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组活动计划:商洛市“十一五”一村一品发展规划(20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4:46:50
商洛市“十一五”一村一品发展规划(2006-2010年)
2007-11-13 8:18:00
为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根据《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精神,特制定《商洛市“十一五”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其基本内容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文化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不断优化,我市“一村一品”开发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全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更加明晰,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区域产业化开发初显雏形。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2个,认证农产品26个,一大批特色优势农产品进入西安等周边市场,已有55个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生产格局,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是数量少,规模小,55个村涉及农户20610户,仅占村总数和农户总数的3%;二是生产结构趋同,“一村一品”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和有力指导,55个村中,种植业类35个,养殖业类9个,传统的种养业占到了80%;三是产业化程度低,“一村一品”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缺乏著名品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总量明显不足,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四是“一村一品”的投入严重不足。
我市生态环境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物资源得天独厚,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省内各市之首,木耳居全省第三位,中药材1119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人文景观遍布全市,自然生态景观更具特色。绿色产业发展迅猛,绿色农产品开发规模扩大,总面积达到了71.55万亩。以药、果、畜、茶、烟、菌、菜等为主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品初具规模,为“一村一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西合、西康铁路的建成通车,西合、银武、西康三条高速公路的即将建成,日益改善的县乡通村公路及通畅便捷的信息网络,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和信息的瓶颈制约,拉近了与外部世界的距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国,依托关中,融入西安,突破发展”的开放战略,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些都为我市“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名牌产品和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龙头企业建设和市场营销为突破口,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企业带村的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区域布局,规划引导,依靠群众,政府扶持,示范带动”的原则;坚持与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与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国家扶持的农业项目建设结合。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二)主要目标任务
——百村示范目标任务:以行政村为单元,依据目前产业基础,选择发展“一村一品”基础较好的100个村,着重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改进加工工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争取到2010年,建成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加工规模和深度实现新的突破;培育扶持一批知名品牌;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五”末翻一番,来源于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每个示范村达到“五有”目标:一有一定规模的优势特色产业;二有中介服务组织或龙头企业;三有知名品牌;四有产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五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创业型带头人。
——推进村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十一五”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建立帮扶、带动机制,辐射带动其他村的发展,实现产业区域聚集,带动全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围绕示范村,全市确定抓好700个村,推广百村示范经验。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育、扶持,到2015年,基本达到示范村标准,使百村模式覆盖全市行政村40%以上,较大幅度提升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加速培育优势产品和产业。
紧紧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新兴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及毗邻西安的区位优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农业主导产业流动和聚集,使我市农业优势产品和产业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选准优势产业。立足区域、资源和市场比较优势,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实行合理布局。具体到一个村,要因地制宜,选择既具有一定资源条件,又有开发活力,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需求,既有发展条件,又有开发能力的产品,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尽快形成专业村和特色村。城镇周围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大力发展餐饮、商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城郊重点发展棚室蔬菜、食品加工业;主要旅游景点所在地要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土地条件较好、粮食充足、交通便捷的地方适宜发展养猪、养鸡等畜牧业;宜林荒山、退耕地大力发展板栗及木本道地中药材;浅山丘陵及沟台地适宜发展核桃和适生中药材;商南中温区丘陵坡地应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洛南、镇安、商州、柞水部分地区可积极发展烤烟;镇安、商州部分有养蚕传统的村可重振蚕桑业;立地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或临近矿山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劳务业。通过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各类产业均衡发展。
——开发优势特色产品。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丹参、连翘、桔梗、五味子、柴胡五大商药的发展,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依托医药企业建设药源基地,培育壮大中药加工、销售企业,促进中药产业系列化发展,产业化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果业突出抓好核桃、板栗、柿子、李梅等规模化生产,在嫁接、科管、加工、贮存上下功夫。畜产品主要抓好生猪和禽蛋生产,在规模化生产、畜牧业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及畜产品加工销售上做文章。区域特色产品重点抓好烟叶和茶叶生产,茶叶要突破纯种茶园建设,加快新品研发,努力延伸产业链条。烟叶要切实抓好订单生产,稳定规模,狠抓基础,突出服务,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设施蔬菜、精细菜、山野菜和食用菌。
——发展第三产业。以金丝峡、丹江漂流为主的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柞水溶洞、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山镇柞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环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农家乐、工艺品加工销售、民俗风情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服务业。到“十一五”末,力争以旅游服务业为内容的“一村一品”占到示范村的20%左右。
