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whoo护肤品怎么样:主体有效课堂 教学模式总结大会(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40:03

我校召开 主体有效课堂 教学模式总结大会(2)

2010年05月14日 11:52:12 来源:河北省承德县第一中学【字体:大 中 小】

 

高一年级"主体有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发言稿及点评

 

一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陈兰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新课改的实施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也比较容易进入一些误区。下面就小组交流研讨环节,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所体会及认识。

 新课改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建构为特征。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新课程特别将 " 自主、合作、探究 " 作为重点进行倡导。所以小组交流研讨成了上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由于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一开始对小组交流研讨的认识还不能很快到位,于是在课堂上,什么类型的课都是小组起立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 “解决”,而很少考虑讨论的价值。 学生看似非常“忙碌”地,兴致勃勃地交流着、汇报着、表演着……而并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再有,讨论是讨论了,但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小组交流过程是简短的,讨论研究是匆忙的,只是走过程、形式,没有意义。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交流研讨合作学习,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

 ①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②教师缺场。现在的合作学习有这样一种趋向,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或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教师指导的学习效果也欠佳。

③合作学习被用得过滥。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两者并不排斥。

④小组中分工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通过校内的跟踪听评课以,我及时反思,认为从根本上说,这一误解是与我对小组交流研讨的精神领悟不到位有关,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与浮躁。小组交流研讨的自主学习,应该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这个前提之下,在面对相同学习内容的情形时,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感来展开学习活动,才能将小组交流研讨的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避免虚假的自主在课堂上的出现。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要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在经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果。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要用在刀刃上,用在突破学习的难点上。而不是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是通过多人的头脑在讨论中碰出智慧的火花来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而不是一般问题。例如,市教研室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听了我的《朦胧的敬慕》这一课,听一节后指导再讲。第一节课我把讨论文章思路放在重点难点,于老师及各位教研员听后指出:小组交流的这个问题价值不大,流于形式,学生口头展示成果效果不佳。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指导,第二节课我把小组交流的问题设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并要求3位同学将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其他小组补充,效果很好。因此,小组交流学习的组织,必须要给予足够的时间,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积极发言,从而得以发展。

  关于英语课堂小组教学研讨及展示的反思

高一英语组  李凤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半年多以来, 我们以新课改为契机,积极参加不同层面的理论与新课程培训,学习课改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加强互动与研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交流研讨及课堂展示两个环节中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关于交流研讨。

第一 明确交流研讨的目的。提前明确交代学生要讨论哪一部分甚至具体到哪一个知识点。这样可使学生在讨论时直入主题,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

第二 课上讨论要精心安排,限定时间,宏观调控。如果不限定时间,有些学生可能会无休止的讨论下去,甚至有的学生会说与学习无关的话,闲聊起来。限定时间可以促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研讨,无暇闲聊。同老师四处巡视,督促学生不偷懒,不旁观,不闲聊,鼓励不爱发言的和基础差的同学多发言,多提问,积极加入的集体讨论中去。

关于展示。

第一 教师要在课前备课时预设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预设展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管有时这种预设恐怕很难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吻合,毕竟学生的思想是不能够像电脑一样程序化的。但是充分的准备还是必要的。

第二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归类,总结出大家共同的难点,重点处理。

第二 加强组内成员合作意识,避免课堂成为个别学生表演的场所。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的问题,要求各组同学必须轮流回答,轮番上阵。小组内任何一人问题回答的不好都有可能给组内扣分。这就要求组内成员紧密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同学要耐心帮助其他同学。全组同学必须意识到小组所有人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不让一个人掉队,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老师也可以总结黑板上问题中的难点的同时提炼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这样平时没有机会发言和回答问题的同学就有了机会展示自己,同时又检查督促了一些懒惰的同学。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又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自觉的自我反思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多大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三 “主体有效课堂”下的试卷讲评课

高一物理教研组(2010年4月30日

在上周五的高一高二全体教师会上,胡晓丽已经把我们组的“主体有效课堂”下新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的主要思想与全体教师进行了交流,指出了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总体把握的方向和原则。现在我以试卷讲评课为例,与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按照学校的安排,一学期会有四次大型的考试,只有这几次考试才能真正反馈出所教班级的真实成绩,才能映衬出学生阶段学习的掌握程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几次的好时机,对学生的成绩及解题规范性做详细的总结及精确的点评,指出下一阶段学习中努力的方向。
    试卷讲评课的一般模式:
   (一) 课前准备。
         (1)、课前批阅试卷,分析归纳学生的错题原因,做好错题归类。
         (2)、要做出规律总结和习题备课,能够再次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
   (二)课堂教学。
         1、分析检测的总体情况,包括平均分、及格人数、各个分数段的人数、该科年级的最高分、班级的最高分等,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标,找出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对高分段的学生提出表扬,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激励后进生,给他们鼓励与信心。     时控:5分钟

    2、学生自主纠错。      时控:8分钟
   具体操作:(1)、对出错率较低,学生可通过查阅教材、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2)、学生自己分析错题原因,是知识该记的没记住,还是表述不清、书写不规范引起,还是方法不对。学生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并要求用红色笔在试卷上作出记录。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时控:1 0分钟
    具体操作:(1)、老师先提出要求,指出重点谈论的问题和时间安排。
              (2)、小组长要时刻调控,先在3个不同层次中一对一讨论,后共同解决相关的问题。
              (3)、老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讨论,了解学生讨论的总体情况。
       4、小组在黑板上出示未解决的问题。时控:2分钟
       5、展示问题   时控:10分钟
    具体操作(1)、老师安排小组分工,学生迅速上黑板板演。
             (2)、学生讲解解题的基本思路,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3)、老师对重点、典型问题进行点拨、强调,恰当对问题进行变形和改装,让学生思考抢答。
             (4)、引导学生总结题型和解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

展示规范卷
       6、当堂检测: 时控:10分钟
     具体操作:(1)、对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目和需要进一步练习规范的题目,要再次设计题目让学生完成。
              (2)、检测要当堂完成。
              (3)、下课时收回检测的题目和改过的试卷。

课后要对收上来的检测题进行评判,并单独辅导做的较差的学生。对于改过的试卷再次仔细看学生自查的结果,会对以后的教学指出方向。
   7、重视示范作用

从年级中选出最好的试卷,复印给每班一份,贴在墙上,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对该同学也是很好的表扬。此试卷可以一直贴到下次考试时。

 

  对主体“有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高一生物组   刘蕊

我校实行的主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主旨,关注教学有效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此教学模式主要呈现了两个方面,一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二是所有学生有所收获。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教一点,就要让学生会一点

针对普通班的教学,学生基础都比较差,我觉得一节课不用讲得多,讲得多也学不会,记不住。那么讲多少能保证学生大部分能记住,能理解。这就达到目的了。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所以,我都在上课前里用5分钟到10分钟时间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可以采取背诵,同组检查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听写的形式进行。开始感觉这样做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但是时间长了,我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了,因为要是上节课的内容没有记住的话,再怎么讲后面的内容,学生联系不起来,到时候还得费时间讲,复习前面的内容,那样更是浪费时间。我觉得要把课上所讲的内容应该一步一步落实到位,我们组在集体备课时也反思了这一点,集体达到了共识。

