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艋舺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一到十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7:50:08

艋舺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一到十签

签诗原件: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签诗及新版圣意校对:王明光。签诗故事:签诗网。

 

王注:艋舺的意思是“独木舟”,艋舺龙山寺,又称万华龙山寺;这套《龙山寺观世音灵签》共一百〇一首,原件由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典藏,入藏日期为昭和八年,即1933年。

 

艋舺龙山寺观世音菩萨像

 

1933年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扫描样本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签王。

百首签诗自重生,福延善果定康能;

自有福人登福地,欲添油香点佛灯。

万事吉庆,得此签,非小可,添油多少(随意)。

解:财利大吉,六甲生贵,岁君运到,万事如意。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一首,上上。

天开地辟结良缘,日吉时良万事全;

若得此签非小可,人行中正帝王宣。

宋太祖黄袍加身。

解:急速非速,言来时值,观音降事,报与君知,此签天开地阔之象,凡事大吉利也。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成交。婚姻:成合。求财:秋冬。自身:秋冬吉。家宅:祈保。

六畜:兴旺。田蚕:良好。寻人:得见。行人:得至。六甲:生男。

山坟:向吉。讼词:吉利。疾病:送医。失物:东方。移徒:吉昌。

〖四句浅释〗

天地开创之时,凡事充满了新气象,正是良辰吉时,万事都已准备周全;能求得此签之人,非同小可,帝王曾亲宣无私公正之法,若能依理遵循,更行修身积善,相信好运更上层楼,持续久远不断。

〖签意〗

天开地辟结良缘是天地开创之象,为大吉大利之象也。日吉时良,万事俱全,顺遂之命。能蒙神指示为此签之人,非小可也。劝君必行中正,帝王亦宣言曰。如能行之正直,积善修身,时必能持之恒久,如宋太祖赵匡胤之黄袍加身。

〖签解〗

此签有“谋事在人”之意。提醒当事人,未雨绸缪。会成功的人,除了本身的努力进取之外,对将来的一切,也早已预先考虑且准备周详。须知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片天,成败操之在己。平日稳扎稳打、厚实基础,更不间断地充实自我,为将来预作准备。凡事深谋远虑、从长计划,对于身边亲朋好友的建议,不妨虚心接受。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亦是准备充足之时,自可从容不迫,满载而归。

〖签诗故事〗

宋太祖黄袍加身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7岁(一说5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一个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计划正在酝酿着。

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

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

历史上习惯把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称作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的真相。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二首,中。

鲸鱼未化守江湖,未许升腾离碧波;

异日峥嵘身变态,从教一跃禹门过。

姜太公滑水垂钓。

解:得忍且忍,得耐且耐,身不用忙,功名自在,此签鲸鱼未变之象,凡事进退待时。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无利。婚姻:难合。求财:欠利。自身:还愿。家宅:不安。

六畜:不利。田蚕:吉利。寻人:见。行人:平安。六甲:求福。

山坟:吉。讼词:和。疾病:祈保。失物:东方。移徒:吉。

〖四句浅释〗

就像鱼儿尚未成熟,还不到可以离水飞升的程度;此时忍耐守静则吉,等到时机来临之日,蜕变之时,必可大展身手,一跃过龙门。

〖签意〗

鲸鱼未化守江湖,姜太公之受难时也,为大鲸未变之象。凡事进退待时,不可轻举妄动,动则凶,静则吉。君尔也,得忍且忍,得耐且耐,身不而忙。功名自在者,来日峥嵘蜕身时,一跃可过禹门者。

〖签解〗

此签有“守时待势”之意。意味当事人,随遇而安。人的一生高低起伏,难免有不顺遂的时候,若不如意的情况接踵而来,更易叫人灰心丧志。须知事在人为,切勿被一时的失意所打垮。此时烦躁冒失有害无益,切忌沉不住气、冲动妄为。凡事保持心平气和,忍一时风平浪静。纵使遭人讥嘲误解,只要知所当为,又何须耿耿于怀。不要放弃任何希望,凡事乐观,相信自己并坚持到底,必有苦尽甘来、如愿以偿之日。

