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猎人起个名字:小学英语(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17:02

小学英语(三)  

2007-12-06 18:56:5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学英语课堂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热闹就是气氛好

现象:英语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既玩游戏,又搞比赛。教室里,孩子们手臂伸长,小脸通红,扯着嗓子喊:“Me, me!”, “Let me try!”看似人人参与,学得轻松。然而,老师的预设学习目标有几人能达到,却不得而知了。这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看到的一幕。

思考:英语教学是否成功是老师是否能创造行的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的设计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只有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项任务中,让学生运用英语去做有意义的事,让他们在实际中感悟体验、探索发展,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形式上的热闹不等于学生真的学到了东西。有时候,安静一点儿也很必要。

误区二:问答频繁就是师生交流

现象:在 Free talk 或 Presentation 环节中,我们经常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于学生会话或导入新知识。这是笔者在学区教研课上看到的一节课的 warming up 环节,free talk 部分。教师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回答,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s this/that? Do you like ...? Do you have ...? 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Can you swim? 教师像要完成任务似的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看似师生间的交流自由到位,却毫无生气,效果一般。

思考: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神圣阵地。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句语言,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言语的交流,还要有体态,眼神的交流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学情、班情以及性格、生理特点出发,因课、因人、因班而定口头交流内容,在教室里创造合适的语境,完成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交流要有真正的思考,不是明知故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这种交流看起来往往是没有那么热闹的。

误区三:合作学习就是 Pair Work/Group work?

现象: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刻意变更座位,用“田”字型、圆型、马鞍型、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开展一些看似热闹的“合作”,似乎传统的秧田型座位绝不能用于很好的合作。

思考:小组合作的实施绝非是用座位摆放方式来限制的。即使是传统的秧田型座位,我们的学生仍然可以享受小组合作的快乐之果。合作有效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是否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丰富的内容提供、切实的目标追求、明确的分工约定、合理的评价方案。笔者在所教的班级里坚持实行小组合作方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完成作业,都坚持这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比起班级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来,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迁移概念、定律和原则等,合作的集体成员可以逐渐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学习策略,更有效的探寻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复现或用自己的话阐述正在学习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材料。真正的合作是内在的,外在的形式不过是给内在的合作提供了一种方便。更重要的条件应该是教师对合作动机的激发。

误区四:合理评价就是滥用表扬?

现象:课堂上,似乎只要学生一答对题,不管难易,就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响起“Good, good, very good”等的表扬声。受到表扬的学生乐滋滋的坐在座位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似乎一切都懂了,后面的课也可听可不听了。

思考: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仅靠贬值的表扬作评价合理吗?学生其实不会珍惜贬值的表扬,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评价,不好的就不能说 good,但是提出要求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为前提。有时适当的批评同样可以激发兴趣,要看对象的个性,和接受能力,者需要教师的细致观察力和对学生的了解。我们可以用 Pairwork 或 Team work 等形式来进行评价,自评与互评结合,细心指导学生学会评价的方式,从而加深印象,求得实效。例如,听做练习的评价:先评学生是否能根据听到的语言材料,按要求准确的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动作、手势、表情等,再评学生是否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说唱练习的评价:先评学生的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再评学生是否具有节奏及韵律感,最后评学生是否熟练操作内容。玩演练习的评价:先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再评学生是否善于合作,最后评学生的应变能力。这种真正让学生参与的评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个性张扬,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误区五:课件独尊=合理运用

现象: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老师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作了个 flash。结果上课的时候,老师只顾埋头于鼠标与键盘之间,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缺少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的画面与音响上,学生的思路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

思考:课件的介入对外语的教学起到了无可厚非的辅助作用。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周有 16—18 节课的英语老师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给每节课做大量的课件。事实上,只要下工夫,花心思,即使没有课件,就用好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一台录音机,加上一些道具,三下两下的简笔画,我们照样能上出优秀的课。课件独尊者还常常忽略板书的作用,觉得它无足轻重。其实不然,板书是微型教案,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书面语言或符号的形式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它是一项重要的教师基本功。理想的板书简直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科学合理的板书可以使一节课的结构脉络清晰、有条理,对学生的书写也起到了示范作用。课件毕竟是形式,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师的教学过程才是内容,不能舍本逐末。对于滥用媒体忽略本质的教师,我们建议还是回归语言教学的本质上来。

误区六:英语授课 = 拒绝中文

现象: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娓娓道来,一口流利的英语显示了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甚至是在布置一个游戏,都用纯英文讲解游戏规则,干巴巴的讲了足足半分钟。孩子们听得一头雾水时,游戏开始了,试问这样的游戏还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吗?

思考:许多人误以为小学英语老师用英语授课,学生有个英语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所学的内容。所以,有些老师就想尽办法让学生去揣摩一个单词、一句话的意思。更有甚者,宁可让学生囫囵吞枣,也不做半点中文解释。其实,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受阅历、经历限制,不可能与成人相提并论。所以,笔者认为,除了直观事物,如服装、水果、食物、数字等,对那些较难、较抽象的作画龙点睛的中文翻译还是必要的。母语是国人交流的最方便的工具,外语课上完全可以用。外语课上得是否成功,跟教师是否全英文上课几乎没有多少直接关系。注重形式的才会误以为全英文上课的教师水平高,学生学习效果好。不一定!很多教师确实全英文了,但是一节课下来错误上百,这样的语言环境其实还不如没有。上课是否用英语,用多少,还是要看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教师语言水平等具体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要求。

“改进中”的游戏——我们的快乐“留白”

背景: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小学英语更是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用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来进行教学,以此操练单词、巩固句子。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孩子们对于熟悉的游戏也渐渐失去了兴趣。这时候,教师进行巧妙的留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游戏,来改编游戏,创造新游戏。

片段:

原型:在呈现五个生词 spring、summer、fall、winter 和 season 之后,为避免学生有口无心、老太婆念经似的跟读,我们玩了一个“There's a bomb.”的游戏。我在 fall 边上画了一个炸弹,然后学生开始跟读。规则是:边上有炸弹的单词不能读,否则被炸,那么大家一起“one、two、three、bomb!”轰向他,并且组里要扣星。孩子们熟悉之后,我会把炸弹“移动”到其它单词上。

第一次改进:因为简单,孩子们熟悉之后,出错的机率就接近于零。没了挑战性,孩子们也渐渐的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重新进入状况呢?我左看又看,左思右想,还是没有主意。正打算放弃时,灵光一闪,为何不让孩子们自己拿主意呢?“这个游戏我们玩了很多次了,相信你们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那么你们能不能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改编出一个又棒、又能学到知识的游戏呢?”“Of course.” “没问题。”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这群小家伙还真是自信啊!

生 1:我们可以多画几个炸弹。

生 2:有意见。我们才五个单词,如果画上三、四个炸弹,那就只要读一、两个单词就够了,那怎么能记住呢?

生 3:那就两个吧。我们把它画在 fall、season 两个单词那?

师:为什么?

生 3:因为你每次都是把炸弹画在最简单的单词旁边,难的留给我们读。(瞧,这些小家伙还真是会细心观察啊!)

师:好,那么咱们来试试吧。

第二次改进:没过几分钟,孩子们就熟练掌握了这些单词。看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又不忍心打断。哎,幸福他们一下,这节课干脆让他们“游戏到底”吧。

师:瞧,每组都拿了满分,这些单词对你们来说简直小菜一碟了嘛!不知道可不可以来点挑战性的。(将他们一军,激发他们的斗志。)

生:没问题,来吧!

师:那就开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把句子、对话运用于这个游戏中呢?

生 4:I like spring. I like summer. I like fall. I like winter. 我们可以用这几个句子来游戏。

师:少了一个 season,能用“你最喜欢什么食物?”这样的句型造句吗?

生 5: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师:同意,还能用上表示颜色,天气的单词吗?

生 6:Spring is green. Summer is red. Fall is yellow. Winter is white.

生 7:我们还可以这样:Spring is warm. Summer is hot. Fall is cool. Winter is cold.

师:不错,很全面。那么咱们就开始吧!

……

反思:

“留白”的课堂教学,提倡的是学生的“开放、自主”,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本堂课,从单词到句型,从原来的游戏到第一次、第二次的改进,无论学生的思维还是语言,都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孩子们天性爱玩,如何让他们在玩中学,学得积极、学得充实,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以前的课堂中,孩子们只是按照老师的意愿去完成游戏,而这次让他们参与到游戏的改进中,孩子们既充分调动了思维,去整和以前学到过的单词、句型,更有一种说不清的自豪感,促使他们集中全身的精神和力量来游戏。课后,孩子们把它称为“我们自己的游戏”,还时不时的提醒我,要做“我们自己的游戏”了。这个“改进中”的游戏,快乐了孩子,快乐了老师,快乐了课堂,也成了一个快乐的“留白”。

 

从快乐英语走向成功英语

每学年开始,接手三年级的学生,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纪律太乱,任凭老师怎样在上面口干舌燥,这群小东西还是依然故我的在下面叽叽喳喳地嚷个不停。我该怎么办?如何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入门?如何让他们主动学英语?如何让每个 40 分钟收到最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如在讲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时,我用这样一个笑话启发他们:一只母猫带着一只小猫去森林里,结果他们发现一只狐狸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们。这时,母猫学老虎叫了一声,狐狸逃跑了。后来,母猫语重心长地对小猫说:“孩子,你看,学好一门外语多么重要啊!”这样让人捧腹的笑话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更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秩序

要想让学生充分利用每个 40 分钟,首先要有好的纪律、好的课堂秩序。因此要从抓纪律入手,一步步慢慢来。因此,上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以下要求:

1. 坐姿要端正。

2. 要敢于开口说英语。

3. 不允许做小动作。

4. 充分利用好每一次读的机会、说的机会。

5. 听录音时要指读,不允许抬眼睛,做到眼、耳、口、心并用。

表现好的学生会被老师评为“最佳表现小明星”。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趋于完美。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群野性十足的小家伙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习惯。

三、让英语课堂充满笑声

在三年级介绍西方文化时,我对学生说:在西方国家,当被人赞扬时,你应该有礼貌地说‘Thank you’,但是有的中国人却不懂这种礼节。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中国人,带着他的漂亮妻子去参加一个宴会。主人对其妻子的美貌称赞了一番。谁知,这个中国人很谦虚,连忙说‘哪里哪里’。旁边的翻译竟然把他的话翻译成了‘Where? Where?’弄得这个主人很尴尬。他难道应该说这个中国人的眼睛很漂亮?嘴巴很漂亮?所以他只好说‘everywhere’。学生听完后笑成了一片。

魏书生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我们很难想象一堂死气沉沉的课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多么深的印象。我想,如果老师把笑声带进课堂,学生就可能会在笑声中对课堂知识掌握得更深刻,对英语文化有更多地了解。

四、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

在《山东教育》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小学生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呵护。学生期待鼓励和表扬,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学困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其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迸发上进的心理。

小康,一个调皮多动的男孩,也是一个让每一个教过他的老师头痛的学生。经过20多天的接触,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学习语言上确实比别人慢半拍。但是我发现在我的严格要求下,他在课堂上确实做得比别人好:不管是听音指读还是同位互读,开火车读,自由读,小康都做得一板一眼,问得也最多。所以一节课下来,他被评为“最佳表现小明星”。对老师来说,这已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

慢慢地,在外语课堂上,小康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当其他小老师领读单词时,他的声音比谁都高。每每这时,我都回给他一次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也总是大方而勇敢地领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尊重别人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着奇迹,创造着新的人,创造着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是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自暴自弃。与其选择批评一个人还不如选择表扬一个人。孩子需要鼓励,需要尊重,鼓励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当一个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表扬他们,给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没有哪一个孩子不想比别人出色,如果老师能少一些期盼,多一份付出,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的情况下学习,相信一定会多一份成功的把握。崔永元说“孩子的自信心往往是夸奖出来的,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使学生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

 

让快乐与教学同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英语课中的兴趣点 ,让快乐与英语教学同在,就能大面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呢?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英语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一、创建快乐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一门外语来教的英语,缺少一种语言环境,学生主动说英语用英语的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英语环境的布置,在教室里贴上写有英语单词的卡通图片,或在学生的物品上写上英语单词等。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浓厚的英语气氛所感染,嘴里时时迸出英语来。比如在学完教室内物品后,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制作美丽的图片,贴在门、窗、铅笔盒等所有学过的现有物品上。一进教室,便是美丽的贴片,工整的英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念起了英语。有的还让其他的同学拼写呢!“Can you spell it?”“Yes, I can. B-O-O-K, book.”有了如此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不“乐学”吗?学完了 FOOD 这个单元后,让学生制作英文菜单,贴在自己家的厨房里。学生们制作英语图片的兴致都非常高。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又让学生每天都可以随处可见英语单词,学生们掌握英语单词便是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二、设计快乐游戏

