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领导人员名单:医学资源免费下载 - Powered by phpwin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2:40
2011-03-05 10:00
厚道网摘
患者,男,1岁,2010.12.5初诊
其母代诉五天来感冒发烧,经西医治疗烧已退,刻诊:咳喘,哮鸣音明显,中午汗出,流清鼻涕,纳差,小便正常,大便糖稀,舌淡红,苔薄白
六经辩证:太阳夹氺饮
方证: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合半夏厚朴汤
桂枝10   芍药10  甘草6  干姜10  大枣10   制半夏15  厚朴10   茯苓10   苏叶10  杏仁10  2剂
相当厚道 2011-03-05 10:01
患者,男,20岁,2010、12、3初诊
鼻炎史六年,刻诊:鼻塞严重,流清鼻涕较多,偶尔有胃痛,无寒热,无口干口苦,纳可,大小便正常,舌中有裂纹,苔薄白,脉沉。
六经辩证:太阳夹氺饮
方证:小青龙汤
相当厚道 2011-03-05 10:02
后改用小青龙加附子10剂症状有所减轻但还是没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当厚道 2011-03-05 10:07
患者,女,26岁,2010、12、2初诊
自述头晕一年余,经医院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刻诊:头晕,偶有心悸,以往眠差,偶有耳鸣,稍怕冷,无口干口渴,大小便正常,纳可,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沉。
六经辩证:太阴胃虚氺饮
方证: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
茯苓15    桂枝10     苍术10   甘草6   当归10   芍药10   川芎10   泽泻15  吴茱萸10    三剂
2010、12、5复诊
头晕稍有减轻,怕冷,手脚有时冰冷,喜喝温水,小便黄,大便稀,舌淡白,苔薄白,
右脉沉细,左脉弦有力。
六经辩证:少阴夹氺饮
方证:真武汤
制附子10    茯苓10   芍药10   苍术10   干姜10   三剂
相当厚道 2011-03-05 10:09
患者,女,65岁,2010、12、1初诊
自述颈椎病史十余年,刻诊:左侧颈项强直,活动时疼痛,手不能上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无寒热,无汗,无口干口苦,纳可,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可能不准)
六经辩证:太阳伤寒表证
方证:葛根汤加减
葛根20    桂枝10    麻黄10     芍药15     生姜10    大枣4枚
鸡血藤20     桑寄生10     甘草6     3剂
相当厚道 2011-03-05 10:09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患者,诉说老是肛门那里有大便想上厕所的感觉有几个月了,一日要二三次,有时饭后就要如厕,便不溏不干,服过很多中西药,舌质红苔薄黄润,脉细涩,我诊过三次没效,最后辨为气滞血瘀,处方血府逐瘀汤二剂,服后立愈。
按:这个是神经性的动作,具有敏感性的刺激,也可以说是精神紧张性引起的,用理气活血效果好。
相当厚道 2011-03-05 10:10
患者,男,70岁,2010、12、2初诊
自述一个月来反复感冒未好,昨日还发热39度,经西医治疗已退,昨日夜里出大汗,刻诊:咳嗽吐清痰,咳时胸痛胸闷,无口干,有口苦现象,时有腹痛,小便黄,大便偏稀,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
六经辩证:太阳少阳并病夹痰饮
方证:柴朴汤
柴胡15   制半夏15  党参10   生姜10   大枣10   黄芩10  厚朴10
茯苓10   苏叶10    三剂
相当厚道 2011-03-05 10:10
患者,男,30岁,2010、12、3初诊
自述鼻窦炎十余年,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刻诊:时有鼻塞,流清涕,伴有头晕眉棱骨胀痛,纳可,大小便正常,无寒热,无汗,无口干口苦,舌淡白有齿痕,舌根黄腻,左脉沉弦,右脉寸沉缓关尺有力。
六经辩证:太阳夹氺饮
方证:葛根汤加辛夷花、川芎
相当厚道 2011-03-05 10:11
患者,女,28岁,2010.12.5初诊
自述不育证有宫外孕手术史、输尿管堵塞4年,刻诊:痛经,月经量多,有血块,月经期怕冷,无口干口苦,无四逆,纳可,舌胖有齿痕,水滑苔,脉沉有力
六经辩证:太阴夹血瘀氺饮
方证:温经汤
吴茱萸9   当归6  芍药6   川芎6   党参6   桂枝6   牡丹皮6   生姜6   半夏6   麦冬9   甘草6    鸡血藤10(因阿胶无货)   4剂
相当厚道 2011-03-05 10:14
患者 女  65岁   09年发现高血压史且脑血栓中风史冠心病史  2011.2.19初诊
刻诊:左脚无力不能站立稍有抽筋头晕头痛1天,左侧手脚麻木,手活动自如,口干口苦,四天未大便,血压200/120 ,纳可,眠差,无寒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六经辩证:少阳阳明合病夹血瘀
方证: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
西药:尼群地平2片丹参3片
患者吃完一副后晚上大便一次,血压降至正常,口还是苦口干特变厉害,没什么精神,感觉身上好难,去他家量血压时其老伴突然头晕呕吐倒下不省人事两分钟紧急处理让他平卧,按压鼻中央,苏醒过来后喝糖开水一杯量血压正常偏低经检查初步诊断为胃病引起,危机时刻终于化解,可这是发觉患者心情更加低落状况更加的差时时想呕吐头痛厉害,当时怕患者是脑出血整夜我都不敢深睡,嘱咐其小孩晚上多注意患者的变化稍有变化电话给我。
2011.2.20号复诊,血压正常,晚上睡觉没什么情况,没有呕吐,头晕头痛减轻,继续服用上方停用西药。并心理辅导,嘱咐其家人安静不要有情绪。
2.22复诊,血压正常左脚已能稍稍行走,其他症状都明显减轻,大便正常未出现拉稀,继续守方治疗六副以后复诊,效果特别好脚已经恢复原状,血压也正常,口干口苦现象没有了头晕头痛明显缓解,后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回诊现在病人身体较以前还好。
从此病案我深深的感觉到经方的神效,不仅挽救了病人同时也让我忐忑的心有了底,并且假象如果如今的急诊科ICU都适应中医药该多好啊!
注意:此医案因患者情况较严重大家不要轻易模仿治疗。
相当厚道 2011-03-06 09:09
5天前碰到的一个病人,王某,男,14岁,主诉,间断性流清鼻泣10天余,咽部无疼痛,无咳嗽发热,既往无鼻炎史,在其他地方诊断为上感,感冒药,抗病毒药,抗过敏药用了一大堆,效果不佳,感康,康必得,康泰克都用过,感觉纳闷,嘱其到医院化验一下,今天到路上碰到患者母亲,询问治疗情况,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到医院化验血象正常,支原体化验阳性,大夫让她停用其他所有药,只服用阿奇霉素,第二天娃就不留清鼻子了,现在正按疗程服用阿奇霉素,哎,这还是我碰到的第一个这种症状的
相当厚道 2011-03-07 08:54
最近上书店闲转,偶然发现北京印会河老中医的旧著《中医内科新论》重订再版,心中欣喜,急忙掏钱买了一本。缘为二十年多年前就读过此书,并为书中治病要诀简洁实用所倾之,观看新版装潢新潮,内容增厚,令人爱不释手。加之我所存之书,印刷粗陋,经多年翻阅增改批注已旧烂也,故急买之。回家再详阅读时,却发现了一些问题,使人唏嘘叹息不止。
什么问题呢?
最大的感叹是人还是原来的人,书已非原来的书。书中原有方子的药量已变,最使人最不能理解的是连原有的医案中药量也做了修改。
医案是当时的病情治疗记录,事关人命大事,治疗效否,怎么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变更呢?后学者如不了解不熟悉此人此情此案,也就罢了,用之信之治疗无效最多不用了;但对于熟悉此人此情此案的老人会产生什么样的认识呢?
医学不是儿戏 ,不是玩偶,尤其是医案更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读者是要从这里学习技艺的,成功学经验,失误学教训,况且是著书成文,传于后人的,怎能随意更改,叫人如何相信?假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印一次改一次,后人如何学习?是学习历史的真实,还是学习当今的赝品?
对于此问题印老在书中有个解释:“对于山豆根的用量,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前每剂药曾用至30克(指的是北山豆根),未见过有毒副作用,现行的教材中,用量为6-10克,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本书病例中山豆根用量一律改用10克。”
既然未见过有毒副作用,又来确保哪门子的用药安全呢?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一般来说,药方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增长可以变动,但是原始医案怎么能因时变动呢?况且为了迁就教科书就可不顾临床效果了么?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不告诉真实的取效量,写此类书又有何用?沽名钓誉么?想到这里也使我想到了很多老中医的著作,其中有的药方和医案,不能重复验证和学习,可能和印老的书一样,人老了,盛名之下不可出事越轨,败了一世英名,就虚晃一枪吧。这样一来倒好了,事出不了,疗效也没了,中医的淹灭也不会远了。为此我希望读者和后学者要注意这个现象。写到这里我也有点害怕了,我也是过了半百之人了,对一个已近耄耋之老人挑三捡四,大有不敬,罪过!罪过!但是为了振兴中医,对后人负责,我就冒一下天下之大不韪,当一次罪人,挨一回骂罢,大不了进不了祖坟。呜呼哀哉!   说明一点,印会河老中医还是货真价实的著名老中医,具有丰富的理论学识和临床经验的,这一点请大家不要误解。瑕不掩瑜,此错也许是印老晚年的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吧。《中医内科新论》还是一本好书,值得学习,但是最好还是读老版本的。古董还是旧的好。
附原文新旧版医案一则:
附病例  杨X X,女,28岁。中期引产后连续发烧达十天之久,初开始一二日体温高达39℃以上,以后便一直在37.8℃至38.5℃之问,身痛汗出恶风,咽痛鼻塞,轻有咳嗽,痰少不爽。住院医生十分焦急,曾投宣肺、调营卫诸方。并配合抗菌药物等治疗,病情不减.值余因科研任务丢该医院诊查病人,乃由该院病房大夫邀请会诊,余根据病人表现的一派“上感”症状,如咽痛鼻塞等,再加上脉数舌红,有明显的风热在卫见证,乃决意撇却“产后宜温”之论,投以大剂清宣解毒之剂,用习用之桑菊银翘合剂作为基础,重加石膏及清热解毒药物。方用.
