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年表:艋舺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五十一到六十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9:14

艋舺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五十一到六十签

签诗原件: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签诗及新版圣意校对:王明光。签诗故事:签诗网。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十一首,上平。

夏日初临日正长,人皆愁恼热非常;

天公也解诸人意,故遣薰风特送凉。

诸葛公隆中高卧。

解:进用莫疑,佳期日至,凡成谋望,不须忧虑,此签炎天生凉之象,凡事所谋稳当。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平常。婚姻:合。求财:秋吉。自身:谨防。家宅:祈福。

六畜:平。田蚕:损。寻人:见。行人:动。六甲:生男。

山坟:吉。讼词:吉。疾病:还愿。失物:北方。移徒:守旧。

〖四句浅释〗

夏天刚刚来临,白天的时间变得比较长,人们都因为过于炎热而感到烦闷不爽;其实上天也明白众人的心意,因此派遣南风专门送来凉爽。

〖签意〗

本签之诗也,炎天生凉之象,凡事所谋稳当者,虽是中平之签,人生之乐在于此,凡事知足之时即大安。谋事不宜因小嫌弃,改大则败者,一石拾之嫌小,舍之,再拾之,无一而足者,到头无石可捡。易言之,进用莫疑,最佳期日至,凡成谋望,不须忧虑。

〖签解〗

此签有“坦然面对”之意。提醒当事人,知己知彼。如果能够有自知之明,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会选择逃避,也不会冒然有所行动。仔细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弱势,就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志向、又能发挥所长之处。知道该怎么努力才能成功;面对挫折与失败,也会勇于承认接受、彻底的自我检讨改进。先知己后才能知彼,再谨慎地审时度势,必能如鱼得水,前景可期。

〖签诗故事〗

诸葛公隆中高卧

诸葛亮(西元181年—西元234年),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山东琅玡郡(今山东沂南)人,幼年双亲亡故,17岁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襄阳,隐居隆中。不久,诸葛玄去世。诸葛亮身居草庐,乐于耕锄,苦读经史,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人称‘卧龙’先生。他博览群书,关注社会,拜师访友,广交名士,思考治国平天下之大计,经过10年磨砺,终成大器。东汉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刘备为实现兴汉大业,四处访求贤士,到隆中‘三顾茅庐’,与诸葛亮共商大计。受刘备三顾之恩,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拿出著名的策划案《隆中对》,提出了统一全国的战略决策。随后,诸葛亮‘收拾琴书离陇亩’,‘大展经纶补天手’,出任蜀汉丞相,辅佐刘备,为‘复兴汉室’,鞠躬尽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抱膝亭位于三顾堂前约100米处,登其上可观隆中全景。诸葛亮出山前,因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一度茫然。晨昏时分,他常常独自一人在此抱膝长吟,后人即于此地建亭。现有的亭子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诸葛亮《诫子书》中有句传诵千古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是,一个人以天下为己任而又报效无门的时候,要真正做到‘淡泊、宁静’是很难的,诸葛亮也有‘抱膝长啸’的时候。抱膝亭后有座明代建造的大型龟驮碑,碑正面刻‘草庐’两个大字,背面刻‘卧龙处’,为当年诸葛亮古宅的指示碑。野云庵位于草庐亭北100米处的半山腰处,四合院建筑。据传,当年诸葛亮常常在此高卧,饱览隆中风光。雍正七年(1729年)襄阳郡守尹会一初建,后经重修。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十二首。

水中捉月费工夫,费尽工夫却又无;

莫信闲言并浪论,枉抛心力也难图。

李太白醉中捉月。

解:讹言莫信,费力劳心,家宅不利,不可妄行,此签水中捉月之象,凡事所为不利。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难。婚姻:未就。求财:秋吉。自身:欠吉。家宅:不安。

