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浪鲨湾前置任务2016:《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读书笔记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36:19

    这本书是真实的,就像彼得林奇退休后写的第一本书一样,因此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很有学习和参考的价值。因为,为了销售和赚钱,大多数投资业内的书籍都会神圣化(伪装成“善”的)或者高深化(别人做不到)自己的理念和方法,类似巫师的装腔作势。

     张化桥说这两三年好像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我很相信,其实投资比较技巧而是思考的游戏,因此和大乘佛教一样,进步不是模拟和渐进的,当然需要积累而非空想。

     书中大书约翰伯格和指数投资,很多基金的资金管理者和投资人在后期都倾向于或者不再排斥指数投资,这包括格雷厄姆、巴菲特等等很多大师。最近我也通过银行股在验证周期投资法的实践中采取一篮子的做法,这是一种介于选股和指数中间的做法。能够深入了解并且符合自己的资金和需求,采取选股,否则更应该采取指数或者一篮子的做法,也就是在夏普比率的线段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中间位置,而非两端。而且这个一篮子,最好避开最大盘和最小盘(或最新盘)的股票。这也是我在银行一篮子里没有选择四大和城市商行的原因。只是张化桥更极端一些而已。

    张化桥引用了芒格经常引用应该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应该简单,但是不能过分简单”,更粗狂和简单的决策方法有时会更有效,对于指数和一篮子而言是100%的正确,但是不适合选股。另外,张化桥还引用了格雷厄姆的一个说法,就是尽量选择那些市盈率和市净率的乘积小于22.5的股票,差不多PB1.5而PE15倍吧!我还真不知道这个说法,看来还是学艺不精啊!这个观点肯定会被专家和学者们耻笑,但是我觉得其实符合粗狂和简单的投资分析,只是不要机械使用就好。

    其中有一章教“历史书害你不浅”,呵呵,很有意思,其实道理早被别人说过了,但是这是大家经常或故意犯的错误,所以列出了对于你我来说有意义。你所看到的事实只是你眼中的事实,你所读到的事实最大限度也就是别人眼中的事实,这还不包括别人的故意扭曲。另外,人类是喜欢寻找模式的动物,同时发生的A和B事件,很容易被误认为A和B具有因果关系,这在解释历史上的各次上涨和下跌都频繁发生,而且以后还会发生。

    关于通货膨胀,四点详细的解释也很受用:第一增加名义现金流而增加企业名义估值,第二高折现率和高贴现率导致企业估值下降,第三利润夸大增加税负侵蚀企业价值,第四增加资本利得税。总的来说肯定是坏消息了,但是其中不乏好消息。

    张化桥的父亲说了一句令我们这辈人汗颜的话:“即使你把一卡车的钞票放到我的后院里,也不会改变我用钱的方式”,希望我们能够尽量做得到,大实话啊!沙缪尔森更有趣,关于预测他说在过去的5次大萧条中,经济学家成功预测了9次,哈哈!我们还如此相信预测或者解释是不是有点过分地一厢情愿了?

    预测对了并不等于决策正确,决策正确也并不等于赚大钱。就像《股票做手回忆录》写的那样,用你的口袋证明你的观点,否则没有意义。另外,对于汇市和商品更无法准确预测,因为从本质上说就比股票难很多,另外这两个行业都必须采用杠杆交易,因此更加危险。

    张化桥建议选择的50-70只小盘成长股的方法,值得借鉴。最近也一直在琢磨成长投资法,有些类似,只不过我认为5、7只就足够了,最多10只吧?还不确定

    H股股民喜欢大盘股,而A股股民喜欢小盘股,这个对比挺有意思,其实和我认为成长股可能在H股上市的国内业务公司中概率更高是一样的。相对而言,A股大多数股票都是高估的,可能出来金融、大盘蓝筹或者一些成长股。目前而言。

    张化桥认为目前国内监管部门和媒体把国内股民追求很多差公司如ST等等为不理性是不对的,他认为这反映了国内企业家资源的稀缺,以及国内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方面所需要中国特色的能力,比如在双轨制、政府关系等方面的水平是他们被溢价的原因。看法独特啊!而且至少从迄今为止的历史可以看出,这样的追逐的股民确实受益不错,很说明问题。

    还有就是张化桥认为,随着市场上赚钱机会越来越少,股市估值会提升。而不是因为企业盈利能力提高而提升,是因为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而提升。因此他预测未来经济会相对更差,而股市会相对更好!

    张化桥对几个行业的看法也很有意思:比如他认为未来电信业的收入提高很慢,如果说有机会也在于削减成本,这我很认同。而且由于电信企业手中现金太多,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加大分红提高负债率从而提高ROE,但是这不现实,中国移动不就买了浦发银行了吗,因此之后我买了浦发而不是中国移动。张化桥认为电力行业像制造业而不像公共事业,因为煤的价格,我非常赞同!同时张化桥认为基础设施(港口、码头、机场、隧道)、燃气、供水等企业才是真正的公用事业,和金融业一样是好的投资标的行业。后者又是杠杆最大的行业。对于制造业,张化桥认为一个印度籍的基金经理“不买带工厂的企业”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消费、饮料等行业,张化桥认为这些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号称有无形资产的护城河,但是品牌价值其实很低。在我的眼里,中国的大多数这类公司只具有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差异化,而不具备定价权和排他性。其实是一个道理。

    在分析一个企业的时候,张化桥说他首先就会看资金周转率和销售额,而非利润,后者我一直这么看,但是平常对于前者的关注不够。其实用钱的能力和成本是很重要的。学习中!在分析企业时,最重要的是三点,商业模式、诚信和执行力,简单有效啊

    关于格林布雷特的两本商学院的讲义,有一点一直没看懂,就是EV/EBIT评估,这一次张化桥解释的更简单。其实市值减掉净负债才是其实真正的价值,收购价格。而EBIT或者EBITDA则更具有相对比较价值,这个数据的绝对价值没有什么,但是我觉得更应该用后者而非前者,有点小矛盾。可能是不应该减掉折旧摊销吧!

    张化桥说,中国有大量的公司收入高而财富少!他谈到很多资本支出和维护性投入。但是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层和所有权分离的原因,这在国外引起了雷曼兄弟的破产,在国内主要是国有企业的董事长非真正的董事长这个因素,否则中国移动应该分红而不是投资银行了。

    张化桥认为不应该买农业股,我觉得是对的。认为应该投入三个自然:自然垄断、自然资源、自然优势股。但是曾经买过两年中国石化,管制型垄断,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张化桥认为流动性和股市关系没有目前想象那样大,最重要的还是利率。2008年以来的危机主要是源于产品过剩危机和增长极限的逼近。而前期的新经济的烧钱容忍度和企业通过负债提高ROE等等都滞后了这个危机的到来,而副作用则是加强了危机的强度,毕竟长期来看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都会降低投资预期回报率,因此会提高市盈率和股市的估值,因此会有一轮牛市。这个观点我觉得要一分为二地看,其实和流动性是相关的,只不过国内因为储蓄率高和投资高而消费低不明显而已。必须假设流动性不变上述的观点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