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电视剧直播: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35:17

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2

  -第25章-(本章是直接讲述宇宙本体方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知曰『道』,强为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的「物」,指的不是「物质」,而是一个现象界实体的存在,也就是「道」、「空」的存在。「有物混成」是浑浑沌沌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但却是儒家所讲的「无极」,一种混沌的情况。「先天地生」在太阳系、银河系还没有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寂兮寥兮」无形、无体、无声,都是在诠述「道」的实相、「空」的特性,「独立而不改」本来就存在,不管现象界再怎么生生灭灭变化,都是不生不灭的,「宇宙本体」都是如此的存在,不管现象界再怎样生生灭灭的变化,「宇宙本体」就是如此的不生不灭,「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道」是所有日月星辰、天地、太阳、地球,以及一切众生的母亲、总源头。在实修的过程中,去了悟「天地父母」的实相,进而去体证到,才能够了悟生死大事。「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一个浩瀚宇宙、无边无际的本体存在,我不知如何去称呼它?「空本无名、道本无名」「字之曰『道』」只能够勉强称做「道」。

  但是不要又在文字的「道」上面绕,事实上就是在诠述宇宙的本体,要我们直接去看到宇宙本体,不称之为「道」也可以,要称做「母鸡」也可以,「母鸡」能够生小鸡呢!因为只是一个名相而已。所以,佛陀就以「空」、「法界」诠述,耶稣就称之为「上帝」。事实上都是相同的,指的都是相同的月亮、「道」、本体。

  「强名之曰『大』」只能勉强跟大家形容,因为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无边无际、无所不包,不只是整个太阳系,整个宇宙的银河系也都全部包含在无边无际的「道」、宇宙的本体里面。「大曰逝」大到没办法看到它的边际,「逝」好像消失、无边无际,无法看到它的边际。「逝曰远」太遥远了。现在天文物理学家在地球外层空间的轨道上面,装设一座「哈柏太空望远镜」在运转,可以不受到大气层的干扰,是非常高度精密的一项科学仪器,它连120亿光年外面的银河系都可以照射到、看得到。

  但是纵使这样,连天文学家也不敢说已经找到边了,因为现在的天文知识,常常是推翻掉以前很多的天文知识。具备这些观念之后,明了今天所建立的天文知识,也不能够断定这样就已经是究竟了。虽然现代的望远镜已经到达极限,但是天文学家还是存着保留的空间,只能宣称现在可以实际拍摄到150亿光年外面的银河系,但是还不敢声称已经发现到宇宙的边。

  如果找到了边,然则过去、再过去的那些呢?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佛陀也了悟到不必耗费那么多的生命,一直去追究宇宙的边在哪里,因为它是无边无际。

  但是如果一直要追…,则「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远曰反」就是一直去看到无边无际,假设在地球上架着一座比「哈柏太空望远镜」还更精密的仪器,能够看到无边无际的望远镜,如果它一直往前看、向前看,向无边无际遥远的地方去看最后的尽头,然而在最后镜头所呈现的竟然是看到自已的背影。

  就是这里经文所讲的「远曰反」,一直远到无边无际的尽头,竟然是返回到来看到自已。这里的「起点」跟遥远尽头所找到的「终点」,竟然是在同一个点,就是涅槃彼岸。我们一直去找涅槃彼岸,所找到的涅槃彼岸,竟然就是在当下、现在,涅槃的彼岸竟然是在此岸。就像说要到他方世界去找净土、找极乐世界、一直去找、找、找…,找到最后竟然发现净土是在这里,所谓「心净佛土净」。当我们真正了悟现象界、宇宙实相存在的真理之后,竟然发现解脱就在当下。所以,要到哪里去找「道」?到哪里去悟「道」?都是在当下、现在,不必到心外去求。

  【幻灯片】

  上述《道德经》所讲述内容都是关于「道」、「空」、「宇宙本体」方面,一般众生不断在跪、在拜、在求,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不安、内心的苦、内心的烦恼,每个众生都想要找《解脱道》,以求安心之道。佛教徒要找解脱,道教要找解脱,基督教徒也都是要找解脱。众生不断一直在求道、觅道、修道,是因为众生不了悟「道」,不知道生死大事,不知道家在哪里,所以不知道回家之道路。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都一直持续存在,于是就到处去求安心之法。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方便法,当你做了之后没多久,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还是存在着。

  有的人就跑到深山退隐,要去修道、成道、证道,但是却不知道真正的「道」是什么。你在深山这里修练,还是找不到「道」,还是成不了「道」。虽然要修行的人这么多,但是能够究竟解脱的却是不多,因此要有正确的闻思、正确的体认。

  以佛教来讲,玄奘大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不断在求道、觅道、修道。在这求法的过程中,为了解脱,行走八千里路云和月,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从中国地区一直走、走、走,经过敦煌、西域、帕米尔高原,又绕一大圈来到印度留学取经,再走回中国,前后总共十九年,都是用生命在求道、觅道、修道。

  虽然众生在求法的外相上有所不同,同样都是在觅道、求道、修道,都在寻求解脱。你、我、他、众生像是海中的鱼,我们跟大海是一体的,却不知道大海在哪里,所以感觉不到大海的存在,于是就在海中一直拚命寻找大海。「大海」代表涅槃彼岸、代表「道」,我们就浸泡在「道」之中,但是却还要到处去觅「道」、到处去找「道」。

  以基督教来讲,你就在上帝的怀抱里,但是却不知道上帝在哪里,一直要到处去找上帝,或是到他方世界去找上帝。佛教也是一样,你就在净土里面,但是你不知道、没有发现,还要到他方世界去找净土、找极乐。

  事实上,整个「觉醒」的过程就是好好活在当下,好好的去看、去照见到,原来你就浸泡在「道」之中。如果能够发现自己原来就浸泡在「道」之中,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才是真正的「得道」,这时候就是大安心大自在。所以「朝闻道,夕死可也」。

