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仁奇峰门票:世纪互联(2011年4月IPO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34:24

i美股投资研报—世纪互联(2011年4月IPO版)

imeigu.com 2011-04-20 17:01:08 来源: i美股 原文链接 作者:李雪 

(i美股讯)腾讯、优酷、凡客、淘宝、人人、畅游和斯凯等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背后,离不开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服务商的支持,以上几家企业均是世纪互联贡献营收的大客户。

世纪互联是中国最早的IDC服务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电信中立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营收主要来源于托管及其他服务(Hosting and Related Services)和网络服务(Managed Network Services),2010年两者在营收中占比近似为7:3。截止2010年底,公司的国内外客户总量超过1300个。其客户结构多元,既有大型互联网公司、蓝筹企业,也包括中小型企业,2010年前五名大客户贡献的营收不超过16%。

2011年4月21日(周四)世纪互联将登陆纳斯达克,代码为“VNET”,IPO拟发行1150万普通股,发行价区间为10美元-12美元,以中间股价计共融资1.27亿美元,市值达到6.18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巴克莱资本、JP摩根将担任本次IPO主承销商。

下文将从公司概况、业务模式、运营五个关键因素、财务数据、行业状况、风险提示和公司结构、股权结构等七个方面介绍世纪互联。

一、公司概况

世纪互联1999年初在北京成立,创立伊始就立足于为用户提供IDC服务,并于当年底建成国内第一家电信级互联网数据中心。此后,基于网站托管业务不断增加增值服务项目,包括流量监测服务、负载均衡服务以及网络安全服务,吸引国内外重量级的公司比如日本KDDI入驻。

随后公司在数据中心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业务。2004年6月与惠普联手开拓IT服务外包市场,7月与GDS开拓灾难备份数据中心市场,2005年4成立媒体运营中心(MOC),提供面向融合媒体产业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2006年10月与天津网通达成战略合作,开创与主导运营商合作的新模式。

再次融资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2007年2月世纪互联再获数千万美元的投资,西安、天津、深圳等地的大型数据中心相继开通,2009年吸引腾讯、中信银行灾备中心等重量级客户入驻。

世纪互联一方面自建数据中心,另一方面通过向电信运营商比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等租借空间和机柜从而成为公司的合作数据中心。2010年1月二级城市包括保定、黄石和宁波等地的数据中心同时上线,公司全面推出分布式部署IDC战略。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的33座城市的数据中心增至47个,较2009年同比增95.8%,包括自建的数据中心拥有2645个机柜,44个合作的数据中心拥有3105个机柜。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三家核心企业: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世纪互联智慧能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EnerGrid)和云快线科技有限公司(CloudEx),开始从以服务器托管及IT外包服务为基础的传统数据中心专业服务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传统数据中心与新一代数据中心并行发展的综合型数据中心产业集团。

二、业务模式

1.IDC业务简介:

世纪互联的收入来源于IDC业务。广义上的IDC业务,指数据中心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即客户租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带宽,并利用数据中心的技术力量,来实现自己对软、硬件的要求,搭建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享用数据中心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世纪互联的IDC服务主要包括整机租用、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机房租用、专线接入和网络管理服务等。

(以上为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的内景图,来自世纪互联官网)

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互联网和企业IT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提供的服务具体分为:

-互联网和网络托管服务:IDC向客户提供高性能、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满足客户的网络和计算需要(包括建立空间、冷去和安全系统)以及网络连接托管服务(包括硬件、操作系统或客户联网服务)。

-网络服务:帮助客户使用特有互联网和专业路由技术,优化互联网连接和网络互联服务,从而使互联网上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快捷、更可靠。

-云服务:云服务可将IDC基础设施和运算资源进行收集,并通过互联网按需进行传输。

2.IDC采取分布式部署,分为核心层、骨干层和边缘层

世纪互联IDC采取分布式部署,包括核心层、骨干长和边缘层。核心层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顶级数据中心;骨干层在互联网大省自建拥有省级网络出口的优质数据中心;边缘层是公司评估全国二、三线城市优质运营商数据中心,采取租赁方式让客户低成本部署。

目前公司在中国的分布式部署节点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河北、西安、湖北、河南、浙江9大地域,具体如下图:

(图片来源于世纪互联官网)

3.客户特征:多元化和低流失率

-客户机构多元

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的国内外客户总量超过1300个。客户结构多元,既有大型互联网公司、蓝筹企业,也包括中小型企业。在过去三年中,大型独立客户带来的营收占净营收比例不超过4%;2010年前五名的客户贡献的营收不超过16%。

-客户低流失率

公司客户流失率较低证明了客户的忠诚度较高。根据每月重复营收来计算,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每月平均流失率分别为3.3%、0.8%和0.9%。2010年12月,来自于前20位的客户每月贡献的重复营收为1820万元人民币,2009年1月为770万元。

公司不同行业领先者提供服务,同时这些客户也为公司积累了行业知识、运营经验和信任度,从而也有助于公司向本行业其他客户进行交叉销售。

-各行业贡献营收的领先客户

2010年国内IDC数据市场营收总额高达6.7亿美元,近40%的销售增长来自于互联网行业,其中网络视频、电子商务以及SNS企业对网点、节点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成为了IDC营收的主力军。

根据2010年每客户每月重复贡献营收排名来看,公司在不同行业的主要客户主要有:

三、影响业务运营的五个关键因素

从整体市场来看,根据IDC,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2009年为6.671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22.7%,2014年将达到19亿美元,2008年到2014年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23.8%。

从公司层面来看,影响业务运营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包括:机柜(cabinet)数量以及机柜使用率、每月客户的循环营收和流失率、价格和网络服务的扩张以及营收成本。

1.托管的数量以及机柜空间使用率

截止2008、2009和2010年的12月31日,公司分别有2787、4157和5750个机柜,业务运营增长一方面有赖于机柜数量增长,另一方面是机柜使用率的提高。

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市场对机柜空间的需求不断提升。一般来说,配备机柜和其他相应设备的自建数据中心一般要花费6到8个月的时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作,租用其机柜设备。

2.每月客户循环收入和流失率

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托管服务和网络服务的循环营收。

公司与客户一般其签订的是长达一年的合同,客户根据使用项目按月支付相关服务费用,从而成为公司每月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即循环收入。循环收入表明公司的服务和与客户的合同是稳定的。循环收入是每个月固定的循环的收入,每月循环收入在每月总收入中占比超过90%。2008、2009、2010年的平均每月循环收入分别为2070万元(人民币)、2440万元和4190万元(630万美元)。

非循环收入主要来源于一次性的服务,包括安装服务、合同外的带宽使用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这些都是在客户确认服务完成时进行一次性付款。

由于合同到期未续约或者合同临时终止,会造成循环收入的减少。流失率是指每月收入的减少额在每月平均循环收入的占比。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每月平均流失率分别为3.3%、0.8%和0.9%。

保持较高的每月循环收入和较低的流失率则能表明客户的稳定和忠诚度。

3.定价

一方面,由于公司的高质量服务以及对电信运营商(carriers)和网络之间的连接优化,产品服务有一定的溢价;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的服务被认为是优质的数据中心和网络服务提供商,许多客户仅仅将核心的服务器和设备托管在公司的数据中心,此外还有大部分该类需求并不通过公司。因此,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是从现有或者新的客户中争取到更多的业务,这或许会导致价格的降低。

4.网络服务扩张

公司从2008年开始提供网络服务,2008、2009、2010年来自网络服务的收入在总净收入占比分别为11.5%、9.2%和28.6%。2010年9月对Managed Network Entities 的收购使得2010年这部分的收入较2009年大幅增长。对于更快的数据传递和更畅通的互联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将为网络服务提供发展契机,从而促进这部分收入增长。

但是,在网络服务扩张的同时,公司也面临如下问题,包括购买设备、租用更多光纤建设更多的POPs以及提供足够的带宽。此外,由于扩张导致的收购资产和业务也会造成:现金流量大幅流出、股东权益以及相关证券的潜在稀释、重大的商誉减值、其他无形资产的摊销以及被收购企业潜在的负债。

