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张溥故居周围酒店:扬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6:20:48

镇江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20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23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辛弃疾同镇江渊源并不太深,只在晚年来镇江当过两年知府。在镇江,他不曾留下像甘露寺刘备招亲之类的传奇,但却留给我们几首在北固山上写的诗词和充yì在这些诗词里的满腔悲fèn,一片豪情。(袁鹰《怀古北固亭》)

2.默写。(8分)

①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③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峰峦如聚,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⑥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⑦孔子的名言“   ▲     ▲  ”,告诫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3.让自己的家园更美丽,让自己的城市更文明,这是所有镇江人的热切期盼。为响应市政府发出的“全民共创文明城”的倡议,请你参与下面由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10分)

(1)【文明创建我知晓】请你以活动宣传大使的身份,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向你身边的人介绍启动仪式的情况。(2分)

《镇江日报》讯  2010年5月30日上午,镇江市“全民共创文明城”行动启动仪式在春江潮广场举行。站在美丽的滨江风光带上,面对正在变得日益美丽的镇江城,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代表从市领导手中接过“全民共创文明城”队旗,并在背景板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2)【文明创建我参与】作为中学生,一定要好好读书,丰富精神世界,做名副其实的文明人,这也是为创建活动出力。为此,学校文学社举办“我与名著”知识竞赛活动,请你赶快去大显身手吧!(6分)

人物榜

《水浒传》中有这样两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说出其中A、B两个打虎英雄分别是谁。(2分)

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疙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A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B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B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A        B  

故事苑:

①格列佛游历到利立浦特小人国,一次,“一位女官不小心,晚上看传奇小说时睡着了,以致皇后的寝宫失火”,格列佛设法扑灭了大火,把利立浦特“费了多少年心血建造的其他宫殿救了下来”。你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吗?(1分)     

②《西游记》第十七回的回目是:“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请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概述这个回目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3)【文明创建我评判】下面是我们生活中的两组镜头,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结合文明城的创建,用简洁的语言对这种现象进行评判。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所写语句中包含“文明”一词。(2分)

镜头一:5月30日上午,镇江金山湖龙舟大奖赛拉开帷幕。金山湖中龙舟竞渡,金山湖畔人山人海,我市首次举行的龙舟赛事吸引了8万余名市民前往呐喊助威。

镜头二:某学校附近不到百米的小巷里,就有好几家黑网吧。每到放学时,学生蜂拥而至,网吧老板从不查验身份。网吧内门窗紧闭,光线昏暗,烟雾缭绕,拥挤不堪。

我选         我的评判:     

4.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中,中国的房价却不断上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探究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3分)

材料一  在实业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的情况下,除了传统的房地产国有企业,那些原本从事钢铁、电子、粮食、能源等行业的国有企业,也纷纷进军房地产行业,并频频制造“地王”。在2009年住宅类地块总投资中,国有企业占到了71%,远远超过民营企业的29%。

材料二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年终盘点报告》称,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达1.5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材料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进入房地产业的信贷资金超过8000亿元。宽松的政策环境,如包括二套房贷优惠在内的一系列救市政策,降低了购房成本、交易成本,扩大了购房群体,使市场需求增多。    

二、阅读理解47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共5分)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用语简练。请根据诗歌内容,仿照第一问,把省略的问话补写出来,体会贾岛“推敲”语句的功力。(2分)

客人问:   你师傅到哪里去了?     童子答:师采药去

客人问:                        童子答:只在此山中

客人问:                        童子答:云深不知处

6.诗歌写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有何作用?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7~10题。(共12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释】①殍殣(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则有去国怀乡( ▲ )   ②至若春和景明( ▲ )

③而或长烟一空( ▲ )   ④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 )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②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9.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       ( ▲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  

10.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   ”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的     ,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共11分)

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马永

     ①这个春天,小沈阳太火了。

     ②有人说小沈阳今天的火,是因为他的师傅赵本山,而我认为,小沈阳今天的火,源于我们娱乐视线中已经存在了若干年的“小丑文化”的泛滥。

     ③在许多反映欧洲宫廷生活的影视剧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丑”。他们打扮成扑克牌里“小鬼”的样子,跟随在皇帝的身边,不仅仅是插科打诨,而且他们蹦跳,他们献媚,他们发出奇怪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小丑存在的时代很早就过去了,因为随着欧洲人审美情趣的变化,这样低俗的表演实在不能让人提起精神来。还有人说小丑是中国戏曲的发源之一,并且一直保存在中国戏曲的行当之中。被艺术化之后的小丑,特别是戏曲中的丑角,因为有了意象化的加工创造,已经摆脱了“丑”,而成为一种艺术的“美”。

