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人物the almighty:美国媒体农业新闻报道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9:30:14

近期全球爆发的粮食短缺危机,再次让农业进入美国政治、经济、传媒精英的视野。“民以食为天”不仅是维系人类生命的直白箴言,更是蕴含政治智慧的升华。作为美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长期以来深受美国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时代》等报刊,CBS、CNN、ABC等电视及网络全年大量进行着涉及农业话题的新闻及深度报道,为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与传递、农业市场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的提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报道内容:权威性、准确性、实用性

美国农业新闻包括农业报道(agric-ulture journalism)和农场新闻(farm news)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围绕着宏观农业形势及政策展开,包括农业及人口统计、农业经济、农业技术、国际贸易等。后者涉及帮助种植、挽救受害作物及对受伤农夫的农场救援,农场劳工纠纷处理等内容。

美国农业新闻记者力求做到专业、权威、准确与实用。这些报道原则在美国得到两个体系的保障:一是报道内容的来源,二是其农业新闻人才的培养。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信息既是报道重点,又是记者日常信息收集积累、斟酌选题时重要的信息来源。处于信息时代的美国农业,其生产安排和产品销售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相关信息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各州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农业信息体系比较健全,目前形成以美国农业部及其所属的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 、经济研究局(ERS)、海外农业局(FAS)、农业市场服务局(AMS)、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WAOB)、农场服务局(FSA), 以及首席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体系。

比如针对全球粮食紧缺,价格飞涨的问题,美国农业新闻记者要做其对该国粮食市场影响的选题,那么第一步就是迅速浏览美国农业部网站及其它类型媒体,来获取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局的市场新闻报告。该报告涉及有关棉花、牛奶及其制品、水果和蔬菜、肉和牲畜、禽类和蛋, 以及香烟的价格、数量等信息。这些信息由联邦及各州通讯员提供,通讯员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工作受联邦雇员所监督。市场新闻报告通过美国农业部市场新闻卫星通讯系统传输给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贸易刊物等其它政府和公众设施,由它们向社会传播。美国农业市场服务局从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层层体制化、程序化,严谨有力地保证这些数据的及时、准确与公正。

从事农业研究的科研组织与大学机构也为报道的专业权威、准确、实用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这个角度讲,记者大大受益于1862年颁布的莫里尔土地赠与法案(the Morrill Land Grant Act)。该法案确立规则:州政府可以利用公众土地帮助筹措农业和机械艺术学院的经费。

通过土地资助,美国建立起大学中的农业教育。作为回报,这些受资助的学院需向公众开放研究成果技术,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让美国大学科研机构的农业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随着这些学院增加农业贸易、农业经济、农业市场等专业,它们对农业发展趋势状况、预测分析等研究成果,也成为记者的重要新闻来源和写作的权威依据之一。

美国不仅密苏里大学、芝加哥大学、爱荷华州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近百所大学设农业新闻院系、专业或课程,社会培训机构也在培养农业新闻人才。加上农业新闻人才的培养主要设在农业学科下,其从业人员具有丰厚的农业科技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农业经济学、贸易学,知悉农场主的所需,再加上经过一两年新闻采访写作的教育,因此美国农业新闻报道能够在权威、准确、实用性上独占优势,同时也保证了美国农业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报道特色:深度、平衡、视觉化处理

美国农业新闻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注重预测性的报道,重视报道的深度、平衡性及可视化处理。

国际农业记者联盟(IFAJ)设置的明星奖明文规定农业新闻报道入选条件就是涉及广泛农业利益的事件,表示出这一奖项对深度报道的关注。比如针对近来全球性粮食价格上涨问题,《纽约时报》2008年5月18日发表文章《价格高企的光明面》,独树一帜地指出低价让企业家与技术革新者把注意力转向非农业领域,而粮食价格的走高会促使他们关注农业,并进而解决农业与能源、农业产出效率、育种等问题。这篇报道得出的结论是在分析了美国几十年来粮食价格持续走低与20世纪30年代政府价格补贴小农场主政策带来的市场影响基础上提出的。针对第三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新闻报道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纽约时报》6月15日发表文章《陈旧的耕作习惯导致乌兹别克斯坦土地盐碱化》,称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世界第三大棉花出口国由于旧的农业习惯及沿袭前苏联的计划体制的影响,使这个国家的农业面临着环境恶化、农民遗弃土地、棉花产量低下的问题,通过本国农民的质问不满来表达文章对该国农业的担忧。在揭黑幕报道上,各媒体也不遗余力,甚至直陈对政府的不满。比如2005年5月10日《今日美国》报道了美国农业部2003年支付9375美元给农业新闻的记者,以期他们能够写出有利于农业部的报道。

