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海洋游戏机多少钱: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38:07
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四)

-第30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31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两章都是叙述战争方面,可以很明显看出老子的反战思想,不只是老子,包括佛陀也是一样反对战争。真正体道、悟道、得道的人,绝对不会赞同战争,包括耶稣也是一样。耶稣倡导博爱,超越一切宗派、宗教、种族、国家的界线,普爱一切众生。

真正的大智慧者一定是反对战争。因为他们是来到一体的世界,体悟众生跟我们都是一体的,不管假藉什么理由发动战争,最后伤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你伤害别人、杀害对方,事实上一定会是冤冤相报。

就像现在的中东、以色列跟巴勒斯坦之间,不断在互相报复来、报复去,这样到底是谁得到好处?到底是谁得到真正的安宁、安详?所以,以牙还牙,冤冤相报无了时。真正要得到快乐、安详,一定要超越二元对立。当你慢慢体会一切众生都是同一体的,来到一体的世界,才会真正展现大慈大悲愍众生,不会有任何瞋心,瞋结才都全部消失。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佐人主」做为君王或主管,一个真正得道、有道之人,是不会使用武力、兵力强夺天下。如果用武力强取豪夺,则「其事好还」,都会循环报复,冤冤相报无了时。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都一直在战争之中度过,不一定是世界大战,只要是不断的冲突、战争,包括一个家庭里面也一样常常在发生,政治方面也一样是不断在冲突。「冲突」就是一个战争的展现,如果我们使用武力,就「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师」就是军队。军队所到之处,就是有战乱的地方。「荆棘生焉」战乱过后,一定是断垣残壁,杀伤力、破坏力是非常大。在人类历史中,经过军队作战、战争都是造成最大的破坏力。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大战之后,由于破坏力非常大,后面随之而来的,包括整个环境都遭受到破坏,所以一定会有天灾人祸。「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老子及佛陀都是反战的,不管他们再怎么高唱反战,世间依然是争战不断。老子退而求其次,如果真的不得已,需要使用到武力解决,应该「善者果而已」。

不可存以野心,一直野蛮强取。当你不得已,需要用到武力,达到警告的效果就好了,达到初步的效果就好了。而且不可以「自矜」、不可以「自伐」、不可以「自骄」,你发动武力去达成一种目的,绝对不可以我是、我能、我慢。如果你展现这一种情况,后面的报复力会更强,所谓「果而不得已」使用到武力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果而勿强」就算达到目的,也不可以自以为能、自以为强壮、自以为很厉害。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知足、不能够惜福,「物壮则老」。众生欲望无穷,一直这样吃。一般君王只要可以,都一直要扩张国土、势力,就是「物壮则老」。当你膨大到一定的情况,一定是会爆破,所谓「物极必反」。像元朝的成吉思汗也是一样,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下一代更扩大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从有历史以来到现在是最庞大的帝国,比现在的俄罗斯还大,但是元朝也撑不了多久。一直膨大、膨胀,没多久还是一样破灭。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野心勃勃的一直吃、吃、吃,这样不知足,包括像希特勒、拿破仑后来也会败得很惨,都是这样不知足,就是「谓『不道』」。你所做的这些是违背大自然,是违反「道」,是不符合于「道」的,「不『道』早已」。你所展现出来是背道而驰,「早已」就是自找死路、自讨苦吃。

不必羡慕拿破仑这样的英雄伟人,要看到他的悲惨结局。秦始皇能够并吞六国,但却是过着战战兢兢很怕死亡的日子,包括他活着的时候,就派人家赶快去求长生不死的药,又派很多部队赶快构筑死后还可以被保护的地方,「兵马俑」就是秦始皇贪生怕死最具体的展现,他过得很苦。

老子就是真正未卜先知的人,把众生在颠倒梦想世界里面运转的法则,早就算得好好的、都看透透了。所以,他提早告诉我们遇到这些情况之后,回来反观、回来对照,就能够具足智慧、真知灼见,可以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挫折、失败。

所以,我们不必只是讲一些哲学思想,这样对大家迈向究竟解脱是毫无益处的,顶多只是增添一些知识、常识知见,那些是没有用的,是浪费生命的,一定要讲是有助于大家心灵的提升、智慧的开发。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佳兵」就是那些尖端武器,包括很厉害的部队或是很尖端的武器,对人类来讲都是很不好的。其实越厉害的武器,它的摧残力、杀伤力更大。现在人类已经发展核子武器,但是破坏力实在太厉害了,只要一旦发动核子战争,几乎全人类都灭亡了,没有一个胜利者。所以说「佳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众生不喜欢这些。「故有道者不处」一个有道的君主是不会用武力去解决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是一个形容词,大家参考看看就可以。「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亦即「点到为止」就好。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就算你战胜了,也不要歌功颂德。因为你的胜利是建立在摧残掉很多众生的生命而得来,如果还在歌功颂德、赞美,这样是「乐杀人」是喜好杀人、很凶残的。「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野心勃勃一直啃蚀天下、吃众生的性命,有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你的功名是建立在摧残众生的生命之上。所以,不要以为「一将功成」就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将功成万骨枯」,你的功名却是建立在伤害很多众生,然后所换来的。如果你还不懂得惭愧、还不懂得感恩,后果一定是很凄惨。「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像拿破仑、希特勒到最后就是死得很悲惨。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就算你战胜了,也不是一件好事。「战胜以丧礼处之」不要把这些战争认为是很光荣。真正的智慧者是来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看到众生在互相残杀,真的是生起悲愍之心,希望众生不要互相残杀,因为你伤害别人、杀害别人,不是在杀害别人,是杀害自己,大家真的要大慈大悲愍众生。

-第32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道』常无名朴」「朴」上面加上一个“且”,这样更容易了解。「道」常常是无名而且很朴素、很朴实。

我们现在是超越宗派、宗教,所以可以解析得深入与贴近事实。不管是古今中外,一般众生常犯的毛病几乎都有共同现象,只是表相不一样而已,本质几乎都一样。

以佛教来讲,「真正的佛陀」众生是看不到、也不会很喜欢,众生要的是偶像化的佛陀。真正的解脱者、阿罗汉是众生不喜欢的,然后设法攻击、排斥、贬低、围剿,让阿罗汉在世间很难存在。众生不要真实的人间佛陀,却要那些偶像化、神格化、虚幻化的。对于真正的上帝,大家不知道、不认识、也不需要,然后去虚构一个想象中、理想中、梦幻中的上帝,又把「上帝」变成是一个信仰化、理想化的。

你就浸泡在「道」之中,你就在上帝的怀抱中,这不是一个形容,而是真实的。但是真正的「道」你不要,却要去虚构一个理想中的梦幻上帝,你就在「道」之中,但是你不认识、不知道,就算要告诉你说「道」是什么,一般人会认为「不是这样啦!这个『道』一定要躲在深山,一定要打坐多久,要看到…,这样才是啦!」然后你会很努力、很认真的去修、去求,认为「道」是修来的、求来的,修到后来很厉害,才能够得「道」,这都是本末颠倒。

真正的「道」,本来当下就存在,就是涅盘解脱的世界,众生必须回到这样的世界,就是佛教所讲的法界、涅盘界。你当下就在净土里面,但是你却不相信、也不以为然。跟你讲说这里就是净土、极乐世界,你也不相信,认为「哪是只有这样而已?我不相信!我一定要去…」觉得净土应该是怎么样…,上帝应该是怎么样…。真正的最重要的,大家都不认识,就是要一些信仰、虚化、神化、偶像化,都是去膜拜这些偶像。

称做「上帝」也好,或是「道」、法界、空…这些都好、都是,以拟人化来讲,这对众生很重要,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来自于「道」,亦即「一切来自于空,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然后又回归空」。上帝、「道」都是无极,但是一般众生不知道,又是一直在心外去求。我们现在称为「上帝」也好,或是「道」也好,实相的存在就是很朴实,那样的憨厚老实,不会争功、不会争名。

然而,不争功、不争名的人,一般人就不觉得他的厉害、他的重要。「真正的上帝」就被你踩在脚底下;真正的「道」,就被你踩在脚底下。这不是一种形容,而是真实的存在,但是你却不知道。

因为从一出生以来,你就浸泡在这里面,跟它是一体的,所以你就看不到、体会不到它的重要,别人给了你一些小恩赐,你就感恩得五体投地。一些宗教师给了你一些很不错的感应,或是当你要求什么,他偶而满足你所愿,你就对这个偶像一直膜拜,然后不断的皈依这些人相、偶像。但是真正对我们最重要的,大家却都是在践踏它,然后又不知道、不认识,所以永嘉大师才讲「众生常常是认贼为父」。

「道」常常是无名、「道本无名」,你要把称做上帝、「道」或是法界都一样。虽然是不同的名称,但是所指的方向都是相同的。「道」本来就没有名称,你要贴上什么名称都可以。另外,法界不会去跟众生争功、争名,整个大自然就是我们共同的父母,天天、分分秒秒都默默的在养育着我们,从来没有跟我们邀功争名,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看不到、也不承认它的重要,所以就一直这样背道而驰。

真正的「道」、真正的「上帝」,就是展现出来「无名」的朴实样貌,「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虽然被一些外界所谓的大师、大法王、法师、宗教师沾光了,众生都是在看到那些相的上面,而忘了「道」的存在,排名总是在最后、处在很卑微的地位,但是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使「道」称臣。不管法力再怎么无边,军事武力再怎么强大,绝对不可能改变大自然法则,把「道」占为己有,也绝不可能把地球占为己有。

称为「道」也可以,称「法界」也好,或是称为「上帝」、「无极」也都可以。以佛教而言,「法界」是包含「空」与「现象界」,因为这是一体的。如果没有真正解开,你以为看懂,但是却没办法真正了解《老子》所讲的深义,如果看得懂了,就会来到「宗亦通、说亦通」体悟到超越所有的宗教。