桑白皮,桑叶各9克、杏仁9克,黄芩12克、鱼腥草30克,【山豆根3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瓜蒌皮9克、桔梗9克,生甘草9克,杷叶9克、芦根30克。    ,
服一剂,热退,体温已恢复正常,再服前方一剂,诸症悉解,至此病已痊愈,乃出院回家休息。【旧版83年第40页】
病例一  杨某,女,28岁。中期引产后连续发热达10天之久,开始一二日体温高达39℃以上,以后便一直在37. 8~38. 5℃,身痛汗出恶风,咽痛鼻塞,轻有咳嗽,痰少不爽。住院医生十分焦急,曾投宣肺、调营卫诸方。并配合抗菌药物等治疗,病情不减。值笔者因科研任务去该医院诊查病人,乃由该院病房大夫邀请会诊,笔者根据病人表现的一派“上感”症状,如咽痛、鼻塞等,再加上脉数、舌红,有明显的风热在卫见证,乃决意撇却“产后宜温”之论,投以大剂清宣解毒之剂,用习用之桑菊银翘合剂作为基础,重加石膏及清热解毒药物。
桑白皮9克、  桑叶9克、杏仁9克、  黄芩l2克、鱼腥草30克、 【山豆根9克】、生石膏30克(先下),瓜蒌皮9克、 桔梗9克、  生甘草9克、  枇杷叶9克、  芦根30克。
服1剂,热退,体温已恢复正常,再服前方1剂,诸症悉解,至此病已痊愈,乃出院回家休息。【新版第40页】
注:此类医案不止一例,故不再引录,有兴趣者可查二书对照自明。
相当厚道 2011-03-07 08:55
取知母、黄柏、金樱子、枸杞子各10克,五味子6克。先用冷水将上药浸泡2个小时,再加水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也可将数剂上药研成细末,再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次服1丸,每日服两次,用药1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患者服药1~2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点评:早泄是男子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病症之一。本方中知母、黄柏可清泻相火(命门之火),;金樱子、五味子可固肾涩精;枸杞子可补肾益精。上述三组药物合用,具有滋阴降火、补肾固精之功,可降低早泄患者射精中枢的兴奋性,使其射精所需要的刺激阈值增大,进而改善其性功能。
愿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指导.
相当厚道 2011-03-07 08:56
学中医,除了要懂理论,会用药,还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妊娠诊断。按说这门技术已没有大的作用了,用试纸一测就行了,(实际上有时还是测不准,我临床常遇到,明明怀孕一两个月了,试纸就是不显示,对辩证用药很有顾忌.)有时还觉得真不如把脉方便,况有些人还要考考中医,以测水平高低,所以不妨学一点这方面的小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指 脉 孕 征
指脉孕征是表现在指脉搏动中的一种妊娠征象。从其搏动的部位,可以诊断怀孕的月数。
【诊断要点】  妇女停经,而在两手中指、无名指的两侧指脉,呈放射状搏动的,为怀孕征象。脉动显于第一指节的,为怀孕2~3月,脉动显于第二指节的,为怀孕5-6月;脉动达于第三指节,为怀孕8~9月;脉动至指末,为胎足10月。
【诊断方法】  受检者取臥位,伸手平放。检查者用拇、食
两指头,呈弧形。箝按其手指的两侧指脉,从第一指节,漸向指端按压。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受检者必须休息10~20分钟。
2.按压时,用力必须均勻,应行轻按,重按对比动作。
3.正常人手指脉不易触及。    I
4,孕妇指脉搏动已达第三指节,但突然消失的,为胎死之侯。
(二)     神  门  脉
神门脉的出现,是妇女妊娠的一种征象。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俞穴,位于掌后锐骨端的凹陷处,正常人此处脉动不易及,
【诊断要点】 妇女停经,在其两手神门穴,呈圆滑性搏动有力的,即为神门脉。
【诊断方法】  受检者取坐位或臥位,手平放。检查者用食指头按压神门穴,进行诊察。
【注意事项】
1.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禁忌注射或内服促进血循环的药物(以下天突脉、指甲孕征等均同)。
2.检查应细心进行,指诊按压时,应进行轻按、重按对比。
3.男子在神门穴能触及脉动的,多为神经衰弱症。
(三)天 突 脉
天突脉的出现,是妇女妊娠的一种征象。天突是任脉的俞穴,位于颈结喉下,胸骨切迹上缘之內方凹陷处。正常人此处无脉动咸觉。
【诊断要点】  妇女停经,在天突穴觉有脉动的,为怀孕已两月以上;若脉动明显,而肉眼可以见到,为怀孕在4月以上。
【诊断方法】  询问受检者,在天突穴有无脉动威,检查者也可用手指触摸,也可令受检者抬头以观察脉动情况。
(四)指 甲 孕 征
指甲孕征是呈现在指甲上的一种妊娠征象。
【诊断要点】  妇女停经,按压共拇指甲,呈红活鲜润的为  孕征,暗滞的为月经病。
【诊断方法】  受检者取正坐位,伸手露出拇指甲。检查者用拇指按压其指甲,一按一放进行观察。
(五)乳 晕 孕 征
乳晕孕征是呈现在妇女乳晕部的一种妊娠征象。从乳晕的色泽,大小,可以判断怀孕的月数。
【诊断要点】  妇女停经,乳房膨胀,乳头起晕而色褐的,为怀孕的征象。晕大3分,为胎有3月;晕大5分,为胎有5月,余类推。晕至寸许,正圆不偏,为胎足10月。
【诊断方法】  受检者取正坐位,解衣坦露胸部,向着阳光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  结合乳房膨胀情况,进行判断。
上述方法再结合脉象,诊断怀孕八九不离十。各位可以慢慢参悟,即可掌握。
相当厚道 2011-03-07 09:50
「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纲领。《伤寒论》包括多种热性病。书中除将一些病证的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类型,并以此进行辨证外,又说明了有关病证的传变关系。此外,它还用八纲分析病情,如认为六经中的三阳证多属热证、实证的阳性病证;三阴证多为寒证、虚证的阴性病证。六经与八纲的相互配合,不仅扩大了六经的适应范围,也在辨证用药上有了较明确的准则。那么,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呢?
「太阳证」
太阳证可分为经证、腑证两种。
(1)太阳经证的主要证候:如为太阳中风证,则有头痛、发热、出汗、恶风,脉浮缓等表现;若病人恶寒发热、头身痛、骨节疼痛、腰痛、无汗或有咳喘、脉浮紧,则为太阳伤寒证。
(2)太阳腑证的主要证候:
①蓄水证:发热、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进水则呕,小便不通畅,脉浮。
②蓄血证:下腹硬满或急起板结,情绪躁动如要发狂,小便通畅。
「阳明证」
阳明证也可分为经证、腑证两种。
(1)阳明经证的主要证候:身热、出汗,口渴喜喝水,心烦,苔黄而干燥,脉洪大。
(2)阴明腑证的主要证候;身热,日晡(午后)潮热,汗出连绵,便秘,腹胀满,疼痛拒按,烦躁,或胡言乱语,甚则神志不清,精神恍惚,苔黄燥,脉实有力。
「少阳证」
少阳证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喉干,眼花,舌苔白滑,脉多弦象。
「太阴证」
太阴证主要表现为腹胀满,呕吐,食欲不好,腹泻时疼痛,受热或触按时则感舒适,口不渴,舌淡红,苔白,脉迟或缓。
「少阴证」
少阴证主要表现因寒化与热化而有不同。
(一)寒化证(向寒证转化):恶寒,不发热、身倦,想睡,手足清冷,小便清长通畅,口不渴,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脉微细或沉。
(二)热化证(向热证转化):心烦、失眠,脉沉细数。
「厥阴证」
厥阴证主要表现为手足清冷,消渴,气往上窜,心中发热而痛,虽饥而不欲食,腹冷腹泻,呕吐,甚或呕出蛔虫。
以上是中医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按其实质来说,与现代医学按表里、脏器的诊断法有相似之处。
相当厚道 2011-03-07 09:51
阿胶“出东阿,故日阿胶”。阿胶又名驴皮胶、阿胶珠,主产于山东和浙江。以山东产者最为著名,浙江产量最大。此外,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沈阳等地亦产。
阿胶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驴皮漂洗浸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煎(或加适量黄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用时搞成碎块。或先将蛤粉置锅内加热,至轻松时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块阿胶,炒至鼓起成圆珠形,呈黄白色,立即取出,筛去蛤粉,放凉,即为阿胶珠。