〖签诗故事〗

姜太公渭水垂钓

姜太公,他的本名是姜尚,字子牙,号飞熊。在历史上,真有姜尚这个人,也的确在年纪很大才遇到周武土的父亲周文王,他不但有治国做宰相的才能,而且很会带兵打仗,据说古代的兵书——六韬--是他为的。他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以后,周武王为了酬谢他,封了他原来的家乡齐(今山东省)给他,他成为齐侯。他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后代的人都叫他姜太公,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是他的后代,他有个女儿,嫁给周武王为妻,他变成周武王的岳丈。

相传姜太公直到七十多岁仍怀才不遇,常在渭水边垂钓,鱼钩离水三吋,意不在鱼,谚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有一天周文王出猎前问卜,卜辞说:今天狩猎可获得助你称霸天下的奇物,文王一行至渭水,发现一白发老者临水垂钓,相谈甚欢白发老者果然语出不凡,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才,文王大喜力邀姜太公辅佐朝政,文王死后,武王在他的辅佐下,完成灭商兴周的大业。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三首。

冲风冒雨去还归,役役劳身似燕儿;

衔得泥来成垒后,到头垒坏复成泥。

燕将独守聊城。

解:千般用计,晨昏不停,谁知此事,到底无成,此签燕子衔泥之象,凡事空心劳力。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成。婚姻:不成。求财:秋冬有利。自身:谨防。家宅:先凶后吉。

六畜:有利。田蚕:有利。寻人:见。行人:吉。六甲:生男。

山坟:向吉。讼词:有理。疾病:还愿。失物:见。移徒:平安。

〖四句浅释〗

顶着风冒着雨来来回回,就像燕子般辛勤奔波不歇;忙碌费力含来的小泥团,好不容易堆砌成土块,有个样子了,哪里知道最后却又崩坏,土块再度变回泥团。

〖签意〗

冲风冒雨去还归,役役劳心似燕儿。君尔之运逢燕子衔泥筑巢之象耶,空心徒劳,无益者,为先难后甘之运。唯应小心,本签之总结也,千方百计,晨昏碌碌不停,谁知此事到底无以可成者,修之,悟之。

〖签解〗

此签有“束手无策”之意。奉劝当事人,勿举棋不定。有些人个性刚直、做事一板一眼,临事却不知变通,往往因而错失良机。须知凡事各有利弊,有舍才有得。事有轻重缓急,与其一昧墨守成规,不如跳脱思维、因地制宜,视情况环境调整自己的原则与做事方法。或集思广益、共同研拟商议,找出解决之道。切忌犹豫不决又固执己见,流于空想而怯做,终将空心劳力,徒然庸人自扰罢了。

〖签诗故事〗

昌国君独守聊城(另称‘燕将独守聊城’)

燕将攻齐聊城,拔之。或谮之燕王,燕将保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余不下,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为陈利害曰:“为公计者,不归燕则归齐。今独守孤城,齐兵日益而燕救不至,将何为乎?”燕将见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我自刃!”遂自杀。聊城乱,田单克聊城。归,言鲁仲连于齐王,欲爵之。仲连逃之海上,曰:“吾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资治通鉴.卷第六.秦纪一》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四首,中中。

菱花镜破复重圆,女再求夫男再婚;

自此门闾重改换,更添福禄与儿孙。

长乐老历相五代。

解:五五念五,骑龙跨虎,事虽劳心,于中有补,此签破镜重圆之象,凡事成就则吉。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成允。婚姻:成。求财:秋冬旺。自身:秋冬。家宅:欠利。

六畜:养。田蚕:可养。寻人:见。行人:至。六甲:祈保。

山坟:吉。讼词:不利。疾病:祈福。失物:迟见。移徒:守旧。

〖四句浅释〗

菱花破镜如何能够重圆,男女各有欲追求的姻缘;此后将有一番新气象,惟再积德修善,功德更添福禄,并有助后代儿孙安康。

〖签意〗

菱花镜破镜重圆,为破镜重圆之象,凡事成就吉者也。不是上上者,为中中之签,是先凶后吉之签。交易持公平,求财亦在秋冬转旺,如逢如此之中中运也,可积极为善,积德,当有转吉之机。