  由于我们把「道」变成很抽象,包括佛教讲「空」,也都变得很抽象,于是就在文字堆里面一直空性、性空、顽空、断灭空,不断的在文字堆上面绕,然后见诤不断。老子用「道」形容,于是大家也拚命要修「道」,但是却看不到「道」就在眼前、就在当下,不但没有离开我们,而且每一分、每一秒都跟你溶为一体。

  所以,要看到「道」,就要让我们回到现象界来看,以「本体」而论,这背后都是「空」,也就是老子所讲的「道」-宇宙的本体。但是要体会现象界存在的奥妙不容易,从「空」里面就能够演化出万事万物。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道生一」。「无极」就是老子所讲的「道」,也是佛陀所讲的「空」,但是这样我们还是看不到什么。

  在「无极」、「道」里面,因为「空」蕴藏无限的能源,然后会慢慢凝聚,于是形成星云。「无极生太极、道生一」的现象产生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因为星云一定会转变、转动,「诸行无常」,现象界的一切存在,一定是在流动变化。

  在这个流动变化之中,物质有轻重、密度比例的不同,一定就会不断的旋转变化、错综复杂的变化,就是「道生一,一生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道生一」,然后「一生二」,不断的一直在变化,又有阴、有阳。更具体来讲,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会演变成「两仪」,「两仪」本身只要有能源继续补充,又会不断的分裂,就像一个受精卵是个「一」,还没有与卵子结合以前,就是在「无极」的情况,当精卵结合之后,就是进入「太极」的情况,然后受精卵又会慢慢的分裂,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又会变成四个,只要有能源继续供应,就会不断的分裂,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不管再怎么大的宇宙天文,或是再小的细胞、细菌,整个演变的过程都是这样,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相同的诠述。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然后又会一直再演变、变化。现象界实际存在的现象,可以让大家了解「无极」。「无极」是实际的虚空,以幻灯片拍摄实际存在的「道」,称为「无极」也可以,称「空」也可以。

  「虚空」蕴藏着无限的能源,从大爆炸开始,或是星球的爆炸也好,它一定会释放出相当巨大的能量,于是散播在整个虚空之中。当遇到因缘具足的时候,又会慢慢的从夸克、然后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分子、物质…一直的产生出来。这就是从「能源」、然后慢慢转换成「星云」出来。

  这就是孕育星蛋的「老鹰星云」,虚空的星云怎么来的?就是从「道」里面的「能源」转换过来的。这是实际存在的「蔷薇星云」,因为很像玫瑰,也可以称「玫瑰星云」,这是用「哈柏太空望远镜」拍到实际的存在。

  从一片星云里面慢慢孕育演变,在里面的一个角落会慢慢旋转,然后有阴、有阳,不断的一直旋转,然后慢慢脱胎出来形成一个「太阳系」。

  星云中间的压力最大,形成「核融合」反应之后,就形成太阳,旁边这些就慢慢形成其它的行星,这些都是实际拍摄到星云里面星蛋孕育的过程。从星云慢慢孕育的一个过程,再看到实际「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从一片广大无垠的虚空里,产生星云,里面随便一个角落慢慢的旋转、旋转,然后中间慢慢产生高温、高压,于是渐渐的燃烧,产生「核融合」反应,一个「太阳系」就这样形成。

  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现在太阳出来了,地球也渐渐出来了。「道」就是初始的虚空,然后慢慢的孕育过程,整个「太阳系」就形成出来,有天、有虚空、有太阳,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就是有太阳、有地球、有虚空,然后有天地父母的孕育,整个「太阳系」就这样出来了。

  一个大家庭之中,有太阳、有地球,有天、有地、还包括虚空。「一生二,二生三」的「三」就是太阳、地球、虚空,于是万事万物就这样慢慢诞生出来。地球的诞生过程也是这样,从「星云」慢慢的演变,中间形成太阳,旁边就形成地球。地球的最初形成也是一样,非常高温、高热的,本来就只是「能源」的聚集,从微细的粒子慢慢形成,到后来就演变出「现象界」的一切出来。

  这时候由于因缘还不具足,地球的动物、植物尚未出现,然而因为地球前面高温形成的熔浆带有水气,水蒸气会向上凝结,当因缘条件具足的时候,就会形成下雨的现象,慢慢又聚集形成湖泊、海洋,于是有大地、有流水、有空气、有阳光…等,「地、水、火、风」慢慢的化育,整个地球就这样形成了。从原来的熔浆慢慢冷却下来,有太阳、有地球,有水、有火、有风,生命就开始慢慢的化育,然后有动物、植物,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一直演变出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于是众生就这样孕育出来,就是真正的「创世纪」,这背后不是有一个上帝、超级大力神在操控、掌握,是整个大自然法尔如斯在运作。老子讲「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啊?」只知道「象帝之先」,有天、地之前,就已经有一个「道」、「虚空」、「宇宙本体」的存在,就像一只母鸡窝在这里、蹲在这里孵蛋,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有天、有地,包括「空」慢慢的化育,孵出这么多的小鸡出来,哪一个不是天地父母的化育、养育?有的人讲「我是我父母生的!」但是你的父母又怎么来?还不是整个天地、万物的化育,你说「我还有祖宗」,但是祖宗一直往上追溯,又是从哪里来?不也都是从整个天地的化育,包括你我诞生之后,现在每一个当下,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你什么时候离开过天地呢?什么时候离开过「道」呢?

