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排行榜前十名: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06:17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
论文标题: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

论文作者 马翠玲
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甘肃理论学刊,论文单位 兰州,点击次数 413,论文页数 41-43页1997年1997月论文网 http://www.lw23.com/paper_127854961/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欧美及亚洲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认真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对于积极引导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大有裨益。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部门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根据市场需要和资源特点,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及出口贸易的相互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场)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产业化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市场经济是农业产业化的体制条件。与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相适应,产业化组织中的各个层次的经营主体,都必须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制度的规范来保证其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推动农业自身向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条件。二战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基本完成,政府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资金投入来重视和装备农业。这种以工补农战略,使农业具有稳定的资本积累和有利于发展的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便成为必然。
   二、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内容及模式
  国外农业产业化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通过变革旧有的经济组织方式去追求潜在经济利益,实现生产、经营、服务与利益分配机制等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生产集中化与专业化。这是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生产集中化一般是指伴随农 场数目减少而出现的农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如美国,农场总数由1974年的231.4万下降到1992年的190多万。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已从风景线上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大规模经营的农场。虽然大农场在1992年只占全国农场总数不到18%,但他们拥有的土地却占农业用地的54%,产量占农产品总量的83%。
  生产专业化是指某种或某几种农产品集中在具有农业资源比较优势的经济区域内,以实现主导产品的区域化生产。如墨西哥,蔬菜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几个州,热带水果主要集中在南部各州。美国通过长期演进,已形成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
  (二)经营市场化或一体化。这是农业产业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农业的内部各企业之间以及农业企业与非农企业之间,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和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日本以生产优质“朝日米”而闻名的赤坂町与三井物产、芙蓉物产公司联合开创了生产和出售加工米饭的新事业,它们将当地生产稻米的独家技术与贸易公司的推销能力结合起来,建成“赤坂天然米饭加工场”。韩国兴起的“一社一村”运动,也是各大企业同农业生产者紧密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举措。由此看出,在农业向产业化方面转变过程中,光靠农民是不行的。拥有雄厚经济基础和庞大销售渠道的企业、贸易公司等的参与是不可缺少的。
  (三)服务社会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一条龙”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墨西哥的锡那罗亚西红柿生产者协会就是为生产西红柿的农户设立的系列化服务机构,而且它还对西红柿的产销形势、政府政策、市场动向、生产技术等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出意见和建议。还有日本农协设立的各种生产生活设施为农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把农业生产引上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四)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所在。在利益总和既定前提下,产业化进程中的各个利益主体将依据其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对经济利益分割。通常,工业企业资金报酬率较高,农户与各服务环节的资金报酬率相对较低,这是由工业化生产和农业生产一般生产率水平差异所致。由于农户处于出卖原料的地位,作为价格的消极接受者,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而农业产业化则可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贸工农一体化,使 农户也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增殖的平均利润,就会使农业这个古老的、趋于弱质的产业焕发生机。同时,发达国家还十分重视对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控,除给农民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外,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措施方面。如日本采取“政府米”协商定价制度,美国实行目标价格调控,欧共体通过制订干预价格(最低价格)与门槛价格(最低进口价格)等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以防谷贱伤农。从国外产业化成功的经验中看出,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是产业联结的基础,妥善调节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则是产业化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其共同特点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的集约化。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其产业化的程度和具体模式也不尽相同。
  1.欧美、日本等国的高度产业化模式。如美国的农业一体化有三种形式:一是把农工商组织在一起的一体化农业公司;二是大企业与农场主建立的契约型农业加工企业;三是农场主自己建立的加工销售企业。法国的农业联合体,则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纵向联合体是由工、商、金融等与农业有关部门用契约或控股形式组成。横向联合体则是由生产、购销、信贷等合作社的形式来实现产业化经营。日本的农协,则通过开展指导、购销、信用、共济等业务,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服务。
  2.韩国的农协和产、教、管、研一体化模式。韩国农协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村社区福利,开展包括资金融通、生产要素购买、仓储、运输、加工、营销、保险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研究、教育等支持性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近年来,政府又提出一项产、教、管、研一体化计划,通过政府、农民、学校、科研机构的协作与联合,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3.泰国的“农业工业化”模式。70年代后期,泰国制定和实施了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工业化”战略,并逐步完善和发展成为“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使农业由单纯的原料供给者上升为制造业的参与者。工业与农业的紧密结合,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措施