    二. 不要对牛弹琴,要给牛喂草

这是能够体现现代教学方式的一句话,既然牛听不懂音乐,那为什么不根据牛的需求来给它喂草呢?同样,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因学而教,以学设教。降低难度,甚至根据课标、考纲适度删减内容都是可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更是要注重这一点。我认为夯实基础是很重要的。

生物教学的高效率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应该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

.习题要精选,把题归类讲解

学习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做题强化知识点是很关键的,那么应该选什么题让学生去做呢?选题不应该随意,要有针对性的。也就是要精选题。针对课标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实行跟点强化练习,有的类型的题不能只练一次,要多练才能掌握呢。

.讲评课要有效

讲评课是在考试后或练习后对试卷或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提高能力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讲评课上成核对答案课,而且,试题讲评课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试题讲评呢?我在听课中得到一些启示: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应该进行习题精讲,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而要掌握学生的难、疑所在,可以通过抽卷批卷调查,也可以通过改卷完后,收集错题、难题,统计错误率。对于错误率在30%以下的试题,不予讲解,因为这样的试题,班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已懂,他们可以通过学生互教把问题解决。而错误率高的试题的讲评,也可以通过尖子生的讲解来完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他们思维等能力。

我们组在集体备课时对于试卷分析课的进行过程总结如下:

(1)展示班级考试情况表(包括班级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选择题、简答题得分统计表(由学生完成)。

(2)选择错误率高的试题进行分析。

(3)教师教会学生:仔细审题--确定考点--确定对应的知识点--完成分析解答。

(4)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完成错误率高的几道试题。

(5)教师小结:通过确定考点和对应知识点,有利于回归课本;通过“看书--理书--用书”,教学生学会学习。

(6)作业:完成错题分析,对每题的考点和知识点分析。

主体有效课堂,要真正做到有效,直至高效,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作为新教师的我来说,还有很多的东西我要去学习。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批评指正。

 

   怎样做好预习

高一地理组  倪建芬

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让学习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搞好地理课前预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启发下,我实验了几种方法,感觉效果不错,写来与大家交流探讨一下。作为老师,确实知识比学生丰富,理解力和总结力都比学生强。但是讲一堂课之前必须要先备课,先熟悉课堂所要讲的知识,在没备课之前我们也未必就熟悉这些知识,我们优于学生的地方就是我们预习了备课了,我们提前了解知识了,而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和弱势。了解了这一点,我就针对他们的弱点设计了几种预习的方法。

一、知识问题化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针对性强。学生知道看什么,学什么。由此我们设计学案是以问题式进行预习的。问题一般是填空题形式出现,有的也以小问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有的放矢,通过看书填空对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或者说熟悉了教材,为上课做好了准备。

二、知识结构化

要使学生头脑中有个清晰的条理,必须使知识结构化,而且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结构。有时我们的学案就是一张大空白,引导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结构,从大标题到小标题,到知识的细化,完成这个可能需要的时间要长些,但学生通过看书对教材有了整体的认识,对知识体系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而且记忆时间比较长。

三、自己划知识点

    我上课时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的书空白着,上面没有划知识点和重点,没有标注。甚至老师讲完了也空着,只等老师念着去划。虽然学生说自己预习了但是一看就是没有深入没有主动去记忆。于是在完成了学案的自学导引后我引导学生自己划书,把每句话包含的知识点,每段文字包含的思考问题主动的划下来。用色笔标出重点。坚决不允许上课的时候书是空白的。时间长了,学生会自己划书了,也会做标注了。虽然这个环节不难,但是不仔细看书,不理解每句话每段文字,那么就很难在预习的过程划到重点,很难在意识上对这些重点和知识点起到一个提前熟悉和掌握的过程。通常老师备课的时候要划出重点和知识点,现在把这个工作留给学生,让他们上课之前自己主动看书自己找知识点,上课的时候让他们来充当老师介绍自己划到的重点和知识点,让其他学生补充,这样也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一个简单的方法更适合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四、自我检测

学案上预设好检测题,一般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大约3分钟。学生把答案写出,按照老师给的正确答案小组长阅览,然后全部上交。这样老师可以检查大家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在上课时适当调整学习内容和时间。

五、知识搜集法

    预习的时候,适当通过课外书和上网,多搜集一些有关的知识,适当拓展学习面,增加一些课外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是很活泼的,也是有探知欲的。让他们课外时间多搜集有趣的知识他们是很乐意的。比如我在讲到洋流一节时,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涉及的很少,我就在预习时告诉学生在微机课或者走读生回家时上网查阅有关内容。上课的时候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结果学生举的例子比我知道的还多,还丰富,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时间限定

根据预习内容的多少,我们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时间的限定,具体到分钟。绝不能给不够时间,也不能多给。否则课下学生是没有时间来完成的,而且大多数学生即使有时间也懒得做。相反时间过长,他会养成拖沓的毛病,没有时间概念,提高不了读书的效率。

预习这个环节很关键,虽然方法很多,学生总结能力有限,但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时间长了,预习就会变的充实、高效、有意义,而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提前熟悉。学生的自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课堂效率也会提高,我们的课堂定会出现新的生机。

六 “自主整理-互动交流-综合应用-反思小结”---复习课的主体有效课堂

承德县一中高一化学  彭仕国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授年级处、教研组指派由我说说我组教师主题有效课堂的实践。从主体有效课堂模式的建构到主体有效课堂的成型、确立再到模式的纵深发展和推进。同志们做了相当多的实践与尝试,通过上次交流与研讨从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更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实践。

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是一个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牢固掌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认知策略的取得、思想方法的获得、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极好时机,它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复习课教学模式的确立

我组教师在主体有效课堂的实践中基本形成一种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即“自主整理--互动交流--综合应用--反思小结”。它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二、模式实践的理论基础

1、《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化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以使它们的理解进一步深入。

3、认知结构发展原理认为:学习过程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能动地建构新的认知图式,不断完成新的认识结构的过程。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限时间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获得螺旋式上升的认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使认知结构经过顺应和同化得到发展。然而,由于原有认知结构的不同,学生在相同信息的刺激下产生的心理活动也不同,比如对同一问题,有的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解答,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惑,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的层次和水平不同,而反映出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能力的不同的结果,因此,只有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动整理知识,才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三、操作程序

    1、课前自主整理(重在实用型学案的设计)

课前自习自主整理环节主要是在科代表和各小组组长带领下进行,合作整理。学生整理知识以教材为主,也可以查阅资料补充拓展。有困难的小组老师给予帮助指导。整理的结果形成简单的表格或者画知识树、网络图等。

    2、 课堂交流互动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小组汇报,互动交流——优化构建网络、总结规律,质疑答疑,综合检测。作为导演的教师允许作为演员学生一定限度自由发挥,但决不能肆意放大偏离主题要适时限制与引导。

    3、综合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联系生活、拓展应用。教师将各小组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或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组成一组练习题供大家选用。所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及爱好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探讨,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研究与探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情况对这些题目进行适当指导、点评。

4、反思小结、自主评价

回归课本,结合课本进行个体反思、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我评价、最后由学科班长整体评价。

总之,化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层面还较粗浅,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不当之处,还望听到您宝贵的建议。

  主体有效课堂下的“三思”

