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片碱生产商: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7 中国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3:54:10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7 中国缺什么?

来源:新周刊

 

七,中国缺什么?

  1793年,英国乔治国王特使马嘎尔尼带走了一封信,信中称中国无需任何英国产品。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咭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中国真正被批准进入全球贸易体系WTO是在206年之后。

  170年前,天朝乃世界之中心(即中国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掉了天朝的尊严,让满清知道世界之大,竞争之烈。

  中国近代与西方交往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先是发现自己缺船坚炮利,而全套西式装备的北洋水师依然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覆灭。于是发现还缺先进的社会制度,便照虎画猫引进了议会制、总统制,袁世凯复辟后又发现还缺民主科学,五四时期的人们纷纷拒买日货,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甚至妓女上街声援,小偷罢偷,可随后军阀混战。有人批评说,中国人一向缺乏合作精神……

  170年后,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中国经济总量跃升全球第二,中国看上去什么都不缺,又什么都缺。

  中国不缺中国制造,中国缺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是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碧水蓝天为代价的。

  中国不缺历史,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历史反思。如何避免人治,如何抛却救世主情结,走向现代型法治社会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中国不缺实用主义,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未雨绸缪和细致规划,既发展经济,又保住城市文脉。

  中国不缺维权意识,但维权机制有待完善。无恒产便无恒心,一切现代社会制度都无从谈起。

  中国不缺潜规则,中国缺对公平、公正、公开的明规则的严格遵守。没有明规则,短期行为盛行。

  中国不缺人才,中国缺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国家只能是急功近利的国家。

  中国不缺教育,中国缺没有奥数和各种培训班的童年。中国的应试教育正以牺牲童年幸福为代价,应替以素质教育。

  中国不缺,中国缺德行。德之不行,永远只是空洞的训令。

  中国不缺心眼,中国不缺精明,但唯有大智慧方能使社会有共识。

  中国不缺膜拜,中国缺共信共享的价值观。烧香拜佛不是行贿神灵,而是求诸自己的良知。

  中国不缺知识,中国缺常识。没有常识的社会只能听凭谣言四起。

  中国不缺解释者,中国缺提问者。中国不缺拥护者,中国缺质疑者。

  中国不缺有关部门,中国缺创意部。

  中国不缺刀柄,中国缺刀锋……

  1999年,《新周刊》对中国的追问,今天仍可重提。                      (/肖锋)

  易中天:底线是最重要的

  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易中天文集》16卷,生于1947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

  可见,底线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院就会草菅人命。从这个角度说,底线就是生命线。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其中,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各行各业必须坚守的原则,比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是行业底线职业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不能旦夕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要想守住底线,必须不唱高调。因为那些道德高标,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甚至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做不到,又必须做,就只好做假。道德做假一开头,其他的造假就挡不住。假烟、假酒、假合同、假学历,就都来了。当下中国缺底线,这是重要原因。或者说,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易中天)

  任学安:中国什么都不缺,又什么都缺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公司的力量》总导演,生于1968

  面对中国缺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中国什么都不缺,但好像又什么都缺。

  你说我们缺什么?大国的地位、民族的自信心、国家富裕的程度,甚至法律的完备……宏观上我们确实什么都不缺。从总体数量上讲,我们已达到一个前人从未达到的不缺的程度——科研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建设、社会发育的方向、市场经济法规的建立,什么都有。但仔细再想,尤其是从你提问的缺什么的角度去想,又觉得什么都缺。我们经常感到我们缺司法的公正、缺对社会秩序基本的遵从、缺社会的诚信、缺财富的均衡度……说得再具体些,比如新闻发言人制度、听证会制度、完善的交通法规、城建规划体系,很多方面,我们全有这样的,但未完全实现那样的

  另外,网络时代的社会是个显微镜和放大器。不能只从宏观上看,还要更多从微观去感受。因为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最大的苦难。它有时可能是这个社会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事件,但在讲求以人为本的今天,每一个人的真实生活感受在网络时代就会成为整体社会的集体感受。因此,当上述所谓的不缺,比照到不同阶层、分配到不同社会群体身上时,经常就会发现较为严重的和一种普遍的

  这种什么都不,但又什么都的状态,表明今天中国社会已进入复杂多元的深度转型期。你可以说因为它太大、因为它人口太多、因为它历史包袱太沉重、因为它社会转型太过艰难……但充斥在你眼前的是好的坏的同时并存、喜欢的不喜欢的杂糅交织。当整体社会迈入现代化门槛时,无数传统的东西亟待解决。过去老讲光怪陆离,一直对这个词没有切身感受,现在你认真观察当下出现的各种美好与肮脏混杂的现象,真的可以知道光怪陆离是何种景象!

  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但问题是,当你用13亿人这个概念来衡量、用每一个公民的感受来衡量时,你会发现——我们不能说是,而是不完美、不完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真正让每一个民众都能享受到作为一个大国公民应有的权利、责任、义务以及幸福感。从这个角度来讲,由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中国的地缘、中国的人口等等各方面情况,使我们离一个强大的大国、离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大国、离一个让每个老百姓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大国公民的大国,以及离一个受到世界人民普遍尊重的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路是什么呢?就是整个国家从每一个方面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管理秩序的现代化、官员行为的现代化、法治精神的现代化、文化教育的现代化、人文精神的现代化。  (采访/张凌凌)

主题阅读: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1 什么东西没变?
2 中国人还有梦吗?
3 还有多少中国味?
4 怎么看美国?
5 网络改变了中国吗?
6 如何发现城市魅力?
7 中国缺什么?
8 艺术家批准了吗?
9 大学到底怎么啦?
10 如何破解阶层之谜?
11 中国人担心什么?
12 还敢爱吗?
13 像什么一样生活?
14 怎样才能住得更像个人样?
15 中国人为什么要追求成功?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7 中国缺什么?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1 中国人担心什么?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 什么东西没变?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3 还有多少中国味?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2 还敢爱吗?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9 大学到底怎么啦?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8 艺术家批准了吗?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6 如何发现城市魅力?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4 怎么看美国?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2 中国人还有梦吗?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5 网络改变了中国吗?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5 中国人为什么要追求成功?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4 怎样才能住得更像个人样?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10 如何破解阶层之谜? 【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中国股市的一个致命伤—中国股市最需要什么? 中国那20年来高考状元如今做什么 20年来中国15万人获得MBA学位 世味年来(组图)——中国网 中国处于5000年来第五个“盛世” - 谢百三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