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明老婆:中老年身体保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41:23

中老年身体保健 

养生保健16宜

    养生16宜,是我国历代相传的养生方法,适用于中老年养生保键,为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

    (1) 发宜常梳。每晨梳发数十次,可疏风散火,明目清脑,增强脑髓功能,延缓脱发和白发的生长。

    (2) 面宜多擦。每日晨起和夜眠时,用双手合掌搓热,摩擦面部,再用食指和中指揉两侧太阳穴和脑后枕骨下的风池、风府穴各数十次。使人容光焕发并能有效地预防感冒。

    (3)目宜常转,早晚或较长时间看书后,两眼应向前平视,先按左、右、下、左的顺序,运转眼球7~8次,然后闭目稍息,再睁眼。可解除眼睛的疲乏。

    (4)耳朵常弹。两手掌分别紧压左右耳门,用中指和食指相扣弹击后脑作咚咚声。弹击7~8次后,再两手离开耳门1次,如此反复3~4次,可增强听力,防止老年性耳鸣、耳聋。

    (5)舌宜抵腭。舌尖抵住上腭。

    (6)津宜漱咽。用舌尖抵住上腭,使唾液分泌增强,待津满口后,分数次缓缓咽下,同时用意念使之送到脐下丹田。唾液有帮助消化、中和胃酸和杀菌作用,唾液中还有大量的含游离钙的酵素激素,具有抗衰老作用。

    (7)齿宜数叩。叩齿就是上下牙齿对叩作声,每日早晚行49次,可使牙龈健壮,防止牙病。

    (8)浊宜常呵。唐代《千金方》中介绍的调气法是:寝室安静,侧卧、闭目、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口吐浊气、鼻引清气人腹、足则停止,然后从口细细吐尽,再从鼻细细引入,一如前法,这种静思虑和深呼吸相结合的有意识的呼吸活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整具有一定的作用。新鲜空气中的阴离子,对人体健康极有利,宜常吸取。

(9)背宜常暖。古人认为背部是风寒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保暖,可免感冒。

(10)胸宜常护。心肺处于胸中,宜常保护,以免外伤。

    (11)腹宜常摩。腹部常用手按摩,可帮助消化,运化食物,防止腹胀和腹泻。

    (12)谷道宜常撮。谷道就是肛门,常练提肛功,对防止痔疮有效。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肛门括约肌,早晚各行30~40次。

    (13)肢节宜常摇。就是四肢、腰肘等部位宜常活动。游泳、爬山、慢跑、做体操和打拳、跳舞等都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练,可增强体质,特别对从事脑力劳动者更为有益。

    (14)足心宜常擦。每晚睡前,用热水洗足,洗后用手掌摩擦足底涌泉穴30~40次,有利于睡眠,还可降血压、治头晕、头胀和失眠,对老年冬季保健更有意义。

    (15)皮肤宜常干淋浴。除定期洗澡外,皮肤宜常干淋浴,包括日光浴、空气浴等。浴后用干布或手掌摩擦全身,可增强神经和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预防感冒。方法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大小便时随便谈话分散注意力,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可引起大便干涩或小便失禁。小便时咬紧牙齿,这对健齿有作用,练武功和气功的人很重视此法,视作内养功之一。

    以上16法,宜在日常生活中执行,持之以垣,必将有益于养生

 

上肢和手的保健法

    (1)上肢以动为养。上肢经常运动,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运动方法比较多,如摇肩转背、左右开弓、托肘摸背、提手摸头等。这里介绍一种甩动方法:双手轻轻握拳,由前而后,甩动上肢,先向左侧甩动,然后两肢防肩、肘、腕关节疾病,还可以调节气血,防治高血压。

    (2)按摩保健。具体作法:双手合掌互相摩擦至热,一手五指掌面放在另一手五指背面,从指端至手腕来往摩擦,以局部有热感为度,双手交替做。然后用手掌沿上肢内侧,从腕部向腋窝摩擦,再从肩部沿上肢外侧向下摩擦至腕部,一上一下为1次,可做24次;另一上肢同法。按摩时间可安排在晚上睡前和早晨醒后。

