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保利紫山房价:【逛上海】老城厢の背影。 有趣的路名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6:28:10

-- 摩天大楼下的老城厢 --

   “猪作弄”、“鸡毛弄”是什么?“篾竹街”、“芦席街”又听说过哇?呵呵,这些有趣的名字其实是上海老城厢一带普通的弄堂名!    老城厢是上海的根,人说,老城厢里大街小巷纵横,每踩下去的一脚都可能踩出一个历史古迹或传说来!因为,这些老城厢奇特的街巷,大多和上海开埠后,成为远东第一大港的“上海十六铺码头”有关。别看近四五十年来,老城厢成了拥挤破旧稠密的老居住区,但那一条条古老的街名依稀还能透露出当年商贸浮华之境。    很可惜的是,随着近两年老城厢的旧城改造(就是拆迁啦),这些顶着稀奇古怪名字的小街小巷,正快速地消亡中……,当我和同伴端着相机从那些窄小幽暗、或残或半残的空间走道侧身而过之时,明明就听到了它们轻声的抽泣和无奈地喘息……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妖腻瓜搭”的路名牌吧,以期留下些影像纪念来。拍摄时间:11年8月底。 
 老城厢历史背景  小介:19世纪末,十六铺至南码头一带, 码头密密麻麻,每当轮船到港,沿江上万的“萝夫”、“扛夫”黑压压的一大片,百货山积,于是商贾云集,货栈、钱庄、饭店、集市应运而生,形成了王家码头街、豆市街、花衣街、蔑竹路、猪作弄、会馆弄、咸瓜街、南仓街......等各条街巷,但大多是窄街小巷。这些“特色商品一条街”的街名,一般就以行业为特征而叫开的。
福佑路、紫金路、丹凤路、梧桐路、侯家路、昼锦路、学院路、旧校场路、安仁街、四牌楼路、光启路、望云路、凝和路、灵济街、梅家街、巡道街、紫霞路、乔家路、旧仓街、跨龙路、迎勋路、尚文路、学前街、文庙路、梦花街、静修路、松雪街、青莲街、国货路、普育路、南车站路、露香园路、半淞园路、咸瓜街、豆市街、万裕街、篾竹路、南仓街、桑园街、多稼路、草鞋湾路、海潮路、国货路、竹行码头街、赖义码头街、王家码头街、公义码头街、万豫码头街、丰记码头街、油车码头街、新码头街、花园港路、会馆街、沪军营路、沉香阁路、紫华路、净土路、蓬莱路、花衣街、猪作弄、沙场街、永宁街、先棉祠街、同庆街、柳市路、万竹街……,只要你看以上一些路名就可以浮想联翩。
          "猪作弄"~~ P1可谓最奇怪的路名之一了!“猪作弄”是什么意思呢?和猪猪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您没猜错!“猪作弄”在老早老早,就是“奈猪猡做特”的地方,杀猪作坊集中地喔! 嗯,事实上,这个奇怪的弄堂名,也正是我这一辑<老城厢の背影>游记之起因。 P2上次从浦东摆渡至南外滩拍完“老码头”(点击,请看偶的老码头游记:【逛上海】“老码头”の新故事 ),最后由小南门站返回,这一带片区正是拆迁中的老城厢。在昏暗的路灯和朦胧月光下,被拆得呲牙咧嘴的老屋,泛出惨白的幽暗的光,令人不敢靠近!幸好尚有未走的人家亮着灯,稀稀拉拉的居民散在屋外乘凉。一只路灯下的街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猪作弄!所以,这一周又回来拍它们了,这些有着故事承载着历史的“老家伙”
P3   当然,“猪作弄”早就不杀猪了,它的后身“薛家浜杀猪场”也在七十年代末就迁出市区,只剩下一个冷库。
P4   而“猪作弄”与它的前身“萨珠弄”之间,却是一桩有关“回汉民族团结友爱”的传说故事。“萨珠弄”在上海话的谐音就是“杀猪弄”,解放后又改为“民珠弄”,它曾经的位置在老城厢老北门内东侧。为什么是“曾经”呢?因为在前几年随着豫园商业区的扩建,“萨珠弄”早已成为历史了。这条弄堂在《光绪上海县志》卷二的“街巷”里有记载;“萨珠弄,老北门内,原名杀猪弄。宰作徒出更今名。”意思是“小弄原来是杀猪的叫杀猪弄,因杀猪搬出去了,故而更名为萨珠弄”。
P5   清末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放海禁以后,上海老城厢的人口日益增多。老北门福佑路以北的一条小巷里有多家“杀猪作坊”,是为满足城厢内居民每天能吃到新鲜猪肉的需求而形成的,那时没有冷库,运输不方便,只能现杀现卖,于是杀猪的作坊也越来越多,慢慢形成了一个行业,主要是宁波、苏州和本地人三个帮,为了保护共同利益,乾隆三十六年成立了上海鲜肉公所,是上海最早四家公所之一。而那条巷名也被定为“杀猪弄(后来的萨珠弄)”。

