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吸塑模具厂:淳安县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3:02

淳安县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淳安县农业局 淳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围绕“以湖兴县”的发展战略,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淳安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对于我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制订淳安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十一五”期间,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效益农业,茶叶、蚕桑、水果等主导农业产业和中药材、蔬菜等新兴农业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凸现,桑栽食用菌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畜牧业等适度发展产业亮点突出,形成了一批块状、带状农业经济亮点和增长点。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1.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69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淳安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初步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淳安县农业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都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惠及了广大农村和农民。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建设;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政策的新领域,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实力增强,二三产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明显提高,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要围绕“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总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后发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推动我县“三农”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总之,“十二五”时期我县农业发展将处在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中,这为我县“十二五”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不利因素也有可能增多,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因此,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采取措施,全力推进我县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淳安县行政区域范围。

规划期限:2011年至2015年。

(三)规划依据

1.淳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浙江省沼气开发利用促进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4.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6.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县委[2009]44号);

7.关于下发《淳安县2010年农民增收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县委办[2009]125号);

8.《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

9.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十一五”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基本实现区域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1.0亿元,比2005年增12.04亿元,年均递增1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9元,比2005年增2811元,年均递增10.47%。

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高效生态农业迅速发展,粮食生产形势平稳,总面积稳定在33.19万亩,总产量达到9.33万吨。在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茶叶、畜牧、水果、蚕桑等我县农业支柱产业稳步发展,茶园总面积18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5万亩,比2005年增3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3517吨,总产值4.75亿元,总产值年递增9.2%;蚕桑面积达到10.27万亩,投产面积达到9万亩,年饲养蚕种17.77万张,蚕茧产值达2.54亿元,与2005年相比,桑园面积增加3.8万亩,年递增率为12.2%,蚕茧产值增加0.66亿元,年递增7.8%;水果面积达到12.6万亩,年产量达到10.58万吨,年产值达到1.96亿元,分别比2005年种植面积增1.6万亩,年均递增为3.1%,产值增0.72亿元,年递增9.6%;畜牧业总产值3.79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强劲,蔬菜2010年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产值达4.5亿元,产值比2005增加2.07亿元,年递增13.1%;中药材全年种植面积达8.3万亩,产值为1.68亿元,总产值增加0.81亿元,年递增14.1%;桑栽食用菌共落实1343.8万袋,产值可达0.54亿元;茶叶、蔬菜、畜牧、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9.7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63.7%。

2建立示范园区,提升农业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县建成市级农业示范园区37个,县级农业示范园区2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4个,种植面积达20.71万亩,杭州市级产业专业村21个。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农业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高效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生态养殖、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形态日趋多样。

3加强社会服务,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到2009年底,县级产业协会有8家,农业龙头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09家,覆盖了茶叶、蚕桑、畜牧、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粮油等产业,有效地推进了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蚕桑产业采用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管理机制和“公司+农户+工厂”的协作机制,成就了淳安县“合同蚕业”的实施,目前签订蚕业合同的农户达2.73万户,占总蚕农户的94%,切实保障了蚕农的利益,激发了农民养蚕的积极性。

4推行农业标准,提升产业品牌。农业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制订实施各类农业标准17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69个,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的有1个,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有44个。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千岛玉叶”茶叶的知名度日益提高,2009年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千农园”牌大红袍枇杷、软条白沙枇杷2009年荣获全国十大优质枇杷称号,“千农园”牌翠冠梨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浙江优质早熟梨金奖;“千农园”牌宫川温州蜜柑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千岛湖”牌蚕茧已连续十二年名列浙江省前茅,“千岛湖”干茧售价高于全省同期蚕茧的10~15%,“千岛湖”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千岛湖”牌蚕茧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千蔬”牌生态高山蔬菜在2007年第四届杭州千岛湖“秀水节”农产品展销会上荣获 “十大最受市民喜爱的名牌农产品”称号。

5完善科技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兴农成效显著。全面落实了责任农技制度,加强了农业科技服务力度,实施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农技人员和农户实行面对面的服务,把技术送到农户手中,“十一五”期间农业系统每年有百余人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入户的工作,联基地和大户总数达到1049个,种植规模达2.24万亩,养殖规模达4.5万头生猪、家禽16.2万羽,年饲养蚕种573.5张,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力量。另外,蚕桑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已建成并初显成效。同时,全县现已建成乡镇沼气服务站16个,村级服务点11个,购置27台沼气分析仪、27套维修设备等,确保全县户用沼气的正常运转。

