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吹笛子的男人:百家讲坛的侃爷侃姐侃妹和侃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9:42
百家讲坛的侃爷侃姐侃妹和侃妞
曹澍
百家讲坛已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吸引了无数大人大孩的眼球,策划者做梦也没想到一个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栏目会这么火。这些年,我断断续续看了一些,谈点个人观感。       
侃爷易中天先生
百家讲坛的侃爷,最抓人眼球的,大概非易中天先生莫属了。
老易一身“江湖气”,甚至有几分“痞子气”,没有学者味,一看就是个从社会底层挣扎出来的聪明家伙。当年在武汉大学,老易就被称为“土匪学者”。老易认为,人生是一种体验,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不要把大学变成培养书呆子和账房先生的地方。我很喜欢老易身上的那股“江湖气”和“痞子气”。老易讲课,最善于从生活中来,到书本中去。并能把各种新鲜时髦的语汇,巧妙地融化在自己的讲稿中,“正说”“趣说”加“妙说”历史,再加上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他那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尤其令人捧腹。他说,“《三国志》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高八尺,容貌甚伟’,这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他说武则天先侍奉李世民后侍奉李治,是“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老易说:“正说历史的基础是扎实的研究,要有可靠地依据;趣说历史是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素养;妙说历史则要求有良好地哲学功底。”
老易不但是教授学者,还是作家,写过20多本学术著作和随笔集。学者加作家的优势,在讲课中就显示出来了。老易不但能把《文心雕龙》背下来,还能把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一字不落的从头背到尾。这很像文革前的老作家茅盾、赵树理能几十页几十页的背诵《红楼梦》。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易居然研究过美国宪法,还写了本《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老易用自己的眼光解读美国宪法的诞生过程,视角独特,关照现实。老易在书的最后写道:“1787年9月17日通过的《联邦宪法》甚至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部《圣经》——世俗的《圣经》,也成为后来许多国家立宪、制宪的参照物。”美国因为有了这样一部宪法,建国才200多年的“小字辈”国家,迅速超过所有“老字号”国家。


老易讲课语速适中,不快不慢,让你基本听懂上句,他才吐出下句。不像于丹,让你连滚带爬跟着她跑,听完之后,自己再反刍,才能彻底明白。我最喜欢看王志采访老易的录像,老易的学养、见识和“狡诈”,“暴露得淋漓尽致”。
老易说过,他写书是为了“脱贫”。起因是武汉大学一个同事的去世,家里只有小板凳让慰问的人坐,几乎是一贫如洗。老易回家就开始“生产自救”了。如今老易富得可以买别墅了,所以说话牛气多了,感觉肯定特爽。我能看出老易如今走路都是“螃蟹步”了。知识分子中,老易这样的人越多,咱国的变化就越快。民国时,鲁迅能那么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能够很好地养活自己。


百家讲坛的侃爷,我最喜欢老易。有人说,老易有点像李敖,又有点像韩寒。其实,老易就是老易,李敖就是李敖,韩寒就是韩寒。就像老曹就是老曹一样。
老易还讲过十句很有哲理的话——
一、人都是逼出来。
二、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三、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四、怀才就象怀孕,时间久了总会让人看出来。
五、过去是酒逢知已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已少。
六、人生如果走错了方向,停止前进就是进步。
七、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八、人生和爱情一样,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
九、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
十、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