高一历史组  申建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主体有效课堂下的“三思”》。

作为教师,反思的重要任务是对教学进行思考。在践行主体有效课堂中,“反思什么”,“怎样反思”,“什么时候反思”始终是我思索的主题,特别是“什么时候反思”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困惑着我。唐代文豪韩愈的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的古训,让我豁然开朗。带着困惑,我不断的请教同组老教师,特别是同头两位老师,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经过学校的培训,领导的点拨,同组教师的引领,我对“什么时候反思”的意识渐趋浓厚,从而有了“三思”而“后行”的感悟。

“三思”之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心备课。它好比一个人出门前照镜子。照镜子可以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照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衣服扣子没扣好,衣领没有整理好,脸上有污垢等)。另一种是照出自己的魅力,照出自信。不管哪一种,对于我们都是有益的。试想如果发现自己的魅力,那就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个好心情,使自己带着积极地心态,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体验,取得更大的成绩。如果照出了自己的不足,那也是好事。我们毕竟还有及时弥补的机会。虽然当时自己可能手忙脚乱一阵,但事后,我们可以更加坦然面对别人的目光,获得另外一种自信与骄傲。假使出门前没有照镜子,没有看到自己的不妥帖的地方,带着明显的不足招摇了一圈,突然发现自己的毛病,我们将会更懊悔。

进行课前反思,我们可以对讲授内容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了解和激发、教育技术的运用等进行合理梳理。通过课前反思,我们会形成更加成熟有效地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成就感。

“三思”之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即在当前教学中,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运用,师生互动,时间的安排等。

记得我在进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课教学时,对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一目,学生在自主学完以后,仍存在着很大的困惑。于是,我临时放弃了学案编排模式,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表格,在表格中增加了美国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并抛出“如果你是当时的总统,你会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种经济状况?”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结合教材明晰了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及产生的效果。

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山重水复”的时候,课中反思会让我们“柳暗花明”。

“三思”之三:课后反思

上完课后,我们可以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意见,对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的实现程度进行把握,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价,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进一步修改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我们高一历史组正是本着这一宗旨前行的。每当上完课后,同组的老师我们三人经常就各自上课情况进行交流,谈自己感到愉悦的方面,谈自己感到遗憾的地方,畅所欲言。通过,同组间的互听课以及交流研讨,我们不断地汲取彼此成功的经验,进而完善自己的标准,改善课堂。

课后反思和学校倡导的“二次备课”的精神主旨是一致的。如果没有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将难以得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

“课前、课中、课后三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部分,把“三思”作为一种常态,可以更好的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我们的成长。常思,常新,“思”的正,才可“行”的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课改的道路上,我的些许感悟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愿它能融入课改的大潮中,不断地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对主题有效课堂的一点体会——学生当小老师

高一数学组   徐金兰

我校推进主体有效课堂已近一年,下面我就“让学生当小老师”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举个例子:树上有个苹果,老师领着学生从树干爬到树枝,再爬到树杈,摘到苹果了。若你让他自己去摘,他未必知道从哪个树枝到哪个树杈。数学课逻辑思维性强,“因为所以”一讲就知,一做就不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这就是老师过去讲题重点——“分析问题”,然而现在“小老师”没了老师讲的环节,学生展示之后,一念或一解释,“明白吗”“明白”,甚至有的同学嫌他讲的费劲干自己的了。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小老师”工作:老师指导“讲什么,怎样讲”

1、你是怎么做出来的,由题中哪些条件想到什么,用数学中的哪些定理、定义、公理处理;2、再看板书怎么处理;3、总结自己认为解这题的关键,应怎样处理,注意什么。刚开始学生是简单的会的说没完,难的不会的嗖过去了,哪痒不挠哪直挠旁边,这时老师一定要耐住性子,指导他:简单的,简单说;难的,慢说、细说、每说完一个知识点停顿一下,问问会不会。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有模样了。其实这样训练好处多多:第一学生感觉当老师不容易以后会比较听话;第二学生之间水平相当,他讲比老师讲易接受、易消化,慢慢地学生拿过题就知道怎么入手,时间长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学生工作:老师指导“问什么,怎么问”

“小老师”讲的同时,老师一定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听,为防止有人开小差,我这样做的:遇重点问题我打断“小老师”讲,让他重复讲或接着讲,这样学生哪敢再开小差了,不信你试试,效果蛮不错的。“小老师”讲后,同学们开始挑错,修改,更正。然后开放提问,刚开始学生不会问或不问,那不行,他不问老师就问他,这时答不上可笑话了,明白了还不会?这样提问几次他就不敢装懂了。教学生都可以问什么:1、可以问不明白、没听懂的;2、你会也可以问,问你认为重点,但他没讲出来的,考他,看他是否真会,问得好一定要及时鼓励,这样重点问题又得以巩固一遍;3 可以问你的其他解法对不对,学生表现欲望都很强,有好办法的还可以上台来展示或讲解,这老师一定要多多地表扬、鼓励学生,指出优点,何愁以后没学生问呢?其实问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们只要平时多留心观察多总结就可以了。以上问题“小老师”解决不了的,谁会谁讲,再不会老师出马,另外这种课我要求学生随便坐,只要你听的好就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得起劲,讲的争来争去,我觉得效果真挺好的。

三、老师工作:

老师不是没事了,倾听、把关、适时点拨、指正,该出手时就出手。另外老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选择适当的题目让其展示,否则会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请领导、同仁们批评指正。

                          九  对学案设计的一点看法

高一政治组 智鸿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学案教学”的作用

1、为了帮助学生自学 2、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3、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4、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5、学案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6、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7、能让学生尝试成功快乐 8、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等。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 教案与学案的区别:上课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学案"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四、如何编制学案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1)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2)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3)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4)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一点心得

1、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明确重难点到底是哪个知识点,哪些是了解就可以的,哪些必须需要记忆,哪些需要理解。如果重难点含混不清,或者是粗略概括会导致学生弄不清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课堂练习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适合他们的题可做,并从中体验到快乐。有些习题设置的简单些,学生基本都能做对,那个时候他们也很兴奋,学生简单的一句“都做对了”,我们却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能这么优秀的。而有些习题设置的难度大一些,让那些出众的同学感觉到自己很不一般,比别人能力更强。这样也就让同学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交流研讨的问题一定要设计的精致,经典,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好多时候我们觉得课堂讨论不够充分,学生主动交流的少,冷场的时候多,气氛沉闷,我总是想这些学生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爱发言,是不想说还是不会说。我很少像是不是问题涉及的不够合理,直到有一次上课,我在讲宗教政策的时候,设置了一个问题,情景是甲乙两生关于对以下几位同学的观点你赞同谁的,并请说明理由。同学甲:我们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考虑到我们班信基督的还不多,因此我们班可以组织一个基督教团体宣传宣传。同学乙: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坚持无神论,因此我们应到教堂去向教徒们进行无神论宣传。

4.学案的编排要变粗略的框架为具体的问题。有时我设计的学案比较粗糙,就是教材的提纲,结果学生预习的过程很快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没事做,市教研室来听课的那次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刚刚结束月考,学生还没有预习,我在课上准备让学生预习20分钟,结果到十分钟时便有完成的了,十五分钟基本都完成了,那时我便意识到了学生预习的根本不充分,不深入,那是由于我的学案设计的不细致,没有让学生思考就能完成。那节课后,我们科的教师在一起帮我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意见,我对学案又重新进行了设计,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我初次的学案只是直接提出了为题,修改后我设置了具体的问题。    (1)如何理解立法权?享有立法权的机关有哪些?(2)任免权包括哪些? 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3)监督权包括哪些?为什么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要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这种变化引导学生把教材看得更细致了,并且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学案的编排对于学生预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把学案设计的实用,有实效,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年级课堂教学交流点评材料

