的人。他们都说“为了维持现在的水平,
需要不断地学习,免得忘了。”但在此他们忽略的问题是,语言并不是针对背诵
以后来说的。难道我们的母语也是背出来的吗?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读者 E-mail,而且都尽量保持了其原文含
义,只是在很小的程度内做了改动。这样做既是为了保护别人的隐私,同时也考
虑到要与本书的结构相符。虽然我也致力于尽可能对所有种类的问题都给予最完
美的答复,但自己却不认为能有 100%的完美。今后肯定还会有读者继续给我发
电子邮件,我也还会像过去那样认真地予以解答,只是希望别像现在这样铺天盖
地涌来达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就可以了。

 

 

 

 

 

 

 

 

 

 

 

 

 

 

 

 

 

 

 

 

 

 

 

 

 


6
 

 

 

 

 

 

K 回来了。
 

 

 

★K 回来了
 

我在外面洽谈了一天的业务,回来休息一会儿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我将听
筒放在耳边,异常兴奋地听到了一个久违了但非常熟悉的声音。

“您好、次长先生!是我啊,K。”

我们在江南区的一个西餐馆里再次见面了。她仍然保持着曾经令许多小伙子
神魂颠倒的魅力和气质,只是眼光有些不同了。

“嗯、你的眼睛看起来有些人生的深度了。”

“是显得很成熟的意思吗?”

“对,你的眼光好像在说,现在我也知道人生是什么,男人又是什么了。”

“您还是那样啊。我说的是在瞬间就能将话题转向性的方面的能力,呵呵呵。
再次见到您真的很高兴。”

“唔,你去哪儿了,怎么直到现在才又出现?在这期间 可是变得非常有
名了。”

“哪儿的话。在这世界上难道就一两个叫 的吗?听说博士您才是真的出
名了。我刚才抓着电话筒很是迟疑了—会儿,甚至觉得—个崇拜者给顶级明星打
电话也就是这样的心情吧。我,1998 年末去了美国,您知道吧?去之前没能跟
您联系我非常抱歉。现在正在 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加
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留学,这次回来是正值春天放假。也顺便找点资料。”

“什么专业?”

“人类学。本来是想学英美文学的,但去一看那可不是一般的难。除了要熟
知美国文化和历史,对作为根源的英国方面也要有所涉猎才能学好英美文学。所
以,就因为这个我觉得还不如学人类学呢。我本来就对‘人’很有兴趣的。在美
国接触到了多个种族的人,更加深了我对此的关心。在以前看起来迥然不同的西
洋人,现在觉得也是一样的人,相似之处很多。但此外,我也思考过在哪些方面
存在很大差异、以及为什么会这样,等等。”

“嗯。到目前。在很多方面咱们好像都可以很好地沟通。对于同中有异、异
中有同的各种各色的人类,我要说的话也是很多的……。”

1
 
 

 

 

“请您一定要帮我一把。凭借您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感受能力,关于他们
和我们的哲学、文化、思考方式等方面的学问,还请您多多给我指教。”

“当然,空口无凭这个说法你还没有忘记吧?”

“Of course!”

“那好、你先帮我一个忙吧。时间上如何?有空吗?”

“就是没有也要挤出来啊,因为是师傅您的拜托嘛……”

“0K,那能不能从明天就立刻开始?”

“当然可以。不过做什么呢?是不是……”

“对,关于《千万别学英语》的。”

“《千万别学英语》?啊哈,《千万别学英语》?”

“你反应还真是快呀。我现在已经收到了大约 3,000 封 E-Mail,开始的时候
还坚持回信,后来却不得不放弃了。取而代之,我决定出第 2 本书。我觉得与其
同样的回复数百封,还不如干脆写一本书,这样对我对读者都更加经济和有效率。
对那些 E—Mail 进行分类就是 K 你要做的事了。”

“然而,都是些什么问题啊,有那么多?我枉美国看到了博士您的书,写得
挺详细的嘛……”

“你知道‘寡妇的悲伤、光棍儿知道’这种说法吧?”

“是的。”
“然而提问题的读者和我之间并非那样的关系啊,所以《千万别学英语》也
没法解决所有人的困难,不是吗?”

“那我和博士您就是寡妇和光棍啦,呵呵呵!”

“也可以这样看吧。”

“在看博士您的书的时候,觉得写得实在是太详细了。牢记诀窍之类的提法,
对于我来说也是很新奇的。”
“你看一下读者们的来信吧。那你就会觉得,到那种程度其实还是远远不够
的。”
“嗯,我已经满怀期待了。我是说,我想看看我的《千万别学英语》后辈们
在信中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2
 

 

 

 

 

 

您好!
 

 

 

★英语这个怪物
 
偶然地在逛书店时买了郑博士您的书。我已经是一个 36 岁的“老人”了,
虽然出身于所谓的名牌大学,而且身为大企业中的课长,但还是属于一提到英语
就发抖的人中的一员,连见个外国人也十分害怕。曾经有家外资企业愿以优厚的
待遇相聘,但我还是无奈地拒绝了。对于英语我也并非没有下什么工夫,辅导班
也上过,公司提供的培训也参加过,但就是毫无起色,TOEIC 成绩也只有 560
分。
读了博士您的书,我心中又燃起了最后的希望,决定背水一战。虽然也知道
您一定收到很多这样的 E—mail,但为了挽救一个“老人”的生命,如能略施恩
惠,我一定会受益匪浅的。期望在 小姐身上发生的令人惊叹的奇迹也能降临
到我的头上。虽然我无法掩饰由于人到中年而对必须承受之艰辛的焦虑之情,但
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先生您的谆谆教诲而能有所成就。

这是刚开始在出版社为我准备的个人研究室里办公的那天,K 首先转交给我
的—封信。即使不是因为 K“心里难过”的感慨,这封信的内容也好像不是可以
轻轻带过的。出身名牌大学,供职于大企业,这也属于我们社会所谓的上流了。
如果那样的人也提到英语就发抖,而且还因此拒绝了外资企业的高薪聘请的话,
这就不是—个普通的问题了。他和英语打交道至少也有 20 余年之久了,在如此
漫长的期间内习得的英语水准,竟让现在 36 岁的他除了写出如此凄凉的文章之
外无可奈何。如此看来,这绝非凭—个叫郑赞容的人由于无法忍受周边人的频繁
提问而随意书就的一本书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人绝非只有一两个。虽然把信写得如此恳切的只有他—人,但能试
的方法都试过仍不得不放弃,却又被博士您再次召唤起心中希望之人,却是数不
胜数。”

“我也没想到会到那种程度。信中内容岂不是和我们公司的状况极为类
似?”

“是的,的确如此。回想一下我在公司上班的时候,英语说得好的职员可以
说是凤毛麟角。好像除了从外国留学归来的人以外,就一个也没有了。”

“嗯,我曾经对此熟视无睹。公司好像也使尽浑身解数去积极地促使和帮助
职员们提高英语水平,但还不是毫无效果。这好似策马之时只有胡萝卜(晋升的
机会),却没有使鞭子(实力的提高)也发挥其功能一样。”

“鞭子指的是什么呢?”

“我晋升次长的时候,据说必须 TOEIC 成绩在 3 级以上,也就是 630 分以

3
 
 

 

上吧,不过关的话就没有资格晋级,但真到了考试那天一看、大家好像都在看着
什么东西,据说是猜测的试题。然而,—看考试题目,竟几乎和考的题目一模一
样。所以,那天我就成了在考场里坐的时间最长的人了。”

“您没有得到猜测的题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