我把佛教的「空」具体指出来,但是一般法师、佛教徒确是没办法接受,于是攻击、批判也会很多,我也都有心理准备。以前我一直在找「空」,但是却找不到「空」是什么;想找净土,也不知道净土是什么。何谓「涅盘」?涅盘在哪里?都是很空洞的概念。但是,当我后来体会到之后,才发现「空」就是这么具体的存在,然而现在佛教徒都把「空」变得很抽象,认为「空」就是空性、性空,不然一想到「空」,就误认是顽空、断灭空,把真正的「空」、真正的法界,变成是经典里很抽象的一个存在。

事实上,法界就是整个宇宙、大自然,整个的存在就叫做法界,法界里面无边无际的「空」就是宇宙的本体,它里面是充满着能源,然后慢慢形成各种银河系、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整个法界是无边无际的虚空,我们现在就浸泡在无边无际的虚空之中,称呼法界是「上帝」也好,或是「道」也好,你不是浸泡在「道」里面,又浸泡在哪里?!你不是在「上帝」的怀抱里,又能够死到哪里去?!你能死到哪里去?!纵使是整个出离三界,也都是在法界里面,整个法界就是上帝具体的存在,不要再去设定一个抽象的名相。

佛教再区分「空」跟现象界,佛陀是着重解析现象界方面的生灭变化,让我们能够出离这些黏着,然后有距离看待整个法界的实相存在,看到法界的庄严。「无极」就是「空」,「上帝」也是整个「空」跟现象界,从「空」里面,慢慢演变现象界的存在,就是「上帝」创造万物的过程。

从「能源」转换成一个星球、太阳系的存在,再慢慢转换成地球的形成,这些不是抽象的,都是实际的存在。有了地球、太阳,地球上面有地、有水、也有空气,也就是有地、水、风,「火」就是太阳,另外还有无边无际的「虚空」,容纳整个地球、整个太阳系的运转,这样众生才能够存在,才能够孕育、化育,就是有天、有地。

「天」包括太阳与无边无际的虚空,「地」是我们地球,有天、有地慢慢孕育之后,才长出很多的植物跟花草,于是众生、动物慢慢化育出来,就是老子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个浓缩过程,就是「上帝创造一切」的说法,只是用语不一样而已,所指的都是相同。

当人类慢慢孕化出来了,却忘了天地父母对我们养育的重要,忘了自己是来自于整个法界、整个天地。你生从法界来,死也是回归法界,当下你也是浸泡在法界里面,不只是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一花一草一木、所有的众生,都是整个法界的子女。全部众生都是「上帝」的子女,但是众生却不知道。

你从小出生之后,看不到整个大自然、法界对我们的重要,然后起了执着妄念,认为这是我、我的、我的,视野就像一个井底青蛙,在很狭小的范围里面,一直在扩展、在吃,我、我、我要的…,就在颠倒梦想,局限在小小的框框里,用「自我」把自己框框起来。

然后这个「自我」呢?因为框框起来之后,看不到整个法界的重要,于是就在那里我慢、我是、我能。当你框起来之后,因为看不到整个法界,于是就迷失了,就不知道涅盘界的家在哪里。

佛教、佛陀要引导我们回归到涅盘界、回归到法界,认清真理实相,老子、耶稣都是如此。耶稣是协助大家找到「上帝」,也就是回归法界,认清「法界」是什么。老子也是一样,希望大家认清「道」的存在、对众生的重要,以及这些「道」、大自然,所展现出来的真理实相,真实面目是什么。佛陀也都是这样在诠述、解析。

这些不是我空海牵强的、勉强的穿凿附会,然后拼凑在一起讲,这是真实、事实的存在。所以,你要解脱,就是要了悟「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要了悟整个生死大事,找到究竟归依处在哪里。

就像刚才说过「你又能够死到哪里去?!」要了悟你就是来自整个法界,因缘具足之后,你才能够诞生、孕化而生。当你消失的时候,也是在整个法界里面,而且所谓的「消失」不是断灭,是不断的变化、变化-生、灭、变、异。

真正的「道」是被大家踩在脚底下,我们又浸泡在整个「空」里面,如果「道」要加以细分,可以分为两方面。一个是无形方面的,亦即佛教所讲的「空」;有形方面的,就是由「道」化育出来的现象界一切。所以,无形的「空」就是「道」的本体,而现象界「有形」的这些,就是「道」的用、「道」的展现。

无形的这些「空」,就是「上帝」存在的事实。法界、上帝能够展现万事万物,这是「道」的「用」,但是这些过程不是任何人所能主宰,整个法界法尔如斯在运作,没有任何一个超级大力神在掌控。「『道』常无名且朴」整个大地就是如此默默无闻的任你践踏,任你大小便、任你吐痰,从来也没有跟你抗议、跟你邀功过。

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太阳、虚空就像我们的父亲。太阳天天输送能源给我们,除了阳光普照以外,我们所有生命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你感恩过吗?这些就是整个法界的养育啊!整个修行最终的目的核心,就是了悟真理实相的存在,让你了悟生死大事,全然回归法界,当下就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真正上帝的面貌就是如此,真实的存在就是这样。

「无名」且又是这么的朴实。大地母亲的脸上有很多狗大便,还有一些腐尸、尸体,但是你不认识、不接受这些,要去找一个没有死亡的、没有那些我们不想要的,你到哪里找?!你找遍了整个宇宙,也绝对找不到,你要到哪里找净土?!净土就在当下,就在这里啊!所谓「心净」就是我们的法眼清净,打开智慧眼,了悟真理实相。

「『道』常无名且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小」总是排在最后面,有功劳却又不争功,但是那些大家都是很崇拜,却不是真正对你很重要的大师、大法王或是君王,众生认为这个人很大、很大,就一直跪拜他、向他祈求,于是聚集千万众生,然后又出现一个很大的大法王、大师,众生一直膜拜、感恩这些人,但是却没有去看到你心目中任何再伟大的大师、大王、君王、法王,都只是整个法界大自然里面的一个众生而已,难道当你成佛之后,就不需要脚踏大地、不需要喝水、不需要呼吸了吗?难道当你成佛之后,就不需要阳光的供应能源吗?

真的要超越语言名相去了解耶稣所讲的「找到上帝」是什么意思?超越语言名相去了解佛陀所讲的,什么叫做涅盘界?什么叫做法界?什么叫做「空」?超越语言名相去了解老子所讲的「道」是什么?这些只是把「无明」转为「明」而已。当真正了解之后,本来就在整个法界之中,你又有得到什么吗?这叫做「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亦即《心经》所讲的「无所得」,你并没有得到什么,本来就是事实的存在,整个法界就是如此养育我们。

整个法界的一切现象,就一直在生灭变化流动、流动,整个法界就是无我无私,这些都是事实的存在、涅盘寂静。太阳默默在照射大地,也没有跟你邀功。但是你修行、解脱,不去认识这些,却一直在禅相、禅坐里面,到底要找什么?

我为了要了悟这些,用了28年的时间生命去找,修到后来只剩下半条命,这真的不是形容、而是事实,差一点就死掉了。到后来体证、发现这些之后,希望跟有缘人分享,让你们能够早日体会这些真正智慧者所指引的解脱方向、终极目标。

整个地球、太阳,虽然默默无闻的在照射着,众生几乎都忘了它们的存在、它们的重要性,在你的心里,它们只是默默无闻的小卒,「虽小」,但是在你的生命存在元素里面,却是真正最重要的,但是你却把它放在最小的位置。不管你再怎么轻视它,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它的重要。

「虽小,但是天下莫能臣也」没有任何一位国王、君王、法王,能够去改变大自然的法则;没有任何一位神通广大的法王,能够要太阳向他称臣;也没有任何一位君王,能够要地球向他跪;没有任何一位大法师、大法王,能够叫地球或是太阳向他称臣。那些都只是人类的狂傲跟无知,所以「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没有人能够臣使他。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侯王就像行政院长、当总统的人,如果你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道行、深义,能够体道、悟道而行道,这样展现出来的施政的质量就不一样。「万物将自宾」国家人民百姓就有福气了,政治就会清明,不是在那里争斗不完。

如果国王、君王有道,政治清明、政治安定,自然那一种磁场气氛就会感召整个「天地相合」就是风调雨顺。「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不需要人民或是那些君王去命令,整个法界大自然就能够风调雨顺的运转。如果当总统的人就像斗鸡,你越厉害,政治纷乱就越多,灾祸就会连连不断。尤其是当行政院长、总统的,要展现出整个法界无我无私的广大心胸,一个政治家的理想,为众生而奋斗。

如果能够这样,整个政治清明「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不必举办海、陆、空大法会,搞一大堆形式、仪轨,免啦!好好慈悲回馈世间,自然那种祥和的磁场就会让我们风调雨顺。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当你默默奋斗而渐渐有名气的时候,「夫亦将知止」要懂得退隐,能提、能放,不是避开、避世,是要懂得退隐之道。如果不懂得退隐,就会招致很多的攻击祸害;如果懂得退隐之道,「知止可以不殆」不受祸害。如果「不知止」后面就会有不少的祸害跟着来。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要去体会大「道」,是让大家踩在脚底下,每天对众生这么重要,众生却不珍惜、重视它。但是大「道」总是处在最下,任众生蹂躏、糟蹋,也没有关系啊!能够真的虚怀若谷、与世无争,无我无私默默耕耘、奉献,又展现出很低调的作风,真正把那种精神意义展现出来利益众生,但是又不争功、不争名。所以,地球、太阳、那些大树,都是默默在净化世间,默默在回馈奉献、养育众生,从来不争功。如果能够去体会到这些,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做「无我」。

希望大家慢慢能够以法界为师、以大自然为师,整个法界展现出来的,都是在告诉我们「三法印」,你越来越认清、了解之后,最后才能够真正回到涅盘界、回归到法界,彻底了悟整个生死大事,来到大安心、大自在。初步大家要能够以法界为师,你心目中的偶像、任何大师,绝对不会比法界、比大自然更重要,不管佛陀对你的恩泽再怎么大,都不会比空气、大地、太阳的恩泽更深厚。

佛陀是协助众生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绝对不是强调自己很厉害,然后要你去抓他。所以,大家要回到以法界为师、以大自然为师。当然,或许有人已经不断在批评我、批判我,认为如此的讲法已经是离经叛道,经典不是这样讲,于是认为我是走偏了!我个人是随缘啦!因为当我们讲出真理实相,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宗教师也会害怕啊!