9周(2010430日上午9

第七周(2010416)年级挑选孙玉凤(英)、胡晓丽(物)、翟丽英(政)、李黎明(化)分别针对主体有效课堂的某一具体环节的操作模式与全体教师进行了交流。有很多共性、相通的做法值得各科借鉴,同时也不缺失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的做法。“教无类、学无涯”,教学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递进的良性过程,为推进我校主体有效课堂向纵深发展,今天年级九个学科再次对主体有效课堂某一个具体环节的操作进行交流:

1  宏:学案设计                      2倪建芬:预习环节

3  兰:交流研讨合作学习环节          4李凤华:小组交流研讨及课堂展示两个环节

5徐金兰:学生展示点评与学生设问环节    6刘  蕊:课堂“有效”的做法

7林玉娥:试卷讲评课的授课模式          8彭世国:复习课的授课模式

9申建立:课堂教学反思的三个段次

年级点评材料:

1  宏:学案设计

 智宏老师在上次市教研室来视导时,二次上课很成功,同时也是自己教学的一个突破。刚才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站在一定的理论层面,对学案设计的作用、特点、原则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学案使用过程”的反思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

A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

B课堂练习——要依学情有针对性.

C交流研讨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价值,

D学案的编排——变粗略的框架为具体学习方案.

这些东西说容易做难,要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才能达成,政治科抓住了主体有效课堂的三个环节,精心设计学案,这是主体课堂细化的关键。

2倪建芬:预习环节

在教学中预习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主体有效课堂操作上采用循环课堂的模式,立足与课堂上,把环节延伸到课前、课后。其中预习环节是课堂的开始,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环节的进行。倪建芬老师针对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了几种预习方案,当然不同的方案要有不同的学案设计相匹配,可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科特点去设计。

3  兰:交流研讨合作学习环节

主体有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上,圆桌式排座为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合作探究环节是体现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方式,站在设计的角度:此环节是教师设计课堂的关键,作用是承前起后。站在学生角度:生生交流,互相解疑、质疑,促成思维发展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的成败。陈兰老师以她亲历的感受,为大家澄清了很多误解。为主体有效课堂向纵深发展清除一个障碍。希望各位老师以此为鉴审视自己的课堂。

4李凤华:小组交流研讨及课堂展示两个环节

小组交流研讨及课堂展示两个环节中的一些做法,这是决定学习主体是否有效学习的核心环节,是体现主体的关键所在,此环节决定了课堂是否有效。李凤华老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交流研讨——明确目的、精心设计,明确时间保障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学生展示——由教师预设问题去促成学生生成问题,挖掘小组的合力打造完美课堂,使课堂成为互动课堂,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人掉队,这也迎合了孙玉凤老师在上次交流时说的很经典的一句话:允许学生学不会但是不允许学生不学。体现出英语科的一种教学意识,一种对学生负责的工作作风。

5徐金兰:学生展示点评与学生设问环节

数学组在实施主体有效课堂上总体效果很好,在历次的公开课中表现比较出色,其中“习题课”的授课模式已经成型。这里有个关键环节就是:学生到前台进行讲评以及学生提出问题。按过去数学讲题的思维:分析知识、关注方法、形成思想、做好题后小结。老师谈的是“如何把这种思维渗透给学生”。训练学生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用以培养学生的内功,这正是我们教学目标所在。

6刘  蕊:课堂“有效”的做法

主体有效课堂是围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实施的,只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高效的目的。刘蕊老师围绕“有效”阐述了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A针对学情落实到位——教一点,就要让学生会一点;

B以学定教化解难度——不要对牛弹琴,要给牛喂草;

C习题精选归类分析——针对性、重复性训练。

D定型课的研究——具有生物科特点的讲评课授课模式。这四个观点始终以“有效”为出发点,最终落实到主体有效课堂向深层次发展的方向上,虽然是生物科的做法,其他科也可以效仿。

7林玉娥:试卷讲评课的授课模式

试卷讲评课的授课模式: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规范卷展示,对各科都有示范作用,各科在进行试卷讲评课时可以借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总结出六个环节,在环节中对时间的控制、到根据不同问题教师、小组、学生都约定明确目的和做法。做到了“用心经营学生学习、用心经营自己的教学”的“用心”,是细化教学过程的原则,也是作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实施教学方法。

8彭世国:复习课的授课模式

复习课的授课模式:从模式的确立中去寻求理论支撑,形成复习课的操作模式——自主整理-互动交流-综合应用-反思小结。每一个环节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在主体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下,上次交流时李黎明老师介绍了——学案设计的有关问题。对学案各个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次彭士国老师推出了复习课的授课模式,化学科逐步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定型课,如何上好定型课,也是各个教研组、各位教师探讨的课题,各科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探索一下课型——阅读课、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

9申建立:反思的三个段次

主体有效课堂由模式——细节转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递进过程,为此反思教学的每个环节尤为重要,申建立老师针对课堂实际领悟到了反思的三个段次——课前、课中、课后。解决了目前很多老师的疑惑——“反思什么”,“怎样反思”,“什么时候反思”的问题。只有反思才能在原有的基础改进,只有改进才能使有主体有效课堂的细节逐步得到完善。

 

 以上9为老师代表9个学科展示了本学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结合上次的教学交流,这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材料,会后挂在网上可便于各位教师学习。本学期是主体有效课堂向细节研究的阶段,是创设具有学科特色的成型阶段。希望各科结合本组教师课堂实际情况,认真反思目前课堂现状,筹划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方向,尽快使全组教师熟练主体有效课堂的操作程序,把某些环节做精做细。

重点强调:

A注重过程教学——三个针对

针对教师——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关注学案。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形成过程稳步实施,感知——训练——熟练——能力形成,扎实稳健落实到位。

针对训练——基础年级只有有效地训练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难易递进、层次分明、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重复。

B学科小组的建设——重点培训,突出学习主体,细化课堂各个环节,使课堂有效。

C强化学生进行规范学习,注重能力培养——规范学习的各个环节,培养解题能力。

 

 

一 我的有效课堂

高二地理组 刘艳辉

实行有效课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到底什么是有效呢?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也就是说在达成目标的同时,课堂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所收获。这应该是理想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课堂。

怎么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效呢?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学习,交流与总结,这里就对“有效课堂”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

地图可以说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单一的靠板图有些时候是表达不出需要的效果。运用有机整合的多媒体信息集典型的声音、图象于一体,如此大容量的信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呈现地理事物的实况实景,全过程地展示地理概念的内涵、因果关系、逻辑联系等,可以充分、全面地引导、激发或促进学生的地理思维,构建多媒体信息的传递与师生的各种思路、思绪等多种思维信息于一体的互动系统,例如:我们学习《中国的交通运输》一节时,通过大屏幕展示我国的主要的铁路干线,再配以闪动的一条条线路,使学生更直观、具体地了解我国主要铁路的分布情况,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经过检测,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效果非常好。还有,我们在学中国自然资源中的矿产资源的分布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可以清晰明了的掌握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的组合状况……如此,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想学、要学、参与学、不得不学、而且能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地理教学三维目标得以高效实现。