6实施种子工程,提高覆盖率。种子工程是提升改造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促增收的关键技术之一。加大良种推广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十一五期间年繁育果良种苗木20万株,完成柑桔提升优化改造5423亩,水果良种率从2005年的88%提高到2010年的98%;大力推广早生良种茶,现已发展到6.83万亩,比2005年增了4.03万亩,年递增25.0%,蚕桑在浪川建立了良种引繁中心50亩,县内年繁育良种桑苗700万余株;引进蚕桑、水果、蔬菜、水稻、玉米等新品种达80多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桑12、14号及丰田系列新品种桑园面积已占总面积的70%以上,是全省农桑系列及丰田系列新品种桑种植比例最高、种桑数量最多的县。畜牧、家禽良种比率进一步提高;杭州千岛湖蚕种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7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县改造中低产田2.67万亩,建成标准农田5.75万亩。完成浙江省农作物病虫监测网淳安区域站的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0%以上;设立钱塘江流域面源污染监测点6个,基本农田地力监测点4个,蔬菜基地地力监测点5个。2010年底,各种农机具5.54万台套,分别年递增7.6%、15.7%。尤其是茶叶加工机械发展迅猛,2010年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达28万千瓦。其中,茶叶加工机械为2.255万台(套),比2005年增1.010万台(套),年递增12.6%。

8创新农作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探索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2006年在威坪镇的岭脚村进行桑栽菌试验示范6.5万袋,取得初步成功,2007年扩大试点范围,2010年在全县推广应用,桑栽菌的生产总量已达1343.8万袋,已成为淳安县的农业新兴产业;扩大幼林园地(桑园冬季)套种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达4000亩;大力发展粮经套种技术,全县每年春玉米套种中药材10000亩;积极推广“蚕-沼-桑”生态循环综合利用技术,共有4122户农户、三沼综合利用面积达4562亩。

9强抓生态建设,优化生产环境。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县把“建设户用沼气池”列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户用沼气池建池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止已建成户用沼气10960只, 2010年沼气池建成10000户以上;太阳能热水器稳步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推广2.3万户,到2010年底农村累计推广2.8万户;每年产生沼气365万方,节约标煤9356吨,相当于每年减排污水130万吨以上,保护林地3.5万亩以上,每年实现增收节支1675万元以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顺利完成,至2010年底,全县年常年存栏生猪2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完成了排泄物治理工作,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生态化养殖,资源化利用。

10加强农业执法,保障农业安全。切实抓好畜禽免疫和流通监管两个重点环节,有效地防控了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发生,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建设完善县、乡镇等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网络。积极组织开展对全县农资和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开展“绿剑打假”、 “动物防疫专项整治”、家禽市场整顿等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农资市场和农业投入品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安全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农机安全监理为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农机安全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农业安全生产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不足:一是农民的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不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突出表现为务农农民的年龄结构失衡,在农业第一线的往往是老、弱、妇等,务农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三是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严重地影响了农产品效益的提高;五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我县的农产品品牌多而杂,整合力度不大,农产品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占有率有待于提高;六是土地资源稀缺,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七是粮食生产能力下滑,粮食安全存在隐患,表现在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良田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后造成种粮耕地质量下降。八是资金投入不足,表现在农业生产主体和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都不足,严重制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总战略,以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为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打造生态农业为发展目标,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强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强化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努力构筑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五”农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依托千岛湖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行绿色技术,实施清洁化生产,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的基础上,立足人们对农产品消费多样化、优质化、安全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3.坚持特色竞争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优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产品和产区,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4.坚持产业化发展的原则。面向特色优势农产品整体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打响产品品牌,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5.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优化品质和品种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和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检测检验和监督体系,确保农产品安全。

6.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在秉承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手段、管理等进行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比较优势和经济效益。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面向市场,培育区域化特色产业,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形成以经济作物为主体的种植业布局,种养加配套的农业产业结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建立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技术支撑体系完备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步伐。

到2015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保持7万吨以上;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28.2亿元,年平均递增率达9.0%。其中,茶叶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畜牧业实现产值8.1亿元(其中蚕桑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蔬菜产业实现产值4.9亿元,其中山地蔬菜产值达到1.5亿元;食用菌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水果产业实现产值3.9亿元;中药材实现产值1.8亿元;全县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20%左右,太阳能热水器入户率达到5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32万千瓦。