所以,真正阻碍解脱者阿罗汉在这世间出现的,是那些还没有解脱的法师、宗教师们,一般百姓倒还不会。那些还没有解脱的宗教师大师们想要发展宗教事业,不容许真正的解脱者存在,耶稣会被钉死也是想发展宗教事业的人-法师、法律家、政治家联合起来,将耶稣审判、判死刑、钉死啊!能够听闻、找到当下让你回归法界,找到究竟涅盘,如佛经里面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希望大家要好好珍惜!

空海今天不需要名利、也不为大家的供养,我完全放下这些,只希望协助真正有决心、有魄力要找究竟解脱的人,让你早日回归、早日了悟生死大事,很难得有这么一个无限开放的空间,让空海讲出真理实相,也很感恩有这样的因缘,让我们继续珍惜这样殊胜的因缘。这样的讲法是很不讨好一般的宗教师,在还没有出来跟众生结缘以前,我都已经有所体会,要讲出这些真理实相,都需要有因有缘。

-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就是向外看、世智辩聪,虽然能够知道别人,能够帮别人的算命、也未卜先知,但是这些都只是世智辩聪的智慧而已。你要真正了悟自己,才是把「无明」转为「明」,要能够清楚看到自己的贪瞋痴、我慢,清楚体证「无我」,体悟什么是「无常法流」、「无常法印」。所以,「知人」容易,要能够知道自己却不容易;要算别人的命很简单,但是要算自己的命,没有那么简单;一张开眼睛,就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脸黑,但是要看到自己脸黑不容易。整个解脱道就是返回来观看自己。

「胜人者有力」以武力、权力就可以胜过别人,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你用钱、用权势、用武力就能够让别人臣服,但是解脱道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自己不容易。一个大将军能够很容易战胜千军万马,但是解脱之路非将相所能为。不会因为在沙场上是位大将军,就能够走在解脱道上;不是因为你当到宰相、行政院长、总统,你就能够走在解脱道上。

「自胜者强」不是以千军万马所能够换来的,要战胜自已最不容易。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够战胜自己,看清自己的真面目,十个结一一去除,就能够称为「大雄」。所以,大雄宝殿的「大雄」,就是能够真正战胜自己的人,把自我意识消失破除的人,来到「无我」。

因为「自我」是很狡猾、很厉害的,真正要让最深层的「自我」消失,唯有整个法界的力量。无论修行再怎么厉害,法力多么无边的法王、宗教师,都无法让「自我」消失、破除,只能够让你理解、体会,还是没有真正做到。那些真正溶入整个法界的人,都是如实现观整个法界,以法界为师、以大自然为师,看到整个法界的实相,「自我」才会真的消失,溶入「无我」的世界里面,所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一个人为什么能够知足呢?所谓「知足常乐」,佛陀为什么能够知足呢?佛陀事实上是两袖清风、是托钵过活。若是以世间法来说,真的是一贫如洗。我们在座之中的每一个人,都比佛陀更为富有;以物质方面来讲,你们都比佛陀更富有。但是,纵使这样的富有,你内心的苦、烦恼不安还是存在。佛陀的富有,不是在于外面的物质;真正的富有,是内心的安详自在、解脱快乐,知足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富有。

「知足者富」的「富」,不是世间财富的「富」,是精神上、内心的快乐安详。如果你不知足,就算现在已经拥有十亿的财产,还是会想要规划更多。现在十亿不够,目标要一百亿,再远期的目标要一千亿。假设你现在有十亿,目标是在一百亿,现在有缺钱吗?你还欠九十亿。你不是以十亿为满足,目标要一百亿,你现在还欠九十亿,你是富有、还是穷呢?

那些解脱者身上虽然没什么钱,但却是不缺钱啊!「没缺钱」比较富有?还是「缺很多钱」的比较富有?所以,真正的富有,不是你外面有多少钱,而是知足多少,知足才常乐啊!你的钱越多,却是一天到晚精打细算,算盘一直挂在脖子在拨、在算,生活是过得很紧张、忙碌,这些钱到底是一种束缚、还是一种解脱呢?是一种苦、还是一种快乐呢?钱越多,出门要准备齐全防弹衣、防弹车,像佛陀那样一贫如洗,穿着很朴实的衣服,到哪里也不会有人抢劫。所以,真正的富有不是外面的财物,而是你内心的感恩知足,内心的快乐、安详。

「强行者有志」「强行」很有道骨,「有志」不断努力精进、有志气。如果一个人「不失其所」,不迷失你的依止处,能够知道生从哪里来?了悟死往哪里去?亦即了悟生死大事了,当下你就大安心、大自在。「不失其所者久」的「久」当下就是溶入,跟整个法界一体,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

「死而不亡者寿」虽然他的肉体死了,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死,是跟整个「道」合一,跟整个法界一体。虽然外形上有所变化,但是不管再怎么变化,都是在整个法界里面,跟整个法界是一体的,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就是基督教所讲的,耶稣被钉死、埋葬了,没多久就复活了,「复活」的深义就在此。一个人了悟整个法界真理实相之后,当下就来到。

只要有「我」,就是有生、有死,「有生、有死」是凡夫,当你体证到「无我」的世界,「我慢」全部都断除消失之后,跟整个法界一体,跟整个「道」就是一体,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就是「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整个「空」无边无际,包容一切的银河系、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所以「大『道』泛兮」整个「道」、整个「空」,就是无边无际的存在。「其可左右」上帝随时就在你的左右、你的身边,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形容,你就浸泡在空海里面、浸泡在「道」里面,要到哪里去找「道」?它就在你旁边啊!跟你就是一体,更深入的讲,你就是「道」的化身。

你、我、他就是「道」的化身,地球、太阳是「道」的化身,就是从「体」然后展现出「用」,有天地、有「空」之后,它还会慢慢再继续演化,演化出更微小、更微细的这些出来。你、我、他一切动植物,都是整个「道」的化身。所以,你本身也是「道」的化身,也是浸泡在「道」之中。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地球上所有这些动物、植物、花草、人类,哪一样动物、植物不需要整个天地的养育呢?都是需要依靠它。不管修行境界再怎么高,纵使成为一个解脱者,还是需要依靠整个大地的养育。「万物恃之」需要依靠它。「而生」生命才能够存活着。「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默默不辞辛劳在做,太阳不断燃烧自己,把生命的能源转换过来,让我们能够蓬勃发展的生活着、生存着。

默默养育我们一切的众生,「功成而不有」又不占为己有。一般父母亲生下小孩子之后,就会认为「这是我的小孩子」背后就会有很多的主宰欲。但是天地父母养育这么多的动物、植物,有去主宰你吗?现在假设你四十岁,太阳有跟你讲「我已经养育你四十年了,你现在要如何回馈我?要怎么报答我?如果没有回馈的话,从多久以后,我太阳就要罢工了!你如果不听从我的命令,就不照我的意思去做,就是不孝啊!以后就不再养育你…」有没有这样?没有啊!

「衣养万物」长养万物,然后又不去主宰万物,就算你当人家的父母,请问你对子女的功劳,会比整个天地养育你的子女的功劳还大吗?不错!你是认为说「是我赚钱养你们!」但是你只是提供物质上面的养育而已,从小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其实百分之九十五的股份是天地在养育,你养育你的小孩,只有百分之五,但是你就是喧宾夺主,认为「这孩子是我的、我生的,你就要听从我的」,但是真正在养育你的小孩、养育你、养育我们父母的,是整个天地,却是如此在展现「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欲无,可名于小」整个法界、大自然的存在,不会去跟你争功争名,风让你自由呼吸,不会跟你争功争名。「常无欲」没有争功名之心。「可名于小」因为整个法界、大自然没有跟我们邀功,没有跟我们邀名,没有跟我们强调它的重要,于是众生就忘了它的存在。但是你不是忘了、完全疏忽掉,不然就是把它摆在很小的角落,它对你的存在而言,几乎等于没有。

像我今天也只是做一个法界的代言人而已,也只是一个指引的工具而已,协助你去看到「月亮」,协助你去认清你的本来面目,认清你来自哪里,让你了悟生死大事而已。所以,我也只是一个「指月的工具」协助你,也只是一个代言人,这样而已。佛陀也讲过,这些法则、真理实相「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不是其它任何人所创造的,不是我佛陀所创造的,都是法尔如斯,「法住法界」、「法界常住」。如果众生没有看到这些,不知道法界在哪里,还是在经典文字堆里面,争论法界是什么,其实整个法界就是如此真实的存在。

「常无欲,可名于小」众生都忘了它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它的存在却是「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一切来自于「空」,现在把名词换成「道」,一切来自于「道」,以「道」为背景、以「道」为舞台,然后又回归到「道」。不管你的修行境界再怎么高,最后的归依处一定是整个法界;不论你多大尾,还是海中的一条鲸鱼,就是「万物归焉」。到最后一定是回归法界,它的功劳、重要性这么大,还是一样不会去主宰你,真正展现「无我」的精神。当下对我们这么重要,然后不争功、不争名,实在是太伟大了,「可名为大」。所以,真正的「大师」就是以法界为师、以大自然为师。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是如此无我无私在默默孕育众生,可以称为「天长地久」,整个法界就是如此永恒的存在。

佛陀讲述很多修行法门,包括四念处的修行法,都只是让大家身心静下来,然后去「止观双运」,去了悟这些真理实相,但是不要又一直在方便法上面绕。你越是在方便法上面绕,都看不到真理实相,还是不知「『一』归何处?」包括在四念处方面,你在身体感受、觉受的开发是很好,是开发我们的觉性,让我们的觉性提升。

但是不要把禅坐、禅相、觉受,或是怎么样走路、经行,以及如何观察身、口、意…当做目标,这些都是过程,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开发觉性,然后了悟真理实相,了悟生死大事。

 

-第35章-

执大道(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在「用之不足既」上面,可以补充一个「但」,这样会更传神)。

「执大道(象)」执守天地大道的精神、特色。「天下往」到任何地方都能够畅通无阻,你的心胸真正体会到无我无私,没有国界之分、没有宗派之分、没有种族之别。假设你身为以色列人,你有种族优越感、排他性,如果你到巴勒斯坦人的活动地区,能够自在吗?假设你把自己标榜局限为佛教徒,认为佛教最好、佛教最高,把自己贴上一个佛教的框框,请问来到天主教的教堂,你能自在吗?如果你把自己局限是天主教徒、基督教徒,自认我们才是最高的、最好的,请问来到佛教团体、佛教的寺庙里面,你能够自在吗?