老曹尤其认同第一、第三、第七和第十句。
侃爷王立群先生
老易之后,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也讲得不错,也应该算个侃爷。
老王身上就有学者味了。我认真看过老王讲自己出身经历的两段录像,老王有今天太不容易了。“黑五类”出身,中学读书经历十分坎坷,差点小学毕业就没学上了。高中毕业先教小学后教中学,没上过大学,这点和老易一样,都是恢复高考后,直接考的研究生。和老易比,老王是个“老实人”。这也影响了老王讲课的“生动性”,但老王自有老王的风格。我的一位朋友的夫人就很喜欢听老王的课,这位女士的学历是博士,父母又是知识分子出身的高干,既有学问又有见识,一般人根本入不了她的法眼。老易有点咄咄逼人,老王不温不火、儒儒雅雅,嘴角微微向右斜挑,“太极拳”式风格,慢慢抓住了你的心。老王的“粉丝”中年人居多,老易大概属于“老少咸宜”那种,而喜欢阿丹的,男士多于女士。
老易和老王都不是教历史的,却到百家讲坛讲历史,这让大学的历史教授很没面子。用老易的话说,老王是母鸡下了个鸭蛋,还挺好吃。老曹说,那老易就是母鸭下了个鹅蛋。
从老易、老王的经历看,有些人,天生就是要成点事的,不是你能压得住的。只要有了合适的“土壤”,这些“种子”总要顽强地拱出地面,开花、结果。老曹喜欢的作家韩石山先生说过:“只要你别给我机会,给了我机会,就由不得你了!”四人帮倒台前,因为出身“高”,老韩受尽了鸟气。还有老曹敬佩的作家从维熙先生、张贤亮先生、李国文先生等,他们在劳改队像猪狗一样生活了20多年,一丁点人的尊严都没有。四人帮倒台后,他们重新拿起了笔,写得中国文坛地动山摇,曾被某些人讥讽为“六个右派闹文坛”。看看从维熙先生的回忆录《走向混沌》、看看张贤亮先生发在2008年2期《收获》上的长文《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谨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知道他们简直是钢打铁铸的汉子,包括老易和老王,这些人的精神太强大了。从维熙先生在我看了三遍的那本《走向混沌》上签字“题曹澍:苦难出真知!从维熙,2009年7月南戴河”。
海明威说过,只要你自己不倒,谁也不能把你打倒。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天下无敌了。老曹说这些话,不是没有一点人生体验的。文革中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痛苦经历就不说了,光前些年和专制校长和流氓加专制的校长的斗争过程,就深有体会。在中国,专制阴魂无处不在。
老曹很喜欢老王这几句话: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四个“行”。
一、“你自己得行。”有真东西真家伙、有点绝活。
二、“必须有人说你行。”给你造势、包装、做广告,酒香也怕巷子深。
三、“说你行的这个人得行。”比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说,“老曹这个人‘行’!”那咱国怎么着也得放老曹一个乡长玩玩吧。
四、“你的身体得行。”负点责任的人几乎每天都有应酬,饮酒呀洗澡呀唱歌呀足疗呀等等,没个好身体绝对应付不了这些复杂活动。做学问,要熬夜读书做实验写论文,还要熬年头,也要有个好身体。你想评教授,就要去院长校长家送“领袖头”,脸不彤红心不狂跳才行,你一紧张一不好意思,心脏病犯了,一头栽在领导家怎么办?陈景润先生、路遥先生不是早走了吗?杨振宁先生身体好,又娶小翁为妻,白天黑夜家里家外忙着呢,多好啊。
老王这个“四行理论”,绝对是妙论高论。听了这个“四行理论”,你还认为老王只是一介书生吗?不知为什么,老王的风范总让我想起尊敬的老舍先生。
周汝昌老先生
周老先生了不起的地方是没有稿子。其他上百家讲坛的哥们姐们好像全有稿子,甭管你看不看。但90高龄周老先生就是不拿稿,双肘还放在讲桌上。这就叫“派儿”。语速挺快,一个磕巴也不打,思维清晰极了,哪像90岁的老爷子呀。真是一肚子学问啊。据说民国时期的不少文科教授上课都不用稿,学问牢牢记在脑子里了。不但原文记得,连注释都能背下来。梁启超先生讲《治安策》,就不看书。背一句,讲一句。年轻学子非常佩服,梁启超却平平淡淡地说:“我不会背《治安策》,怎么能上《万言书》呢!”民国时期的文科教授备课查字典词典是让人笑话的,说明你的根基不深不牢。不说民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在武汉大学进修,一位姓曾的副教授能把三卷《资本论》全背下来。那才是做学问呀。如今还有这样下功夫读书的教授吗?网上不是说了吗:如今是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看看周围,就知此言不虚。
钱文忠先生