(3)梅花针护手。取梅花针轻叩手背部皮肤,由指尖沿着手腕叩每日1次。手法不宜太重每次叩击时以手背皮肤达到温热即叩完后最好涂擦润手膏。此法润滑防皱,活络行血,保持手部健

    (4)药物润手嫩肤。采用药物方法,保护手部皮肤,使其滋润滑嫩、洁白红润。

    千金手膏方(《干金翼方》)桃仁20克、杏仁l0克(去皮尖)、橘核20克、赤芍20克,辛夷仁、当归、川芎各30克,大枣60克,牛脑、羊脑、狗脑各60克。诸药加工制成膏,洗手后涂在手上擦匀,忌火炙手。本品有光润皮肤、护手防皱之效。

    (5)手部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卫生,一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健手美手之用;二是预防疾病,是把好“病从口人”的主要环节。俗话说;“饭前便后洗洗手,细菌病毒难入口”。洗手时应使用肥皂或香皂,不但去污垢,还可杀菌。但切忌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垢,因汽油对皮肤有侵蚀作用,使手变得粗糙,粗糙引起一些皮肤病。冬季的取暖,古人主张用暖水器,或用热水泡手,不可以炉火烘手。《老老恒  言·杂器》说:“冬寒频以炉火烘手,必致十指燥裂”.值得我们生中加以注意。另外,要勤剪指甲。《养生书》说:“甲为筋之余,甲  数截筋不替”。经常修剪指甲,可消除细菌,又可以加强新陈代谢,  促使筋气更新,有利于指甲的荣泽,筋膜的强健。

 

下肢和脚的保健法

    (1)下肢宜勤动。步态稳健,行走如飞,被视为健康的标志;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则是衰老的表现,故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为此人们把练“脚劲”和“腿劲”作为长寿的方法。下肢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如跑步跳跃、长途跋涉、爬山、散步等均可采用。这里介绍几种原地锻炼方法:                                             

    站立甩腿法。一手扶墙或扶树,一脚站立,一脚甩动,先向前甩动右腿,脚尖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脚面绷直,如此前后甩动,左右腿各甩动20次。                                             

    平坐蹬腿法。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脚向前上方缓伸,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换右脚做,双膝各做20次。                                               

   扭膝运动法。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掌置膝上,膝部向前后左右做圆周运动,先左转,后右转,各20次。

  (2)腿足常按摩。下肢按摩可分干浴腿法和擦脚心法。

  干浴腿法。平坐,两手先抱一侧大腿根,自上而下摩擦至足踝,然后再往回摩擦至大腿根,一上一下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其作用是:腿力增强.关节灵活,预防肌肉萎缩、下肢静脉曲张等病。                                                 

   擦脚心法。每夜洗脚后临睡前,一手握脚趾,另一手摩擦脚心100次,以热为度,两脚轮流摩擦。本法具有固真元、暖肾气、交通心肾、强足健步防治足疾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投影。脚上有大量神经末梢,经常按摩可使神经更加活泼,神经和内分泌活动更加协调,大脑和心脏功能增强,记忆力提高,解除  疲劳,还可以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

    (3)脚下为阴脉所聚,阴所常盛,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所以足膝部要特别注意保暖,以护阳气。现代研究认为,脚离心脏远,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呼吸道尤其是鼻粘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试验证明,将双足放在4℃冷水中,三分钟后就会出现流涕和喷嚏。所谓“寒从脚下”即此意。在寒冷的天气要保持足膝部良好的血液循环和温度。鞋袜宜保暖、宽大、柔软舒服,鞋子要防水,透气性能好,并要及时更换。脚部保暖对于预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绞痛等有一定的益处。

    (4)足宜勤泡洗。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脏、肾脏及睡眠都有益处。如民间歌谣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睡前洗脚,睡眠香甜;远行洗脚,解除疲劳”。如果洗脚和按摩合在一起做,效果更好。