学生们喜爱做游戏,我就把各种各样的英语游戏引进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和英语表达能力,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例如在句型操练环节时,我叫一个学生上讲台,蒙上眼睛背对同学们,然后我在台下找一个学生,并且悄悄地将这个学生带到远离他人座位的地方,让他们俩用英语对话几句,最后让讲台上的同学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由于发出声音的位置相差太远,猜的同学往往出错,其他同学干着急,使劲地说:“No, guess again!”台上的同学只好又猜测“Are you...?”要求上台玩这个游戏的同学争先恐后。

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活动能使原本较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再以教一组方位词:“up,down,left,right”为例。在教这一组单词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游戏:Pin a nose on a face(贴鼻子)。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张缺鼻子的脸,再请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用布蒙上他的眼睛,让它贴出鼻子,台下的同学用这四个词汇来告诉他该怎么做。“Up,Up...”“Down,Down...”随着鼻子位置的变化,学生们调整着指令,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鼻子的正确位置。就是这样快乐的“学中玩、玩中学”,学生们既掌握了英语,又加深了对英语的喜爱。

三、巧学谚语词组

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谚语和词组能帮助学生理解识记这个单词,很受学生的欢迎。如学习名词“dog”时,我告诉学生含有“dog”的词组很多,而且很有趣。如:“a lucky dog” (幸运儿),“ hot dog”(热狗), “ a dog and cat's life”(吵吵闹闹的生活),“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It rains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 学生们非常感兴趣,我让学生们把这些课外知识都抄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以便日后复习运用。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便趁热打铁,鼓励他们“看谁记得牢,看谁知道得多?”学生们在课后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阅读有关书刊,把有趣的英语谚语、英语词组写在黑板报上,供同学们学习摘抄。每隔一段时间,我便在下课前几分钟组织一次“英语谚语小组赛”,比一比哪组学生说的谚语和趣味词组多。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发言,好胜心非常强。如果谁这次比赛输了,就会在赛后更认真地学习、查找谚语,好让自己在下次比赛中表现得更好。

四、给予快乐评价

理想的中小学英语教育应该鼓励人人听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面对一个标准,产生压抑感和挫折感。因此教师不能只肯定成绩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特征。设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强烈欲望。教师可以创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有的学生英语书写格外漂亮标准,便可以给他一个“小小书法家”的称号;有的学生口语很好,可以给他封一个“ Great speaker”……当学生们参与完课堂活动后,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们都能体会到学英语的成就感,让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长处,都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成功和快乐。

 

我对评价的实践和思考

 

记得刚从师范毕业踏上讲台的头一个月,我上课的流程很单一,总是这样的模式:如在教授 Unit one My new teachers 第三课时的时候,首先是师生 greetings, 然后 warm-up,老师请学生来表演上一节课教过的对话。“I'll call two students to make a dialogue. Can you try?” 话音刚落,教室里简直是黎明前的宁静。我只得习惯性地叫了两个英语尖子生来应付冷场的局面。他们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绘声绘色的表演,当然令我满意,但在高兴的同时我更感到悲哀,因为我感觉到我只教了这两个学生,还有剩下的同学被我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经常置身于课堂之外,像离群的羊羔渐渐地远离了课堂,似乎不愿意参与到这个教学过程中来。接着是 presentations,我呈现出 principal, university student, strict, smart, active 等单词,并把 Who is...? Is she young? Yes,she is. No, she's old. 等句子的教学结合其中。这是一个教学的重要阶段, 而我总是在老师示范读,请学生读,学生读完后,教师说一声 good,就草草结束了,而读的学生呢,往往又是那些尖子生,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强,至于另外一批学生呢,由于还没有完全掌握,也就不敢举手,这样不自觉地就成了游离于课堂外的一族。等我要采用“猜一猜”的游戏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的时候,先出示课前准备的人物照片,请同学猜猜该人物的性格特点,Is he/ she strict? 如果猜错的话,说 No, he/she isn't. 猜对就说 Yes, he/she is. 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显得活跃起来,学生仿佛也进入到一个自主学习的理想状态。但极其可悲的是,有些同学无法用英语来表达,只能在一边干着急,而有的同学脱口而出的竟是用中文来表达,我发现这时的活跃不是源于学习英语的热情,而是对于游戏本身感兴趣。

眼看这些学生在英语课上提不起精神,我感到痛惜,也感到作为英语教师的无能与些许的无奈!所有的一切,迫使我思索着怎样去帮助这些“弱势”学生,使他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由此,我陷入了思考,联想到了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也企图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到时候学生却在快乐的玩中,忘记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使老师的设想落空,起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想:由于面对的是小学英语的大班教学,学生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教师有限的精力要想取得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确实也勉为其难。要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应该有效地利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但就如何实施还需进行实践的探索。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在自己的课堂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对于 warm-up 这一部分,虽然还是请同学来朗读,但对朗读的同学进行奖励──一张奖券,然后请别的同学评评其有没读错的地方,并进行纠正,当然对这位评的同学也进行奖励,一改以前老师操纵全局的状况。这时,台上台下一个样,由于小孩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不仅上面的同学朗读得认真,而且下面的同学也听得聚精会神,因为他们还要找“茬”呢?至于 presentations 这一部分,在教学新单词的时候,我把教师的课堂评价,如 super, great, excellent, well done 等灵活运用,有时候结合其它奖品(如图片、实物等)大方地奖给学生,看着学生那副喜滋滋的表情,我知道他(她)已经爱上了英语课。当然我教的五年级班上也有这样很顽皮的学生:上课只知道动手,该动口时不动口,不该动口时却老动口,总会惹得你苦笑不得,反正整堂课下来是不停歇的。有一次,我惊奇地发现,他竟然举起了他的小手,较准确地朗读出单词。尽管他的声音被同学所盖过,但是我还是请同学们安静下来,让他单独地再读一遍,并奖励他一个“大拇指”──very good。这时,我看到他的笑脸上,充满了成功的惊奇和喜悦。从此,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上课专心听讲了,举手发言积极了,每堂课上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虽然有时候发音并不标准。直到现在我还有点怀疑:一个大拇指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我也曾问过他变化如此大的原因,他说,由于现在回家后家长要评定我在家学习英语的情况,在学校老师又有“成长记录袋”,把学生的每一个精彩的点滴都收入囊中,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所以在同学当中掀起了一股你追我赶学习英语的热潮……我明白,他不想再成为班级中的丑小鸭了。看来,我的收效还是颇大的,看着学生们的进步,真让我感到欣慰。

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在此我们不妨来做一番剖析,以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一开始的 warm-up 为什么会出现冷场?我想主要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因为当时没有奖励措施,只是纯粹的回答老师的提问,而他们毕竟是小学生,还需要有巨大的后盾来充当学习英语的动力。没有了动力,举手与不举手又有何区别呢?也难怪乎当时会出现冷场了。

其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果只让老师来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我们应该要求评价的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原因”的评价语式。这样的评价语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还能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这样,对于被评价者也有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譬如:一位同学把 grass 读成了 glass,那另一位同学除了纠正错误的读音,还应该说说两个单词的区别。这样,老师授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再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我觉得应该让家长记录孩子回家听、说、读英语的情况,做到英语教学向家庭与课外的延伸。我们尝试用“家长评定等级表”和“学校学生成长记录袋”架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桥梁,让彼此都了解到孩子另一面的学习表现,能让教师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正因为如此,那位淘气的学生不能偷懒了,没了钻空子的机会,使得他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成绩提高很快。

评价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配合适当的、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激励学生获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发展。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我们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参与人员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评价的检验督作用。

课堂缺失了什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长期以来,教师们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唱、游、说、演、赛等,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然而“天衣无缝”的预设课堂教学在实施后似乎总“美中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或多或少的偏差,那么它到底缺失了什么?结合外出听课、评课以及自身教学实践,我发现了被教师们疏忽遗漏的“角落”──意识,下面就此谈谈:

现象 1:遗忘型

教学 apple, orange, pear, banana, mango, peach, watermelon, grape 等水果类单词,复习巩固阶段,教师为了避免枯燥机械的跟读而带来学生学习兴趣的消磨,采用了闻闻猜、摸摸说、画画写等多种游戏、比赛活动,学生兴趣高涨,大胆开口,积极参与。然而下课后问其:学会了什么?会说了什么水果?会读了哪些单词?学生往往哑口无言、招头摸耳,刚才还热情高涨似乎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就忘了。“好玩”成了其对一堂课的总结和深刻记忆。

分析:目标意识的缺失

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中这种为了复习巩固单词、句型而采用丰富多样活动以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按理课堂质量应该是高的,然而为何产生了学生遗忘现象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特别是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其又具有好动、活泼、爱玩的特质,因此学生往往被热闹、多样、有趣的活动所吸引,而却忽视活动的本质──学习,换言之“没有学习目标意识”。

策略:确立目标,使其对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起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作用。

目标的确立可以广泛性、个别性、近期性、远期性等多种方式,但对于小学生我建议个别性和近期性。如案例中,课堂前我出示教学目标:学习B版块中水果类单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本堂课要学会几个单词。课堂中我总是设置一些反思环节,要求学生考量自己目标达成情况,并为下阶段学习提出目标。课后我让学生记录自己课堂所得,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与课前的目标对比就能获得回家复习的内容。如此这般我发现学生参与活动时不再只关注快乐、玩耍,而是会寻求活动表面下学习的实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增强目标意识,在目标的导向下,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现象 2:冷漠型

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处理句型操练、话题拓展等环节时,常设计学生玩游戏、做调查、练对话、演生活场景等活动,学生往往会找他人合作,或同桌、或朋友、或老师,但总能发现有个别学生总是独自一人,既不愿去竞争也不愿找合作,似乎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孤僻、冷漠。

分析:参与意识的缺失

主动参与是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不参与或者部分参与的学习称不上主动学习,至少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主动参与。确实参与与学生的性格、品质、成绩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一般性格内向胆小、成绩较差、爱闯祸怕出错的学生参与意识薄弱,长此以往他们将自我封闭、闭门造车。

策略: 要学生主动参与,需要学生产生参与的动机,形成主动参与的需要,并将这种需要维持到参与活动的始终。

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第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需要。特别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喜欢新鲜奇特事物的特征,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参与的需要更为有效。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以故事、实验、奇特的现象、有趣的问题等为线索,以投影、录音、录像、游戏、小品等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需要。但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的参与需要具有不稳定性和不持续性的特点,随着疑点的解答,好奇心的消失,求知欲的减弱,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随时有可能消失。第二,确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整体带动个体,捆绑竞争评价促其参与。如以四人为一小组,采用性格、成绩、品质互补原则,让其中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合理分配任务,同时组间展开竞争,这样可以一个不少,全员参与。第三,实际训练,总结经验,鼓励评价,使学生获得较稳定的主动参与需要。要获得较为稳定的参与需要,要求学生在理性上获得提高,认识到主动参与是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比较分析主动参与和非主动参与,使学生总结出学习效果好需要自己的主动参与。

现象 3:被动型

教学 5 A Unit 1 & 2 关于 there be 句型时,涉及了陈述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及单复数和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教师做了整理希望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句型并从中体会其中的异同。但当练习时学生句型混淆、默写时单词拼错、交际时答非所问,似乎一堂课教师的遵遵教导、循循善诱付之东流了。

分析:自主意识的缺失

长期以来在语法教学时教师为了防止学生胡乱猜测、混淆视听,而采取“关—管—灌”的教学。然而事与愿违:教师唾沫横飞、声嘶力竭,学生却无动于衷、默默无闻。其实教师单方面的告诉和奉送真理反而促动学生懒惰思想的滋伸──不会自己观察、研究、思考,一味跟着老师被动学习,不能把教师授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主要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造成的。

策略:教学要从“说教”走向“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比较、质疑、总结,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理解,在体验中升华。

如上案例,刚开始我叫学生中文翻译英文,后让学生分别寻找中文英文中相同的部分,很快找到了“有”字和there be,然后在展开具体的分析──单词的添加、位置变化、单复数比较等。这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下得出的结论虽然费时,但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然自主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时地不断渗透到教学的任何点上,如单词的音忆法、句型的总结法、语法的归纳法等等,总之教师不要嚼碎喂之,要让学生自己咀嚼体悟,才能真正明白、摄其精华。

现象 4:盲从型

5 A Unit3 教学 B & C What can you do? I can ... 学生对话练习很热烈,但仔细听来都大同小异,或新教的 sing \skate \ski \swim \dance 单词练习、或常用的 play football \play the guita 词组练习,而且似乎每两对就有“碰车”的。

分析:创新意识的缺失

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弊病有五类:胆怯、盲从、依赖、懒散、狭隘,禁锢在新授的知识里不愿拓展,受制在他人的思想里不愿突破,人云亦云。这样的结果就是千篇一律、个个雷同,那又何谈知识的融会、智慧的碰撞呢?