〖签解〗

此签有“历久弥坚”之意。意味当事人,不改初衷。须知“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无论各行各业,应秉持着服务人群的精神、坚守做事原则,不存一己之私。切忌被外在的因素影响而轻易弃守原本的理念。凡事一片赤诚、以利他为先,即使人事环境不断地交替更迭,也不会因外在的因素而有所动摇。纵使偶有闲言闲语,但自问无愧于心,面对蜚短流长,又何妨一笑置之。流言不攻自破,真理不辩自明。只要抱守初衷,坚持信念,自可处之泰然、乐在其中。

〖签诗故事〗

长乐老历相五代

五代名士冯道(号长乐老),当上宰相后为民服务,二十余年来四朝十一位皇帝都请他任宰相。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首,中平。

一锄掘地要求泉,努力求之得最先;

无意俄然遇知己,相逢携手上青天。

燕昭王为郭隗筑黄金台。

解:望中心事,今可方求,百事营谋,立地堪求,此签掘土求泉之象,凡事劳心成就。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好。婚姻:合。求财:有。自身:安。家宅:祈福。

六畜:损。田蚕:宜早种。寻人:见。行人:迟。六甲:安。

山坟:吉。讼词:早和。疾病:祭星。失物:不见。移徒:迁好吉。

〖四句浅释〗

想要靠一支锄头挖得泉水,必定要非常努力才有可能得到;积极努力奋斗,在无意间遇到了伙伴知己,互相帮助合作,必定可以成功,携手共创前程。

〖签意〗

一锄掘地妥求泉水,此象则表征君之运途,是凡事谋略之后,劳心方有成就者也,努力向前必有化凶为吉之时。自励奋斗,偶然遇知己,彼时即是君尔,得贵人之刻,在伊人扶持下,必能上青天矣。

〖签解〗

此签有“休戚相关”之意。意味当事人,推诚相与。有些人为了打响自己的招牌,不惜砸下重金投资,或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宁可大量对外延揽人才。却不知许多人才或资源也许近在眼前,却被忽视而浑然不觉。须知要巩固长久的名声不坠,还是必须一步一脚印、从自身做起。无论士农工商,如能以身作则、不耻下问,对自己身边的人谦恭有礼、善待有佳,给予优渥良好的福利,让其无后顾之忧,自然会吸引更优秀更杰出的人才慕名而来。凡事只要稳扎稳打、用心经营,相信无须劳心费力,自然有口皆碑,声名远播。

〖签诗故事〗

燕昭王为郭隗筑黄金台

燕昭王是燕王哙的儿子,名子叫平。当子之即位后的第三年,燕国发生内乱,将军市被和太子平联合,准备推翻子之,结果失败了;将军市被奋战而死,太子平逃到无终山避难。燕国人民虽然痛恨子之,但看到齐派兵入侵,有意消灭燕国,众心不服,乃到无终山找回太子平,奉为国君,这就是燕昭王。当时燕国各地已投降齐国的人,全部叛齐,齐将不能阻止,只好领兵回国。燕昭王即位后,以郭隗为相国,返回燕都,修理宗庙,立志报仇。昭王谦恭自己,准备许多钱财,要招求天下的贤士。昭王对相郭隗说:“我国遭受的耻辱,我日夜记在心头,如果能找到有贤德的人,可以共图报复,我愿意尊他为老师。请您帮我找这样的人吧!”郭隗回答说:“我说一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一个国君,拿了千两黄金给他的仆人,叫他的仆人去买千里马。这个仆人在路上,看到一群人围着一匹死马叹息,就问其中缘故,原来这匹死马活的时候日行千里。仆人就花了五百金,买了马骨回来。这个国君大怒,但是仆人说,花了五百金买千里马的骸骨是奇事,人将竞传,死马都得到这么多钱,何况活马。果然不多久,这个国君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郭隗对昭王说:‘你要招纳贤士,就以我当马骨吧!那样比我有才干的,谁不到燕国来呢?’于是昭王奉郭隗为师,北面听教,极其恭敬。又在易水河畔,筑高台,以招四方贤士,名为招贤台。天下的人都知道昭王好士,许多贤士都纷纷投奔,燕国也就一天一天强大起来了。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六首,中平。

投身岩下嗣于菟,须是还他大丈夫;