——发展农村加工业,促进农产品由卖原料向卖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发展,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力争到“十一五”末,以加工业为内容的“一村一品”占到示范村的10-15%。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劳务输出产业纳入实施“一村一品”内容,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切实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建立、完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增强输出的组织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调整输出就业结构,积极创建劳务输出示范户、示范村,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使劳务输出成为我市“一村一品”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绿色优势品牌。
在提高科技含量的同时,着眼绿色,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升品位,着力打造商洛绿色产品基地。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美国加宝国际投资公司进驻我市为契机,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来我市开发有机食品。“十一五”期间,力争100个示范村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5个,认证绿色食品10-20个,力争有5-1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并争取获得国际认证。
重视产品品牌的培育,着力打造一批能够代表商洛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及劳务业发展水平的名牌产品,以品牌、名牌扩大商洛的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十一五”期间,重点突出“镇安板栗”、“洛南豆腐”、“双山”茶叶、“五大商药”、“云蒙山”烟叶及“镇安家政女”、商南“金丝峡”、“柞水溶洞”等农产品、劳务及旅游品牌建设,每个县区积极培育2-3个知名品牌,力争使我市在省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及旅游品牌发展到15个左右。
——大力推广一批先进农业技术。围绕“一村一品”产业,着力推广农作物及畜禽优良品种、设施农业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旱作农业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林果修剪嫁接技术、农产品加工贮藏等重大技术,进一步加大农业先进装备和生产资料的推广,重视农业标准化生产,依靠科技生产出更多更具优势的高产优质产品。
(三)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着力搞好加工、流通、专业批发市场等各种“龙头”企业建设。坚决落实中省关于 “龙头”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并结合我市工作实践,不断细化、创新和完善,为“一村一品”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商洛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办法,积极开展认定工作。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引国内外以及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到“一村一品”中来,引导龙头企业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拢,向规模经营推进,把“一村一品”建成龙头企业稳固的生产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
——优化配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三大要素,进一步探索、创新和完善“一村一品”发展中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发展“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联结紧密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保障健康发展。
(四)创新农业科研推广机制,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扶持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培养一批高素质科研人才,不断改善科研手段,提升科研能力,同时,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院所的交流合作,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重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着力提高农业科研水平,集中力量解决我市农业生产中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为“一村一品”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深化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解决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一村一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五)积极开拓市场,着力抓好农产品营销。
——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不断创新市场主体,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大力加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加入、产权明晰”的原则,按照“发展、提高、实体、维权”的思路,指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切实增强农民在市场营销中的组织性及影响市场的能力,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大力促进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卖难”问题。
——结合本区域的特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建立以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以中小型遍及城乡的农产品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充分发展其载体、纽带和渠道作用。要高度重视核桃、板栗、中药材、蔬菜、茶叶、花生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工作,不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发挥其巨大的带动作用。在市、县区规划建立以绿色农产品及手工艺品为主的旅游服务中心,加大宣传促销,吸引游客消费,有效提高旅游业收入。
——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专卖、超市等现代流通业态,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支持龙头企业直接领办连锁超市或经营点,开展农产品集中配送,加快推进农产品进超市,畅通“绿色通道”,通过各种方式把大超市和基地对接起来,在流通营销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四、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制定规划。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开展“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及典型经验的宣传;有计划地组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及部分农村能人、群众带头人,对日本大分县及国内“一村一品”先进典型进行学习考察;利用杨凌“农高会”及省外农产品展销展示会等农业会展契机,充分展示宣传我市“一村一品”工作成果。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一村一品”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在充分调研、把握内涵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及示范村、推进村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加快制定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当前要集中搞好“十一五”时期的规划。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当地资源优势,要突出特色,要与优势特色农产品规划相衔接,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通过制定规划,达到实施有据、统一认识、指明方向、明确任务的目的。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落实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的道路、通讯、电力、农田水利及市场等基础设施状况,切实发挥政策和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农民、企业、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我市的“一村一品”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要优先将示范村、推进村列入小额信贷示范村,促进共同发展。
——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省产业项目,调整支农资金存量结构,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资源,向“一村一品”集中,向产业发展倾斜。