阿胶入药始于汉代或更早。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此胶为“煮牛皮作之”。说明(本经)所云阿胶,即牛皮胶,今名黄明胶。宋元两代所用阿胶既有牛皮胶,又有驴皮胶,还混有少部分杂皮熬制的次品胶。李时珍将牛皮胶从阿胶中分出,以黄明胶之名另述。据此,后世遂将驴皮胶称为阿胶,牛皮胶称为黄明胶,猪皮胶等称为次品杂胶,猪皮胶称为新阿胶。
阿胶与黄明胶功效相似,临床常互为代用。阿胶滋阴补血力较好,黄明胶兼能消肿,而新阿胶的补血功效优于阿胶。
阿胶味甘、性平,功能补血止血,滋阴润肺,常用于血虚证、吐衄崩漏等出血证、阴虚证、虚劳喘咳、阴虚燥咳。此外用于治虚性便秘,血痢阴血被伤及阴虚小便不利等症。
阿胶常用5~10克,单用时常以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亦可入九剂或散剂胶囊剂,因目前市售的阿胶成品较多,如阿胶口服液(由阿胶一味制成)、复方阿胶浆(由阿胶、党参、山楂等制成)等,服用方便,适宜长期服用,所以使用成品进补越来越多。当然,应视各人具体情况而定,根据病情需要,或单用或配伍他药同用。
血虚心肝失养,见面色晃白或萎黄、眩晕、心悸、失眠等,可单用黄酒炖服阿胶即可;若与当归18克、白芍18克、熟地黄12克合用,煎汤口服,则补血之功更佳,当然,阿胶宜烊化冲服。若血虚又兼气虚之证,又当与黄芪18克、熟地12克、党参18克相合煎服,以养血补气
妇人血虚而月经不调,经量多,色淡,可单用阿胶肝肾阴虚,阳热上亢,可致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阿胶10克烊化送服鸡子黄1枚,取其滋阴之功,若再合白芍12克、黄芩6克等煎服,则效果更佳。
肺阴不足,虚劳咳嗽,常用阿胶合滋阴之品如白芍、石制、麦冬等同用;如气阴两伤,气粗喘促,可用阿胶10克烊化,党参20克、麦冬12克、五味子3克同煎服;肺肾阴虚,劳嗽咳血,阿胶尤宜,既能滋阴养血,又能润肺止血,并多与天冬6克、生熟地各12克、百合12克、川贝母6克、炙百部3克相合,以增强滋阴润肺止咳之力。
大肠失濡,可致虚秘。如老人虚人之大便秘涩,可用阿胶10克,烊化送服适量蜂蜜;产后失血过多,大便秘涩,常用阿胶15克烊化、炒枳壳9克、蜂蜜10克,枳壳水煎液合阿胶烊化液送服蜂蜜。
相当厚道 2011-03-07 09:52
现在人们治疗慢性咽炎多用抗生素和清火利咽之药合用,疗效尚可,但对有的人就疗效欠佳。慢性咽炎疗程较长而长期服用抗生素弊大于利,长期用清火药也易伤脾胃。我在临床中常用《伤寒论》之甘草桔梗汤加减代茶饮,效果不错。
甘草桔梗汤原本就可以治疗咽痛,(自己看书)代茶饮之其气清而上扬,(仿大黄附子泻心汤法)恰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旨。有痰可加射干以化痰利咽,无痰可加麦冬润肺生津,且此药可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没听说甘草桔梗喝水喝死人的),依从性好(当水喝,且味道也不错)。吾用此方治疗多人,疗效可靠。且药物皆是寻常之品(药铺里没这几味药就该关张了!)易于备齐。
请斑竹给加个分,一是这个方有效、方便,二是有些好帖子非给设个限制让人想看也看不成。干着急。
此方亦可治疗慢性咳嗽。一日,一个人来到药房,奔我而来,说他家老太太咳嗽多年,多方求之未愈,上次我偶尔给开了个甘草桔梗汤代茶饮。而病竟大有起色,是以此次专程来此再来抓药,以资巩固。只是这样的病例只遇到过这一个,有兴趣的可以试试,反正这俩个药也治不死人。
相当厚道 2011-03-07 09:52
黄崇德医案     湿郁发热(稽留热)
2003年5月2号下午,我生产队一个人带儿子来看病,25岁,发热不退14日伴咳嗽,在我们镇医院输液7天,烧不退,咳不止;因为当时正在闹“非典”,他家里一个亲戚是医生,告诉他家所有亲戚不能去探视,不能排除“非典”。以后去市医院治疗,排除“非典”,住院7天,花费千元以上,输液治疗,烧不退,咳嗽不止,查血液“白细胞减少”,医院怀疑是“伤寒”,不能确诊是什么病。患者父亲将其带到我诊所,当时正在闹非典,买药的人有几十个在等待。看见他来了,满面红赤,咳嗽不止,在场的所有顾客就像看见瘟神一样,马上逃之夭夭。诊所就剩下我和助手以及患者父子4个人。
当时我连口罩都还没有预备,我硬着头皮为其诊断:从问诊得知,14天前因为冒雨淋在洗秧模子,中午来客人又喝啤酒,以后就发烧咳嗽了,去医院输液至今天。覌其面:红赤 ,体温39.2度 ,咳嗽不止,痰色白,舌苔厚腻色白 ,脉:洪而滑数 。我心想,这个应该是   “暑湿感冒 ”,前面医生给输液,如同抱薪救火,使火更旺。
用“新加香薷饮”加味 :香薷 12 白扁豆20 白术15 苍术15 甘草10  陈皮 10 厚朴10 金银花20  连翘 15 鱼腥草  30 浙贝母12 法半夏12 茯苓20 。    3剂,水煎服 。5月5号来复诊。说服完一剂烧退,咳嗽减轻,效不更方,再3剂痊愈,花费80元。
现在都说“看病难,看病贵”,有多少人去看中医呢?国家与其踩起硬性政策,结果还杯水车薪,收效甚微,还不如倡议老百姓多看看中医,吃一点中药,从教育上宣传我们国家的传统医学也有科学之处。这就是无为而治吧!
东北 2011-03-07 09:58
呵呵来拜读一下
相当厚道 2011-03-07 10:10
小青龙加石膏汤案
林某,女,31岁,2011-3-1诊。感冒、咳嗽,今天很早就来敲门,发热,T38.5度,前些天受凉致咳嗽加重,痰涎清稀,头痛恶寒,时胸闷心烦,口干思饮,舌边尖红,脉浮弦兼小数。
证:属外寒内饮而热雍。
治:以解表化饮兼清热除烦。
方:小青龙加石膏汤:
处方: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生石膏45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二剂发热退咳嗽减轻,继加减服二剂证已。
按:发热,头痛恶寒,咳嗽,痰涎清稀为外寒内饮之小青龙汤证;口干思饮,舌边尖红,胸闷心烦兼饮郁热之石膏证。脉浮为表、弦为寒、数为热。方证对应而获佳效!
相当厚道 2011-03-07 10:10
前列腺疾病医治起来十分棘手,很多病人都是四处求医,花钱超越几万元者太多了,而且越是医治,越是不好。为什么呢?实在,缘由很复杂,由于本病的重复性.
很多广告都是医治这些疾病的,说的很严峻,实在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净、肛门重坠、小腹坠涨、阳痿早泄,等等症状,当然,还有很多人会连及到心境焦躁,失眠,心慌等等。
中医以为,此乃元神失衡。
再注释一下,就是说,上述症状原本一般男子都具有,假如你不在意,这些症状就渐渐好了,假如你在意就永久好不了。这就是潜认识对此病的影响。好多人有思想顾忌。
如此看来,此病怎么医治呢?
一、消炎。消炎最复杂,关键是要进步本人的抵御力。
二、养心。心思抓紧了,病也就好了。
三、调养元神。潜认识不想了,不慌张了,就好了。
怎么调整元神呢?
1.中药方: 生龙牡 白芍 甘草 即能够。此药能调人体元神。
2.消炎方:萹蓄 瞿麦车前子。此三药医治一切炎症。
3.升提方:黄芪 枳壳陈皮。此三药能够医治一切下坠,下坠者瘀血也,水饮也。此三药能够升提之。
相当厚道 2011-03-07 10:14
便方治疗高脂血症
白僵蚕适量,研末。每次服药末3克,每天服3次,两个月为1个疗程。
相当厚道 2011-03-07 10:46
饶骅说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脉运行,调理脏腑,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降压疗疾的目的。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泡脚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地防止药物的毒副反应,且效果较好,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要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激素刺激一般采用外用中药法效果比较好。   下面介绍下中医常用的足浴方子,患者可到药店按比例抓取,自备使用。若觉得不便,可购成品【降压散】以备泡脚使用。怀牛膝、磁石、生赭石、归尾、玄参、白芍、天冬、枳壳、生决明、蔓荆子、独活、黄芪、当归、乌药、杜仲、白芥子、干姜、桑叶。以1:10比例对入温水中,每日早晚2次泡脚,每次30分钟,连续1~2周。可滋阴柔肝,平肝降逆。   利压肽 由菊花、槐米、槐花、菊苣、紫苏、蒲公英、酸枣仁、橘皮、覆盆子、藿香、茯苓、砂仁、青果、桃仁等多种中药制剂而成,对血压血脂有双向调节功效;
相当厚道 2011-03-07 10:52
这几种药让我惊心动魄差点出事
1头孢曲松,休克一例,当时血压心跳己测不到了,还好抢救及时过来了,皮肤过敏一例,干呕一例,
2,黄芪针休克一例
3,复方丹参针胃肠反应一例
4,西米替丁休克一例
5,阿奇腹痛二例,
6阿米卡星致喘闷一例,
7林可针致大汗一例,
8安痛定致休克一例,
希望大家跟贴把你遇到不良反应的药说出来,以便共同进步,注意这些药的不良反应,以便今后行医都平平安安,医路顺风
相当厚道 2011-03-07 10:53
头孢药物的正确使用
先锋霉素又叫头孢菌素,具有抗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故倍受人们的青睐。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头孢菌素类药已是四代同堂,有200多个品种。头孢菌素类药的品种如此繁多,该怎样选用呢?