    (5)药物护足。秋冬季节,足部常因经脉阻滞,肌肤失养,皮肤枯燥,而出现皲裂。用散寒活血、润燥养肤的中药,外涂足部,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初虞世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生姜汁、酒精、白盐腊月猪膏。研烂炒热,擦于脚部,有散寒温经、润肤治裂之功效。

 

胸部保健法

    (1)衣服护胸。《修龄要旨·起居调摄》说:“胸部常护”,《老老恒言·衣》说:“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说明胸部的保护以保暖避寒为主,目的在于保护胸阳,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穿背心、上衣,均是保护胸背的阳气为主。

    (2)胸部按摩。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手掌在胸部从左上向下推摩,右手从右上向左下推摩,双手交叉进行,推摩30次。然后,两只手同时揉乳房正反方向各30圈,再左右与上下各揉按30次。女性还可以做抓拿乳房保健:两小臂交叉,右手扶左侧乳房,左手扶右侧乳房,然后用手指抓拿乳房,一抓一放为一次,可连续做30次。胸部按摩可以振奋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

 

背部保健法

    背部的运动、按摩保健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血压,增强心肌活动的能力,促进消化机能等,有益于防病治病。

    (1)背部宜常暖。背部保暖方法有三:①衣服护背。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②晒背取暖。《老老恒言·安寝》说:“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喧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③慎避风寒,因为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夏日汗出后不可背向电扇,以免风寒之邪伤人。 

    (2)背宜常捶摩。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强调保护背部的重要性,而且还提出了捶背、搓背、捏脊等活动背部的保健方法。

    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方法,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他人搓法: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以手掌沿脊柱上下按搓,至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捏脊。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用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脊柱中间的皮肤捏拿起来,自大椎开始,自上而下,连续捻动,直至骶部。可连续捏拿3次。此法对成人、小儿皆宜,可调和脏腑、疏通气血、健脾和胃,对调整血压也有一定作用。注意用力不宜过大、过猛,速度不宜太快,动作要协调。

 

腰部保健法

    (1)腰部宜常摇动。中国传统锻炼腰部的方法很多。很多传统健身术都非常强调腰部活动。如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皆以活动为主。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活动,达到强腰健体的作用。下面仅举几个练腰动作。

    转胯运腰。取站立姿势,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肾俞穴上,吸气时,将胯由左向右摆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摆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2)腰宜常按摩。  “腰为肾之府”,经常按摩腰部有壮腰强肾之功。《内功图说·分行外功决》说;“两手擦热,以鼻吸清气,徐徐从鼻放出,用两手擦精门(即背下腰软处)”,又“两手摩擦两肾俞穴,各一百二十次。能生精固阳,除腰痛,稀小便。”这些具体描述.可仿效进行。

 

腹部保健法

    (1)腹部宜保暖。古代养生家很注意腹部的保暖,并主张对老年人和体弱者进行“兜肚”或“肚束”保健。①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盖上丝棉(或棉花),装入双层肚兜内,将兜系于腹部即可。②肚束:又称为“腰彩”,即为宽约七、八寸的布带系于腰腹部。曹慈山谓此法“前护腹,旁护腰,后护命门,取益良多。”此二法均可配以有温暖作用的药末装入其中,以加强温暖腹部的作用。

    (2)腹宜常按摩。腹为胃肠所属之处,腹部按摩实际上是胃肠按摩。故此,摩腹是历代养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食后进行。摩腹的方法很多,现仅举其中一种,具体做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古人称此为“摩脐腹”或“摩生门”。它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

 

心脏保健法

    (1)科学配膳。心脏饮食保健的基本要求是:营养丰富,清淡多样。提倡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盐饮食。心肌的发育和血脉运行都需要消耗高级蛋白质,要及时补充;脂肪食品食用过多,易引起动脉硬化,在饮食中宜适当食植物蛋白、牛奶、瘦肉之类,并选用一些能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豆、蘑菇、花生、生姜、大蒜、洋葱、茶