——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市级每年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县区每年不少于50万元,作为“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和推进村的农民科技培训、信息网络建设、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开拓市场、项目前期费用及“一村一品”工作经费和奖励等。
——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一村一品”生产经营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特色产品单一,加之我市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受自然和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一旦遭到损失,就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各级保险部门要将“一村一品”纳入农业保险范围,探索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有机结合的路子,有效化解经营风险。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加快农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有效整合各种培训教育资源,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培养一批农村产业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使示范村培训入户率达到100%,确保每户有1-2人掌握农业实用新技术或劳动技能。组织实施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加强对示范村和推进村驻村指导员、农民技术骨干的培训,不断提高带动能力,实现人才强村的新突破。
(四)创新工作手段,强化信息服务。
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业信息作为公共服务的责任,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农产品生产、市场供求及价格等各种农业信息,用农业信息化推动“一村一品”快速发展。
——加大硬件投入,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当前,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着力推动乡镇、村组的农业信息站点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全市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及30%的推进村都要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点,真正建成以市、县区为核心,以乡镇、村组为基础,以专家团为依托,以农民为服务对象,连通全国、功能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创新信息服务手段。在进一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传递农业信息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创新农业信息的传播方式。农业部门要继续加强与商洛电信、商洛联通、商洛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不断扩大“富农通”、“电子农务”和“农信通”的服务范围,提高运行质量,使电脑网络、手机短信和语音信息等成为快速传播农业信息的重要手段,让农业信息真正进入每个示范村和推进村,切实解决好“一村一品”信息传播畅通的问题。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针对“一村一品”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农业信息服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手段和设备,不断加强信息员培训,组建专家团,建立信息采集、发布制度,切实搞好信息服务,同时,积极联合农业技术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研究等部门的专家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切实提高综合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水平,提高信息本身的科学性、应用性和针对性,更好地为农民发展“一村一品”服务。
(五)抓点示范,辐射带动。
“一村一品”要在资源和产业基础好的重点地区率先开展示范,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先进典型,推出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富民强村模式,对于较为成熟并有一定推广意义的经验和模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步伐。各县区要因地制宜,聚集财力和精力,首先抓好已确定的100个示范村,辐射带动700个推进村发展,坚持用一户带多户,用一片带动一个村的办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乡(镇)一业”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最终形成特色产品和产业集群。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成立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考核。市上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负责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政策措施,组织、协调、督查工作开展,县区及相关乡镇、村都要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工作协调。将“一村一品”纳入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考核内容,制定奖惩办法,调动各方积极性。
(二)改进工作方法,科学指导发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科学指导“一村一品”发展。要借鉴日本大分县及以往发展产业的经验教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在“一村一品”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经济规律,切忌急躁冒进、强迫命令,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科学的指导保障“一村一品”健康较快发展。
(三)各方齐抓共管,形成长效机制。县区政府是“一村一品”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谋划,明确部门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围绕100个示范村和700个重点推进村建设,发展计划部门加强“一村一品”相关扶持政策的研究制定、项目争取等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财政部门积极筹措所需资金,保障“一村一品”工作经费和农民培训经费,增加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一村一品”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农业部门发挥牵头作用,搞好规划制定、政策调研、督促指导工作,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着力抓好种植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林业部门突出抓好以核桃、板栗为主的林果业及茶叶、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畜牧部门切实搞好以猪、鸡、羊、牛为主的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文化旅游部门抢抓机遇,认真抓好主要景区所在村镇的农家乐、手工艺品等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科技部门积极引进一批先进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以“五大商药”为主的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深加工为重点,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劳动力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业;烟草部门按照发展大乡、大村、大组、大户和下山进塬入川的原则,加快烟叶的生产布局调整步伐,严格按订单组织生产和销售,不断提高生产水平;水务部门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改善水利设施条件,扩大灌溉面积;商务、供销部门切实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农产品销售;扶贫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动农村扶贫与产业发展、产业富民相结合;金融部门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大力推动“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其他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通力协作,积极支持“一村一品”发展。100个示范村建设实行市县区相关部门包抓责任制和驻村指导员制度,每个示范村要有一个部门领导和两名干部驻村包抓,市直有关部门要督促指导对应的县级部门抓好“一村一品”示范工作,并且要集中力量亲自包抓示范村,力促示范村率先突破发展。驻村指导员补助参照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予以解决。同时,各县区、有关乡镇要落实责任,组织力量抓好推进村建设工作。 总之“一村一品”工作有关各方要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发挥整体合力,形成发展“一村一品”的长效机制,确保“一村一品”有人抓、有人管,工作有成效。
选编:张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