人们通常认为头孢菌素的疗效一代比一代好,也就是说第四代头孢菌素的疗效一定比第一代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头孢菌素类药的分代只与其抗菌性能及应用于临床的时间有关,而与疗效无关。不同代的头孢菌素可杀灭不同的病菌,治疗不同的疾病。
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目前常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有头孢噻吩钠(先锋霉素Ⅰ)、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钠(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等。
1.头孢噻吩钠。此药为注射剂,适合治疗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日静点0.5~1克,每隔6小时静点一次;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计算。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发热、药疹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的人和老年人应慎用。
2.头孢氨苄。此药为口服剂,适合治疗胆道、尿道、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口服0.5~1克,每隔6小时服1次;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计算。少数患者服药后会出现药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头孢唑啉钠。此药为注射剂,适合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胆道感染,以及子宫内膜炎、腹膜炎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静点0.5~1克,每隔 12小时静点1次;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80毫克计算。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药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4.头孢拉定。此药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适合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病症,用法:①口服剂:成人每次服0.25~0.5 克,每隔6小时服1次;小儿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计算。②注射剂:成人每次静点0.5~1克,每隔6小时静点1次;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计算。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药疹等不良反应。
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临床。目前常用的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有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
1.头孢呋辛(头孢呋肟、西力欣)。此药为注射剂,适合治疗骨髓炎、关节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淋病、脑膜炎、中耳炎、腹膜炎、咽炎、鼻窦炎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静点0.75克,每隔8小时静点1次;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30~60毫克计算。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此药时应减少用药的剂量。
2.头孢克洛(希刻劳)。此药为口服剂,适合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中耳炎和尿路感染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每隔8小时服1次;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0毫克计算。少数患者在服药后会有软便、腹泻、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应慎用此药。
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目前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有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
1.头孢噻肟钠。此药为注射剂,适合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脑膜炎、腹腔感染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静点 1~2克,每隔12小时静点1次;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50毫克计算。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的副作用极小,故肾功能不全者也可使用。
2.头孢曲松钠(菌必治)。此药为注射剂,适合治疗脑膜炎、腹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静点2克,每日静点1次;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75毫克计算。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此药时应减少用药的剂量。
3.头孢哌酮。此药为注射剂,适合治疗腹膜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败血症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静点1~2克,每隔12小时静点1次; 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200毫克计算。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少数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皮疹、药物热等不良反应。孕妇应慎用此药。
4.头孢他啶(复达欣)。此药为注射剂,适合治疗胆道感染、腹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静点1~2克,每隔8小时或12小时静点1次;小儿的用药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30~100毫克计算。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第四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临床上常用的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有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等。
1.头孢匹罗。此药为注射剂,适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复杂的尿路感染、各种妇科感染、腹膜炎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静点1~2克,每隔12小时静点1次。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皮疹、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
2.头孢吡肟。此药为注射剂,适合治疗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及败血症等病症,用法:成人每次静点1~2克,每隔12小时静点1次。此药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需指出的是,患者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用头孢菌素类药,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当厚道 2011-03-07 10:57
刚听说某乡镇出现了一起静点头孢类药物死人事故,经协商乡医赔付15万元私了。当时是出诊到患者家中输液,扎上液之后,那个大夫没有立即走,正在观察的时候,患者突发过敏反应......因为他提的出诊包只是一个"袋子",除了用地米针外不再有别的。等他转身回家取其它药后,患者死亡。结果,因为出诊包不规范、急救药不齐被病家咬住不放。
此事在当地讨论的很热烈,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是出诊包。
据我的观察访问,新一代乡医中,有一部分人对于出诊包不太重视,有的嫌太沉,有的嫌太“扎眼”(某乡医原话),有的变成以坐诊为主,偶尔出诊只是极少为之,所以必要的配备不规范。有的人出诊拎一个塑料袋代替出诊包,也有人出诊拎的是手提包。
上级主管部门查这查那,偏偏从未查过乡医是否有出诊包。
输液有死人的,也听过赔钱的,但是还没有赔15万这么多的,都是出诊包惹的祸。
相当厚道 2011-03-07 10:59
一例   》08年广州     老年肺炎  高热   头孢过敏  激素,非那根后缓解  。后补液后,寒战,高热。重新激素,非那根,难以缓解,最后安定。后期还好   教训 :能量配伍宜简化,现在基本就是糖,维生素C  B6 钾
二例》09,家里门诊,我只是客串,头孢皮试后,给  林可 利巴     输液时间不长,患者恶心,未吐,感腹部不适。父亲叫我,减慢速度滴注,给胃复安肌注,马上面色苍白,大汗,随即停药换空盐,推注地米。糖酸钙。维C入瓶。非那根肌住。同时测血压下来了。以上处理后看病人外周循环还好,没做进一步处理,血压很快起来后盐水维持通道观察,盐水上后不久,肌颤厉害,生命体征呢感均平稳,患者情绪恐慌,非那根肌注半支后缓解不理想。又无安定,看看还有氨林巴妥,给了一支肌注,考虑里面巴妥剂量太小。不知道能否有效果。但时间不长已经连用两次非那根。并且无氧气。又推了一支糖酸钙。5毫克地米入瓶。暂时观察。患者慢慢缓解。十多分钟后只能看到胸大肌肌束轻颤。半个多小时后平稳,患者想睡。两小时回家。带两片扑尔敏。以后再也不敢来我家打针了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13
名医谈用方体会和诀窍----百合汤治胃脘痛
此方载于陈修园《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二书,是陈氏采录的验方。他在《时方歌括》中说:“此方余从海坛得来,用之多验。”本方的组成和服法:百合30g,乌药9g,水2杯,煎7分服。并谓:“治心口痛,服诸热药不效者,亦属气痛。”《时方妙用》中则载:“气痛,脉沉而涩,乃七情之气郁滞所致,宜百合汤(微凉)。”“火痛,脉数而实,口渴面赤,身热便秘,其痛或作或止,宜百合汤。”可见本方原为治疗胃脘痛属气郁化火,或热积中脘,,服热药无效或增剧者而设。
早在20世纪40年代,笔者应用本方,并将气郁气滞之胃脘痛分为偏寒、偏热两种。偏寒者,选用辛温行气之方;偏热者,即用本方,每收佳效。
