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教主爆什么: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04:17
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七)
-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大国,若烹小鲜」表示老子自己本身也会烹调,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如果一直在锅中翻滚,煎到后来会只剩一些骨头而已,那些鱼肉都会散掉了。如果你常常在翻动、搅动,包括常常朝令夕改,人民也无法可循。一个政党轮替之后,整个全部都推翻,很多人就是茫茫然,变成前面建立制度,因为观念、理念不同就破坏,常常朝令夕改的变动,受害的就是整个国家、整个人民。

能不能放下政党利益、个人见解?能够无我、无私,真正以全民、百姓的福利,以国家的安稳为考虑,就会建立很好的政绩。

「以道“莅”天下」一般众生的视野都停留在人、我相方面,很难超越《金刚经》所讲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般众生都是在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方面绕,不然就是「法执」。「法执」的「法」不是法界的「法」,而是修行方法,都在方便法上面绕、执着。一般众生的视野都是常常停留在这里,没办法来到「道」的视野。

如果你的心胸、你的视野、你的智慧,能够提升到「道」的立场,再回来看就不一样。「以『道』“莅”天下」就是你的视野、心胸、心境,都提升到「道」的立场,来看懂这一部无字天书,看懂整个大地风云经,然后你再回来看世间,就不一样了!

「其鬼不神」那些鬼就没办法神气了,而且那些天神也不伤人、不会做怪了。如果你的心胸视野没有提升到『道』的立场,一些鬼神会有神通,你会被那些神通所炫惑、迷惑住,也会被牵着走,会去崇拜那些小神通。但是不管那些鬼神有多大的神通,如果没有来到『道』的立场来看,当看到戴维魔术变一变,就觉得「哇!是我的英雄、我的偶像」你就跟着他走,就会变得很厉害。像前一段期间,电视也都有播放那些舞台上表演大家赞叹不绝的魔术,然后却制作另一个节目,把那些魔术一一破解,让有的魔术大师很不爽。

当有人把那些一一破解之后,你就知道事实上都是用一些技巧让众生看不出他里面是一种幻象、变化或是欺骗。但是,因为魔术是让大众知道是在骗你,他是坦诚公开在欺骗你,所以你知道。如果是真正魔术师的表演,他是没有罪过的,这是一种娱乐、一种技巧,你也知道我在骗你,我只是用一些技巧让你看不出来,让你叹为观止的一种花招。

如果一般背后另有企图、私心,让人误以为你有奇招或是特异功能、有不良企图,这样就很不好!众生如果没有以「道」的立场来看,就会被一些鬼神、神通,把你迷惑住、炫耀住,只要看一看汤匙会弯曲,就觉得很厉害,但他能不能禁得起魔术师的检验?

所以,要提升视野,不只是那些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真正了悟「道」的人,是不会伤害任何人,一方面也没有任何瞋心。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因为这些天、人都能够互敬互爱、相辅相成,所以会流露出很良好的品德。当你提升到「道」的立场来看,那些鬼神就没有什么好神气的。从另一个比喻让大家体会,像上次有人说有特异功能可以隔空抓药,但是后来被魔术师揭穿。因为魔术师一看,就知道你在耍什么花招。再者很多神通,如果去除宗教信仰、迷信色彩,能不能禁得起考验、检验?如果你真本事、可以禁得起检验,有的人说「好!我们有用摄影拍摄下来」你能不能离开这个背景环境,到另外一个地方也可以这样做呢?

为什么魔术师一看就可以揭穿?因为是明眼人。现在假设你变这些魔术、法术,大家看得很法喜,但是如果戴维魔术师过来,他一看就知道你这个没什么。纵使有神鬼、六道方面,你也不会被那些所迷惑、炫耀。因为很大的场面都看过了,你这算是小CASE。

为什么「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一个真正体道、悟道的人,他不会去伤人,也不会欺骗众生,这也是六道众生里面最重要的。你如果真的看到法界大师的法力无边,法界大师就是「道」,真的看得懂法界大师是法力无边,我们讲说「佛力无边」,不要把目标只有锁定在佛,这样只是在人相上面而已,你要看到整个法界大师的法力无边,以及真正的魔术师。

「真正的魔术师」是法界大师,只有他能够从空中生妙有,变化实际的东西出来,让大家真正可以受用。不管你是戴维魔术师也好,或是很会催眠的“马丁”,包括神通再怎么厉害,然而能够真的无中生有、从「空」生出来吗?

从魔术师方面来探讨就好了,你能够真的无中生有吗?你能够对着一个空袋子,然后嘴巴念一念,就跑出一只鸽子?真的是从「无」里面,然后变出一只鸽子吗?人类的魔术师都只是善用法界的东西,然后变化而已。不管再多厉害的魔术大师,也不可能无中生有。

在法坛里面,拿一粒南瓜籽给你做做法术,经过一个月就长出累累的果实,不管神通再怎么广大、再怎么厉害,你能够做到吗?所以,真正最伟大的魔术大师就是法界大师,大家怎么都看不到?看不到他的厉害?看不到他的伟大神通?世间人类被那些魔术师蒙骗,于是就觉得「哇!赞叹啊!」的偶像崇拜。

如果把视野提升到法界大师、「道」的立场来看,你真的是赞叹整个法界的法力无边,这时候再看人类的魔术、六道众生的神通,都只是雕虫小技,这样你还会被那些雕虫小技所迷惑吗?「以道“莅”天下,其鬼就不神」不管怎么神通广大,做了法会、法术之后,能够把原本没有水的钵变出水?这些水也不是无中生有,还是要仰靠法界的水。

法界这些水是哪里来?就像魔术大师变一变,从空箱子关起来、摸一摸,然后端出十道菜给大家,就认为「哇!好厉害喔!这是我们的大师、我们的偶像」真的是无中生有变出这十道菜吗?你不可能无中生有,一样是要借助法界的资源、材料,你所演出的那些道具,全部都需要整个法界大师的提供。

所以,不管人类修行到神通多么高、多么厉害,你不可能增加法界一杯水,也不可能减少法界一杯水。老子从头到尾都不会强调人类神通的厉害,因为这些都只是雕虫小技,要看到真正的魔术大师是「法界」、是「道」。当你真正看懂,自我、我慢才会臣服。当你的视野能够来到「道」的「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其它的这些就可以类推。

【幻灯片】

以「幻灯片」介绍法界大师的法力无边,协助大家对「道」更进一步的认清、了解,帮助大家找到「道」。《老子道德经》协助大家体会「道」、找到「道」。「道」在哪里?除了讲解以外,又配合实际的幻灯片,让大家进一步体会「道」、找到「道」。几块木头接一接,组合起来就像一个人,一队乐团就在这里,一些因缘条件组合之后,形象就出来了。

我们众生也都是地、水、火、风、空这些因缘、条件聚合之后,一个形象就出来了,但是众生不容易看到这些只是一些因缘条件的聚合,于是就会产生「我很厉害!我能够怎么样啊!」慢慢去看到我们的存在,背后整个法界、「道」的因缘,慢慢去解析,才会体悟佛陀一再宣说,一定要体证到「无我」,否则没办法解脱自在。

众生常常就像在空中、沙滩中,建筑城堡、构筑梦幻世界,不切实际!就像一个人心的宁静、清净,如同这些水面上的景色,就能够如实映现出来。如果因缘条件改变之后,你的内心充满着污垢,充满着贪、瞋、痴,这些水面就不一样了。如果你的心充满贪、瞋、痴,就无法如实照见实相,如果心是一面明镜,这些就会映现在你的心中。

所以,要透过一些修行、打坐,让我们身、心宁静下来,透过种种方便法静下来,是要让我们如实去看到整个法界的奥妙,体悟「道」在哪里,进一步协助大家去体会「道」、找「道」。于是大家就不断的上山、下海,不断在找寻「道」。种种方便法、种种闻、思、修,就是要去找「道」。

大家上山下海、禅堂内,到处去找「道」。「道」在哪里呢?极乐世界、净土在哪里呢?天堂在哪里呢?于是就上山、下海去找「道」。为了让你找到「道」,就告诉你:如果你的内心动荡不安,法界实相就无法如实映现在你的心湖。你心越宁静,法界的这些相就会慢慢如实映现、呈现。当你的心很宁静,心就像一面镜子,法界的这些就如实映现出来。

你要找「道」在哪里?如果没有对焦、心动荡不安,就无法跟法界对焦。拍摄幻灯片也是透过各种方法,让大家慢慢了解心的宁静,法界实相就会如实映现在心湖,就是「明心见性」。你的心要明,才能够如实见到法界的实相,就是「明心见性」。跟我讲很多「道」,但是我现在还没有真正安心,到底「道」在哪里?

整个「道」就在孕育这些食物,而且「道」也在养育众生,我们就浸泡在「道」之中,就踏在大地身上,就踩踏在「道」的身上,也浸泡在「道」的空气、「空」之中,你平常都不知道它的重要,你问「道」在哪里?讲说「道」就在这里,你还是无法体会「道」在哪里。看到稻子在这里,却没有看到是法界大师这个「道」,在这里慢慢孕育、孕化,这是真正的魔术师。

人类的哪一位魔术师能够让小秧苗渐渐长大?当人类把秧苗播种下去之后,法界大师(地、水、火、风、空),就慢慢的孕育,于是秧苗渐渐成长起来了。所以,「道」在哪里?「道」就在这里。你就浸泡在「道」、法界里,你就浸泡在上帝的怀抱里,你还要到哪里去找上帝?!你就浸泡在「道」里面,还要到哪里去找「道」?!到哪里去得「道」呢?!