如果你把自己以界线框框而框住了,就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当你超越框限,就会不自在了。所以,你真正要解脱自在,就是要体会大自然没有界线、宗派、种族、国家之分,能够「执守大『道』」,就可以畅行天下、畅游天下,「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因为内心都是慈悲善待一切众生,不会去瞋恨众生,到哪里都是平安无事,仁者无敌」。「乐与饵,过客止」世间的荣华富贵,于我如浮云、如过客,很快就会消失。一个真正体道、悟道的人,对于这世间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贪恋、不会迷恋、不会迷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真正的道、真正的上帝、真正的法界、空,是没有什么巧妙奇怪的,也不会用什么神通来故弄玄虚,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浅显、这么明显。

如果一般要做生意的宗教师,就标榜「我有什么密法,我有什么…,你要对我多恭敬,你要供养多少,要怎么样…,我才会传什么给你…」。但是对一个真正了悟真理实相的人,发现那些都是有问题,真正的真理实相是法界普遍的存在,佛陀讲「这些法不是我佛陀创造所发明的」我们只是发现,然后协助众生去了解,这样而已。

所以,佛陀讲经说法四十几年,禅宗有一句话说「佛陀没有说一句法!」就是「我没有讲任何的法是属于我个人所创造所发明的;这些都是法界大自然本来就如此存在,没有一样是我发明的、我创造的」。佛陀讲「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法界常住」。

《阿含经》都有记述内容,这些法、真理实相,不管佛陀有没有出世、有没有讲出来,都是法尔如斯的存在,只是众生不了解,颠倒梦想、自讨苦吃而已。那些解脱者了悟真理实相之后,看到众生在苦海里面浮沉,于是大慈大悲协助众生了解,这样而已。所以「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真正的阿罗汉常常托空钵,因为不会跟世间人做生意,不会自我标榜功劳有多大、功德有多大…,众生于是就几百万、几千万贡献出去,也会不眨一下眼。

但是,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不会这样。在梁武帝跟达摩的对谈,梁武帝供养这么多的僧众、建造这么多的佛塔,做了这么多的弘法事业,这样的功劳大不大?有够大了吧?他以一个君王身分推动这些,有够大了吧?如果是一般宗教师,一定会再让他锦上添花,把他吹捧得很高,赞叹「哇!你是英明之主!」于是梁武帝会再建造一座大寺庙给你,但是达摩不来这一套,就一句话回答:「没有功德」。这样他还会供养你吗?所以达摩就说「好啦!我回去闭关,我回去面壁!」。

如果你要解脱,要学习着听真话,「真言不美,美言不真」,亦即「『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空」是「视之不足见」你每天就坐在「道」里面、浸泡在「空」里面,但是你就是不知道。「空」无声无色,「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你想要听,也觉得「『空』是什么啊?抓、抓什么啊?」你还是不容易感受到,但是如果你能够慢慢去看到、去体悟到,「用之不足尽(既)」用之却不尽。如果你能够体道、悟道而行道,你的生命就能够发挥光芒,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就真的快乐解脱自在。

                        【幻灯片】

为什么那些解脱者-老子、耶稣、佛陀都是反战的?今天我们利用一些幻灯片让大家看,在此没有指射任何一个军人、军队,而是借助一些境界,让大家客观的来看、了解,这样而已。

军人的光荣就是认为能够从军报国、为国效忠,一生戎马、终生国家,这是军人效忠的展现。对于军人来讲,这是他们的光荣,是不错!但是这样的思想、观念,带给世间的是怎么样?以超越国家、超越种族,超越宗派的立场来看,军人就是要作战、战争,战争是很残酷的,到处都是破坏、杀伤,不管是出于什么名义,只要发动战争,就一定是战乱不断,所以「兵者,不祥之器」。

大家都在赞叹尖端科技,战斧巡弋飞弹很厉害啊!但是这些对世间的杀伤力很大,你看致命武器大猎杀,军队所到之处,世间就战祸连连、战火不停啊!军队就是不断引起世间的战火,战火就是要有人来扑灭。战争、军队、战乱所到之处,就是化成废墟、断垣残壁啊!锋火连三月。这边火都还在燃烧,经过之处就是变成废墟,尸体、死亡啊!就是人类战争所导致的家园残破、流离失所,到处就是难民。从人类「小我」的二元对立思想,一直慢慢演变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战争,而导致人类历史就像一部战争史,战争所到之处就是这样凄惨。

老子讲「大战之后,必有凶年」,战争带来死亡、废墟,战火这样烧过,连死人也不放过。这些照片都是前段期间拍摄到的,战争所到之处就是这样,战火之后就「必有凶年」。当你引以为荣的时候,能不能看到背后带给世间的,到底是怎么样的后果?为什么那些解脱者、智慧者是反战的?众生如果没有去看到这些,就是强调忠啊!爱啊!…。

如果没有超越二元对立,当你尽忠于某一方,就像关公对刘备来讲,是非常忠诚的一个大将,但是对另外一方来讲,关公是他们的杀人魔王。你的忠是有选择对象的,有没有看到全体,关公的忠是为刘备而忠。所以,佛陀以及解脱者都要我们超越狭小二元对立的忠、爱,这些都会导致很多的冲突。

你所标榜的忠、爱,结果用青春岁月换来枯木、干枯的世间,包括自己的生命也是走上这样的情况。你用生命换来这样的后果,到最后就是这样。为什么老子那些解脱者反战呢?不是他们贪生怕死,而是看到众生这样的作为,世间最后是战祸连连,自己也是遭受灾殃。所以,众生的忠、爱,不管你爱的是什么,有的爱名、有的爱利、有的爱…,但是如果没有超越二元对立,到后来都是在六道里面头出头没。

佛陀希望我们能够出离六道轮回,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老子也是把世间看得很清楚。如果是二元对立的忠、爱情况之下,除了战祸以外,最后就是黄土一堆、荒冢一堆,有一句话「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无论你是用什么名义发起战争,导致给这个世间的,就是荒冢一堆。在你的坟冢黄土上面,由于你的牺牲奉献化成有机肥料,这些植物就长出来了。

真的要超越二元对立,静下来好好体会大人内心世界是这么复杂、冲突不断,老子希望我们能够返璞归真,战争会导致生灵涂炭,人类都是希望能够和平安定。包括佛陀、耶稣、老子都是希望我们看清世间实相,了悟生死大事,但是如果没有了悟真理实相,还以为是在报明牌。很多人为了要去求明牌,连坟墓也敢去,不是要了悟生死大事,而是来看如何排列组合数字,要求你的要。

我们众生就踩踏在大地上、浸泡在「空」里面,你就坐在「道」的怀抱中、浸泡在「道」之中,但是「道」、「上帝」却被你踩踏在脚底下,众生不断追逐各种欲望,你就跪在「道」之上,你就跪在「上帝」的身上,但是你又一直在心外去求法、去膜拜,不断的祈求。因为你不知道家在哪里,不知道如何安其心,就是一直在心外求。所以,不管你怎么求,如果你的心是不安,都是一直在向心外在求偶像。

众生体会不到法界大自然对我们的重要,然后不断在各种偶像上面拜、拜、拜!但是真正对我们最重要的,大家却都很忽略了。佛陀本来就是要协助我们回归法界,老子也是要协助我们回归法界,耶稣更是如此,但是众生没办法了解到他们所指引的「月亮」、看不到「月亮」,没多久又执着在偶像身上,变成「见指不见月」。

众生总是雕塑出一个偶像、理想化的佛陀,真正的解脱者、阿罗汉却是托空钵,众生就是只有在这里投下三元而已,却要去装饰金身,强调功德有多大,一直去膜拜一些装扮金身的,认为有多庄严啦!众生就一直在那里膜拜,因此门庭若市。一个很朴实的阿罗汉、解脱者,就这样托空钵,是门可罗雀。

慢慢去体会什么叫做「众生在颠倒梦想的世界」?耶稣要协助大家回归法界、解脱自在,但是当他讲出真理实相之后,因为跟一般发展宗教事业的宗教师是背道而驰,所以就不见容于世间,耶稣为了救度众生,却被众生钉在十字架上。

老子的「道」是什么呢?二千多年来,很少人体会老子所讲的「道」,耶稣一直希望大家能够去找到「上帝」是什么?但是当你把上帝变成宗教信仰的时候,又不知道「上帝」是什么。佛陀也是希望我们回归法界、法住法界,这些法不是我佛陀创造发明的,本来就是法尔如斯回归法界,回到自依止、法依止,但是众生还是看不到「道」。

「道」是什么?「道」在哪里?「道」就在这里,你看到了吗?你知「道」吗?你慢慢看,「上帝」就在日出里,「道」就在这里。整个都是「道」的展现。你以为史艳文要出来,金光强强滚、很厉害!再怎么样金光闪闪,不会比太阳出来更光亮、更厉害啊!这是真正「道」的展现、「道」的应用,真的是「上帝」化身的展现,放光啊!电塔的顶端在放光啊!

