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炮是什么动漫:小肠的外科解剖学和生理概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14:07

小肠的外科解剖学和生理概要

    【名称】

小肠的外科解剖学和生理概要(Surgic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Small Intestine)

    【概述】

小肠系指胃幽门至盲肠间的肠管,含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空肠与回肠是小肠的主要部分,通称小肠。空肠与回肠是腹腔中面积最大,高度活动的器官。起始于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盘曲于中腹部与下腹部,部分为大网膜及结肠所覆盖。若患者无腹部手术史,手术时从左上腹取出的小肠多为空肠,从盆腔取出者多半为回肠。空肠与回肠间无明显的分界线,但在结构上有若干区别点(表1)。手术时,可借助这些区别点,辨认空、回肠。 
    肠管有一定的伸缩性,故在活体与标本测量的长度不一致。一般测量的结果是空、回肠长6m。现在认为最适合的方法是从鼻放置细聚乙烯管让其自然到达回盲部,测量其长度。用此方法测得空、回肠的长度为2.6m。小肠上部的2/5为空肠,下部3/5为回肠。
    小肠系膜甚宽,附着于第2腰椎左侧腹后壁,向右斜行至右骶髂关节之下。肠系膜内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淋巴结及脂肪。肠系膜附着部能防止扭转,影响循环。手术时,根据系膜的走向能辨别游离肠段的近、远端。肠系膜根部至肠缘的距离在小肠起始部为最短,末端回肠部亦较短,而跨过脊柱的部分为最长,一般不超过20~25cm。 
    小肠的血供来自上肠系膜动脉,它是腹主动脉的第2个大分支。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20个小动脉分支(图1)。前2支动脉经腹膜后或系膜根部供应升结肠、盲肠及末端回肠。因此,当肠系膜上动脉损伤或梗死时,随损害部分的高低可引起空肠、回肠、在半结肠或部分空肠、回肠的缺血坏死。 
    



               图1 上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

小肠动脉分支位于小肠系膜内,形成吻合网(动脉弓),再由动脉弓分出直支到达肠壁内。小肠上部系膜动脉弓仅一个(初级弓),直支较长,周围脂肪较少,愈向远端小肠动脉弓俞多。由初级弓分出动脉支吻合为2级、3级弓,动脉直支较短(图2)。系膜内脂肪亦较多。在肠系膜缘,血管又再分支。肠管壁的血管与环形肌层平行走行,先后穿过浆膜,肌层和黏膜下层。主要的动脉分支与直支被破坏后,这些血管供应的肠管便易发生坏死。 
    小肠静脉的分布与动脉大致相同。最后汇合成为肠系膜上静脉。它与上动脉并行,在胰颈的后方与脾静脉汇合形成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或发生栓塞时,也可致小肠静脉充血、坏
    死和腹膜炎。
    小肠肠壁分为浆膜、肌肉和黏膜3层。肌肉又分为外层纵肌和内层环肌。黏膜下层为较强的弹力纤维与结缔组识。不论用哪种方式缝合肠壁,缝线必需通过这一层。
    小肠黏膜下层有聚合淋巴结与淋巴板(Peyer's Patches),尤以回肠部为多。小肠部的淋巴流入肠壁、邻近血管弓部与上肠系膜动脉主干部等3个部位的淋巴结,然后进入乳糜池。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除胰液、胆液及胃液等可继续在小肠内起消化作用外,小肠黏膜腺体也能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其中主要的是多肽酶(肠肽酶)。它能将多肽变为可由肠黏膜吸收的氨基酸。食糜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后,即被小肠黏膜吸收。小肠黏膜上有很多绒毛。每一个绒毛被柱状上皮细胞多层覆盖,含有一个毛细血管襻和淋巴管(乳糜管),因而使吸收面积大为增加,构成近10万m2的吸收面积。葡萄糖、氨基酸及40%脂肪酸系由毛细血管吸收,经过门静脉到达肝内。其余60%脂肪酸则由乳糜管吸收,到达乳糜池及胸导管内。除食物外,胃液、胆液、胰液,肠液内的电解质,以及摄入的大量电解质也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小肠被大量切除后,营养的吸收将受到影响。吸收最差的是脂肪,其次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易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根据临床实践,空肠与回肠保留100cm以上,并有回盲部,经过机体的代偿,仍能维持营养的消化,吸收。末段回肠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有良好的吸收功能,并具有对某些微量物质(铜、维生素B12)与胆汁的特定吸收功能。因此,大量小肠切除后,虽然切除的长度相当,但营养不良在回肠被切除的病例较为明显。
    小肠是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场所,特别是IgA。一般认为它由laminal propria的血浆细胞产生。
    小肠也可以产生缩胆素(cholecys tokinin)、促胰酶素(pancreozymin)、肠高糖素(enteroglucagon)、肠血管活性肽(VIP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胃抑制多肽(GIP 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tide)、生长抑素(somatostatin)等物质。这些物质直接影响消化系统其他器官如胆囊、胰腺等的功能。
    肠黏膜尚具有屏障功能,能阻挡肠腔内细菌、毒素越过肠壁进入淋巴系统或门静脉内。
    小肠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交感神经纤维自第9、第10脊髓节分出,进入上肠系膜神经节。节后神经伴随肠系膜上动脉进入小肠。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通过迷走神经与肠内神经丛的神经元相接。刺激副交感神经,则增加肠管之张力和运动及肠腺分泌。刺激交感神经,则肠管之张力松弛,运动受抑制,且血管收缩。肠内神经包括肠肌内Auerbach神经丛和黏膜下Meissner神经丛两部分。刺激肠肌丛部分使肠管平滑肌收缩,刺激黏膜下丛部分抑制平滑肌。小肠的肌肉有节段性收缩和蠕动两种运动型式。前者是局部周径收缩。上段小肠每分钟约收
    缩9次,远段小肠每分钟收缩11次。这一动作使肠内容物得到搅拌,使之与更大范围的黏膜相接触。蠕动为小肠自上而下的收缩,每分钟1或2次,1次数厘米。在消化吸收过程,小肠有自上而下的环形收缩,起自胃或十二指肠,每分钟推移6~8cm,每次持续4~5min。小肠的运动受肌浆蛋白因子(myogenticfactor)、神经原性因子(neurogenic factors)与内分泌因子(hormonal factors)的调控。
    综上所述,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它具有极其强大的代偿功能。尽管如此,外科医师在处理小肠病变时,仍应考虑到这些功能的重要性,要尽量保留可保留的肠管。
    



              图2 肠系膜动脉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