  众生都是脚踏大地、头顶「虚空」,然后还要喝水,也有阳光普照、空气…,「地、水、火、风、空」不断的孕育,就是整个「道」、法界的孕育,一切众生才因此孕育出来。以「道」的本体而言,由我们台湾再扩大到整个地球,是不是也都浸泡在「虚空」里面呢?如果没有「虚空」,地球是不能存在的。一棵树就代表每一个众生,一切动、植物都是脚踏大地、头顶「虚空」,存在于空气之中,也需要水份的供应,还有阳光的普照,浸泡在整个「空」里面。

  天地是一切动物、植物、万物的母亲,如果要追溯更深远,都是来自于「空」、来自于「道」。一切动物、植物,虽然外相上面有所不同,有男、女之别,有人跟其牠动物之别,但事实上都是同根生。如果我们真的能够体悟到这些,就会以平等之心善待一切众生,而且「身见」也会破除。我们的长相是这样,也不是我们要这样,不是我们在决定的,这也是让我们看到法界的奥妙-「缘起甚深」、「玄之又玄」。

  「为什么你的嘴巴是长得这样,而我的嘴巴会变成这样呢?」不是因为修行修到最后才练出这样的长相,这都是法界的奥妙,有没有看到呢?我都在跟你们示现、讲经说法,有没有看到呢?去现观大自然的一切现象,老子讲「玄之又玄」,为什么我这只骆驼是双峰?而你就是单峰呢?不要在这里比较大小,双峰不是我骆驼本身在决定,单峰也不是你的错啊!你比较小,也不是你的错啊!不用在那里计较,要去看到法界的奥妙。

  我是金色、是其它的颜色,不是我本身在决定,都是法界缘起的奥妙,我们一切众生你、我、他就像水中的鱼,都浸泡在「道」之中,浸泡在「空」里面,浸泡在上帝的怀抱里面。当我知「道」了,就不必心不安的到处去觅道,现在可以安心了。

  太阳每一秒钟以四百万公吨的不断燃烧自己,然后每天每分每秒不断把「能源」运送到地球,在太阳系的地球上所有一切动物、植物,生命能源的总源头都是来自于太阳。你能够工作、能够做什么,包括石油、电能…种种能源,慢慢深入去追溯,能源是不是都来自太阳呢?包括我们所吃的食物,以及食物的所有转换,能源也都是来自太阳。

  太阳系的这些众生,能源都是来自太阳,我们的生命与太阳都是息息相关,能不能看到太阳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有没有对太阳感恩过呢?我们就是水中的鱼,就是浸泡在「道」之中,但是你知道「道」在哪里吗?众生就像水中的鱼,却是不知道自己就浸泡在水中,还到处去找水在哪里?你就浸泡在「道」之中,却不知道「道」是什么?还去那里修「道」、得道、觅道?真的要得「道」,不是用「有为法」苦修出来的。

  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浸泡在天地之中,没有大地的孕育、支撑,怎么能够奔跑呢?怎么会有一切物质、政治种种设立呢?不要以为当了一国总统,然后就很「摇摆」(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你、我、他都是天地的一份子,都是浸泡在「道」里面,都是浸泡在「空」里面。众生就像同一串肉粽里面一粒一粒粽子,上面的太阳普照下来,你、我、他都是浸泡在阳光之中,都浸泡在「道」之中。

  如果无法不了解、无法去体会,内心的不安一定会透过种种方法去找「道」、找安心。如果没有从根本核心切入,你的心、你的苦、你的不安都一定是存在的。没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内心就是一直不安,能不能看到你、我、他都是浸泡在整个「道」之中?老子一开始就直接切入「本体」,让我们了悟生死大事,你能不能看到呢?

  这一张是「太极」,事实上我们都是来自同样的源头-「无极生太极」。「无极」就像一个「虚空」,会生出「太极」,然后又会不断的变化、演变,生出「两仪」。但是不管再怎么变化,都是来自同样一个源头,然后「两仪」不断的再变化下来…。不管再怎么变化,我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源头,而每一个点的开始,又会不断的变化,就好像一对男女组成一个家庭,或是说一对老鼠组成一个家庭之后,会一直繁衍下去。

  根据《圣经》的记载,最初亚当与夏娃组成家庭之后,其它的家庭人员、人类众生就这样一直产生出来,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只是使用不同的语言、名词而已。

  你、我、他,一切动物、植物,不管外相怎么千差万别不同,但是心胸、视野要提升、往上看,看到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源头,当我们看到之后,才会真正体道、悟道而得道。要看到最上面源头的「空」,才能够溶入一体的世界,所有的瞋心也才会消失。当你体证到跟一切众生是一体,就不会有瞋心,会以慈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十个结会一一的断除。

  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但是鱼儿本身未必能够知道,人类也一样在「道」、「空」之中游来游去,你有体悟到吗?如果能够好好去求证、好好去体悟,就会越来越自在,迈向究竟解脱。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有所了悟呢?「不待时节因缘」。如果能够真的归零,以下课程内容下来,就会有相当多的体悟、震撼。

  把老子智慧的精华、精髓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非常不容易!必须要有天时、地利、还有人和。「地利」就是没有山头背景,大家能够站在超越宗派、宗教的立场。「地利」就是必须要各方面的因缘条件。「人和」必须要大家有相当的素质,你们身心要柔软到相当的情况。这时候因缘条件具足,才能够讲出老子思想的精髓,我们不是归属定位于宗教信仰方面。

  -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单单从文字上面是没办法解读的。因为一般我们都主张明辨是非、好坏、善恶,但是这里的经文怎么说:「知道美,会是一种恶事呢?」为什么说:「知道善,也是一种坏事呢?」最主要是老子深观整个宇宙人生的实相,万事万物本来就是一体没分别,但是众生却一定要用「自我」划分开来,然后就界定出:我要的,就是美、就是善、就是好。「自我」所不要的、不喜欢的,就界定为丑的、恶的、坏的,这些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所区分的。