老子讲「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你越一直向心外去找「道」,表示不知道「道」在哪里,你就浸泡在整个地、水、火、风、空,那些就是「道」的化身,你就浸泡在里面。人类就像水中的鱼游来游去,你就浸泡在「道」里,就像水中的鱼就浸泡在水里。你没有浸泡在「道」里,是不可能活着,水中的鱼没有浸泡在水中,也是不可能活着。人类没有浸泡在「道」里,是不可能活着,所以现在要提高觉性,去找「道」在哪里。

天使鱼有两个翅膀,搧着、搧着悠游,就像天使一样,牠是上下游动。你不知道「道」在哪里,说「我浸泡在水中,浸泡在『道』中」但是我怎么找不到?怎么感觉不到?不要以为你知道了,只要还没有臣服法界,表示还没有真正知道,没有找到「道」。只要还有我慢,还有苦、还有不安,还不知「一」归何处,都是没有真正找到「道」。

你们就在「道」里,就浸泡在水中,这些鱼还是说:「我还不知道『道』在哪里啊?」或是说:「我知道啊!」但是你的知道,还是头脑里面的知见。就像我们在水中,还是找不到海水在哪里。水中的鱼一直在找「大海在哪里?在找『水』在哪里?」就像水中的鱼在找「水在哪里?『道』在哪里?」你就浸泡在水中,就浸泡在「道」中。

告诉你「就浸泡在『道』中,『道』就在这里!」众生浸泡在「道」之中,说「哦!我找到了!我知道了!」好像说「我找到!我知道了」。这是食人鱼,一般把牠认为是恶名昭彰,尤其巴西亚马孙河的食人鱼,是真的会吃人,说「哦!你告诉我『道』在哪里,我知道了!我找到了!我知道『道』在哪里?」结果你告诉我「倒」在哪里,于是就把垃圾就倒在这里,以为说:我已经找到啦!已经找到可以倒垃圾的地方?找到「道」在这里,结果把垃圾倒在这里,还是没有真正知道「道」在哪里。

你说:「老师!我找得很累啊!还是没有找到!我已经找得很累!我躺下!没办法!」跟你讲这么多「道」在哪里,你还是没有找到,我也晕倒了!已经找得很累了,还是找不到,还是不知道「道」在哪里,好啦!老师还是要再耐心的告诉你,告诉你「道」在哪里!

地、水、火、风就是整个空中能源的化身,如果以整个道来讲,就是「空」。老子以无形方面来讲,「空」就是「道」的本体,「道」演化出来就是地、水、火、风,太阳系、银河系的现象界这些。有太阳系、有银河系,才会孕化动物、植物,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真正实际的「道」就在眼前、就在这里,大地、流水、空气、阳光就是整个「道」的化身,人类就在这里善用大自然的资源,但是却看不到整个大自然的重要,认为是用钱购买地,我是有在耕作,所以才有东西吃,你认为这是人类的行,却都看不到背后整个「道」的默默化育。

「道」就是这样,从人类耕地之后种下秧苗,法界大师就让这些逐渐一直成长,人类哪一位魔术大师能够无中生有,让这些稻子长大呢?哪一位神通大师能够这样呢?所以,最深奥的法界奥秘,都呈现在眼前,你看到了吗?不要以为这没什么,认为没什么,那是因为你的智慧眼没有打开,还想用「我慢」对抗法界,还不臣服法界。

法界能够让这些小秧苗渐渐长大、成熟、开花、结果,哪一位人类大师能够这样做到?如果以「道」的立场来看,「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含意很深!所以,真的打开智慧眼,才会看到整个法界大师是能够如此从「空」中生妙有,变化出真正的东西,让人类受用、养育人类。如果人类没有看到法界大师,没有提升到「道」的立场,自认为说:「这是我们种的,人类行啊!」觉得「是我们在辛苦耕耘,然后播种、耕耘,就会有很多的收获」就只是看到人类的行、人类的能,没有看到法界,你不会臣服的。

法界就是孕育这么多的食物来养育众生,人类只是善用自然所提供的因缘而已,任何魔术大师也是一样,他再怎么变化无穷,都是善用法界的因缘、条件而已,任何修行再高的神通大师也是一样,你所应用变化出的这些,都是善用整个法界的因缘。所以,「道」在哪里?「道」在这里!能不能静下来、停下来?好好看这里面都在告诉你。

如果你真的看懂这些,会臣服、赞叹法界的奥妙,人类的那些神通、魔术师,都是雕虫小技。要慢慢静下来,才会看到世间最奥妙的魔术,就在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木,宇宙最奥妙的真理、实相展现,都展现在这一花一草一木,一棵葱、一棵菜里面。

不要以为这些没什么,如果你的心越静下来去察看,就会真的懂得感恩、惜福,就是「啬」,不是吝啬,而是懂得感恩,亦即知恩、感恩、报恩。你懂得惜福,我们都是借助整个法界的因缘。我空海只是法界的代言人,因为我觉得法界大师实在太委屈了,对众生这么照顾、这么重要,众生都不了解他,不知感恩,所以才讲出这些实话,能够讲出来的就跟大家讲,再者透过这些「幻灯片」,把法界大师对我们众生的重要,慢慢呈现出来,让众生能够及早臣服,知道「一」归何处,知道我们来自哪里、回归哪里,了悟生死大事。

这都是法界大师展现出来的,你平常看菜只是菜,觉得这就没什么,当你心静下来去看,这里面都在跟你「传神」,都在跟你讲经说法。如果你会看,我们的「幻灯片」都是有生命、都是活的,都会跟你讲经说法,就是「无字天书」。法界大师就是这样「土土」的,不会这样讲,我只好透「幻灯片」让大家看,这是真正的法力无边。人类再怎么修生养性,再怎么活着我是、我能,都是需要地、水、火、风、空的养育。

不管你是哪棵葱或是哪棵蒜,不是说我是、我能,长得又高又壮、很厉害,不管你是那棵葱、那棵蒜,都要伸直脚力、脚踏大地,需要整个大地的支撑,需要整个空气、法界的供养。

静下来看这葱里面是空心的,而且里面充满空气,就像气球,如果捏它,是有弹性的,里面是充满空气,就像汽球撑胀起来,所以它「空」,竟然能够撑胀起来,要慢慢去看。

众生就是浸泡在法界的甘露水之中,你要脚踏大地,也是浸泡在法界的甘露水之中,要慢慢去体悟,就会知恩、感恩、报恩,如果你能够慢慢把心静下来,真的不用到天涯海角去找「道」,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道」的化身,有一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一朵花里面就在宣说「无上甚深微妙法」,宣说整个法界因缘条件具足、就形成,在宣说「缘起甚深」,也宣说「无常」、「无我」。

所以,要到哪里见法?从当下自己的身心,从当下的眼前历缘对境,处处去见法。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这里。我们讲说天堂、天庭、天宫是金黄色-金光闪闪、黄金铺地,但是事实上金色是上帝透过粉刷漆成金色,他最初在粉刷这些,因为上帝不是这方面的专长,是比较外行。当他在粉刷油漆的时候,很多油漆都掉下来,掉到树叶上面,才变成这样,法界缘起甚深啊!以上纯属虚构。

为什么会变化无穷?真的是缘起甚深!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慢慢去看!处处就可以看到法喜无限。大家抬头看看法界的奥妙,不是只有看到甘蔗,要看到甘蔗背后所跟我们指引的“空”,不是只叫你看甘蔗而已,要去看到法界、看到「空」,看到现象界的这些变化,也看到「空」的奥妙。

你越看,真的会臣服整个法界,如果能够体道、悟道、而行道,我们就可以在法界相聚,就可以逍遥法界,这时候真的会来到「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处处心花朵朵开。所以,祝你平安归来,早日回归法界的怀抱,早日体道、悟道、行道,而与「道」合一,祝各位在这一条解脱道,很平安的归来。

 

-第61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这一章经文是属于政治上面的应用,重点在第一段「大国者下流」,不要单单从文字上面去了解,「大国者」是一个泱泱大国,包括一个人在权位很高、有权有势,更应展现谦虚的心胸,如果能够具足谦虚的心胸,就会形成河谷,百川就会汇集。你能够处下,众国、众流就会聚集。如果你是一个大国或是掌大权的人,却展现很强的我慢,这对自己跟对众生来讲,都没有好处。所以,当你越有权势,越需要谦虚

「天下之交」天下那些小国就会来汇归,有一句话「有容乃大」,如果你的权位高,在公司里面也是一样,当你的阶位越高,能够越谦虚,反而越好。对你、对众生、对公司,都会有好处。不要想说权位越高,当到总经理、当到董事长,就显现我是、我能,这样反而不得民心,而且真正的人才也会渐渐流失。因此,具有谦虚之心,人才就会一直汇集过来。

就像美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今天世界第一强国?在建国一、两百年以来,所展现的就是“有容乃大”,开放的胸襟、民主的胸襟,就是「有容乃大」,世界很多国家的精英,都不断一直汇集到美国,这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参考。

「天下之牝」,「牝」就是母。但是「牝常以静胜牡」的「牡」又变成是“公”的,前面的「牝」是母,后面的「牝」读作「牡」,以阴阳性来讲,就是公的。「天下之牝」就是阴性、雌母展现出来的,比较偏于雌性、偏于柔软、偏于包容,属于静态方面的比较多。母性方面会常常以静、包容、慈悲,来胜「牡」、胜过公的。

「以静为下」,「静」是一个对比,公的、阳性的是偏于动态,母性是偏于静态,它是阴性的、这是阳性的,属性方面大家可以以此类推,这里展现很深的智慧启示。母-阴性的,它常常会以「静」来胜过公的「动」。你不要想说我今天是男人、是阳性,她是女人、是阴性,这只是概略的区别而已。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参差展现,如果你是男人,都或多或少有阴性成份;如果你是女人,一样或多或少有阳性成份,不是单纯的阳、也不是单纯的阴,里面同时都有不同的比例。

如果以解脱方面来讲,要慢慢来到有阴有阳、刚柔并济的境界,不偏于阴、也不偏于阳,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解脱是包含太极的二元方面,两者都有。如果你现在是男性,假如你原来是偏于阳刚,再来就是需要阴柔方面。不是「哦!我是男人啊!将来解脱是要展现大丈夫气势,所以要越来越凶、越猛!越来越厉害!我这一把剑要越来越亮、越厉害!」不是这样的。真正的解脱是会懂得感恩、身心柔软。