5.营收成本

营收成本主要包括电信(telecommunications)成本和其他数据中心相关成本。电信成本包括数据中心所需的带宽和来自电信运营商(carriers)相关资源费用、从合作的数据中心租赁的机柜的租金、设备和其他成本,以及自建数据中心的设备、租金费用、薪酬、设备折旧和摊销费用以及其他成本。

随着机柜和员工数量的增长,这部分成本也在增加。

数据中心的自建和合作的混合模式影响成本结构。来自于合作的数据中心机柜的毛利润低于自建的数据中心,因为合作方的电信运营商拿走大部分利润。

一方面,公司将继续租用来自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以满足于迅速增加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将继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以及广州泛都市圈自建数据中心。降低成本能够提高公司的毛利率。

四、财务数据分析

从历年的财务分析可以看出,2010年营收增至5.25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的3.14亿元人民币增长67.2%;2010年调整后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8366万元较2009年的4811万元增长73.9% ,2009年和2010年的EBITDA利润率分别为15.3%和15.9%。研发费用预计将持续上涨,用以开发更多资源、完善技术,增加服务供应和提高运营效率。

以下是历年营收、利润、成本和费用的详细分析:

1.托管及其他服务占营收比下降 网络服务占比上升

世纪互联的营收包括两大部分:托管及其他服务(Hosting and Related Services)和网络服务(Managed Network Services)。

从财务历史来看,托管及其他服务包括主机托管服务、互联服务及增值服务,一直是世纪互联的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2009年及2010年,托管及其他服务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8.5%、90.8%及71.4%。世纪互联的与客户签约期限一般为1-5年,客户根据使用项目按月支付相关服务费用。 托管及其他服务在营收中占比呈下降趋势,由2008年88.5%降至2010年的71.4%。

网络服务收入增长迅速,其占总营收的比2008、2009、2010年分别为11.5%、9.2%和28.6%。网络服务主要是通过云快线技术及其他技术,帮助客户优化网络使用。此服务的签约期一般为一年,客户按月缴纳网络宽带服务费。随着2010年9月世纪互联对Managed Network Entities的收购,预期2011年这部分收入仍将增长。

2.2010年股权激励费用致使行政管理费用暴增

世纪互联营收成本占总营收比例保持在72%-76%之间;由于2010年计入大量股权激励费用,导致行政管理费用暴增至2.8亿元人民币,2011年公司表示期望股权激励费用将大幅下降;此外,研发费用预计将持续上涨。

营收成本占总营收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在72%-76%之间,随着机柜和员工数量的增长,这部分成本也将继续增加。

由于2010年计入大量股权激励费用,导致行政管理费用暴增,在营收中占比由2008年的13.2%增至53.7%。行政管理费用主要由管理层和行政人员的薪酬和福利构成,包括股权激励、第三方专业服务成本和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资产的折旧与摊销。此外,还包括办公室租金、办公相关费用以及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等相关费用。

2010年计入到行政管理费用中的股权激励费用为2.549亿元人民币(3860万美元),占当年的行政管理费用达2.823亿元(4280万美元)的90.3%,当年的行政管理费用占当年净营收的53.7%;去年同期行政管理费用为2550万元人民币,占2009年净收入8.1%。

2011年公司表示期望股权激励费用将大幅下降,同时行政管理费用的其他科目包括管理层的薪酬以及专业服务费用将上涨,主要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巩固Managed Network Entities的运营。

研发费用预计将持续上涨,公司将投入更多资源开发和完善技术,增加服务供应和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2010年由于并购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失为754万元人民币,此前没有该项目损失。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与公司的运营无直接关系,我们预计这部分费用近期将持续增长。2008、2009和2010年此部分费用分别为290万元人民币、500万元人民币和1140万元人民币。由于对Managed Network Entities的收购,公司的无形资产由截止2009年12月31日的1720万元人民币增至截止2010年12月31日的1.571亿元人民币。我们预计2011年和2012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分别为2890万元人民币和2120万元人民币。

3.2010年GAAP净亏损2.5亿元,净利率跌至-47.2%

2010年股权激励费用除了计入到行政管理费用中,还分别计入到营收成本、销售和营销费用、研发成本等项目中。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2010年计入到成本和运营费用中的股权激励总费用达2.8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总营收5.3亿元人民币比例达52.8%。

