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游泳中心电话: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0 如何破解阶层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37:18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0 如何破解阶层之谜? 

 

来源:新周刊

 

十,如何破解阶层之谜?

  潘石屹,大学毕业后到国家部委工作,1987年起开创公司开始自己的房地产生涯。1995年,潘石屹与夫人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京城最成功的房地产公司。近年潘氏夫妇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基金会。在许多中国人眼里,老潘的人生履历就是一个出身西部贫困地区的农家子弟,如何坚持梦想,展现商业才能与进取精神,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最终跻身时代前沿的成功故事。

  这种社会身份跃升,在西方至少需要三代人的经历。

  务实的新舵手深知民众在期待什么,高瞻远瞩地把手一挥富起来!,于是10亿人民开始了新财富路上的长征。中国三十年,西方三百年。中国浓缩了的社会进程在潘石屹身上有了集中体现,从农民、职员、经理再到老板。

  在社会阶层阶梯中向上爬是社会的主命题。中国不乏从底层到金字塔尖的例子,实现个人身份的三级跳。职业的高级化仍将是未来中国的社会趋势。据专家称,中产阶层的比率未来每年将增加1%。伴随大量农民进城,农民数量将从70%减少到30%

  上行社会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这愿景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缺乏改革初期的活力,集中表现在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代际传递现象,富者弥富,穷者弥穷,社会流动的障碍依然横贯在户口、教育、就业、升职等各个方面。

  《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表明的中国的十大阶层是这样的: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所占的比例约为2.1%)

  2.经理人员阶层(“老总,比例约为1.5%)

  3.私营企业主阶层(“老板,比例约为0.6%)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比例约为5.1%)

  5.办事人员阶层(比例约为4.8%)

  6.个体工商户阶层(比例为4.2%)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比例约为12%)

  8.产业工人阶层(比例为22.6%)

  9.农业劳动者阶层(比例从1978年的70%以上减少为1999年的44%)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所谓盲流,比例约为3.1%)

  如果一个社会板结,必定缺乏活力,社会学家设计的橄榄形中产社会就不能实现。

  在一个上行社会中,人们安然分享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红利。社会结构的开放性建立在公平性原则之上,即每个人都有公平的上行机会和通道。人人都有上升空间。

  但当今正是三千年未遇之变局。中国不再封闭。在新的清明上河图上,新富阶层是迎接全球化的第一方阵,中国的致富大军应以此雁行方阵前行。如此,人人有奔头的社会才是良性运转的社会,才会有更多潘石屹涌现出来。                        (/肖锋)

  梁晓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作家,著有《今夜有暴风雪》、《雪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生于1949

  2011727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民网总裁兼总编辑廖玒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演讲时,分析到中国当下的社会背景,不全是乐观。

  改革开放初,中国曾设想通过n年形成橄榄形社会。底层上升主要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和掌握现代从业技能,但现在看,成硕士生了,成博士生了,又怎样?

  官二代、富二代不可能挤压掉农二代、穷二代所有的上升通道。当官?当董事长?上升不只这两个概念。我到日本一个不大的饭店吃饭,主人一个是早稻田大学历史学博士,一个是东京大学中文硕士,夫妻俩年龄在40岁左右,你进去,他会亲自给你端面,但是你会对他肃然起敬,人家另一个身份是学者,业余时间要出书,有中产收入,你凭什么说他的工作不体面?

  在任何一个国家,底层、中产、富裕阶层始终在博弈。中国长期以来抑制了底层对自己权利的诉求,作为管理者,它首先感到不安的是人们提出诉求的方式,它的屁股一下子就会坐到资方,一会是裁判一会是运动员。还是鲁迅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每个阶层、每个群体都要意识到自身的公民利益,并要去积极争取,有些事情一争取就会不一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就是一争就调高了500块钱吗?公民争取自身权利和国家管理之间不是一个互相抵消的关系,而是一个同时增长的关系,一方公民意识加强,另一方服务意识就会提升,你不加强,人家也就不提升。

  非洲大草原上最温顺安祥的角马群、野牛群,遇到特殊情况,转移到这儿转移到那儿都会发现草场少了,它们会陷入本能的动物焦虑,缺水时,从食物链上端到下端都处于焦虑,而且会互相攻击。

  中国的问题当然不是都由人口众多所造成,这样一个大国,你的发展速度,你的发展布局,你的分配理念,在发展初期就应该全面周到考虑。我们发展初期叫摸着石头过河交学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跟实现共同富裕相比,相对来说简单和容易,并且真的实现了。但是你要使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达到贫富差距不那么大,可不容易,这要伟大的头脑去设计。

