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菱假牙清洁片厂家:豆丹春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7:28:21
豆丹春秋_王老师_新浪博客
短短二十个字,恰如一幅逼真的“豆丹春秋图”,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深刻的内涵。 茅盾在《春蚕》中描写的蚕宝宝,胖胖的体形,洁白可爱,豆丹形体与蚕相似,但它...
blog.sina.com.cn/s/blog_5027637b0100abb1.html 2010-10-30 - 百度快照
豆丹春秋
(2008-08-17 17:07:21)转载
标签: 豆丹
茶馓
豆叶
豆棵
韩信
灌云
杂谈
分类: 传统菜
广平君送我一本自选诗集,其中有一首《豆丹咏》,很有意思。
昔日庄稼害,今为席上珍。
一碗七百五,农家三年灯。
短短二十个字,恰如一幅逼真的“豆丹春秋图”,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深刻的内涵。
茅盾在《春蚕》中描写的蚕宝宝,胖胖的体形,洁白可爱,豆丹形体与蚕相似,但它全身呈嫩绿色,以豆叶为食,啮成孔洞,严重时植株尽成光杆,不能结荚,是大豆的天敌。豆丹学名豆天蛾,鳞翅目豆天蛾科,一种昆虫。
我上小学时,家乡还没有旱改水,两年种三茬粗放的耕作制度:收割完冬小麦,不翻耕,种上黄豆;黄豆收完,深翻土地,让其冻一冬,第二年春点上玉米,玉米收完再播种小麦。土地不能充分利用,是种田人贫穷原因之一。灌云大豆,不论是品种还是亩产量,都不亚于东北大豆,在全国也是有名的。它是家乡的主要农作物。若是用它去换大米,经常是一斤换斤半甚至二斤。所以,大豆生长得好孬,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黄豆生长期间,不用施肥、除草,就怕豆丹和兔丝的危害。豆田的管理,实际上就是捉豆丹和拿兔丝——清除大豆的两大天敌。兔丝是一种不长叶子,如麻线细小的黄而脆嫩的根茎植物,一碰它就断,豆棵还没合垅时,很容易拉除,它寄生于豆棵,一夜之间就能缠绕一棵豆枝,扩展滋生的速度十分可怕。我们早晚不上学时就在豆垅中来回寻找,必得在萌芽状态将其摘除。若是漏了网,待十多亩地转巡过来,严重的时候,只见那小小的茎蔓黄黄一片,把豆棵的枝枝叶叶紧紧地缠绕,致使豆棵被吸光浆汁而枯死。为了不让它快速蔓延,有时只好把一片青豆棵割去,形成隔离带,心疼也没办法。幸亏这种情况很少发生。黄豆开花时节,兔丝就少了,待到落花成荚,它也就失去了威力。
初夏时,入蛰豆丹已变成蛹蛾。那一寸多长的豆蛾,展开光艳多姿的翅膀,在豆田中飞行,寻觅配偶,一旦交尾,只几个小时便在豆叶上产卵。繁衍后代的历史使命完成后,失去活力的豆蛾便悄然死去,那美丽的辉煌,如流星般短暂。它的卵,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只几天便会孵化出一个个蚂蚁般大小的生命——豆丹。这小生命与豆叶一色,不易被人发现,它在吃光了卵壳后,即食身边的嫩叶,不出半个月,它们已成半寸长的二龄豆虫了。细细的,很不好逮,往往是捉一漏十。这种青绿色的豆丹,长到三龄时,食量猛增。只要看到豆叶被啮成锯齿形,一翻豆叶,十拿九稳逮个正着。豆丹的习性是夜间才爬到叶面上边吃沾有露水的豆叶,太阳一出,它们便隐身到叶下休息,慢慢地消化腹中鼓胀的豆叶。捉豆丹,一般赶早上效果好。天麻麻亮时,即动身前往豆田,刚能视清物体,便跨进豆垅中。这时,凡捉虫能手,必眼疾手快,食指和拇指挟住豆丹的脊背,提起投入挂于肩上的小草箩中,脚步不停地向前挪动。别看这早上才个把多小时,但那紧张与劳累,绝不逊于除地、抬粪!