如曾治陈姓患者,男,44岁。脘痛而胀,按之痛减,嘈杂,暖气,泛酸,知饥纳呆,舌苔微黄,质淡红,脉弦细。曾服理气止痛诸方,初尚有效,继则复痛如故。因思此证痛而兼胀,必属气痛;嘈杂泛酸,知饥纳少,服辛温行气之药不效,其病偏热无疑。故用百合汤。服3剂之后,痛胀减轻大半,继服数剂而愈。
此外,某些胃脘热痛者,初用清热之药能使症减,但终不彻底,反复发作,经改用百合汤治疗,效果十分突出。如一王姓患者,男,40岁。胃脘灼痛,吞酸,口苦,便干,舌苔黄,脉滑数,服用苦寒“清热之剂,病反复不愈,乃改予百合汤。服4剂后,热痛基本消失,继服数剂获愈。
在临床治疗胃脘痛的处方中,百合汤确是对气郁化火或热痛者效果较为突出的一首方剂。一般治气痛的处方中,多用辛温香燥之行气药,这对于单纯气滞者较适用。但是对气郁日久而化火者,则不宜继续香燥行气,而当配凉润之品,百合汤即符合此义。一般热痛而火势甚者,治疗可苦寒直折;但如遇热不盛,或用苦寒药后热势已减,则不可过用苦寒。此时当以性微寒之百合配辛温行气之乌药,使其热得清,气得行,则疼痛可止。
百合汤疗效卓著,其故何也?在《本经》中载:“百合,味甘平,主邪气腹胀心痛。”缪希雍《本草经疏》亦谓:“百合得金之气,而兼天之清和,故味甘平亦应寒……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瘳。”陈修园亦谓:“百合合众瓣而成,有百脉一宗之象。其色白而入肺,肺主气,肺气降而诸气俱调。”(《医学从众录》)百合有治心腹疼痛之功,其关键在于百合入手太阴肺经,能降肺气。肺为诸气之总司,肺气得降则诸气皆调。且百合甘润微寒,兼清热;乌药辛温行气止痛。《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14
余阅览彭坚之《我是铁杆中医》中谈到了三合四合汤治疗胃痛,但一直来未曾与到方证相符者。其方就含百合汤。据云乃焦树德老先生之家传方。
吾一民间师傅也授一秘方,治疗我姑妈之胃病,效果甚好,之前余用多方加减无效,后服约一月余而愈。偶读岳美中前辈的书时,发现我师授方竟是延年半夏汤去吴茱萸,生姜加柴胡,炙甘草而成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14
本方的组成和服法:百合30g,乌药9g,水2杯,煎7分服。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15
蒋某 ,女 ,68岁。初诊日期 :2009年12月16日。主诉:胸部憋闷、心前区疼痛,时作时轻12年,近一周加剧。现病史:患者冠心病史,体胖頸短,平时胸部闷痛,胸脘痞满,近一周小儿子结婚,劳累后复发加重。刻诊:心前区刺痛,
憋闷如塞,气短乏力 ,手脚麻木,舌质淡暗,体胖有齿痕,苔腻,舌下络脉淡紫细长,脉沉滑无力。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ST—T波低平。西医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辩证:气虚痰瘀之胸痹。绞股蓝30g、黄芪30g、生晒参15g、丹参30g、川芎10g、桔梗15g、郁金15g、石菖蒲15g、茯苓 20g、半夏15g、瓜蒌25g、薤白15g、鸡血藤20g、地龙10g、炙甘草10g。上方服7剂后,胸闷疼痛缓解,查心电图 ST段下移较前好转。因患者为阜新人原方未变,告知坚持服用以巩固疗效。
按语:今日该患者带亲属来我这就诊,说:“回老家一起买了60付,坚持服用2月余,近一年未发作。”笔者也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效果,就连夜写下来与爱爱医的医友们共享。
组方思路:
【个人对症用药思路】
心痛、气短、乏力,舌体胖有齿痕,为气虚,必用人参、黄芪;
胸闷憋气,痛引肩背,舌质淡暗,脉沉无力,为痰凝痹阻胸阳,需用瓜蒌、薤白;
心前区刺痛、舌质淡暗,为血瘀必用丹参、川芎;
苔腻,胸脘痞满,为痰凝用茯苓、半夏
痛引肩背,必用片姜黄、郁金;
胸闷憋气而痛,必用郁金配石菖蒲,川芎配桔梗;
手脚麻木,鸡血藤配地龙。
绞股蓝为君其功效:
1.降血脂、降血糖、平衡血压、减肥胖、改善睡眠,消除胸闷,治白发,偏头痛,镇静功效;
2.维护心脑血管系统健康,防止动静脉的血栓形成;
3.纯天然草本精华,具有安神养性,抗疲劳,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等功效;
4.清除人体日常生活中摄入的激素类,化学类药物所积淀的毒素,调节人体内分泌。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15
本方是学生在沈阳学习时抄得杨关林老师治疗冠心病经验方,临床应用心得颇多,故根据自己思路总结而成,自拟为化瘀祛痰益心汤。
【组成】
绞股蓝30g、黄芪25g、人参15g、丹参30g、川芎15g、桔梗15g、郁金15g、石菖蒲15g、茯苓 20g、半夏15g、鸡血藤20g、地龙10g、炙甘草10g。
【功用】益气化痰、活血通络
【辩证要点】气虚痰瘀之冠心病。证见平时胸部闷痛,胸脘痞满,发作时心前区刺痛,憋闷如塞,遇劳加重,体胖頸短,受压迫后局部易麻木,舌质淡暗,体胖有齿痕,苔腻,舌下络脉淡紫细长,脉沉滑无力。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ST—T波低平。
【方解】
杨关林老师尊李东垣内伤从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结合了以血瘀 (中科院院士陈可冀教授 )和痰浊 (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传人沈绍功教授 )为核心的胸痹辨证论治体系 ,针对气虚痰瘀的病机 ,以益气化痰、活血通络为法 ,方中绞股蓝味甘,性苦寒,归肺、脾经,益气化痰、祛浊通络,为君药。人参、黄芪皆味甘, 人参长于益气,黄芪又可升阳,两者合用,辅助君药,增强益气健脾之力;川芎、丹参活血止痛,共用为臣药。鸡血藤、地龙化瘀通络;茯苓、半夏健脾化痰;郁金、石菖蒲开窍化痰、理气止痛;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共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中寓消,以消为补,消不损正”之意。
【加减】
1.        兼血瘀痹阻者,痛于剑突,伴两臂内痛或麻木者延胡索20g、水蛭粉2g;痛势不减者,再加服麝香血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汤药送服;(三七粉30g、血竭粉30g、麝香0.5g,研细末,装入胶囊180粒);
2.兼痰凝痹阻胸阳者,胸闷憋气,痛引肩背加瓜蒌25g、薤白15g;
3.兼高血脂者加生山楂25g、草决明25g、泽泻25g。
药方用量、辩证要点与加减方法是本人临床实践感悟,有不对地方,望杨关林老师或其弟子指点,以求进步。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15
新安笑笑生辩脉歌;
六纲脉分别歌。
1轻持皮肤现浮脉,洪濡散芤革相类。2重按始得脉为沉,伏弱牢脉须相别。3迟来三至病主寒,缓涩结脉要相参。4六至为数疾动促。5无力虚细微短代。6三部有力坚满实,滑弦紧长医审核。
二十八脉辩脉主证歌;
一浮脉类
1浮脉轻取病主表,按之稍减而不空。
2洪浮阔大如波涛,来盛去衰热病中。
3浮细而软重按无,濡脉湿病虚病同。
4浮大无根数不清,脉散精伤孕产红。
5浮大中空如葱管,芤脉失血阴伤漰。
6革如鼓皮浮弦搏,外坚中空血不荣。
二沉脉类
1沉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里病逢。
2伏须推至筋骨见,邪闭阳绝厥极痛。
3弱脉沉细极软弱,气血两虚须补充。
4牢脉沉实大长弦,阴寒积聚癥痞攻。
三迟脉类
1迟脉一息不足四,病主寒证来慵慵。
2缓脉四至怠悠慢,脾虚湿证两般痌。
3涩来迟细滞钝难,精伤血少瘀须通。
4结缓时止止无定,瘀血寒痰气结壅。
四数脉类
1数脉一息五至上,病主热证搏匆匆。
2疾来一息七至上,阳极阴竭元气脱。
3动脉有力短如豆,滑数居关惊与痛。
4促来急数时一止,气滞食痰瘀热凶。
五虚脉类
1虚脉三部俱无力,不任举按气血忧。
2细形如线脉软弱,应指明显湿劳中。
3微极细软若有无,至数不清阴阳休。
4短脉尺寸俱不足,无力为虚有力郁。
5代来缓弱止有定,惊跌风痛脏衰愁。
六实脉类
1实脉三部大坚满,病主实证记于胸。
2滑脉圆滑珠走盘,痰饮食滞实热疴。
3琴弦挺然端直长,痰饮肝胆病痛疼。
4紧脉弹手绷急强,状如转索食寒痛。
5长脉端直超本位,阳气有余热病统。
2011年三月七日新安笑笑生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16
《医林改错》这本书很多人都读过,其中的《血府逐瘀汤》是最著名的,也是大家用的最多的,都知道它是活血通瘀的好方子,在这一点上好像大家都是共识,没有异议。多年来我也是这样认识和运用的。然而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改变了我的认识,拓宽了我运用该方的范围。这就是贾海忠博士的《中医体悟.父子亲传实录》一书中的《神经官能症:十年一剑终开悟》一文。他突破了活血化瘀的框框,认为此方也是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好方,并在实践中运用验证了它的推断的正确性。我在临床上也运用这一法取得了成功,因病例较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古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此说不尽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正确的应是:熟读王叔和还要临证多。临床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求助于书本,书本中解决不了的,要求助于实践。两者结合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艺,促进自己的不断前进。下面就把这篇文章转录一下,以便大家学习,引起共鸣。
《7.神经官能症:十年一剑终开悟》
神经官能症虽然对患者的生命没有什么威胁,但患者自己感觉却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这类疾病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那么从中医角度如何认识?用什么方药?。。。。。。
我常用的有四张方子,一个就是血府逐瘀汤,一个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一个就是甘麦大枣汤,还有一个生脉散。这四张方子往往是合起来化裁使用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血府逐瘀汤,这个是治疗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这些神经症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一个方子。为什么最终集中到这个方子上?
在研究《医林改错》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张方子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方子,为什么这么讲呢?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里面列了以下这么多的病症,我们来一个一个回顾。
一个是头痛,各种各样的头痛,如果这个头痛没有表证,没有里证,没有气虚,没有痰饮,忽犯忽好,百方不效(这就说明这种头痛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用此方一剂而愈。这证明它是一个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而且疗效神奇。