四、“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 “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千岛湖环境优良,生态优势明显。淳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0℃的活动积温为5410℃,年平均降水量1430毫米,年相对温度为76%。特别是由于千岛湖水库的调节作用冬暖夏凉,小气候环境优势明显,发展淳安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2.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科技示范园区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得到增强,如茶叶、蚕桑、水果、蔬菜、畜牧等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和低产茶园、桑园、果园等园地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应用小型收割机、大棚果园微耕机、机动喷雾机等农业机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肥药双控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3.产业区域化布局进程加快。山区以高山蔬菜、茶叶、中药材为主的生态效益型农业;环千岛湖以蚕桑、水果、畜牧业、鲜销蔬菜为主的长短结合型高效农业,里商乡、鸠坑乡、安阳乡、宋村乡、瑶山乡、浪川乡等产业强乡镇建设取得实效,里商、浪川、瑶山等乡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农业产业状元乡,我县的农业产业区域化生产布局已形成。

4.社会化服务组织更强大。2009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协会等达到到143家,覆盖了粮油、蚕桑、茶叶、水果、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畜牧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了农产品贩销农户1421个,有效地带动了全县农户发展生产,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5.绿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各种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题的特色种养和绿色生态农业园区,如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茶叶科技示范园区、水果科技示范园区、蔬菜科技示范园区、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畜牧养殖小区等,为进一步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供了基础。

6.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近年来,各地根据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以农业园区、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行业研发中心等为平台的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以产业为载体,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农户相联结的推广模式,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为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产业发展重点

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1.确保25万亩的粮食种植面积和7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保持水稻面积5万亩以上,总产2.5万吨以上,并积极推广粮经间套作等农作创新模式,努力扩大种粮面积和提高粮食产量;重视粮食加工产业的培育,重点开发番薯干等特色旱粮产业,到期末,力争加工用番薯的种植面积达到2.0 万亩左右。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5万亩。

2.茶园总面积稳定在20万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5万亩,改造老茶园3.0万亩;茶园实现无公害化,有机茶生产面积扩大至2万亩,名茶加工厂和加工集聚中心430处,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和QS制度。扶持培育20家一定规模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显著增强。

3.蚕桑面积稳定10万亩,“十二五”期间发展与改造桑园2.0万亩,建成优质高产桑园8万亩,规模园区达到5万亩,全县蚕桑总产值达到4.5亿元;以桑为中心发展循环农业,创新桑园农作制度,充分利用蚕桑副产品,延长蚕桑产业链;同时,发展丝绸和服装业,实现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的生产格局,促进蚕桑生产持续发展。

4.水果面积达到13.3万亩,新发展软条白沙枇杷、东魁或孛荠种杨梅等优良水果1.5万亩,优化改造水果优良品种面积2.5亩,水果优势品种比例达到90%,加强品牌管理,推动全县果业产业化发展。

5.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28万亩。新建1000亩标准化大棚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到期末,商品蔬菜基地面积所占比例扩大到56.8%,加强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设施蔬菜,注重产后加工分级,提高蔬菜商品率,主要产品在省内外的蔬菜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同时,加强蔬菜无公害基地建设,蔬菜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达到2.4万亩。

6.中药材生产总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新增药材种植面积10000亩,进一步完善栀子、贡菊、前胡等特色优势药材良种繁育基地5个以上,着力扶持连片100亩以上(或产值达50万元以上)高标准、示范效果好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个,积极开发贡菊、前胡等区域特色药材产品。

7.桑枝食用菌年生产总量达4000万袋以上,培育12个食用菌发展重点乡镇,加速新建和扩建“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方式周年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销售市场化、组织形式多元化”的桑枝食用菌生产示基地。

8.生猪年出栏23万头,其中规模户年出栏10万头;肉禽年出栏100万羽,蛋禽存栏60万羽;羊年出栏1.5万头,兔年出栏10万头。畜牧业要抓住农业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小区,新建年出栏3000~5000头生猪的规模场3个,出栏1000~3000头生猪的规模场4~8个;家禽产业重点发展存栏蛋鸡1万只以上的规模场和出栏土鸡2万只以上的规模场;建成以畜牧排泄物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加工厂1~2个;同时,以食用菌、畜牧业、园地等为中心,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拓宽农业增效途径。

9.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新建户用沼气10000户,全县累计建池20000户以上,农户入户比例达20%;新建县级沼气服务中心1 个、乡镇沼气服务站7个,实现乡镇全覆盖;建设太阳能热水器示范村50个,全县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5万户,农村拥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农户累计达到5万户。