舍己也应难再得,通行天下此人无。

蔺相如完璧归赵。

解:为使非常,身清岂贫,待他时至,详与君知,此签岩下饲菟之象,凡事宜顺则吉。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难。婚姻:平平。求财:中平。自身:中平。家宅:不利。

六畜:损。田蚕:早种。寻人:见。行人:近日回。六甲:安。

山坟:安。讼词:有理。疾病:设送。失物:见。移徒:吉。

〖四句浅释〗

将自己丢在险峻的山崖下喂饲于老虎,仍然不会改变他大丈夫的情操;愿意这样舍身的人恐怕再也难以遇到,走遍天下也找不到第二个相同的人了吧。

〖签意〗

于岩下饲于菟者,是凡事宜顺则吉之表征也。得本签之君,应知为人宜守旧,不可轻举妄动者也,不可贪求非份之外之财,或舍近图远者,皆避免之,予以君知者,使非常清身,岂贫待他时至祥。

〖签解〗

此签有“见机行事”之意。意味当事人,智勇兼备。人有时会碰到他人故意刁难,甚至以强欺弱、仗势欺人,让事情更加棘手。在此情境之下,常因忍不下一口气,愤而误事。须知有勇无谋于事无补,与其冲动气愤、闹得两败俱伤,还不如保持冷静,用智慧与理智思考应对之道。故事中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归赵,即是因为拥有当机立断的机智,与直言不讳的勇气。凡事除了深思熟虑,也应兼具勇敢果断的胆识,适时言所当言、据理力争,无须畏惧强权,以免错失良机。

〖签诗故事〗

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流传的最广也最久远的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及“廉颇负荆请罪”等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也充份说明了蔺相如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大智大勇的政治家。

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有一块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就想要得到这块宝玉,于是派遣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赵王收到信后,命蔺相如为使臣,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双手捧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仔细端详良久,发现不愧是稀世之宝,非常高兴。可是过了很久,秦王都绝口不提以城换璧之事,于是蔺相如假意要指出和氏璧上的瑕疵给秦王看,把和氏璧拿了回来,并且义正词严地说:“大王答应以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可是我一直看不到大王的诚意。如果大王要宝玉却不肯实现诺言,我就以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秦王怕他真的把璧玉撞碎了,就含糊其词的表示自己会实现诺言,并请蔺相如先回宾馆休息。回到宾馆后,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真的以城换璧,就秘密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当秦王知道和氏璧已送回赵国时,非常震怒。可是在蔺相如大无畏态度的面前,也就无可奈何地将他奉为上宾,然后让他回赵国去了。后来,秦国一直没有把十五座城池割给赵国,赵国自然也就没有再把和氏璧送给秦国了。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七首。

奔波役役重重险,带水拖泥又渡山;

更虑仙方求别用,千山万水未能还。

廉将军思用赵人。

解:进身可得,退步难为,只宜守田,切莫高扳,此签渡水拖泥之象,凡事正直则吉。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平平。婚姻:求福。求财:秋冬。自身:求福。家宅:不利。

六畜:不利。田蚕:不利。寻人:难。行人:阻。六甲:求福。

山坟:不利。讼词:亏。疾病:祈福。失物:见。移徒:吉。

〖四句浅释〗

路途危险又波折,拖泥带水还得攀越重重山头;虽然想要找出其它更好的办法来走,只可惜最终恐怕无法回头。

〖签意〗奔波役役重重险,带水拖泥又渡山之运途也。凡事必须谨慎,准备酌理,探取根源,明其是非者,审一己之进退方向者,心存恶者得祸,存直者即可为获福矣。祸福者皆由人作之,退身可得进步难为,只宜守田切莫高扳。

〖签解〗

此签有“一念之差”之意。奉劝当事人,三思而行。一般人常对现状有所不满,或羡慕别人的际遇或地位环境,认为样样都比自己好,因此汲汲向外寻求,期望藉此获得另一片发展。人应珍惜现有的环境与资源,知福、惜福。谨记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务必慎重思量、仔细评估本身与环境的优弱势,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定位与方向。切忌一时冲动负气出走,结果恐不如预期,既无法适应发挥所长,又藕断丝连、怀念原先熟悉的事物,将陷入进退两难、后悔莫及之境。