策略:创新学习是主动学习的最高层次的表现,需要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塑造创新人格,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责任。

在教学中我鼓励和引导学生五不迷信:不迷信一种答案,要敢想;不迷信一种方法,要敢于找出新的方案;不迷信现有成果,要敢于有新的发现;不迷信他人,要敢于发表新的意见;不迷信权威,要敢于挑战。当然这必须结合教师的奖励评价机制和教学的引导拓展相结合。如案例中,我为了让学生跳出书本的内容,复习了3A、3B、4A、4B涉及的动词read,open,close,write,copy等词汇,而后在练习完新授知识后,我要求用旧的动词组词练习,对于新的词组练习,奖励更多的星,这样有更多的孩子会铭思苦想、绞尽脑汁想更多、更新的词组。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不论是组词、造句还是编对话,学生会融会贯通、通才达识、活学活用了。  

现象 5:迷糊型

5 A 教学了动物类词汇 horse, pig, duck, mouse, chicken,学生在评价其他学生胆小如鼠或阴险狡诈时用了这么一句“You look like a mouse.”“A bad mouse!”等

分析:文化意识的缺失

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颜色、手势、体距等,都有学生闹笑话,这是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会对此现象避重就轻或置之不理,导致学生迷迷糊糊以中式论英式,混淆视听、颠倒是非,又何谈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呢?

策略:文化意识需要教师适时、适地培养和强化,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信息,通过讲解、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不同的地域背景、风土人情、异国文化。

如案例中,我通过动画片《猫和老鼠》让学生评价 Tom, Betty 两个卡通人物,及自己喜欢哪个?学生异口同声“Betty,因为它机智、勇敢、活泼……。”我又说了中国的成语“鼠目寸光、胆小如鼠”,学生一下就了解了其中的差异,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情况了。同时我也会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告诉其正确的译文“鼠目寸光 short-sighted、胆小如鼠 chicken-hearted”,不是让学生更觉学习的乐趣吗?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或阻碍或推动,作为教师要挖掘其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更有目标、更有自信、更有创意、更有文化地学习、实践、发展。

 

那一笑……

案例描述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伴随着学校悦耳的上课铃声我向教室走去。教室里,孩子们已经准备好英语书本,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来上课。此情此景,使我顿感师道尊严,心情特别愉快,脸上也布满了微笑。在进行了简单的日常对话后,我组织学生复习了上周五学习的几个形容词“small, big, long, short”以及 Let's do 部分,准备过渡到今天的对话学习。

“Now, take out your dolls, please.”教室里稀稀拉拉的有学生开始翻动自己的书包,我转了一圈,发现带玩具的学生不上三个,其中有两个是很精致的挂饰,想让全班同学看清楚,至少应该放大十倍,另一位同学带的是一只拳头大小的 Kitty 猫头饰。很快,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孩子们一个个正襟危坐,我心里的火“蹭蹭”地开始往上冒,上个星期就布置的事儿,居然没有一位学生认真地对待!没有一位学生带来令我满意的娃娃!我相信当时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我真想大骂他们一番,但内心那份教师特有的矜持与忍耐,提醒我不能粗暴和莽撞,要保持镇静,镇静比一切都重要!我竭力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嘴巴动了动,想责备孩子,可是,一个字儿也没吐出来,我借此机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游丝般地吐完,这是我遏止怒火的方式。脑子却在飞速转动,怎么办?怎么办?偏偏我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相信他们一定会带来自己喜爱的娃娃的,因而我自己也就没准备。如今连示范的娃娃都找不出来一个,还怎么上课?

只听得“嘣”地一声,“老师,‘大眼睛’要霸到我这边来了。”Lily 叫了起来。可真是气不打一处出,我狠狠地盯了“大眼睛”一眼,这一盯把我自己给盯笑了起来。“这不是小眼瞪大眼嘛。”我自我解嘲般的笑开了,学生也“轰”地一声笑开了,这一笑打破了教室的沉寂,这一笑,笑得“大眼睛”都不好意思起来。这一笑,倒让我想到了一点,何不就学生的长相来展开话题呢。

于是,我请“大眼睛”上了讲台,“Look at him, he has a big mouth, two ...”我在他眼旁做了个大大的手势,“big eyes”,学生接了上来,我又轻轻地拉拉他的大耳朵, “Two big ears.”同学们边笑边说。我顺势板书句型“He has...”

接着又请了 Lily 上来,这是位袖珍型的女孩,比起“大眼睛”可真是小巫见大巫。

我继续引导着“She has ____ hair, ____ eyes and ____ nose.”随着我的手势,他们一一把单词填了进去,对 Lily 进行了描绘,我又让他们俩站一起比了比,“He's ___, she's _____.”下面的学生已是笑成一片。“大眼睛”也羞涩地笑了,我让他们回到位置上,两人都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了。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相互讨论一下彼此的长相。

我尝试着让学生带着他描绘的同学一起上台,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有的学生更是夸大了同学的某些器官,让人听了忍俊不止。我趁机设计了一个游戏“寻人启事”要求学生内心自定一个对象进行描述,请全班同学帮忙找找到底是谁。找对的同学可以为自己小组加分。活动继续进行着,每个孩子都在班里搜寻着,仿佛是一只只灵敏的猎犬,我的心中顿感欣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他们描述不够精确,虽然他们也混淆“He has...”与“He's...”但是就知识点而言,对他们已经有些超纲了,描绘朋友是四年级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猜猜我描绘的是哪位大明星,如赵薇、潘长江等有特殊体貌特征的人物。学生的兴致也来了,在他们零碎的描述中,我把球踢给其他学生,让他们帮忙回答。Lily 与“大眼睛”也讨论得热火朝天,脸上洋溢着笑意。

案例反思

上完这堂课,笔者感触颇大,自己在设计教学时是绝没有想到过这堂对话课会是这样的!由于自己准备得不充分还想怪罪学生,差点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那意外的一笑却带给了我教学的契机,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让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成为教学的资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从教学目标上看,这是一堂失败的课,没有完成大纲规定的相应目标,而是篡改了教学内容,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但我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这完全可以从上课的气氛及课后所反馈的信息看出。

假如对学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带来自己喜爱的娃娃而大声呵斥,学生也许会乖乖地听凭我的指责,做一个“听话地孩子”,然而谁又知道以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能否大胆开口呢?而我也许就成了课堂的“独裁者”!

而作为教育现象之一,课堂上出现一些小纠纷在所难免。我庆幸自己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选择转移目光的方式,使之成为一种资源,为教学服务。而是一笑了之,那一笑,缩短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那一笑,我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你一笑,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我也庆幸自己没有按准备好的教案上,而是把握了课堂的契机,抓住身边的资源,顺应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话题,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让它成为教学的新起点。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教育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沟通、交流作用,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我们必须力树立新课标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一、创设环境,从一言一行中学习英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人说,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每一件事物,每一处景物,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它们对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校园的每一件事物,每一处景物都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这可以说是英语教学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

首先,我们必须抓住课堂上这仅有的 40 分钟,让学生在这 40 分钟中能够充分地体味英语。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比如,上课伊始,我们可以说:Hello! Good morning (afternoon). Stand up. Sit down, please. 等语句。在课堂上,我们要常用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运用 Listen to me. Read after me. 等语句。每节课我们都这样反复,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熟知这些语句的意思,同时也会提高其对英语的兴趣。

其次,我们要建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校园环境。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是绝对不够的,我们必须将英语教学拓展到学生在校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我们可将学校的各种标语设成汉英两种文字;在校园内,碰到学生迟到、进办公室,都要求学生主动运用英语与老师对话:

S: I am sorry! I'm late.

T: Don't be late next time.

S: Excuse me, may I come in?

T: Come in, please.

每天上学、放学进出校门时,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以英语进行问候。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都要用英语打招呼:“Hi!”“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are you?”

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能够掌握基本的交流用语,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会增强,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这就为培养英语语感和学好英语诉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语言学习环境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我们的教学效果起着很大作用。比如,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热情很高,讲究方法,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反之,如果我们板着面孔去上课,学生自然不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势必要受到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合作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以往的教育观念是“授人以鱼”,即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及习惯的培养;现代的教育观念已经转变为“授人以渔”,即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有的老师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drink)?”这一课时,将学生所熟悉、向往的hamburger、hotdog、cake、coke、French fries等实物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顿时被调动起来,从而加强与老师的合作,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落实了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进行教学。如教学 Happy birthday to you! 时,如果当天恰有学生过生日,我们可在课堂上唱歌为学生的生日祝福,让学生深深感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切之情,与之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随即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中,让学生懂得要学会为别人祝福,学会要关心你身边的亲人、好友。同时进行了 birthday cake,birthday candle,birthday noodle 等单词的教学。这样,教学效果无疑会非常的好。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具有内在的成长潜能。现代教学观已经认识到了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在此基础之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该由“教什么”转变为“怎么教”。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布鲁纳曾言:“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某老师在教授“Ask the way”一课时,避开了传统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场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各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

从这一教学情景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如果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势必会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足;但这位老师采用的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创设了学习的环境,使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英语的“有用性”,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应用所学英语知识

语言乃是一种交流、交际的工具,如果我们光学不用,等于没学。因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开展各种比赛,编辑英语学习园地,英美风情知识讲座,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演唱英语歌曲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一方面是学生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了想学英语的兴趣,自然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英语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英语教学的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使学生想学、要学,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师生关系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才能提高。

让探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摘要】奈斯比特曾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从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  探究性  学习能力

随着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反思英语教学,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对现成知识的传授,只强调上课所讲内容的记忆和练习,缺少相应的语言实践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这个创新时代,要跟上千变万化的形势,我们就必须终身学习,而且是更有效地学习。

英语教学应该尽可能采用探究式的学习(Inquiry Learning)方式;它是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深入研讨和推理,解决疑问的学习活动。这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对传统的教学观念产生了强大冲击,引起了教学领域的革命。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校学习的重要方式,如“专题式学习(Project Learning)”“任务式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等。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打开思路,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操作,学会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成功。在不断地探究、实践和反思中,我总结了以下一些成功的体验。

一、给予学生充分鼓励,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孩子是朝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的。”激励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形成“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厚兴趣”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下一步的学习探究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平等地合作和讨论,鼓励、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有趣的知识和课题,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达到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少年儿童有好奇的天性,都有主动探求奥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鼓励的方式和学生共同学习,从而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1. 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 Join in 教材 Book 3 Unit 10 A story—The seal 之前,我先向学生提问如下几个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 Do Emma and Mike like animals? What animal do they see in the water? 通过这几个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2. 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教学中对紧贴课文中心的关键提出疑问,可以拓宽思维的范围,使思维更加深入。如在学习 The seal 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What can we draw from the text? 或 Do you think we should protect animals? 使文章的思想意义更加突出,升华文章的主题。

3. 要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基础的储备,选择恰当的时机,熟练运用多种的启发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活探究思维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例如在教 Join in 教材 Book 3 Unit 8 Part 4 Asking the way 的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中国女孩 Fangfang 遇见了手拿行李的美国男孩。此时,我让学生根据情景大胆猜测,问道:Where is the boy go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学生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得出了与课文相关的许多问题和句子。这时,再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对话,了解大意,他们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对话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爱学、乐学的热情。

四、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探究性学习是不同分科课程的有机综合。我们必须改变“注重语言输入,忽视学科间相互联系”的课堂教学模式,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科际整合的能力。如让学生把学习英语与了解自然科学知识相结合,在教 Join in 教材 Book 3 Unit 6 Animals of the Arctic 时,我提问: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dogs/...? 使学生的思路从北极的动物扩展到我们身边的动物,不断考验着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感情,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自然常识,使其个人的知识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全面性。

五、小小信息发布会,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瓦罐”,我们不能忽略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奥秘的动机和能力。探究型教师奥基夫(Tim O'keefe)说过:“告诉我,我忘记;教给我,我记得;我参与,我理解。”

教师要设计合理的任务,如在讲授各国的国名时,让学生搜集各国的国旗、地图等相关知识。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使兴趣、能力不同的学生有合理的搭配。再通过询问、阅读、调查、上网、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并通过调查报告、图表、图片、数据等呈现出来。教师要尽量让每个想发表成果和看法的学生有交流的机会,并对小组探究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价。通过信息发布会,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渗透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日常膳食、餐饮习惯有很大的区别。在教 Join in 教材 Book 1 Unit 9 Food 时,我要求学生收集 Chinese food and Western food,学生由此对中西方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探讨。学生通过小品或讲解,用计算机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能力和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不断的提高,享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最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英语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要强调动口、动手、动脑,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其次,英语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珍视探究学习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再次,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让学生在成功的探究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兴趣和信心。还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时代车轮的滚滚向前,要求每个人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现代人“学者生存,适者生存”。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它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为造就将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听说读写看思动,画演唱游赛问答

──—小学英语教学“十四字”

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有“情景教学法”、“交际会话法”等众多教学方法。本人就自己从教小学英语十几年的经验,总结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归纳出“听说读写看思动,画演唱游赛问答”这“十四字”教学法,在此做以简单介绍。

