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玻璃雕刻机:建设特色荞麦基地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6:17:38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高立荣 时间:2008-2-15 7:33:21
市上领导曾在讲话中指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榆林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作为发展榆林农业的切入点和主抓手,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同等定位,协同发展,相互促动,力争实现两个轮子一起转,驾驭榆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我市贯彻中央“三农”工作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为民谋福祉的精神,标志着榆林农业大发展的春天来到了!
发展现代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加大了农业投入,可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技术贮备,整合生产要素,用生态农业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孵化现代农业。
笔者作为一名农业战线的科技工作者,个人认为,我市创建特色农业基地的条件已经具备,就建设特色荞麦基地来说,完全能够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三个特色。
全面推广高产品种,实现高产特色。
农作物品种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绿色革命,其核心是推广了矮秆水稻和小麦高产品种,这一创举使很多国家的贫困人口从此不再忍受饥饿。
榆林农校承担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荞麦新品种选育项目,育成的两系杂交种“榆荞-4”品系初露端倪。2003至2005年参加全国荞麦品种区试,产量居第一位,在北方地区比国内外推广品种增产20%-30%。2006年虽然受到早霜危害,但在靖边县丰产田亩产仍获200公斤好收成,未受霜冻的地块折亩产250公斤。2007年遭受严重旱灾,但在定边县黄湾、张崾岘、武峁则乡4个试验点种植,结果是当地荞麦亩产100公斤左右,而“榆荞-4”品系亩产量150-160公斤,比当地品种亩增产50公斤。目前靖边、定边县白于山区每年荞麦种植面积30万亩,亩产量普遍100多公斤,新品种推广之后,良种、良法配套,大面积亩产可达到200公斤,部分面积突破250公斤。
打造“三边荞麦”(榆林荞麦)新品种,实现优质特色。
农作物杂交种的特征是整齐一致,如玉米棒子的长度、粗细、籽粒大小、色泽。荞麦杂交种也不例外,籽粒形状和色泽,完全可以达到整齐一致,而且可以人为控制,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亲本组合,改变色泽和粒形。我市荞麦在天津口岸已有“榆林荞麦”品牌,但普遍认为粒形、粒色混杂,不易脱壳,不被外商看好,出售价格比内蒙古荞麦低。在我们的研究中,随着近交系亲本的提纯和选育,“榆荞-4”品系的商品性、丰产性更好。特点是粒大,千粒重34-35克,国内大多数品种在33克以下,国外大多数品种在30克以下;第二特点是粒形、色泽整齐一致,棱角分明,容易脱壳。这两个特点在国际荞麦市场很受青睐。“榆荞-4”品系迅速审定推广,有望在国内外荞麦市场创建“榆林荞麦”新品种。
促进荞麦良种产业化、食品大众化,实现高效特色。
荞麦杂交种也和其它作物杂交种一样,只种第一代才能保证高产和整齐一致的商品性。所以,每年要制种,给大面积生产提供种源。靖边县、定边县荞麦种植面积30万亩,每年需种子数量45万公斤。如何确保杂交种供应,已有成功先例。参照玉米杂交种生产供应程序,要有专门从事荞麦良种生产、经营企业来完成,确保30万亩荞麦每年全部推广杂交种。这样群众生产良种可以增收,种植高产品种增加产量也可增收。
提高荞麦生产效益更重要的是开发两个市场,一是要扩大外贸出口数量,但这是很多国家在竞争有限的荞麦出口市场;二是要开发国内市场,这一市场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就我市来说,虽然是荞麦生产地区,但荞麦食物很少,在粮店和街头仅能看到小袋面粉和凉粉、碗坨小吃,荞麦食物没有进入家庭餐桌,成为大众食品。其原因是宣传不到位,民众对荞麦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缺乏认识;二是加工企业少,没有大量的荞麦米和荞麦面粉供应市场,使之不能成为民众的日常食物。日本每年进口消费10万吨荞麦,主要是以面粉形式与小麦粉混合做面条食用,其次是加工成荞麦米与大米混合做米饭等,成为方便的大众化食品,值得我们借鉴。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