要拍摄到会放光的电塔,也是要因缘俱足,太阳每天无条件、无所求的供养我们生命的能源,是真正电的能源,我们却不知道感恩。没向你收钱,都不知道它的重要,台电有向你收钱,你就觉得是用钱买的,就认为自己很行!

真正的「道」是无名,而且又是那么朴实,看到「道」就在这里了吗?你就浸泡在整个「道」之中,也坐在「道」的上面,就浸泡在「道」里面,要慢慢去看、慢慢去体会,你要到哪里去找「道」?!

整个「道」、整个法界就像母爱、母亲,天地就像父母,天地父母养育着一切众生,以前讲述《阿含解脱道》课程,有播放一张Love you forever.,一位母亲怀抱着小孩,就像母爱,天地父母真的就是这样养育着众生。

这是美人山,上次在金山举办禅修,刚好有人介绍美人山。就在黄昏的时候,大家仔细看,这里是下巴,上面这里是嘴色,再来是鼻子、睫毛、额头,秀发长长的披在大地上。她是躺在地上仰卧,她的鼻子还满满清晰的,这是嘴巴、鼻子、睫毛、额头、秀发、下巴,就像她的头、身体,像母亲怀抱中的小孩,这些小孩趴在妈妈的身上,就像小孩子趴在上面,整个大地就像慈祥的妈妈,长养着一切众生。这些动物、植物,就算修行再怎么神通广大,都是大地母爱中的小孩。

慈祥的母亲-天地,一方面养育着小孩子,又让小孩子在黑夜之中,安详的休息睡觉。这是真正的月亮,天地父母怀中的小孩子,就在父母的怀抱中休息。天渐渐亮了,这是父母怀抱中的小孩,这就是头部、这是身体,父母怀抱中的小孩,众生不知道好好去感恩,然后不断制造垃圾,一直在蹂躏、糟蹋大地,我慢、我是、我能,然后又到处去找「我的家在哪里?涅盘界的家在哪里?」。

天渐渐亮之后,是美人山的近看,这是下巴、嘴巴、鼻子、睫毛、额头,这是秀发,月亮在这里,构成一幅「美人望月」,她还带有耳环,神秘中的美人山就像一层薄纱,我们看看法界的奥妙。

再看下一张,整个下巴、鼻子、睫毛、额头、秀发,整个法界展现出这么奥妙,就像慈爱的父母,养育着一切众生。所以,「道」在哪里?「道」就在这里。你以前看,都觉得没有什么,但是众生就是浸泡在整个天地的养育,你再怎么行、再怎么能,就算修成一个大法王、大法师,还是一样都要靠整个天地的养育,就算你能够当行政院长、当总统,还是一样需要整个大自然天地的养育,要慢慢体会「道」在哪里?「道」在这里!有没有看到「道」?

这里有很多稻谷,真的都是整个「道」的展现。所以,你要到哪里去找净土?要到哪里去找「道」?如果找不到「道」,你到乡下田野去找这些稻子,慢慢去看,就会找到了。如果你真的找到,就「花开见佛悟无生」,了悟生死大事,就会真的体道、悟道而行道,才会真正的得道、与道合一,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第36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一章也是受到很多人的误解、批判,如果光从文字上面理解,而且又没有真正静下来体会,很容易曲解老子的本意。一般人会认为老子好像是足智多谋、谋略很深,事实上绝对不是这样,老子正是告诉我们世间的实相、百态,尤其在政治官场上,更是明显、更是如此,老子只是叙述世间的实相,你要看到很微细的深意。

怎么看到微细呢?不要只是尝到甜头,然后看不到背后的危机所在。老子怎么劝告我们呢?「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事实上,老子不是告诉你怎么去权谋?怎么去斗智?而是别人会这样老谋深算,你怎么从很极微、很微小的地方看出来?「是谓微明」,「微明」就是能够在很微细的时候,就能够明察秋毫、洞烛先机。如果是在政治上或官场上,更是如此!

「将欲歙之」对方的目的本来是要收缩你,但是「必固张之」,会先让你的「自我」膨大,再来「将欲弱之」如果对方的目的是要削弱你,「必固强之」会先让你觉得他是在扶助你、让你强壮。「将欲废之」对方的目的本来是要废除你,但是「必固举之」,他的另外一个婉转手法就让你认为他在抬举你。

大家慢慢回想一下,我们国内政治十几年前,也发生类似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因为现在有录音不便于讲明,就是有某一位大官,本来是武官,后来因为掌握很大的权势,让你慢慢解甲,于是高官让你做,然后再全部都…,就是「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尤其在政治方面更是如此,所以不要不知不觉、后知后觉,等到别人的目的暴露出来,才去觉察到「怎么会这样?」都已经太慢了!当你被名利熏昏了头,这时候别人一步一步引你入钩,你也不知道。

事实上,老子对人心看得很透彻,对政治这些官场上看得很深,他把这些都讲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洞烛先机。「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对方的目的是要夺你的,但是他会「必固与之」包括在修行、宗教场合也是一样,会先给你一些蝇头小利,让你觉得「哦!不错!对方给我很大的恩惠,给我很大的赐福,给我很多的这些…」你就会觉得他好像是个大好人,就好像有些人想吃安非他命,黑道大哥就「好啊!来!你来这里,我都可以给你!」你觉得「喔!有这么好的大哥,哇…感恩啊!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但是下一步呢?当你逐步上勾之后,再来欲取、欲夺随他。

还有,向地下钱庄借钱也很快嘛!有欠钱吗?有!来!都不用人保证,你觉得他可以救济你的急难,可以在危急的时候帮助你,但是当你借了钱之后,下一步呢?「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除非是解脱者,不然一般众生对你好的背后,大部分背后都会有不单纯的动机,有他的「要」,包括你自己也要静下来反省自己,你对太太好或是对先生好,请问背后有没有目的?你能不能真正做到无条件、无所求呢?有人说:不可能!当然我们要朝着这方面的目标去做。

真正的解脱者是无条件、无所求的善待一切众生,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往这方面去做。老子把众生还没有解脱以前,具有贪、瞋、痴的这些实态,如实告诉我们,你能够看到对方对你这么好,但是他背后却是有另外的动机、目的存在。如果你能够看得到这一点,不会因为地下钱庄很方便,就被地下钱庄勾引上去。如果你能够看到这些微细的动机,「是谓微明」很微细不单纯的动机,就能够清楚了然于心。老子这么真切坦诚、毫无藏私,把世间的实态说出来,但是众生不了解,又会责怪老子权谋,事实上不是这样。

「柔弱胜刚强」一个人要展现刚强的一面,以及我是、我能,是比较容易。如果真正有能力,又能够展现身心柔软,这很不容易!通常要你忍气吞声,一股气不吐不快这样憋着,都是会忍不住的。所以,「柔弱」不是畏惧、贪生怕死,而是说你有能力、有智慧,但是又不展现傲慢、刚强,显现出的是很「柔弱」。这一种的「柔弱」能够胜刚强,有一句话「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般众生的「自我」很强、很厉害,如果具有能力,是不会「柔弱」的,也「柔弱」不下来,因为会一直展现我是、我能。所以,真正具有能力,然后要有智慧,才会展现「柔弱」的一面。

「鱼不可脱于深渊」一方面鱼不能离开水。像我们国内前一段期间,捕获到深海的大乌贼,本来一只乌贼大约一斤,就已经算不小了,那一只好像是一百斤以上,很庞大的一只乌贼,八公尺长,结果渔业专家知道这一种鱼是躲在深海里面的动物,平常捕抓不到,据推测可能就是因为地层底下发生地震或海啸,让牠们跑出来。

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深渊」,如果本来鱼在深水里面,渔夫渔网钓不到、网不到,如果你爱出风头,很快就会被抓获、被攻击、被迫害。所以「鱼不可脱于深渊」。这里你会觉得说「哦!老子好像有些怕死,或是讲求智谋方面?」事实上,老子实在是吃过很多苦,踢过很多的铁板,撞得头破血流,于是把这些心路历程说出来,希望大家能够避免重蹈覆辙。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国之利器」是栋梁之类,如果喜爱炫耀、锋芒展现,就会引来众生的瞋恨、嫉妒。在中国禅宗,六祖得五祖衣钵之后,五祖要他连夜离开,为什么?虽然同样住在寺庙里面,大家都说要修行、修行,但是只要还没有究竟解脱以前,在三果以下,都还有贪、瞋、痴,就不免争名夺利,像六祖这样的年青人,然后又是从南方来的,有这么深的领悟,又得五祖的衣钵,如果不赶快离开,就会很危险,这就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不是他们贪生怕死,而是为了保护他、爱护他,为了让法能够流传,因为这种根器是求之不得,没办法勉强求得的,难得遇有大根器的人,真的能够体会法的核心,就必须加以珍惜。不要误以为老子在教授权谋之术,而是解析政客、野心家背后的动机,如果能够事先看得到,就可以避免失败。

 

-第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一般众生实在不太容易了解何谓「无为」?都很容易负面取角,包括佛陀所讲的无学、无修、无证,四果阿罗汉的「无为」,一般人根本无法真正了解。如果负面取向,就会走上消极、悲观。「『道』常无为」「道」就是「空」,「道」就是宇宙的本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消极、悲观,什么事情都不做的心态,而是相对于众生做事情总是认为「我很行!我很厉害!」的那一种“有为”。