老钱是复旦大学教授,一看就是个绝顶聪明的家伙。让我想起上海交通大学玩科学史的教授江晓原先生,这两人的眼睛很像,机智嘲讽的目光随时可以刺向任何地方任何人,令你无地自容。江晓原有着上海滩最有名的书房,光中央电视台就去拍摄了十几次,各地方媒体就不用说了,19平方米3万多册书、还有大量影碟。老钱讲的内容不沾光,先是意义不大的玄奘,后来又讲启蒙读物《三字经》。我只看了四五集,但还是喜欢老钱这个人。可是后来听说他拜季羡林先生为师,还要举行磕头仪式,我就想吐了。什么年代了,像大学教授玩的把戏吗?艺人这么干都是倒退了。“季大师”的所作所为,老曹实在不敢恭维,看看他儿子的文章就知道了。他就沾了长寿的光,把别人都熬死了,他自然成“大师”了。文章写得笨呼呼的,无一点灵气。还好拍个马屁。韩石山先生说他“不就看了一回行李吗?”不过,老钱在优酷网“文中有话”中的表现简直出色极了优秀极了,甚至可以说太棒了。那咄咄逼人压倒一切的气势、那流畅犀利机智诙谐的语言,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形象,高高大大地站立起来,和他在百家讲坛的表现判若两人。那真是“肉肩担道义,俐齿说文章”,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老钱。
刘心武先生
老刘尽管是中学语文老师出身,还站过20年的讲台,但老刘真不会讲课,没有一点抓人的地方。平铺直叙,拖泥带水,语言也不精彩,比老易、老王差得太远。最没劲是,现场观众的面目表情上如果对他讲的某个观点很不屑,他就马上解释起来,表现的非常小气和缺乏自信。上世纪70年代末,凡有自来水处,就能听到《班主任》和《爱情的位置》等小说的广播。老刘作为新时期文学的“拉幕人”,立了头功,出尽了风头,也因此当了《人民文学》主编。但老刘的散文随笔杂文写得很一般,几乎没有出彩的。有两篇还很无聊:《他们都哪里去了?》和《给侄孙女的七条忠告》。被韩石山先生在《文学自由谈》狠狠修理过,前者被批为“新时期以来最下作的一篇文章”,后者被批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下流的文章”。刘文、韩文,我都看过。我同意老韩的看法。当年,我从《读者》上看了《给侄孙女的七条忠告》就觉得特别恶心,非常别扭。老刘在我心里的形象大大地打了折扣。
莫砺锋先生
老莫是南京大学教授,标准的学者教授风范,气质好,也很有绅士的范儿。帅哥,干净,相貌阳光明媚。估计女士更喜欢他。老莫语速很快,是我看过的侃爷中语速最快的。吐字清晰,讲课口语化,富有感染力,我很喜欢。老莫只拿着一页轻飘飘的纸,可能是个提纲,但基本不看。这样的大学教授已成“稀有金属”。老莫讲的唐诗,我兴趣不太大,只看了四集。
纪连海先生
老纪是第一个上百家讲坛的中学教师。老纪不是讲课,而是声嘶力竭地“喊课”,这倒是很有中学老师的特点。老纪的嗓音条件不好,民间称其:公鸭嗓子,不怎么悦耳。但平心而论,他比刘心武先生会讲课,知道先讲什么,后说什么,卖个关子、抖个包袱什么的,玩得十分娴熟,让看客跟着他走。所以,总算没给中学老师“栽面”。也是中学老师的大男孩袁腾飞讲的宋史,我一集也没看过,不知他和老纪比高下如何。俗话说,长江后浪高前浪……,小袁理应比老纪强。
侃姐马瑞芳先生
马瑞芳先生是山东大学的著名教授。20多年前,我买过一本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散文月刊获奖作品集》,其中有老马的一篇散文《煎饼花儿》,当时觉得写得很好,是我心中的范文,所以牢牢记住了老马。老马在百家讲坛讲的蒲松龄,我只看一会儿,大失所望。20多年前,读老马的散文时,我想象中的作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老马讲课就像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太,没有一点意思。气质风度和一位著名教授也相去甚远。我不明白:百家讲坛怎么会选上这么一位没有一点魅力的老太太?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乏善可陈。或许我过于挑剔了?我非常后悔看了老马的讲课,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拒绝慕名者拜访时的名言:“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你何必非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马瑞芳先生,老曹对不起您了。您还是别去百家讲坛了,呆在家里多写几篇好散文让同志们读读吧。您的能耐不在讲课上。您和老易、老王和阿丹生在一个时段,实在是您的不幸和悲哀。
侃妹于丹先生
听了阿丹的课,你会惊讶人怎么可以这样能说会道?这还是人吗?“这个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阿丹的聪明似乎全长在嘴上了。她丈夫在家的日子有多难过啊!你会对她丈夫生出无限的同情。整天和这样一个伶牙俐齿的女人在一起生活,还敢张嘴说话吗?您可千万别惹她,如果惹了她,您就是有十张嘴,也不是她的对手。阿丹的嘴简直就是个说话的机器,像个永不停顿的录音机,一不小心,您也不知道碰着哪了,她就开始乌拉哇啦叫开了。语速是那么快,语言是那么流畅、那么滔滔不绝,用语是那么准确优美典雅,几乎不用口语,全是书面语言,录下来根本不用改一个字,就能印刷成书。恐怕全国人民也是第一次领教这样厉害的嘴。
据了解阿丹出身的人说,阿丹有今天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今天才不正常。其父是中华书局副总经理、是专家学者不是行政官员。用陈丹青先生的话说,阿丹的“开口奶”就和别人不一样,学问是讲究传承积累进化的,民国以前的说法叫有“家学”,书香门第是也。旧时有“三代学穿,五代学吃”的说法,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经济可以有暴发户,一夜暴富,两夜暴富……