那时,我总是在睡得香甜的时辰,被母亲喊醒,跟着四哥懵懂地来到一地露水的豆田边,心里好生烦恼,这该死的害虫!直到发现叶面上的豆丹时,才完全清醒,来了精神。我们人小,但眼尖,手脚灵活,只要不贪玩,捉虫的活儿干得不比大人差。每次收工吃饭时,母亲总要笑呵呵地夸我们。她的夸赞让我们心里溢满了快乐!下午放学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人拿一根小棍子去豆田。盛夏的太阳,毒辣辣的,最怕晒的豆丹,早藏身于叶下,或趴在豆棵上,自在地享受着清凉,我们用小棍子把豆叶拨向一边,细心观察寻找。傍晚时,捉豆丹的速度比早上慢多了。我们家种的黄豆多,凭两个小学生之力,是怎么也捉不完的,没办法,便宜了这帮害虫,任其胡作非为,豆子减产是必然的。
七月份,那不足一寸长的青豆丹,家家都拿来喂鸡、鸭;到了八月份,豆丹已有一寸多长,与我们同一个院子的茆四爷家的女眷们,就开始擀食了。其实,这三龄豆丹仍没长成,一肚子清汁水,那肉很细,白的少青的多,往往是一大盆豆丹也擀不出一碗肉。拿去烧菜或炒辣椒,四爷说很鲜。但我们都不吃,一是母亲嫌它是虫子,害怕弄;二是它吃了我们的豆叶,还让我们缺了许多觉。庄上爱吃的人家也不是太多,大多是捉回来作饲料或沤肥。到了九月份,豆子已开花结荚,豆丹日夜狂食豆叶,积贮养份,准备过冬,往往是食光身边的豆叶后,集群转移。此时的豆丹,最为肥壮,是捉食的最佳时机。可惜那时没有人拿这种青虫到市场上去卖。伊山街上的老饕们,懂得四至五龄期间的豆丹味道最鲜美,他们或托亲朋好友到农家来讨要一点,或亲自到田间去捕捉,所以,那一段时间,常有一些喜食者在为我们义务捉豆丹。父亲也是听了这些好食者们的宣传,才想尝尝这青豆丹的味道,就请四爷家的人擀一碗,兑上丝瓜烧了吃。在父亲的一再鼓动下,我也挟了一块丝瓜,没感到什么怪味,只觉得丝瓜特别好吃。成熟的豆丹,长约两寸,食指般粗细,擀出来的肉,白的多青的少,煮出来似纺锤形,粗看就如熟蛋白。父亲说肉质鲜嫩,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但不管他怎么推介,我们还是不愿吃豆丹肉。
十月,割完豆子,不久进入冬季,茆大哥扶着两头牛拉的铁犁,深耕豆田,我们便和四爷的长孙等人跟在后面捡拾豆丹。这时的豆丹,早已排尽了肚中绿色食料,连皮子都变黄了,与黄泥土颜色无二,不细心很难发现。我经验不足,总赶不上四爷的孙子拾得多。这入蛰的黄豆丹,为其肚中已无杂物,干净,我们开始接受它了。先洗去它身上的泥土,后将其倒入沸水中汆二三分钟,捞出放凉水中,一只只揪去头,放刀板上,用擀饺皮的轴子从尾部向头部慢慢挤压过去,洁白而厚实的肉就出来了,肉质十分肥硕,出肉率相当高,一斤豆丹,大约能擀出七、八两肉,或烧或煮或炒,那肉透出独特鲜香味,肉锅中的菜,更是奇鲜无比,真是人间至味,不吃不知道,吃后让你终生难忘。有人说青豆丹肉质鲜而嫩,黄豆丹肉质老而肥,各有千秋,但我还是喜欢入土豆丹。有时拾得太少,不值得做菜吃,我们就钻到牛屋里,抱些牛吃剩下的干豆棵硬杆子烤火,把所捉豆丹放到尚有火星的灰堆中烤,只三两分钟,豆丹就熟了,大家抢着拣食,连皮一起吃。我开始不敢吃,看大家吃得香,忍不住也拿了一只,小心地剥去皮,吃那冒着热气的肉,干香,那味道让人舒服。入蛰豆丹的黄皮,很轻,茆四爷视之为宝,一个都舍不得丢掉。每次擀完豆丹,他都是亲自收拢晒干,放铁锅中用小火焙脆,待冷透碾成末,用一只小瓦罐盛起来,每日早晚吃一小汤匙。他有胃寒病,有时疼起来受不了,就加服一匙。四爷的治病方式很特别,比如他还爱吃锅炝土;为了治亏虚的毛病,就用我们家小油坊的热豆油拌烧山芋吃。这些土法子还真管用,难怪偏方能气死名医。我们兄弟工作后,每次下乡去看望他,老人家总要提到豆丹皮和油汪山芋的功效,怀念过去的岁月。他在九十四岁那年无疾而终,临走前几天还美美地吃了一顿豆丹。
