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鼠裤clot: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29:57

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

——《一分钟断案》观感

樊家园 甘肃白银

 

《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是茅于轼老前辈的一本书名。书我读过。就如自己所了解的茅老的为人,敢于直言,以行践言,仗义执言!一位大爱爱民的经济学家,一位81高龄的著名经济学家,从立言到实践,无不透露出关爱平民的情怀!对茅老的高德,我是没有资格评价的。朋友们,只有你去自己读这本书,才会用个人独特的感受品味出什么叫民族的脊梁,什么叫知识分子的良知!

我这里要借用茅老的书名说一件另外的事,说一说茅老的关门弟子段绍译老师一分钟断案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段老师的家乡湖南冷水江。两位生意上有过密切往来、后又买了相邻住房的朋友——段义同和姜维敏,因为房屋改造时的出路问题,闹得两家持刀相向,差点出了人命大案。段绍译是茅老的关门弟子,在中国经济学界有一段师徒佳话。由于段绍译当年曾在冷水江市做建材生意,创办了娄底市广大实业有限公司,曾是两位当事人共同的朋友,在紧要关头只用了一分钟就使一件大案得到化解,观之听之,无法不为他的睿智和大度肃然起敬。更重要的是,事后面对不同声音的议论,他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的回答,完全和乎茅老的经济学论点和良知标准,这,才是我油然想起茅老的那本名著,并决意用它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同在冷水江市做建材生意的段义同、姜维敏都是当地很有名气的老板,资产都不下百万。1995年冷水江市委统战部响应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搞活市场的号召,利用优势建立了一个带有江南风味的江南市场,但几年后,市场并没有像当年料想的那样红火,除了临街的门面部分出租外,其他门面都是租租停停,二楼的门面更是只能当作仓库。2006年5月,买了二楼门面的人开始对房屋进行改建,权将门面改为住宅自住或出租。改房本来是无奈之举,但怎么会造成段、姜二人尖锐的矛盾呢?问题就出在门面的通道上。由于二楼门面都有一条公共通道相连,虽说是公共通道,但产权却归个人所有,所以第一位房主改房时自然而然把通道改到了自己的房子里,而门面的购买者大都把门面背靠的住宅也买了下来,改房只不过是把通道和门面及住宅改造成为一个整体。虽说通道被改成了几大块,但个人从自家的门进出依然与别人互不相干。但事情总是那么凑巧。姜维敏购买门面时只购买了门面而没有购买住房。在大家共同改房的运动中,姜维敏如法炮制,也把门面和通道改在了一起,大门是留在通道上的,正当万事俱备,准备把改造好的房屋租给别人时,段义同也把紧邻姜维敏的门面改了,也将门面前的公共通道和门面、住宅改为了一个整体。这样,姜维敏的改造房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闭室,出路也就成了段、姜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出路被断以后,姜维敏心里自然十分着急,想了好多办法。办法之一就是和段义同协商,然而段义同似乎也有自己的理由,根本没有拆掉建筑的意思。第一个办法没奏效,别人又给姜维敏出了第二个主意,就是干脆作价把房子出让给段义同。这个办法开始倒还进展顺利,但是在出让价格上双方出现了很大争议,段义同认为门面现在根本没有升值,当时的开发成本是九千元,加上银行利息,总价不能超过一万元,况且自己的房不是少了,而是有剩余,用段的话讲,买下姜的房子也只能用来“关老鼠”;而姜维敏认为,如果按目前相邻地段的住房价格交易,最少也要二万五千元。价格的差异使出让之法也难以凑效。姜维民只好放话采取第三个办法,就是在和段义同相邻的墙壁上凿墙打洞。此言一出,不仅是段、姜两家矛盾升级,也引起了同单元住户的强烈不满,理由是这样打洞会影响房屋的安全。几个办法都行不通,窝了一肚子火的姜维敏于2006年10月8号,带人强行打洞。段义同为了制止,于是带人操家伙进行武力阻拦。这事惊动了布溪公安分局,警察就把当事双方带到了公安部门进行协调,同时参加的还有市委统战部负责同志及街道办的同志。在协调中,当事双方各说各有理,谁也不让谁。这可难坏了办事民警陈代华。就在这当头,作为当事人双方朋友的段绍译接到段义同妻子的电话也赶来了。此前,段义同曾打电话请求段绍译出面协调,段绍译也给双方各打过电话,希望双方作为朋友各让一步,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但没想到会闹到如此地步!接到段义同老婆要“出大事了”的电话,正在娄底处理公司事务的段绍译以最快的速度赶了过来,在布溪公安分局见到了段、姜两人,也见到了负责处理此事的公安民警陈代华。陈警官简单的介绍了案情后,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老段啊,你看这事怎么办呢?”没想到这句不经意的话,段绍译却给了一个十分肯定的回答,“我,一分钟解决。”这个回答让在场的谁都不敢相信。难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段绍译还有心思开玩笑吗?这时,段绍译转身对姜维敏说:“姜总,如果你一定要二万五的话,我给你二万五,房子卖给我。”当然姜维敏很高兴。段绍译又问段义同:“段总,你能出多少钱?”段义同说他只能出一万块钱,多一块钱也不要。段绍译就说:“那你给我一万块钱,房子你拿去。”没想到,一件让双方动刀动凶的难事,就这么简单,一分钟就给解决了。就在在场的人还没回过神的时候,段绍译已经打电话叫公司财务送来了二万五千块钱,从姜维敏处买下了房子,又以一万块钱的价格卖给了段义同。一场现买现卖之后,大家才明白,是段绍译垫付了一万五千元差价,他的一分钟妙法竟然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但是段绍译毫无悔意,并乘热打铁,在民警和在场人的见证下,写下了公安调节协议书,不仅如此,段绍译还把修补姜维敏砸坏的墙壁的事一并包揽了下来(因为双方都要求对方修,但谁也不愿意修补)。调解室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下来。事成之后,大家握手告别。矛盾化解了,事件平息了,人们终于可以各忙各的事去了。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由娄底电视台新闻评述主持人王丽梅主播的《一分钟断案》节目。之所以不厌其详,把这个报道几乎是“剽窃”一般搬到自己的文章中,甚至把办事民警、新闻播音的名字也实名实姓地披露出来,我是想用这样的细节证明事件的真实。事后,各种议论接踵而至。其中段绍译的老师、原冷水江教育局局长李谟高还特地赋诗一首为证:“共市经营廿载,隔墙争讼半年,瞬间妙策靖硝烟,胜似包公铁面。处事但求团结,为人哪吝金钱。段君品格满街传,社会和谐亮点。”并在记者采访中讲到,“我认为他用钱来解决这个矛盾,与其他类似事件是有区别的,不像其他人花钱去买名声,矫揉造作,他没有这个成分。”娄底市个私协会会长李日先也持赞同观点,他讲到:“我十分赞同,我们的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如果多一些这样的人,对我们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建立社会和谐会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曾经为调解伤透脑筋的民警陈代华则说段绍译的做法不仅值得赞赏,还要鼓励。当然也有人为段绍译打抱不平,认为段绍译干了一件傻事,就连当事人段义同也说他感谢段绍译,但对段绍译为什么拿那么多钱给姜维敏的做法,还是不能理解。他说:“这不是冒傻气吗?”