一般众生做事情当稍微有成就之后,就会认为「我很厉害!证明了我的实力、我的能力、我的才华…」做了什么事情之后,都会有一种炫耀、我慢、洋洋得意,你的作为是有目的、有我、有我慢。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他会做,但是却没有自私、自利,是无我、无私的。包括很多方面是默默在做,纵使是他做了,也不会让别人知道是他在做,就像是一般众生的作为,包括行善、布施,都是属于「阳德」。整个法界、大自然的默默利益众生,众生却不容易觉察,这是展现「阴德」。「阴德」的展现是默默在养育众生、造福人类,但是众生不知道,以为法界没有在做什么,虽然有所作为,但是众生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这就是一种「无为」。

不要以单纯的字面上意思来了解「无为」。举例而言,有一位甲法师很厉害,具有神通、感应,拥有很多弟子、学生,大家都觉得「哦!他很厉害啊!」于是一直在那里恭敬、顶礼、跪拜啊!因为大众很容易看出来他的作为、看到他很厉害。但是真正的太阳神阿波罗,每天默默恩赐我们全人类,包括也照亮甲法师、给他阳光,给予他整个生命能源,也给予所有众生、动物、植物能源,但是众生却看不到。因为这位法师很会讲,光芒太大了,所以把真正的太阳神遮住了。

众生很容易看到这位法师的厉害,目标很容易朝向人相、偶像方面。所以,你很容易看到「有为」,但是太阳默默养育一切众生,给予一切众生生命能源,因为它不吭声、不讲话,大家觉得太阳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有也好、没有也好,你看不到太阳的「无为,无不为」。它默默的在做,众生却看不到,以为它没有在做什么。

一方面太阳默默的在做,也不会跟你争功、争名、争利,你也不知道它在做什么,但是却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动物、植物,包括不管修行再怎么高、再怎么厉害、再神通广大的大法师,都需要阳光的普照。

「『道』常无为」的「道」包括整个法界,太阳、大地、空气、流水都是,是「道」的化身。「道」的无形体就是「空」,从「空」转换成有形的,就是地、水、火、风,所以「道」就是包括「空」,还有大地、流水、阳光、空气。整个大自然都是默默在奉献,能够养育一切众生,这是「无不为」!但是却不会跟你争功、争名,不会跟你炫耀我是、我能,你也不知道它默默在做,除非你的智慧眼打开,才会知恩、感恩,「我慢」才会消失。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就是那些高官,包括宰相、国王、君王,或是行政院长、总统。如果行政院长或是总统这些大官,能够体会到整个法界、大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无我无私默默利益众生的精神,不争功名、不夺利,然后把这种精神、特色展现出来,整个政治质量会不一样,整个社会生态也会不一样,会很祥和的。不必使用威权、威势,如果那些当大官的人能够体会,整个法界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整个政治质量、社会生态都不一样,会充满祥和、安定,彼此互相感恩,不是在互相辱骂、互相攻击。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有些政治首领,最初可能会体会无我、无私、无为精神,想要爱护百姓,但是一段期间有名、有利之后!于是「化而欲作」。当他慢慢越来越久之后,可能被名利所腐蚀,而展现我是、我能、我慢,然后要掌权、不放,亦即想要巩固他的江山,「化而欲作」就是想要主宰、造作更多。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认为对这样的人能够给予最大的回馈,就是劝他去体悟「道」,体悟大自然无我、无私的精神,奉劝他返璞归真,不要忘了初发心。有些人行善、布施,初发心都是很好,但是没多久之后就变质了。所以,这时候老子会提醒这样的人,让他再回来、不要忘了初发心,不要忘了返璞归真,不要忘了体会大自然无我、无私的精神,就是「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无欲」也会告诉他们要没有我慢、没有主宰欲。你有我慢、有主宰欲,会越弄越糟糕,你展现越厉害,社会就会越纷乱。「无欲而静」如果一个人在做各种事情的当下,没有主宰欲、没有我慢,能够心里保持平静、宁静,他一定是祥和、有慈悲心的,这样「天下将自定」,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每个人「无欲而静」,真的能够静得下来,「无欲」包括能够感恩、知足。如果没有体会法界、大自然对我们的恩惠,是没办法「无欲」的,「无欲」包括能够体会知恩、感恩、报恩,你的心能够静得下来,表示已经找到心灵的家在哪里,这样才能够真正静得下来。

「无欲而静,天下将自定」天下可以变成是你的世界,「心净佛土净」,你的世界就会是一片净土。以上所讲述的内容,不是依照着文句逐字翻译,也不是依照着别人怎么讲,我就跟着怎么说。我是体会到老子的精神、核心、深义,然后诠释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是在数他人珍宝,是浪费彼此的生命、时间。所以,如果不是我个人体验过、体悟过,这里面是真的,我不会讲,跟大家讲的都是心灵的感应、体证,能够讲到“活生生的法”,不是头脑、抽象、概念、知见,不是装填一些知识。

 

-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是解脱者的心境,他们真的是无我无私、为善不欲人知,「三轮体空」的布施。「上『德』不『德』」的「不德」不是缺德、没有道德。上等的「德」,是他做了,大家也看不出他在做,也就是他累积的是「阴德」,一方面不容易看出他的德行展现,一方面当他在做这些,也没有「我」在做的那种感觉,亦即「三轮体空」的布施,没有自我标榜「我在行善、我在布施,我在做什么…」。

真正要有「无我」的心境,「三轮体空」的做,才能够「上『德』不『德』」,像这种人的智能质量展现,反而是「是以有『德』」,才是真正的有品德,真正有得到「道」。你有体道、悟道,自然就会展现「道」的精神、道德,绝不是以人间任何规范所能规范的,都是要来自灵山的智慧,自然的展现。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一般众生下等质量的行善、布施,当做了一件善事之后,就赶快要拍照留念、登报。报纸刊登多大的篇幅,才能够签多少支票捐款;如果你刊登小小的篇幅,就只捐十万啊!如果刊登很大篇幅,就捐一百万,还要接受表扬及奖状。如果做善事的背后,是有条件、有所求,叫做「下『德』」。「不失『德』」总要展现「阳德」。当你做了善事,也念念不忘,这样反而是「无德」。

就像梁武帝跟达摩的一段对答,梁武帝做了很多善事,也认为应该是功绩很大、功劳很大,但是如果做这些的背后,是要得到名利之心、别人夸赞之心,认为是累积福德,以这种心态去做,你反而不容易有成,因为都是有「自我」,有我是、我能、我慢。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等德的人,也就是体道、悟道的人,「无为而无以为」就是无为、无不为,做事是无我无私、无条件、无所求。像法界、大自然、太阳,所展现出来的都是「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呢?「无为而有以为」下种品德的人是有「自我」,有我是、我能、我慢,「无为」是口说「无为」,是用嘴巴在讲无我、无常、无私、无为,但是「而有以为」,内心却另有目的、有所求,有「我慢」要展现「我能」,就是「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嘴巴上讲「无我」,但是内心展现出来的,却是要成为大师、成为人家的偶像,认为自己比别人高,就是「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仁」是「为之而无以为」,就是来到「超人格」层面的人。如果以佛教来讲,是证到三果的人,就像德蕾沙修女所展现出来的「上仁」。他是「为之」,都很认真、很积极在做。「为之而无以为」他们却用无我、无私的精神在做,超越国家、超越种族、超越宗派的心态,来到「超人格」层面的心态在做事情,所以「上『仁』是为之而无以为」,「为之」就是还有「我」,然而尽量展现「无我」的精神、特色。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义』」就是很讲义气的人,「为之」就是做什么事情,「有以为」有目的、有条件,就像有些江湖人或是黑帮份子,这些「兄弟」都很讲义气,但是他讲义气的背后是要有条件的。如果他欣赏你或是你某些方面符合他的条件,他就为你卖命。他为什么会为你两肋插刀在所不惜呢?背后一定是有条件的。「上义」是很讲义气的。「为之而有以为」他会积极去做,但是背后也是有自我、有我慢、有条件、有所求的。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上礼」就是一般在社会的交际、应酬,一般的礼仪、规范,如果他这样做了,如果没有符合他背后的要求,就马上跟你翻脸,所以他对你好、对你礼貌、对你服务特别周到,背后都是有目的。

举例来讲,假如他问你「你有多少钱啊?」「我有十亿元」他听到你「哦!你的财产有十亿元身价」结果他就认为这是很有钱的人、是贵宾,「好!我用劳斯莱斯的车来接你」然后到他家里去做客,结果他发现「奇怪啊!到底你有多少钱?」我是说「我有十一元啦!」「什么?不是十亿元!是十一元喔!」这时候「啊!这个不行、不行」就叫仆人把他赶出去。所以,他是用劳斯莱斯接你到他家里做上宾、贵客,但是当你不符合他内心的祈求,这时候他就马上不一样。就是「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以英国为例,以前平民、贵族很分明,上流社会的贵族就是要达官贵人这些社交衬托身份,像「铁达尼号」电影里面女主角的男朋友,就是穷光蛋的小画家,当他要去做客的时候,人家就笑他「你是“羊入虎口”啊!却还在洋洋得意!」因为上流社会人家的穿著、打扮都很讲究,你这样的草根性,人家都看不起。尤其在政、商场合,讲究“礼尚往来”,龙交龙、凤交凤,都是讲究名份,「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如果是一个返璞归真的人,他是超越这些,你对我好,是真、还是假,他也都很清楚,他是“真心”善待一切众生,你总统来也是一样平等,不是说听到总统来访,于是「大家赶快出来!赶快从山外、从门口排排站迎接!…」在《阿含经》叙述佛陀在世之时,附近有一些国王都会去参访佛陀,当他们拜访佛陀的时候,不是佛陀出来迎接,他们都要展现出怎样的礼节?一般国王都会头戴皇冠、手拿令牌,还有坐马车,一种权势的象征,但是你要晋见佛陀,在外面就要把皇冠、佩剑放下,回到平民的身份,以普通的身份晋见佛陀。