在对热点问题处理上,美国农业新闻报道注意报道的平衡性。比如针对近期生物燃料问题,在全球基本一致负面报道、指责生物燃料是造成粮食短缺重要罪魁之一的情况下,《华盛顿邮报》6月18日刊登投资者Vinod Khosla的专栏文章,以其本人的视角,用牛排作比于生物燃料,提出相反的观点:一份 16 盎司牛排消耗掉相当数量的玉黍蜀和水,我们也应该禁止牛排吗?《华盛顿邮报》这种用个人专栏文章来表示与大多数意见不同观点的方式与作法,既可以有效地表达热点问题报道中的另一种声音,另一方面又避免观点与公众大相径庭给媒体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美国农业新闻报道在深度、平衡上做足功夫,同时注重报道的视觉化处理,以期让诉求理性传播的农业新闻更适合现代大众接受媒体信息的习惯。其传统媒体及新媒体除常见的依赖平面图片以外,现在更加注重于视频传播。前者比如美国农业部对国际频道新闻的报道及信息提供就给出世界地图的对照,受众可以直接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自己的目标地理位置,然后点击进入相关页面。2008年6月12日美国农场新闻网(usfarmnews)最大体现了海量利用图片的方法,使用185套图片与文字配合滚动实时播出近期美国中西部的暴风雨对农业的影响;相应地,电视、网络媒体也实施现场感强的有关于记者在地面追踪报道的农业受灾情况的视频报道。

  传播手段:媒体地方化、

传递快捷化、技术新颖化

数据表明,美国的地方农业媒体发展迅猛,2000年,全国的地方农业媒体情况是:报纸101份、杂志432家、AM广播电台1,001家,FM 广播745家以及12 州和 3个地方收音机网络以及3家电视台。

美国地方农业新闻媒体的蓬勃发展很好地适应了美国精准农业发展的需要。精准农业是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化学物质使用,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精准农业让每个地方性媒体新闻报道都高调聚焦本地区的农业。美国的农民, 农产品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从本地媒体微观角度了解与自己的生产息息相关的天气、化肥、种子、产量、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和供求新闻,而对其它地域的新闻了解更多得益于美国发达的互联网络。

以美国农业部网站为主体,联合各州县地方媒体网络版与网站,美国形成强大的农业新闻传播互联网络,为农业新闻与信息的传播提供快捷途径。鉴于互联网在农业传播中所起的作用,美国网站农业新闻编辑除向印刷媒体借鉴传统的分配、编辑文章等方面的经验以外,同时也要求记者把向网页增加多媒体、视频、音频或者评论当作一项优先的任务,并且考虑以3D方式提供新闻。

3G手机已经被美国农业新闻记者应用到了新闻采访、写作、报道领域。农业新闻记者利用3G手机直接上网、浏览网页,或直接迅速地从编辑部电脑中下载所需文件,记者用手机直接写稿、绘图,快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最后将其传送给编辑部的电脑,而传输所需时间可能不到一秒。

配合精准农业报道的需要,为提高新闻传播直观性与效果,美国农业新闻记者通常会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信息制作系统软件,如MapInfo、Arc/Info、 MGE、MapCAD、Genemap、GeoMedia等。现如今打开任何一个美国新闻网站,比如《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等网站,这种地图表达随处可见。《洛杉矶时报》6月18日《爱荷华州农民作出悲伤选择》一文就用了一张谷歌地图显示的整条密西西比河,然后在河岸标出爱荷华州所在的位置,地图显示可以放大、缩小、选择所标位置或在地图旁所列的标题,点击就进入了相关页面。

美国农业新闻记者可以把天气状况、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产量等数据输入GIS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绘制成信息电子地图。相似于美联社2008年6月18日报道的美国陆军工程兵根据最新天气预报,绘制出防洪“作战图”,农业新闻记者也可以使用这些软件,输入天气预报、地形、地貌来对密西西比河受灾农田进行预警报道。(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