  大家都想上一趟车,突然发出一声:先使一部分人上车,无论坐地铁、火车、公交车,逻辑上是对的,但这里存在一个社会伦理学问题,到底先使哪一部分人上车?让一部分特殊一点的群体先上车,尤其是经过文革,我个人认为这没有问题,但是接下来要考虑,后边的人接着上车,怎样排队?排队过程中又要照顾到哪些群体?停车点、始发站、多少分钟来趟车、我们一共有多少辆车……这些都要考虑。不能就那么几辆车,一部分先上了车,开走了就再也不开回来了。     (采访/何雄飞)

  何帆:真金白银,砸出一个和谐社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著译有《出门散步的经济学》、《世界是平的》等,生于1971

  社会症结到底在哪里?有人说收入分配不均,因为城乡差距太大。中国经历了人类史上可能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农民进城潮,农民进城,收入肯定在提高,那怎么可能城乡差距反而在扩大呢?从经济学上说不通。

  底层上升通道变窄,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收入分配问题,而是因为原来的机会现在被堵塞了,尤其是教育。过去,教育是社会稳定的阀门,是能使得底层穷人资质比较好的孩子通过受教育鲤鱼跳龙门改变命运,但现在教育的功能出现了180度的转变,变成了富人俱乐部,变成了上流阶层、特权阶层巩固既得社会地位的工具。我记得总理说过,他当年上大学时,同学里头绝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孩子,你现在再去看,包括中国农业大学,都是城市孩子居多。

  其中一个原因是教育收费,另一个原因是政府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农民其实是最善于做成本收益分析的。在就业市场上,高中生并不比初中更具竞争力,就算考上大学,砸锅卖铁一上上四年,找工作又难,就算找到工作收入也很低。

  关于中产阶层的幻灭感,经济学家赫西曼(Hirshman)曾谈到公众参与有一个偏好的周期轮回,有一段时期大家会对公共事务非常关心,有一段时期大家会对私人事务非常关心。回想在上世纪80年代,大家的兴奋点都在公共事务,人人都很关心体制改革,到90年代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大家突然不关心公共事务了,精英们通通都下海,大家发现赚钱很爽,有了钱之后社会地位、生活、视野不一样了。现在,如果你是城市白领,赚钱对你仅仅意味着养家糊口,你辛辛苦苦天天工作,能买下一套房吗?中产阶层出现幻灭感之后,他就要开始考虑别的了。

  富裕阶层移民,这不是个新问题,最近的国进民退,更加剧了民营企业家的担忧。

  中国有很多的特殊利益集团,而且利益出现了板结化。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说,你在边界稳定的情况之下,比如说和平时代,阶层利益一定会出现板结。上世纪80年代为什么那么好改革?因为改革家刚刚出道,没有任何利益,他当然要改革,为什么现在难了?因为当年的改革家现在各有各的一摊,他站在那个位置,态度就变了。

  怎么办?第一,引进竞争,制造掣肘;另外,就是开放,你让渡了一部分自主权,有所约束,换得的是别人对你的监督和信任。再就是城市化,这是中国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让更多的农民进城,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三农问题,解决社会板结的问题,但是,这是个系统工程,你得给他许多社会福利,你得进行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革,让他的宅基地能进行土地交易,这是他进入城市的资本。

  另外,政府必须掏钱进行社会安全网的建设。你必须在大家感到焦虑的时候给老百姓免于恐惧的自由,我不要担心我老的时候会饿死在街头,不要担心生病的时候没人管,医院不救我,这就意味着政府得掏钱,你不掏钱怎么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得掏钱出来,真金白银砸下去,砸得掷地有声,才能砸出一个和谐社会。此外要广开言路,要让公民参政议政咨政。

  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都遇到社会利益板结、矛盾激化的问题,记得当年刘德华演过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那就是香港早期社会的一个缩影,雷洛作为警长,却在经营黄赌毒,后来,廉政公署一出现,这些东西逐渐都没了。

  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会逼着你进行系统性改革,才能够解决。有时,我们对社会进步要有信心和耐心。        (采访/何雄飞)

主题阅读: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1 什么东西没变?
2 中国人还有梦吗?
3 还有多少中国味?
4 怎么看美国?
5 网络改变了中国吗?
6 如何发现城市魅力?
7 中国缺什么?
8 艺术家批准了吗?
9 大学到底怎么啦?
10 如何破解阶层之谜?
11 中国人担心什么?
12 还敢爱吗?
13 像什么一样生活?
14 怎样才能住得更像个人样?
15 中国人为什么要追求成功?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0 如何破解阶层之谜?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6 如何发现城市魅力?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7 中国缺什么?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3 还有多少中国味?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2 还敢爱吗?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1 中国人担心什么?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9 大学到底怎么啦?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8 艺术家批准了吗?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4 怎么看美国?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2 中国人还有梦吗?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 什么东西没变?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5 网络改变了中国吗?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5 中国人为什么要追求成功?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4 怎样才能住得更像个人样? 【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中国高尔夫的阶层之变 如何做“功课”之必读四——四个提问和反转 破解中国道路“时代之谜”的理论支点 如何以易破解宇宙真相——中国人信仰之谜 看杨义如何破解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