感恩、身心柔软,就是阳性把阴方面渐渐综合起来,渐渐包容、渐渐培养。如果你是女性,本来就偏于比较静态,属于阴柔方面,就需要培养大丈夫气势的敢于承担、敢提敢放。如果是女性,本来个性就比较强,还是一样需要培养阴柔方面。

以整个法界来讲,以静可以制动、柔会克刚,是会有这种趋势。老子讲「天下之牝」,天下的母性常常会用静来胜过公性、阳性。「以静为下」因为「下」是属于处下,事实上到最后,反而是赢、反而是胜利。在家庭里面,一般男人好像一家之主,户长、家长都是男人,男人比较有掌权、比较优势,大部份都是以男人为主宰,有的人认为「是啊!我赚钱、养家啊!」所以太太、小孩好像理所当然是听我的,一般常常会有这种情况。

在一般女性的展现,常常都是属于柔弱,甚至被欺负、被挨打的情况,有些很凶悍的是另当别论,我们是讲说一般情况。但是,女人虽然在家庭里面都占比较吃亏的情况,掌权、威权方面也都是男人在掌握,男人的面子抓得比女人还紧,都有大男人的心态,一般都比女人要更重视面子问题,不甘示弱、不甘服输,都要抢第一。

这种「抢第一」的心态,连死亡也都要抢先。据统计,男人平均都比较短命,如果以男女来讲,男人平均大概少差不多四岁到五岁。像我回乡下左邻右舍一看,大部分老一辈的,80﹪都是剩下女众,整个家庭到后来男众都先「跑」了。男人都是认为「这是我的、我的、我的」到最后都是归女性所有。

就像在座的男人也一样,虽然身为男人,但是想想你对父亲跟母亲的印象,以及向心力方面,一般来讲都还是比较偏向母亲,就是老子所讲的「天下之牝」,阴性的常常会以「静」胜阳性,这方面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原则,不是展现我是、我能、我慢,你越是刚强,到最后越都是「空」。

 

-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者,万物之奥」老子所讲的「道」,就是整个法界、整个宇宙。以佛教来讲,就是法界,无形方面就是「空」。「道」、法界,是万物现象界一切的总源头,「奥」是包含着总源头,所有现象界万事万物的一切总源头,而且这个「道」是非常深、非常奥妙。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道」是善良的人的宝库,「善」是一个得道、体道、悟道的人,你会因此得到无限法界的整个法宝,发现处处都是无价之宝。当你得道、悟道之后,会快乐、欢喜、自在,所以「善人之宝」。

「不善人之所保」虽然很多人在这世间被人家界定是坏人、恶人,甚至你在逃亡的时候,但是法界还是提供你可以藏身之处、栖身之所,不是说法界、宇宙就没有是非、道德、善恶。整个法界、天地,还是慈悲善待、爱护一切众生,平等心爱护一切众生,不要认为法界对这些善人、坏人,好像都没有区别,是不是没有善恶、因果?法界提供你平等的舞台,你当下展现慈悲,就会得到法界慈善磁场的回向,你当下展现慈悲,就得到喜乐。如果你生起的是瞋心,生起的是害人之心、嫉妒之心,你当下的心胸就狭窄,当下得到的果就是苦闷、痛苦的果。

法界是提供平等的立场,从「善」发散出去,得到的果,就是善的果;如果发射出去的是恶,你发射出去回到法界,法界一样如实反射过来而已,于是得到恶的果,因此善恶果报完全是由你自己在选取,你要得苦?还是得乐?都是从你这里出发。

所谓的善、恶,是你当下做什么,就会得到这些反应。「不善人之所保」的「不善人」,你还要再超越一种层面,一般众生所界定的「不善人」、「不善的人」,未必是坏人。众生只要还有贪、瞋、痴、我慢,都是从「自我」的立场-「顺我则是,逆我则非」去界定。但是对法界而言,你认为再坏的人,还是平等对待他,法界是超越二元对立的。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你说一些好听的话,可以换来一些什么?「市尊」就是换来一些尊贵、尊位,你多跟人家讲一些好话,就可以获得别人称赞你是好人,结果人缘、交际、关系都很好。「美行可以加人」会增加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以世间法来讲,因为累积不少善根、福德、因缘,你的各方面成就,包括快乐、法喜,都会超过一般人。

上述两句还是属于「世间法」,「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讲的就是法界,包括“道”是「不善人之所保」,一般众生界定的坏人、不善的人、恶人,对法界而言,还是一样平等对待他们,还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有成长的空间。就像前一段期间潜逃大陆被押回来的穿山甲,他以前在台湾犯罪累累,但是当他逃匿到山中,大地、法界还是让他藏身、躲藏,但是这样并不是说大地就没有是非、好坏,因为你本身造恶,纵然是藏身在大地,还是有家归不得,你还是流浪人,还是苦闷、不安啊!

法界提供给你一个机会,也是希望让你能够再改变,是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来善待一切众生,提供给你很好的舞台,你要演出坏人,然后自讨苦吃,这也是你自找的,不是有一个人在主宰你的命运,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法界提供给你是平等舞台,你做好事、你善心,就会得到乐;你做不好、背道而驰,就是自讨苦吃。

像一个逃亡的人,是绝对看不到法界这些法,不是说躲藏在深山中,就是跟法界溶为一体,就是解脱自在,没有那回事的。整个生命就是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虽然这时候那些树还是一样散发芬多精给他,但是对他来讲,是体会不到乐、是草木皆兵,不是大自然在虐待他,而是自讨苦吃。

就是「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法界还是平等对待他们,像以前当我逐步体会这些,也想过法界都这么慈悲善待一切众生,我也是法界的一份子,有什么权利去排斥、界定别人的好、坏?!有什么权利排斥那些不喜欢的人呢?!我们一般众生不喜欢的人,常常希望他在地球上“消失”,这个人让我们很厌恶,就希望他越早死越好,因为「逆我则非」。

有人问我:「你都认为宗教师、大师是平等立场,那谁是你的老师?你还有跟谁学习呢?」我是来到“以法界为师”,法界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要真正体悟「无我」,一定要深观「法界」。如果人类的宗教师能够展现「无我」的精神,真正是一位智慧者,我一定虚心跟你学习。

优点方面,就虚心跟你学习。如果宗教师还有很多的我慢,还是一个学术、学者,用自我意识在解析,还是「我慢」展现,在意思食、识食里面吃却看不到,就算挂上一个很有名的宗教大师名号,我要跟你学习什么?是要跟你学习「我慢」吗?你有没有我慢?一看都很清楚,只是因缘不成熟不便于讲而已。只要真的是一个「无我」的人,你有优点、值得学习,我一定是虚心学习。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老子真正看透世间,当你体道、悟道之后,虽然有皇帝赐予你高官,「立天子」就是让你登上很高的权位,「置三公」也是赐予高官、厚位,或「虽有拱璧以先驷马」包括让你名、利双收,要钱、要权、要…,这些都可以给你。包括赐予高官厚爵、名利方面都奉到面前,请你当大官…。但是对一个体道、悟道、得道之人,却觉得「不如坐进此『道』」。

绝对不是消极悲观,因为赐予高官厚位,让你名、利双收,背后是有条件的,而且还是有在掌控你。另一方面,你也要配合他的戏剧脚本演出,他要当个导演,你也要成为他的演员。为什么他要重金礼聘你?因为你可以提高他的票房,他这些投资也是想要大捞一笔,一般世间常常都是以有利益、有条件为考虑。

真正要修行,就是要超越这些;真正要解脱,就是要超越世间思维,超越世间名利的二元对立,来到真正无条件、无所求。为什么老子认为「世间荣华富贵,于我如浮云」?不会被世间的名利所动摇?就是体会到世间众生都是在有条件的二元对立世界里面,你常常要配合着众生所需要的剧本去演出,却不能够活出自己,不能够成为真正的真人,所以老子认为“我宁可当个真人”,宁愿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宁愿“法天地自然”,成为一个真人,然后做当下对众生有益的事情。

真正对这世间、对众生有益的,就去做这方面的事情,可以超越一切名利,然后去做觉得对自己、对众生有益的事情,大慈大悲愍众生,老子对这方面有相当深入的体悟。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为什么自古以来那些圣贤对「道」如此重视?为什么如此「贵此『道』」呢?「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不曰』」岂不是因为只要有心要求「道」,你就可以得「道」。事实上,这是一个权说,我们一般讲求「道」,然后才能够得「道」,如果没有经过努力积极去追求、去求「道」,你是得不到「道」的。我们在讲解佛法、《解脱道》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努力积极精进走在《解脱道》上,「欲神足」没有出来,是没办法来到涅盘、无为、解脱自在的世界,就是一定要经过「求」的心态,你才能够来到得「道」。

当有一天真正得「道」之后,你才会发现无所求、无所得,「道」不是透过你「求」之后才出来。如果众生不了解,会变成要努力求道,努力修道之后,「道」才跑出来。事实上「道」本来就存在,不假修行、本来就存在,而且你也没有离开过「道」,「道」也没有离开过你,就好像说基督教徒一直要找上帝,上帝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但是你没有经过求「道」之心,是找不到上帝。你不知道自己有二个眼睛,但是你就是看不到。所以,经过一番求「道」之心,你就能够得「道」,这也是一个权说。

「求道」是一个权说,只要大家有心去找,你就能够得到「道」。

「有罪以免邪?」在你尚未悟「道」、得「道」以前,一般宗教师(在此没有指涉任何宗派、宗教)只要还不是真正得「道」,因为「自我」还在,我是、我能、我慢都还在,一般宗教师会灌输你很多“原罪”的观念,灌输你很多“业力”的观念,灌输你很多的罪业,让你产生畏惧的心态。

当你产生畏惧心态之后,就会向他乞求解脱方法,而宗教师也会告诉你如果信他这一套,按照他所指示的方法去做,你就可以消灾,就可以得到哪些好处。如果你没有按照他所说的方法去做,你就会下地狱、你就要…,就会受到什么恶报、受到什么…。他会告诉你一个天堂的世界,也会告诉你一个地狱的世界,当你符合他的宗教、教条框框,就能够来到他们所讲的天国、天堂世界。