叶、酸牛奶、甲鱼、海藻、玉米油、山楂、蜂皇浆等;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猪脑、猪肝、蟹黄、鱼子、奶油等。饮食习惯提倡混合饮食,这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比较广泛,饮食中要适当多选食谷类、豆类、粗糙米面等,并多食绿叶蔬菜和水果。低盐饮食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钠盐食盐食用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又易引起高血压等,故清淡饮食为宜。总之,科学配膳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

    (2)切忌暴饮。因为一次喝大量的水或饮料,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年高或心脏功能欠佳者,尤当注意。一般而言,每次进饮料不要超过500毫升,可采取少饮多次之法。

    (3)戒过食刺激物。凡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药物,都会给心脏带来一定的负担,故应戒烟少酒,不宜大量饮浓茶,辣椒、胡椒等物亦要适量,对于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物亦须慎用。

    (4)适量减肥。体重过重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青春期以后应注意减少脂肪赘生,避免发胖,控制体重和减肥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因人而异的选择,如运动锻炼、饮食减肥等,就饮食而言,即限制总热量的摄人和储存,尤其是晚餐不过量,就餐时间宜稍早,对控制体重是有意义的。

    (5)卧具适当。一般而言,床头比床尾适当高一些,枕头高低适度,对心脏血液回流有益处。心脏功能较弱者,休息时可采取半卧式,这样可减轻心脏的负担。

    (6)运动锻炼。经常参加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心脏大有益处。经常参加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心肌功能要比不活动的人强壮的多。一般认为,太极拳、导引、气功、散步、中慢速度的跑步、体操、骑自行车、爬山、游泳等,都适用于心脏的保健锻炼。具体运动项目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辨证施练,中老年则不宜参加过于刺激的竞技活动。因为过于激烈,心脏负荷量太大,对心脏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结合运动锻炼还可以做按摩保健。

    (7)情志平和。若七情过极,则可使心神受伤。情志变化分属五脏,但总统于心,故应保持七情平和;情绪乐观,避免过度的喜怒、忧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大喜、暴怒直接影响心之神明,进而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对于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宜保持冷静的头脑,既不可漫不经心,又不必操之过急,以保证稳定的心理状态。

    (8)环境适宜。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在社会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承担与自己脑力或体力相适应的工作和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和正确对待客观环境。要热爱生活,同社会环境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互相纠正,互相补充,保持稳定的情绪。

 

肝脏保健法

    (1)饮食保健。肝的疏泄功能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肝脏本身必需的蛋白质和糖类等,要从饮食中获得。因此,宜食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蛋类、乳类、动物肝脏、豆制品等,还应适当吸些糖。肝脏对维生素K、A、C的需要量较大,故适当多食些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之类,向时,还宜适当食用含纤维的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这是保护肝脏疏泄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肝脏需要丰富的营养,但不宜给予太多的脂肪,否则,有引起“脂肪肝”的可能性。

    (2)切忌嗜酒。过量饮酒可以引起食欲减退,造成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缺乏,发生酒精中毒,还可以导致脂肪肝、肝硬化、急性中毒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日常生活中切忌过量饮酒,以免损伤肝脏。

    (3)戒怒防郁。人的情志调畅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反复持久或过激的情志,都会直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喜调达,在志为怒。抑郁、暴怒最易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的病理变化。因此,要重视培养控制过极情绪和疏导不良情绪的能力,保持情绪畅达平和。

    (4)预防传染性肝炎。预防肝炎是保护肝脏的一项积极、主动措施。其有效的方法是搞好清洁卫生,把好饮食卫生关,同时配合药物防治。在目前肝炎很普遍的情况下,可服用预防药物,如茵陈、板蓝根各20克,金钱草15克,甘草10克,焦三仙各lo克,大枣5枚,水煎服,一日一剂,服用一周,对预防甲肝有良效。

    另外,避免长期大量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如氯丙嗪、磺胺、雷米封、鲁米那类巴比妥制剂等,如因治疗需要,则应配合一些保肝药物及其他综合性保肝措施,以免损伤肝脏功能。