P6 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南京的回民为躲避战乱,逃到上海,在这儿附近建立了清真寺。现在杀猪先用电击,杀猪时猪没有知觉,猪不会叫,当时得每天早晨杀猪时哇哇乱叫,加上猪下水到处都是,弄得居民叫苦不迭,尤其是夏天恶臭难闻。另外当时缺乏冷藏设备,猪在隔夜宰杀好后,需于次日黎明前运送到销售点,一车车血淋淋的猪肉拖出小巷通向福佑路经过“回教堂”门前,一路上地面均是猪血斑斑,更引起了清真回族同胞的不满,于是告到衙门。衙门认为应该考虑回族同胞的这一合理要求,尊重回民的习俗,故与鲜肉公所协商,最后将全部杀猪作坊搬迁到小南门外的一条小巷。日久那里也成了气候,中间一条小弄堂就成为后来的“猪作弄”。这一回汉民族团结友爱的故事,也在老城厢的居民中流传下来。 
P7   下图:最后的“猪作弄”,已拆半的老屋       "鸡毛弄"~~P8又一个奇怪的路名!不过这个名字想象一下就能懂的!   P9    偶猜除了杀好拔好毛一地鸡毛之后,估计还有其它鸡毛副业的吧,比如鸡毛掸......

 P10    小小的极窄的鸡毛弄,却有着好些洋房老屋! P11   住着的热心居民介绍说,其中就有有钱人家的大屋和一所洋学堂小学。       "芦席街"~~P12顾名思义,这里原来聚居了不少以编织芦席为生的小店。       "花衣街"~~ P13有些浪漫、令人联想的漂亮路名,但其实,这却是一条当年很牛的路!一百多年前南市的“花衣街”,正是上海最大的棉花交易场所!那时这里主要开设棉花堆栈和棉花商行,每年秋末棉花采摘季节,用车船载来的棉花出售给这里的商行棉栈,而后由广东、福建客商来此收购棉花南运。据记载:清乾隆年间上海年发售棉布7500包;道光年间发售4万包;鸦片战争前夕出口棉花50万担、棉布2000万匹,花衣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及江南地区棉花种植及纺织业比较发达,吸引各地商人来上海采购,棉花销售达全国各地。据记载,每到秋季,从早上到中午,小东门外“负担求售”的花农摩肩接踵,形成了繁荣的“花市”。明代晚期上海的棉布产量已经达到1420万匹,清嘉庆年间更达到2475万匹,其中供外销1150万匹。这么大的棉花和棉布销量,它的市场就在以花衣街为主的商业区;
这一百多年前上海最大的棉花交易场所,两边多是棉花堆栈和商行,小街也因棉花(俗称花衣)行聚此得名。每当秋末棉花上市季节,花衣街上熙熙嚷嚷,各地棉农运棉至此出售,而且地处江边,四方客商來此购棉南运,热闹非凡。随着棉花和棉布市场的兴起,棉布商店也在其街上和周围开业,复源镛、恒丰信、鼎丰都在这一带营业。同时钱庄业同元生、同康、泰康、肇康直接开在花衣街上。可以想象;这里的风光是老上海的一个奇观。

