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纯茗雅《绝对领域》:7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45:37

江都市

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 ,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县,东与泰兴市姜堰市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区位地理

·                                 • 自然地理

·                                 • 历史沿革

·                                 • 风土人情

[显示全部]

江都市-基本概况

 

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县,东与泰兴市、姜堰市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江都市


  
江都市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位于市区南郊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具有灌溉、排涝、排洪、发电、通航以及提供工业、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质工程,曾先后接待过许多中外贵宾的参观考察。江都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南半部,地下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0万吨,占全省60%以上,是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区。
  
江都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属吴国。秦楚之际,项羽欲在广陵临江建都,始称江都。公元前223年(秦政王二十四年)秦灭楚,地属秦国的广陵县。公元前153年(西汉景帝前元四年)建江都县。此后,县域历经多次演变。1994年7月,撤江都县,建江都市。

2003年,全市设有24个镇、1个场圃、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个居民委员会、561个村民委员会、5333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075582人,全年出生人口10820人,人口出生率10.1‰,死亡人数8096人,死亡率7.55‰;人口自然增长率2.54‰。全市非农人口218956人,占总人口20.36%。全市汉族1073977人,占总人口99.85%。主要少数民族22个,1605人,占总人口0.15%。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江都历史上是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一、二、三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保持稳步增产,花木、畜禽、水产等多种经营生产形成了自身特色。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形成了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造船等行业,出现了一批重点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建筑业是江都的传统优势产业,有10万建筑大军分布在全国各地,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市场,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财政收入1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28.3%、39.6%。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2:54.8:36。一产初步形成了10万亩花木、10万亩果蔬的格局。全部工业实现产值507亿元、销售456亿元、利税2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38.3%、47%。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石化医药、船舶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去年完成产值375亿元,占工业总量的70%。拥有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6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建筑业总产值达130亿元,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独立承建的西安高新广场火炬创业园工程、参建的北京印钞厂 建工程双获鲁班奖。江都是苏中地区商贸集散地,现有皮鞋、花木等各类市场112个,超亿元市场8个,年成交额50亿元以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位居扬州市第一。

江都市-区位地理

 

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即北纬32°17′51″~32°48′00″,东经119°27′03″~119°54′23″。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县,东与姜堰市、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328国道,宁通一级公路,京沪高速和宁启铁路在境内交汇。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南北最长处55.75千米,东西最宽处42.76千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江都市-自然地理

 

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南北最长处55.75千米,东西最宽处42.76千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江都市


  
江都市河湖交织,黄金水道长江京杭大运河在江都交汇,世界著名的江都引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江都市市区南郊,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具有灌溉、排涝、排洪、发电、通航以及提供工业、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质工程,曾先后接待过许多中外贵宾的参观考察。
  
江都市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
  
江都资源丰富,经济繁荣。地下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燃气;矿泉水品质好、贮量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一百多万亩的耕地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苏北的粮仓之一。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蚕茧棉花银杏无花果猪鬃杞柳以及各种花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同时,20多万亩的湖河水面盛产河鳗甲鱼螃蟹罗氏沼虾和邵伯菱等特种水产品。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动物种类较多,鸟类有154种,鱼类有90余种,还有爬行、哺乳、甲壳、软体等类动物。植物约205种。

江都市-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江都先后属吴、越。汉初,称扬州广陵郡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称江都者,按郭璞江赋云:“表神委于江都”。大概是以江水都汇于此,故而得名。另一说称江都者,“乃江淮的一大都会”。二说并存,皆与水有关。

江都市


  
江都历史有据可考的当从西汉建县开始,它的治所从隋朝以来直到解放前久一直设在扬州,所以江都的历史沿革与扬州密切相关。

汉初,称扬州为广陵郡。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

公元前106年(汉元封五年),江都和广陵两县各划分部分地域建舆县。502年(梁朝)以后,江都县历北齐、陈、北周,时废时置。北齐北周复立江都县时,均隶属江阳郡。581年(隋开皇初年)后,江都县属吴州;589(隋开皇九年)直属扬州;605年(隋大业元年),隶属江都郡;620年(唐武德三年)江阳县并入,江都县又划分至兖州;742年(唐天宝元年)后,江都县又先后隶属广陵郡、江都府。
  