  现在不是在探讨哲学方面,除非是像四果阿罗汉的一个解脱者,每个人都是在二元对立。老子首先一开始指出,世间众生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绕个没完没了,他是希望我们能够超越二元对立。老子整个的思想核心,就是要我们超越二元对立、进入一体的世界,也就是《心经》《金刚经》所叙述的世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人类从「自我」的立场去界定,认为这朵花是美的、是丑的,大朵的花才是漂亮的、小朵的花就很丑…,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去界定。在人与人之间,更是在二元对立的分别-什么官位才是神圣的、我的职位是卑贱的、什么人才是圣人、我是卑微的…,一直界定、划分出来。然后就会一直的去追所要的,而所不要的呢?就一直的逃避、排拒。

  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契入涅槃解脱、寂静的世界呢?就是一直不断去追逐你所要的,然后排斥你所不要的,而整个法界、大自然却是一体两面都有。对法界来讲,是没有分别的,是平等善待一切众生。你认为大花漂亮、小花很丑,当走过路边看到小花,于是根本就不理一眼。如果是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于是就很赞叹它,甚至想要摘回家、藏为私有。我们的心是常常这样:看到好的,就要抓;看到不好的,根本就不理睬。但是对于法界来讲,不管是大的玫瑰花,或是小的、小小朵的花,法界都完全平等善待它们。外相虽然有大花、小花之分,但是对法界来讲,完全都是平等的。人类就把它贴上标签-认定这个才是美的、那个是丑的。如果贴上标签之后,人类就在那里忙得没完没了,就是「斯恶矣」。我们的心就不单纯了,我们的心就渐渐的丑陋了,所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善」不是不知道好坏、善恶的「善」,而是你都从「自我」去界定。符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善的;不符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恶的,就是「斯不善矣」。因为你的内心是从贪、瞋出发,你的内心也是丑陋、充满着贪瞋的,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善的,不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恶的。

  虽然这一段话很简短,但是已经道出众生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划分出种种的界线,然后作茧自缚。只要有界线,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线,你的痛苦就没完没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是「相对论」。相对而论,当你树立出一个「对的」,同时「错的」也就被划分出来;当你树立出一个「大的」,则「小的」就被划分出来;把自己标榜为「大乘」,跟你不同的人,就被贬斥为「小乘」;把自己标榜为「圣人」,认为跟自己境界不相符合的人,就贬为「凡夫」。

  「有无相生」如果树立一个「有」出来,「无」就被标立、划分出来;如果你树立一个「难」,另一个「容易的」就会有对称出来。就好像:你认为白天是美的,在这个当下你喜欢白天的美,同时就已经认为黑夜、晚上是丑的,是不喜欢晚上的。如果你有树立一个「喜欢的」出来,另外一个「不喜欢的」,就独立出来了,就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人类一界定出一个「高」,然后另外一个「低」就被标示出来。

  我们现在用三条线,比较哪一个长?哪一个短?如果没有比较,就没办法说它是长、是短。现在甲这一条线、乙这一条线,刚才单独甲这一条线的时候,我们没办法比较是长、是短,现在跟乙这一条线比较起来,就可以很明显的认为甲这一条线是比较长,乙这一条线是比较短。

  所以,经过比较之后,甲这个人的我慢就出来,觉得他比别人高、比别人大、比别人好。但是当甲这个人的我慢一生起之后,现在再来一个丙这个人又出来了,甲跟丙两个人一比较起来,甲是长、还是短?甲又变成短了,甲跟丙比较起来就矮人一截,这时候他的自卑就出来了。当你比别人长的时候,就会有我慢;当你自认为比别人矮一截,就会充满着自卑,但是长、短有没有绝对的标准?

  本来单独存在的时候,根本没有所谓的长、短之分,但是开始有二元对立在分别,于是跟乙比起来,你就认为比别人高、比别人大,我慢就生起了。现在假设一个男人在家庭里面,自认为太太要听他的,小孩子也要听他的,因为他是一家之主,在家里面就像一位大法官,大家都要听他的,大男人的气焰就会显现出来。

  但是当有一天,来了一位他心目中崇拜的一个偶像、大法师、大法王出现了,他就是屈膝卑躬的,变成就很自卑了。

  一般人都只是在外相上比较长短、大小,而法界是没有所谓的长短、大小,一切众生都平等的。你能不能来到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不要去做人、我比较,事实上这些都是人类贴上去的标签。我们能否不要去贴这些标签?把这些名相都去除掉,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乙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甲也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不管你外表标示什么样的大法师、大法王,一样也是宇宙里面的一个众生,大家都是平等的,能不能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呢?当我们能够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所谓的自卑、我慢才会消失。你的心才会来到尊重一切众生。

  老子一直要我们超越二元对立,那些分别、比较,都是人类狭窄的心胸视野去界定的。当你有了比较心,常常就会比来比去、比到比你小的,于是就生起我慢心,比到比你大尾的,就生起自卑心,这样你的心是不会解脱自在的。能不能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本章的第一段经文指出二元对立的分别,都是人类所界定出来的。

  你界定一个「前」,一个「后」就分别出来,这些人围成一个圈圈,本来大家都是平等的存在,当「1」标榜出来,「2」就站在后面,我「1」在最前面,所以我就是老大,变成你这个「2」是在后面。「2」呢?跟「3」比起来,「3」是站在我后面,变成我在前面,你一比、一比,结果比到最后,变成「1」是在「12」的后面。

  如果要这样比较,都是没完没了的。我们众生的生生世世都在比大、比小,都在追啊!逃啊!追啊!逃啊…!比到比你大的,就成为心目中的偶像,就不断的要去追;比到比你贫穷的、比你不好的,就认为不要跟这种人厮混,就要赶快逃,你的心都无法安然自在。这个前后都是因为有对比、有比较才会这样,如果能够超越这些比较心,没有前、没有后,大家的立足点完全都平等。