一、听

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英文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英语的言语技能,因此,众多英语专家都强调“听说领先”的重要性。具体到小学英语的“听”的教学,就是:“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以下简称从学的方面说),要多听老师、磁带或其他声音媒体的范读,也要有针对性地对比着听听同学、自己的读音与范读的异同;从教师教的方面来说(以下简称从教的方面说),不仅要多听学生(尤其要多听单个学生)的发音,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而且自己也要多听标准语音,不断提高自身的语音水平。”

二、说

笔者此处所指的“说”不仅包括“说话”,还包括“朗读”。听了范读之后,经过内部消化,再用“说”的方式将学习的成果表达出来,这才是学习英语的一大目的。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认真模仿和跟读范读者所读的字母、音素、单词、句子等,并经常朗读所学内容,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运用英语与他人交际;从教的方面说,在课堂上要坚持用英语教英语,在课外也要尽可能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三、读

笔者此处所指的“读”专指“阅读”,而不包括“朗读”。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所学英语词汇量少,阅读能力一般较差。但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从开始学英语就培养阅读的习惯、多找一些与自己所学英语水平相匹配的英语读物来阅读,以巩固和发展所学英语知识。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经常阅读已学过的课文、对话和教师自编的小短文、小话剧、现有的简易英语读物等;从教的方面说,要多多阅读有关本专业和教学方面的书籍,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编短文的水平,多看学生的习作。”

四、写

与“读”相似,小学生“写”的水平有限,但又不能完全不写。要本着学以致用、边学边用、以用促学的原则,从一开始就加紧“写”的训练。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多做连词成句、修改病句、翻译、看图写话、小日记、小短文等练习;从教的方面说,要经常给学生撰写可供阅读的短文、可供表演的短剧等。”

五、看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认识活动以 感性认识为主, 而人的感觉活动又以视觉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利用一些形象具体的东西来帮助学生加深映象,促进记忆。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多看老师的口形,认真看好老师出示的直观教具,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情、动作、眼神、体态等以帮助自己理解所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要多给学生看实物、图片、模型、动画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多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六、思

虽然小学生的认识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但若不从一开始就加以理性认识方面的指导,学生往往学得很肤浅,甚至与教师的期望大有差异。因此,充分给予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将对学生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经常思考‘教师所教知识自己是否已听懂?’、‘自己的发音与标准音有多少差别?’、‘现在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怎样让学习的效果更好?’等问题;从教的方面说,要经常思考‘自己教学的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怎样用更好的方法达到效果?’等问题。”

七、动

小学生生性好动,而“动”对于学生加深记忆、促进理解所学知识又大有好处。因此,适当地让学生在上课时边学边动,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来说,要适时做些听词指物、听音动作等活动;从教的方面说,上课时要边教边动,充分运用表情、动作、眼神、体态等增强教学效果。”

八、画

画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现部分学生特长,而且能尽可能避免本族语的干扰、让学生把英语直接与事物的形象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画得象还是不象,教师都应该多表扬他,让学生大胆联想、大胆画,因为此处画画的目的只是表达学生的思想,即使不象,只要能让人看懂就行了(后面的“演唱游赛问答”等活动中,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其原因同)。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可以用图画表达所学词的意思,或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从教的方面说,要多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九、演

现行小学英语教材(PEFC)中每课都有一段对话,因此每一课都可以设计出一个小短剧让学生去表演。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上课时的兴趣。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每学一课对话之时,就要本着表演的目的去学,学完过后要尽量参加表演,做到既学习了英语知识,又学会表达能力,此外还要多参加课外英语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从教的方面说,上课时经常抽出时间让学生表演并辅导学生的演出,经常改编或创作英语短剧以供学生演出之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英语活动等。”

十、唱

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又能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每节课中在开头、中间或结尾穿插一些英文歌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利。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经常学唱课本中或其它地方出现的英文歌曲,多用旧曲新词的方法学习要记忆的英语知识;从教的方面说,要掌握上课‘开头的复习式’、‘中间的调节式’、‘结尾的巩固式’英语歌曲教学技巧,善于用旧曲新词的方式编写有关的教学歌曲,并要掌握好唱好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十一、游

游戏是小学生最爱参加的一项活动。充分利用游戏来调节、巩固、复习所学知识,对小学英语教学十分必要。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巩固学习;从教的方面说,同“唱”的教学一样,要掌握‘复习式’、‘调节式’、‘巩固式’游戏的教学技巧,并善于用游戏复习所学知识,掌握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十二、赛

适当的竞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教会学生处理好协作与竞争的关系,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通过与同学的竞赛,学会如何参与集体活动、如何处理与伙伴及与竞争对手的关系、怎样与他人合作等;从教的方面说,要经常设计一些既有益又有趣的竞赛活动,如一对一的对抗赛、小组赛、团体赛等,让学生大量参与其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并指导学生学会合作。”

十三、问

“学问”之词,自古有之。用“问”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刺激他人思维,并通过他人的答语获取自己所未知的知识。“学而不问”者,其结果必将是“学之肤浅”的。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上课要积极思考,大胆向教师提问,将自己没听懂的和不知道的问题一一向老师或其他人提出来,以求正解;从教的方面说,要多用启发式的提问刺激学生思维,而不能‘填鸭式’地‘满堂灌’,有时还要‘不耻下问’。”

十四、答

“答人所问”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使之更系统化、更牢固。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积极地回答老师或其他人的提问,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从教的方面说,要耐心而细致地回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诲人不倦’。”

以上十四项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多地运用于日常教学当中。除每项单项活动以外,还可以通过组合,构成许许多多的活动,比如把“看”、“听”、“写”结合而成的“看图片、听读音、写单词”活动;把“听”、“画”、“思”、“说”结合的“听音、画画、思考、说话”活动等。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在此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十四字”教学法中的十四项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多活动对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运用这些活动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设计,不可盲目运用。

游戏教学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游戏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儿童身心和智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是儿童英语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游戏教学  儿童  英语教育儿童

儿童英语教育的对象一般是 3-12 岁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扬(“五好”),如何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既不违背他们的天性,又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呢?游戏就可以做这个桥梁。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而游戏满足了儿童的天性,游戏教学则把许多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变成了充满趣味性的各种游戏活动,实现了“寓教于乐”,达到了教育与娱乐的双重目的。

一、游戏教学的意义

游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教学手段,在游戏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自由、平等、温馨、合作的气氛中充分的活动,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因此,游戏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在儿童良好的心理环境基础上。游戏的心理环境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言行举止,创造出一个使儿童感到安全、温暖、宽容,便于平等、合作的氛围,使儿童积极地去探索周围环境,用各种方法使用操作玩具和游戏材料并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游戏教学有利于体现儿童的主体精神,让其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游戏教学的优势主要在于使教师通过儿童的动态活动以及他们在集体竞争中的表现发现儿童的自觉心理、情感、意志、组织纪律性、性格、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等所表现的心态。游戏中的猜测性、趣味性、对抗性等因素满足了儿童的“五好”心理,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身心处于愉悦状态,这时是他们学习效率最佳的时候,并且游戏教学淡化了教学难点,儿童学习没负担,学习信心增强,有利于儿童建立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通过游戏让儿童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比老师直接说教的效果要好很多。游戏的不断开展,也在鼓励着儿童不断地去尝试,尤其对是一些天性比较内向的儿童,在轻松的环境里有助于他们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积极开动大脑,不断地提高智力水平,从而进入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游戏设计的特点

儿童英语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表明:游戏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游戏对儿童心理的满足程度,游戏越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就越容易成功。所以,设计游戏要以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在游戏规则和奖罚机制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游戏的设计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1. 目的性

设计游戏时要先明确游戏的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游戏。在游戏规则上也要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操练,每个游戏均应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比如是句子游戏还是单词游戏,是训练听力还是口语表达能力,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游戏为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服务,切不可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否则就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意义。如:你能听见吗?(Can you hear me?),即老师读句子,学生如果听见,则说:“yes”,听不见则说:“no”,接着可以视情况增加难度,学生如果听见,则重复或者翻译句子,或者用这句话中的一个单词造一个句子等。这个游戏通过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向学生输入一些与课文句型相似的句子,然后让学生重复,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句型的创造性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效率。

2. 适宜性

游戏本身有难易,进行游戏时必须按照其难度差别,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游戏的可操作性,做到由易到难、步步为营、因地制宜、逐步提高。游戏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宜,太难的游戏多数学生做不了,会导致游戏操作失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了又不能激发兴趣。针对不同班级、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安排最适宜的游戏。如男生比女生多一倍的班级就不适合玩男女生对抗性的游戏,因为显失公平,失去了游戏的意义;每组人数不同的班级在玩打电话(phone call)的游戏时就要先调整好每组同学的人数等。

3. 猜测性

儿童对未知世界永远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喜欢挑战,通过游戏的猜测性可以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如:魔力猜词(Magic guess), 即老师看一眼板书,让学生猜测老师心中的那个词,谁猜的对就是和老师心有灵犀的学生。这种游戏倾向于照顾相对比较内向、掌握知识相对较慢的儿童,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4. 竞争性

即利用儿童好胜的心理进行游戏设计。例如将儿童分成几组,儿童在游戏中都希望取胜,因而十分关注游戏的结果,此时注意力较集中,学习效率较高。游戏教学则利用儿童关心游戏结果的间接兴趣,达到逐步掌握英语知识的目的。如:高低声跟读(High and low voice),这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对抗的游戏,就是传统教学中的跟老师读。老师大声带读的时候,学生就要小声跟读,老师小声带读时,学生要大声跟读,并且可以加上动作,学生大声读时起立,小声读时坐下,配合良好的奖罚机制,活跃了课堂,使学生在与老师的对抗中对新知识达到一定的重复学习次数,从而强化初学新课的记忆。

5. 趣味性

儿童英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儿童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趣味性是英语教学游戏的基本特征,同时考虑到儿童的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老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游戏要新颖、有趣,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如:角色扮演(Role play), 就是让学生学习表演性较强的课文片段后分角色表演出来。课堂上可以多请几个同学上来表演,学生表演的同时要用英语说出这句话,让其余的同学参加打分,得分最高者可得到奖励。这种全班互动教学,调动起学生的运动记忆和表演欲,可以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并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三、游戏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由于游戏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如果老师和学生要充分地参与教学游戏,并且做到比较成功,应该注意:

1. 注意做好游戏前的准备

这是保证游戏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所说的准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

(1) 道具的准备:包括实物、录音机、卡片、板书、录音带、录像带等。

(2) 知识的准备:每个游戏的进行都对儿童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老师要有预见性的在游戏前做些简单的小游戏。

(3) 心理的准备:游戏前要对儿童把游戏规则讲清楚明白,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渲染一下气氛,让学生既兴奋又期待,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来。

2. 注意游戏过程中的公平性

好胜、好表扬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中的竞争机制给儿童无限的激励。儿童非常在意游戏的结果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不公平的结果会让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产生对老师的排斥心理。因此在游戏操作时,老师应注意:

(1) 游戏的设计要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多创设体现合作性的游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

(2) 要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切不可歧视差生或者发音较难纠正的学生,还要注意后三排和老师黄金视角以外的学生;

(3) 有的游戏难度不一,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可以适当地照顾较慢的学生,把游戏时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游戏的设计应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与学生水平相当的游戏,太简单或太难,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 注意游戏过程中的纪律性

有的游戏在进行时,由于其本身的对抗性比较强,学生好胜心切,就更容易注重游戏的结果,而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老师做游戏前应该心中有数,利用游戏规则和奖罚机制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 游戏前要对游戏规则交代清楚,如何评分,奖惩的制度一定要明确;

(2) 对游戏规则的贯彻要坚决,尤其是对违反纪律的一方,不可有制不依。

4. 注意游戏操作的时间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游戏时间。时间过长会使儿童的学习兴趣下降,过短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儿童的游戏时间长短既要参照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也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及教学内容加以安排。

5. 注意游戏实施的多样化

和一般游戏不同的是,游戏教学中游戏是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再好的游戏,玩过几次,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所以必须不断地设计新的游戏,同一个知识点地突破再不同阶段可以用不同地游戏。比如:Snow white is taken far away. 在新课时可以利用分角色表演(Role play),复习课时可以根据句子的节奏性进行分组游戏,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分别起名:Snow white, is taken, far away. 老师点到名字的组同学全部起立,如有一人表现不对,就可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6. 注意游戏后的总结

课堂游戏后一定要注意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复习知识点,了解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确定在以后的巩固练习中需要进一步强调的地方。另外老师还要总结游戏操作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为以后完善游戏积累经验。

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正日益受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它“习之于嬉”的教学方式,开放活泼的课堂气氛都为儿童英语学习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教师应善用游戏教学,开拓儿童的思维,激发其兴趣,促进儿童对英语学习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化,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真实、自信、合作、创新