这里没有指涉任何宗教,一般的宗教常常这样,如果你背叛、不符合他们所说的,就会入地狱,这是一般宗教师要发展宗教事业,通常的模式都是这样,虽然他的模式、外相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如此,这是一种发展宗教事业所贯穿出来的。

能不能回到最原始、最纯朴的法界?让法界来说法,不要听信那些宗教师跟你说什么,能不能让法界来说法?法界大自然有告诉你一出生来就是原罪吗?你一出生来就是带着很多的业力吗?这些原罪、业力都是应了佛陀所归纳的一句话-「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缚」,含意很深,大家要好好去体会。

佛陀这么深刻发出感慨「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缚」,宗教师在缠缚弟子,弟子也是一样在缠缚宗教师,彼此互相催眠、各取所需,我催眠你所要的境界,你也催眠我所要的境界,彼此就在互相催眠,于是“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缚”。

《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有把佛陀这一句话摘录下来,希望大家好好再去体会。一个真正体道、悟道的真人,就是了悟原来众生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面互相缠缚,智慧者、解脱者就是要唤醒你超越二元对立,超越人类的互相催眠。但是,通常做这样唤醒的人,下场往往都不是很好。

基督教讲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帮众生赎罪。有的也说是帮助众生担业障,但是耶稣也是同样看到:众生本来是无罪的、平等的,你的出生是整个法界的恩赐,你的出生不是你的错,耶稣同样看到这个层面,所以要帮助众生,因为众生被灌输很多罪业的观念,耶稣要帮助大家把那些罪业观念去除掉。

但是众生好像做牛做马习惯了,现在叫你不要做牛、做马,反而不习惯了。所以认为耶稣这样错了,甚而对耶稣更不利的就是一般宗教师,因为要发展宗教事业,如果让耶稣这样宣扬下去,我们大家都没有饭吃了,就没有宗教生意可以做了,所以就群起围剿,九十九个宗教师共同围剿一个耶稣,然后又跟政治串联搭配起来,把耶稣抓起来审判、定罪,认为耶稣是错误的、是不应该的,所以把耶稣钉死了。

真正耶稣所要讲的精神、核心,然后被慢慢的变化、变化,又成为宗教信仰。当我看到安东尼.戴迈乐的著作,认为他是真正是看到上帝的人,又是真的帮助众生赎罪的人,但是一样又被批判、攻击。包括美国总统林肯,在任内做一件相当重要的工作-解放黑奴。黑人怎么应该当你的奴人?!众生本来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奴隶、奴役黑人呢?对林肯来讲,他觉得这是不平等、不公平,是不对的、不应该这样的,如果需要他们来工作,应该用聘请的,不可以把他们当做奴隶。

对林肯来讲,他是认为需要解放这些黑奴,但是对那些既得利益的人,就会损失很多利益,所以后来引发南北战争。一场南北战争,是北方胜利,因为南方是属于农业地区,需要很多黑人帮他们工作,因此南方是反对解放黑奴。北方是赞成解放,南方是反对,当南北战争之后,北方是赢了,于是黑奴制度破除了,黑人在林肯总统任内就获得解放了。

对黑人来讲,林肯是一个相当伟大的总统,但是林肯为了解放黑奴而引起一场南北战争,虽然北方赢了,但是林肯后来被暗杀掉了。为什么?众生一直要掌握既得利益,不顾是非、好坏,「逆我则非」,就是为什么耶稣也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原因。

一般的宗教师灌输你很多清不完、消不完的业,然后又有背不完的债、背不完的罪,然后成为不平等的人民、成为乞丐,不断在乞求。但是,事实上本来众生就是平等的。解脱就是从错误的颠倒梦想,体会到“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众生是平等,体会到本来就没有罪,众生本来就是无罪,是当下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种善因,就得善果;你种恶因,就得恶果。所以,要来到无罪的情况。那些先知、智慧者、解脱者,就是在帮众生“赎罪”,但是他们的下场却常常遭受世间如此对待。

一个体道、得道、悟道之人,他是来到佛陀所讲的「无上正等正觉」,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体会到你跟六道众生都是平等的,你跟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这时候才会消除掉所有的自卑跟我慢。一个体道、得道、悟道之人,是来到解脱自在,是来到跟整个众生一体的境界。原来错误认为自己有很多的业力、有很多的罪恶,这些都是可以免除的。

如果还没有来到解脱的境界,你的生气里面是带有瞋心的,这个瞋心第一个伤害的是自己,再来也会伤害众生。因为你种的是恶因,就会导致出苦的果,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吃一些苦果,这样生活过不下去,你就多吃一些苦果。如果你觉得要多播种一些善因,慈悲善待众生,因为慈悲心一展现的时候,你的心量是 OPEN 的,你的心量是开展的,心花朵朵开的,你在慈悲善待众生的当下,第一个受益的是你自己,再来受益的就是这些对象,所以你当下播种什么因,你就得什么果。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体道、悟道是天下最真、最尊贵的,现在强调没有一件事情比得「道」更为重要,但是不是说「我不要去上班了,我赶快去找『道』」不是啦!该上班、该做的还是做,因为「道」就在日常生活中,「道」就在你的上班、工作中,「道」就在你的家庭中。当你好好闻思之后,处处都会找「道」、得「道」,只是你要把求道、得道、悟道,摆在你生命里面的第一顺位,你才能够来到大安心、大自在。我从高中时代就把了悟生死大事、了悟生命意义,摆在第一顺位,已有卅年的求道、觅道过程。

如果没有真正得道、悟道,不管你在世间拥有多高的成就,不管你的官位多大,还是忧、悲、苦、恼不断。不管你多么有钱,内心的苦闷、不安还是存在,我们当下真的要把解脱、大安心、大自在摆在第一顺位,很快有一天就能够真正解脱自在。

 

-第63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我们做什么事情就是要以无我、无私的心量去做,事实上这三句经文讲的都是相同的意思,我们要以无我、无私的心去做,另一个意义就是你工作、赚钱是为了不必赚钱,你工作是为了将来不必工作。你今天努力修行,是为了将来能够来到“无修”,能够来到“绝学无为闲道人”,不是说越修,身心绷得越紧,然后越修越厉害,一直炫耀修行的法门多高、多好,这都还在「有为法」的世界。

修行是为了“不必修行”,这样你才能够体会到无修、无证、无所得的世界,如果没有透过「有为法」是没办法来到,所以一样需要“为”,才能够来到「无为」的境界,其它以此类推。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就是「以德报怨」的意思,但是用嘴巴讲的都比较快,你真正能够「以德报怨」,是要有相当的慈悲心,相当的包容心、雅量,这也是要真正展现出来。对于众生的攻击、批判,一样没有任何的瞋心;对众生的不谅解,一样没有任何瞋心,仍然是以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中,通常一开始是用压抑、忍耐的,这是一个过程,都还不够正确。

如果你真正做到「无我」,是不必用忍耐、压抑的,你本来就是慈悲,本来就是让境界穿流而过。当你内心是「空」的时候,「空」是有无量的包容、无量的空间,可以让一切境界穿流而过。如果你是用忍耐的,「忍」的背后,表示因为“自我”还在、还是有限量的,当忍久了之后,就会爆发出来。所以,如果你用忍的,一样看到你的内心还是有在拉扯、还是有在挣扎,要去看到自己的心量狭窄,自己的心量还是很有限。如果能够看到这一层,你就会放开。

「图难于其易」当我们做事情也一样,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要在它最容易的时候,就要好好去规划、处理。「为大于其细」要承担一件大事,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大企业、大规划,一样要点点滴滴去规划、去计划、去筹备。就像要得到丰盛的收获,必须点点滴滴的去耕耘、播种,没有不劳而获,就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的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圣人」就是那些有修、有证的人,他绝不会认为自己很伟大。我们一般说修行要成圣、成贤,佛教是讲说要成佛,老子是讲说要成道。都是有一个目标要去达成、想去做,但是如果当你自认为是圣人、贤人的时候,就表示你还没有到达。因为一方面还是有我慢,如果你自认为是佛,自认为很厉害,你的身、口、意清净,你的戒行清净,你的什么都很好,你是佛、是人天师表…,如果你有这一种观念,就表示你还是凡夫。

现在讲这些,你不要又以为这样就不用修行了、没有要成佛…,你要透过「有为法」慢慢上来,要有成佛、成道的过程。如果还在这一种观念的世界里面,表示还没有到,你还不是。如果你认为你是“是”的时候,你就“不是”;当你来到不必说:是或不是,言语道断境界的时候,你就是“这个”的时候。

当你是真正的太阳,有需要去跟人家讲「耶!我就是太阳耶!你看看我就是太阳,你要肯定我就是太阳!你要百分之百相信我就是太阳,你不可以怀疑喔…!」你还会这样吗?如果你真是太阳的时候,不管别人瞭不了解,已经都无所谓了;如果你真正是太阳的时候,更不会要别人去承认你,更不会要别人去肯定你;当你不是的时候,你的内心还有自卑,你就会需要。

一个真正成佛、成道的人,他是真的来到返璞归真,绝对不是越修越厉害。我们从出生以来,天地父母、太阳,有没有哪一天跟你讲「耶!我就是太阳喔!你们有没有看到我?闪光灯、镁光灯照过来!」要慢慢去体会「『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一个人如果轻易答应承诺,这样的人是寡信,你的信用一定不是很好,因为常常开空头支票。喜欢说大话的人,你一听就知道他是爱开空头支票,他的兑现的机率就要大打折扣,就是「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如果你平常处事都认为「这不算什么!这没什么啦!」以小视、轻忽的心态做事情,你的阻碍、你的灾难就会更多。「是以圣人犹难之」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处世谨慎。「犹难之」处事满谨慎。「故终无难矣」那些真正的难事对他们来讲,因为平常就是谨慎去处理,所以就不会有真正的困难。

因为《道德经》很深奥,是属于大原则,庄子把老子的《道德经》消化之后,又把它生活化的具体展现出来,所以庄子的生命展现出来更是潇洒,是真人的解脱自在、智慧与展现。修行不是到后来都绷得很紧,变得「朴克脸孔」的不茍言笑,不敢看人、不敢笑,也不敢怎样…。修行到后来绝对不是身心僵化,就是真的要看到真人。