灌云吃豆丹的习俗,据考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只是长期以来,这种习俗仅在农村流传。豆丹没有形成商品,县城的人自然吃得就少了,这是当时农民没有经济头脑呢,抑或缺乏适宜的条件难以形成气候?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什么“绿色食品”、“天然食品”、“环保食品”等等新名词层出不穷,老人们在公园里也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吃保健”(口服液)、“睡保健”(枕头、席子、被褥)、“穿保健”(内衣)的话题。灌云豆丹就是在人们重视健康的大环境下,开始走向市场。
大凡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青睐的食品,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科学道理。过去茆四爷家的人喜食豆丹,是因其味美,能养人治病。茆家的体会,现代人为之找到了理论依据。据测定,人体所需的八种安基酸,豆丹都具备——这就难怪它会如此鲜美了。其蛋白质含量远高于鸡蛋、牛奶、大豆,还有丰富的钙、磷、铁、维B1、B2等多种微量元素——怪不得茆四爷家一到吃豆丹季节,大人小孩都一脸滋润。营养专家们肯定豆丹的肉质优于肉类、鱼类,并有降低胆固醇,防止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作用,尤其对胃寒和营养不良有特殊疗效。真没想到,豆丹有这么多优点。可惜被埋没得太久了,若再不让它放光发热,也实在对不起这豆虫了!谁说灌云人缺乏聪明才智,精明的商家们,早已敏锐地意识到,这小豆虫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果然,不几年的功夫,豆丹便登上了“席上珍”的宝座。每到夏日,豆丹刚刚上市,高级一点的饭店,做一小碗的价格,就如广平同学诗中所言“七百五”。有些上档次的店家,据说曾卖过千元一碗的,就这么贵,还供不应求。当然,这么昂贵的豆丹,大多是作为应酬,吃豆丹不过是一种形式,为的是达到与吃无关的目的。待到八、九月份,豆丹大量上市,价格从百元逐渐回落到几十元,甚至十元以下,这个阶段,普通百姓才开始大吃豆丹。小小的大伊山县城,常住人口不过十来万,极盛时一天销出的豆丹就达三四万斤,街面上大大小小的饭店,无一不推出这道特色菜。家中来了朋友,头一句话就是:“今天不走了,有豆丹吃!”招待客人,豆丹必当主角,简直到了无豆丹不成席的地步。菜市场、超市里、公园内,凡公共场所,时不时飘来有关豆丹的议论。这边厢在大夸某家的豆丹宴,那边厢在盛赞某菜馆的特色豆丹菜肴。讲者津津乐道,听者喜形于色。灌云人吃食豆丹到了痴迷程度,用“疯吃”二字来形容,绝不夸张。真是吃况空前,犹如一场自发的群众运动。这种超常的饮食现象,令人深思!