六畜:损。田蚕:五分。寻人:至。行人:有灾。六甲:祈保。

山坟:吉。讼词:和。疾病:祈保。失物:难。移徒:平常。

〖四句浅释〗

犹如费工夫想要捞起在水中的月亮,耗尽了方法仍是一场空;别再听信流言和不真实的话语,枉费心思力气,最终想要谋取的事物终究难以如愿。

〖签意〗

水中捉月之象,凡事所为不利。在水中捞月亮很费工夫,但是费尽工夫却又捞不到。不要相信闲言和没有根据的言论,白白用心,做事也不能完成目标。易言之,讹言莫信,费力劳心,家宅不利,不可妄行。

〖签解〗

此签有“枉费心力”之意。奉劝当事人,眼见不一定为凭。须知社会上很多种现象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时眼里看到的、耳里听见的,都可能只是表面,甚或是一种假象。是、非、真、假,唯有靠智慧来判断。在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经过仔细的思考与再三的求证。莫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也不要立刻就信以为真、冒失行动,结果恐导致白忙一场,只是徒劳心力而已。

〖签诗故事〗

太白醉捞明月(李太白醉中捉月)

唐朝诗人,自曰谪仙,被称诗仙,无酒不欢,醉酒到湖边,见月在水中,欲抱之,溺毙,年六十二岁。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十三首,上上。

失意番成得意时,龙吟虎啸两相宜;

青云有路终须到,许我功名必可期。

王景略扪虱谈兵。

解:教去即去,教住即住,口有享通,到头必利,此签龙吟虎啸之象,凡事求谋吉昌。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难成。婚姻:成就。求财:中平。自身:欠吉。家宅:不安。

六畜:损。田蚕:五分。寻人:见。行人:至。六甲:祈保。

山坟:吉。讼词:和。疾病:安。失物:见。移徒:吉。

〖四句浅释〗

从前的失意已转变为得意,犹如龙吟虎啸两相得宜;平步青云、大道亨通的日子终将会来临,届时盼望的功名利禄必然也能如愿以偿。

〖签意〗

本签为龙吟虎啸之象也,凡事谋略之,吉昌者也。失意翻成得意时,黑暗之去也黎明至,光明也。于是青云中有路,终于到,天神允我功名可期。易言之,教去即去,教住即住,口有亨通,到头必利者。一片虔诚祈保之,必有助益于君尔。

〖签解〗

此签有“收放自如”之意。提醒当事人,凡事适度地拿捏分寸。有时人往往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刻意保持身段,却因此放不开,说话做事也相对地被局限。有时人却因为太过随性,反而变成我行我素,又会让人觉得放肆且不知礼法。其实该严肃时就要严肃,不要仍然嘻皮笑脸、东张西望,会让人觉得举止轻浮、三心二意。该放松时就要放松,不要一昧墨守成规、过于拘谨,又会让人觉得难以相处、不知变通。应视情况场合,调整本身的行为举止。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签诗故事〗

王景略扪虱谈兵

王猛(325~375)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著名政治家。字景略,北海剧(今寿光东南)人。出身贫寒,以卖畚箕为业。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熟读兵书。桓温攻长安时,曾捉虱谈天下事,令桓温大惊,拜为军谋祭酒。

因为后来王猛问老师要不要追随桓温,老师认为恐两人相忌,故不宜追随桓温,留在此处(长安)自有其他机会,所以未再追随桓温。

后又被尚书吕婆荐于苻坚,苻坚认为自己像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固是夷吾、子产一类人才尔"。357年6月,秦王苻坚命其为中书侍郎,掌机密大政。转为始平令。不久为尚书左丞、咸阳内史。又任吏部尚书、太子詹事。迁官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时36岁。1年之中,5次迁官。359年,为侍中、中书令、京兆尹。上任数旬,权豪贵戚被杀戮、判刑、免官20余人。奸猾歹徒,敛声屏气。苻坚说:"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370年,统率步骑6万,攻灭前燕国。留镇邺,都督关东6州。不久,入朝为丞相,达16年之久。辅佐苻坚18年,刚正清肃,善恶分明;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无罪不刑,无才不任。苻坚说:"卿……勤于国政,朕如文王得太公,可以悠闲度日了。"史书赞誉他"宰政公平"。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十四首。

梦中得宝醒来无,应说巫山只是虚;