    (5)健肝锻炼。保健肝脏的运动锻炼的原则是动作舒展、流畅、缓慢,符合肝气生发、畅达的特点,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气功、导功等。此外,亦可配合简易的养肝保健锻炼法,其法取右侧卧,略抬高臀部的体位,缓慢做腹式。。呼吸动作,连续作20一30分钟,每日作2~3次,有利于肝脏休息;还可防治肝脏下垂。

 

肺脏保健法

    (1)尽量避免吸人空气中的杂质和有毒气体。例如:二氧化矽、煤尘、棉纱纤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甲醛、有机磷农药等等,这些有毒物、有害物质吸人过多,则可引起肺部病变和全身病变。因此,要积极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改善劳动环境、居住环境、居室环境,对灰尘多的环境进行“静化”处理,搞好卫生,加强预防措施,如防尘器、防尘口罩、通风设备等,多呼吸新鲜空气,吸烟者要下决心戒烟,对肺脏保护是很有好处的。

    (2)积极参加运动锻炼,改善肺功能。如早晚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可有效地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同时,经常训练腹式呼吸以代替胸式呼吸,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增强膈肌、腹肌和下胸肌活动,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减少残气量,从而改善肺功能。

    (3)注意饮食宜忌。肺脏保健要少吃辛辣厚味,宜淡食,少盐忌咸,饮食切勿过寒过热,尤其是寒凉饮冷。《内经》早就有“大饮则气逆”和“形寒饮冷则伤肺”之明诫。因此在饮食上一定要合理调摄,切不可贪凉饮冷。

    (4)防寒保暖。寒冷季节或气温突变时,最易患感冒,诱发支气管炎。因此,要适应自然,防寒保暖,随气温变化而随时增减衣服,汗出时要避风;室内温、湿度要适宜,通风良好,但不宜直接吹风;胸宜常护,背宜常暖,暖则肺气不伤。

    (5)耐寒锻炼。耐寒锻炼的目的,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具体方法可采用冷水浴面,空气浴和健鼻的保健。实践证明,效果颇佳。

    (6)疾病防治。积极预防感冒是有效方法之一。患有发作性呼吸系统疾病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在气温变化时,大的节气交接前,尤应做好预防保健和治疗措施,以免诱发旧疾或加重病情。此外,可用“冬病夏治”之法,在夏季末发病之时,采用方药或针灸固本扶正之法,增强抵抗力,到了冬季就可少发病,或不发病。

 

肾脏保健法

    (1)饮食保健。肾脏本身需要较大量的蛋白质和糖类,有利于肾脏的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的食物。高脂和高胆固醇饮食易产生肾动脉硬化,使肾脏萎缩变性,高盐饮食影响水液代谢。常选用的食品,如瘦肉、鱼类、豆制品、蘑菇、水果、蔬菜、冬瓜、西瓜、绿豆、赤小豆等。另外,适当配用一些碱性食物,可以缓和代谢性酸性产物的刺激,有益肾脏保健。

    (2)节欲保精。精为人身三宝之一,保精是强身的重要环节。在未婚之前要防止”手淫”,既婚则需节欲,绝不可放纵性欲。自古就有“强力和入房则伤肾”之说。所谓伤肾实由失精过多引起。因此.节欲保精,是强肾的重要方法之一。

    (3)药饵保健体质虚弱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辅以药物保健。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单味药如鹿茸、海马、紫河车、巴戟天、冬虫夏草、核桃肉、肉苁蓉等。肾阴虚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单味药如枸杞子、槠实子、龟鳖等。阴阳两虚者,可先用全鹿丸、二仙汤等.单味药如何首乌、山药、黑芝麻等。药物保健的要求,应做到阴阳协调,不可偏执。

    (4)保持小便通畅。小便通畅,在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小便代谢障碍,会增加肾盂和肾实质发炎的机会,还可以发生尿中毒或其它疾病。因此,要积极防治影响小便功能的疾患。服用某些易结晶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宜多喝水,并同时服用苏打,使尿液变成碱性,以免沉淀结晶。