由于2010年巨额的股权激励费用,2010年运营亏损和净亏损均跌至最低,分别为2.3亿元人民币和2.5万人民币。

该年度的运营利润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4.3%和-47.2%。

4.2010年Non-GAAP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增至15.9%

按照Non-GAAP,2008、2009和2010年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767万元、2490万元和5945万元,净利率分别为3.2%、7.9%和11.3%。

2008、2009和2010年调整后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分别为2255万元、4811万元和8366万元,EBITDA利润率分别为9.4%、15.3%和15.9%。

五、行业分析

受中国企业、政府以及个人数据通信的快速增长,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蓬勃发展时期,并预期将会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根据IDC提供的数据,2009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规模为7亿美元,相比2008年增长22.7%,2014年有望增加至1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8%。

下文将从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的五个特征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现状的三个不足,来讨论选择数据网服务提供商的应考虑的四个因素:

1.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的发展的五个特征

-互联网普及程度不断增加:2008年中国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按用户数计算)。根据欧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将由09年的3.89亿增加至5.58亿,年复合增长率为7.5%。目前有98.3%的互联网家庭都实现了宽带连接。

-在线媒体内容消费不断增加:中国在线媒体消费正在快速增加,其中包括在线视频,在线游戏,社交网服务等。 思科视觉网络指数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视频IP流量预计将由2009年的295.9字节增加至1,405.3个字节,年复合增长率为52.1%。在线游戏玩家将由2009年的6590万增加到2014年的1.23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3.3%。在线媒体内容需要大规模的宽带、 数据储蓄和其他互联网资源,而这必将在未来拉动市场对数据中心服务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移动互联网内容(包括信息,图片,音乐、视频、游戏)将大幅增加。移动设备在中国消费者的普及也给他们提供了另一种接触互联网的途径。根据IDC提供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月,中国66.2%的互联网用户通过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来接触互联网服务。思科视觉网络指数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IP流量有望从09年的1.5个字节增加至200.8个字节。

-企业IT外包增加:在过去,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将他们的数据中心要求控制在企业内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考虑或者选择将其所有或者部分数据中心要求外包。据IDC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由2009年的107亿美元增加至2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

-云计算:云计算允许企业在由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管理的服务器上来运行他们的应用软件。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来聚合和再出售服务器运算和储存资源,云托管服务提供商跟传统托管服务在许多方面比就会显示出它的优势,其中包括按需订购 、制定弹性的定价计划,软件管理等。根据IDC提供的数据,2014年中国软件即服务收入将有望从2009年的8860万美元增加至3.2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9%。

2.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现状的三个不足

-网络互联性不足,构建复杂。互联网包括诸多互联网络,如果这些网络之间互联不足 ,子网络之间数据传输就会比分支网络内部之间的传输速度慢很多, 而且安全性也会降低。在中国,主要子网络在各省里由不同运营商来运营,并且通过位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三家主要国家网络接口点和有限的地方直接互联体系来实现互联。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这些子网路的互联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通信发展的主要瓶颈。

同时,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在中国南北方垄断地位的确立,他们将阻止其他对手进入这一市场,而这将也将会影响子网路互联的建设。2010年11月,Garnter对150家企业做了一次调查,有37%的企业将网络堵塞和互联建造列为2011年数据中心软件基础设施第三大挑战。

-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程度低:尽管中国互联网服务和应用在不断发展,但公共互联设施的发展程度仍比较低,不足以务满足宽带网需求和目前互联网用户数据通信的消费。2010年11月,Garnter对150家企业做了一次调查,30%的企业分别将数据增长和数据中心管理问题列为2011年数据中心硬件设施发展的前两大挑战。

-中国电信行业监管严厉: 中国电信产业主要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移动三家寡头垄断。 根据IDC提供的数据,2009年这三家企业垄断了中国64.9%的数据中心服务市场。这三家电信运营商都拥有全国电信业务运营资质,并通过全国网络向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服务提供一个共同平台。中国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也受到几家政府机构的严厉监管。

在中国国务院和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十二五计划中(从2011年至2015年)中 正式将三网合一列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未来互联网、电信和电视网络有望组建一个新的联网基础设施。