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江都县属淮南东路,与广陵县同属扬州府,史称“一府两县”。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占领南京后,江都县先后隶属淮海府、维扬府、扬州府。公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析江都以西之地为甘泉县,同受治于扬州府。
  
1911年底,甘泉县又并入江都县。江都县抗日发主政府成立后,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曾三次以通扬运河为界分县:1942年9月第一次分县,河北称江都县,河南称邗东县,1943年4月两县合并称江都县;1945年4月两县合并称江都县;1948年11月第三次分县,河北称江都县,河南又称邗东县,1949年1月两县合并仍称江都县。
  
建国后,江都县治所设于仙女镇(即今江都镇),当时江都县的辖境包括现在邗江区。1956年设仙女镇以西之地为邗江县。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都撤县设市,江都从此翻开新的一页。现在江都市的辖境,北与高邮交界,东和东南与泰州市吡邻,西与扬州邗江区接壤,南与扬中隔江相望。

江都市-风土人情

 

“三月三”庙会是古镇仙女庙的传统“节日”。

据说,此会始于汉代。相传西汉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乱,三月初三,汉高祖第九代孙刘秀被王莽追逃到蔡家庄一带,为一渔夫所救。后来,庄民感念刘秀的福泽,特建金龙王庙(乡民以为皇帝是金龙化身)。此后每年三月三,都有四乡八镇的村民前来烧香朝拜,渐而演变成庙会。也有人说这“三月三”与农事有关。农忙开始,乡民总是祈求风调雨顺,所以,这一天先祭奠一下龙王,以求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三月三”庙会


  
传说总归是传说,对于身居乡间,辛苦劳作的人们来说,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的来源并不重要,但这一自娱性的节日倒是令人向往。庙会那天,镇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请外地的亲友赴庙会。于是,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云集镇上,甚至扬州、南京一带的都市中人,也有乘车赶来的,场面煞是壮观。
  
这一日,龙王庙庙场四周,商贩云集,各种小吃遍布,诸种土产杂陈。耍猴的,舞刀枪玩棍棒的,打莲花落唱道情的……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还有孩子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合成了“庙会交响乐”,二三里外也听得见。庙前有一处平地,但见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诚,烧香的、烧纸锭的,火光熊熊,浓烟升腾。庙堂内灯烛辉煌,香烟缭绕,钟磬悦耳,一片伽蓝香气。
  
10时许,行香开始,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起程了。只听锣鼓喧天,鞭炮震响。“马批”(充神马的人)赤着上身,穿红裤,脸涂花纹,口中横衔一枝五六寸长铁签(代马嚼口),手执四五尺长的铁棍,在神前跪拜踊跃,挥舞开道。其后是香火队,信徒们背着香袋,手执香火,排成4行,徐徐而行。只见烟雾缭绕,缥缈弥漫,如入仙境一般。紧随香火队之后是鼓乐队,乐师身穿青衫,腰束黄带,手执鼓、钹、笙、箫、弦子、二胡等乐器,演奏乐曲,但听鼓乐喧阗,清亮激越;丝竹和谐,悠扬动听;声伴乐和,优美悦耳,在半空中萦回不绝。接下来,是人数最多的化妆娱神的歌舞队,各种歌舞争奇斗胜,美不胜收。一出绚丽的“八美争艳”,把历朝的醉贵妃、病西施、笑褒姒、恨妲姬表现得各具个性。高架秋千上,穿红着绿的姑娘,忽上“九天摘星”,忽下“海底捞月”。最独特的要数龟蛇斗法和耍木头人戏的。龟蛇斗法中的龟蛇皆以人扮成,龟的笨拙,蛇的灵活,惟妙惟肖,令人捧腹。耍木头人戏的则靠一根扁担,扛着一个小台子,周围有布挡,上面挂有一排排尺把长的小木偶,台前挂有一个小布帘,艺人在布挡下面一手牵引线,一手敲大锣,嘴里唱着台词,台上的小木偶就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什么《猪八戒招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净、末、丑和文场、武场于一身,其景令人陶醉。走在行香队伍最后的,是那些逢大难不死的劫后余生者,他们身穿大红囚衣,口里喃喃念语,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谢神明恩宠,祈祷保佑平安,虽为愚昧之态,但拜者都是心虔志诚。行香队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行一程停一阵,停一阵行一程,缓缓地绕镇一周后再返回龙王庙,此时已是红日偏西……