    (5)预防肾脏感染。防止肾脏感染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防止逆行性尿道感染,方法是讲卫生,适当多喝水:二是防止血液循环和淋2循环的途径感染肾脏。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如对扁桃腺炎、龋齿、鼻窦炎、疮疖、皮肤脓肿、结核病等.必须及时防治,以免引起肾脏感染。

    (6)慎用损害肾脏的药物。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如二氯化汞、四氯化碳、巴比妥类、磺胺制剂、多粘菌素、先锋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灰黄霉素、链霉素等等,这些药宜慎用。非用不可时,应采取短期少量或适当配伍,以免损伤肾功能。此外,已患肾炎者,应积极防治。患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胶原性疾病时,应及时加强对肾脏的保护措施。

    (7)运动保健。积极参加各项运动锻炼,对强肾健身颇为有益。同时,还需结合对肾脏有特殊作用的按摩保健,例如,腰部按摩法。此外,腰部热敷与腹压按摩法亦可采用。

    腰部热敷:取仰卧位,用热水袋垫于腰部,仰卧30~40分钟·使腰部有温热感。此法可松弛腰部肌肉,温养肾脏.增加肾血流量。每日可做1—2次。

    腹压按摩肾脏:取坐位,吸气之后用力憋气3—5秒.同时收缩腹肌增加腹部压力,如此反复有节奏地进行锻炼。此法利用腹压的升高和降低来挤压按摩肾脏,对肾脏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冲击,有补肾固精、通经活血之效。

 

老年人要防肾亏吗?

    人的生命过程,离不开生、长、壮、老、死的客观规律,人步入老年后,生理功能由盛转衰,不少人出现腰酸背痛、耳鸣重听、眩晕眼花、健忘少寐、多动气急、脚跟疼痛、容易疲倦、性欲减退、小便后有余沥、夜尿增多、头发花白、牙齿松动等衰老征象,这些征象正是中医辨证为肾气虚亏的表现。

    防治肾亏除了注意生活规律、劳逸适度、节制房事、积极治疗已有的慢性病之外,还可选择几种益肾强身的方法。

    (1)中成药补肾。根据本人的体质情况,经常服用一些补肾的丸药。如腰酸眩晕、耳鸣盗汗、遗精咽痛、面部升火、口干舌红、脉细数等偏于肾阴不足征象者,可服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腰酸眩晕、怕冷自汗、动则气急、阳萎早泄、面色苍白、舌淡脉缓等偏于肾阳不足者,可服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每天清晨用淡盐开水吞服9克,一年四季均可服用。

    (2)食疗补肾。可选择补肾食物,如猪腰、牛鞭、淡莱、羊肉、黑木耳、芝麻、胡桃、山药、鳗鱼、黑大豆等。平时还可常用枸杞子9克,每天泡茶饮服.然后将泡烂的拘杞子嚼食.有较好的益肾养精疗效。

    (3)强身保健法

    ①鸣天鼓。用两手掌心紧贴两耳,十指按抱后脑,将食指贴在中指上,然后有节奏地用食指尖弹向枕骨凹陷处。每次左右手各弹50下,早晚各1次。此谓鸣天鼓,对防治肾亏引起的眩晕耳鸣、健忘、思维能力减退等症有一定效果。

    ②摩肾区。将两手掌顺时钟方向用力按摩两腰,每次50圈,然后用两手上下摩擦腰背部,每次10分钟,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背为肾之路”,摩肾区,擦腰背能疏通肾络,强肾壮元。

    ③填肾精。盘腿静坐,如练气功时意守丹田,然后每隔半分钟下咽1次唾液,中医认为唾为肾液,静坐咽津能填养肾精,对中年强肾有益。

    ④收肛肌。临睡前用力收缩肛门肌肉50一100次,对防治肾亏早泄滑精、性功能衰退有益。

 

怎样保养脾胃?