〖签诗故事〗

廉将军思用赵人

廉颇者,东周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赵得蔺相如机智,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相如不欲与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引车避匿。廉颇闻之,至门谢罪,相与为刎颈之交。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赵括纸上谈兵,秦将白起败之,悉坑数十万赵降卒。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

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墓亦在此。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八首,上上。

岁寒松柏古栽培,雨雪风霜总不摧;

异日必当成大用,功名作个栋梁材。

范文正公断虀画粥。

解:平地风光,夙缘有定,豊热田稻,家获余庆,此签松柏茂叶之象,凡事正直则吉。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旺。婚姻:成。求财:顺利。自身:顺利。家宅:吉。

六畜:损。田蚕:利。寻人:至。行人:有信。六甲:生男。

山坟:吉。讼词:有理。疾病:安。失物:见。移徒:吉。

〖四句浅释〗

犹如岁寒中的松柏,根深稳固,纵使天候恶劣、饱受风霜雨淋,也不会因此而被摧折;相信将来有一天一定可以有很大的用途,成为功成名就的栋梁之材。

〖签意〗

本签为松柏之岁寒者,任何之树木枯之后,仍挺具秀者,各面均呈祥,当异日成大材老焉,是大器晚成型,惟不可因此满足,必须因此更加培植,事事积德,方可有更好之明日。要之,象征平地风光夙缘有定,丰熟田稻家获余庆。

〖签解〗

此签有“事在人为”之意。鼓励当事人,自强不息。有些人常常虎头蛇尾,短时间的努力不见成效,就打算放弃。然而会成功的人,背后的打拚必定多于常人,辛苦也不足为外人道。范仲淹画粥的故事,最令人感佩的即是他过人的耐力、专注的自制力以及经年累月,从不间断刻苦读书的精神。就如岁寒松柏,在历经雨雪风霜的侵袭后,仍然挺立不摇,坚强地存活下来。因此凡事若定下目标,就应全力以赴。切勿轻言放弃导致功败垂成。只要继续努力、持之以恒,必能先苦后甘,得到丰硕完美的成果。

〖签诗故事〗

范文正公断虀画粥。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朱家做继室,他也随了继父的姓。因为范仲淹还少不更事,再加上继父对他也很好,因此他并不知道自己是继子。

范仲淹是个勤俭刻苦的人,但是他的其他朱家兄弟却不是这样,他们不知道用功求学,还挥霍无度。范仲淹经常规劝他们,起初他们还闭耳不闻,听的多了,就把他们给惹火了,对范仲淹说:“我们自用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此时范仲淹才知道自己不是朱氏子孙,虽然继父待他很好,但是他决定要自己独立,便收拾简单行囊,到学子集中之地南京应天府去求学。

在这里,他学习更刻苦了。每天昼夜苦读,五年间没有解衣就枕,夜深困倦的时候,他就用冷水拂面。因为不接受继父的供养,他生活十分困难,吃的也非常简单。他每天煮好两升米的粥,冷却凝固以后,划成四块,早晚两顿,一次吃两块。他的菜也非常简单,只是把蔬菜切碎,加上一点盐和醋,烧熟了就吃。

有一个和他非常要好的同学看见范仲淹这么对待自己,非常同情他,就从家里拿来好吃的东西,给范仲淹吃,范仲淹非常感激的接受了。

但过了几天,他发现范仲淹并没有吃送来的饭菜,他十分生气。范仲淹便对他解释说:“我并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艰苦惯了,担心吃了你的好饭菜,将来就再也吃不下粗米粥饭了,到时候又有谁来同情我呢?”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九首,上上。

劳君问我心中事,此意偏宜说向公;

一片灵台明似镜,恰如明月正当空。

赵韩王半部论语定天下。

解:心中正直,理顺法宽,天无私意,莫空虚看,此签皎月当空之象,凡事正直则吉。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旺。婚姻:成。求财:平平。自身:顺利。家宅:吉。