再一个就是胸痛,胸痛也有好多方子,王清任说有忽然胸痛,其他方子皆不应,用此方一付即止。这个胸痛还不好说是什么胸痛,结合其他适应证,神经性胸痛可能性最大。你看适应症还有胸不任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胸部不能盖东西,压一点东西就睡不着,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江西巡抚,是一个74岁的人,夜间睡觉的时候露着胸能睡,盖上一层布都不能睡,说病了7年了,然后用此方五副痊愈,这是个什么病?是个神经功能紊乱,对不对?不可能是其他什么病。连一层布都不能盖你说是什么病?适应症还有就是胸任重物,说一个女的22岁,夜间睡觉的时候必须让她的侍女坐在她、胸部才能睡,2年了,也是用这个方子三副药就好了。那么这个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都能治,显然是神经功能紊乱,它可以表现成任何一种形式的,用血府逐瘀汤能治好,而且效果还很好,这些都是顽固性疾病。
还有就是天亮出汗,说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而醒名曰盗汗,治疗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却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汙。用血府逐瘀汤一两副汗已。他意思是出汗实际上就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无论你是自汗还是盗汗,尤其是盗汗更是这样,均属于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就是食自胸右下,就是吃东两时食物一进咽部就觉得从胸的右边往下咽,而不是从正中这样往下下,那么这种情况也是一种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说此方可效,痊愈难,这还是属一个神经精神的问题。
还有一个叫心里热,也叫灯笼病,身外凉,心里热,内有血瘀,如果按虚热治,就愈补愈瘀,如果认为是实火,就愈凉愈凝,使血瘀更加严重,所以用这个汤三两副就可以了。那外边凉里面热,心里觉得热,身上觉得凉,也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是瞀闷,小事不能展开,就是心眼小,什么事想都想不开,想不开更是神经功能紊乱了,用血府逐瘀汤三副就好了。
还有急躁,这更是神经的问题,还有夜睡梦多,依然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呃逆,他说你用了那么多治呃逆的药,什么都无效的话,速用此方,不论轻重,一副即效。这个呃逆还是一个神经性功能紊乱。
再一个就是饮水即呛,会咽有血滞,用此方即效。饮水即呛,脑梗的时候可以呛,神经功能紊乱的时候还是可以呛,所以还是一个神经系统的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不眠,睡不着觉,夜不能睡,用养血安神药治之不效,此方若神。
还有小儿夜啼,小孩一到夜间就哭,用此方一两副痊愈。小孩哭也没有别的病,还是个神经的问题。
还有就是心跳心慌,用归脾汤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实际上这些人没有什么疾病,就是老觉得心慌睡不着觉。
还有就是夜不安,就是夜里烦躁,重者满床乱滚,一夜没有安静的时候,坐下起来,起来坐下,实际上也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适应症俗言肝气病,就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爱生气,也是神经功能紊乱,用此方应手而效;
还有就是干呕、恶心,用此方呕立止,这是神经性恶心。
还有晚发一阵热,就是每天傍晚的时候觉得皮肤热一阵,这还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啊,重者两副即愈。
以上所有的适应症,全与大脑、神经密切相关,这张方子根据它的适用症,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调节神经功能的一张方子,所以我使用这张方子的频率很高,因为神经功能紊乱在人的疾病中占的比例太高了,这张方子的临床效果你已经亲眼看到了。我常把它作为一个基本方。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17
张××,女,20岁。
几年以来,头发日渐变白,最近1年多以来,几乎有1/5的头发已经变为白色。细察其证,除头发有1/5已经变成白色外,别无所苦,脉缓。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为肝之母,治从滋补肝肾。
处方:
生地16克 何首乌6克 泡水代茶
服药半年后,头发全部变为黑色。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17
《消渴医论》医案四则
曾治一贵人,患疽疾未安而渴大作,一日饮水数升。愚进以加减八味地黄汤,诸医大笑曰:此药若能解渴,我辈当不复业医矣。皆用紫苏、木瓜、乌梅、人参、茯苓之生津之药止之,而渴愈甚。数剂之后,茫无功效,不得已而用吾方,连服三剂而渴止,因相信久服。。。。盖用此药,非予自执,鄙见实有本原,薛氏家藏书中,屡用奏捷。。。。方内五味子最为得力,独能补肾水降心气,其肉桂一味不可废,若去肉桂则服之不应。
曾治一男子,患前证,余以前方治之,彼谓肉桂性热,乃私易以知柏等药,遂口渴不止,发背疽而殂。彼盖不知肉桂为肾经药也,前证乃 肾经虚火炎上无制为患,故用肉桂一味引导诸药以补之,引虚火归原故效也。
有一病渴,唯欲饮冷,但饮水不过二三口即厌弃,稍顷复渴,其饮水亦如前,不若消渴之饮水无厌也。此证乃中气虚寒,寒水泛上,逼其浮游之火于咽喉口舌之间,故上焦一段欲得水救,若到中焦,以水见水,正其恶也。治法如面红烦躁者,乃煎理中汤送八味丸,二三服而愈。
又有一消渴,急欲饮水,但饮下不安,少顷即吐出,片刻复欲饮水,至于药食毫不能下,此是阴盛格阳,肾经伤寒之证也。予反复思之,用仲景之白通汤加童便、胆汁热药冷探之法,一服少解,二服全愈。其在男子间有之,女子恒多有此证。陶节庵先生名回阳反本汤。
愚每读此,均慨叹:治疗之本无他,辨证一也!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21
本人治疗过闭经不下于二十余例,总结出一个相对有效地思路:
月经其实就是子宫内膜的脱落,对于闭经的患者,先建议做一个B超,观察一下子宫内膜的厚度,这样的患者可见两种情况,其一:内膜厚度在3-5mm左右;另一种情况,内膜厚度在8mm以上。
1、如果属前者,则不宜采用破血的药物,这样即使勉强月经来临,也容易损伤正气,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肾和补养气血为主,促进子宫内膜的增厚,处方以八珍汤加五子衍宗丸加减,同时配以养血活血的药物,如鸡血藤等。待内膜增厚,自然水到渠成。月经来后,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乌鸡白凤丸,连用十天后停药,第二十五天开始服用逍遥丸,服用至月经来临,此为一周期。下月依旧如此,连续三个疗程就差不多了。
2、如果内膜厚度在8mm以上,则可以采用破血的药物,促进淤血的排除,此类患者的脉象右手多有上越之势,即气血不下行,治疗时以“桂枝茯苓丸”合“逍遥丸”为基础方,配以三棱、文术、川牛膝等,其中川牛膝引血下行,量要大,我习惯用30克左右;体质偏胖者虚佐以化痰散结之品(如浙贝母);子宫偏寒者佐以暖宫散寒之品(如紫石英)。这类患者见效很快,一般三到五剂就可以来月经,后期以调理肺肾为主,肺不生肾,则永远难以好彻底。
相当厚道 2011-03-08 09:22
看你病例,无年龄之分,不知曾有孕育否,又是子宫内膜的脱落又是B超,还要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然后定出两种情况以内膜厚度在3-5mm左右与8mm来辨证,治用中药,中不中,西不西。
闭经中医谓闭结。
经脉的闭结,缘于肝木之郁陷。血,肝木之津液,木性喜达,由于木气条达,所以经脉流行,不至结涩;木气郁陷,发生不遂,则经血凝滞,闭结生焉。
肝木既陷,胆木必逆,肝木遏陷,温气不扬,必生下热,甲木冲逆,相火不归,则生上热。
经脉燔蒸而升降阻格,内无去路,则蒸发皮毛,泄而为汗。汗出热退,皮毛既阖而经热又作。热日作而血日耗,汗日泄而阳日败,久则困惫而眠食废损。其肝胆固属燥热,其脾肾则是湿寒,治当分别而调剂。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乙木之温,即脾阳左升。水寒土湿,木气不达,抑郁盘塞,则经脉不通,以其生气失政而疏泄不行。未有脾阳健运,木陷而血瘀者。
其肝木之陷,咎在于脾,其胆木之逆,咎在于胃。己土不生,则戊土不降。中气莫运,故四维不转,非第肝胆之过。
先师坤载有桂枝丹皮桃仁汤参考,还是很有效的。
桂枝、芍药、丹皮、桃仁、甘草、茯苓、丹参。
上热,加黄芩。中寒,加干姜。中气不足,加人参。血块坚硬,加鳖甲、庶虫。脾郁,加砂仁。
相当厚道 2011-03-08 13:21
新安笑笑生舌诊心法要决歌
1舌淡红薄白,干湿适于中。
2红活有光彩,荣润津气充。
3舌体分五部,尖心边肝胆。
4中间属脾胃,舌根肾气看。
5舌质观五脏,舌苔六淫探。
6水滑湿邪犯,津少火烧干。
7舌红生热病,淡白虚又寒。
8深红舌名降,外热传入营。
9焦紫起芒刺,热邪传入血。
10紫晦如猪肝,无津阴竭亡。
11紫滑虚寒证,紫斑瘀血藏。
12全舌青又紫,秽浊酒毒详。
13全舌清又紫,缺氧人须防。
14粗糙苍老舌,多为热或实。
15舌胖细而嫩,虚寒与湿证。
16舌胖大又肿,热或中毒分。
17舌瘦又干瘪,病人伤气血。
18舌上有裂纹,热证虚伤阴。
19芒刺舌上长,结热医端详。
20齿痕见舌边,脾虚湿内停。
21舌光面如镜,阴竭热耗津。
22痿软伸无力,津伤气血虚。
23舌强不能语,热奋痰迷心。
24舌颤抖不休,人虚动肝风。
25伸舌歪一边,痰阻半身风。
26吐弄出口外,热炽儿脑瘫。
27短缩伸不长,寒热痰湿险。
28薄厚分表里,润燥津有无。
29腐苔豆腐渣,郁热食积痰。
30腻苔油盖舌,阴胜痰湿温。
31苔如花斑落,胃里气阴伤。
32苔剥如地图,儿见多过敏。
33有根苔难刮,无根似染涂。
34有根胃气在,无根胃衰败。
35白苔表与寒,黄苔里与热。
36灰苔主里证,燥润别热寒。
37黑苔明干滑,三焦寒热搬。
38温病尖中根,三焦分细明。
1舌淡红薄白,干湿适于中。
2红活有光彩,荣润津气充。
3舌体分五部,尖心边肝胆。
4中间属脾胃,舌根肾气看。
5舌质观五脏,舌苔六淫探。
6水滑湿邪犯,津少火烧干。
7舌红生热病,淡白虚又寒。
8深红舌名降,外热传入营。
9焦紫起芒刺,热邪传入血。
10紫晦如猪肝,无津阴竭亡。
11紫滑虚寒证,紫斑瘀血藏。
12全舌青又紫,秽浊酒毒详。
13全舌清又紫,缺氧人须防。
14粗糙苍老舌,多为热或实。
15舌胖细而嫩,虚寒与湿证。
16舌胖大又肿,热或中毒分。
17舌瘦又干瘪,病人伤气血。
18舌上有裂纹,热证虚伤阴。
19芒刺舌上长,结热医端详。
20齿痕见舌边,脾虚湿内停。
21舌光面如镜,阴竭热耗津。
22痿软伸无力,津伤气血虚。
23舌强不能语,热奋痰迷心。
24舌颤抖不休,人虚动肝风。
25伸舌歪一边,痰阻半身风。
26吐弄出口外,热炽儿脑瘫。
27短缩伸不长,寒热痰湿险。
28薄厚分表里,润燥津有无。
29腐苔豆腐渣,郁热食积痰。
30腻苔油盖舌,阴胜痰湿温。
31苔如花斑落,胃里气阴伤。
32苔剥如地图,儿见多过敏。
33有根苔难刮,无根似染涂。
34有根胃气在,无根胃衰败。
35白苔表与寒,黄苔里与热。
36灰苔主里证,燥润别热寒。
37黑苔明干滑,三焦寒热搬。
38温病尖中根,三焦分细明。
39临诊多相兼,还须相互参。
相当厚道 2011-03-08 13:23
新安笑笑生五言二十八脉辩脉主证歌;
一浮脉类
1浮脉在皮肤,主病在外头。
2洪热浮阔大,来盛去还衰。
3浮细软沉无,濡脉湿虚同。
4散脉指不清,浮大孕产红。
5浮大空如葱,芤脉失血漰。
6革如按鼓皮,中空血不荣。
二沉脉类
1沉脉须重按,定是里病逢。
2伏须推筋骨,阳绝闭厥痛。
3弱脉沉细软,气血两般虚。
4牢脉沉实大,长弦寒积瘕。
三迟脉类
1迟脉一息三,主寒火衰般。
2缓脉为四至,脾虚湿证痌。
3涩脉短细难,伤精瘀须通。
4结缓止无定,痰气瘀血寒。
四数脉类
1数脉五至上,热证搏匆匆。
2疾来七至上,阳极阴竭元。
3动脉居关中,如豆惊与痛。
4促急时一止,气食痰瘀热。
五虚脉类
1虚脉三部弱,气血都衰了。
2细脉软如线,指下明湿劳。
3微脉细若无,难数阴阳虚。
4短脉居尺寸,病主虚与郁。
5代缓止有定,惊跌风痛衰。
六实脉类
1实脉见三部,坚满实邪壅。
2滑脉珠走盘,圆滑痰食热。
3琴弦挺然长,肝胆痛饮痰。
4紧脉绷急弹,转索食痛寒。
5长脉超本位,有余热病参。
2011年三月七日新安笑笑生   勤以此贴献给那些懒得背书的人们呵呵呵呵