若问婚姻并病讼,别寻生路得相宜。

吕仙枕黄梁未熟。

解:如水中月,形短形长,皆山分定,何必商量,此签梦中得宝之象,凡事多虚少实。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难。婚姻:待时。求财:阻。自身:谨防。家宅:欠安。

六畜:不利。田蚕:滞。寻人:见。行人:迟。六甲:祈保。

山坟:不安。讼词:亏。疾病:求神保。失物:空。移徒:吉。

〖四句浅释〗

在梦中获取了珍贵的宝贝,醒来时却空无一物,应知犹如巫山云雨般不过是场虚幻;想要知道婚姻与疾病诉讼的吉凶?还不如换个想法与途径较务实吧。

〖签意〗

本签曰,梦中得宝醒来无,可知君之谋望,均归虚者也。功名,交易,婚姻,求财等,皆守旧方可。目下之所由成者积德,修身之不足所由生。爰之,更在修阴骘方面多下功夫,必有转机之时,前程方可远大。易言之,本签也,戒人去恶从善,趋吉化凶者也。

〖签解〗

此签有“南柯一梦”之意。奉劝当事人,勿痴心妄想。人常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又冀求功名富贵,希望一切应有尽有,好满足自身的欲望。因此常常幻想,日日做着发财梦、升迁梦,渴望有朝一日真能实现。疏不知人生如梦、得失无常,富贵荣华也只是一时的虚幻,转眼便成过眼云烟。奉劝当事人,与其空无的痴心幻想,还不如脚踏实地、诚恳务实的做好自己的本份。好运不会凭空而来,凡事有付出才有收获,知足即是福。

〖签诗故事〗

吕仙枕黄粱未熟

书生吕岩(即吕洞宾)应试落第,遇到钟离权,随他往终南山,于休息时做梦。梦中吕岩做了状元升大官,取二妻想尽荣华富贵,四十年后获罪抄家,欲人追杀而惊醒。醒来时钟离权正煮黄梁饭。吕洞宾遂随钟离权求道。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十五首,大吉。

相传罔替子孙贤,衣禄豊盈富在天;

金马玉堂人快乐,饥时吃饭困时眠。

郭暧尚公主。

解:祖宗积德,福禄后昆,荣禄并耀,光裕门左,此签接竹引泉之象,凡事着谋吉利。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成。婚姻:合。求财:利。自身:还愿。家宅:欠安。

六畜:损。田蚕:吉。寻人:难。行人:动。六甲:平安。

山坟:安。讼词:有贵人。疾病:祭星。失物:见。移徒:吉。

〖四句浅释〗

世代传承子孙优秀贤能,衣食无缺富贵在天;金玉满堂无忧无虑自然舒爽,饿了就吃,倦了就眠的生活必然适意。

〖签意〗

本签示于弟子曰,子孙贤,衣禄丰盈富在天。君尔之命,即是富贵天定者,大吉大利之签者。功名,交易,婚姻,求财皆如意者。而且吃饭困时眠之运,逢此大吉利之时,宜多修德,积善,更可发扬光大者。

〖签解〗

此签有“失控惹祸”之意。提醒当事人,遇事不宜意气用事。有时人与人之间难免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口角。须知冲动于事无补,无论对方是否有错在先,但如果因此而忍不下一口气、非要争个理出来,却可能导致撕破脸不相往来、见面又尴尬的局面,甚至拖累到不相干的人替你收拾残局。这都是因为欠缺理智且没有顾虑到后果所造成的影响。俗云:“冤家宜解不宜结”。与其吵得面红耳赤闹得不可开交,还不如冷静下来,想个好方法,既不会伤害到对方,又可以避免让事情重蹈覆辙。心平气和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

〖签诗故事〗

郭暧尚公主

唐朝名将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功勋卓著,且又忠勇谦让,甚获唐代宗倚重,将爱女升平公主下嫁给郭子仪之子郭暧。