二、梳理知识点

把知识点创设成连贯故事,将主要知识点串编成韵歌、顺口溜等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强化理解、加深记忆。例如:在记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区时,可以记成“美鹅熬乌根”,记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时记成“澳,新南非,美阿”,记我国十大旅游景点时可记“山庄故宫和长城,西湖园林兵马俑,黄山山水三峡情,日月潭边赏风景。”等等。

三、改变作业方式

在布置作业时,要布置一些前面学习的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内容的重现,帮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在复习阶段我们就会感觉很轻松,因为一些基本的知识和练习,我们在平时就已经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那么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拓展和提升。另外,我留作业的形式变课后为课前,采取小考的形式,规定时间内完成(提前通知要考的范围),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检查落实情况。如果,我们能对此进行研究,那么教学质量肯定会有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有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2010-4-26

做好预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

高二历史    于桂琴

在开展“主体有效课堂”的探索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非常活跃,可谓轰轰烈烈,可是检测时,连最基础的题目都做不对,真是一塌糊涂。这样的课堂能说是“有效课堂”吗?至少是低效的,是背离课改初衷的。我们所追求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主学的阵地,是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乐园。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认为在目前的课堂模式下,做好预习是关键。

古人曾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预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老师的预习方案(导学案)指导下,让学生先有目的的学习一下要学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盼望上课。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他回答对了,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们更愉快、主动地学习,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从而调动其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第二、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预习活动是以自学的方式进行的。要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要独立阅读、思考、置疑解疑,这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依靠别人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努力去理解,但不一定都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就是预习的成功所在。有了问题,对新知的学习就会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经过课前预习,带着疑问上课,对那些存在疑惑的知识进行探究、思考,更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敢于追求真理、合作创新的好品质。

第三、预习能保证课堂的学习效率。预习后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一位学生谈预习的感受时说:“预习后,有不懂的知识就对了!其实许多问题都是似懂非懂。每次,我都把不懂的问题提前勾划出来,当老师讲到那些问题时,我就特别细心地听。”实践证明,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收获也比别人大。老师可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辅导,不必面面俱到,节省了“讲”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练”的时间,取得精讲多练的效果。而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还能对所学知识当堂消化,怎能不提高课堂效益呢。

怎样进行有效预习呢?读——划——写----思——记,是学生们预习时不可少的环节。读,就是要认真阅读学案上的知识目标,明确所要学习知识的重难点,做到目标明确。然后就要认真仔细的阅读教材,教材是最好的学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读书的时候不能漫不经心,要专心,尤其第一遍看书时更要专心,因为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有些知识就是在这个时候记住的。边看边动笔,把不懂的地方划起来,这是听课的重点。写就是认真填写学案。我要求学生尽量默写,实在填不上的,再去读书,然后用有色笔填,等于二次预习,切忌拿着学案到书上找答案。填完学案不等于预习结束,还要进一步弄清知识的逻辑关系、前后联系,理清知识的结构线索,完成学案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要探究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影响、规律、知识的拓展等,一定要把自己想到又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归纳整理出来,留到课堂上去合作解决。能提出有探究性、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是高质量预习的表现。记就是记住、记牢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点,落实知识目标中的重点。展示课上主要解决的是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能力,基础的东西只能在预习时掌握,这是学习效率课堂效率的保证。所以写和记是预习时最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证预习课的质量,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编制学案。学案是学生预习时的“指挥棒”。老师要深入准确地把握教材,对教材的重难点了然于胸,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编制。开放的课堂使得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经常会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掌握一些资料,做到有备无患。学案的编写要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在预习课上,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数。

二 、保证预习时间。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的容量、难易度,确定预习时间。文科一般不少于30分钟。时间太短,会流于形式,不能保证质量。

三、 做好预习指导。学生们预习时,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去,对预习情况,进行观察、询问,遇到共性疑难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四、及时反馈预习的效果。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进行检查,如果教师不管学生预习结果如何,顺其自然,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认为预习是多余的,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预习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哪些问题出错率高?哪些问题遇到的困难比较大?这些内容将是展示课中的重点,使我们的展示课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对学生预习的结果作出评价,正确的,加以肯定,错误的,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以上粗浅认识本是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仁指正。

 

“主体有效课堂”的交流展示环节的感谢

高二数学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高二数学全体成员,就“主体有效课堂”的交流展示环节结合本学科特点,谈一点不成熟的感想,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主体有效课堂”的帷幕在我校早已正式拉开,现已进入扎实推进落实阶段,践行中有目共睹的积极的一面不再多谈,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就交流展示中注意的问题谈点体会。

1、 老师在课前要预设交流的问题,问题的难度要依班级情况而定。让学生之间交流,一方面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干扰”了个别睡觉的学生,迫使他们参与学习;让会做题的同学有讲题的机会,因为讲题比做题更高一级别,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交流的实效性,都会的或都不会的肯定交流不起来,这就要体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的角色了。同样一节学案,比如数学的习题课,B组题目难度大,全班只有几个人会,那就不适合交流,可以老师领同学一起分析后,再做,再交流。A组题都很容易,少数人有问题,就可以给答案后,大部分自己纠错,少数人坐着与同组会的人交流完成。预招班不需要交流的题目,在普通班可能是交流的重点,在文科普通班可能需要老师帮忙分析再完成。

2 、交流前要明确目的要求等。把课上有限的一点时间交给学生讨论,要让他们有的放矢。比如数学习题课,一般要求难题、易错题作为讨论展示重点,还要求同类型题集中到相邻黑板展示,方便比较,正误展示对比分析,效果也不错。一开始,谁都不愿展示错误,在讨论中逐个问,我没给解答,要求他到黑板写出,当同学给出哪少点东西时,他恍然大悟了,然后我说这是一批学生的困惑而不是他一人,他也就不介意了,并且印象深刻。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些新授课对例题的交流要求指出题目所用知识点、方法,考虑还有其他方法吗?与学过的某个知识点比较异同等也不错,让学生带问题看书,而不是读一遍题目解答过程。这样指明了交流的方向 、范围,也为后面的展示做好了准备。

3、在交流的过程中,各组情况参差不齐,可分为“有声组”、“无声组”。“有声组”是有问题且能讨论组,会的同学在讲,你在巡视的过程中可倾听讲解是否正确。“无声组”可分两类:一类是所有成员都不会,没人能讲。这时你可以帮忙分析某个题,可能稍加提醒后,组内有人就能继续分析了,接着由他来讲,这样从“无声”到“有声”。还有一类是所有成员几乎都会,那可以让有的同学展示较难题目,其他同学修正,极个别同学可以布置下面任务。讨论进行的时间,除预想的时间,要以大部分组完成为准。

4 、在新授课中,尤其是概念课,我们建议老师主讲。学生自学以后,容易的概念很快被接受,对于较抽象、难理解的概念,老师先强化正确知识,所谓“先入为主”,当把正确知识巩固后再让学生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辨析的能力。