相当厚道 2011-03-08 17:12
童子尿入药甚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尿(童子尿)气味咸、寒,无毒。童男者尤良。在古代医生有许多采用童子尿作为药引或直接作为药给人们治疗疾病。移之今日,用此药治病者则为之甚少,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不卫生欲弃而不用,但家学在用童子尿止血方面经验颇为丰富,择家父治案几例以抛砖引玉,于危急时刻可救人于水火,故不可弃而不用。
于一年寒冬,邻村近80岁老人,因突发鼻出血,而自行用纸巾塞鼻仍出血不止,求诊于家父,家父见血出如涌,怕难以止血而让患者转诊县城诊治,但患者独自来诊,又因交通不方便而不肯离去,坚持要家父为其诊治。止血就是救命,跟患者道明要用的药是小孩的小便,如不嫌弃可试试,如无效还是转诊县城。于是急寻孩童小便约一碗,让患者一气喝下,约十分钟后患者自觉有股东西从鼻腔处一直往下流,急涌之血随即而止。见血止,再开中药黄土汤四剂,后一直未患。
另一患者为本村人,因肺结核病突发咯血,量多病急,不容拖延,急嘱家人寻孩童小便一碗即时服下,不到半小时咯血即止,后再以中药调治未再患。
又治一少年,不务正业,昨夜行窃于学校,因被人发现而急从二楼跳下逃出,父刚开门,少年即因时时吐血求诊,考虑系跌损所致,当时别无他法,即寻孩童小便约半碗,让其服下即离去,半月后因那次跌损致胸痛,其家长带来看病,得之服童尿后未再吐血,故再用中药予以调治。
家学于缺医少药之年代,屡用简便单方治急难之疾,用童子尿治上焦急性出血历来已久,效果历历在目,也正合童子尿功专滋阴降火、止血化瘀之效。而其止血又为何如此神速呢?从出血病因而言,大部分皆为火热偏盛、迫血妄行所致,正如《景岳全书·血证》所说:“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又读张树生先生所编著的《百药效用奇观》,所言极有参考意义,其言:“人尿咸,寒,质善流通。金郁泄之,善引肺火下行;水郁折之,下通水道;木郁达之,散瘀甚速;火郁发之,咸寒除热;土郁夺之,消瘀能去癥积腹满,利大肠,去菀陈莝。”故突发性出血,其由皆多为火盛迫血,而本案所治皆合“金郁泄之,善引肺火下行”,“去菀陈莝”之意,而效果甚速。
相当厚道 2011-03-08 17:12
前几天一个冠心病患者,男76(冠心病十余年)胸痛气短咳嗽白色粘痰量少,手足末梢凉,口干欲饮,大便稀,五更泻,夜尿多,舌淡红,舌尖裂纹少苔,中部白腻苔,寸脉沉结脉。(心电图示:房颤,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总感觉是瓜蒌薤白半夏汤证,唯有舌诊有疑虑(舌淡红,舌尖裂纹少苔,中部白腻苔.舌面少津.夜间口干,如果按舌诊是否有阴虚之象)先开了 薤白40瓜蒌40桂枝15半夏10炙甘草12麦冬30党参15生姜15三剂后稍减轻,后来干脆就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1枚 薤白45 半夏45 红花15,现在已九剂,胸痛隔五六天偶发,且几分钟就能缓解,心电图房颤消失。舌尖裂纹减轻夜间口干消失.
相当厚道 2011-03-08 17:13
辩证用药一点没有错,这就是实践出真知。这种病主要痰湿一去,阴虚自然会恢复。其实病机就是痰湿化燥伤阴。我曾经治疗一个舌裂病人。百药无效。我就用芳香化湿的方法治愈的。冠心病患者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相当厚道 2011-03-08 20:35
宋孝志
宋孝志,自幼在其舅父指导下熟读经典著作,13岁即随舅父临床,后又屡得名师指点,1956年调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内经》、《伤寒》、《金匮》教研室任教。1966年开始在北京东直门医院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曾任宜章县中西医联合会主任、联合中医院院长、联合诊所主任、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宋孝志曾与人合编《伤寒》、《各家学说》、《金匮》等教材及《中医经典分类汇编》(未出版);撰有论文10余篇。宋孝志为国家药管理局第一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北京地区)。
宋孝志-学术成就
宋孝志临证六十余载,对内、外、妇、儿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顽症,用药精当,诊治准确,疗效显著。对中医经典著作有深入的研究,曾系统讲授中医内科学、《伤寒论》、《内经》、《金匮》等全部课程,教学效果好。
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他将遣方用药过程分为识方、用方、调方三个阶段,即“三段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许多方法,以“识方全面、用方灵活、调方有度”,取得最佳临床效果。宋孝志认为,正确的认识方剂,是全面掌握方剂的前题,也是临床遣方用药的关键。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须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识方法可分为识方源、识方药、识方能三个方面。用方法是指在识方之后,以灵活的方法选则和应用方剂,以取佳效。此阶段是遣方用药的关键,他将此阶段分为经验用方与灵活用方两个方面。在识方、用方的基础上,调方法又成为治病收尾的关键。临证要作到调方有度,必须有胆有识,有谋有略。他的临证调方法包括守方、调方、更方几个阶段。遣方用药“三段法”,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亦是其临床精通用药的缩影,也为临证举方用药提供了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
在水肿的治疗方面,宋孝志经验丰富,亦独有建树。水肿是临床常见病证,其发病缘于各种原因,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并常以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为特点。对此证的辨治如仅从水论治,往往疗效短暂,而唯有从本论治,方可获得根治的效果。他根据中医理论,从气、水、血三个方面分析水肿的形成与变化,并进行整体调治。特别在治疗一些长期顽固性水肿时,注重从血论治,以治血治水同时互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认为,水血相关理论在水肿证的治疗上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特别是用于一些难治性水肿的辨治。水瘀互结型水肿可见于任何水肿证的患者,特别以女性为多。因女子以血为本,以冲任督带为根。其经带胎产均以血为用,并常处于“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状况,故病变以血证为主。当临床出现气血失调,血瘀脉络,血病及水或因水湿不利影响至血分时,即出现经水不利和水肿。治疗时如果不了解其内在的关系,则易顾此失彼,常难奏效。宋孝志认为,凡出现水瘀互结型水肿时,应从水从血同时论治,特别应从血论治为主,因水道易通而血道难开,瘀血证常常作为一些顽证之始和痼疾之根而很难调治。只有在气血调畅之后,水湿才易彻底消退。
相当厚道 2011-03-08 20:42
砂半理中汤(宋孝志)
这方子是一个前辈给我的,我还没有用过,但据他说很好用。在此发出,请各位探讨研究一下。
〔组成〕清半夏9g 制香附9g 高良姜9g 炒枳壳9g(或炒枳实)砂仁9g(打碎)。
〔功能〕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暧气,或吐诞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用法〕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二次,日服一剂;分二次温服。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可做为肺胃痛之主药。该药外用能愈合创口,不留瘢痕,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并可入肾,因此可做为肾胃痛之主药。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放做为脾胃痛之主药。香附舒肝理气,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效果。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1~2次,以巩固疗效。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肝胃痛证:见胃痛连胁,攻撑作痛,呃逆嗳气,苔多薄白,脉弦紧。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量仍为9克。若日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桅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
心胃痛证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桅仁3克。
脾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自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特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用9克。
肺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苦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 9克。若兼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 2~3克。
肾胃痛证:见脘痛及腰,腰酸,少腹胀满,行则佝偻,舌苔薄白,脉沉迟或伏,治疗将砂仁加至 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 9 克。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2克(分冲);同时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分冲)。
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状,可加黄连2~3克,肉挂末2克(分冲)。
〔按语〕本方是宋老积几十年临床经验升华出的一首有效方剂。组方严谨,用药精练,剂量轻微,反应出轻可祛实的“王道”思想。此外,以调整药物用量来变换方剂的治疗重点,以及从五脏论治胃痛的新思路,均给后学有益的启示。
相当厚道 2011-03-09 09:55
封髓潜阳丹:
黄柏30克附子24克龟板6克西砂30克甘草15克
口腔溃疡治疗【运用病案】
一案
(甘草泻心汤+潜阳丹+封髓丹……)
生甘草30g胡黄连15g黄芩15g党参15g茵陈30g土茯苓50g
干姜10g肉桂l0g 徐长卿15g黄柏30g砂仁6g制龟板10g
制附子3g制蜂房6g公英30g连翘30g
患者陈XX 男性72岁
刻诊:满口腔多处溃疡,舌红苔厚腻,老人痛苦不堪,无法饮食。中焦湿热,上冲口腔,处上方五剂即愈。
二案
(潜阳丹+封髓丹+经验方)
制附子5g制龟板l0g 砂仁5g甘草 30g 黄柏15g苍术30g胡黄连12g黄连l0g 鸡内金15g肉桂5g
患者吕XX 女52岁 常年口腔中,不是舌上即是腔侧发生溃疡,随用上方三剂即愈,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不已。
相当厚道 2011-03-09 09:56
封髓丹和潜阳丹两个方子合用治疗下虚寒上虚热等症。诸如慢性口疮、几天或很长时间都治不好的牙痛,疗效非常之好!