“三月三”龙王庙会


  
“三月三”是庙会也是集场,十里方圆,处处是货摊,吃、穿、用、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从正月起,外地商贸和手工业者,即分水陆两路,或肩挑驴驮,或推车乘船,从四乡八镇涌向仙女庙,其中有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农具,也有一些小商品。最多的是“窑货”和“水鲜”,窑货即宜兴一带的大缸、沙缸、砂锅、绿瓮、锅碗瓢盆等,水鲜则是宝应一带的藕、荸荠,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称为窑货集和八鲜集。而通州大布及本地的家机布也倍受欢迎。赶集的人几乎个个都拿着购来的物件,尤其是农民,扛着买来的崭新农具,眉飞色舞,喜气洋洋,那神情,远胜于刚看了一场社戏。
  
“三月三”龙王庙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精心组织、规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庙会。届时,各地商贾、群众云集江都镇大街上,有来卖货的,有来买物的,有来看热闹的,有来采风的,还有来谈对象相亲的,万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集市上各种货物应有尽有。许多部门、单位借此机会,纷纷走上街头,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农民在集市上不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能在无形之中受到文明的熏陶。

江都市-经济概况

 

江都历史上是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一、二、三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保持稳步增产,花木、畜禽、水产等多种经营生产形成了自身特色。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形成了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造船等行业,出现了一批重点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建筑业是江都的传统优势产业,有10万建筑大军分布在全国各地,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市场,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江都市


  
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财政收入18.3亿元,连续5届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农业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了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特种水产、特畜特禽、优质稻米五大特色,其中花木面积突破10万亩、销售收入5亿元。建成千亩以上农业园区10个。拥有农业“三品”品牌100多个。建成省首批生态农业县(市),12个“全面小康村”先行村基本达标。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石化医药、船舶制造及配套件四大支柱行业。建筑业总产值达130亿元,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独立承建的西安高新广场火炬创业园工程、参建的北京印钞厂迁建工程双获“鲁班奖”,一级资质以上企业发展到11家。三产服务业迅速兴起,专业市场蓬勃发展,社区服务、中介服务逐步完善。建成超亿元市场8个,其中苏中商贸城成交额超15亿元。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收入7500万元。京江大酒店成为苏中、苏北县(市)中首家四星级旅游饭店。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现有宏运、华达、嵘泰、冈本等外商投资企业200多家,全市外贸企业有230多家,船舶、机电、纺织服装、轻工工艺等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完成协议利用外资3.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利用民资70.5亿元,利用国资2亿元,实现自营出口额1.36亿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2620万美元。

江都市-行政区划

 

江都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运河,京沪、宁通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华东地区最大的50万伏变电所、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亚洲引排能力最大的引江水利枢纽工程均在境内,是苏中、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电力、水利枢纽;总面积133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7.2万人。