不是佛陀这样就是我慢、很厉害,而是那些国王参访这些智慧者,就是这么恭敬,不是说「今天有大官要来,有总统要来,我们赶快准备,然后出来排排站迎接」要有“道骨”。如果不是要迈向究竟解脱的人,你是要「稻谷」,但是修行真的就是要有「道骨」。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可以把「道、德、仁、义、礼」圈出来,后面再写下「道、德、仁、义、礼、智、法」。这个「智」不是智慧的「智」,而是一般世间的世智辩聪的「智」、聪明,一般世间的小聪明,包括IQ,与佛教所讲智慧的「智」不一样。

事实上,我们心灵质量的层面是着重在哪个层面,就可以照见到自己的心灵是在怎样的层面,我们一般讲说法治的社会,「法治」本来是不错,但是在整个大自然、法界中,这是心灵 “最低”的层面,不要以为法律条文越多越好。其实越是繁文缛节,表示众生的心灵质量越低。当年佛陀在带领弟子的时候,最初并没有二百多条戒律,都只有讲述一个原则、一个总则,总原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只有这一条戒律而已,也是一个原则而已,是从你的道德方面,从你的良心、理性来出发,不是别人来规范你。

「仁」是由自我出发的,但是义、礼、智、法这些,都是世间的一些规范,像越是小孩子,你需要告诉他总总「这可以啊!那不可以啊!这应该怎么样!那不可以啊!这怎么样啊!…」就是一些法条、规律方面。以老子来讲,是希望大家回到「道」的最高层面,这个「道」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无我无私、无为无不为,亦即整个法界的精神特色。你的心灵层次能不能提升到这方面?来到「道」的层次,一定要体悟、体证「无我」,做到「无我」。

如果还有「我」,最多只能到达佛教三果迈向四果的世界,也就是「超人格」层面,是可以到达「德」的层次。孔子是比较着重在「有为法」,包括讲究君臣、忠孝,是属于德、仁、义方面,老子是着重在「道、德」两方面。

失去「道」才会退到「德」,失去「德」才会来到「仁」,失去「仁」才会来到「义」,失去「义」才会来到「礼」,失去「礼」才来到「智」…。「智」就是社会的世智辩聪,世间的耍小聪明,IQ越高,未必你的EQ高。所以,世智辩聪越厉害,法律条文就要规定越详细,但是台湾话「“严官府,盗贼多”,“严官府,盗贼多”」。

同样的,如果你对你的子女处处不放心,规范得很严「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这个怎么样!这个不怎么样!这个不可以!…」做什么事情,你都要去指挥他,都要给他一个框框、给他一个规范,小孩子的智慧是不容易成熟。所以,你要给小孩子有相当大的空间,掌握住大原则就好。爱他,但不是抓住他;爱他,不是掌控他。是关心他、协助他成长,让他的智慧开发到「道、德」的层面。

举例来讲,我妈妈虽然学问不高,但是我从小到大,没有被父母亲打过,连一个巴掌都没有,她从小对我们的教育就是用爱心来协助你成长,都是培养我们自动自发「你自己要去体会啊!自己要去想啊!」当然,当我们做不好的时候,她会生闷气,但是没有打过我们,口头上当然会骂一下,但是当我们看到妈妈生气的时候,自己会生起惭愧心,然后跟妈妈道歉「对不起!我以后会改啦!」不是说小孩子犯一点错,就严厉的在责备、痛打一顿,这样对小孩子的心灵来讲,又是一种挫伤、压抑,要给小孩子成长的空间,用爱心协助他成长,当然不是放纵。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大家一般都认为要讲究社交礼仪、礼节,但是对老子而言,他看出很多都是虚假的表面功夫。一个有智慧的人本来就是善待一切众生,不必用一般的硬性规范,要怎么样才表示符合礼节、体面,所以「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以前教育称为「大学」,是成为大人之学,让你智慧成长、成熟,整个教育都是在培养心灵智慧、人格的成熟。但是现在的教育呢?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着重在有形的分数、考试的成绩,定夺好学生、坏学生。只要用背的就好,考试会写、会填就好,但是品德、人格方面就渐渐被淹没掉了。

事实上,我们今天这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是失败的,是把人性、人类的道德,都一直埋没掉、一直丧失,也是像老子这里所讲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如果用「礼」以及「智」,「智」就是填鸭式教育的方式,靠考试、分数,用成绩定夺好学生、坏学生,以及品德,这是「智」。以这种方式来讲,社会智能型的犯罪就会越来越厉害,导致法令条文就要规范越多。

但是,法令条文规范越多,一样啊!那些世智辩聪的人就怎么样呢?你有什么法,我就用什么法来破解,就跟你斗智啊!所以老子就讲:如果来到礼、智、法,世智辩聪这一种层面,就是社会乱的开首。

包括现在如果你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你在家庭教导小孩子,不要把学校考试分数、成绩方面设定为第一,如果以分数挂帅,小孩的人格成长会受到扭曲,智慧没办法发展,重要的就是要让小孩子的智慧,真正能够渐渐成长,让他来到返璞归真,来到「道、德」的层面。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什么叫做「前识者」?当一般人还看不到的时候,他就能够看到。就像社会上有神通、有预测能力的人,往往都会很厉害,像是大师、大法王,后面就会跟着很多崇拜的信徒,但是老子把这些看得很透彻、很深入,说:像这种有神通、有预测能力的人,是「『道』之华」,「华」就是枝流末节。对天道而言,这是雕虫小技,都只是支流末节、锦上添花而已。对「道」而言,都只是雕虫小技,是愚笨、愚痴的开始。

「『道』之华,而愚之始」为什么是愚痴的开始呢?因为当一个人有神通、有预测能力之后,假如没有正确的闻思观念,就会长养我慢。当我慢一长养,就会建立他的庞大宗教王国、宗教事业,然后又抓很多的信徒。事实上他看不到背后的「意思食」,「四种食」里面的「意思食」不断的在吃,就是老子所讲「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大丈夫」是佛教所讲的“大雄”,也就是大智慧、解脱自在的人,他是「处其厚」也就是在所谓的「道、德、仁、义、礼、智、法」中,是着重从最根本的“道德”开始,包括佛法也是一样,要来到最纯粹、最原始的源头。「不居其华」不居其末,不重视那些雕虫小技。「是以大丈夫处其厚」重视根本,悟道而行道,展视出大自然无我、无私的精神。

「不居其薄」不会重视个人的神通、雕虫小技。「处其实,不居其华」掌握法的核心,而不是在支流末节上面炫耀。「故去彼取此」去掉重重外围的障碍、障眼,掌握法的根本核心,不去舍本逐末。

在民国72年(1983年)的3年期间,我都住在佛教寺庙里面,看到佛教展现这样的情况,也很感慨,但是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那时候就发愿希望将来能够掌握佛法的精髓、佛陀的本怀。当然也要克服很多的支流末节,以及重重关卡的眩惑。

《慧眼禅心》跟《事事本无碍》这两本书,都是在民国88年(1999年)12月买来看的。当我在1999年921大地震发生之后,开始有了一些体会,在心中也是存有很多的疑惑、困惑,我所体会的跟一般佛教现有法师们所讲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同呢?包括跟一般宗教师所讲的、所认知的,怎么有那么大的差异?

当然,我自己是法喜无限,但是另外一方面却发现我所体悟的跟一般人所体悟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于是想说能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再去求证?于是就再重新回来看《阿含经》,以前看不到的精髓,这时候才看到很精简、很精要的核心部份。再者,当我重新再看,认为如果是真理,一定是超越宗派、种族、宗教,于是看能不能从其它宗教方面也得到求证。于是重新再把《道德经》找出来看,体悟都不一样了。

以前认为自己看得懂,后来才明白以前才是看不懂,但是却自以为看懂。后来再重新研读这些书籍,结果发现所体悟的,跟以前都不相同了,这才真正看出老子“心酸”,看出老子的“智慧”。

于是又想说:如果我再从耶稣的立场来看呢?所以又跳脱出宗教的框框,再从耶稣圣经方面的立场来看,一样啊!我的看,不是以神父、牧师的立场去看,而是超越语言、文字方面,看到语言、文字背后所指的真理实相,发现到原来这些善知识所指引的,都是相同的目标,只是所用的语言、名相不同,但是众生却没办法看到真理,都一直执着在「手指」上面。

我那时候想说要不断的去求证,包括用现代科学、天文、物理方面去求证呢?所以我一样又从近代物理学、天文学方面,包括最现代顶尖科学家他们的发明、发现去求证,还是一样发现到那些最顶尖的科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是在证明这些大智慧者所提出的宇宙真理、实相。所以,我才体会到:如果是真正的真理,是禁得起考验、禁得起求证,真理一定是超越时空的。

佛陀讲真理、法,一定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因此那时候我就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求证。于是从88年(1999年)10月之后连续半年,都不断在佛寺里面,一方面专心再继续净化,然后又继续从各种角度去求证。

我也想要打开无限的胸襟,再从不同立场去看,结果到〔光启书局〕找到《慧眼禅心》跟《事事本无碍》两本书。当越深入去看的时候,尤其《事事本无碍》很值得大家去研读,这是一位超人格心理学家Ken Wilber的著作,超人格心理学已经是超越一般心理学的层面。他深入去精读中国老子,而且又去实修、实证,把人性、包括「自我」,非常有系统、有次第,由浅入深的解剖、解析,让你知道:我是谁?让你知道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真的要好好虚心去看,不要认为「这些没有标上『…经』就不是佛教的,这个是外道的…」这样就真的是太可惜了!