 

-第64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其安易持」如果在安全、安定的情况之下,是比较容易把持。「其未兆易谋」在事情还没有明显的征兆之前,你就好好去处理,这样就容易疏导掉、处理好。以中医来讲,叫做“上医治未病”,就是「预防胜于治疗」。真正的「上医」是告诉你在还没有产生疾病之前,就先预防、先治疗,就像我们平常多练一些养生气功,我们要多运动,这样你的疾病就会减少,就可以把一些疾病消除于未然。我们当然不是一直要去贪图色身,而是说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你在修道以及做事方面都有好处,我们是珍惜身体,但不是抓取,以此可以类推。

「其脆易泮」第一段比较偏重于诸恶方面。不好的事情在微细、在脆弱的时候,是容易解开、解散的,就像说肿瘤,一开始发现是巧克力囊肿的时候,你就治疗它,这样就比较容易散开。如果慢慢累积久了,陈年之后就比较坚硬,不容易让它散开。就包括黑社会组织,当最初在小组织、小党几个人的时候,比较容易瓦解、解散,在「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在现象还没有严重以前,你就能够去处理,这样就不会导致大乱。「治之于未乱」就是前文所讲的「图难于其易」,各种困难的事情在它容易处理的时候,在它有征兆的时候就先去处理,就比较容易处理、容易治疗,就是「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你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最基本的点点滴滴开始,所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修行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要有善根、福德、因缘,是平常就要点点滴滴去做,不要想等到把工作辞掉、专修的时候再来做,不是这样!如果现在无法做,当你把工作辞掉,你也没办法做。

如果真正掌握到核心,你当下在家里,每天都可以慈悲善待自己、善待家人,上班一样也可以善待你的同事,在历缘对境里面,都可以点点滴滴去做出来,就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真正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当下点点滴滴去种善因,将来就能够得善果。

高楼大厦也是一样是从一砖一瓦慢慢累积起来,有一句话「聚沙可以成塔」,就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要行千万里,还是要一步一脚印的走,这不是在幻想、想象,一定要一步一脚印的走,实实在在的去做,自然只要你有累积善因,就能够得善果。

「为者败之」的「为」就是如果你用我慢去做,「为」不是说你去做,就会失败。而是如果你用我慢、我是、我能去做,就会导致失败,就会自取恶果。「执者失之」如果你想抓取什么,就会失去;你想抓,反而得不到。你认为要抓住你的先生,你的先生终究不是你的;你想要抓住你的太太,你的太太也不会成为你的。法界就是这么奥妙,你想抓什么,最后一定抓到的是苦、抓到的是空,因为法界一切众生,老子也讲是「天下神器」,是不属于任何人的,每一个众生都是法界之子。所以,要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你才能够真的跟一切众生溶为一体,如果你有想要抓「我的」,你抓的就是苦、抓到的就是「空」,就是「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无我、无私做事情,做所该做的,从无我、无私出发。「无执故无失」因为他没有得失之心,没有抓取之心,就不会失去。你真正能够放下手中的抓取,真正能够放下,你才能够得到无限。要真正看透,真正看得开、放得下,看得透、放得下,才能够得到无限。但是你要真的来到全然放下,能够看得透、能够放下,通常你是要吃过很多苦,还要经过很多的抓取,因为你不信啊!还是很铁齿硬牙、还是不信,还是经过抓取、抓取。

到后来抓了之后,一想要抓、结果又抓不到,这个抓、又是抓到很多的苦,这时候你才会想到「喔!几年前在中鼎的时候,空海老师所讲的那一句话,我现在才想到…」能够放下手中的抓取,才能够得到无限。通常都是要吃过很多苦,你才会真的全然放下。所以,佛教所讲的「苦谛」,没有经过很多的苦,不容易走上真正的《解脱道》。你讲说要放下、放下,结果不但越抓越紧,有的是用「嘴巴」在讲放下,用「知见」在讲放下,只是「嘴巴」讲放下,内心还是在抓,放不下啊!「嘴巴」在讲「无我」,内心还是很怕「无我」,所以,禅修就是让你去看到我们的表里不一,怎么让这些统合起来?怎么如实照见到自己的「无明」呢?都是相当重要。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一般众生做事情因为没有恒心,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就放弃了,结果又会导致失败,所以老子勉励我们「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要有毅力、有恒心,就会迈向成功之路,包括大家在求道、觅道的过程,也是一样,不要「一曝十寒」,要不断持之以恒,不断求道、觅道、修道,才能够得「道」。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欲不欲」,「欲」要分开,圣人的「欲」是为了“无欲”,你的修行是为了不必修行,你的赚钱是为了不必再赚钱。「『圣人』欲不欲」就是有勇猛精进的修道之心,才能够来到无为、无学、无修、无证的境界。「『圣人』欲不欲」他的求道之心是为了来到无欲的世界,他的有修是为了来到无修。

当你真正体证「道」之后,就会体会到不但一切众生平等,而且你跟万事万物都平等,万事万物在你心目中是平等的,这时候「不贵难得之货」因为二元对立是消失了。举例而言,法界是对一堆牛粪跟对一堆金矿平等待之,能不能来到平等对待一切?这是很不容易做到。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你的学习是为了来到无学,修行是为了无修。「学」是为了将来不必再学,「绝学无为闲道人」的境界,所以你的这些作为是如何呢?「复」就是「反」,「反」众人之所过,众生在颠倒梦想、欲界里面构筑梦幻世界,今天修道刚好跟众生是“背道而驰”。一般众生是离开「道」而背道而驰,众生的方向是背道而驰,你今天要修行、解脱,因为众生是在世间法、在欲界、在名利堆、在三界里面打滚,如果你真的要解脱自在,你的方向刚好跟众生的方向是相反的。

走的方向刚好是跟众生所走的方向是背道而驰,老子讲「为学日益」、「为学日增」,世间法是「为学日增」,但是「为道」是「日损」。佛陀也讲世间法、出世间法,你是要「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

事实上,他们所讲的核心都是相同的,要超越语言、文字、名相,就可以看到是相同的。所以,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修道者,真正要迈向究竟解脱的人,他是「复众人之所过」众生就是在颠倒梦想的世界,你刚好要反过来。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本来「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来「道」、大自然,就是一个自然律在运转,但是人类的我是、我能、我慢,看不到「道」的自然律,结果背道而驰、自讨苦吃、颠倒梦想。你今天走的方向刚好跟众生是背道而驰,所以你才能够回到「道」。回到「道」之后,你会跟整个「道」的自然法则相配合,这时候是来到体道、悟道、而行道、与道合一。所以,一个得道之人一定是返璞归真,来到无我、无私的境界。

 

-第65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自古以来,真正体道、悟道的人,如果要教化众生或是摄化众生,「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包括从政也是一样,「非以明民」不是要越展现世智辩聪,以及我是、我能、我慢,越来越聪明、越厉害,因为这是人类自我越膨胀。「将以愚之」的「愚之」,不要以为解脱者是推行要愚民政策,而是让你返璞归真,回到敦厚、朴实、忠厚、老实的本性。

这里的「愚」跟“世智辩聪”是一个对比、相反,因为语言、名相有一个极限,没办法真正传达意思,一般不了解的人就以为老子是主张愚民政策。疑虑着如果让老子担任教育部长,大家都会变成阿达、阿达?!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没有办法真正启发你的智慧,是把学生当做鸭子一样,然后一直填鸭式的教育,只是灌输你一些知识、知见,没有真正开发智慧,累积下来的就是世智辩聪。

如果越是世智辩聪,人类展现弱肉强食的情况就越严重,人类展现我是、我能、我慢就越厉害。人类会走上全体灭亡,也是世智辩聪所演变出来的,开发原子弹、核子弹的头脑,以世间智慧来讲,都是非常高超的,但是却缺乏老子所讲的智慧。老子要我们有智慧、有慈悲心。「愚」是跟世间的世智辩聪做一个对比,老子不希望发展这方面,因为你是昧着良心、理性,然后展现我是、我能,不断用「意思食」一直在吃。

「意思食」的冲突到最后就是不断战争、冲突,都是展现我是、我能、我慢。真正要来到和谐自在,就是刚好反过来把「自我」去除,来到无我、无私的境界,就是老子所讲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老子认为如果以世智辩聪的心态在治理或是教育,你是背道而驰在海中凿河。事实上,不但对世间众生心灵的提升无所帮助,反而你是在污染那些海水,污染众生的心灵,大家要慢慢去体会这里很重要的关键点。所以,不是说学问很高,就是一个智慧者,错了!你的学问越高,假如没有应用在开发我们的良心、理性,开发我们的智慧,你的学问越高,通常我慢也会相对越大。我慢越大,「意思食」就会吃得越严重。

「民之难治」为什么百姓会难治理呢?「以其智多」因为智巧伪诈、世智辩聪,错误的教育方式越多,人民反而越来越狡猾,越会钻法律漏洞,或是智能型的犯罪,都是错误的教育教导出来。「故以智治国,国之贼」如果是用世间思维、世智辩聪治理国家,就是国家的贼,会越治越乱。这样的教育普及未必是好,人民反而失去敦厚的质量,离「道」越远。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如果不强调世智辩聪,而是返璞归真,回到我们的良心、理性,以这一种观念、方式治国,就是国家百姓的福报、福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所讲的也是一种法则。「常知稽式,是谓『玄德』」如果体会到用世智辩聪、「世间法」去教育,就是国家的贼,会导致社会更混乱。

如果你体会到用另一种教育方式,让人民能够返璞归真,民能够很忠厚、很老实、很知足、很感恩,社会充满着感恩、祥和,这样就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如果你知道这两种情况,就会展现「玄德」因为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够真正做出对自己、对众生有益的工作,所以就会累积「玄德」。