电视台随后采访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李正生和著名作家林家品及段绍译的老师茅于轼,试图对段绍译的做法寻求更好的解读。李正生教授说:段绍译这种处理方式说明他很聪明、很有智慧,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是最有价值、最迅速的一种处理方式。然而,这种无私的做法并不是最感动我的地方。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慷慨解囊的事例宣传得太多了。再说了,段绍译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和有名的经济学家,他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他帮人也有帮人的能力,一般人怎么也是学不上的。也难怪在一片社会赞语中,有人疑问:这不是花钱给人买出路、买平安吗?国家的正义、法理哪里去了?但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写这篇感言,一切感慨出自段绍译回答记者的那句心里话:

他说:“对这件事情,我是这么认为的。第一点,作为朋友,最重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第二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我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是社会总成本最低的一种方法。虽然我自己掏了一万五千块钱,但是如果通过其他的任何的途径,不管是司法途径,还是矛盾升级,造成人员伤亡,都会远远大于一万五千元的代价;第三点,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一方面要做大企业,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像我做这么一件事情,化一分钟能够解决这么复杂的问题,我感到很快乐,我没有吃亏。因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快乐啊!”

这就是一个经济学家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读到的不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为人品格和社会风尚。相反,真正让我感动的却是段老师从经济学角度处事的方法和思想,他做事的原则体现了经济学最为基本的精神——节约社会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这正是经济学从高深莫测的象牙塔走向衣食住行的人间烟火的可贵之处!走出这一步,需要勇气,需要能力,更需要一个经济学家伟大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