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医院地图: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1:32:10

《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第二阶段报告

双辽市第二小学  陈丹

一、前言:

1、            本课题的来源:

古人有言: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般来说,爱读书的学生文章基本上都会写得好,表达都会比较得体,甚至表达得比较艺术,这就是一种熏陶。爱读书的人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使人进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从书本中学到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让孩子们喜爱读书,养成从小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为他们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同时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活跃和综合时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得到了一定的训练,那么学生对阅读与写作重新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阅读不只是鉴赏前人的一些写作技巧,单纯的为将来的写作服务,而是通过多读、多背、多记,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力,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增加词汇量,把课文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变成自己的语言。适应当今时代生活、工作的高效率、高速度,逐渐培养他们“出口成章”的说话能力。

3、            课题的研究状况

承担课题以来一直处在低年段的教学工作中,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的措施之一: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小学生爱读、多读、自觉读的习惯。我先从指导学生扩大识字量来,逐渐避免识字少而不会读书的状态。在工作中激发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首先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其次教给识字方法,学会独立识字,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然后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最后加大课外延伸,拓宽识字渠道,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由于生字、词汇、短语、句子的大量积累,学生比着学、赛着学,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经过训练学生们都能写出自己的想法,一些作品资料加入了我的另一个课题《积累、开放——小学作文动态教学实验研究》的结题材料中,该课题已得到双辽市教育局教科所的批准,现已结题。转眼我的学生将进入小学中年段的学习阶段,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课题下阶段的实施计划,并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这三个月我进行了词语积累、阅读训练、作文指导等,如就在十一长假结束时针对教材第五板块的习作要求写自己最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学生多数都说国庆大阅兵,真是啊!学生亲眼所见一定会有所写,但是我觉得应该让孩子们再细致的观察一遍整个过程,于是我用MP4把国庆阅兵的过程下载下来,带领学生重温了阅兵的壮观场面,并边看边引导学生说说他看到的场面,适时的进行了讲解。孩子们结合着自己看到的谈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整整进行了三节半课时才落笔写下这个热门话题,而且同学们从中也得到了热爱祖国的教育,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感到自豪和骄傲。

4、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反复练习而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已不仅仅是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向广大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与中华民族充满阳光的未来。

5、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工作,现已略见成果。申请承担课题时,结合之前的教学工作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文,在吉林省“十一五”重点课题“语文素养整体建构的理论与研究”开题会上被评为一等奖,借开门红之契机,围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阅读能力这一研究,在教学中提高认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作实践中引导学生从识字入手,本班识字教学作为特色在学校进行观摩教学,学生的识字量与日俱增,识字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了实践基础,上升为理论,一篇《激发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在《四平教育上发表。更加坚定了我研究的信心和激发了研究的热情。一年的教育工作结束时我把自己的教学经历用一篇《一年级的阅读训练》做以总结,并投稿到《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被录用。二年级下学期我组织并推荐本班的多名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汉语作文考级暨现场作文大赛”,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活动,并通过活动锻炼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此次活动中本班参赛的八名同学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成功的过了作文2级,而且有五名同学得到了荣誉,我也被中国报刊协会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二年级的孩子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就是收获,过程是值得欣慰的。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

1、本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依据和研究原则

(一)阅读的兴趣性原则。学生对阅读是否能产生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可通过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兴趣,使他们不仅要学会阅读,还要乐于阅读,从被动到主动。兴趣大的学生往往阅读非常主动,掌握阅读技能也快得多。

(二)阅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学习阅读的进程,由于存在着个别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相应地发展阅读技能。

(三)亲身体验的原则。阅读课的第一步就是学生读书,教师不说过多的话,静静观察学生读书。学生亲身体验才会有个性化的理解,才会丰富教师的教学。亲身体验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培养能力的原则。学生能爱读书,会读书。能够比较熟练地翻查常见的字、词典,懂得借助作品的注释,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认字和朗读的能力。

(五)注重过程的原则。课堂阅读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理解中得到体现的过程,是平等的交流,互为启发,互为师生。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和争辩的过程,学生自我教育,师生互相教育,共同用生命去拥抱语文!

(六)讲练结合的原则。讲和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教师的讲,学生的练就是盲目的;没有学生的练,教师的讲就不能落到实处。

2、本研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1)、使学生学会学习,自能读书,具备参与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语文素养,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2)、和学生一起阅读、思考讨论其中的语句和思想,用孩子喜欢的言语和方式引导他,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增强他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3)、通过读书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朗读时能读得通顺流畅,读出文章的意蕴,读出文章中的深情,同时也是对学生勇气和自信的培养。

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学阶段是从低幼儿读图时代到读文时代的一个过渡时期,低年级学生读一些图文并茂带注音的书,如童话类、寓言类书籍。中年级学生可读一些幻想类、科普类、探索类书籍。高年级的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榜样的作用或者说“偶像”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可以可以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已有定论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多读一些古诗文,还可以读一读名人传记,总之选择合适的读物也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你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4、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教师本身通过查阅有关的教学资料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在文献中寻求更多的方法和经验,辅助课题的研究工作。

2)个案分析法:在研究中善于观察总结,遇到问题或值得推荐的经验要进行细致分析。

3)对比归纳法:开题时期学生的水平及不同阶段学生所达到的水平要进行对比,以便缺点补足,优点发扬,及时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认识到自我的提高,增强自信心。

4)理论研究法和分析总结:结合实践的操作经验,上升为理论,再采纳优秀文献的理论形成自己的经验,可以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或案例等等。

5、研究进程和研究工作的实施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通过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迅速增加了自己的识字量,可以独立进行读书,在班级创设的不同意境中爱读书,在课堂上学会阅读方法,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增强了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问题和讨论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语文课堂的常规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有限,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课堂上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齐读或者备受孩子们喜爱的分角色读,有时看似热热闹闹,但有的学生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所以教师在读前提出要求,读中加以指导,读后及时评议。

3、朗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理解课文之后的感情朗读,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和保证课堂的教学时间,有的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4、朗读的指导性不强。很多教师在分析、理解之后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没有实效性。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所以教师适当的范读,学生评读可有效的提高学生有感情的读出语气。也可用一些标记指导学生掌握读文的语气,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语气。

5、学生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记流水帐的现象,所以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并加强积累,让学生们学会使用好词佳句来充实自己的作品。

六、参考文献、引文注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电子版)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与阅读引导》薛瑞萍 窦桂梅  

《吉林教育》    2007、2008、2009年

《四平教育》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