「『玄德』深矣」真正默默提升众生心灵质量,它的影响才会深远。以前佛陀在世的时候是行托钵生活,遇到一些农人在谩骂佛陀,意思是「我们这么认真的在耕种,你却好像都“闲仙仙”,没什么事啊!你们出家人做什么呢?」农人就自为“很有路用”,因为可以做很多事。

佛陀就跟农夫讲:「你们耕种的是大地的田地,我们耕种的是众生的心田」老子也感叹众生的心田荒芜,需要大慈大悲的智者慢慢让众生回来垦荒,就是心灵的提升、心灵的成长,就是「『玄德』深矣」。

「与物反矣」的「物」就是众生、世间法,跟一般众生所认知的观念、作风是相反的,佛教一样讲到「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世间思维」跟「出世间思维」,要分辨清楚,你才能够真正找到「道」。

一般众生就是背道而驰,「与物反矣」就是所作所为刚好跟一般众生的思维是不一样、相反方向。我们现在讲说民主多数决,但是一般众生通常都是“世间思维”,因为真正有智慧、体道、悟道而行道的解脱者,在世间还是占少数。在民主多数决的情况之下,通常真理就没办法展现出来。为什么「自古圣贤多寂寞」?因为多数人都是「世间思维」,没办法体会老子苦口婆心所讲的,还是一样没办法展现。

如果你能够这样推行、展现,就能够「乃至大顺」因为体道、悟道而行道,所以所做的就跟整个法界是溶为一体,跟法界一起脉动。「乃至大顺」才会真的与道合一,这样的做法,众生才会真正有福报,才会真的受益。大家也要有心理准备,了解真的修《解脱道》的人,在世间还只是占很少数。

有一天当你醒过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耶!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众生错啊?」除非「达者同游涅盘路」,不然没有人认识你。真正的解脱之路,是“常独行,常独步”,唯有“达者同游涅盘路”。一般我们会感慨「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是有一天可能也会来到“众人皆醒,我独醉”,但是一般众生比较不容易了解。当有一天你可能来到这种情况,真正体会「真」的时候,因为你的所作所为跟一般众生是背道而驰,包括跟一般宗教师的认同,也是180度的相反,因此别人都会认为你是错的。

众生跟一般宗教师比较容易引起共鸣、认同,所以就会认为他们是对的,众生也认为他们是对的,就会容易形成「众人皆醒」,他们都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是错的。像《永嘉大师证道歌》提到“常独行,常独步”,唯有“达者同游涅盘路”,在世间方面能够真正体会那种心灵世界的人不多!也就是知音不多,但是对他个人来讲,却没有孤单、寂寞的感觉,如果有孤单、寂寞,你就会有苦。如果还有苦,就是没有跟整个法界一体。他本身是逍遥自在,只是这世间能够真正了解他的人,真正读懂他心弦的人不多,但是对他来讲,他是没有苦,不会感到很无聊、很孤单。

 

-第66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世间现象举例,一般世间的河流,不管雨水下在哪里,一定是往低的地方汇流下来,当你处在下的时候,世间、法界的这些就会汇归给你。大江、长江为什么能够「成其大」?就是因为能够接纳各方面所流下来的,它是「善处下」。大海呢?如果以整个地平面来讲,海拔都是从海面算零开始,因为它处在最下。

就是因为处在最下,世间、法界这些就会流过去。所以,不要以为处下好像是很委屈,当你越想逞强,越认为我是、我能的时候,你失去的越多,这些要跟你原来的思考模式,真的要180度的转换。你认为自己越大,认为自己越厉害,认为我是、我能,你失去的越多,所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虚怀若谷、善于居下,当你是一个小职员,一样尽份、尽责,而且善于居下,你才会步步高升。当成为主管的时候,你也是一样虚怀若谷、善于居下,这时候属下会为你尽心尽力,上司也会赏识你,所以「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但是不要想说老子这样说,于是就用卅六计的斗智,表面装做很善于居下,这样各方面就可以流过来…。如果你是展现这样,又是学到一些皮毛、一些权谋,这样就是自我在作祟,狐狸尾巴很快就会跑出来,因为你骗不过法界。

是要真心体会到,然后真的是虚怀若谷、善于居下,那是真心的,不是演出来的,不是用权谋去做。我们讲说真、善、美,记得!你必须是真,才会有善,才会有美。如果你不真,就不会有真正的善、真正的美。老子、庄子都是鼓励大家回来成为一位真人。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摄化人民,身、心都是很柔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的身、口、意都是很柔软,没有我慢、权威,不会去建立那些权威,身、心都是很柔软。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如果你真的要摄化人民,「必以身后之」也就是以身作则,而且不跟人家争功、争名。如果人家要抢功,就让别人抢。你就是殿后,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但是你就是做出实质的意义。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有智慧的人纵然居在上位,「民不重」也就是这些下属或是百姓,不会感受到压力。如果当个主管真的能够谦虚,能够慈悲善待你的属下,属下就没有压力的感觉,他们会更能够尽心尽力做事情。「处前而民不害」就算他站在众生的面前当个领导人,「而民不害」人民也不会受害。如果是用我慢、我是、我能,是一种冲动领导属下,效果不好,你的属下也会受到灾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一般众生就是喜欢这种圣人,喜欢这一种谦虚、谦卑的人,喜欢身心柔软的人,让他们能够承担大任、出来领导,人民不会厌恶这样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在世间很少。如果以现在政治权谋来讲,通常都是失败的比较多。因为现在选举是以多数决,如果不会爱作秀、实实在在,这样的候选人票数一定没有几张,我们讲说「选贤与能」,真的能够「选贤与能」吗?那些实实在在、不爱作秀的人,票数没有几张。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那些有智慧的人,体会整个法界展现出来的就是无我、无私,所以不会跟众生争;一方面也体会到他跟众生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不会跟众生争。这一件事情,如果有人争着要做,他就让众生去做,如果这件事情没有人要做、对众生有益,他就默默去承担、默默去做,所以,以其不与众生争,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很深的人生哲学,如果你能够体会到这方面,真的就能够体会到老子所讲的,无为、无我、无私的奥妙。

「天下皆谓我道大」一般众生听到我讲关于「道」这方面,都认为所讲的「道」太大了、太玄了、太虚了,「似不肖」我们实在没办法去理解、想象。「天下皆谓我道大」我所说的「道」很大,「似不肖」没办法理解、没办法想象,老子也讲「夫唯大」,不错!确实因为「道」太伟大了,太大、太深、太奥妙了,「似不肖」所以没办法想象、理解,你用人类有限的智慧去解剖,就像瞎子摸象。

以为我是、我能、什么都懂,以为懂很多,就表示你有很多都不懂,所以「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如果凭着人类的智慧、想象、头脑,认为你能够理解、想象,「道」就变成很渺小了。「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果整个法界能够让你穷通,能够让你清楚彻底了解,你的「我慢」绝对不会消失。

老子就是体会「道」“玄之又玄”,来到臣服整个法界,包括我们所拍摄的这些幻灯片,一朵花绽然开放着,如果你问我「它是从哪里来?」最简短、最具体的答案就是「“不知道”!」我也可以告诉你“缘起甚深”,佛陀就是用「缘起」解释,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不是在解析原因,而是溶入当下。看到一朵花,当下跟花就是一体。

对生物学家而言,他会解析成分,认为「里面没什么!就是一些元素所组合而成…」。对化学家而言,就认为「这只是一些电子、原子…这没什么啊!」因为你看不到「字与字之间的“空白”」,每个字你都会写、每个字你都懂,但是就看不到「字与字间的空白」,所以你仍然是忧悲苦恼,还是继续在「我慢」,还是没有臣服。

真正的「道」不是让你当做一门学问去研读,不是让你当做学术在探讨,法界不是让你去当一位科学家,然后在钻研、考证、研究。当然,如果有人喜欢去做那些工作,我们也予以尊重,因为世间法方面也是应自然发展的需要。

如果你是真正要迈向解脱,就是活生生跟法界溶为一体,一个解脱者是“生活的艺术家”,跟整个法界是一体,不是一个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也不是谈空说玄的玄学家,不会不切实际。

 

-第67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讲:我有三宝,跟佛教所讲的「三宝」不一样,「我有三宝,持而保之」的「三宝」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慈悲、慈心,也就是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因为老子体会整个「道」、整个法则、整个大自然所展现的这些之后,认为真的要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就是耶稣所讲的“博爱”。

再来,「二曰俭」「俭」就是节俭、爱惜,当体会到原来我们的生命是整个法界的恩赐,我们生命基本所需,都是法界的提供、法界的养育,这时候就会知恩、感恩、报恩,你会很惜福的。「俭」就是珍惜大自然的资源,不会铺张浪费。所以,真正走在《解脱道》上也是一样,像家里的器具、用品,只要能够用的,我们就珍惜它、运用它。不要说一张沙发椅本来就好好的,价值是好几万元,但是因为是几年前流行的样式,经过三年后已经不流行了,为了赶新潮而把这些汰换掉,这样就是浪费资源。如果你是因为真正需要而更新,没关系!但是如果是为了炫耀、为了欲贪,就是在浪费大自然的资源。「俭」就是要惜福。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因为体会整个法界就是无我、无私的精神,当悟道之后,就是“不与众生争”,而且会甘心居众人之后。有事情就默默去做,但是有功绩、有功劳、别人要抢,就让别人抢、让别人争,也没关系!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一个人如果真的是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就会展现大丈夫气势,就是「仁者无敌」。「俭故能广」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惜福,整个法界所给予你的资源是绵绵不断。真的能够放得下手中的抓取,就会得到无限。所以,以世间法方面来讲,假如一般家庭有勤劳、节俭的习惯,家庭就会越来越好。如果你养成是铺张、浪费的习惯,纵使你赚再多钱,一样一边进、一边出。当经济不景气,或是经济发生问题的时候,收入有问题,很快就会垮掉,福报很快也就会浪费掉,能够节俭、能够惜福,你就可广、且久、且大。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包括做事方面,你不会冲动,不会与众生争,不逞强、没有我慢,故能成为「器长」,反而比较容易有成。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是浪费这些三宝,「今舍慈且勇」你不但不慈悲,却展现我慢、逞强,「舍俭且广」就是不节俭,不断的铺张、浪费,因为认为「我能够赚钱啊!是我凭能力赚来的」,就这样不断的铺张、浪费,世间的资源很快会被我们这一代的众生浪费掉,你个人的福报很快会消耗掉,所以「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如果你不甘于居人之后,总是要抢先、出风头,老子说这是自找死路、自讨苦吃!「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如果一个人能够慈悲善待一切众生,「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进可攻、退可守,能进、能退。「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天即将帮助这个人,「以慈卫之」一个人能够慈悲善待一切众生,所散发出去慈悲的心念,法界也会回馈给我们慈悲。如果内心安详的回馈世间,法界回馈给你的也是安详,就是所谓的「自助天助」。