──—谈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灌输效果往往不佳,而语言学习又需要学生的体验、实践、运用、互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转变学习方式,这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通过任务型学习,学生不但能建构语言知识体系、掌握语言技能,而且还能学会社交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和做事的能力,为生存和成功做准备。

一、教师设计活动要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生活中的交际情景,即考虑其真实性。

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或任务,首先要考虑其真实性。因为,语言是镶嵌在真实的情景中的,没有真实的情景,语言就失去了其交际价值。真实的语言材料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还提供真实的目标语文化信息和真实的语言输入,满足学习者建构语言知识的需要。

教师要选好任务的切入点(starting points for tasks):可以从学习者个人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切入;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可以从图画、照片、图表、录音、阅读材料以及游戏、模仿、猜测等切入。如让学生听天气预报,获取当天的天气信息,决定要不要带雨伞,穿多少衣服。这体现了学生如何“用所学的语言来做事情”的语言学习特点,可谓实现了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设计一些可以达到目标或能够凸显成就的任务,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心。

首先,任务的设计要恰当。所谓恰当指任务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语言水平,使学生有兴趣。而且,好的任务在智力方面和语言方面都具有一些挑战性。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设计一些可以达到目标或能够凸显成就的任务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交际任务,如交换电话号码等。

此外,赞扬和鼓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设法交流时,教师不应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如我在上课时,有学生在对话时出现了 “I went from Foshan to Beijing.”时,我没有即时打断学生的交谈,而是在过后评论的时候纠正 “He went to Beijing from Foshan.”在指出学生的错误的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赞扬。得到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习动力才会得到加强。

三、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语言学习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互动机会。与同伴的社会互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从学习动机来看,学习是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愿意学得更好。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彼此争论,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这种主动体验的过程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采取互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反馈,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与真实的互动相差很远,教学效果比较差。而班内配对、小组互动、班际互动等立体式、全方位的互动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使用语言的机会,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媲美的。学生在课上不再是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表现出主体性。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合作中,学习者尝到新东西,扩大其认知结构,获取新知识。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很多困难都阻碍着任务的实施。比如有些同学基础差,词汇量少,害怕同学取笑,不敢开口说英语,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还有些班级规模较大,教师既要兼顾教学进度,也要让全班五、六十个同学在一节课内有机会参与确实不易。针对以上的种种困难,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下以下的一些做法:

1.每节课利用课前的 5 分钟,安排一个学生上台练习口语。可以是介绍一样物品,可以是讲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讲一些学生熟悉的话题,如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现象等,可以由台下同学进行补充或是对他们的演讲进行评价。轮流进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与人交流的心理素质。

2.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活动的任务分配上,优生和中等生可以完成任务中较难的环节,而后进生则完成较简单的步骤。当目标达成后,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成员尤其是后进生给予肯定,鼓舞他们的信心,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感和成功感,同时,他们的交际和口语能力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尝试用电脑自制精美的英语教学单词图片

看,这是我用电脑自己制作的两张精美的英语教学单词图片,是根据广州市小学英语课本第三册(供小学四年级上学期使用)第 93 页单词表中 Unit 1 的前两个单词制作的。

    

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不是配备了单词图片吗?为什么还要自己制作单词图片这么麻烦呢?自制的单词图片与配备的有什么不同呢?怎样用电脑自制这么精美的单词图片呢?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下面就这几个问题一一做出解释。

首先要说明的是,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确实都配备了单词图片。特别值得赞扬的,是一、二年级的英语口语的单词图片制作得非常精美,而且好用。单词图片上的彩色卡通图画很吸引人,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在看到精美的单词图片时就能产生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一、二年级的单词图片很齐全,不但每个要求掌握的单词都配备了单词图片,而且给 Let's learn 也配备了可供朗读的图片,这样老师们上起课来就方便极了。有了这些精美的单词图片,老师们可以省去很多麻烦,比如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也不用另外花时间和精力去自制单词图片。老师们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单词图片进行课堂进行,做一些简单的单词游戏,如猜单词,拍单词图片等,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可是从三年级开始,配备的单词图片就非常不好用了,起不到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作用,也给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不方便。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图画不够精美。从三年级开始的单词图片上的画面大部分是用相机拍出来的实物,多数画面不美观,有的甚至很丑陋,无法吸引学生,起不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有个别丑陋的画面,学生看了会起哄,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第二,单词图片不够齐全。单词表中的很多单词没有配备单词图片,课本里出现的很多很重要的单词或词组也没有配备单词图片,这样在教学中进行操练的时候就很不方便。很多时候,特别是上公开课,教师们都要花很多精力去制作单词图片。所以真的很希望从三年级开始的单词图片也能跟一、二年级的一样精美和齐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省去教师们的很多麻烦。

在现有的情况下,我只能利用假期的时间尝试自己用电脑制作单词图片了。看上面的两张单词图片,它们的画面很精美,单词下面有一条下划线,可以提醒学生们注意书写工整。单词下面有音标和中文,这可是在哪种单词图片上都没有的。这种单词图片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它们把学习单词所需要的图画、单词、音标和中文都集中到一张卡片上了,音标与相应的字母或字母组合是对着的,单词中特别要注意的元音或字母组合以及它们的音标都用红色突出来,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重要的提示作用。这种单词图片,比一、二年级配备的单词图片更适于中高年段的学生学习英语单词,也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利用音标来学习单词的方法。

下面来讲一讲怎样制作这种单词卡片以及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种是传统的方法,直接用手工绘制。第二种就是用电脑制作,再用彩色打印机打出来。这两种方法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第二种方法的成本还很高。当然,可以用黑白打印机打出来,这样可以节约成本,但是效果可就差远了(如右图)。不过,我只能采用这种节约成本的方法了。还可以尝试第三种方法,给教研员提建议,让他们帮助我们给制作公司提议,仿照上面的样子重新制作单词图片,并且要尽量齐全,然后发给各间学校使用,这样就不用老师们费尽心机了。

目前,我只能采用第二种经济型的方法,用电脑制作单词图片,再用黑白打印机打印出来。首先,图片的采集有多种方法,可以直接使用金太阳公司提供的素材,但是很有限,我们还可以上网搜索,或者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将课本里的图片直接输入电脑,再进行处理。有些图片只能在显示器里显示出来,却不能处理,我们可以把图片打开,再按键盘上的 print screen 键,抓取屏幕上的图画,再打开附件里的画图软件,然后把抓取的图片粘贴在画布上,再利用画图软件对图画进行简单的处理,如用橡皮擦除,用选定工具选择所需的范围,把图画复制、粘贴在word的页面上。在word里面也可以用图片工具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把图片背景设置成透明色,裁剪图片大小。

单词的字体我选用 Comic Sans MS,这是广州市新教材要求的字体,有利于学生仿照来书写单词。音标如何输入,让我动了一番脑筋,我查遍了各种特殊符号的输入,都不能很好的输入音标,于是我上网查找,看看有没有音标输入的软件。我查找到一个办法,如果电脑里装了金山词霸,就可以用字体 Kingsoft Phonetic Plain 来输入音标,一试果然灵。

将单词图片处理好后,拿去打印,麻烦又来了。麻烦一,彩色图片用黑白打印机打印?出来,要突出的红色反而变浅了。于是,我把红色变成黑色,把黑色变成灰色,这样一样起到突出元音的效果。麻烦二,由于其它电脑上没装金山词霸,有的甚至没有 Kingsoft Phonetic Plain 这种字体,音标无法正确的显示出来。于是我又想了一个法子,先把单词图片打开,再利用键盘上的print screen键抓取屏幕上的画面,然后利用画图软件对图画进行简单的处理再用打印机打印出来,也就是把 word 软件里由文字和图画组成的单词图片变成一整张图画来处理,这样音标到了哪部电脑里都不会变了,因为它已经变成图片的格式了。

你们看,要自制单词图片要花多大的功夫啊,要动多少脑筋啊,如果上级部门能帮助教师们解决这个麻烦问题就好了。

(编辑点评:本文的作者虽然不是使用我们人教社的教材,但我们认为他的这种经验很值得大家参考。)

Asecret!一个秘密

一别10年,能再和昔日教过的学生聚会在一起,算是当教师的一件幸事。而能够在阔别后十年收到全班学生的礼物,我更是激动不已。不光是因为教英语,更重要的是我太想知道这精致的盒子里装的是学生送给我的怎样的一份礼物,正当我心急得要像老外那样打开包装纸时,一行隽秀的英文字却率先映入眼帘,Dear, Secret. Please don't open it. Because it's a secret in it

我的手下意识地停了下来,我的思绪也随着这一串文字回到了10年前在这个班上的第一节英语课。

新成立实验班,第一节课总是以考试开局的,今年也不例外。发下试卷,学生们闷头答题,我则四下巡视,拿着手中的座次表和学生对号入座,结合学生的相貌特点和名字的含义,利用有限的四十分钟,背下全班学生的姓名,这是当一个好老师最大的基本功,也是我要向学生亮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几年来,我总是因为在这方面的出色表现,能够最先赢得学生的信服。

20分钟过去了,忽然我发现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悄声走过去询问,“老师,这个词没有学过,它的意思是什么,您能告诉我吗?”我忙看试卷,的确,试卷上有这样一个句子“It's a secret. ”要求翻译中文。 而这是先前老教材的内容,这些学生当然没有学过。此时我刚想张嘴告诉他中文含义,突然转念一想,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两天前看了一部影片叫《甲方乙方》里面的一个情节让人看了着实可笑,电影演员李琦扮演的角色非要充当英雄,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葛优等人排演了一个情节,那就是让他充当八路军派来的联络员去接头,并告诉他一句接头暗号。不久敌人把他抓去严刑拷打,想从他身上问出接头暗号,历经磨难,李琦扮演的联络员终于经受不住这般拷问招了,你猜他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打死也不说”。于是又一轮狂风暴雨般地毒打开始了,瞧,这就是戏剧。原来,葛优等人告诉他的接头暗号就叫做“打死也不说。” 一个知名教育专家在来我校讲学时提到国外有一句名言:听到了你就忘记了,看到了你就记住了,做过了,你就掌握了。如果此时我仅仅是把中文告诉她,她顺手写下中文含义,但我无法断定今后她再次见到这个词时,是否还能回想起来。于是我灵机一动,上演了和电影《甲方乙方》情节类似的场面,我对她说:Sorry, it's a secret. 它是个秘密,我不能告诉你。学生一脸茫然失望地坐下了。几分钟过后,不时有学生举手询问同样的问题,我总是提高声音像是在回答他的问题又像是在说给全班学生听 “sorry, it's a secret.这是个秘密,我不能告诉你。”学生们都无可奈何地坐了下来。就这样,后面的20分钟就在我和学生的问答中度过了。

临近下课,收好试卷,我将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然后诡秘的眨眨眼睛对全班学生说:Look at the sentence. It's a secret. 这是个秘密。I can't tell you the answer. Sorry.” 扑哧一声,从角落里传出了笑声,“真笨,老师都告诉你们答案了。”话音未落,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跳进了我的视线。我急中生智说道:David, It's a secret. 这是个秘密。Please don't tell them.”这个被我叫做 David 的男孩,先是一愣,尔后,急忙用手捂住嘴,眨眨眼睛,表情怪怪的。这下,全班同学都呆住了,我明白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吃惊,其一,因为我在第一堂课能够在突发情况下叫出同学的名字,他们没想到老师这么神奇,对班级的底数了解得这样透彻;其二,当然是因为我和 David 之间的对话引起了他们的思索。仿佛刹那间,这些鬼精灵们恍然大悟般地喊道:哦,我知道中文意思了。这是个秘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是个秘密。’太有意思了,真是太有意思了。”看到学生茅塞顿开的样子,我释然了,于是我就势向全班学生发问“ What's the meaning for‘it's a secret. ’?这可真是一群鬼精灵,没想到的局面出现了,那个叫 David 的孩子大声带头喊道:It’s a secret. 我们不告诉你。”另一个声音在喊:那么,我们试卷上没写答案是正确的了,因为这是个秘密,我们不能告诉你呀!”