郭暧与升平公主婚后,有一次吵架时,郭暧因一时气不过,竟对公主说:“你是仗势自己的父亲是天子吗?天子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还不屑做天子呢!”公主闻言,大为气愤,命人备车,赶回皇宫向代宗告状。代宗明白事情原委后,说:“这一点你就不懂了,郭暧说得没错,假使郭家人真的想取我们而代之,这天下哪里还是我们家的啊!”见公主明白事理后,又安慰她一番,然后让公主回去。

郭子仪知道这件事,便将郭暧囚禁起来,赶紧入宫向圣上请罪,代宗明白郭子仪来意,便说:“民间有句俗话说:‘不痴不聋,是做不得家翁的。’你我对于儿女小夫妻间闺房吵嘴的话,又何必太在意呢?”于是摆摆手,命郭子仪回去。郭子仪回家后,便杖打郭暧数十大板。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十六首,中平。

涧小石粗流水响,力劳撑驾恐损伤;

路须指出前江去,风静潮平尽不妨。

范少伯泛舟五湖。

解:涧水滩多,掌船劳力,指出前江,风帆顺得,此签涧水行船之象,凡事先难后易。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利。婚姻:随意。求财:中平。自身:吉。家宅:安。

六畜:损。田蚕:秋利。寻人:至。行人:至。六甲:生男。

山坟:宜修。讼词:有理。疾病:即安。失物:滞。移徒:吉。

〖四句浅释〗

溪涧窄小又暗藏巨大的石块,使得流水经过时都发出激响,这样的情况下辛苦拚力前进恐怕会导致船体因此受到损伤;如果能够找出更适合的途径,如此才可风平浪静无所阻碍。

〖签意〗

本签是涧水行船之象,是凡事先难后吉者。虽是君尔力劳撑驾,恐有损伤,先是劳而无功,路顺指出前江去,自有风静浪平。一路顺风之时,必须更修身,积善,布施,天心感应之时,必有更上一层之列。易言之,涧小滩多,掌船劳力,指出前江,风帆顺得。

〖签解〗

此签有“功成身退”之意。意味当事人,凡事见好就收。任何事情在成功之前,都会经过努力的打拚、付出大量的心血,才能得到丰硕的成果。但在任务完成、功成名就之后,如何“见好就收”,才是最困难的考验。须知万事万物都没有一定的准则,既无法预料,也无从掌控。事情来了,就去面对,尽力去做,做完了,就要放下。凡事不要留存太多的眷恋,太多的眷恋只会让人更加执着,形成沉重的包袱丢不下。不要画地自限,适时地跳出束缚,才能随心所欲。凡事随缘,无须强求。

〖签诗故事〗

范少伯泛舟五湖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字少伯)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十七首,上中。

闻是闻非风过耳,好衣好禄日当空;

君须记取他年事,汝意还同我意同。

寗戚饭牛叩角。

解:选用谋望,皆大吉昌,从心切恳,如子见娘,此签好子见娘之象,凡事遇贵则吉。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成。婚姻:合。求财:顺。自身:平。家宅:欠安。

六畜:损。田蚕:熟。寻人:难。行人:阻。六甲:生女。

山坟:吉。讼词:宜和。疾病:祈保。失物:凶。移徒:守旧。

〖四句浅释〗

是与非就把它当成耳边过风,目前哪里有什么好顾虑的呢;你别忘记以往种种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想法依旧没有差异。

〖签意〗

本签者好子见娘之象,凡事能遇贵人则化吉也,凡遇事可受贵人扶之,提携之后可成。必为其人所敬仰,一倡百和者,事事可以成功,好衣好禄日当空。易言之,选用谋望皆大吉昌,从心恳切,如子见娘。

〖签解〗

此签有“随机应变”之意。鼓励当事人,积极表现。有些人很懂得如何随机应变,有时连身边看似不起眼的物事,都可以适时拿来运用,成功地为自己加分不少。须知很多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要能够把握契机。即使看似希望渺茫,但仍值得一试,说不定就此一举成功。在自己本身方面,凡事勿预设太多立场,不要太悲观,所谓“因地制宜”,配合环境、人事,适度地调整做人处世的态度。应勇于尝试,不要太固执而一成不变。

