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舍:教师激情的缺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7:38

教师激情的缺失

2008-1-16 11:13:00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讲,激情有激动性、冲动性和“二级分化”等特点。激动性是指激情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使人的身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人的表情明显外露。冲动性是指激情不仅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体验,也还具有盲动性质。“二级分化”是指激情一旦与现实融合,便立即显示出积极的激情(建设性的激情)和消极的激情(破坏性的激情)。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激情,需要的是建设性的激情。激情,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爱默生说:“没有激情就不会有任何伟大的成就。”把激情带入教书育人的生活之中,他一定会感到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而且会千方百计地去充实人生、丰富人生,他的生活也就一定会是愉快的、幸福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少数教师却缺少激情,甚至激情泯灭。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在哪里?

一是自我意识的弱化和价值取向混乱。自我意识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和把握,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形式。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基础。人们常说,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而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是战胜自己的前提。激情差的教师往往认识不到自身的人生价值,认识不到教育教学岗位之珍贵无比,甘于在平淡无味的环境下生存,“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没有领悟到只有个人认定的价值与社会认同的价值得到和谐统一时,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

二是理想信念的丢失。理想信念的心理结构是人们理想信念形成的目标,是理想和信念在心理层面的稳定的结合体。理想是从观念形态上对现实的超越,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而信念是建立在认识和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自我认为正确并坚信不移的观念。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激情生发于理想信念之上,有理想信念,才有激情进发,才有执着追求。现在有少数教师,在世界多姿多彩的诱惑面前,在无比多元的生活方式的时代,不知所措,教育工作产生倦怠感,甚至迷失方向,追求荣华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享乐生活内容,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程度较低,对教师需要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职业心理准备不够;他们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忠诚度”不能达到一般要求。在他们的眼中,教书或许是人生中不得志的一个平淡无趣的职业。什么也不愿想,什么也不愿干。缺乏生活激情的人大都是理想信念的认知结构建立得不够牢固,人生就像没有航向一样,在大海中摇曳。

三是事业失败的沮丧。该得而没得,而失荣、失势、失利,而衰落,而朽败,而凋残,就是失败。一个人在追求事业或立志成才的过程中,失败往往多于成功,即使是伟人或名人也是如此。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是积蓄过去的经验和情感的巨大心理仓库,里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当人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结果总是失败,就会失去努力奋斗的勇气。失败是一种负性心理刺激,它的出现,肯定是意味着机遇的丧失,利益的丧失,在失败者的感情上肯定会出现暂时的不愉快、痛苦,如果不能登高远眺,就会想不开,就会沮丧,精神不振,从此开始颓废,有的甚至会采取过激的态度,或是做出伤害社会、伤害他人的破坏性行为,或是做出自虐、自残、自弃等损害自己的行为。

四是自卑颓废的羁绊。自卑,是人对自己的不恰当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颓废指的是荒废、没落的心理表现。凡自卑颓废者,丧失了进取心,丧失了奋斗心劲,因而没有前进的动力,缺乏向前闯的精神和催人奋进的朝气,其灵魂空虚到了极点,他们对现实感到乏味、厌倦和无聊,对社会的发展失去了信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这种人不做一点正事,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丢掉了人的本性,而去一味地追求‘幸福’,只想吃得好、喝得好;它把丑恶的物质享受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毁掉了一切的精神内容。”自卑颓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腐蚀剂,它弓}发教师用无所谓的眼光看世界,用无动力的情绪思考社会。

五是自满自足的心理偏差。知足,是对现状的满足。有的教师或在教学上、或在专业上、或在研究上有了一点成绩,就躺在功劳簿上,贪吃贪玩,忘乎所以,没有新追求,没有新挑战。有的教师存在攀比心理,认为别人都在玩,我干吗要那么呕心沥血地进行传道授业?别人都在潇洒,我为什么要废寝忘食地开展教育研究?于是就不再主动探索,不再积极面对竞争,令人惋惜的是那些半途而废的教师,已经走到了一定的程度竟然停了下来,以致与优秀教师擦肩而过。

生活是一条河,失去激情的岁月就如一条冰封的河流,虽然河水依旧流淌,却失去了波澜壮阔的美。如何再度让真情汩汩流出?让环绕身边的“太阳”融化冰封的世界,让教育教学工作永远充满激情,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要着力精神滋养。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人要有精神,得有信仰支撑。信仰是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总方针,是对某种主张、主义或价值理想的极度尊崇和信赖的境界或状态,寄托着人的精神最高的眷注和关怀,它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的核心部分。科学且正确的信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精神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活力。有专家学者提出应对国民扎扎实实地开展“四信”教育,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是非常必要的。伟大事业需要有伟大精神和崇高信仰,在教师中广泛进行必要的价值导向显得尤为迫切,进行强有力的精神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二要挑战自我,制定“生涯计划”。找回激情,就要勇于自我挑战,流水只有遇到阻碍,才能激起浪花。人要给自己设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因为人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的行为。要能结合自己特点,制定远期和近期的“生涯计划”。“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清人郑板桥用诗告诉我们,对人生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有铁一般的决心,钢一般的意志,不仅要“咬”住它,而且要一咬到底,决“不放松”。同时还要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办法,逐步向高目标逼近。

三要保持适度的野心,以激情点燃激情。野心是以获得好成绩的诱惑来鞭策人。从心理学角度看,成绩有提升自我评价、增强自信的作用。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民教师的目标就是当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成名师,成为教育家。可以说,保持适度的野心,把目光盯在远处,保持进取姿势,是拯救激情的有效途径。

四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欣然地接纳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有利于调适现在的我和构建未来的我。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只有恰当全面地认识自我,才能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逐渐达到统一。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体现自我的魅力、美感、创造力和和谐的韵律,-这是人类健康向上的本能的力量。世上无完人,正如“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有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有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征服罢了。”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应该全面完整地接纳自我,这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个性,也是挖掘自我潜力的条件,还是重新燃起激情的必由之路。

五要提升自身品位,在创新中保持激情。品位是职业生活的重要因素,根据定位原理,品位就是外界特定个人的定位,并将这个定位作为标签,成为代替特定个人的简洁概念。例如魏书生,你一看到这个名字,马上想到的就是“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这就是魏书生的定位,以及个人的标签。人在社会中生活,应根据自己职业生涯定位,为自己设计一个合适的名声,然后有意识地将这个标签让他人接受。人在社会中生活,不能糟践自己的名声而碌碌无为,不能亵渎自己的名声而玩世不恭。教师提升自己的品位,就是在经营你人生的未来。人生是宝贵的,没有人能够第二次得到它;人生是短暂的,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涟漪。惟其宝贵,惟其短暂,才引得古往今来的人们以十分的虔诚、百倍的热望去探寻人生的真谛,去追求更大的人生价值。人民教师要在平凡中捕捉激情,在求新中保持激情。要让自己找出激情,就得学会在意自己的行为,欣赏平凡的点点滴滴;要让自己激情常驻,就要设法让自己永远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要不断地汲取知识理论养分,就要接受实践的锻打,用勤奋凝聚成璀璨的生命足迹,让自己的人生名片熠熠闪光。

伏尔泰曾说:“激情,就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歌德也告诫我们:“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没有激情的教师人生是乏味的,让我们用激情燃起生活之光,用激情书写人生前行的乐章。

(作者:陈必发 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200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