5 、在展示环节,规范性要求首当其冲。在高考中,以数学为例,二卷4个填空,6个大题,共90分,所以卷面的整洁、形式的准确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得分影响很大。而这些细节,正是平时上课展示过程中暴露最多的问题,养成良好习惯放到平时来抓,而不是考试前老师的耳提面命。像现在我们讲的概率部分,高考中一个大题,需要有设事件的过程,有步骤得分要求,在相互独立那节,连着两节课黑板展示又做作业,还有1/3同学不按要求去做,就又布置一次作业,在接下来周五的练习卷中,能够完全按要求去记的不足1/3。从这里看出,每天、每节的严格要求才可能帮助大部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理科解题中,过程清晰的同学,在思维中也是逻辑性很强的,随之是他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提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革命路线,那我们现在的展示不也如此吗?从同学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展示、共同完善,再放回到同学中去照做,更易于他们接受。双色笔的使用得到我们大家认同,同学们的双色笔、多色笔笔记本也越来越多,利用率比以前有所提高。老师对知识点、题型、易错点的适时、适当补充,将对学生展示、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同学中肯的、诚实的好评,也能极大地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在践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展示的人选上,是自愿原则还是老师指定;在时间分配上,总把握不好,辛苦展示的成果没来得及讲,就下课了,令展示同学失望等等。尽管如此,我相信随着对“主体有效”的推进落实,随着我们大家在实际课堂中不断地探索和揣摩,一定会把“主体有效”课堂推向“主体高效”课堂。

  主体有效课堂下英语知识点讲解课

高二英语组  赵莹莹

随着新课程思想的深入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这就呼唤一套符合当代教学特点的新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

但是学科教学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英语课堂教学有二个重心:a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语言知识是英语语言运用的基础,语言运用是学习的目的。b.英语是以字词句段篇为教学的文本要素,以吸收、理解和表达为基础的活动方式,所以语言知识的学习需要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日后的薄发。然而事实上,许多老师都觉得知识点的讲解枯燥无味,讲知识点就是简单的把自己的笔记本复制到学生的笔记本,而学生就是传输知识的刻录机。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掌握不牢,遗忘快,题目稍加变形,就出错。因此知识点的讲解一直困惑许多老师。

而主体有效课堂体现了新课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符合探究性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点的突破上比较肤浅,对考点信息把握不准。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我们经过半年多的摸索,探究,最后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六要法”完成英语知识点的讲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把握重点、挑出难点。

在知识点的处理上,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每个单元的学习,都以重点词汇,变形,正音开始。反复练习,强化记忆,实现重点词的突破学习。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句子设空,让学生填充重要部分。然后,反复读,通过自测,互测等方式达到记忆的目的。

二、  要注重点的突破。

    我在处理it做形式宾语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it做形式宾语的用法,而是先设立一个问题。首先,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学好英语是容易的。”这个汉译英句子。学生的答案是:1.I find that learning English well is easy. 2. It is easy to learn English well. 其次,让学生分析句子, 学生指出it是形式主语,并回忆了it做形式主语的用法。然后,利用大屏幕展示多个句子,从中让学生体会it还能做形式宾语。经过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it做形式宾语多用于find, think, make, consider, enjoy, hate等动词后,代替真正的宾语to do, doing或名词性从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习题让学生对考点进一步消化、吸收。

三、   要联系考点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课堂教学必须使多数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高考的考点与题型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点高考是怎么考的,以便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讲到A large quantity of books was offered to the library. 不能只提a large quantity of books 是句子的主语,却忽略了高考中的真正考查点。通常要比较a large quantity of +N.与quantities of+N.的谓语动词单复数的变化问题。如kinds of /a kind of /a pair of等等。

A pair of glasses is not enough for the naughty boy just like me.

Such kinds of books as you gave me are very expensive now.

Such kind of books as you gave me is very expensive now.

四、   要有巩固练习

在课前应该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把握到位,围绕重难点,并且参看,分析学生的反馈卡精心设计一些配套的巩固练习和强化练习,可以适当联系高考试题,参阅10年高考,让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题技巧。同老师也可根据书本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编写贴近书本的考点,及时巩固。这项工作已经体现在我们组的集体教案中。

五、 要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情景化教学在知识点讲解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的教学思想是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要求的。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讲到死时方罢休”的错误思想,给学生留下消化、吸收、反思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去思考、多联系,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创新的观点。通过游戏帮助记忆。记得一次学习V+ed构成表示人的表情的词时。让一个爱动的学生来前面演示一种表情让学生们说出相关的词。同学们被他的表情逗得哈哈笑,很轻松的记下了excited, depressed, satisfied,  thrilled,puzzled等词汇。下课的音乐响了,许多学生还意犹未尽。

六、 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的超大容量性、直观性、图形、文字、语音相结合是其他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可以把本单元的知识点在屏幕上展示,对照屏幕,学生迅速回归课本,找出相关句型所在的位置。同时,当讲到相关考点时,可以直接展示相关习题,对重要的点用不同的颜色标出,这样既节省了抄题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英语教学多样性,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上面所提到的“六要”,把握重难点,讲练结合,做到讲必到,到必懂,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取不同的方式如猜词游戏,单词短语大比拼,适当的辩论,个人才华的展示等等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认真思考,及时反思。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知识点讲解课上的更生动、更准确、更有效。

五  关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高二化学  鄢羽屏

常规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比如一味地灌输,让学生被迫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训练。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即如何使课堂更有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我认为只有提高“教”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下面是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足之处请指正。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首先要使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从而迸发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原电池》教学中,我们给出一个情景:“格太太是位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是一场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后,格太太经常头痛、心情烦躁——医生搅尽了脑汁,格太太的病情仍没有好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是否能找到格太太的病原,如何解决格太太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接着马上做锌-铜原电池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求知的欲望。实验过程中不断改变电极、电解质溶液、观察电流的方向;最终要求学生作最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后,再回到格太太的问题,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在格太太的口腔里一直发生着原电池反应。最终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学以致用,体会学习的成功感。
  2.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对学生不仅要求勤奋学习,而且也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让学生严格按程序学习,即课前预习,找出难点——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实验观察,分析现象——质疑问题,互相切磋——总结归纳,探求规律。学生在学新课前必须预习教材,对教材进行圈点,找出重难点以便带着问题听讲,提高听课效率。课堂上敢于质疑。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必要的深加工,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添加、串联或重组,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汇聚成一个有关联的整体。再就是指导学生有效地识记。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得电子、失电子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如果没有一定的记忆技巧很容易混淆,需要我们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记忆,如果记成“氧加降”(杨家将),氧——氧化剂、加——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就会容易得多。在比如苯的结构和性质是有机化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编这样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苯分子正六边形,六个碳键全相同,介于单双键之间,取代加成啥都行;溴代要用铁催化,无色溴苯比水重;与氢加成1:3,催化加热环烷成。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教学生这种记忆。时间长了学生自己也会寻找一些记忆方法。

 3.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索,这样便于找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俗话说“教无定法”,只要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就是有效的课堂。但有效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使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六  如何使全体学生都来积极参与交流研讨