  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国政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加快产业化的进程。
  (一)强化政府保护,增加农业投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强化保护和增加投资一直是许多国家农业政策的主旋律。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对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护。1994年美国政府直接用于农业补贴的资金达121亿美元,占农民净收入总额的22.7%,政府财政支出中农业科目资金达151亿美元。近年来巴西政府推行护农政策,不仅增加农业低息贷款,而且不断增加对外中小农户的补贴,取得显著成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强化农业保护和增加资金投入,有助于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供应,为顺利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增加粮食单产。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科研,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粮食单产,促进农业发展。如韩国政府把农业资金的1/3用于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相继建立了农业技术政策审议会、品种研究所、地区农业开发中心等机构。美国则采用“单产越多,补贴越多”的动力机制刺激农民运用先进科技的积极性。美国农业种植面积逐步减少而总产量日趋上升,主要原因就是科技进步的贡献。现代科技为降低成本、实现高附加值而产生的巨大效益,使各国纷纷走上科技兴农之路。
  (三)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注重人员知识更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不光懂生产、技术,还要懂市场,更要具备同其它产业相类似的现代化管理经营才能。发达国家在培养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花费了不少精力,取得显著进步。例如,加拿大在培养农业推广服务人员上的做法颇具特色,一是农业服务机构尽可能与联邦农业部所属科研单位在一起办公;二是农业推广人员每年参加1—2次国际研讨会,使从业人员既了解和掌握本国最新科技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操作要领,又能直接感受和了解世界最新科研成果与科技动态,使农业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达国家始终把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阿根廷的塞莱尼希玛公司对农产品严把原料质量关、加工质量检测关、原料和产品运输质量保证关。这些成功的秘诀,给他们带来了几十年销量名列前茅的好效绩。芬兰的乳制品联合公司,通过制做独特的贮存饲料,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牛奶,在欧盟国家中赢得了牛奶质量最佳的声誉。
  (五)以市场调节为主,辅之以国家的必要干预。国家通过法律、政策、信贷等手段,不断解决农业矛盾,帮助农业摆脱困境,引导农业上新台阶。法国是西欧第一大农业生产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供大于求的严重失衡状况。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如对鲜品采取“定量销毁”;牛奶实行“超量罚款”;当肉类上市量过大时,国家则收购冷藏;对粮食采取限产措施,规定轮作休闲土地的比例。法国农业部还通过“市场信息处”公布有关农产品市场行情,来指导生产,稳定物价。
   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农业是将粗放低效封闭式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的经营管理方法武装的集约高效开放式商品性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现代农业对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强调较多,而对生态效益重视不够,因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资源环境问题。以至今天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资金用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状况。
  目前,世界各国针对现代农业的弊端正在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呈现出以下五个趋势:
  (一)走“生态农业”之路。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产结构,并利用生产中的各种自然过程建立和谐互补的耕作制度,以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化肥、农药为特征,也称“无毒农业”。它注意维护和重建农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使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持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以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向“自动化农业”迈进。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划时代的革新,在农业领域逐步开始使用新的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等,开始由“机械化”向“自动化”方向迈进。目前,欧美科技人员正试验利用卫星导航接收机等技术来完成施肥、除草、挤奶、收割和装运农产品等。机器人在采摘棉花之类的农产品时,利用一台摄像机和图像分析软件来确定哪些棉花该摘,属于哪个等级。向自动化迈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三)重视“绿色农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趋于自然化、保健化、方便化。采用有机肥耕作法生产出的“绿色食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欧盟有6个国家正在推广一种叫做“作物综合管理”的计划,选择对环境危害最小的化肥和农药,同时把对它们的用量减少到不影响效果的最低限度。
  (四)新兴的“观光农业”。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度假,一种将观光与休养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日本的qí@①玉种畜牧场把农业看作是“娱乐产业”,提出“美味佳肴来自绿色牧场”的口号,给农业加上第二次(加工)、第三次(服务)产业的因素,确立生产者为消费者直接提供娱乐的目标。这样,不仅使游客欣赏到农村的自然景色,还可使农场主就地推销农产品,吸引大批顾客。“观光农业”的迅速兴起,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延伸和新思路。
  (五)起步中的“白色农业”。白色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全面综合利用组建的工程农业。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传统的动、植物资源的“二维结构”向动、植物和微生物的“三维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微生物资源;二是由陆地生物资源的利用向海洋水生生物资源的利用调整,大力开发海水养殖业;三是将传统的“人畜共粮”模式调整为“人畜分粮”模式,大力发展单细胞蛋白饲料和发酵饲料。白色农业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气候限制,可常年在工厂大规模生产,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研究生;责任编辑:李振佑)
【相关论文】
  •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国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 畜牧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基本构想
  • 欧盟国家农业产业化的若干经验及其启示
  •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
  •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
  • 国外再就业工程的基本经验及借鉴
  • 香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 日本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验与做法
  • 成人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 日本制定产业政策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国家审计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审计论坛综述
  • 农业产业化的趋势与对策
  • 日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