【幻灯片】

今天的幻灯片,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更进一步了解,把《道德经》、佛法方面,都结合起来一起诠述。现在看大海的海水,不断这样此起彼落。这是太阳、这是云,彩虹是绕着太阳一圈,我们一般看的彩虹是在天边,跟太阳是一个折射角度,当有因缘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彩虹是绕太阳一圈的。

前面的江海成为百谷王,这些河川、江河之水,都会流到大海,但是当它流到最低之后,这些水怎么跑到山上呢?就是需要法界大师,透过太阳的蒸发,一方面慢慢淡化海水,一方面把海水又吸上来。蒸发之后,又形成这些云,云在空中飘、在空中浮,包括风的吹送。

所以,有太阳、有风,然后这些云这样飘。当因缘具足形成的时候,它又开始下雨,然后穿过小桥流水。因为降雨是在高山上面,然后穿过小桥、流水,这是阳明山附近的鱼路古道。这些小桥、流水,哇!水又这样下来,有一句话「请问这些水从哪里来?」这些水是从天上来啊!「天上那些呢?」就是从大海来啊!整个法界就是让这些资源不断在重复应用。

太阳把这些水搬到高处,又飘到高山上,或是运送到各地方,然后又让它降落下来。所以,不管是成为天上的云或是地上的水,都是在利益一切众生。这些水是从云变化过来,它也会流到大海,经过太阳的蒸晒,于是又成为云。有了这些水之后,一方面这些水不断在变化,一方面我们又拿来应用。

大自然提供这么多的材料,当因缘具足之后,就形成冰块,我们又把它雕塑成为冰雕-「马到成功」,运用这些材料,你又可以建构出种种的梦幻世界。我们现在是应用水界,取比较突出的一个元素说明。整个法界就是这样,从「道」演变出地、水、火、风这些元素,它不断的错综复杂变化,就会形成一切的众生,这些所有的花草树木、动植物,全部都这样出来。

我们现在只是用水界的比喻,冰块可以雕塑出房子,还有七矮人,这是白雪公主,一个梦幻世界就这样出来了。这是梅园、梅亭,构筑出一个世界出来,一方面让大家透过这个冰雕世界,欣赏它里面的美,一方面也刚好可以透过这些来诠述一些法。

冰雕世界里面是零下廿几度,里面真的好冷,整个冰雕世界就是这样,你有这些材料、元素,然后构造你所要的种种世界。我要亭台、楼阁、宫廷、走廊,这样就出来了。我们现在只是借着冰雕的例子,但是其它你所构筑的皇宫,你所构筑的整个世界,都是应用大自然这些地、水、火、风,只是所用的材料更复杂、更多样化而已。

本来冰只是一些云、水,所变化出来的,然后把它雕塑为一匹马,后面还有佛像。你把它雕塑出小矮人、白雪公主,以及种种动物。这是一只龟,它驼着,然后冰就变成有灵魂。众生一直从各种缘起现象界里面,然后去找一个不生不灭的魂,大家慢慢去体会。

所以,佛陀讲色、受、想、行、识的「识」,它也是缘起。因缘具足就产生,本来就是法界因缘具足的现象,但是众生就变成一个有形、有相、有灵魂的,然后就慢慢出来。于是就开始构筑你的皇宫、你的城堡、你的要。

本次幻灯片所拍摄的地点是在台北车站旁边所展示的北国冰雕“梦幻世界”,当时展览场里面的执事人员跟我讲,不可以用好的相机,因为有可能相机会坏掉,因为太冷、结冰,的确里面会结冰,所以在拍摄半个小时,就要出来退冰,在那里是三进、三出。而且还要让它延长曝光,这样才会显现出来,因为里面的灯光没有这么亮。现在看到拍摄这么美,但是你到现场去看,未必这么美,一方面也有用闪光灯,以及延长曝光,才能够如此显现。

一个梦幻世界里面的皇宫、宫廷、楼阁、走廊,都是在冰雕世界里面。去看到那些云,然后降为雨水。这些水又可以雕塑成各种各式各样人类所要的宫廷、楼阁,构筑各种所要的梦幻世界。但是我们要去体会到,如果你背后因缘条件不具足的时候,这些很快就会溶解掉,很快就会消失掉。里面要维持零下廿度,冰块才会够坚硬,如果降到零下十度,硬度就不够,就有可能会垮掉。

如果冰雕世界的温度降到零度,它就会垮下来。如果上升到四度、五度,它都会变成水。所以,要成为一个有形有相的宫廷阁楼,背后一样要有很多能源,因为它是需要耗电,是一样需要很多的能源支撑,才能够继续存在。必须要有整个大环境的配合,才能够存在。

大家要去体会,你所构筑的种种现象,你所抓的种种境界,包括你、我的身心都是这样,存在背后都需要有很多的因缘、条件组合。如果单纯欣赏艺术之美,也是真的像皇宫的美,一个梦幻世界,但是这些全部都是冰块,呈现的颜色是因为应用彩色灯管所衬托。

一个冰宫世界,一方面欣赏冰雕艺术之美,一方面也让大家体会因缘具足之后,就会形成众生所要的种种境界。当因缘不具足的时候,它就是化成一堆“水”,整个就是冰雕世界,全部都是结冰的、都是冰块,这是冰山、荷兰风车,全部都是冰。

现象界有土地、有地、有水、有火、有风、有空,你一样是构筑一幅美丽的世界,如果看不到种种缘起,就会执以为实、执以为真。所以,冰也是一样,可以建构一座冰屋。一个众生躺在冰屋里面,也是各种因缘具足,地、水、火、风、空的种种变化,就在全部都是零下廿度的冰屋里面。我们用一些冰就可以雕塑众生喜欢的佛像,然后再写几个字:“有求必应”,于是众生就会不断把钱投进去。

我们用冰就可以把这些雕塑出来,所以众生心目中的偶像,也都是法界各种因缘具足之后,众生把它雕塑出来的。当因缘不足的时候,难道说其它的都溶解掉了,而我这一尊法力无边,可以不溶解吗?这尊冰雕的弥勒佛是笑口常开,在笑众生:哦!这样缘起、因缘形成之后,你们就看不懂啦!在那里一直拜。众生构筑一个塑像,无法法了解背后一些因缘条件。

同样的木块,但是做一些形象改变之后,众生就会迷执外相,执以为实。众生看不到、体会不到跟整个法界的密切关系,你在公园里面散步也还是一样,我是我、花是花,我是我、山是山、水是水。你体会不到跟这些事实上是一体的;你体会不到事实上不管是人或是这些花、或是石头,我们背后这些组成元素是相同的。

众生不容易看到这些,结果就被外相、幻相所迷惑住,然后看不到背后的整个因缘。人类受到整个大自然的恩赐,但是在这之中,很少去感受你跟整个大自然是一体,而且很少去感恩这些。人类反而是带着一种我慢,认为这些是无情的,这些是植物,认为「这没什么啊!人类才伟大啊!」错了!人类跟这些一花、一草、一木都是平等的。

反而是大自然,它们默默长养人类,默默扮演生产者、贡献者的角色,而人类却是一个消耗者,然后又看不到。所以,当我们坐在大树下,感受不到大树默默在回馈世间,人类也看不到原来我们跟大树是一体的。

所以,你说要去找「道」,都是向外看。你要去找「道」,「道」在哪里?原来你就坐在「道」上,旁边这些都在告诉你,「道」在这里!什么叫做无我、无私?整个大自然、法界都在宣说无我、无私,要越看越深、越体会越深。

在整个法界、大自然里面,它们是净化世间的空气、散发芬芳,它是一个提供者,然而人类看不到这些,我们到这里一样感受不到它们的重要,你只是来看,认为「花不错!」欣赏之后,然后又回去了,你的心跟它们没有交流。再者,人类展现我是、我能、我慢,没有去看到整个背后,都是需要整个大自然衬托出来,都是需要整个法界的养育。当你慢慢越看越深的时候,就会真的越来越感恩。

法界的这些水成为云,然后又成为这些水,就是默默不断这样照流着,不管众生知不知道我们的重要,不管众生知不知道感恩,水还是一样照常的流着。而大地也一样,地、水、火、风、空,还是一样继续提供整个资源让众生享用,养育一切的众生,就是无我、无私的精神,我们要慢慢越看越深。

「道」在哪里?什么叫无我、无私?什么叫做「道」在养育一切众生?什么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象界的这些都是啊!当你的心静下来慢慢去看,都是整个法界、整个「道」所变化出来的。地、水、火、风、空,慢慢又演变出大地、水、阳光、空气。这些可以长养很多的食物,又可以长养里面的众生。

所以,你要找「道」在哪里,就在当下。当你慢慢心静下来,真正最伟大的神通是在这里展现,真正最伟大的大师,就是法界大师,你能不能以法界为师?真正的净土就在当下展现,当我看这些的时候,就是赞叹法界的奥妙,充满着感恩、惜福啊!就是整个法界展现出来的,变化出这么多的五榖,变化出这么多的蔬菜、水果,来养育一切众生,而这些像前面所讲的冰,都是地、水、火、风、空,这样因缘错综复杂、不断变化,就变化出这么多千变万化的花果出来。

法界、大自然就像一个慈母养育这些众生,你、我、他就像这只幼鸟,你心目中再伟大的大师、宗教师,也是一样需要整个法界的养育,你能不能超越《金刚经》所讲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超越所有的偶像,才能够真正看到整个法界在养育着一切众生,也才能够体会到你跟一切众生是平等。