王小华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学校实施了主体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排座方式,目的是方便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研讨,许多重要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在交流研讨这一环节中解决,所以这一环节在整节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一段时间以来,交流研讨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一环节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进行着认真的交流与研讨,更多的学生还是在倾听或在观望,等待着教师最后给出确定的结论,这部分学生心理活动比较少,主观上并不积极,因此交流研讨这一环节的效率比较低,也影响了后面环节的顺利进行。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那么,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在过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主体有效模式的使用过于机械,缺少灵活性,学生的高涨热情没能长久保持,时间一长,兴趣越来越少,交流学习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其次,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学生已习惯于听课,语言表达能力差,即使有许多问题想和其他同学交流,却由于表达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训练,因此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无法与其他学生进行顺利交流,久而久之便封闭了自己。另有一部分学生,开始时还有主动交流的表现,但是与别的学生交流几次以后发现自己的观点总是不被别人认同,时间一长,就表现的特别谨慎,轻易不肯发表自己的观点,造成小组交流缺乏主动热情,气氛尴尬,影响了交流的效率,也有个别学生个性较孤僻,思想相对封闭,从心理上就不愿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由于上述状况的存在,造成了参与交流研讨的人数没有明显的增加,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不如开始阶段高,有时交流研讨有走形式的倾向,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有必要下大力气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组的教师在马主任的指导下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彻底转变观念,丢掉重走老路的幻想。把主体有效模式的根本思想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穿新鞋走老路是没有出路的,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学生自己的事,更不要认为此事与己无关,教学改革也不是搞什么形式,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每一个人命运,容不得半点含糊。以此让学生把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样使学生的重视程度比以前明显提高了。

二、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增加交流研讨的灵活性,使每次的交流研讨的形式都略有不同。比如我们允许一个组研讨无果时可以向其他组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干脆请其他组成员到自己组来讲解,还有教师要到交流热烈的组去助兴,或到讨论不积极的组里当一组员,和大家一起探讨,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必要时还可让学生亲自操作多媒体以丰富研讨手段,等等。

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讨论不积极的学生,及时找其谈心,了解其心理因素,针对学生中不同的观念和思想给予耐心的开导并鼓舞其士气,要让他明白你总不发言对你是有害的,会落伍的,给他说明只要你大胆发言几次,以后就适应了,这么做不仅学到了知识,也锻练了你的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这样不少学生就逐渐地敢于发言了。

四、在研讨内容的设置上给学生搭好台阶。坚决避免把范围大,难度大、梯度大的内容让学生去研讨,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较容易探讨的子问题逐步讨论然后再进行知识整合。还有就是要灵活控制研讨问题的数量和时间,不须研讨的问题决不研讨,不能研讨的问题也不研讨,五分钟能完成研讨的问题决不拖到六分钟,需要十分钟才能完成研讨的问题也决不硬性压缩到九分钟,交流研讨争取不留尾巴。

五、改变评价学生标准和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给予其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但不滥用鼓励,防止将学生宠坏,不把差生与优生比,而是与水平相近的学生比,与他自己的过去比,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六、引入竞争机制 ,增强竞争意识,树立远大理想,要让学生知道你身边学习优秀的同学就是你学习的榜样,学习差的学生就是过去的你,你要时刻警惕前面的学生可能会把你落的更远,你后面的学生也可能随时超过你,为了不使自己掉队,眼睛要紧盯前方,时刻不能松懈,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不仅有本班学生,还有外班的,还有外校的,还有全国的,不能有安于现状的想法,也不能有侥幸心理,指望将来一战成名,因为这些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我们实施了以上做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交流研讨这一环节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比如课堂节奏怎样进行调控才能使研讨有序进行、怎样实时掌握研讨效果、小组反馈的结果是否真实、研讨问题出现反覆如何处理等,愿与各位教师共同商讨解决。

   探索改进主体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体会

                              高二政治组  王春杰

我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已经由探索模式、践行模式、规范模式迈入到灵活模式的阶段。实现由“教学模式”向“教学策略”的跨越和转变。我理解的灵活模式,是坚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不动摇,坚持教学的本质目的不动摇,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追求课堂的效率和效果的实质不能改变。在这个根本前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学科的特点,不同课型的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某个具体环节上,对模式进行灵活地调整和运用。不要僵化模式,为了模式而教学,就有悖于我们教学改革的初衷。模式应服务于教学,所以模式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灵活。

说句实在话,我自己感觉,我对新的教学模式理解的尚且不透彻,运用的也并不成熟,下面就把我们在运用模式过程中,在几个具体环节上的灵活处理提出来。姑且美其名曰“灵活模式”吧。

第一,关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文科而言,构建知识体系十分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单纯地就问题回答问题,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对知识不能做到融汇贯通,也自然不能灵活运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主要在两个环节上进行了有意识地强化,一方面,在自学环节,把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作为自学的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在自学完成之后,必须能基本清晰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另一方面,在课堂效果检测环节,设计的第一个检测项目,不是习题,而是在学案上留出适当的位置,要求学生不看教材,自己整理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经过这样反复强化,学生基本能在大脑中,比较清晰地构建起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了。

第二,关于自学检测。在学案的自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们在每一部分知识后面附加了自学检测题,如果学生的自学,只是单纯回答学案上的填空问答等内容,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在书本上找答案,找到了填上了就算完事大吉。设置自学效果检测题,让学生自我检测一下自己自学的效果,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对这些知识是否理解了,能否运用。同时也为后面交流研讨的环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第三,关于交流研讨。学生交流研讨的问题一定要设计好,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有话想说,设计的问题要兼具科学性、情趣性、实效性、适度性等特点。这样才能研讨起来,并收到好的效果。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有这样合适的问题。所以有就设计好,没有就不要勉强设置,虚设一个环节以迎合模式、僵化模式。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省略交流研讨这个环节了呢,不是,我们每一节课都有研讨的环节和任务,就是学生自学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学的成果,研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包括自学效果检测题都作为交流研讨的内容。并且规范研讨的具体步骤,我们称之为四步走,第一步,答案比对。即同级同学相互比较自学部分问题的答案。第二步,对应探讨。即同级同学之间就存在分歧和疑问的问题进行探讨。第三步,小组探讨。即同级的两个同学经过探讨后,把仍然有争议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内进行探讨。第四步展示与记忆。由一名同学将经过小组讨论仍然没有定论的问题展示出来,同时其他同学把已经理解的内容进行记忆和巩固。

第四,关于学生展示。学生的展示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是方式之一,但是文科知识文字量大,学生的粉笔字写的慢,并且书写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课堂的效率,所以不适合在黑板上展示的可以改为用语言表述。

第五,关于习题处理。给学生答案之后,不是立即让学生进行交流研讨,而是给几分钟的时间自查自纠,有些因为马虎、审题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低级”错误,通过自查自纠,学生自己就可以发现和解决,这样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以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小组交流研讨。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产生依赖,任何问题不经过自己独立思考。一味依赖小组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以上所说,实在肤浅,不知是否妥当,是否具有借鉴意义,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我们将十分感激和荣幸。

                                          

八  点燃语文合作学习的智慧之光

           ——浅谈“主体有效课堂”下的语文合作学习

田宝平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在学习和探索“主体有效课堂”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我感到非常荣幸。在这里向给我这次机会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感谢。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主体有效课堂”模式在我校推进,“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现在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有效课堂”教学之中。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共同合作,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合作学习中寻找创新的突破点,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我在现实的合作学习中发现:有的小组只有个别学生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他同学附和,或者洗耳恭听,或者似听非听,无所事事;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在进行“课间休息”;更有甚者,索性聊起天来,真是热闹。老师也暂时从课堂教学中游离出来。而充当演讲者的通常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一到合作学习的时候,他既要当好小组长组织大家开展活动又要带头发言,还要作好记录,最后还得代表本小组上台汇报合作交流的成果,其他学生就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这只是将 “教师讲学生听”换成了“优等生讲,学困生听”。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做到“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进步”的合作目的。看似热闹的课堂,却收不到实效。