  一栋楼房十二层楼,当我站在十二楼就已经非常高,于是就认为楼层比你下面的,都是比较低、比较矮、比较下。但是没多久,旁边盖一栋三十六层楼的,你就变成比较矮了。这里都是告诉我们要超越二元对立,它的精神核心就在这里。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在二元对立世界里面,你永远绕不完、比不完的,佛陀讲过他以前也是一直不断的二元对立、寻寻觅觅,结果怎么样呢?「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在《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四章《心经》章节里面,佛陀就是这样宣说。如果你要在二元对立,都没完没了的。「圣人」就是解脱者,因为了悟「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处心积虑的在那里比较、比较,是没完没了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本来就没事啦!「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行『不言』之教」就是以身教为主,再来「不言」,能够超越语言、文字。实相本来是没有文字的,禅宗讲说「不立文字」,都是要我们去超越文字、去看到实相。整个法界都是宣说「三法印」,都在宣说「无常法印」、「无我法印」,但是众生看不到这些,却是在文字堆里面钻研。

  太阳普照着大地,宣说什么叫做「无常」?什么叫做「无我」?但是众生还是看不到,就一直很认真的要修「光明想」,期许在打坐里面看到禅相,然后光点要多亮、要维持多久,然后亮度要多大…。如果你很认真的一直在修,要修出一个「光明想」,在禅相里面修出一个太阳,就是用「有为法」在修「光明想」,修到后来你的阳光会比实际的太阳还大吗?

  直到有一天,当你真的去看到整个法界存在的实相,会发现再怎么认真修「光明想」,不会比太阳大的,到后来才会体会「无为」是什么。为什么「无为」?太阳本来就就存在,为什么还要修「光明想」,你不需要去造作。众生就是不了解实相,不承认它、看不到它的存在,所以一直在颠倒梦想构筑梦幻世界,一直在「有为法」的世界里面。

  当有一天,你发现到事实就是法尔如斯的存在,整个法界都是如此的存在,是超越一切语言文字,这时候才会来到「无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他看到这些实相之后,不必再颠倒梦想了,于是「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去看到整个大自然、法界所展现出来的现象,天、地就好像是我们的父母亲,真实的存在也是这样,不断一直在养育着我们,地球如此无条件、无所求的,承载一切众生、养育一切众生。太阳也是如此普照着我们,所有人类生命的总能源都是来自于太阳,但是我们却没有去感恩过太阳,所以「万物作焉而不辞」。

  地球、太阳、地、水、火、风,如此默默在养育我们一切众生,而且不辞辛劳。从有天、地以来,地球默默的承载、默默的播种、默默的养育这些众生,太阳每天日出、日落,不断地阳光普照,把能源输送到地球来养育众生,「万物作焉而不辞」就是不辞辛劳。然后「生而不有」养育一切众生,但是又不去主宰、不占为己有。只有天、地、大自然展现出「生而不有」的精神,我们一般父母亲生了小孩子之后,就会认为「小孩子是我的,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的、我的…」那个我、我所就会抓得很紧。

  但是不管是你的小孩或是你,或是你的父母亲、你的祖先,全部都是法界、大自然的子女,整个大自然如此在养育着我们,但是「生而不有」,不会去占据你、不会去抓取你、不会去主宰你,让你自由自在的活着。

  「为而不恃」对众生这么多的贡献,每分每秒都有「地、水、火、风」的养育,但是从来太阳不会去跟你炫耀「我功劳多么大、我多么伟大、我对你们多么重要…」从来没有。从小到现在,太阳有没有跟你们炫耀自己很伟大?地球有没有跟你们炫耀自己很伟大?真正对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是整个法界,从来不会跟你居功,但是想想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自己,当能够做一点事情之后,我是、我能、我慢就显现出来了。

  当解脱者现观整个法界,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无我、无私的精神,佛陀一直宣说「无我」,但是要体证「无我」,就一定要现观整个法界,如果在经典文字、禅相里面,绝对没办法做到「无我」。真正展现「无我」的是法界,「功成而弗居」。整个大地在化育、长养众生,让我们自由奔跑,让我们能够做任何事。但是从来不居功,也不邀功。

  所以,真正对我们最重要的,却都是默默在奉献、默默在承担、默默的在做,我们能不能去感受?能不能去体会?单单在这一段,如果能够好好去体会,要迈向解脱很快、很快!当体会到什么叫做「无我」,当真正体会整个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就会生起惭愧心跟感恩的心。因为从小到现在,很少真正感恩法界对我们的重要,很少去看到、去感恩,虽然众生却都不知感恩、也无所谓,法界还对众生默默耕耘、默默奉献。

  我们能不能做到这样的精神?有时候想想看,假如我们就像大地这样任众生踩踏、承载着众生、养育着众生,众生不但没有感恩你,还不断破坏你、踩踏你,甚而还吐痰、大小便…这样在蹂躏你,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到没有瞋心、没有怨尤?这些都在宣说整个法界的无我、无私,但是人类常常站在「自我」的优越感,认为我们人类才是有情众生,山河大地是无情的、哪有什么重要,人类都站在我慢的立场轻视其它的,包括我们真正的天地父母,也都是如此在践踏、轻视他们。

  当你在践踏、轻视的时候,怎么了悟生死大事?怎么去体会到「生从何来」?你不知道「生从何来」?又怎么了悟「死往何处去」呢?怎么大安心、大自在呢?老子希望我们了悟生死大事,看到整个法界所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整个法界大自然一直默默在养育众生,但是「夫唯弗居」从来不居功、不炫耀。「是以不去」是跟「世间法」做对比,一般众生如果做了一件事有所成之后,就沾沾自喜,期求外界的标榜、表扬,但是纵使你的功绩、功劳再大,都会像昙花一现。另外,有人就会在背后开始:有人羡慕你,就会有人嫉妒你;有人把你树立一个功绩,有人就会设法去除,世间人就是如此。但是如果真的体会天地默默奉献的精神,就会默默的去做,觉得该做就去做,不居功、也不炫耀,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是以不去」你的生命才会超越时空,真正发挥意义出来。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就是直接讲「出世间法」,一般「世间法」是要表扬好人、表扬孝子、表扬贤者、要订出一个圣位。像以前唐朝科举制度,主要目的是要订出状元、探花、榜眼、榜首…,让大家好好在那里争夺,但是不管再怎么上来,都还是在皇帝之下。只要一订出什么官位、职权,大家就一直往这方面去争夺,在过程中就一定会勾心斗角。老子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当标出一个神圣的果位,众生就一直要争夺这些,然后勾心斗角。