      "篾竹路"~~P14一条当年极其著名的马路,以制售各式大小竹篮为业,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用具!蔑竹路在上海开埠前就有记录的,当时称蔑竹弄。 P15当年的竹器一条街,有很多品种的物品:买菜竹篮、饭篮、淘箩、蒸笼、扁担、篓筐......,可惜现在人早就不用竹器这类绿色环保的器物了

 P16  呵呵,拍到的第一个拆迁组牌牌:  P18这条路也拆的七七八八了,那些拆了一半的危房,也成了外来人口的借居地,孩子们的布娃娃就这么和衣物晾晒在一起。   

 P19   拆了一半的老房子,门牌号却依旧光亮: P20   水泥火柴盒楼,熟悉的面孔,是曾经的里弄小厂车间:

       "筷竹弄"~~ P21筷竹弄就在篾竹弄的旁边,当然它就是制作和销售竹筷的地方啦。  P22拆得只剩一小段了,路的端口残留着一幢雕花小洋楼。最后的主人也搬走了,曾经华丽的老屋孤零零地在路边残喘,等待着最终的命运......       "洗帚弄"~~ P23也在附近,就是前面两条小路的行业衍伸了。  P24老城厢地区的手工业作坊多为前店后工场模式,作坊集中之处即形成街市的很多。比如,篾竹街(加工竹篮)、猪作弄(杀猪业)、钩玉弄(杀狗业)、汤罐弄(制作汤罐)、芦席街(编织芦席)、糖坊弄(制作麦芽糖)、火腿弄(腌腊业)、硝皮弄(加工皮革)、面筋弄(制作面筋)、筷竹弄(加工筷竹)、洗帚弄......等。  P25这条路还没开始搬迁。一户老门上面挂着“照妖镜”呢

 P26在自家底楼开设的裁缝小店,老城厢还是很有市场滴:   

 P27“内有恶犬”告示!     P28短短的小弄堂,一转弯就是另一个名字了。      "糖坊北弄"~~ P29“甜蜜蜜”的小弄堂,这里老早以烧制麦芽糖而闻名。 P30又一家裁缝小店:   

   P31奇怪的,木材公司还留着一家小工厂在这里吗?

   P32这条弄堂还挺长的,说明当时的生意有多兴旺。  P33另一端的巷口。错综复杂的乱电线,总是小街里弄最常见的天空

       "南硝皮弄"~~ P34什么叫“硝皮”?百度查到——皮革的鞣制叫硝皮,就是用鞣质对皮内的蛋白质进行化学和物理加工。它通过一系列工艺,并采用一些化学药剂,使牛、猪、羊等动物生皮内的蛋白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使胶原蛋白发生变性作用。鞣制后的皮革既柔软、牢固,又耐磨,不容易腐败变质。鞣制后的皮革可用来制各种皮制的日常生活用品。

  P35SO,这里就是加工皮革的一条街! P36据说那时加工皮革到硝皮弄去,牛皮才是正宗的,猪皮是上不了台面的,绵羊皮做皮夹克没人要,只有山羊皮、小牛皮才能进这里。不过现在据说绵羊皮的皮夹克才是上等货,那是怎么回事呢?

  P37堂前一株花!虽然就快要面临拆迁了,但热爱生活得本质是不会变的。  P38窥望老屋人家~~这些老房子里绝大部分住着40以上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七八十的老人家,还是住在老屋里最好!那些还没搬走的居民说起已签约搬迁的老邻居们总是很唏嘘,说老人是最离不得老房子啊,搬掉之后,往往没有三两年,原本好好的却都陆续走前头了......唉......  P39弄堂到底的另一端!好咯,这条硝皮走完咯。嘻嘻,真是难得一见上海的蓝天白云呀~~      "老硝皮弄"~~ P40~~皮制品这个产业很大呀,还有一条叫“老的硝皮弄”呢! P41  老房子的雕花残存: 

   P42即将消失的老石库门:  让我们更热爱我们的老上海!——推荐一位上海老先生的博文《老上海著名街弄》:http://kangan1944.blog.163.com/blog/static/10366465620112296924509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