    (1)要保持良好情绪。不良情绪对胃肠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的出现,而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因此,中老年人要知足常乐,心胸开阔,处事达观,始终保持稳定平和、轻松快乐的情绪。

    (2)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进食有时、饮食有节、食物寒温适中和多样化等。中老年人一般以每日3餐为宜,每餐以吃七八成饱为原则,千万不可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不宜吃得过多,也不宜吃得太晚,吃些面条、稀饭、包子等易消化的食物最适宜。以免食物滞留肠胃,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造成恶性循环,使肠胃功能更加紊乱。食物的烹调制作,要以软、烂、稀为原则。如肉类切成肉糜、蛋类做成松花蒸蛋、蔬菜也可切成碎末。食物要煮烂煮透,使其松软适口,便于食用。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保持大便通畅。要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等,生冷食物也要尽量少吃,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

    (3)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柔软体操和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晚间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40~50遍可以助脾运,去积滞,通秽气,对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与运动健脾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医对衰老如何辨证分型?

    (1)气虚(肺气虚,脾气虚)。本证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特征。临床表现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本证又可细分为:

    1)肺气虚。主要表现有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淡,脉弱。

    2)脾气虚。主要表现有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2)血虚(心血虚,肝血虚)。本证以体表肌肤粘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为特征。临床表现有: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1)心血虚。主要表现有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2)肝血虚。主要表现有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闰,妇女月经不调甚则经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3)阴虚(肺阴虚,心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本证以阴虚生内热为特征。临床表现有: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1)肺阴虚。主要表现有干咳,咽燥,咳血,甚则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2)心阴虚。主要表现有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3)胃阴虚。主要表现有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4)肝阴虚。主要表现有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5)肾阴虚。主要表现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遗精,舌红少津,脉沉细。

    (4)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本证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伴见虚寒象为特征。临床表现有:面色咣白,畏寒肢冷,喜静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迟。

    1)心阳虚。主要表现有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

    2)脾阳虚。主要表现有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三严言,大便溏泄,肠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舌质淡。昔日,脉弱。

    3)肾阳虚。主要表现有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失禁,面苎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中医对衰老如何辨证配餐?

    补益法是药膳食疗以达延年益寿的基本原则。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具体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朴之以味。”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用方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应注意气血阴阳相兼为病及五脏之间的病情转化,分清主次,兼顾治疗。此外,由于脾为后天之奉,水谷之诲,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补脾益肾在延缓衰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气虚膳食方

    (1)补虚正气粥

    原料:炙黄芪30克60克,人参3克5克(或党参“克一30克),白糖少许,粳米100克150克

    做法:先将黄芪、人参(或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汁一次,去渣,将两煎药液合并,分两份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少许,稍煮即可。人参亦可制成参粉,调入黄芪粥中煎煮服食。间断服食。

    功能:补正气,疗虚损,健脾胃,抗衰老,

    (2)薯蓣拨粥

    原料:生薯蓣适量(约100克150克)或用干怀山药磨粉,面粉100克,葱姜适量,红糖少许。

    做法:先将红薯蓣洗净,刮去外皮,捣烂,同面粉一起放冷水中煮成粥糊,将熟时加人葱、姜、红糖,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次,连服数月。

    功能;养心气,健脾胃。

    (3)参苓粥

    原料;人参3克5克(或党参15克20克),白茯苓15克20克,生姜3克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药取汁两次,将汁合并,同粳米煮粥。早晚各一次,连服数周或间断服食。

    功能:益气补虚.健脾养胃。

    (4)珠玉二宝粥

    原料:生山药60克,生苡仁60克,柿饼30克

    做法:先把薏苡仁煮至烂熟,而后将山药捣碎,柿霜饼切成小块,同煮成糊粥。每日1次,连服数周。功能:补肺健脾,养胃。

    (5)白术猪肚粥

    原料: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1只,生姜少许,粳米100克。猪肚蘸麻油酱油佐餐。每日1次,连服数周。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6)人参粥

    原料:人参末3克(或党参末15克),冰糖少许,粳米100克

    做法:上三味同入砂锅煮粥即可。每日1次,连服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