灌云人“疯吃”豆丹,引来了邻近县市,甚至省城的美食者们,如今专门开车到大伊山吃豆丹,已成时尚,且蔚然成风。不说美食节上食客盈门,单说节假日,远方的食客成群结队,纷至沓来,兴高采烈大啖豆丹。食后还要大包小包带些回家,放在冰箱里慢慢吃。豆丹已成为连云港地区的特色产品,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
其实,本县境内早已旱田改水田,黄豆种得很少,豆丹也就成了稀有之物。这就忙坏了贩运者们,他们到邻省安徽、山东、河南等地采购,连夜用专车运回来赶早市。豆丹上市时季节性很强,有时是一天一个价,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市场规律。由于灌云的需求量太大,附近几个省已不能满足需求,经营者就去山西、陕西、两湖,甚至黑龙江收购,用火车运回。不过这些远道来的豆丹,大多是厂家用于速冻或做成罐头等成品。目前灌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从事豆丹的营销人员有六百余人。菜场有一帮妇女,专门给人加工豆丹——为众多饭店,为上班族家庭,甚至为外地食客,每人每天也能挣几十元,再加上代厂家加工的人,全县大约有近万名妇女实现了季节性就业。近年来,有关部门,为了促进招商引资,成功地举办了美食节,推出豆丹系列产品,其中豆丹罐头便是拳头产品,多次参加农交会,被推向全国。我曾和家人在海滨浴场附近的连云港市展览大厅,参观省农交会。灌云名厨现场制作的豆丹美食,免费供人品尝。这可乐坏了小孙子动动,尝了还要尝,吃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岂料小孩子的率性行为,居然意外地带动了不少人购买豆丹产品。
有一次吃豆丹,我曾感叹:“这么多豆丹,要危害多少豆田,又要花费多少人工去捕捉?”小儿子笑言道:“又老土了吧,如今豆丹有不少是在大棚中繁育养殖的。”我好生惊异:“听谁说的?”“电脑上查查嘛。”我不玩电脑,孤陋寡闻了。不过想想也是,如今化肥农药广泛使用,大田中哪还有什么豆丹?我见过江浙一带採桑养蚕的过程,莫非豆丹亦如是,採豆叶喂养?记得家乡过去有一种毛叶豆子,枝叶茂密,豆粒细小,割去部分枝叶还能再生。后来听一位豆丹营销员说,採叶喂养豆丹的饲料,品种叫“徐豆九号”。还有一种直接把豆蛾放到豆田繁殖的方法,目前尚处在试验阶段,我听了不免担心,生怕失去控制会遭灾。不过,我倒是很希望科技人员快快试验成功,推广应用,大幅度增加产量,彻底改变“一碗七百五”这种奇货可居的现象。
忽又想起“造物弄人,世事难料”这句老话。谁能想到,不过二三十年时间,一直被判为农家害的豆丹,居然从“捕而杀绝”的厄运中,一跃而获得了“蚕宝宝”那样的待遇,被人们好生饲养着,就连曾厌恶过它的我,在知道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后,也改变了对它的看法。我想,蚕宝宝之所以被人珍爱,就因为它最终能吐丝结茧,织成光鲜的丝绸,给人们带来视觉之美感,那么同样的,豆丹以它特有的鲜美,满足了人们的味觉之欲,凡对人类有所奉献者,我们不能厚此薄彼,这有失公允!
或曰:豆丹是虫子,总有一些清除不了的心理障碍。其实,美味当前,谁能抵挡?何况食豆丹,也不须有“拼死吃河豚”那样视死如归的勇气,更不必似食毒蛇那样胆颤心惊,它不过是无毒无害的豆虫,饿食豆叶,渴饮甘露,在没有丝毫污染的环境中生长,较之禽畜,也不知干净多少倍,何惧之有!
现在提到豆丹菜肴,再不是灌云独家奇物,它早已风靡淮海地区的高档饭店,当然做法和风味还是灌云正宗。灌云独特的食虫文化,不仅辐射到周边地区,远如山东、南京、上海等地也都受到影响,开始推出豆丹宴!
“到灌云吃豆丹去!”已成为现在年轻人呼朋唤友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