江都市


Jiangdu Shi
0514
321088
225200
市人民政府驻仙女镇
2004年底,江都市辖23个镇。

江都镇   面积98.80平方千米,人口201729人。
小纪镇   面积71.98平方千米,人口 43828人。
吴堡镇   面积44.80平方千米,人口 22466人。
武坚镇   面积42.00平方千米,人口 20060人。
周西镇   面积19.80平方千米,人口 21369人。
高徐镇   面积61.00平方千米,人口 29561人。
樊川镇   面积46.20平方千米,人口 37052人。
永安镇   面积61.50平方千米,人口 33620人。
真武镇   面积54.20平方千米,人口 56567人。
宜陵镇   面积59.86平方千米,人口 51154人。
丁沟镇   面积55.00平方千米,人口 31550人。
麾村镇   面积47.32平方千米,人口 28717人。
郭村镇   面积40.15平方千米,人口 30321人。
塘头镇   面积62.77平方千米,人口 56784人。
邵伯镇   面积55.05平方千米,人口 44333人。
昭关镇   面积59.60平方千米,人口 33470人。
双沟镇   面积42.78平方千米,人口 34258人。
丁伙镇   面积80.20平方千米,人口 46363人。
大桥镇   面积84.41平方千米,人口 70842人。
吴桥镇   面积55.00平方千米,人口 50897人。
浦头镇   面积42.90平方千米,人口 45966人。
嘶马镇   面积38.45平方千米,人口 35173人。
花荡镇   面积32.80平方千米,人口 30879人。

江都市-人口民族

 

人口:以人为本,依法治育,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2007年,全面落实计生优抚政策,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8%。全年出生人口7796人,人口出生率7.29‰,死亡人口7800人,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上年持平。年末总人口1069008人。

民族:全市汉族1066328人,占总人口99.8%;主要少数民族30个,2137人,占总人口0.2%。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衣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土族毛南族仡佬族、塔吉尔族、鄂温克族京族塔塔尔族

江都市-旅游文化

 

江都历史文化丰厚,这里英才辈出,帝王将相文治武功,英杰将才叱咤风云,人民群众改天换地,均为江都历史增添了文明之光。

江都市



江都水韵文化独特,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一代又一代的江都人顽强地与水患作斗争,迎来了万水归源、河湖歌唱的太平盛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是远东最大的水利枢纽,而且成为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起点,是华东地区独特的国家级水利旅游观光区。  
  
江都物产富庶,盛产粮棉桑麻,有"苏北粮仓"之称。宽阔的江面出产河豚、鲥鱼、刀鱼、鱼回鱼等"长江四鲜"。20多万亩湖河水面成为盛产鱼虾螃蟹、菱藕。江都人擅长烹饪,所制作的维扬菜肴细点,使远方宾朋"闻香下马、知味停车"。江都无愧于"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都文化艺术繁荣,这里是风靡全国的《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撒趟子撩在外》等民歌的诞生地,是扬剧、扬州评话重要的发源地。江都的漆器、金属工艺形美工精,名闻遐迩。舞龙灯、赛锣、莲湘花鼓等传统民俗,淳朴丰厚。
  
江都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花木之乡"。丁伙、曹王的花卉苗木名扬四海,盆景剪扎巧夺天工;江都境内的鱼类有90多种,渌洋湖自然保护区鸟类逾150种。
  
江都风情淳朴、婚丧喜庆、饮食起居、岁时风俗等各类礼仪习俗代代相承,丰富多彩的民俗世象曾使许多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江都旅游资源十分丰厚,如仙女公园、引江水利枢纽、邵伯湖邵伯铁牛开元寺真如寺、波斯龙骧祭等,均体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魅力。

江都市-社会生活

 

民政:全市民政工作立足调节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强势民政。全年城乡低保扩保969户1627人,共5817户13756人,发放保障金801万元,农村低保金市镇负担比例由4∶6调整为7∶3;农村五保户2229人,比上年新增200多人,发放供养金416.6万元;发放救灾救济金249万元;改造危房126户357间;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378.5万元;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基金20万元,投入35.1万元为全市1170名重点优抚对象办理双份合作和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共为195名重点优抚对象理赔21万元;安置城乡退役士兵511名;福利彩票实现销售2231万元;福利企业实现销售46.28亿元,利税2.28亿元;依法办理结婚登记8256对,离婚登记923对,收养登记39件;平迁坟6929座;新发展民间组织45个。

江都市

劳动和社会保障:关注民生,纾解民困,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民生主题,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通过采集岗位、举办市场、落实政策等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8000个,推荐就业8000人,其中下岗失业职工3067人,“4050”人员再就业6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就业再就业培训6500人,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13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600人。以低保、五保供养工作为基础,以敬老院建设、城乡医疗救助为重点,不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保障范围