〖签诗故事〗

宁戚饭牛叩角

春秋卫人宁戚因无法向齐桓公求取禄位,于是做商旅,驾车至齐国,傍晚在城外休憩,遇上桓公在郊外迎接宾客,宁戚在车下喂牛时,悲戚地望着桓公击牛角唱歌,桓公听了抚着仆从的手,惊叹他是位奇人,命人载回而重用他为相。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后泛指自我推荐而获重用。亦作宁戚扣角。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十八首,中中。

忠言善语君须记,莫向他方求别艺;

劝君安守旧生涯,除却有余都不是。

罗隐归咎越王。

解:得住且住,可住旧路,温故知新,莫求别路,此签守旧生涯之象,凡事不可妄为。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成。婚姻:阻。求财:吉。自身:欠利。家宅:平安。

六畜:损。田蚕:五分。寻人:见。行人:迟。六甲:惊。

山坟:改。讼词:亏。疾病:欠安。失物:凶。移徒:守旧。

〖四句浅释〗

忠言必逆耳的道理你必须牢记,何必舍近求远往别处寻找其它的技艺;劝你守旧温故而知新,除此之外应该是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吧。

〖签意〗

本签者,要君尔必守旧生涯之象。凡事必须三思而后行,不宜轻举妄动。诗曰,忠言善语君须记。勿因不满现况而见异思迁,一股干劲,结果带来不可收拾之残局,是时悟之,不如不作,即时已晚,噬脐不及者。易言之,得往且往,可往旧路,温故知新,莫求别路。

〖签解〗

此签有“虚心求教”之意。告诫当事人,勿恃才傲物。有些人因为本身才气纵横而自视甚高,因此目空一切,对于身边的人事物,也常看不上眼,甚至语多讥讽、一派自以为是,非不得已,决不向他人求教。须知过于刚硬的个性会带给别人不悦的感受而容易导致处处碰壁,如果能够正视并收敛此种狂放自傲的个性,凡事虚心下问,加上本身的才华与能力,相信成就一定不只于此。对于身边亲朋好友的劝告,务必听进心里去,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这么说。

〖签诗故事〗

罗隐归吴越王《旧五代史.列传十四》

罗隐,《唐才子传》:隐字昭谏。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唐广明中,因乱归乡里,节度使钱镠辟为从事。开平初,太祖以右谏议大夫征,不至。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密表推荐,乃授给事中。年八十余,终于钱塘。《涧泉日记》云:唐光启三年,吴越王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辟掌书记。天佑三年,充判官。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三年,迁发运使。是年卒,葬于定山乡。金部郎中沈崧铭其墓。有文集数卷行于世。《唐才子传》云:隐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事等,并行于世。《五代史补》: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

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媪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

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时钱镠方得两浙,置之幕府,使典军中书檄,其后官给事中。初,隐罢上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邺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仍致书于镠谓叔父,镠首用之。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五十九首,中平。

直上高楼去避身,四边绕处是荆榛;

谁知造物安排定,得意翻成失意人。

李德裕贬崖州。

解:如醉饮酒,如何且守,直待时来,无灾无咎,此签守常待时之象,凡事只宜守旧。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成。婚姻:不合。求财:平常。自身:安。家宅:祈保。

六畜:大利。田蚕:半吉。寻人:阻。行人:至。六甲:祈福。

山坟:吉。讼词:亏。疾病:求福。失物:凶。移徒:吉。

〖四句浅释〗

想上高楼躲避灾难,四周却处处是荆棘阻碍;须知万物的安排是早已经注定好的,世事难料,谁能知此刻的得意下一秒即变成失意。

〖签解〗

此签有“是非难断”之意。告诫当事人,喜恶勿过于分明。我们有时会对某些人觉得反感,不管对方说什么做什么,就是看不顺眼,非常排斥。甚至双方互不相让,情势也越陷越僵。其实同样的人、事、物,在你看来或许不好,但若换在其他人眼中,却变成是好的。须知“好”与“坏”很难论定,甚至没有一定的准则。但人都是用自己心里的一套标准来评断,而每个人又有不同的想法,所以看出来的事情就有了好、坏、对、错的分别。如果能少点主观、多点客观,好恶心就不会那么重,也比较不会太固执。另外,凡事不要替人强出头,做好自己的本份,修身养性。

