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 接头 规范:日本企业和韩国三星的模仿之路 因山寨而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9:06:35
“冒牌货”之酷

  “山寨”大概是现在最热的一个词了,这个词来源于手机市场里的山寨机。这些手机由不知名的手机厂商生产,模仿著名品牌手机的外形和功能并加以组合,以飞快的速度推出各种潮流机型的仿制版。在山寨机大本营中,不仅有与品牌机仿制的超级相似的“冒牌货”,如高仿苹果手机(iphone)的桔子手机(Hiphone),还有各种设计组合到一起的雷人机型,如香烟盒手机、汽车模型手机,有的山寨机上甚至组装了有线电视、验钞机、电风扇。用一句话来概括山寨机,那就是“功能极其丰富,价格极其低廉,外观极其新颖,当然质量可能也极其不可靠”。

 

  随着廉价山寨手机的热卖,山寨也成为一种非主流文化。恶搞,创新,迎合市场的山寨精神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同时,也引起了各式各样的争论。有人不屑地说,山寨就是盗版、是冒牌货、是不尊重知识产权;也有人坚持认为,山寨并不是简单的盗版,山寨在模仿中也有创新,值得鼓励。

  不管怎样争论,模仿或者说抄袭是山寨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山寨现象中最没有争议的事实。那么模仿或抄袭就是可耻的吗?

  从学生到老师

  20世纪30年代,日本还是个不太富裕的国家,只有3家小规模的汽车制造厂,年产量几百辆,此时的美国福特公司每天下线l万辆T型轿车。1930年看好汽车业发展前景的丰田喜—郎,投资13万美元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虽然对这个行业热血沸腾,但他们在汽车制造方面并没有实际经验,怎么办呢?丰田汽车公司开始抄袭、模仿当时汽车技术比较成熟的美国同行。

  美国克莱斯勒的Airflow车型是第一个被抄袭的对象,模仿出来的AA样车进入小批量生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丰田的创业者们相信:模仿比创造更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进,那就更好。

  丰田公司对美国车进行了逆向工序分解,并大量采用福特、雪佛兰的零部件。为了让这些从美国拿来的技术能够更适应日本的市场环境,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例如,当时日本的汽车市场比美国小得多,而从美国引进的生产线只适合大批量生产,为了让这些生产线能够适应少量生产,他们把投资巨大的冲压工序改为手工敲打,以此来节省模具,减少机床数量。这样的模仿式创新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时的丰田汽车都是半个“剽窃物”。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在模仿中强大起来的丰田车这时已经驰名世界,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多创新。即使在美国本土市场,美国的汽车公司也已经敌不过这个日本小徒弟,日本汽车以优质、廉价、油耗低而获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

  这样,在抄袭、模仿中成长起来的日本汽车公司,终于迎来翻身的时刻。美国老师现在开始转过头来学习日本汽车公司的特色技术和理念,这时模仿创新者成了师傅的师傅。

  不只是汽车行业,日本的技术崛起几乎都是在仿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引进外国机器设备和生产线,建立了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然后在生产操作中逐渐培育了对国外进口机器设备的仿制能力,建立了日本的机械制造业,靠模仿快速崛起。

  三星公司偷师学艺

  也不只是日本,现在很多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企业,最初都是不折不扣的抄袭者,靠模仿起步,在技术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有了自己的创新,最终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

  三星就是成功摘除“抄袭”帽子的“韩版山寨企业”。三星的产品一度是廉价货的代名词,在国际市场上没什么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上,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看到三星想到的就是低端产品。1993年默默无闻的三星痛定思痛,决定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开始疯狂模仿日本、美国的企业。电子产品模仿索尼和松下,重工业模仿三菱,库存管理模仿西屋电器、苹果计算机、联邦速递,顾客服务模仿施乐,物流模仿玫凯琳……在诸多技术领域内,三星坚持不懈地“偷艺”,并且把工程师派到世界各地,国际大小技术展览会上都可以看见韩国的照相机狂闪。高强度的模仿加技术学习助推了三星的崛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它还背负170亿美元的债务,而现在的三星已经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

  无论是在日本企业还是韩国企业的模仿阶段,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抄袭者”想方设法地获得别人的先进技术,然后努力的把这些技术分解、组合加以创新。“美国制造”、“日本制造”、“韩国制造”都曾靠“模仿秀”而流行世界。模仿并不可耻,反而是通向创新的起点,是学会创新、获得创新性核心技术的必经之路。自主创新都要经历这样的成长过程。这些因抄袭受益的抄袭者,在此基础上最终发展成了世界上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和企业。

  山寨机带有“盗版”嫌疑的模仿,其实是获得自主创新技术过程中的起点。而山寨王们极尽所能把各种奇奇怪怪功能组合设计到一起,进行“盗版”式创新,也应该是摘除“抄袭”帽子的前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