不断扩大,保障标准自然增长,全年发放6823户、16264名低保对象保障金937万元,2347名五保对象领取供养金528万元。住房保障工程进展顺利,改造危房100户。扶贫助学、大病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大城乡脱贫解困力度,帮助15个经济薄弱村、350户贫困户脱贫。发放再就业资金1100多万元。大力推进“关爱工程”,投入1550万元,新改扩建敬老院5所,新增床位514张,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全市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职工3995名,全社会帮弱、助残、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城镇居民生活:富民惠民为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和谐、关注发展,把富民惠民为民作为打造和谐社会的核心环节。全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又上新台阶。列入统计的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0937万元,比上年增24.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288元,比上年增长17.5%。据城镇和农村百户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105.5元,
 
农民生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14.4%。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8391元,比上年增长7.7%。

江都市-交通运输

 

江都交通发达。宁通高速公路与京沪高速公路,长江与大运河,宁启铁路与将要实施的淮扬铁路均在我市交汇。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江北飞机场初步选址在我市。江都港是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境内道路纵横,河网密布,交通便捷,各类运输互相补充,我市特定的交通枢纽地位,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集聚和利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大力推进城乡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新建农村公路86公里,改造危桥39座,新都路南延、张正路、安大公路江都段等工程相继建成,江海高速建设有序推进,新都路与沿江高等级公路实现对接。全年公路货运量4.3万吨(系统内),公路客运量1031万人次,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448万吨。江都港区改造升级为1.5万吨一类开放口岸,投资2亿元的3.5万吨件杂货码头正式投入运行。

江都市-科教卫生

 

科学:技工作卓有成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围绕经济发展中心,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技工作呈现加快发展态势。2007年,我市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32项,获省级以上认定立项90项,获国家和省无偿资助资金1225万元,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5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新势头。组织了各类科技成果采购活动6批次,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活动4次,征集技术难题55件,全年达成合作项目52项,产学研合作拓展了新空间。加强科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全年专利申请805件。大力开展科学普及,连续三届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江都市

教育:教兴市战略向纵深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全市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50324人,小学72所,在校学生54288人,幼儿园65所,在园儿童26526人,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6.9%。优化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进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普及面不断提高。整合职教资源,高考总体水平连续三年名列扬州前茅。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收学杂费,“两免一补”资金投入2000多万元。省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苏中分中心运作平稳。我市教育工作处于扬州领先水平。

卫生:生体系日益健全,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8个,拥有病床3137张,卫生技术人员475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383人,注册护士929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100%和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7.2%。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农村改厕和社区卫生工作进展顺利。扬州市最大的民营洪泉医院运营良好。小纪镇成为国家卫生镇。

江都市-沿江开发

 

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外贸自营出口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海关数)54818万美元,同比增长94.2%,其中自营出口突破4亿美元,达44386万美元,同比增长107.2%。增幅居扬州各县市区之首,己连续三年增幅超过50%。
  
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规模跃上新台阶。2007年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专业招商步伐加快,产业招商亮点显现,驻点招商有效推进,“节会”招商效应明显。利用外资呈现出规模大、质态好、领域广、增势强的新局面。全年完成协议利用外资4.4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2%、52.8%;新批外资注册项目69个,项目平均规模660万美元,净增110万美元,其中协议注册资本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个;总投资8亿美元的中信泰富特钢项目成功签约。
  
有序推进,对外经济合作有了新进展。坚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齐头并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市完成外经营业额4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6%,对外劳务输出遍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沿江开发力度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强势推进。我市自2003年底启动沿江开发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强度投入、高速度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先后引进投资千万美元或亿元以上项目37个。2007年,沿江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新引进中信特钢、中远物流等11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20亿元,新开工诚德二期、中海造船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项目5个。沿江20万吨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开工,此举标志着我市沿江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江都市-美食天地

 