10.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2万千瓦,新增5.02万千瓦,全县七大农业支柱产业主要环节和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茶叶、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到70%,其中名优茶机械加工率达到100%,建立机械化示范园区10个,新机械适用推广示范点30个;加强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根据产业区域布局组建具有产业特色的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三)产业区域布局

坚持市场导向,注重主导产业连片和基地化发展,发挥集聚优势,形成规模效益,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在传统的生产格局基础上,逐步建立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强乡镇。

1.茶叶。依托千岛玉叶和鸠坑茶叶品牌,在里商、石林、文昌、富文、千岛湖、金峰等地茶区以连片规划种植鸠坑早等无性系良种为主,发挥龙井茶加工技术优势,成为千岛玉叶(龙井)茶生产区域;安阳、大墅、枫树岭、汾口、中洲、浪川、威坪、宋村等其它茶区则以合理的品种搭配,形成多茶类组合式生产模式的优势区域。在鸠坑、左口、王阜、金峰、姜家、瑶山、枫树岭等乡镇高山茶区以实施鸠坑种茶园改造、基础提升为主,建成优质名茶示范区。

2.蚕桑。巩固威坪、梓桐、姜家、浪川等10个老蚕区,并加快该区域的良种桑改造,提升蚕桑产业。同时,发展大市、枫树岭等新蚕区,确保稳定全县10万亩优质桑园面积。稳定年产茧500吨以上的蚕桑强乡镇6个、年产茧50吨以上的专业村40个、年产茧600公斤以上专业户800户,培育发展新的专业村和专业户。

3.水果。按照“库区柑桔、枇杷、杨梅,库外梨桃”的原则,通过基地新发展、淘汰更新、高接换种技术措施,形成特色更加明显的“多村一品”、“一乡一品”、“多乡一品”的水果区域格局。

4.蔬菜。依托千岛湖优良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扩大建设枫树岭镇、大墅镇、界首乡、金峰乡、临岐镇、瑶山乡、王阜乡、中洲镇等乡镇的高山蔬菜基地和环千岛湖以及千岛湖镇集约化程度高的远郊鲜销蔬菜生产基地。

5.中药材。在枫树岭镇、大墅镇、中洲镇、左口乡、威坪镇、王阜乡、富文乡重点发展草本中药材,在临岐镇、屏门乡、瑶山乡、枫树岭镇等重点建设木本中药材。

6.食用菌。在威坪、汾口、屏门、界首、姜家、浪川、临岐等乡镇为重点产区,培育汾口、浪川等食用菌产业区块,以重点产区辐射全县其他乡镇的发展。

7.畜牧业。生猪产业主要布局在文昌、临歧、威坪、姜家、浪川、汾口、大墅等乡镇;蛋禽产业主要布局在千岛湖、富文、临歧、威坪、姜家、浪川、汾口、大墅等乡镇;肉禽(土鸡)产业,主要布局在千岛湖、文昌、富文、临歧、姜家、梓桐、浪川、汾口、枫树岭、里商等乡镇;食草牲畜产业主要布局在千岛湖、富文、左口、临歧、威坪、王阜、鸠坑、梓桐、姜家、汾口等乡镇。

五、“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建设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政策扶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继续加强领导,优化和完善各项扶农支农的政策措施,巩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继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粮食生产走产业化之路;继续出台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和配套措施;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类专业经济组织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继续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各项支农项目的落实。

2项目强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我县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向省、市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争取项目,做到储备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档次。“十二五”期间有计划推出一批重点农业工程项目,全面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进程。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工商企业、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投资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服务全过程,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一深层次问题,为农业的产业升级注入内在动力。

3科技兴农,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十二五”期间将推广一批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全面提高我县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加强县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稳定乡镇级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和完善村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深化责任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的作用,构建好我县农村公共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抓好种子种苗种畜禽的繁育、引进、推广一体化建设,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加强农机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各类新型实用农机具,农机总动力达到32.0万千瓦。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建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4依法护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检查监管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快发展生态牧业生产模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力度,提高病虫害预报的准确性,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易降解的农用薄膜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应用肥药双控技术,实行大宗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畜产品的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秩序;加强动物防疫管理,抓好畜禽免疫和流通监管环节,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积极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以及认证后管理工作,提高认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龙头带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培植出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全县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和培育种养业大户,走农业规模化经营之路。积极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狠抓标准化生产,依托千岛湖金名片,整合千岛湖品牌,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加强学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的中介作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在行业自律和协调、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制订等方面的作用。各产业线和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高层次的科技示范区建设,把产业示范区建设成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户的样畈,促进和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建设工程