  当然除了「出世间法」的《解脱道》之外,因为是没有名额限制的。如果有名额限制,大家就会彼此排斥,「世间法」一定要有名额限制,只能够有一个状元、一个榜首,只能够有一个董事长、一个总经理。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之下,大家都一直要往最高荣誉的地位争取,但是在争夺的过程之中,彼此之间就会勾心斗角、互相排斥,就算再怎么慈悲,只要你要争夺那个位置,往往就会伤害到其它同仁。

  「不尚贤」不是说公司都不要制订一些职位,大家不分阶位。纵然在表相上,订出种种名相不同的阶位,但事实上都完全平等,尊重彼此员工有尊严的一面,大家各尽其责,不是一定要争到什么位置才算,所以「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一张山水画在这里挂着,大家看起来没什么,也不必去保险、保全,但是如果标榜为现在身价最高的毕加索名作,这一张画就很危险了,必须要投保高额保全,而且还要做很严密的保护,怕会被偷盗。因为众生二元对立价值观很强,一幅名画价值都是百万美元,如果偷窃去贩卖,这样就发财了。当你标出身价多高之后,就不安全了。

  只要标出是珍贵的,比如燕窝,于是那些燕子就惨了。燕窝是燕子的唾液,海燕在悬崖峭壁上吐唾液,要做什么?是燕子在生蛋以前筑巢,做为养育下一代的窝巢,吐出牠的唾液出来筑巢,如果偷盗窝巢之后,一方面下一代会被牺牲掉,就算牠想要重新再吐,命也都没了。人类为了自己口欲,把燕窝标出是珍贵的,那些燕子就会遭殃。

  事实上,老子对世间、对众生心态,看得非常的深入、非常的清楚,当一标榜什么最高、最贵的,众生就会抢着要。现在假设一个是以玻璃做成的钻戒,一个是水晶钻戒,另一个是钻石钻戒,虽然从外型看起来完全都相同,如果没有专家鉴定,外表贴上是玻璃水晶,大家不会觉得奇怪,也不用保全,但是如果经过专家鉴定出来,是英国皇冠上面的东方之珠、皇冠之珠,是价值连城的几亿美元,糟糕了!如果这一颗宝石归属在哪一个人的身上,生命就会不保,如果不鉴定出非凡的身价,事实上也就不起眼了。

  同样的,对法界、大自然而言,事实上钻石、水晶或是玻璃戒指是没有区分的,法界是完全平等的,放在大地上,就算几百千万年,大地还是一样平等对待、没有区分的。但是人类就划分出「物以稀为贵」,这是最贵的、价值上亿美元,于是众生就要抢、要争、要夺。不要以为拥有葵花宝典,就可以到处炫耀,越是拥有珍稀的物品,你的生命越是不保。老子对世间、众生心态看得很清楚,所以提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只要标榜出什么是珍贵的,家里是「金玉满堂」,就很危险了。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刚好是相反的,现在「世间法」的商业广告都是越来越夸大,设法要打动消费者的心,就会「心动不如行动」。整个产品设计的广告趋势,都是如何增长我们的欲贪,当我们的欲贪越多,心境就会越乱,越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物质越文明、越发达,社会的人心是越不单纯、越复杂,像以前在乡下村庄,我们就像土鸡一样到处跑,没有大人照顾、护送去上学,还要接回来,但是以前也没有绑票事件发生,大家到处串门子,反正你的家像我家、我家像你家,现在如果回乡下老家,白天都没有关门的,除了晚上睡觉关门以外,大家可以来串门子。

  科技、物质越发达,人心的欲望反而越无穷、越复杂。现在科技越高度发展,家里的门锁、警卫系统,反而越来越严密,科技的发达到底是让你过得越舒服、越安心?还是越紧张、越忙碌、越不安呢?像我以前在读经济学的时候,有一些经济学家主张要用消费剌激经济景气、经济成长,所以鼓励大家不断的消费。

  事实上,因应实际需要而消费是对的,但是为了商品的流通,为了赚更多的钱,然后鼓励大家铺张浪费,地球的资源会在我们这一代跟后一代挥霍殆尽,能不能为我们的子孙想一想呢?整个地球资源不光是我们在享用,人类要珍惜大自然的资源,该用的、我们才用大自然供给我们所需的,但是能够省就要省,省所该省、用所该用,所以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真正有智慧的解脱者治理政治或是教导人民,他会把握「虚其心」,教导人民能够看到整个法界对我们的重要,慢慢的去学习着感恩,不要增长我慢,一方面要有惭愧心,一方面要懂得虚心学习。「实其腹」众生如果吃不饱,其它的人文、是非道德就免谈,因为众生饥饿、吃不饱,就会抢夺。所以,要让众生基本所需稳定,生活上能够过得去。

  「实其腹」的另外一个深义就是:一个真正的圣人在治理、教导人民的时候,是让众生生活安定而且有内涵、有智慧。「实其腹」也包括有内涵、有智慧,不单单是肚子吃饱而已。

  「弱其志」就是正确的教导,包括正确的修行,「出世间法」修行是让一个人的我慢越少,让一个人正确走在解脱道上,我慢是越来越少。《阿含经》指出「解脱道」是去除十个结,一个结、一个结去除;真正走在解脱道上,我慢是越来越少的,就是「弱其志」。「世间法」的修行跟「解脱道」是背道而驰,是越修越厉害、我慢越大。