整个法界在默默养育我们,但是众生看不到这些。这是高速公路,人类一直高速在追逐众生的欲望,一直在啃蚀大自然资源,然后又把世间搞得乌烟瘴气,这不是乌云,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废气、废物,污染空气。

在高丽菜里面有一只虫,高丽菜就像大地、大自然,我慢很大、很厉害的众生,就好像菜虫。众生是用我慢一直在啃蚀大自然的资源,却没有回馈大自然,没有去保护大自然,人类到哪里就是一直在破坏、破坏,把大地啃蚀得伤痕累累,而这一条虫又认为:我是、我能啊!我很厉害!我慢啊!如果你的智慧是在一般众生的世界,你就像一条虫一直在那里吃、吃、吃,却看不到整个大自然在养育你,看不到在破坏大自然、破坏我们整个生态。

当人类慢慢提升智慧之后,才会看到整个法界、大自然对我们生命的重要,这时候你才会知恩、感恩、惜福。一方面才会真正好好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地球村。

这是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小岛,跟陆地有没有连成一体?事实上是连成一体,这不是想象、是真实的,大地、土地就是连成一体的,但是众生看不到。就像说看不到跟其它一切众生是一体的,所以你就用我是、我能、我慢,认为「哦!我最突出、我在最前,我…」就会认为自己跟其它人不同,「身见」一出来,就会有我、我是,还会排斥出非我、非我所。

有「我」,就会把其它的众生都排除掉,你认为你跟其它众生是没关系,是一个单独的独立体。但是你哪是单独的独立体?!你跟整个众生都是一体的。人类的我慢展现,认为跟其它众生不同,结果你就在茫茫的大海里面,把自己孤立起来,就找不到涅盘界的家。人类如果把自己从跟整个法界划分出来,有的还甚至否定、不满意这个世界,还认为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是不好的世界,你一直要跑到他方世界去,你的苦海就无边。

你要逃到哪里去?整个法界就是这样默默在养育你,我们却又不知道,如果不知恩、不知感恩,又这样否定跟大海的关系,否定跟陆地的关系,然后就把这个海认为是苦海、五浊恶世,然后又一直在构筑你的梦幻世界,这样你怎么解脱自在?所以,修行解脱就是醒过来、活在当下。去认知你跟这整个法界的关系,跟整个众生的密切关系,而你跟众生是一体的。体会法界就是我们的家,当下一切即是,所以才能够解脱自在。

当你的心慢慢静下来,才能够远离过去的颠倒梦想,一般众生一直去构筑你所要的,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这里啊!法界就在当下!「道」就在眼前,大家慢慢把心静下来,打开你的智慧眼,此生此世就可以解脱自在。整个法界就是这么庄严,当你能够活在当下,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

这是荆棘,以前在泰国看过相片,印度有的修行宗派里面想要修苦行的人,会用一堆的荆棘,然后躺在上面,全身刺得流血,很利又很硬,一方面身体上刺出很多血,他们认为这样吃苦才能够疗苦。这是错误的方向,不是吃那一种苦,佛陀讲无益的苦行是没有用、是极端的。我们现在看到这个荆棘,体会走回这一条解脱之路、回到「道」,你是要跟众生背道而驰,要弘扬这一条解脱之路,也是如同在披荆斩棘,希望大家要有披荆斩棘的魄力跟决心。

这是土地公,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土地公」是什么?土地公是慈悲、慈祥的老人,事实上就是指整个大地。如果众生体会不到土地公就是大地,结果把目标又放在一个有形、有相上面。真正的大地,你看不到,却向一个偶像在求。所以,要透过语言、名相,你才会看到真理。

前面的形象只是一个代表而已,它是在宣说大地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大地就像一个慈祥的老人,默默在养育我们,大地就是真正的土地公,默默在养育这些众生。大家真的要超越那些有形、有相的语言、文字,超越宗派、宗教,才能够「花开见佛悟无生」。

这是香水莲,你不要以为能够开出这么大的花朵,认为「是跟那些污泥是不相干,跟那些水是不相干;我是出污泥而不染,我跟那些污泥都不相干…」没有那些污泥的长养,怎么开出花朵?没有这些水,没有地、水、火、风、空的养育,怎么开出花朵?所以,事业、修行要有成,都需要整个法界很多的因缘。当你体会越深之后,就会越懂得感恩之心。

当你真的看懂这一部「无字天书」,真的看懂「大地风云经」,处处体悟「道」是什么,处处找道、悟道、得道,这样真的会充满着感恩,我慢降伏很快,你的身、心会很柔软,充满着感恩。

 

-第68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什么叫做「不争之『德』」?什么叫做「用人之力」?什么是「配天之极」?在实际展现之时,会具有那些德性,这样必须对整个法界有相当的体悟,未必他完全来到臣服,但是一定有相当的体悟,才能够做到。老子讲说「善为士者不武」,「士」就是将帅、将军之类,真正的将帅、元帅、大将军,他是不会随便动武。如果以一般社会现象来讲,真正的“大尾流氓”(大流氓),他不会随便伤人。「盗亦有道」真正的大盗,他还是很讲道义,他不会随便伤人。

「善战者不怒」一个真正很会作战的人,他是不会随便动怒、生气,因为他知道当你动怒、生气的时候,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当你失去理智,就没办法清楚而正确的判断。「善胜敌者不与」是不争的意思,如果你真的能够胜敌人,通常都是很稳定的,是不随便跟人家争的。像日本武士,如果是初阶的,拿着一把刀出来,就在那里蹦蹦跳跳,然后招数很多;如果是真正的剑道高手,他不会轻易出招,花样也不会很多。像以前有看过“三船敏郎”所主演的电影,一个真正的剑道高手,一定都是要有相当的定力;真正的武林高手,他也一定要有相当的定力。「善胜敌者不争」他不会随便跟人家争的。

「善用人者为之下」如果你是一位真正成功的领导统驭者,不是用我是、我能、我慢在统驭属下,是以帮属下服务的心态来帮助属下。有功,就让给属下;有过,就揽过来承担。如果你真的有这一种胸襟,属下会真正用生命来陪你。但是你能不能有这种胸襟?

以前在大专时期,也在研究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伟人,到底他们有什么特质?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唐太宗能够成就「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成就一番丰功伟绩,到底他的特质在哪里呢?为什么能够纳得魏征之类的忠臣?他为什么能够听得逆耳的忠言?人家展现出来就是不一样的质量。

所以,像老子所讲的这些,如果你真的能够听得懂、听得进,绝对不是消极悲观,也不是去用武力、蛮力去跟众生抢,你是用智慧,而且用爱心去善待世间、一切众生。老子因为看得很深,用武力、我慢要去跟众生争、跟众生抢,你是得不到什么,而且你也会很苦。唯有你能够展现无我、无私的胸襟,一个长官、一个主管真正展现这一种大担当、大气魄,而且真的爱惜、尊重你的属下,他们都会很尽心尽力,你不必监督他们,他们自己就会主动负责,就是需要大家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真的非常高,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消极悲观,我们要慢慢去品尝、去咀嚼,把智慧真的挖掘出来。

「善用人者为之下」能不能有这一种谦虚的心胸?柔软的心态?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些,「是谓不争之『德』」真的不跟众生争、不跟属下争。如果你是当属下的,也不跟上司争,也是一样能够做,就默默去做。有过,一样我承担,有功,推给上司,你能够这样不争,你的潜力就无穷,真正才是展现智慧。因为整个法界展现出来的,就是不争。

「是谓用人之力」真正展现无我、无私,「不与众生争」的特性、质量,众生才会真的为你效劳、为你卖命、为你尽力,才是真正的「用人之力」都是要展现无为、无我、无私,绝对不是用武力、我慢。你能够做到无我、无私的精神,才叫做「配天之极」,你的德行才能够跟整个天地、整个法界的德行相配合,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展现「道」的质量特性。

真的得「道」的人,他一定是会展现整个法界无我、无私的精神特色,绝对不是用嘴巴讲的,也不是用诤辩的。像那些用武力、用我慢,去征服、统治众生的君主、国王,终归是如昙花一现,而且终归是梦幻泡影。在这历史上,有几位是用无我、无私在摄化众生?几千年后,人类还是这么尊敬他们,就像佛陀、老子这些智者。所以,我们要慢慢去体会,真正展现法界的精神、特色。

 

-第69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这章的经文主要是用在人世间,怎么去对待一切的人、事、物?「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以战争方面来讲,我不敢主动去攻击,我们采取的是一种被动,不得已才作战。如果你是主动挑起战争,就必败!如果你是被动的防御、被动的应战,是不得已,人民不但会支持,而且国际舆论也都会支持。你可以看看历史上那些主动挑起战争的,到最后都败得很凄惨。

「不敢进寸而退尺」不敢争强、不敢强取。「而退尺」就是退让、退让,只要原则上可以,就是尽量以和为贵,非不得已绝不轻易用武力,能够用外交解决就尽量用外交来解决,众生都不希望战争。「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一个人做事是要有原则,但是不用武力、也避免起冲突。这一段所讲的主要原则,是做事要有原则,但是不用武力、也不起正面冲突,就是「行无行,攘无臂」,能够以「仁者无敌」的慈悲心来对待一切众生。

一个人最大的灾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就是轻易挑起战争,你不尊重别人、轻视别人、藐视别人,然后轻易挑起战争,这样你也会咎由自取,就是「轻敌几丧吾宝」。轻视众生是因为不把众生看在眼里,内心在展现我慢、不慈悲,这样怎么能够体会到整个法界那一种无我、无私、大慈大悲的精神、特色?!

前面讲到「三宝」就是「慈悲」、「俭」、「不敢为天下先」,整个法界的展现就是这些特质,所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如果不得已,世间引起这些冲突,就「哀者胜矣」。所谓「哀兵必胜」,因为你是被强迫、不得已才应战,这样众生会支持你,各国也会给予正义的支持,本章是属于世间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