3.选择数据服务提供商的应考虑的四个因素

-网络之间的互联水平:由于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性不足,因此,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提供高互联网连接水平,确保所有运营商网络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和位于这些网络上的客户之间的业务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规模:由于互联网在线环境上对于持续运行的要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一个可以提供可靠、安全,大容量基础设施。

-技术和增值服务:数据服务中心提供商所提供服务除了最基本的托管服务,还包含了不断增加的增值服务如技术维修、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 )和管理式网络服务。

-售后服务和回应时间: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所托管的联网计算设备承担者重要的使命,因此一旦客户遇到任何问题 ,能否及时得到相应的客服服务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需要一个能力超强的客服服务团队来保证服务质量。

六、风险提示

公司运营面临着来自外部渠道、市场和社会的系统性风险,其中与电信运营商的既依赖又竞争的关系或将对其运营造成较大影响。下文将从对供应商和客户的依赖、成本、扩建、收购、竞争、信息安全等等方面来看:

1.对供应商依赖

-对运营商的依赖:公司向多个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租借设备、带宽和其他数据中心等电信资源;购买网络入口以此提高网络互通互联的高效性,主要供应商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租借光纤、满足带宽需求,合同期限一般是一年。

在租借设备、带宽和其他电信资源方面:公司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各地的子公司签订协议,租借隶属于两者的数据中心(公司称之为“合作数据中心”,由两者建设和运营)的一部分或者所有机柜,包括电力系统、布线以及在数据中心其他安装的设备。这些合作的数据中心完全由运营商运营。过去的两年,公司与上述两者的35个子公司签订了35份合同。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各地的子公司对合同有独立的法律效力的执行权,所以合同条款之间的差异较大。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公司从中国电信和中联通租借44个合作数据中心的3105个机柜,占公司运营机柜总数的54%。

-光纤供应商依赖:公司比较依赖第三方供应商来提供数据传输网络的光纤,无法保证供应商继续提供以及续约。

-设备供应商依赖:公司目前向有限的供应商购买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其他一些设备,与这些供应商之间没有保证供应条款,那么供应商的减少将会直接影响运营。

2.对主要客户依赖

2010年公司来自于互联网公司客户的营收占比超过70%,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视频、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游戏等企业。一般来说,这些企业的业务模式相对较新并且盈利较困难。如果来自这些互联网企业的营收下降,以及这些企业减少了数据中心外包服务,都会对公司运营带来影响。

3.成本风险

-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相关的租借费用或面临大幅涨价;

-电信成本增加:电力成本(Costs of power )增加:电力成本在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占据较大部分,此外,公司不能将增加的电力成本转移到客户身上;随着目前服务器的电力需量的不断增长,数据中心的电力和制冷设备也需要不断增加。目前客户对电力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原有数据中心的电力容量。

4.扩建风险

截止2010年12月31日机柜数据5750个,计划到2013年底通过自建和合作新增数据中心从而使机柜数量超过1万个。计划自建光线网络覆盖公司遍及中国的大型数据中心,将网络服务容量由截止2010年底的每秒2950亿字节增至每秒1万亿字节。

面临的困难包括:

-资本性支出、以及运营费用等持续的增长将导致现金大额流出;

-无足够多的运营现金流或者从第三方融资来支持;

-新建的数据中心或许超过了客户需求;

-新建的数据中心需要巨大的建设成本和维护 成本,包括大量的资本资源和运营费用。

5.收购风险

2010年9月,公司收购两个提供网络服务的公司51%股权,包括北京 Chengyishidai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 Zhiboxintong (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且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拥有收购剩余两者49%股权的特权。

风险包括:

-新的业务整合以及被收购公司客户和员工的安排;

-未预见的隐藏负债;

-现有业务和技术的等资源的分流;

-未能达到预期的业务协同效应;

-新业务或产品运营失败;

-新创收不能弥补收购消耗的成本;

-对新业务的整合造成对现有公司和客户的潜在损失;

-带来商誉或者无形资产损失。

6.竞争风险

-电信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因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向客户提供类似世纪互联的数据中心服务,与公司形成直面竞争关系。