  「强其骨」是教导众生百姓要有道骨,修行要有道骨,包括弘法、跟众生互动,都要有道骨。「道骨」跟「我慢」是不一样的,不要混为一谈。我慢是从「自我」去炫耀我是、我能,但是「道骨」却是不一样。在《阿含解脱道次第》课程有讲阿罗汉讲经说法的几个原则,要有罗汉托空钵、也在所不惜的决心,你才能够弘传真正的法。

  如果讲经说法的背后有名利心,于是会考虑在怎么讲经说法,人家的供养才会多、布施才会多,而顺着众生的需要在讲,不是引导众生趋向解脱,是顺着众生的欲望在讲,讲一些众生听起来很高兴、很喜欢的内容,尽量去称赞他、吹捧他,让他听了越来越高兴,就一大笔、一大笔的钞票,一直贡献出来,于是宗教就变成这样变质了。「强其骨」就是要有道骨。

  像佛陀或是老子本身都没有累积财富,佛陀到临命终的时候,也是「两袖清风」、「罗汉脚仔」(一贫如洗),就只有身上的一些东西,没有山头、道场可以传承给弟子,在佛陀大般涅槃的时候,包括后来主事整个经典集结的大迦叶也不知道,是到后来才知道。他们本来就是到其它比较远的地方去弘法,后来知道佛陀涅槃了,才回来的,都没有一留下什么财产可以继承。佛陀就是有道骨,真的就是为法、只有讲法,众生有因有缘、有适当的地方,我们就来一起听法、修行,众生所提供出的这些,都只有用在利益众生闻法、修行,这样而已,没有个人的私人财产,这就是「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很多人常误认老子是主张愚民政策,于是都会加以批判,这样的教育就会变成「使民无知」-没有知识、无欲,不了解其深义的人就误以为老子是着重愚民政策。

  日前有一位学员跟我互动,已经是学佛十几年的老参,他听说要「证初果」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在书本上提到「证初果」之后,再回来看这一本书,你的体会会更深,于是就讲说「好像要证初果不会很困难,但是又不敢发愿要证什么果,觉得如果发愿要证果,是不是我慢呢?」我就回答他说:如果没有正确的闻思基础,要证果是非常、非常困难;如果有正确的闻思基础,要证果是很快;能够真的随时归零,是非常快的,所谓「不待时节因缘」。

  问题是你信不信?愿不愿意真的把「自我」交出来?这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有因有缘、大家真的愿意,我们都是直接讲「无上道」,所谓「直趋无上道」。《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讲的都是「直截根源佛所印」。希望我们有因缘直趋解脱之路、直趋解脱道,不要在支流末节上面绕。

  如果要我跟大家讲支流末节,当然也可以,但是我是觉得已经有很多人在讲了,我们可以把这些省略掉,希望真正讲出来的是中上方面的程度内容,协助佛教不断在质的方面,以及证量方面的提升,真的「为法做见证」,不是在支流末节上面。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样的因缘,能够随时归零、身心柔软,直接讲「直截根源」的解脱路,这样就很快。包括《道德经》都是直接讲出「究竟法」,老子的出招更是干净利落,真的要身心柔软,才能够看到老子高明的地方,真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要好好的挖宝、好好的珍惜。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一般都会错误解释说老子好像老谋深算,怎么要别人「无知无欲」?「无知」的「知」不是佛教所讲「智慧」,「知」就是一般世智辩聪的聪慧、知识。举例来讲,一个人的IQ是180,但是EQ就未必及格;你很会背书,每次考试都第一名、一百分,但是做人方面未必能够成功。世间的聪慧、知识、聪明、世智辩聪…这些,跟佛教所讲的「智慧」是不一样,这两种要分清楚。

  佛教所讲的「智慧」是了悟真理实相,贪瞋痴、我慢的止息,大慈大悲善待一切众生,是体道、悟道而行道的一种「智慧」,老子是期许大家要有这种「智慧」。「无知」就是不要去用勾心斗角、世智辩聪、尔虞我诈…那些,「无欲」就是大家要淡薄各种欲望,吃东西是为了「真正需要」而吃,不要为了「欲贪」而吃。

  人跟动物同样吃东西,狮子、老虎、猛兽牠们再怎么凶猛、再怎么吃,事实上所吃的都是很有限,一般动物都是因为实际的需要而吃,牠们吃饱就好。但是人类的吃却常常都是为了要满足无穷的欲望,欲望的吃是无穷无尽,所以那些老虎、狮子不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但是人类欲望的吃,却是不断的一直在破坏大自然,一直在啃蚀大自然的资源,不是因为吃不饱、真正需要才吃。

  人类是吃得饱,但是又要讲求各种口腹、口欲、口感的享受。本来一餐饭只要五十元就可以吃饱,但是却要求色、香、味俱全,一餐饭必须花费到五百元,这样才过瘾。同样的一餐饭,又要消耗大地资源的十倍,这是人类欲望的吃。「常使民无知无欲」要能够知足,如果欲望越无穷,你的苦、你的烦恼也越多,解脱者是知足、感恩,那种欲望不是用压抑的,「无欲」不是一直要压抑你的欲望,而是去了悟实相之后,自然的放弃那些尔虞我诈,自然的能够淡泊、自然的能够知足,真正知足就会常乐。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圣人的教导就是慢慢解析世间众生的实相,一些小聪明、世智辩聪、尔虞我诈,到最后都是自讨苦吃,老子把众生心透悉得很清楚,如果对人民百姓有正确的教导,增长正确的智慧、知见,就会「使智者不敢为也」。「智者」不是真正有智慧的智者,是世智辩聪、喜欢耍心机的人,让那些人不敢胡作妄为。