针对上述现象,我感到,合作学习这一全新的教学理论模式,对教师这一角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并且对原有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以多种角色出现在课堂上,要构建适宜的合作学习的环境,并参与其中,将学生很好的组织、协调和调动起来,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我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也进行了简单的课堂改革,并且收到了一定得效果,现将我的一些作法汇报如下:

首先,每课必须保证学习、讨论的目标任务明确而且具有针对性

有时我们在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仍存在: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合作学习时盲目;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合作交流时忽视了个体的独立思考;没有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单凭教师的意愿,想要学生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想让学生合作多长时间就合作多长时间;合作缺乏教师的指导,无法有效地、真正地合作;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这样不但背离了课改倡导合作学习的本意,而且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为了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成功进行,我特别注意:第一,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确定详尽、明晰的合作目标。合作任务一定要顾及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不给偷懒的学生提供可乘之机。这样小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且每个成员又都有自己的分工,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共同切磋,这样学生就能够完成或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最终实现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第二、慎重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好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放飞思维,给他们弘扬个性的空间,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设计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否则问题太具体了,不利学生的创新,问题太空洞了,学生不知从何想起。我就帮助学生选择那种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学习内容;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容易引起认知含糊的内容;个人无法完成但又能通过争辩解决的内容。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让学生养成探索的习惯——创新合作学习者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励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觉的,学生如果逐步形成了自主探索的习惯,其创新思维就水到渠成。每次合作学习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问题一出现就急于寻找答案,避免少数学生代替全班同学思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只关注问题的结果,而关注学生交流、汇报各自判断、分析或者领悟的过程,这样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去探索,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注意创设情境,开创愉快、轻松的合作氛围。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一个人心情舒畅时,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反之,心情不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我注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自我,同时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使学生博采众长。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学会倾听的训练,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语文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语言工具。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去思考的欲望。我经常可以从课堂上看到这样一些例子:当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么背着双手在人群中走来走去,要么象征性地在小组内这儿插一句,那儿插一句,等到时间一到,立刻命令停。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师是统治者,学生只是为了赶快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而显得被动,并且兴趣不浓。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自己定位为课堂上的一名合作者、促进者,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第三,特别注意适时点拨,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合作学习不仅指学生间的合作,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时,对教师的教育机智、反应能力、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把握程度等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应是一名合作者、促进者,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因此,当学生有意见分歧或遇到较大障碍的时候,我就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并及时给予恰如其分地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当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和发现问题时,则尊重学生探究的需求、获得新知的需要。这时心甘情愿地让出“舞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得出结论。

第四,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面对成功或失败,学生最需要老师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是否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一个现代教师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如果他们说的很好,即使不是正确的答案,我也给予他们鼓励的语言,然后再尽量幽默的、不挫伤他们积极性的给予点拨——因为学生很爱面子,不注意就可能伤害他们的自信心。我觉得鼓励性的语言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觉着应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以上是我浅薄的体会和做法,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九  主体有效课堂教学的感悟

河北省承德县一中生物组  张子婧

摘要:要让课堂确实有效,备好课是前提、是保证;多媒体,要精选慎用;导学案编制,要吸引学生预习和复习;板书,要追求条理合理与美观。

关键词:课堂有效   备好课    多媒体    导学案     板书 

接触主体有效课堂的实验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给我感悟最深的有以下两面:

1、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讨论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响应年级号召,我组的每个教师在独立思考分析教材后,每个人都会将疑惑和对教材的理解和新的教学创意,在组内讨论中提出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思考解决,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我们的教学案都是按学校要求提前两周由主备教师主备,全组教师辅备然后打印出来,可是当我们就要进行本节课教学前再备的时候,还是发现有很多修补的地方,我们就在学案上加以补充和完善。包括学案中错题的归因,好题的总结提升,我们都不放过。通过集体备课,使我们能更有效的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价值,把握好每一环节,尤其在练习题中一般我们每个教师都常常会按照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教学,但在听了组内教师的讨论后,我们发现很多练习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通过变换,让学生从一题就能做到多个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

2、教学手段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型、导学案、板书、挂图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

首先,我要谈谈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学校的各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这就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只有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文章这样写到:“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已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等,能用的都用上了。其实这样的课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只具有表现与展示的功能,带有做秀的成分,或只适合于少数课,因为普遍的应用教师难以投入巨大的制作成本(指时间与精力)。如果运用现成的课件则其运用的针对性必然要打折扣。对于一些平常的课通常都是用PPT进行制作,教师制作这些课件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但这种课件常常只是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程序限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必须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变得机械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以得到落实了。”文章中说的这些绝不是否定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恰恰相反,合理使用现代的教学媒体应该成为有效教学的助推剂,因此,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就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那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使用呢?还是听听王校长怎么说的 ,那一次是为选拔参加县级教师大比武的教师组织的校级公开课,我很清楚地记得王校长给我的评价,他说:“你的课件做的不错,我很欣赏,但使用的不好,你是讲完了又给学生展示的,不是让学生通过课件展示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在看一遍,既耽误时间又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认真总结了一下,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这一弱点。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就是年前教育局领导一行人来听课那一次,王校长又对我的课件进行了点评,他说“我制作的课件有些多,有的知识点学生都明白了,再展示也就没有意义了,如果做了,可以把这张片忽略过去不展示,不是幻灯片有多少就从头到尾一张不落地展示多少,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情况决定展示不展示。”我又很受启发,以后的课堂中我都是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选择的使用课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年市教研室张晓春主任听课后说我的课堂多媒体使用恰到好处,起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是对我的极大鼓舞,今后我还会和同行们一起努力,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自己的价值。

其次,谈谈多媒体、导学案与板书这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问题。实施主体有效课堂开始的一段时间,经常使用多媒体,发觉这些生动的课件确实可以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也是把很多心思花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改编上,但是时间长了,我又发觉幻灯片使用上的一些弊端显现出来了:首先,学生往往把注意力停留在幻灯片的制作精美和有趣上,反而忽略了应通过此传达的知识点;其次幻灯片的跳跃性太强,对那些不熟悉知识点的同学来说,看见后面的,忘记前面的,往往会让学生忽略了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即使有的课不用多媒体,要讲的东西也都在学案上,照学案一说也就完事大局,黑板有时空白,有时就成了“草稿纸”,完全忽略了板书的作用,课下检查学生笔记,什么都没有,有些记的也只是些皮毛,没有系统性和重点知识。这才意识到板书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不能没有和忽视啊。

后来,在教学中我做了很大改变,将原来多媒体课件演示占主体部分改成了板书占主体地位,多媒体仅为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渐渐感到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我将一节课的知识点依次写在黑板上,再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即使不用多媒体辅助,只是学案导学,我也注意板书的书写,尤其注意板书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克服上课只是为了解决学案上问题,对答案式的教学。俗语说:“我听过了,我会忘记;我看过了,我印象深刻;我写过了,我会记住。”而学生就在这记笔记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总之,要让课堂确实有效,备好课是前提、是保证;多媒体,要精选慎用;导学案编制,要吸引学生预习和复习;板书,要追求条理合理与美观。

以上是我的点滴体会,有不妥之处,望领导和同行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