由于竞争关系,公司与运营商租借数据中心的合同有可能提前被运营商提前终止,另外还有到期后不能续约等风险存在;此外,很难保证运营商是否继续以较高性价比为公司继续供应相关服务或者向公司提供其附加容量。

-同类网络服务提供商:与公司业务模式类似的电信中立服务提供商比如网宿科技和帝联科技(Dnion Technology)。

网宿科技是以IDC起家,2004年着手研发CDN技术,不过其CDN业务发展迅猛,其CDN业务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由2006年的12.99%增长至2010年上半年的42.32%,已成长为中国CDN领域的第二大服务提供商。2009年10月份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帝联科技的主营业务既包括分布式IDC服务又包括CDN内容分发网络。

-企业本身:一些大企业的内部数据中心。一些设备厂商如思科、华为等实现公司的纵向一体化切入IDC服务,但该业务不是其重点所在。

7.信息风险

公司的数据中心(尤其是合作数据中心)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一旦安全方面存在漏洞,该公司所属运营信息以及客户信息等都存在被盗用的风险。

8.其他风险

-中国本土的快速城市化和区域规划或造成公司数据中心的拆除和搬迁。

-知识产权风险:一方面公司的知识产权或遭受侵犯;另一方面,公司也会遭遇知识产权诉讼。

-在中国市场的运营还可能会面临一些政治、司法、税务及知识产权等方面风险,这些风险需要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七、未来规划和募集资金用途

1.发展规划

目前公司运营的数据中心有47个,正计划新增6个数据中心,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和泛广州都市圈,并且将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租用机柜以满足客户需求。

数据中心分布于33个城市,2012年计划覆盖到50个城市。数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一方面可以服务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连接不同地方的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全国性的数据传输网络。

2.募集资金用途

该公司发行价区间为10美元-12美元,IPO拟发行1150万普通股,以发行价中间价11美元计,该公司市值达到6.18亿美元,融资1.27亿美元;扣除掉支付给承销商折扣和费用后净筹资为1.135亿美元—1.311亿美元(承销商充分行使超额认购权)。

公司招股书透露募集资金主要用途:

大约7000万美元扩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大约3000万美元用户扩建网络基础设施;

余下资金用于公司营运资本或者其他用途,包括战略性投资和对业务补充型公司进行收购(目前暂无相关动态)。

八、公司结构和股权结构

1.公司结构

此次上市主体为境外的世纪互联集团(21 Viant Group,Inc.),世纪互联集团100%控股在港注册的世纪互联有限公司,香港世纪互联有限公司再控股大陆进行各项业务经营的实体,具体如下图:

2.股权结构

从股权结构来看,世纪互联董事长兼CEO陈升的持股比例由IPO前的28.2%稀释到IPO后的24.6%,投票权为24.6%。董事李宏玮的持股比例由IPO前的11%稀释到IPO后的8.5%,投票权为10.7%。世纪互联整个高管团队的持股比例由IPO前的56.1%稀释到IPO后的44.1%,投票权为53.1%.

在世纪互联主要股东中,FastHorseTechnology Limite为英属维尔京注册公司,由陈升和张军控股(其中陈升占比75%,张军25%),在IPO之前共持有25,500,000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0.4%,IPO股权稀释至8.1%。

Sunrise Corporate Holding Ltd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该公司由陈升100%所有,IPO之前共持有24,826,090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0.2%,IPO之后股权稀释至7.9%。

PurpleCommunications Limited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 陈升、Sherman Tuan and John Milburn为该公司董事会成员,其中陈升持股比例超过10%。U-Media Holdings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 Ling Wang和 Zhiwei Zhao为其董事会成员。

GGV Funds包含Granite Global Ventures III L.P 和GGV III Entrepreneurs Fund L.P.两家基金,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L.L.C 为GGV Funds的唯一普通合伙人,PO前后都持有该公司26,796,050普通股。 其中Granite Global Ventures III L.P持有26367310 GGV III Entrepreneurs Fund L.P. 持有428740。

SMC Synapse Partners Limited,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由Yoshihisa Ueno所有。Smartpay Company Limited,为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由Xiaojun Li绝对控股,持股比例超过70% 。Cisco Systems International B.V.为荷兰私人有限公司,是思科间接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i美股 李雪 辛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