河南省滑县陈守义先生秉承扶阳理念,善用这两个方子。年前,我专程拜访,看了陈先生医案,先生用乌头附子出神入化,张存悌先生火神派医案有录。
相当厚道 2011-03-09 10:04
2010年元月21日,初诊。任月琴,甘肃省天水人,42岁 。主症:平均每5分钟。就要吐一大口清水,非痰也。兼腰疼。舌淡苔薄白,脉关部浮滑,寸尺沉弱。二便正常,月经偏少,余无恙。在甘肃多处就医无效。专赴西安来我处就诊。
脾主涎。辨证为:脾虚胃寒 寒饮上逆 兼有肾虚。
处方:制附子15克  干姜30克  苍白术各25克  茯苓30克  陈皮15克  生半夏25克(先煎)
太子参30克 甘草20克 仙灵脾30克  仙茅10克  巴戟天15克  杜仲15克  砂仁10克
焦三仙各6克  三付  水煎服。
按:附子理中汤+二陈汤+二仙汤
《伤寒论》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二诊:元月25日.口水减少,呕吐轻,腰痛痊愈。余证无变化。五苓散加减。
处方:茯苓30克  猪苓15克 泽泻45克  肉桂15克 白术45克  制附子10克 生半夏25克(先煎) 干姜25克 陈皮15克 太子参30克  砂仁10克  炙甘草10克  焦三仙各15克  五付 水煎服。
三诊:口水正常,痊愈。成药:附子理中丸善后
相当厚道 2011-03-09 10:06
癃闭:蝼蛄+蟋蟀  等份  研粉装胶囊  每次5粒,  每日三次。
【验证病案】:患者常秀花,女,74岁,2009年l0月。刻诊:肺心病胸闷,气短,痰多,同时兼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在庆安医院住院治疗,一周后,上述疾病均已平稳,但是突然小便不利,少腹胀满结急,发展为癃闭。西医认为是泌尿系感染所致,急忙导尿并用大量抗生素。一周后,认为炎症已消得差不多了,就解除了导尿管。岂料小便仍然不利,点滴难下,小腹胀憋难忍,急请妇科外科神经科专家会诊,认为是糖尿病引起的,于是,又将导尿管插上,同时注射胰岛素和维生素B12。又是一周过去,大家认为差不多了,于是,又将导尿管取下,结果小便仍然照旧点滴不下,无奈又请四医大和323医院泌尿科专家会诊,也无好的办法,一致认为,只有造个尿瘘,终身挂个尿袋。至此,西医已黔驴技穷。病人得知,痛苦不已,整日哭哭啼啼,以泪洗面。
在此治疗过程中,于取掉导尿管间隙,我也用过几剂中药如滋肾丸,验方癃闭通等,包括用药末外敷肚脐和涌泉穴及针刺按摩,都只能解决一时问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无奈之下,突然想起上方,到了这时只好孤注一掷,用这个不起眼的偏方。原来只想作为缓兵之计,不行就造个尿瘘,谁知只用了3天导尿管就自动滑落下来了。然后继续服了一周,小便就通畅自然无阻了。一个难题就这样轻易的解决了。以后在临床上又用过几例都是药到病除。呜呼!民间野方不可小瞧也。
相当厚道 2011-03-09 10:07
1# 楼主跳转到 ?倒序看帖
打印字体大小: tT
发表于 7 天前 15:04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经验] 用药传奇---------10. 尿床重用益智仁
本贴收到10朵鲜花
本帖最后由 王幸福 于 2011-3-2 15:08 编辑
尿床重用益智仁
临床上小儿尿床病时常有遇,但不多见。这是因为我不是看专科的缘故,但是一旦坐堂就不一样了,只要是出了名,什么病人都会找你的。过去在医院上班我是很少看这方面病的,现在就经常遇到,故尔在这个病上也做了点研究和和试方,最后终于我找到了一个稳妥而十分有效的方子和专药,这就是大家常用的固精涩尿的益智仁。但不同的一点是在量上,中医界不是有一句话叫“不传之秘在于量上”嘛,确实是这样。要想百分之百治好小儿遗尿,,必须重用益智仁,这是关键。
益智仁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实。主产海南岛、广东、广西等地。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去壳取仁,生用或盐水炒用。用时捣碎。
益智仁味辛,性温。主要归肾、脾经。本品辛温助阳,气香兼涩,既能温脾胃,和中止泻摄涎唾,又能暖肾阳,固精涩尿止遗泄,故具有温脾止泻摄涎,补肾固精缩尿之功效。凡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脾胃虚寒,运化失常所致滑脱失禁等证,皆可选用。益智仁配乌药为末,用山药糊为丸,名缩泉丸,常用于治疗遗尿、小便频数、夜间尿多等症,每次可服二钱,一日二次,温开水送下。如加入桑螵蛸,五味子、山萸肉、补骨脂等同用,则效果更好。配补骨脂、肉豆蔻等,可用于脾肾虚泻。
[用法用量]  水煎服,6~12克;或入丸散剂。外用:煎水熏洗。
2005年5月间,我在乐仁堂大药房坐诊时,一中年妇女带领一个约十一二岁的男孩找到我,说听她们村的人介绍,你看病太别好,现我这儿子尿床已十多年了,看了很多地方,吃了不少药也没治好,大家都说等到二十岁以后结婚就好了,你说愁人不愁人,你水平高给孩子治治吧。我听后哭笑不得,我能看好一些病不假,但不是什么病都看得好。即然人家找上门了,先接下来再说,于是开了个套方,先吃二付,容我回去研究研究下次正式出方。第一次出方为:
益智仁15g  山药30g   山萸肉15g  桑螵蛸15g  金樱子15g  芡实12g  补骨脂10g  炙甘草10g   三付。
我估计效果不大,因为这是教科书上记载的,也是大家常用之方,都说有效,但都不说绝对显效,所以我心中有数。
晚上回去后,翻了大量的医案医话,方子用药都大同小异,只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孟景春老中医的一段医话与众不同。他说:治小儿遗尿(益智仁30g,覆盆子15g,金樱子15g,五味子6g,莲须9g,杜仲9g,山药15g,党参、桑螵蛸各15g,鱼鳔9g)方中益智仁必须用至30g,一般3-7剂即愈,若益智仁减至15g则效果较差。看到这里我认为这就是精华,人云亦云大多不行。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讲,看书要会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书中,尤其是老医,且长期不脱离临床的老中医,讲出与众不同,见解独特,超俗脱凡,反复强调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吸取并及时在日后的临床中验之,长期积累,必有所得,必有长进。言归正传。三日后,该病孩如约而至,其母说效果不大,我说不要着急,我只是先试几付药,看其适应不适应,绝招还没用呢?纯粹是托词,现实就是这样,如果都象崔永元办节目,实话实说,哪还有病人呢?因为心中有底,故而再出方:
益智仁30g  山药30g  桑螵蛸15g  金樱子30g  芡实15g  补骨脂15g  杜仲15g
莲须15g   麻黄10g  五付  水煎服。
静等回音。此方加麻黄是我平时看书经常见到有人用麻黄素治小儿遗尿,也曾听过我叔父讲有效,他是西医,故而加上此药。一周后,上述患儿母子再来,告之,其儿尿床巳大见好转,五天晚上只尿了-次,因为那天玩得过火了,晚上睡的太死。基本上治好了,其母怕再犯,要求再服一段时间,我说可以。又续十付彻底治愈。通过此案的高效,孟老中医不欺我也。至此,该患儿之母又连续介绍了几个遗尿病人,均重用益智仁30g,屡用屡效,一时好多病孩找我治尿床,我俨然成了治遗尿的专家了,其实不然,应归功于孟景春老中医重用的益智仁。
通过以上用药的论述,可能有的同道会发现一个问题,都是超常规用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药都要大量的用呢?非也!这一点诸位要注意。临床上是否都以大量取胜呢?事实不然,有些病必须用轻剂获效。如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属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者,用川黄连1~1.5g,苏叶0.6~1g,两味煎汤,呷下即止。又如已故名医秦伯未治一女病员,呕吐数月,食已即吐,甚则闻食味、药味即吐。检前处方有健脾养胃之剂,有养胃化浊之剂,药量均较重。测其脉,关弦小数;验其舌,舌中、根苔黄薄。治以黄连一分、竹茹五分、佛手柑二分,呕吐即平。而这3味药前医均已用过,人问为何此效而彼不效?秦氏答日:效在用量之轻。盖以呕吐既久,胃气已虚,黄连虽能止呕降逆,但其性味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若用重量更伤其胃,对胃虚气逆者不宜。黄连仅用一分,再如佛手柑、竹茹理气和胃,能使胃气不伤而发挥其降逆和和胃作用,故应手取效。再如玉屏风散对肺卫之气不足易感冒的防治,用黄芪180g,白术120g,防风60g,研粗末,每次服l0~15g,每日1次煎服,连服30天,疗效比较满意。有人用大剂量玉屏风散预防感冒,服3剂即胸闷不适,仍改小量而获效。
从上可见,用药剂量的轻重对治疗的效果是有决定起意义的。使用轻量、重量应有个客观依据,即正确的掌握适应证。该重则重,该轻则轻,不可一味大量,否则的话,我岂不成了误人子弟的千古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