我没想到事情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但我真为这些实验班孩子聪明的小脑瓜所叹服。 他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刚刚获取的知识活学活用,而且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用得恰到好处。1:1虽然我和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打了个平手,但我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这群小精灵。

下课了,孩子们围在我的身旁“What's your name?”问话的又是刚才那个叫David的男孩。“I have no English names. 我还没有英语名字,你们给老师起个英语名字吧!并且也给我做张名片吧!”我把给老师起名字的权利和设计名片的任务给了学生,这些小精灵兴奋不已。这是我惯用的伎俩,我总是希望能够在接班后尽快建立起这种师生间和谐似伙伴般的师生关系。我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这样,“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时的教育才最能奏效。在我看来,作教师也必须先做孩子的好伙伴,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样师生就会成为亲密的朋友,学校也就变成了乐园,在乐园里成长的孩童才会真正热爱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一年又一年,我已经有了 4 个英语名字了,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我不知道今年我的名字会叫什么,我在等待……

第二天上课,当我信步走上讲台对全班学生说: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Good morning, Secret. Welcome to our class.” 天哪,孩子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写着“Secret”的名片,五颜六色,形式各异,我呆呆地站在那里,一种少有的快乐与骄傲由心底而生,刹那间,我知道,我和我的学生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的思想是相通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一刻,我就断言,这个学年我将和我的小精灵们相处得很快乐。 

一别10年,难得孩子们还记得当年的那一幕场景,我的眼角湿润了,至今我依然没有打开那个礼盒,但我知道那里面的秘密就是一个字“爱”。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几例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英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要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创设英语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视、嗅、触的双语环境,营造一个学习双语的环境氛围。学生们在这种环境氛围里学习外语,感觉学习外语真实自然,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接触和实践所学的语言,增加了练习的“量”,提高了学习的“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学起来轻松,用起来自然,学用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那么我就如何在班级中营造英语氛围浅谈自己平时积累的一点做法。

一、英语晋级

2005 年超女唱遍大街小巷,深入男女老少的心里。小学生都能说出谁与谁PK,谁胜利晋级。如果英语也让学生进行PK,看谁胜利晋级,肯定收效甚大。更何况小学生好胜心理比较强,喜欢获得老师的表扬、学生的羡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组与组的比赛。个别学生的一个不协调的动作,将会扣去小组的分数,必然会招致同组小伙伴的“白眼”。而英语晋级,我们可以把那些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归为一组,以学期为单位,看到学期结束,谁将顺利晋级。正因为水平差不多,他们谁都不愿输给对方。

至于晋级台的设置,我们可以贴一张纸在教室的一个角落,纸上记载学生的PK对手,以及每一堂课的 PK 情况。

学期结束,我们就根据他们的PK记录,选出一学期每一组的顺利晋级的超级男生或女生。

二、每日英语 英语角

语言和环境氛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只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进行的,因此要让学生处于英语语言学习的气氛之中,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景,增加他们的外语输入输出量,进行“每日一句”活动是一个极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选取一个小角落,设计一个栏目──“每日英语”,写下学生每天要掌握的一句简单英语用语(用四格线表示)。课前,教师在黑板上公布出当天要掌握的一句话,同时花一点时间教他们。每过一天,教师就把这句话写到英语角去。可供学生日后随时去查看、欣赏、朗诵。尽管黑板上呈现的是一句简单用语,可时间一长,可以积累很多。也许当天学的内容,今天是记住了,过一两天又忘啦,我们可以利用英语角来做再学习和回顾的场所。从长远考虑,只要教师做好及时的巩固和落实检查,那将是一笔很不错的课外学习资源。

在刚试行的几个星期,可以先由教师来提供资料。过一阶段后,发动学生来找资料:可以是书上看到的你不懂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你很欣赏的话,却不会读的;或是你自学的课外内容……如此一来,教师既可以轻松一下,学生又很高兴:他们的东西有用武之地,更乐意在课外查看英语资料。

教师又如何做好学生的检查工作呢?其实可以发挥班级里的优秀英语人才。以5—6人为一小组,选取小组长,每天小组长监督组员的背诵情况,教师负责随时进行抽查。

三、“三七”俱乐部

以 21 天(三个星期)为单位,腾出一节英语课,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英语的体会,其实就是总结自己一单元的学习情况。

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上好复习课是老师一直关心的问题。如果复习做得好,效果肯定不错。但在平时,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老师不辞劳苦地在那边帮学生设计这样或那样的复习方案,替学生做好条条框框的复习工作,学生就跟着老师一直转,不敢也从没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复习。我尝试采用“三七”俱乐部,在这俱乐部,学生会想尽办法回顾自己已学内容,把最精彩内容献给同学。

1. 游戏式

既将复习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陈鹤琴老先生曾说:“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吗?

复习英语内容,单词是一块很重要的内容。在复习英语单词时,我们可以采用“the last letter”来完成。比如:apple— egg—goose—eleven— 也就是我们语文常用的接龙。相信这样的形式,既能巩固学过的词汇,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反应能力。

2. 故事表演式

一个单元学完以后,学生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收获。通过充满童趣的表演活动,佩带自己动手做的头饰,自己亲自编排的故事串联,拓展和延伸了外语课堂教学内容,使同学们的语言、身心和思维得到充分的、协调的全面发展。那不正是我们老师所希望看到的吗?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做到更好的互动。让学生体验到真实语言交际的新奇感和收获的愉悦感。

3. 歌唱式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而音乐作为 一种艺术,可以给学生美感教育,以此来陶冶孩子们的性情。而部分英语歌曲更蕴含有思想教育的意义。PEP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都配有相对应的歌曲,学生们可以模仿这曲子,自编类似的歌曲或歌谣,在边编边唱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已经比以往大大提高啦!

四、单元书画家

只要熟悉PEP小学英语教材的老师都知道,每一单元,都会涉及新的词汇、句型、结构等。班级中书法、绘画才子多少能有几个。我们也不该埋没他们的才能,感受英语老师对他们的器重。开始教授一个单元之前,让他们把准备要学的单词和相对应的图片贴在教室墙面上。每学完一个单元,又可以增加新的东西上去,我想那时的教室,会是书画的教室,更是英语洋溢的教室。刚开始,教师先示范做一单元,等学生着手去做时,一定要做好指导工作(特别是书写)。

论暗示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是每位英语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尝试中欣喜地发现,暗示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将暗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总结,阐述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环境暗示,体态暗示,活动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激活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打开英语学习的大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的原理  基本原则  运用方法及效果

一、暗示教学法的原理

暗示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所创,因而亦称“洛扎诺夫教学法”。其原理是:人类的学习过程包括了大脑两个半球的协调活动,是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的统一,也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像一个完整的乐队,有铜管乐,打击乐、弦乐等,只有当它们协调演奏时,才能奏出优美的乐曲。暗示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大脑左右施加的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实验证明,此教学法在发掘人的学习潜力方面有着异常功效。

二、贯彻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愉快而不紧张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学习过程中不应伴有任何一种外部精神压力,学生应处于一种愉快、松弛、集中的心理状态。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因此,遵循愉快而不紧张的教学原则,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各种途径,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诱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原则。

传统的教学观念只重视理性的力量,相信学生有意识活动的学习能力。其实这样只发挥了大脑皮层结构和左半脑功能,没有顾及无意识的调节作用。无意识心理活动能使人们和环境保持平衡,个人的见解、动机和记忆都受感情、想象以及其他无意识活动的影响。遵循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理性和感情同时在活动的整体,在教学中上尽量地采用暗示法,尤其是各种艺术手段,例如音乐、诗歌、短剧、讲故事、游戏等,来调动学生的无意识潜能,促进其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协调。

3.暗示互相作用原则。

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发生暗示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遵循这一原则,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学生与小组之间的融合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质,善于建立和维持与学生良好的接触。教师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要处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利用权威、正确设置外部环境、音乐效应、语调色彩等,使学习者综合地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

三、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及产生的效果

(一)环境暗示

暗示教学法认为,暗示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因素,倘若能达到“人──环境”之间的“共振”,人与环境间的不断交流就能达到最为和谐协调的境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有意识灌输──有意识被动接受”这样一个教学系统之上的,而暗示教学法则突出强调环境与人的“共振”。教的一方需要为学的一方创造一种共振的环境,在这样一种共振体系中,学生便能自然地、不由自主地、超常地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是优美惬意的物化环境的陶冶,还是愉悦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感化,都能使学生在无对抗的状态下,乐意、顺利地接受环境的暗示信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如在学习园地多展示一些学生的英文习作,以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多给学生以“英语学习是有实用的、愉快的、不困难的”,“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成功”等一类的积极暗示,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兴趣小组,让他们根据教师指定的主题,如食品、饮料、动物等不同内容,收集图片、包装袋等与之相关的各类资料,分小组在班级内展出,并在黑板报上开辟栏目加以介绍,最后再进行小组间的评比,这不仅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以巩固强化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同样,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场景、氛围等环境条件来强化暗示刺激,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班级布置一个类似的环境,运用实物,借助多媒体的光、声、像等多种手段,以及教师的语言与肢体语言,使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如在教学 Halloween 时,教师先在课前收集整理好相关的资料,然后在班内进行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节日氛围中。教师再结合这个节日中的重头戏—masks进行教学与操练,接着组织学生观看录像,从而对西方人过万圣节的情况有个完整的了解,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一边复习操练本单元教学内容,一边自制面具,最后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时候,举行化妆舞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情是轻松的,他们关心的是在活动中如何表现自己,从而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锻炼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交际能力。

(二)体态暗示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能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能起到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试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搜集各种信息不一致的时候,其总体效果等于7%的言语联系加 38% 的声音联系加上 55% 的肢体动作。“体态暗示”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的用意所在。体态暗示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特殊信息传递方式,尤其是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能体现暗示的委婉特点,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束目光、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有效地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上,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来称赞,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教师可以叉开食指和中指作 “V”形,称赞其高明,了不起。

同样道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新授句型 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e. 教师故意在临上课前安排一位同学去办公室取东西,学生自然就迟到了,只能在门口敲门:“I'm sorry. May I come in?”教师一边说:“Come in,please.”,一边用手势来表示,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然后教师再领读几遍,请学生再来表演,学生兴致勃勃地看了又看,练了又练,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就牢牢地掌握了这个句型。而且,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也能熟练地用它来表达迟到的歉意。这种方法依靠的是多次反复的训练对感官产生刺激,刺激的次数越多,所产生的记忆就越牢固,从而逐渐使训练内容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的,最后达到不再遗忘。

(三)活动暗示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深奥难懂,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小学生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如果在教学中能把学习的内容以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把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富有创造性的英语教师,总是善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表演唱,或是故事接龙,模拟交际活动等等,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时,教师新授完以后,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游戏── 击鼓传花。要求学生在击鼓时有节奏地询问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weekends? 鼓声停时花在谁手里就由谁站起来回答。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放松大胆地展示着自我,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而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发性、随机性和潜在性的无意识刺激,更是对学生有意识的学习起到了奠基和补充的作用,达到两者“双重交流水平”的和谐一致,从而创造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自我暗示

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形象就像一部电脑,要由自己来编排数据和输入程序。你的生活环境,你的经历,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反应,你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得的经验都会为你提供有关的数据信息。你通过反复编排把自己的形象输入“电脑”,于是,在你心灵深处就出现了一个能够指引你思维方式的自我意向。是谁在为你控制操作?就是自我暗示。自我暗示的方式主要有:写名言警句提醒自己、自我形象设计、经验总结、教训启迪、自我激励等。成功教育表明: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挖掘他们的潜力,善于运用暗示手段,给予激励和引导,激发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会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例如面对考试,我们也不妨采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曾经第一,我就很有可能再成为第一。”

“只要我保持冷静,我肯定能做好这份答卷。”总之,教师要及时地、不断地暗示学生坚持与放松,用良性语言激励自己奋进。通过一次次反复地自我暗示,同一思想的不断敲击就会使它铭刻在潜意识中,学生的大脑和行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从开始的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到后来的自觉行动,学生将会沿着良性的轨道不断奋进。

四、结语

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沟通的桥梁,暗示能使人意识中最有力量的意念转化为潜意识,从而产生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而暗示教学中的那种积极暗示,没有命令和强制,因而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潜力,使他们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让我们巧妙地运用环境暗示、体态暗示、活动暗示等他人暗示,帮助学生找寻到那片属于他们的灿烂星空;让我们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暗示,引领学生遨游在那片属于他们的快乐天地间!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反映了使用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言语,即口语,然后再学习语言文字。在他学习口语并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并不懂得语言的语法规则,而是在语音、词汇、句子中感受语言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交流中不断掌握母语。这样,当学龄儿童开始学习母语文字时,已经不会有很大的语感困难了。学习外语则不同,学生学习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对外语的感知,认知是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因此,外语教学的“听”、“说”也应该从培养语感入手,以听说为主,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使他们大胆开口,能听、会说,排除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

一、精泛结合,增加实践

“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实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

二、培养积累的习惯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造氛围

正常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四、音形结合,适时进行音标教学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五、读

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沟”的运用

在外语教学中尽可能把所学语言用之于真实的(或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的)交际目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在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把整个教学过程尽可能设计得接近真实的交际过程,使教学活动符合自然的交际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设置一些存在“信息沟”的情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人为的外语交际的条件和语境,从而促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交际学习交际,逐步获得交际能力。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听者或说者、读者和写者)的角色可互相转换,每位学生既可进行口头交际,亦可进行笔头交际,使“信息沟”的存在不只是单一型的,而是交叠型的,因而使“听说读写”交替进行,全面训练。这种“四会并举”的训练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疲劳感或焦虑心理,而且可以在形式多样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有效地促进语言习得。我们就应该合理的运用“信息沟”,让小学外语教学有一个更新的环境。所谓“信息沟”,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这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语言的运用就是在交际。