〖签诗故事〗

李德裕贬崖州

此为‘牛李党争’当中的故事,崖州为现今海南省琼山县

唐朝末期,朝廷中的官员分成两大集团一边是以世家大族出身为主的李党,由李德裕为首;另一边是以科举出身为主的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代表。两个集团的成员互相争权夺利,不择手段地打击对方,一直持续了四十多年,使得本来就不如从前的唐朝政治,更加衰败。尤其两党的人都和宦官勾结,更使得朝政混乱不已。

这一个集团第一次结怨是在宪宗元和三年(八○八)。当时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当宰相,牛僧孺、李宗闵因为批评他的施政,得罪了李党,因此被贬斥。到了穆宗长庆年间,牛僧孺当了宰相.就排挤李党,将李德裕派到浙西。去当地方官。文宗大和年间是牛党的全盛时期。牛僧孺、李宗闵一起当宰相,仍然不放过李党,不断地加以打击,有时甚至拿国家大事来当儿戏,非常荒唐。

到了武宗会昌年间(八四一-八四六),由于李党勾结得势的宦官,重新掌握了权力,李德裕当了宰相,便将牛僧孺、李宗闵眨逐到南方去。会昌六年(八四六),武宗病死,另一批宦官拥立宣宗,掌握了朝政。牛党因为与这批宦官有勾结,重新获得重用。李德裕便被贬到海南岛,郁郁而死。不过,牛僧孺、李宗闵也都在这时死去,没有机会重新执正,改由牛党中的白敏中、令狐绹当宰相。

这时候,牛李党争已经渐渐接近尾声;但唐朝的政治斗争并没有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宦官与大臣之间的争权夺利,一直持续到唐末。

 

龙山寺观世音灵签,第六十首。

抱薪救火火增烟,烧却三千及大千;

若问营谋并出入,不如收拾莫忧燃。

先主连营。

解:总有千般,一旦皆休,安心守旧,维得无忧,此签抱薪救火之象,凡事守旧则吉。

以下为解签参考资料:

〖新版龙山寺观世音灵签之圣意〗

交易:难。婚姻:不合。求财:微。自身:祈保。家宅:凶。

六畜:损。田蚕:不利。寻人:杳。行人:滞。六甲:险。

山坟:平。讼词:亏。疾病:有惊。失物:西方。移徒:吉。

〖四句浅释〗

宛如抱着木柴去灭火,火却越烧越旺,最后都被大火吞噬殆尽一无所有;此刻若要问出入营谋等事,还是安心守旧才能无忧。

〖签意〗

本签示之于弟子曰,抱薪救火,当然火会增烟,霉头加以霉繇此可知。君尔凡是着手兴事,必须守旧,千万不能逞一时之勇,见人之成,见异思迁,轻举妄动,恐怕有大害,不仅不能成事,反而将事弄砸,得不偿失。易言之,总有千般,一旦皆休,安心守旧,维得无忧。

〖签解〗

此签有“心浮气躁”之意。奉劝当事人,尽量平心静气。须知过度的情绪反应,会让人失去对事物应有的基本分析能力。也因为无法保持冷静,在此时做出的判断往往失策而且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如遇有大喜大悲大怒之事,不要急着做出反应,先试着把自己冷静下来,让情绪归于平稳。心平气和之后才能专心思考,谨慎反覆过滤求证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理智的判断。凡事勿冲动躁进,小心行事,免得乐极生悲,后悔莫及。

〖签诗故事〗

先主连营

刘备因关羽遭袭遇害、张飞遭部下杀害之际,不顾孔明劝阻执意攻打东吴,但因缺乏充分理智而犯兵家大忌,做出连营七百里的布局,结果遭东吴陆逊利用天候之机进行火攻,蜀军伤亡惨重之余,刘备只好逃往白帝城,且因病在白帝城托孤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