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货币单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公布(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47:17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1-04-12 09:42

 

  第六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以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和赣东南、浙西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园艺、林竹、水产、畜牧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水产品、生猪、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森林旅游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二、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扶持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和重点企业。支持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

  三、建立健全农业服务和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发展一批农家店、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资服务网络。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支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第二节 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坚持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深化内涵与拓展外延、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引导发展一批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电子信息产业要按照立足优势、加强合作、促进集群的原则,加强计算机及网络、数字视听、移动通信三大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软件、半导体照明、光电、新型元器件等新兴产业。加快福厦沿海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潮州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按照提升水平、重点突破、加强配套的原则,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环保设备、飞机维修等优势产业,建设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园。鼓励发展游艇制造业。鼓励强强联合,推进重点骨干造船企业与中外大企业战略合作,与上下游产业组成战略联盟,加快形成东南沿海修造船集中区。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的原则,合理布局,延伸和完善石化产业链,加快湄洲湾、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建设,形成全国重要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积极推进石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为载体,着力发展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集中发展软件业、集成电路设计业、服务外包业,着力打造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努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城。重点培育生物制药、化学新药、中药和天然药物等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生物资源系列开发。加快电子专用材料、光电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稀土材料等新材料的产业化,发展化工轻纺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金属及陶瓷材料。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设备制造,培育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产业。积极发展大气、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备制造,加强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三、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建材、冶金、林产、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水泥、石材、建筑陶瓷和水暖器材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优质浮法玻璃深加工和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培育特种玻璃产业。推动重点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积极发展钨、铝精深加工产业,加快金、铜矿项目建设,推动发展稀土功能材料产业。提升制浆造纸、林产化工、人造板、木竹制品等发展水平,推进林浆纸和林板一体化,加快建设临港大型林浆纸项目,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的木竹加工骨干项目,形成林产品深加工基地。突出纺织服装鞋业品牌创建、研发设计、新型材料开发应用及设备更新,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建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纺织服装鞋业中心。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重点发展旅游、物流、商务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围绕“海峡旅游”品牌,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东部蓝色滨海旅游带和西部绿色生态旅游带。以武夷山、三清山、泰宁和龙虎山、江郎山等为重点,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打造以武夷山为中心的海峡西岸西北翼旅游产业集群。以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三坊七巷、莆田妈祖文化、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雁荡山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滨海旅游和文化旅游,打造以福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东北翼旅游产业集群。以厦门鼓浪屿、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潮州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滨海火山、南澳国际生态海岛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滨海旅游和文化旅游,打造以厦门为中心的海峡西岸南翼旅游产业集群。以福建土楼、古田会址、红都瑞金、婺源等为重点,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以龙岩为中心的海峡西岸西南翼旅游产业集群。培育和壮大一批旅行社、旅游饭店等骨干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厦门、福州、泉州、温州、汕头等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港口,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加快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和整合发展,完善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积极推进两岸港区发展保税仓储、贸易采购、配送中转等国际物流。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加强沿海主要港口、交通枢纽和国际机场等物流节点多式联运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公铁海空联运,完善海峡两岸及跨境物流网络,加快形成东南沿海大型国际物流通道口。

  三、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依托福州、厦门等重点城市,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业。加快中介服务业市场化发展步伐,重点发展管理咨询、研究设计、资产评估、信用服务等商务服务,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广告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台湾及海内外的会展业,提升重大展会的办会水平,加快培育国际化的会展品牌。

  第四节 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开发和科研基地。

  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组织编制专项规划,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建立海洋生物资源研发中心、海洋高技术工程中心、新能源开发等实验示范基地。加快培育海洋药品、保健食品、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以沿海重要港湾为依托的临港经济密集区。

  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闽江口、泉州湾、九龙江口等海洋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加强海洋保护规划,建立一批红树林、珍稀物种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和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区。合理开发海域资源,分类开发与保护岛屿资源。探索建立两岸海洋管护协作机制,共同保护台湾海峡海洋资源。

  第五节 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兴办技术创新机构,扶持发展民办科研机构,鼓励重点外资企业在区域内设立研发机构。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拥有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科技合作。加快建设技术研发协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科技资源共享四类创新平台,扩大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影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支持台商投资高新技术园区,吸引台湾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共同创建创新平台。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打造海峡西岸自主创新平台。

  三、加强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创新。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攻克产业发展中关键、共性技术,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支持开展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等领域重大科技联合攻关,研制一批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产品。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具有比较优势产业领域,推动建立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协作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在建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加强技术联合研究开发,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