一、“信息沟”的作用

“信息沟”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因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外语的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知道,个体一旦获得动机并发生作用就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持久力,大大地促进学习。而要让学生获得动机,并产生作用,就必须让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获取信息的需要。这样的需要将会极大的让学生产生内驱力。这样信息沟的存在对外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时就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从激发他们的需要出发来开展教学。只有学生有了想学的需要,他们才会调动全部的注意力来进行外语的学习。因此,“信息沟”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真实的言语交际是建立在“信息沟”基础之上的。没有“信息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言语交际。

二、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沟”

前面已经提到,“信息沟”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信息的不可预见性及交流双方存在信息差距。“信息沟 ”活动可视学生的程度或为了练习某一特定的语言项目或技能而设计。但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活动,都应体现出交际双方有信息差距和为了弥补这种差距的交际性的特点: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十分紧凑,信息差距的填补和再生十分迅速,信息接收者(听话人)无法预知信息传递者(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因而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理解对方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综合、合理运用“信息沟”来开展教学。

1. 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创造“信息沟”

虽然“信息沟”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但是我们在运用和创设“信息沟”时,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层次,阅历水平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等都是和成人有差距的。有的问题不能只从自身出发,要避免将问题扩得太散和太深,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甚至需要教师的不断指导,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2. 以教材为本,制造“信息沟”

我们的教学始终都是以教材为本的,因为它是教学的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抛弃了教材来开展教学,这样会使我们的教学偏离目标。同样在制造“信息沟”进行教学时也不能脱离了教材,通过教材上的各种教学内容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沟”。当然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在教材的编写结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在所建议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都较明显地体现了“信息沟”的一些原理,从而为贯彻交际性原则奠定了基础,也突出了新教材的特点。我们所运用的(PEP)小学英语教科书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设置了“信息沟”教师可以直接运用,也可以加以改进。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法都要以课本教材为主,同时可以适当地扩展一点。

3. 制造“信息沟”的方法

除了考虑“信息沟”创设要注意的以上两点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创设制造“信息沟”使小学外语教学的课堂“活”起来,开设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以下是几种教学创设的方法:

(1)大胆创设情景对话,制造“信息沟”

在学生对教材熟悉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展开对话,大胆地创设与之相联系的情景对话,使学生有强烈的交际需要和交流欲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交际训练。例如:在教授boy, girl时是运用课文里的男生和女生说的,在教授man, woman时我们用课本里的另外一个人Mr Black的图片来发问:Is he a boy? 学生都回答:No, he isn’t. 再问:Why? 最后教师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Because he is a man. 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woman 学生自己找出了答案,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也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对于这样的方式,在教学中可以信手拈来,是最直接、简单的方法。

(2)运用多种教学材料,制造“信息沟”

鉴于“信息沟”的特点,我们要学会运用各种挂图和卡片等教学工具。这些东西将会对于制造“信息沟”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产生想获得信息的需要。例如: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教学开始的第一页,总有一大幅图画。这些图画里是没有文字的,在课堂上将图画挂起来,让学生去观察,这时“信息沟”就产生了。当学生对图画中的内容产生想了解的时候,就可以有教师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碎片,以及各种玩具资料等,都是有用处的。因为只要能够使学生产生获得信息需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拿来用。

(3)尝试多种交际方法,制造“信息沟”

在组织交际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所以我们应该避免单一,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器官来进行交际,从而产生“信息沟”,让学生的获得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烈。经常采用各种不同的交际方法,让广大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口语的实践更加多样化。例如:在(PEP)小学英语教材的三年级上册中的 Unit 5 上到 food 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展开对话:

A: Excuse me.

B: Yes?(询问的表情)

A: Can I have a hamburger?(很有礼貌的样子)

B: Here you are.(表情和动作同时进行)

A: It's good.(做出闻的动作)

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各种卡片和图画同时伴随着做出各种动作和表情,尽量把真实的交际情景表现出来。另外,除了口头交际之外,还可以进行书写交际等,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的技能来制造“信息沟”。

(4)运用 Group work,创设“信息沟”

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课中都一部分是用来给学生进行交际的,这就是 Group work 在这里,学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多人交际的形式来进行。而这一部分就是最好的创设“信息沟”的材料。例如:(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的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里 Part A 的第四部分的 Group work 就是让同学们对自己的朋友做一个调查。运用对话:

A: What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some....

询问他们的朋友想吃哪一种食物:rice, noodles, beef, soup, meat, fish, chicken, vegetable, etc.

学生们在交流中训练口语和书写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朋友的爱好。

(5)开展多样游戏活动,制造“信息沟”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各种游戏来制造“信息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何以在“玩中学”,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例如,角色扮演、猜谜比赛、盲人画画等各种游戏都可以在课堂上开展。

(6)松弛有度,避免情景化的失控现象

在创设了各种“信息沟”让学生进行情景交流之后,学生情绪高涨,难免会出现失控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应该注意松弛有度,穿插进一些听说读写训练,从而更好的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词汇之后,可以开展一些绕口令的活动。另外,还要对掌握的词汇进行书写练习。

步入英语世界感受童话魔力

──—浅谈童话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其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对英语感兴趣,还要真正能将学到的英语运用于实际,这些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去动脑筋思考、分析、归纳、运用英语,自己学习,自己创造,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以促进终身学习。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对如何运用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谈一点认识。

一、兴趣的引导,让学生步入英语的世界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我们所教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暇的孩子,他们的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深奥、复杂的语法知识只会让他们更加糊涂、迷茫;但他们的感性思维丰富,他们爱唱、爱跳、爱动、爱表现。他们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正义。孩子们希望自己也能拥有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般的美丽,魔镜的魔力,圣诞老人的智慧和法力。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他们强烈的愿望:学校组织了英语兴趣班,当孩子们看了《白雪公主》的影片后,我开始教这个英语故事。故事很长,但是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模仿着,学得非常的快。这超出了我的预设。从那以后我从孩子们身上,深深的感受到了童话的魔力,我也爱上了童话故事,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步入了童话的世界,去学习英语,感受童话故事带来的快乐和神奇。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有的扮演美丽的白雪公主,有的扮演魔法无边的魔镜,有的扮演可爱善良的小矮人,让他们带上面具,表演英语童话话剧效果棒极了!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孩子们对童话有浓厚的兴趣,那我们何不借童话的魔力,让学生步入英语的世界,使英语教学更轻松、有趣、快乐、易学!

二、童话的魔力,激活了课堂

童话世界中弥漫着魔力的气息,童话作家奇妙的想象和他们笔下的道具,神奇而具有无穷的魔力,让多少孩子向往,“如果我也能拥有这样神奇的魔力和法宝那该多好呀!”孩子们的心声告诉我,将童话般的想象、神奇的法宝和动人的童话故事请到英语课堂上,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借此魔力激活英语教学,激活课堂。

1.奇妙的想象,让枯燥的字母“活”起来。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单笔画和教师的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正如童话世界一样,张开想象的翅膀,施展童话的魔力,你可以让任何不可能实现的事在童话世界中成为可能。

例如,在教枯燥的字母时,可以用简单笔画,画出卡通的字母宝宝,让孩子们将枯燥的字母拟人化,给予他们生命,像童话世界中一样,把他们看作“字母宝宝”让他们“活”起来。然后,将字母与句型对话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大胆的创造,有的学生能设计出各种情景对话:Hi! I'm “A”.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B”. This is my new friend, “D”. Welcome “D”! 笔者经多次教学实验,收效明显,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喜欢童话王国中可爱的卡通人物,所以他们很喜欢“字母宝宝”。学生们学习字母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敢于开口,乐于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过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中有位学生他把“字母宝宝”当作自己的家人而编制了一组对话:Who's that woman? She is my mom. Who's that man? He is my Dad.学生将刚刚学会的句型现学现用,真正地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学习。例如,cat, cat 喵喵喵;dog, dog 汪汪汪,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有的装成猴子,有的装成小狗,再难的单词在学生的口中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

2. 神奇的道具,让呆板乏味的单词、复杂的句型简单起来。

学习新单词时,教师有时会发现,学生通过图片、动作理解了单词的意思后,便是反复的跟读,学起来显得单调乏味。但魔棒也可以让呆板乏味的单词“动”起来, “活”起来。单词的学习也可以用魔棒将乏味的单词点活,给予他们生命,象童话世界中一样,让他们“活”起来 。这时候将孩子们带入童话的宫殿,一起感受魔法的无穷魅力。如:在学单词“fly”等动词时,我们可以请来奇妙的魔棒,让他施魔法,教师拿着神奇的魔棒在空中晃动,然后指着某位学生如:“fly, fly, you can fly !”然后这位学生就被施魔法了,能飞起来了。他多开心呀!魔棒还可以点一点大象,“fly, fly, you can fly !”然后这位手持大象卡片的学生就被施魔法了,能飞起来了。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了,孩子们也在快乐地学习。

然后,将单词与句型对话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大胆的创造,有的学生能设计出各种情景对话,如:魔棒魔棒在空中晃动,然后指着学生说“Mouth, mouth, you are mouth.” 学生们说“ Mouth, mouth, I'm red mouth. Oh, Miss mouth, you are very beautiful!”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堂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英语课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开发去挖掘,去拓展去想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深受学生喜爱。在学习 Does she like...? Yes, She does.句型时,教师可以画一面镜子或拿出一面金光闪闪的镜子道具,让学生想象他们进入了童话世界,眼前是一面魔镜,魔镜富有神奇的魔法,他能回答孩子们的任何问题。会知道到谁喜欢什么动物。神奇的魔镜将孩子们带入童话世界,他们非常开心,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当魔镜,去施魔法判断是与否。孩子们可以扮演魔镜,也可以请求魔镜回答自己的问题,告诉自己想知道的事。孩子们都声情并貌的双手做祷告状,请求魔镜:“Mirror, Mirror, does she like...? 扮演魔镜的孩子带上魔镜的面具声音古怪地说:“Yes, she does.”在学习这个语法点时,学生们容易弄混淆的句型时,将孩子们引入童话的世界,让他们快速记住句型,运用句型,并表演出来。这种活动方式可以全体参与效果会更好,学生们在一起感受魔镜的神奇的同时,也一起习得了这个句型。神奇的是,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将如此复杂的句型学得简单而有趣。他们一心想请求魔镜回答自己的问题,告诉自己想知道的事,所以再难的句型也容易了。

3. 放飞思维,让语法教学充满魅力。

语法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英语教师所害怕的课堂,和TPR等教学活动相比较,语法教学确实不受学生的喜爱。正当我苦思冥想该如何上和这堂语法课时,可爱的学生戴上了他们做的头饰。我请了一头“大象”表演,想不到这大象居然在飞!台下的学生马上说:“The elephant is fly.”我马上说:“如果你现在真的想让 elephant飞起来,那应该是 The elephant is flying.”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激起了忙问为什么啊?我便顺水推舟讲述了现在进行时态的特征意义。紧接着 The rabbits are swimming. The tiger is fighting……等句子都出来了,孩子们笑翻了天。这时候现在进行时态已经不是什么复杂、深奥的语法知识了,而是他们的朋友了。也许常人看来大象会飞那绝对是不正常的,但是又有谁能肯定以后的世界中真的不会出现会飞的大象呢?在课堂教学上我不想扼杀孩子们不寻常的思维方式,也许他们独特的思维正是我们课堂的亮点呢。如果没有这独特的思维,我这堂现在进行时态的语法课真不知该如何去讲解。我想也只有让他们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世界上才会有孙悟空、猪八戒、米老鼠、唐老鸭吧。

4.无穷的智慧,让童话故事融入课堂。

如果老师课堂设计只是停留在传授知识,记忆知识上,那学生是不会交际的。我们时常在寻找小学英语课魅力的解码,其实就一个字“活”。既然 “活”字是英语课堂的精髓,那只有当学生会活学活用英语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自然地学生们喜欢上这充满魅力的英语课。

笔者采用各种童话色彩的游戏活动运用于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兴趣、想象和快乐去学习英语,孩子们就象着了魔法一样,习得英语快而动情。孩子们不仅能专心地投入教学活动,而且在此同时,他们无穷的智慧能折射出灿烂的创新火花。

在一堂英语课中,教学内容无论是字母、单词还是句型,都有必要在课堂最后对整堂课进行整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将孩子们带入英语的世界。让孩子们用无穷的智慧去创造出动人的神奇的童话故事。当然,故事的内容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学习单词:家中的不同房间时, “study,Living room,bathroom,bedroom,kitchen”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单词编一个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而有趣,运用所学的句型,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当然做个示范:“A cat likes fish very much. But, Where is fish? Is it in the study? No.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No. Is it in the bathroom? No. Is it in the bedroom? No. Is it in the kitchen? Yes. Look, it's in the kitchen. Ha ha I eat you.”笔者在教实践中,惊喜的发现,孩子们能创造出更加动人、有趣的童话故事。有的孩子能编凶狠的老虎在每个房间找兔子吃的故事。“A tiger likes rabbit very much. But, Where is the rabbit? Is it in the study? No.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No. Is it in the bathroom? No. Is it in the bedroom? No. Is it in the kitchen? Yes. Look, it's in the kitchen. Ha ha I eat you .”有的孩子能编出有趣搞笑的漫画式的故事。两个好朋友在捉迷藏,最后在浴室的浴缸里找到了好朋友,既滑稽又有趣。“John is looking for Mike. But, Where is Mike? Is he in the study? No. Is he in the living room? No. Is he in the kitchen? No. Is he in the bedroom? No. Is he in the kitchen? Yes. Look, He's in the bathroom. Ha ha I catch you .”可见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运用短短的小故事将单词,句型灵活的运用起来,从而很好的巩固知识,滚动知识,整合知识。

三、“童话”的启示:设计更多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笔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字母、单词、句型、语法等英语教学中,运用童话丰富的想象、神奇的道具和动人的故事情节,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只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创新,它将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我们可以走出课本的局限,走向社会,寻找更多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丰富我们的课堂。

我们的教育应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主动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教育者本身的挑战。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运用学生感兴趣的道具帮助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我们可以借助童话故事激活课堂,同样也可以借助木偶剧、纸偶剧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我们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领路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激励者,是教学理论的研究者、实践者。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不同的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小学英语课拥有永久的魅力!

