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慧微博:极致做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22:05:22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有“教授中的教授”等美誉,他精通十多国文字,在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考据学、文化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等领域都造诣很高。他有三不讲: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论从己出,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堪称极致。当然,如此讲课、讲话,难度非常大。但这种极致做事的态度和精神,却极为难能可贵。

人生在世,做事是基本生活形态。不做坏事,不做蠢事,不做荒唐事,不做窝囊事,不做费劲不讨好的事;应该做好事,往好里做,做到最好,人同此心,事同此理,是做人之道,也是成事之道。因为把事做好了,才有效果和品位,才能体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最终赢得社会的青睐和人们的拥戴。极致做事,生命就活出一种境界,工作就做出一种境界,成功就达到一种境界。

极致做事固本,从不稀里糊涂,也不作表面文章,换句话说,那就是陷于被动也争取主动,即令微不足道也要一丝不苟,即令枯燥重复也要精益求精,即令困难重重也要锲而不舍。恰如一首歌里唱的:“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动真情,用真心,毕其功,尽其力,做到家,做到位,累积起来就是雄厚立足根基,久经历练就是丰厚学识修养。

香港影视演员吴孟达,电影生涯数十年,没有演过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却把配角做绝,获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他的办公桌上贴着这样一张座右铭:“做剧情的配角,做人生的主角。”

桥吊工人许振超,把平凡的装卸工作做得令人刮目相看,成为新时期工人阶级的榜样。极致做事,是从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起步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老觉得怀才不遇;身在曹营心在汉,老想着跳槽,高不成,低不就,老是入不了“门”,进不了角色,失了打基础的功夫,很可能徒劳往返,一无所获。

极致做事挖潜,不是勉为其难,却是迎难而上;不是不可为而为之,而是“跳一跳、摘桃子”。两强相遇勇者胜,激发的是勇气;“弄斧到班门”,过招高手得教益,潜力的激发、迸发、挖掘不在平平淡淡中,而在起伏跌宕里。

邓亚萍个子矮,看打过来的球都是高的,一律扣杀,练就了拼杀的硬功夫,弱项反成无可比拟的强项,成为少见的“乒坛女皇”。华罗庚被破格聘请到清华大学工作,在系图书室当一名助理员,边工作边学习。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遇,立志“以过人的努力,追求自己的成就”。他说:“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才觉得心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数学书籍,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水平飞速提高,以后,又三次破格成为助教、教师、教授。自然,清华大学慧眼识才,功不可没,但华罗庚追求卓越的潜力勃发却是根本所在。

极致做事出新,不是闷头傻干,不是机械动作,而是不甘于浅薄,不甘于平庸,横比见贤思齐,竖比见短励志,不“炒剩饭”,不搞“复制”“粘贴”,拿出自己的东西,做出自己的成就。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诗书”人称三绝,绝在极致。郑板桥说:“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乾嘉之际,文人书法大都冲不破赵孟頫、董其昌的森严壁垒,郑板桥偏偏特立独行求极致,把真、行、草、隶、篆诸体以楷隶为主,巧妙结合形成一种亦古亦新的书体,以一笔不今不古、非隶非草的“六分半书”异军突起,这种人称的“乱石铺街体”,成为领异标新的典范,即在当今时代,人们对“板桥体”也甚觉有趣可爱。

做事即做人,事品即人品。做事潦草,人生不会整洁;做事浮躁,人生不会踏实。做事的过程即是锤炼人生的过程。人才贵用,那是做事做出来;人求品位,那是干事实干出来的。名家风范,名士风流,基础是做事。极致,可挑战极限,不可走极端;极致,须极目,看得远景广阔,看透利害得失,看清平坎顺逆,切不可鼠目寸光,只盯着自己的利益和辉煌。极致,立足地上,尽可摸爬滚打、腾挪闪耀,却不可好高骛远。古人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高站位,高起点,做事做到极致,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