六畜:损。田蚕:利。寻人:至。行人:动。六甲:生男。

山坟:吉。讼词:有理。疾病:得安。失物:祈福。移徒:吉。

〖四句浅释〗

辛苦你来问我心中疑虑的事,若能执中无私往这个道理最好;如果心里清澄如镜就能透澈事理,就好似天上皎洁的月亮照耀了整个夜空。

〖签意〗

本签者皎月当空之象也,凡事正直则吉之签,虽是前运不佳,前事去之后,渐见顺利者。君尔幸获此签之示者,平素之存心种德之所由成,后得如此之佳境,亦即是心中正直,理顺法宽,天无私意,莫空虚看。

〖签解〗

此签有“杂不如精”之意。提醒当事人,凡事融会贯通。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能够学到的东西越多越好。因此寻求多才多艺,但对单一的技能却尚未领悟其精髓。所谓“术业有专攻”,与其学得杂,不如学得精;一门功夫要练到炉火纯青,绝非短期内可促成。故事中赵韩王之所以能用半部论语定天下,即是因将所学施展到极致之故。因此不论做什么事、求什么学问,务必先扎稳根基、穷究其理;掌握诀窍之后,再经由不断地揣摩与练习,才能将所学发挥到淋漓尽致,并能举一反三,转变为本身特有且难以撼动的绝技。

〖签诗故事〗

赵韩王半部论语定天下

世人对此故事多戴贬抑意味,但签诗故事首重启发,以下这则来自奇摩知识+符合正面启示意义,‘深刻读一本,好过泛读千本’,这是神明藉这个故事对某些特定人士的指点。签诗的道理本来就是因人而选,就像医生开给我们的方子也不要给天下人服用的。

“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谱》……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西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唯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唯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十首。

柜藏无价宝和珍,只管他乡外处寻;

好似将灯来觅火,不如安静莫劳心。

秦昭王连城求赵璧。

解:机缘若遇,何事不成,春无限意,眼前似真,此签将灯觅火之象,凡事自就。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难。婚姻:合。求财:难。自身:安。家宅:欠利。

六畜:难养。田蚕:秋吉。寻人:见。行人:动。六甲:生女。

山坟:平。讼词:亏。疾病:设送。失物:难见。移徒:守旧。

〖四句浅释〗

木盒里就暗藏难以计价珍奇的宝物,却只会想着往外乡异地去寻找;就好似已把了盏灯却还到处找火,还不如先冷静下来别再劳心。

〖签意〗

将灯不见火之象,凡事自就之表征者,逢此下下之时,宜顶天拜地,始可得无灾,是谋望之不成,修吾身后,积德,布施,后必有回天之机,亦即是机缘若遇何事不成春无限意眼前似真此者也。

〖签解〗

此签有“枉费心机”之意。奉劝当事人,凡事不要强求。人很难感到知足,总是想要更多、想追求的更好,于是千般用计、终日汲汲追求,只为了据为己有,好满足自身的欲望。须知“欲望”乃是无穷止尽的深渊,让人深陷其中而浑然不觉。谨记“知足常乐”,应珍惜现在身边所拥有的事物,淡泊物质名利的渴求。在做任何事之前,先审慎评量自己是否需要。须知“命里有时终须有”,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就算强求也是枉然,只是白费心机而已。

〖签诗故事〗

秦昭王连城求赵璧(故事同第六签,但主人翁不同,意涵也大不相同)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流传的最广也最久远的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及“廉颇负荆请罪”等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也充份说明了蔺相如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大智大勇的政治家。

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有一块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就想要得到这块宝玉,于是派遣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赵王收到信后,命蔺相如为使臣,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双手捧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仔细端详良久,发现不愧是稀世之宝,非常高兴。可是过了很久,秦王都绝口不提以城换璧之事,于是蔺相如假意要指出和氏璧上的瑕疵给秦王看,把和氏璧拿了回来,并且义正词严地说:“大王答应以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可是我一直看不到大王的诚意。如果大王要宝玉却不肯实现诺言,我就以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秦王怕他真的把璧玉撞碎了,就含糊其词的表示自己会实现诺言,并请蔺相如先回宾馆休息。回到宾馆后,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真的以城换璧,就秘密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当秦王知道和氏璧已送回赵国时,非常震怒。可是在蔺相如大无畏态度的面前,也就无可奈何地将他奉为上宾,然后让他回赵国去了。后来,秦国一直没有把十五座城池割给赵国,赵国自然也就没有再把和氏璧送给秦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