滨江鲥鱼贵

滨江鲥鱼贵


  
鲥鱼是江都的水上特产,并且早就有了文字记载。民国《江都县续志》记载:“鲥鱼形秀而扁,似鲂而身长。白色,鳞似梅瓣,其肪肥美,多鲠大而长……四月始由海入淡水,滨江处时有之。”谷雨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是捕捞鲥鱼的大好时光。古谚云:“蒸鲥鱼赏牡丹”,真正既“时”又“贵”。
  
鲥鱼肉嫩味美,尤鳞下多脂,吃在嘴里,肥腴醇厚,香味扑鼻,非一般鱼类能够媲美。江都人吃鲥鱼多用红烧,但红烧难尝膏脂风味。所以许多人都喜欢清蒸,加上芽姜、笋尖,配用猪油,那脂质尽融于汤,吃起来嫩而鲜,肥而美,食鱼肉滑溜细腻,品鱼汤肥腴醇厚,真有难以言表的妙处。烧鲥鱼一般不去鳞,有的人不知鲥鱼鳞可食,待那有鳞之鱼奉上餐桌以后,嫌有鳞而不食,结果大呼上当。鲥鱼性烈,一般触网不久即死,所以世人吃活鲥鱼者为数寥寥。有人曾和渔家一起到三江营捕鲥鱼,享过“近水楼台”之乐。他们大概是为了显示渔家独特的乐趣,未捕鱼前已将锅置于船头,拉网时碰上刚刚触网的活鲥鱼,随手拈来,立即剖肚取肠,洗刷干净随即下锅。也不过是河水煮河鱼,再搁了一点盐而已,但那种出水鲜是一般人难以享受到的。
  
鲥鱼味美,不仅国人皆知,国际上也享有盛誉。随着江都进一步开放,一定会有更多的国内外友人尝到江都的鲥鱼。

中闸刀鱼鲜

中闸刀鱼鲜

  

清晨江都城乡的鱼肆,满眼见到的都是鱼游虾蹦,龟走蟹爬。而昭关、渌洋湖、三江营一带的渔人则常把小船摇到岸边,你若上得船去,揭开后舱盖,只见后舱无船底,仅有一网,鱼即在其中欢游,你看中哪一条,鱼家即用网捞。不同季节鱼的品种也不同,春天的菜花鳗鱼,秋天的桂花甲鱼,冬天的鳊鲅鲤鲫,真是“水落鱼虾常满市”。
  
值得一提的是刀鱼《扬州画舫录》载,“瓜洲深港出刀鱼。”从长江口至瓜洲一带

江中的刀鱼是出名的,江都正处其间,尤其是中闸,捕刀船几十条。刀鱼体型似刀,色泽银白,苏东坡诗说“恣看收网出银刀”。刀鱼平时栖息于江口近海处,三月中旬群集长江产卵,江都是其必经之道,正好捕捞。据说刀鱼爱其颔下鬣须,只要渔网一触动它的鬣须,它就不动了,很容易捕获。江都人吃刀鱼很有讲究,即使家庭主妇也能露一手。比如“双脆”,以新鲜刀鱼两尾,半斤一条,不用刀剖,而以竹筷从口腔中进膛,轻轻一捅,即将肚内鱼肠尽除。仍以方头竹筷,在鱼身上轻轻一刮,鳞虽落而皮不破。两条鱼交颈摆放,以腹相对,再放几片鲜笋,几片火腿,几页姜,几根绿葱,隔水清蒸,起锅时只见鱼银、笋白、火腿红、葱花绿,单是这色就美不胜收。而鱼未到,香先来,那鲜味顿使你口舌生津;再一尝,骨软、肉细、味醇,鱼刚入口,满腹舒畅,吃罢搁筷,余香满口。真是“芽姜紫醋炙银鱼”,“此中风味胜纯鲈”。
  