     ④可是,在我们今天的娱乐形式中,一种“小丑文化”正悄然泛滥起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吧。

     ⑤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二人转具备“以歌舞演故事”这一戏曲特有的艺术特征,但它的具体表现方法,却更像是曲艺。也就是说,传统的二人转形式,以讲故事为主,节目多数是与戏曲剧目几乎无异的《劈关西》《三盗芭蕉扇》之类,主要靠唱功取胜。到了今天,以赵本山为“代表传承人”的“现代二人转”,故事趋向荒诞,我们看到的多是男女演员相互调侃或在服装上搞怪之类的形式,演唱传统曲调退居次席,唱流行歌曲或是一捧一逗的相声形式成了主流。

⑥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例如,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无论是小沈阳的“七分裤”,还是“丫蛋”与小沈阳的模仿演唱,都是典型的“现代二人转”。这与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差别明显。赵本山曾经的小品多数是经过剧本创作和导演过程中的精细加工,以故事机巧、幽默表演和语言取胜的,而这个《不差钱》,据说是师徒几人在后台“攒”成的节目,表现在舞台上,卖弄技巧的比重非常大,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

⑦这并不是要批评小沈阳,更不是要批评赵本山,本文要提醒大家的是,其实这种已经成为“小丑文化”的娱乐节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比如某卫视的“名牌栏目”,总是好几个主持人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或调侃嘉宾,或相互讽刺取笑,穿着打扮也十分另类,绝对接近“小丑”的水平;还有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也都是以出洋相取胜,同样是一种“丑”的展示。

⑧小丑,与中国戏曲里的丑角不同。它是低俗的代名词。低俗也好,通俗也罢,如果俗得过了头,就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对美的判断与倡导,仍然存在着审美底线,我们是不是要容许这样的以丑为美的“小丑文化”泛滥值得思考,毕竟它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相悖。

(选自《2009中国年度杂文》,有改动)

1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12.文中“小丑文化”泛滥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4分)                                                                                   

13.为什么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3分)    

14.文中多处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举一例,并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5~19题。(共19分)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起,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咕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是初始的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常常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语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视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过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

15.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姥姥的端午”,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3分)

    

16.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①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2分)   ▲  

②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常常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3分)     

17.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8.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的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4分)    

19.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4分)     

三、作文(50)

20.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一个“她”触动过你的心灵,让你魂牵梦萦。“她”包含“她”、“他”、“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本书、一段经历、一处风景、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

     请以“叫我如何不想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4题,共23分)

1.(2分)yuān  溢  qiāng  愤(答对一个或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或四个得2分)

2.(8分)①君子好逑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一览众山小 ④但愿人长久 ⑤波涛如怒 ⑥草色入帘青 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句1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3.(10分)

(1)(2分)镇江市(1分)“全民共创文明城”行动启动仪式在春江潮广场举行(1分)。(将“镇江市”写成“我市”不扣分,不写“春江潮广场”不扣分)

(2)(6分)【人物榜】(2分)A:武松   B:李逵(答对一个得1分)

【故事苑】(4分)①(1分)他撒了一大泡尿,扑灭了大火。②(3分)黑风山妖怪(乘乱从观音院)偷走唐僧的袈裟(起因,1分),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经过,1分。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最终(观音)收伏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结果,1分。两点缺一不可)。(各点的表述,意思对即可)

(3)(2分)答案不唯一。示例:选镜头一  龙舟竞渡万民乐,文明创建新事多。

选镜头二 黑网吧——文明的毒瘤,学生成长的杀手。(正确运用修辞得1分,包含“文明”一词得1分)

4.(3分)原因有三点:①国企的强悍入市 ②地方的土地财政 ③宽松的信贷政策(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二、(5—19题,共47分)

)(共5分)

5.(2分)在哪里采药? 在山上的哪个地方?(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6.(3分)用青松、白云衬托隐者品格的高洁(1分)。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钦慕之情(1分)和没遇到隐者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二)(共12分)

7.(4分)①国都,都城 ②日光  ③全,都  ④每天 (答对一个得1分)

8.(4分)

①(2分)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集”“锦鳞”译错一个扣1分)

②(2分)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流徙”和判断句式译错一个扣1分。“流徙”译为“流亡”也可,“文正”译为“范仲淹”也可。)

9.(1分)A

10.(3分)【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两句须答全)【乙】鼓励百姓出游(1分,如答“纵民竞渡”或“鼓励百姓赛龙舟”也可,如答“吴人喜竞渡”或“喜欢赛龙舟”不得分),让佛寺大兴土木(修建工程)(1分,如答“诸寺工作鼎兴”或“兴修寺院”不得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范文正荒政的参考译文:

    皇祐二年,吴中地区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路上,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他调发国家粮食并募集民间所存钱物(来赈济灾民),方法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划船,喜欢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励百姓比赛划船,太守每天出游到湖上宴饮,从春天到夏天,居民全部外出游玩。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的主持,告知他们说:“灾荒年间工价最低廉,可以大兴土木。”于是各寺院的修建工程都很兴盛。他又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每天动用工匠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担忧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还有官府、私家大修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分条陈述宴饮游乐以及兴修房舍的原因,都是要调出民间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困的人。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和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过活的,每天不愁没有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灾区只有杭州平静无事,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三)(共11分)

11.(1分)我们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只要答出“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即可)

12.(4分)①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1分)②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1分)③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1分)④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也都是以出洋相取胜。(1分)

13.(3分)①小丑文化是低俗的。(1分)②小丑文化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1分,答“有可能突破审美底线”或“会扭曲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可) ③小丑文化的泛滥,有悖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1分)

14.(3分)本文共有三组对比论证。

①用小丑和戏曲中的丑角对比(1分),突出小丑没有摆脱“丑”,是低俗的(1分),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1分)。

②用“传统二人转”和“现代二人转”对比(1分),表明“现代二人转”的低俗化倾向(1分),强调了今天“小丑文化”的泛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1分)。

③用春晚小品《不差钱》和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对比(1分),表明《不差钱》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1分),强调了今天“小丑文化”的泛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1分)。(以上三组对比答出一组即可,答出对比的双方得1分,能结合全文的具体内容正确分析作用得2分)

(四)(共19分)

15.(3分)①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  ②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          ③姥姥去世次年“姥姥的端午”(每答对一个得1分)

16.(5分)①运用细节描写(1分,答“运用反复”也对),写出了姥姥动作的轻柔,表现了她对儿孙的关爱(1分,答出“关爱”即可)。②运用神态描写 (1分),写出姥姥进城后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表现了她的勤劳 (1分) 。(意思对即可)

17.(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 (1分),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1分), 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志不忘 (1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①运用想象和虚写描写了姥姥年轻时秀丽的形象 (1分,答出“想象”或“虚写”即可),②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姥姥年轻时秀丽的形象(1分,写出“环境烘托”即可),③用村姑的秀丽来衬托姥姥品质的美好 (1分,答出“衬托品质美好”即可),④补写出姥姥的外形,使姥姥的形象更加丰满(1分,答出“补写外形”或“形象丰满”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

19.(4分)原因有五点:①“姥姥的端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1分)  ②本文刻画的对象就是姥姥,所以用“姥姥的端午”为题。(1分)  ③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使文章笔力更加集中。(1分)  ④“姥姥的端午”是个意象,文章就是通过“姥姥的端午”这个意象来刻画人物的。(1分)  ⑤“姥姥的端午”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1分)。(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三、(共50分)

20.(50分)略

(1)评分表

   条件          项目

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一类卷

45—50分

立意深刻

中心突出

内容丰富具体

审题准确

语言优美流畅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严谨

层次分明

衔接自然

二类卷

39—44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审题比较准确

语言通顺连贯

大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三类卷

33—38分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审题基本准确

语言通顺

有少量语病

结构尚完整

层次较清楚

四类卷

26—32分

中心不明确

内容较空泛

偏离题意

语言不够通顺

语病较多

结构欠完整

层次不清楚

五类卷

25分以下

严重偏离题意

文理不通

结构层次混乱

(2)评分注意事项:

①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的试卷,一律交阅卷工作领导小组处理。

②内容、语言、结构三项条件都具备,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一类卷上限的,可得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于下一类卷上限的,可得该类卷的下限分。在同类卷中,凡语言项突出的,可酌情提档评分。

③关于审题。能够审清题目中“她”的内涵,突出“如何不想”这个重点即可。

④关于语言。一类卷必须无明显语病。凡明显语病较多的,不得评为一、二类卷。

⑤关于卷面。字体辨认不清,乱涂乱画的,扣3分;书写不认真,字体不端正,卷面不整洁的,扣2分;书写不够认真,字体不够端正,卷面不够整洁的,扣1分。

⑥关于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别字(重现的不计)每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的,扣1分。卷面、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扣分累计不超过5分。

⑦关于篇幅。不足6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少于400字的,原则上不得进入三类卷。

⑧不设基准分,按质给分。达到一类卷要求的作文,应敢于给高分甚至满分,满分作文应占全部作文的适当比例。

注意:凡“不设统一答案”的试题,须经试批后制定出“补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