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停车场造价表:《青年文摘(彩版)》2011年第16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5:40:10

《青年文摘(彩版)》2011年第16期

1.失败让我们变得现实

不受欢迎的人有更低的期望值。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从来不觉得某件事是理所应当的。这就像一个来自落后地区的男孩走进超市,发现光麦片就有30种一样。这种感觉的确很不给力。

2.失败让我们的适应能力更强

失败可以一次又一次打败我们,而我们会学会怎样躲藏、变化、适应、成长。适应能力不仅能让人有更好的情绪,还能让人获得成功,就像一句中国成语所说——百折不挠。经过失败的打击且没有退缩的人,终将成功。

3.失败让我们独立

受欢迎的人通常会依赖于人们的赞扬。如果不算上那些对其死忠的人的话,他们其实没那么受欢迎。所以,他们实际上是他人和他人观点的奴隶。和受欢迎者相反,失败者完全独立。他们不必听从别人的意见,不必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如果别人认为吹长号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的话,你照样可以去吹,因为你不可能比现在更不受欢迎了。我想这就和最不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是一个道理,他可以随意推迟日程,因为没人在意他,他是完全自由的。

4.失败让我们有同情心

我不知道当本文开头那个可怜的家伙走开时,舞会女王会不会觉得心里一震,但我觉得任何受过类似羞辱的人都会觉得心里不舒服的。正如美国作家弗雷德里克·布赫纳所写的:“同情是一种致命的能力,它能让我觉察他人心中所想。假如别人无法获得平静与快乐,那我自己也无法获得。”

5.失败让我们谦逊

没有什么比傲慢更令人生厌,也没有什么比谦逊更讨人喜爱。谦逊一直是人性的核心,有了它,我们才能彼此亲密无间。领袖话语谦逊,是为了让他的人民对他信任;朋友和同学举止谦逊,是为了与他人增强联系。“创造和平的人不仅诚实、正直,更重要的是——他们谦逊。”曼德拉如是说。

6.失败让我们足智多谋

如果聚会时没人坐在你旁边,你就必须学会变得有创造力且足智多谋。想想在杰夫·金尼的《小屁孩日记》中格雷格的鬼点子是多么巧妙。虽然这些鬼点子全都没奏效,而且还带来了更多的尴尬,但是这个小孩长大后肯定会是一个CEO,要不就是一个高级软件设计专家,或者是一个富有的好莱坞剧作家。因为他很小就受到了训练,能突破思维定式。

学校,就是让学生出格的地方

孙君飞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每天进进出出都要经过一座叫“哈佛大桥”的桥。这让以校为荣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心里大为不爽,于是一个学生想出了一个“出格”的办法来“收复”大桥。他纠集了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身体来重新测量大桥的长度,他一次又一次地躺下来,看看这座桥到底等于他身长的几倍,最终这座桥拥有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长度记录。

另一个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为抢回自己的风头而做得更加“出格”的故事:美国的大学经常举办美式足球赛,一次耶鲁大学足球队来到哈佛主场参加比赛,两队打得难解难分,等到中场休息,正当球员退场、拉拉队进场之际,球场中央突然响起爆炸声,地面裂开一个小洞,从洞里冉冉升起一个气球,上面写着代表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个超大字母“MIT”。原来,该学院的学生在夜里潜入哈佛球场,悄悄埋下他们设计的极为巧妙的开关,从而成功地抢走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风头。

我心动于那种不拘一格、容许各种“鬼点子”的学风。在这个世界上,大学最应该是容许孩子们“出格”乃至犯错的地方,否则他们能到哪里、能在什么时候去“出格”呢?

但是,国内学校的孩子可能是最难“出格”的学生之一,他们面对的条条框框非常多。日前,北大拟对“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等”十类学生进行会商,就引起了舆论的反驳。因为校方这样做除了“帮扶”学生外,也存在着不容许学生“出格”的强势要求,也许在他们看来,学生“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属于“思想偏激”,失恋痛哭就属于“心理脆弱”,课余打工赚钱就属于“生活独立”……如此归纳排列下去,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该是多么惶恐不安,还有什么自由的空间呢?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说:“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而一些学校只允许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考试、拿好名次和奖学金,怕学生“出格”,习惯于行政命令和强迫,我们真担心,孩子此后再也没有能力“出格”,一辈子“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

翻开爱因斯坦的生平年表,我们发现,这位科学史上最繁忙的人,竟参与了很多与“人类事务”、“生命事务”紧密相连的事,直到1955年去世前,还同罗素通信讨论和平宣言问题。大师们的生命关怀、精神能量无不大得惊人,在学术成就和艺术贡献外,广有外延。而我们校园内“格式化”的孩子们,满面愁容,步履沉重,离开大人的“旨意”和“拐杖”就不知道怎么走路。我们的一些学校所给予学生的是自保性、私己性、妥协性、附庸性的东西,他们“被设置”了,无力“出格”了。学校将教育变成了捆绑和负担,在节约学校管理成本的同时,也将教育变成了一种自由探索的障碍物和资源上的极大浪费,不但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扼杀了他们的行动力。

这些年,大家都在思考我们大师级人物为何出得少的问题,这跟学校能够让年轻人“出格”的空间日益狭窄不无关系吧? 

一分钟能做哪些事

◎文/陈敏

一分钟,可以用来微笑,对他人,对自己,对生活微笑。

一分钟,可以用来看路,观赏美丽的花朵,感受湿润的草地,或者欣赏清澈透明的流水。

一分钟,可以用来静静倾听,或者歌唱。

一分钟,可以紧紧握住他人的手,赢得一个新朋友。

一分钟可以用来鼓励一个人,使之不气馁。

在一分钟里,人们可去爱、寻找、分享、宽恕、等待、相信……

在短短的一分钟里,一个人说个“是”或另一个人说个“不”,都可能改变你的整个生活。

一分钟似乎非常短暂,但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