前几年,俄罗斯流传一首歌,《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女“易迷”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嫁人就嫁易中天。男“于粉”们则说:娶妻就娶于丹这样的人。说明观众对老易和阿丹的喜欢。至于阿丹讲的内容,见仁见智,我就不评论了。
别看阿丹“年幼”,也像老易、老王那样整了十句名言。
一、“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这是阿丹号召全国人民好好学习,别天天向下呀!老曹少年时的“可笑”和青年时的“可怜”和毛老人家发动的文革有关。可1976年老人家驾鹤归西,34年过去,老曹又干了点什么呢?大伙千万别像老曹这样“可悲”呀。您瞧邓大人趁老人家不在,搞真理标准讨论、搞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玩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最后终于整得一小撮人花钱不眨眼了。如今,一小撮人吃肉,一大撮人喝汤,一大大撮人闻味。老人家时代,十几亿人连个闻肉味的地方都没有啊。
二、“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老曹能举出100个例子证明阿丹说的是真理。40年前看毛润之先生的故事,觉得老人家特有意思。放着好好的地主富农不当,偏偏要上井冈山风餐露宿枪林弹雨红米饭南瓜汤的当什么“共匪”。可20年后,人家变成毛主席了。大大小小的地主富农全被他打倒了。
三、“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智慧啊。怪不得阿丹这样年轻就玩得那么猛,全因为会经营自己的长处。这个世界成功的人士总是少数,说明大多数人是在经营自己的短处。老曹是在经营自己的什么处呢?老曹什么处都不行。
四、“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他娘的,真是赤裸裸的真理!把老曹的文章全挂上易中天先生的大名,报社肯定抢着发表,稿酬还贼高。没办法,人家卖的是“品牌”,报社买的也是“品牌”,读者读的也是“品牌”。谁让老曹不是“品牌”呢?
五、“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对,阳光不会总躲着咱。就不让咱灿烂一把了?400多年前的吴承恩还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俺家”呢。如今还倒霉的弟兄们先喝点啤酒忍着吧,那是“暂时”的,“地球”每天都在一点一点的像蜗牛似的蠕动呢。

六、“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这样的人,老曹身边就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不自觉的下意识的阴暗心理。包括老曹。
七、“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抱怨命运是最无能的表现。翻翻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身世经历吧,他们的命运大都很悲惨或者非常坎坷。孟子先生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司马迁先生在《报任安书》里早就讲过这个理儿。
八、“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人之常情。第一个站起来走路的猴子,肯定是被同伙掐死了。第一个出恭后拿纸擦屁股的人,肯定被大家讥讽的无地自容。第一个穿裙子露大腿的女人,肯定是被周围的女人骂得背井离乡了。谁让你他妈的和大家伙儿不一样了?就像今天:我们打牌抽烟喝酒泡妞骂大街,你他妈的看什么鸟书、搞什么鸟研究?装什么逼!快过来,一起玩! 
九、“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读书是给精神化妆,干事是给生命化妆。老曹之流也只能干点精神化妆的事,自我评定个职称“精神化妆师”,比小马路边美容店的美容师好听点。政治家和企业家是给生命化妆,最牛气。
十、“‘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我靠,原来每一次危机,都是上帝给咱的一次机会呀?上帝啊,再给老曹一次“危机”吧,您过去给的那几次,老曹全白瞎了。
侃妞隋丽娟先生
对小隋讲课,我的评价:“张牙舞爪”,“生动”得让人受不了。什么都有个“度”,过犹不及。小隋人还是嫩了点,阅历使然。再吃几年盐自己就明白了,根本不用教。小隋是个聪明人。中央电视台编导的眼,那是太“毒”了,被他们看上,能是一般的家伙吗?至于选上马瑞芳先生,那是他们打瞌睡了。再说,谁还没个看走眼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