宗教信仰的框框会让你看不到真理、实相,一开始跟大家期勉要超越所有宗派、宗教的框框,要归零、归零,才能够看到人家有深度,很有系统解剖、归纳,让你了解自己、也了解众生,了解贪、瞋、痴、烦恼是怎么来的,了解梦幻世界是怎么构成的。值得大家去看,但是他写的角度比较深,要有耐心好好去看、好好消化,心都要静下来去看,像倒吃甘蔗越,后面越深、越精彩。如果没有实修、实证,他后面这些是写不出来的。

《慧眼禅心》则是一位印度籍的天主教神父所写的,当初看这一本书的内容,觉得每一则都很有智慧、都很震撼,所以那时候仔细再慢慢阅读,才发现原来这一位神父也涉猎东方思想,包括老子、中国禅宗、佛教精髓,都吸取了。他虽然外表是一个神父,但他是超越宗派、宗教,看到真理实相。他讲的「上帝」,跟一般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信徒,神父、牧师所讲的「上帝」不一样,处处都在宣说「道」是什么?上帝在哪里?涅盘、净土在哪里?事实上,每一则都是一个禅机,值得大家好好体悟,都是充满着智慧。

当初看到这一本,越看越有兴趣,觉得真的是找到知音。到后来这个人又离我们而去了!又觉得真的还是不孤单,究竟还是有人超越宗派、宗教的立场,看到相同的真理实相。如果你有听闻解脱道整期课程,又加上实修、实证,当你体悟「无常」,也有到法界实际体悟,你看这一本就会有更多会心微笑,就会体会到我所讲述的内容,很多都是协助大家去看到真理、实相。

当时一方面也是惊讶发现:奇怪?!今天的天主教、基督教怎么那么民主,能够容许这样的书存在?如果是以前的话,是要抓去被监禁的。在以前不民主、权威的时代,就像伽利略、哥白尼就被监禁,讲真理实相是不可以的,因为跟经典所记录的不一样,是要被关起来。但是今天已经渐渐是民主时代,天主教、基督教能够容许这样跟一般见解、看法不同,以我个人是觉得他是真正有看到「上帝」的人,真正有找到「道」的人,他讲的都是有内容、很有智慧的,不是一般信仰型的在歌颂主!赞美主!

这已经是超越信仰的层面,来到真正实修实证的层面,因为他有看到真正的「上帝」、真正的「道」,跟一般的天主教、基督教的信仰有很大的落差,基督教有这样的包容,很不错!那时候就认为佛教在这方面,应该要再检讨、反省,不要人家提出跟传统佛教信仰、观念不同的,就认为这是小乘、是走偏啦!

事实上是自己局限在井底青蛙,照见不到,那时候一方面也是赞叹天主教、基督教的开放,同时还是有一点存疑。不是存疑作者,而是说:奇怪!这一本书照理应该会被天主教、基督教列入异类、禁书才对。他会遭受围剿、攻击、批评,应该是正常的,怎么天主教基督教没有批评他?!那时候也是一种存疑,结果经过我看完这本书的半年后,再到〔光启书局〕去找他的其它著作来看,哇!也一样很好。然而看了之后,发现书里面夹了一张单子,关于“安东尼.戴迈乐”神父著作的通告。

罗马天主教教皇、天主教的中枢所发出的通告,昭告天下这个人的见解是怎么样呢?「为了保护忠信的基督徒,本部以此通告宣示,上述的种种立场与天主教信仰不兼容,并能导致严重伤害,而且在至高的圣座若望保禄二世的保证之下」也就是在他们来说是错误的,是严重伤害的!他们整个中央决定之后,就把这个归入异类,挞伐、批判!

以前来讲,耶稣就是这样被钉死。所以,说真理、实相的人,一般的宗教师是不能够兼容的,这就是老子对这个世间见解这么深入,但是他的作风却是满保守的。

那时候也很感慨,当然是不出我所料,也是很感慨。真正告诉众生“上帝”是什么的人,是要被钉上十字架;真正告诉众生什么是《解脱道》、什么是净土、什么是涅盘、什么是「道」,这样的人是不容于一般的宗教师。为什么“自古圣贤多寂寞”?希望我们真的能够超越宗派、宗教的立场,要为解脱而来、为真理而来,不是要成为宗教信徒,不是要成为宗派的徒弟。如果真的是为解脱而来,希望能够以你的实修、实证,证明真理、实相。

 

-第39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侯以为称)故致誉无誉,不欲琭琭为玉,珞珞如石。(注意这 “致誉无誉” 四个字)。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得『一』」是什么?以前民间有一个叫做「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也讲:吾道一以贯之。结果就变成〔一贯道〕。如果你真的能够体会「道」的精神,不管标上什么名称都可以,并不是挂上佛教的名称才有解脱者,如果没有掌握到根本核心,不管贴上什么标签,贴上什么大师、法师、法王之名,还是凡夫。所以,要掌握到真理、核心的精髓。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这个「一」是整个「道」、整个大自然无我、无私的法则,最主要是掌握无我、无私的精神,掌握到「无为、无不为」。这里面一定是没有「我慢」,是体会整个天地大自然的精神。如果你能够体会无我、无私的精神、精髓,就「天得『一』以清」。整个大自然法则、天道的运行会很顺畅。整个法界,包括我们众生,一切人、事、物,都是依循着这种大自然的法则在运作。

「天得『一』以清」天清、地宁!「地得『一』以宁」这是一个比喻,掌握原则就可以了解。「神得『一』以灵」这个「神」如果能够体会无我、无私,就能够更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万物能够得到整个法界无我、无私的精髓,万物就是生生不息。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如果那些高官、贵人、位居权要的人,能够体会且具体展现无我无私精神,整个政治会很清明的,是会超越任何党派秉公处理。他所考虑的是为整个天下众生,不是党派的利益,尤其是当行政院长、总统的人,他一定是要超越党派,才能够真正利益世间、利益国家。

前面是「得『一』」,后面就是失去『一』,就是无「道」、没有「道」。「天无以清,将恐裂」也就是会有天灾、人祸,风不调、雨不顺。「地无以宁,将恐发」「发」就是天灾、人祸,这些社会动乱。「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蹶」就是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站在50层的高楼上面,真正智慧者是会感恩,绝对不是我慢,不是说:「你看!我站得比别人高」在50层楼高,记得!是要下面的49层楼把你衬托,是要整个大地把你衬托,就是众生的因缘要协助你,不要忘了“我是谁”,要看到你的成就是有很多众生的支持。

所谓的「自力」、「他力」的分别为何?真正的「他力」,不是在禅坐里面祈求梦幻世界的幻相加持。整个众生很多因缘协助我们,就是「他力」,你哪能够完全都只是靠你自己呢?我们是要自助、要独立,但是不管再怎么独立,都是要整个社会很多因缘的协助。当你体会越深,我慢就会消失得越快,你才会懂得感恩,就是「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意思。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如果真正有道的君王,是自称为孤人、寡人,如果不了解真义,以为「寡人」是很厉害的“寡人”,「此非以贱为本邪?」。

「故致誉无誉」要好好体会「致誉无誉」这四个字,如果一个大法师出来,发展很蓬勃、很快,就这样聚众好几千、好几万信众,然后到处掌声不断,真正的「致誉」是“无誉”,真正对人类越有重大贡献的人,他的掌声就越少。耶稣出道三年就被钉死,老子在世的时候没有掌声,真正明了他的众生是寥寥无几,没有几个人了解,没有几个人看得懂,二千五百年来、三千年来,也没有几个人在为老子鼓掌、喝采。

包括伟大的科学家,像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也没有掌声,他的「相对论」没有得过诺贝尔奖,因为他发现的「相对论」没有人看得懂,没有裁判、没有评审者,谁能够颁发给他?谁能够证明他?他的真知灼见,谁能够颁发给他诺贝尔奖呢?没有掌声啊!但是一个为真理而奋斗的人,他不是为了掌声而做,所提出的没有人看得懂,没关系啊!反正不为名、不为利,爱因斯坦就是这样默默的走、默默的做。像哥白尼、伽利略也是没有掌声。

「致誉无誉」,真正高瞻远瞩,能够看懂你内心智慧的人,能够认同、起共鸣的人反而越少,所以掌声也越少。《永嘉大师证道歌》提到「常独行常独步」,唯有「达者同游涅盘路」。

一些偶像级的大法师,很多的信众就一直跟着他、崇拜他,大家看到他们展现「阳德」、阳性方面的,但是整个法界的太阳、大地,默默一直在养育着一切众生,包括任何种族、任何人类,都默默养育一切众生,这些光芒都被人类的大师、法师、法王沾光了、抢光了,众生的目标都朝在这里,没有人去感恩太阳,没有人感恩大地。

但是却没有任何大法师、大法王的重要性能够替代太阳,大家的掌声都是集中在人、我相,《金刚经》要我们超越人相、超越我相、超越众生相。《金刚经》所讲的境界很高,你要超越这些相,才能够看到真理实相。但是「致誉」是“无誉”,真正对众生最重要的,大家却看不到他们的重要。

我们一般宗教信徒,对心目中的大师一直顶礼、跪拜,但是最重要的,很少人去顶礼、跪拜。佛陀一再跟大家讲,你们要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目标不是朝向我,要回到法界。所以「致誉无誉」,我只是一个法界的代言人而已,协助大家回归到法界。

真正的解脱者体会到整个法界大自然的伟大,默默奉献又不为人知,体会到法界精神之后,他们也会展现出这一种精神质量,「致誉无誉」,不为掌声、不为名利,然后默默去做,把真正的实质生命意义发挥出来,他们不会想要「不欲琭琭为玉,珞珞如石」不会为了众生的称赞、掌声,或是为名、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