江都人还能做出各种不同花样的刀鱼菜,或烹,或炒,或炸,或熘,或做成鱼饼,或制成鱼圆,甜、酸、香、脆、麻辣,尽可以供你品尝。不过还是双边刀鱼最使人难忘。取半斤以上的刀鱼两尾,将背鳍分两刀去除,同时将鱼脊背轻轻剖开。再取半斤以上的刀鱼两尾,去其芒刺,揭去鱼皮,将纯净刀鱼肉剁成鱼泥,以竹筷顺时针方向反复搅浓后,将其轻轻填入刀鱼背,而又不损坏其原形。然后再上火清蒸,这时鱼泥和鱼肉合为一体,鱼肉入口嫩如豆腐,鱼泥入口则颇有韧性,鲜而韧,爽而滑,别有一番风味。

小纪熬面

小纪熬面


  
江都很多人早晨喜欢吃面条,小纪熬面很受欢迎。做前,先准备猪腰猪肝、鲜虾、鸡肉、鳝鱼丝、蟹黄肉等,另据季节准备笋片、小青菜、茭片、菠菜等,并配以调料。先将鸡肉煨熟拆成鸡丝,猪肝切片,猪腰切花,下油锅片刻捞起,虾子单放,下油锅即捞起;鳝鱼下油锅炸脆;小青菜、菠菜开水烫熟。再将肉食等用鸡汤下锅,放入佐料,烧煮15分钟,称为“高料”。与此同时,将面条用清水下熟,叉到开水里过清。然后将面与高料同放一锅,略煮后分装,再放上脆长鱼、小青菜、菠菜,一碗色质鲜艳,味道鲜美,酥脆爽口的面条就下出来了。

嘶马拉豆腐 

嘶马拉豆腐

 

豆腐可谓平常而又平常之物,而嘶马好的厨师却能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菜来。论原料,不过是豆腐、素油、菠菜、蒜叶、香菇、竹笋和调料少许。此菜关键是勾芡、加油和下佐料,前后勾3次芡,每次勾芡前所下佐料皆不同,勾芡要求又有别。上桌的拉豆腐,上面是一层色若琥珀的素油,油上又点缀他物,有竹笋的黄,香菇的褐,菠菜的绿。入口后,豆腐的高爽中,有香菇的滑腻、竹笋的清脆、菠菜的酸鲜、蒜叶的香醇,

如同脂羹般,美不胜收。该菜吃时还大有讲究。因豆腐上有油封住,看去无热气,内里却是炙热滚烫。吃时最好以勺为具,用嘴将豆腐慢慢吹凉,然后进口品尝。倘若吃者性急,以为是冷豆腐,闻到香味,掏上一勺,送进口中,烫得吐都来不及。相传,有人将拉豆腐用罐子装好,搭小划子船从嘶马五圩码头乘到镇江,拿出来吃,还不冷。

丁沟水饺

丁沟水饺


  
北方水饺是家常便饭,江都水饺自有特色。一是皮儿薄。面粉和水,拌透揉匀,小擀面杖,擀时用力均匀,饺皮中高边平,薄如纸,照见亮。二是馅儿鲜。肉选猪后座,剔去筋丝、皮骨、肥肉,细切软削,用力不可过重,刀不着砧板,剁成泥状后,放少许盐水、姜汁搅拌。裹饺子要细心,馅儿要放得匀,边要捏紧不漏水,裹成麻雀状,或元宝状。汤用鱼汤,鱼去鳞去骨后煎熟,放生姜、葱、料酒去腥,放清水煨汤,至浓如乳。用筛箩滤去鱼骨等,装入碗内,放些味精、蒜花、胡椒。饺子从锅中一浮,就放入鱼汤碗内,这样的饺子,面薄、馅心红、味香可口。

邵伯龙虾

源自邵伯湖。邵伯湖位于运河西侧,湖区面积14.7万亩,湖水清澈,水草丰美,盛产龙虾。邵伯湖龙虾从外型看,壳是青中带红,肚皮发白,个头大而饱满,既干净卫生,又味道鲜美,与内河沟塘龙虾大不相同;从制作工艺看,也有与众不同的烹调手法,在邵伯综合市场内专业烹制龙虾的专业户有近百户,他们的烹调技艺可谓各领风骚,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龙虾风味,麻、辣、鲜、香,一应俱全。邵伯龙虾再配以炒螺蛳、腰子汤、炒面、脆皮豆腐等,就形成了今日风靡餐饮市场的“龙虾宴”。如今邵伯每年举办“龙虾节”,各路名厨献艺,吸引大批食客,使邵伯龙虾风靡全国。