丰富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故有的“填鸭式”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生动活泼、轻松快乐、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身心放松,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真切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给英语课堂添加各种各样的“调味剂”。

一、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

常常利用一些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实物、图片来表达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脑子不用去想汉语,直接模仿就能说出英语,这就避免了汉语的干扰,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词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学习实意词中,也可以用在句型教学方面。如“学习用品之类的词 book,pen,pencil,eraser……利用身边的实物,随手拈来非常方便。There is a pen on the desk.再换成另外的学习用品,就会说出好多好多 There be 句型。可见,实物教学确实方便可行。

利用简笔画教学。老师可以寥寥几笔,勾画出生动活泼的动物或人物,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课上画一个象的鼻子,就可以引出许多话题,用启发的方法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对话,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给同桌画一个动物的某部分,然后问其问题,学的有滋有味。另外,利用 Body language(体态语言),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讲 eat,drink,让学生做动作,Eat a cake. Drink some water. 学生得到的信息是直观的,这吸引全体学生去做动作。这样,学生不但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培养学生逐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二、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把竞争意识带入课堂。

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动爱玩,求知欲强。作为儿童英语的启蒙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创造“小竞争”环境是很好的办法。在竞争活动中,准备一些精美的粘贴画,表现出色的同学,就贴在书上,时时鼓励他们。我还让学生进行计时竞说,在一定时间内(比如1分钟)说出学习用品、快餐店实物名称、颜色等英语名词,看谁说得最多,这节课假如有人最多说出8种学习用品,下次看看谁能挑战成功,就带上制作的王冠,学生们争着戴王冠,大家都跃跃欲试,课上课下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

英语课堂的竞争机制,大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即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三、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穿插游戏、歌曲、小活动,让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最让学生激动的莫过于游戏和唱歌了。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歌曲、角色表演,让学生在看看、做做、玩玩中学习,即可以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又可以增加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配音表演,给课本挂图上的人物配音,看谁演的最好,“找朋友”游戏也很受学生欢迎。找两组同学,一组左手拿图片,一组右手拿相对应的单词卡片,大家一起拍手歌唱,在欢快的歌声中两组同学迅速行动,找到相对应的单词和图片,迅速站到前面。这们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所学单词,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

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眼、耳、口、手,鼓励他们大胆去说。这样的教学过程出现了“学习活动化、活动交流化”的局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句型和单词,为了他们日后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英语教学过程就是通过看、听、说来学习的过程。看,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触和处理;说,使对所获取信息的传递。多媒体教学融看、听、学为一体,使学生置身于比较真实的生活、语言环境中。适合处于视听世界,与现代媒体、信息网络接触日益频繁的学生,也为英语课堂教学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条件。

我所做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三维动画场景,加上动听、有趣的语音效果,把文字、语音、图像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使他们产生一种动用语言的激情。如在学习人体器官这些单词时,我做了一只可爱的 Teddy Bear,一会儿用手摸鼻子(nose),一会儿摸嘴巴(mouth)……形象展示了所学内容,夸张的动作,活泼的表演,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全身心融入语言的学习中。

多媒体的运用,可刺激学生感官、听觉和视觉,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延长,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参与性强。把严肃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流场所,给学生增添无穷的乐趣。实现了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语块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

人们接触到的语言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固定的语言(formulaic language)、框架式的语义空间(slot)类似的语言,比如: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这些语言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是人们交际中离不开的语言材料,即可脱口而出,亦能即时理解。这些语言材料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当前外语教学中。

一、语块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优势

1. 语块的定义

对于语块,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Becker (1983)认为他们是具有可分析空间的公式化框架( formulaic frames with analyzed slots) ;Lewis (1993) 认为是词汇组块( lexical chunks);Krashen(1978) 把语块看成半固定式的短语( semi-fixed patterns);Pawley & Syder (1983) 认为是词汇化句干( 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Newell (1990) 则把语块定义为:语块是一个记忆组织的单位,它由记忆中已经形成的组块组成并链接成更大的单位。

在小学英语教材(人教版,2003)中大量存在着诸如上述所描述的语块,作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版)五年级上册 Unit one 中的 Lesson one 一课为例:

Miss Liu: Hello,boys and girls.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in our class. Come here, Bob and Zhou Pei. Come to the front.

Bob: Hello! I'm Bob. I'm eleven. I come from Britain.

Zhou: Good morning! I'm Zhou Pei. I'm ten. I come from Beijing.

Class: Welcome to our class!

Both: Thank you!

Miss Liu: Bob and Zhou Pei, go back to your seats, please. 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上面的这段语言里有很多固定或半固定的程式化的语块,他们大量出现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而且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际素材。如,welcome to (our class)! (I) come from (Britain)等,括号里的部分是可以有其它的替换,如,Welcome to our school! You come from China.等这样的变式。

2. 小学英语中语块的类别

语块的分类主要有Lewis(1993);Nattinger and DeCarrico (1992)等人的分类,本文主要依据 Lewis 的分类,把小学英语中的语块可以分为:1)单词/多词语块( words and /or ploywords), 如:Thank you! Welcome! 这些词汇完全被认为是多词词汇的形式,作为语篇衔接的形式,在小学生的口语表达中可以作为整体来对待。2)习惯搭配/短语限制语(phrasal constraints),比如,good _____ (e.g. good morning, good evening, ...); A ____ ago (e.g. a year ago, a day ago, ...)。这些通常是一些可填空的不太长的语块。3) 惯用语句型/惯用表达式( conventionalized or 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如: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 等,这些主要是一些可以整体储存的语言构块( chunks),包括警句,套语等。4)句子框架/句型框架( sentence builders),如:I’m___ (e.g. I’m ten;I’m Bob;…); I come from___ (e.g. I come from Beijing;I come from Britain;...);Modal + you + VP (for me)? (e.g. would you help me? Could you left that for me? ...)。这些表达句型有助于学生地道地表达。

3. 语块在小学英语中的作用与优势

Lewis (1993) 认为语言是具有语法意义的词汇构成的,而不是由具有词汇意义的语法构成的。这些具有语法意的词汇构成了许多具备实际意义的语块(meaningful chunks), 然后由这些语块形成连续而又连贯的语篇(continuous coherent text)。对中国学生来说,记忆和理解的问题并不严重,但是从大脑中要很快提取出来就比较的困难,更不用说是恰当的应用了。Wallace(1982) 认为英语词汇的教学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使用时搜索不到所需词汇;2)词汇使用不当;3)词汇使用不得体;4)词汇使用不用符合习惯。诸如此类的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词汇法,语块或者词块可以作为预制模板,作为储存及其输出的整体单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在没有掌握语言知识的情况下,语块对于语言交际的实现无疑是有积极的作用。

1)解决词汇记忆的负担

从上面对语块的分类可以看出来,语块小到一个词,大到一个句子,掌握一个语块就可以掌握好多的单词。同时,由于语块的意义是有其特定的语境,因此,语块中的词汇更容易被记住,有意记忆记忆比无意义记忆更有效,这已经是被心理学研究所证实了的。再者,“它还有更高的准确性。应为语块的构成成分之间收到语法和语义搭配的双重限制,在使用时还可以从记忆库中即取即用”(李大志,2006:34)。那些句型框架虽然有一定的变化性,但是他们有很强的规律性,可以替换的部分的灵活性相对小,比自己根据句法结构、词汇用法而生成的句子所付出的努力要小得多,犯错误的可能性也要小得多。在这些语块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时交际更为流利,准确性更高(Pawley and Syder, 1983)。

2)正确的语用、语域使用

以语块为单位进行语言学习,可以避免词汇及句子使用过程中的语境使用不当的错误。主要原因就是语块具有较强的语用功能,语块自身的形成过程中就包含了某种应用语境,因此,语块的习得也就同时掌握了其一定的语境。比如,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Let's______ (e.g. let's begin our class;let's go home together.). 这些语块完全具有其自己的应用语境,基本上是固定化的程式。

3)语言表达的母语般的流利性与选择性

Pawley & Syber (1983) 提出了两个迷惑:母语般的选择和母语般的流利性。为什么母语使用者能够流利的表达并准确的选择语言材料呢?他们认为母语学习者主要依据积累大量的程式化语言,有许多词汇化的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因此外语学习者要想达到或者接近母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要不断地掌握这些程式化的语块,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与流利性。

4)解决语言规则学习与语言表达的矛盾

儿童学习外语并不是首先从学习语言规则开始。有研究表明(Wray, 2002),在母语习得中,分析体系(rule-based system)与套语体系(exemplar-based system)是同时存在的,但是所占比重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从出生到 20 个月左右,套语体系在儿童语言体系中占绝对优势。但是从 20 个月到 30 个月,儿童的分析能力明显提高。 从 8 岁到 18 岁,语法分析能力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善,但在交际中语块的使用不可或缺。成年以后,分析能力和套语体系取得均衡,他们在语言的使用中都起各自的作用(左红珊,2005)。“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5-10 岁的儿童会会有意识的使用语块来弥补而与知识的不足;语块是帮助他们进行成功交际、展示自我、并融入目标语团体的重要策略”(2005:84)。有研究甚至发现(Wray, 2002),一些二语学习者的词汇量可能比母语者的还大,但他们使用词汇的能力却比比母语者要差得远。因此建立并保持套语体系和分析体系之间的平衡是成功二语习得的关键。

二、语块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

1. 要加强语块教学,把语块的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识别预制语块,学会使用预制语块。儿童在没有掌握英语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语块的整体性功能,避免学习枯燥的语言规则和复杂的词汇意义和用法的讲解,以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负担,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2. 按照语块的不同语用功能,加强对语块的熟练运用,训练小学生的连续表述能力。

掌握使用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满足基本的日常交际。如怎样表示与陌生人交谈;怎样表示不同的情感;怎样问路与指路;怎样发出与接受邀请等。教师帮助学生创造适当的语境进行模拟练习。比如用英语表达邀请,让学生组队对话。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版)五年级上册 Lesson 3, Unit one 为例:

Zhou: Hello, I'm Zhou Pei. What's your name?

Patrick: My name is Patrick Green.

Zhou: What class are you in?

Patrick: I'm in Class Three, Grade Five. What about you?

Zhou: I'm in Class One, Grade Five.

Patrick: Oh, we are in the same grade. Let's be friends.

Zhou: Great! Where do you live?

Patrick: I live on Green Road.

Zhou: Green Road? What's your house number?

Patrick: It's 23. How about you?

Zhou: I live at 46 Purple Street.

Patrick: Oh, we live near each other! Let's go home together.

Zhou: Ok. Let's go!

以上这段对话完全可以通过学生配对练习,掌握其中的常用语块,以达到语言交际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3. 加强语块的变式练习

有的语块是比较的固定,没有变式,对于句子框架类型的语块存在着语义空间,有许多变式。比如,Modal + you + VP (for me)? 其变式有很多,可以说 Would you buy a book for me?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等句子。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式练习中灵活使用语块,也可以进行语块的填空练习。如,What's ____? ;Let's ____ (e.g. be friends;go home) 等等。语块的这种创造性练习的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分组对话,也可师生互动,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生活中时时刻刻讲一些日常口头使用的短语,加强语块使用意识,也丰富语块的使用语境,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之中接受知识,这样也培养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英语学习有其特殊性,他们刚刚接触英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英语语块由于即学即用的特点,以及结构与语义上的整体性,所以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语块的使用增强了孩子们语言表达的流利性,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小学英语的教学要加强语块的学习,开发足够的语块资源,让学生从小不再是一位哑巴英语学习者,不在厌烦英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