  如果大家真的能够「为法做见证」,能够把佛法以实修实证走出来,我们只要显正就好,不必破邪。只要真正有智慧,那些喜欢耍心机的人就不敢妄为,亦即「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一个人如果能够体会到大自然「无为」、「无我无私」的精神,默默的奉献、默默的去做,就「无不治」,事情就能够办得好,包括大家在各种岗位上也是一样,不管是当主管、总经理、当经理或是其它的职员,如果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做好,不去争名夺利、该做的就去做,单位团体一定会上轨道、稳健发展。如果没有好好在工作岗位上尽职,总是在勾心斗角、争名、争位置,人我是非就会越来越多,磨擦也会越来越多,包括政治上也是一样。

  真正大政治家都是为整个国家、苍生在着想,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不要一看到「无为」,就认为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消极悲观。「无为」的深义,并不是什么事情不做,是真正要了悟整个真理实相,体会大自然、整个天地「无我、无私」启示,才能够真正做出体道、悟道而行道。

  所以,「无为」另一个层面讲,就是包含了「无我、无私」,做什么事情都是「无我、无私」。老子所讲的「无为」,是包括「无我、无私」,做什么事情就默默去做,你觉得该做、就去做,里面没有争逐个人的名利,也没有展现炫耀我是、我能、我慢,你觉得说该做什么、就默默去做,做的当下是无我、无私,这样公司的团队精神会越来越好。如果一个董事长本身能够有无我、无私的精神,以爱己之心爱每一位员工,大家都会团结一条心。

  -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很容易被一般众生误解为天地好像没有人性,认为人类才是有情众生,山河大地、天地都是无情的。如果把山河大地归纳是无情,然后认为人类才是有情,一直这样标榜认为我们比天地都伟大、都还高,但是天地是怎么在养育你呢?

  整个法界大自然是没有私心,没有我、我所的区分,是完全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不仁」就是没有偏爱、没有偏私,不管是美国人、阿富汗人,太阳同样的普照大地;不管是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大地同样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不管是台湾人、大陆人,整个法界都是平等的对待一切众生。「天地不仁」就是天地是没有偏爱、没有偏私。

  「以万物为刍狗」事实上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对待你跟对待一只猫、一只狗,是完全平等的。「刍狗」是草扎的狗,整个法界对待人类跟对待一棵树,对待一朵花或是一枝草,都是完全平等的。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也会来到这样的心境,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包括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你以前所认为无情的,对于一个解脱者来讲,他跟它们都是一体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都是强调整个法界无我、无私善待一切众生,而且生死平等。

  「以万物为刍狗」另一个含意就是生死平等,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是如此的生死平等。在众生的心目中,都只是希望所要的、希望花开,认为花落、花凋谢就是丑陋的、就是不好的,就不喜欢这样。但是对法界而言,没有花落、就没有花开,花开也平等、花落也平等,没有死亡、就没有出生,整个法界的黑洞、白洞都是平等,生跟死都平等。

  真正的解脱者体会到整个法界是如此包含所有相反的两极,体会到整个法界是没有任何私心,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因此叫做「圣人不仁」。同样的,真正的解脱者是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以百姓为刍狗」不是说一个解脱者是践踏糟蹋百姓,而是他一样体会到一切众生都平等,亲疏的观念也都破除,是用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橐钥」就是风箱、风鼓,以前在乡下曾经看过有人在打铁,就有一个风箱像打气筒在打气,气就会跑出来,充气就会起各种作用,包括要打铁,也需要送风送气进去,现象界的各种工作就能够运转产生,包括一颗篮球以打气筒打气之后,球就能够膨胀起来,就可以打球了。透过风箱的作用,就能够发挥很多的效能。

  整个法界、大自然像一个大风箱,风箱一定会转动的,台风像是整个法界的风箱在大力吹动,有台风、地震表示星球是充满着生机,有「无常」才显示地球是充满着生机。「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整个法界就像一个大的风箱,然后风越吹动,万物就一直生生不息出来。所以,不要以为台风不好,不要以为风云变色不好,风云变色、台风正是告诉我们,整个法界是一直生生不息的演变。

  平常我们都把台风界定是不好的,但是,事实上台风就是整个大自然的一种调整,平常风是有在流动、流动,就像这里所讲的「橐钥」那种风鼓在推来推去,无常的生灭变化、无常的流动,一定要透过风速在流动。以另一个角度在讲,整个法界大自然好像把这个风一直推动、推动,有风在流动,动、植物众生才能够成长;海水有在流动、波动,海里面才会有植物、动物。如果海水都不流动,里面的动物、植物也都会死掉。

  所以,不要怕「无常」,不了解「无常」才会惧怕「无常」,如果能够体会到整个法界,事实上一定是透过不断变动、变动、变动,这样才会生生灭灭。众生只喜欢生、不喜欢死,但是没有死,就没有生。老子把这些现象看得很清楚,整个法界就是如此一体的两面。一位真正的解脱者是体会到生死一如、生死平等,体会到不生不死,但不是像死在那里不动、不会变动,是从生生灭灭里面体会到不生不灭,就是「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

  「虚而不屈」就是「空」,看起来好像空洞、没有什么东西,它是任你奔驰,但是法界不会屈服在人类的我慢之下,人类自认为「人定胜天」,但是「人若胜天,天不语」,「天若胜人,整局空」。你越有我慢,越展现我是、我能、我慢,你的苦、你的烦恼就越多,因为你在跟整个法界大自然的法则背道而驰,在跟整个法界在对抗,你是一个波浪,但是要对抗整个大海的潮流,只会自讨苦吃,就是这里所讲的「不屈」。

  「动而愈出」法界越变动,现象界越是不断的生灭、不断的蓬勃发展,所以大家不要惧怕,「无常」是中性的,当我们了解之后,就不会惧怕「无常」,如果我们不了解「无常」,就会一直在逃、在避、怕无常。佛教也有「空中能够生妙有」这一句话。

  「多言数穷」如果一个人很喜欢表现,没多久就会「黔驴技穷」。「不如守中」不如观看因缘,「守中」就是要观看因缘,但是动、静都要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