1.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十二五期间引进试验示范一批动植物新品种,加快我县良种推广步伐。抓好县级茶叶良种场建设,建立新品种母本园,确保年供1000万株茶苗;充分发挥良种桑繁育生产基地和千岛湖蚕种场的作用,年繁育优质桑苗500万株,年生产优质蚕种30万张以上;建立优质水果种苗基地,年供应优质水果树苗20万株;建立蔬菜引繁种试验示范中心;建设食用菌三级菌种繁育推广体系,确保我县食用菌生产用种;建立地产中药材的种质资源圃2个,建设草本药材良种繁育基地5个;做好淳安花猪的保种工作,加强县家禽良种场建设。

2.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完善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和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乡镇完善责任农技推广、动植物检疫、农产品安全监管等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村建立科技服务组织,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技人员和务农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

  3.粮食功能区建设及科技促进工程。建成粮食功能区2.5万亩,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水稻免耕抛秧、机插秧、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使之成为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区、统一服务的示范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加大省级农业现代园区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要规划建设好《淳安县西南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和《淳安县东南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西南片现代园区包括汾口镇、浪川乡和姜家镇,有行政村98个,农业人口9.7万人,农户3.06万户;占地总面积548km2,建设面积2.3万亩,辐射10万亩。东南片现代园区包括里商、石林、安阳等乡镇,有行政村39个,农户0.8万户,农业人口2.7万人,占地总面积566 km2,建设面积2万余亩,辐射面积10万余亩。并在综合园区外建立18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

5.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程。对重大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强制免疫,对规模养殖户实行联场带户责任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农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以检促防。加强动植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建设。有效遏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标准与追溯体系,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提高动物卫生水平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水平。

6.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规模化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立足“质量安全、放心产品、出入平安”,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队伍、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茶叶、蚕桑等农业主导产业统防统治机制,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全程质量监控,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7.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采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通过示范带动,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和太阳能利用,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0户,每户建设8立方米/只的常规水压式户用沼气池一个;建立和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太阳能热水器示范村50个,每个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0台。实现农村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提高。

8.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年均改造5000亩左右,组织开展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4万亩,加强耕地地力监测,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完成150家无公害茶叶加工厂的建设,获QS认证茶厂达100家,推行千岛玉叶茶的清洁化加工。建设蚕桑科技研发大楼,新建或改建小蚕共育室4000 m2 和茧站6个,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新发展大棚、棚架等设施农业面积6000亩以上,发展喷(滴)灌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左右;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引进冷藏保鲜库16座,新增库容1540 m3,引进节水灌溉、喷药、修剪、挖掘等专用农机具300台套以及一批频振式杀虫灯、植保机械,全面更新手扶拖拉机500台,推广半喂入联合收割机3台,引进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2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六、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发展环境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乡镇政府要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营造一个扶持政策向农业产业倾斜的发展氛围。

在“十二五”期间,要优先安排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信息化建设、无公害基地建设、畜牧小区建设、农机化建设、绿色品牌建设、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等项目资金;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农村流通网络扶持资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协会)、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也将给予重点支持。对从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农村经纪人等经济主体,在税收、贷款、用地、出口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对开展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予以政策优惠。各有关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鼓励多渠道融资,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坚持“谁投入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海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形式投资农业,形成良好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2完善扶持政策,促进持续发展

善于用足、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发挥特色绿色产业优势,建立完善农业项目库,争取省里更多的支持,以项目增加投入,以投入促进发展。深化农村信用体制改革,加大“信用工程”创建力度,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覆盖面。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农业信用担保制度,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主体融资难的状况。针对农业信贷困难的现状,在“政府扶持、银行合作、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下,要积极开展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试运行,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风险基金、运作费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建立灾害保护体系。对有一定自然灾害代表性的地区的农产品,以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作为农民参保投保的联系纽带,采取“政府推动、商保代理”的方式,设立农业灾害风险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对受到严重自然灾害和动植疫情损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和粮食主产区粮油订单大户的补助,建立和完善动植物种子储备风险基金,用于统一供种的市场风险造成损失的补助。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种养能手集中,积极探索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建立规模种养农场,形成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统一组织规划,切实加强领导

农业发展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乡镇、村联动,整体推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制订本区域的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将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它规划相衔接。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来考虑,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党委、政府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有效整合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专项考核制度,对在“三农”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