龙川紫蟹美

龙川紫蟹美


  
金秋时节,清风拂桂,寒菊带霜,湖蟹到了肥熟期。江都的无肠公子更是铁甲长戈,壳凸脂红,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美食名家,都喜爱到江都品尝螯封嫩玉的龙川蟹。
  
江都蟹多,这是由江都特殊地形和水质决定的。江都位于淮河下游,是淮河入江的尾闾,南临长江,西滨邵伯湖,北倚高邮、兴化,境内河网密布,

新老通扬运河、芒稻河、盐邵河、山阳河、红旗河,水质甜润;众多水面波平浪静,芦苇茂盛,蓼花飘浮,饵料丰美,且气候温和适中,为河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江都蟹种有几个来源:一是从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来;一是从淮河来;一是从长江口外浅海来。每年三至五月,蟹苗孵化,幼蟹或顺淮而下,或沿长江溯流而上。入秋以后,大批壮蟹逆当初路线返回产卵。农谚说“社前鳗鱼社后蟹”,说的是过了“秋社”(农历八月下旬),蟹的性腺发育才最成熟,卵满膏腻,肉肥黄多,这时的蟹最有吃头。
  
提起江都人吃蟹,名堂可多了。九月雌,十月雄,雌的腹内有桔红色的蟹黄,雄的有白玉般的蟹油,怎么吃都叫你口颊生香。想吃点心吗?蟹黄汤包,那嫩,那鲜实在是叫人馋涎欲滴。想吃蟹黄菜肴吗?太多了,蟹粉狮子头,这是头道大菜。蟹黄烩鲜贝,湖味海味融和;蟹黄豆腐,雪嫩,白里散落红油,真正是红装素裹;螃蟹酱,生蟹齐中切开,和上面,油中一炸,别有风味;蟹黄拌上鱼肉,团成丸子,鱼蟹共香。
  
最好是清蒸,几个朋友,围成一桌,特制的篾蒸笼,每笼一只蟹,上锅蒸熟,倒一碟香醋,切点姜末,然后拿出一套精致的工具,多为铜制,考究的可用银制。据说江都有一大财主给女儿陪嫁时是用金制。小锤、孔针、剖刀……比之外国人用的刀叉更多一点情趣。不同的部位吃法也不同,一般先摘去螯跪,蟹身先拿下来,轻轻揭去外壳,此时,用刮刀轻拨上壳内蟹黄四周,功到自然成,蟹壳与黄分离,蟹黄吃到嘴里,嫩而不肥,鲜而不腻。此时,再解决下壳,先以剖刀去衣(即蟹肺),下面的肉一层一层的,中有软骨,以针一层一层地拨出。跪的吃法可有讲究,共有3节,分节截断,轻轻咬去两端的封头,用针慢慢地一通,一块块完整的蟹跪肉,肉白,外有灰色晕纹,吃到嘴里特别嫩。最难吃的是螯,得用小锤敲击螯侧,使螯面与螯底裂开,以剖刀使其分离,再以银针将肉剔出。高明的饕餮之徒,能将螯壳完整地剔除,连螯钳中的细肉也不少丝毫。当然普通民家未必如此考究,他们往往洗净双手,以指甲剥壳,用篾针挑肉,如果什么工具也没有,也不要紧,折下爪子,前面又尖又硬,以其剔肉,连一丝一毫都不会残留在壳上。如果桌前有几盆秋菊,月下对菊,持螯饮酒,此乐无穷。难怪郑板桥词中写道:“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杨万里赞美蟹时更是馋涎欲滴:“却将一脔配两螯,世间真有扬州鹤。

江都市-江都名人

 


  董恂
  郭东坡
  江上青 
  刘力上 
  刘重民
  毛如柏 
  束星北
  王少堂
  汪中
  肖锋
  徐芝纶
  许晓轩
  释星云
  吴志明
  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