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遇白安小离cut:重庆模式的核心软实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7:28

重庆模式的核心软实力

——以党群关系为重点,探索作风建设的科学化

谢撼澜 《 人民论坛 》(2011-08-18)

    本刊2011年8月(上)特别策划《中国“蛋糕”论》在深入探讨“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孰轻孰重的基础上,深入报道了重庆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典型经验,引起广泛反响。本期“策划追踪”从党群关系视角解析重庆崛起的另一重要原因。

    重庆探索得到当地群众普遍好评,关键在于近年来重庆以党群关系为重点,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使重庆模式崛起有了坚实的软实力支撑。

    在凝聚民力中探索作风建设的科学化

    作风建设的重点是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不但要在决策中提高全党的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更要在实施决策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就是在凝聚民力中探索作风建设的科学化。

    实施麻柳“八部工作法”凝聚民力。“八部工作法”是重庆市开县麻柳乡党委、政府创造的基层工作经验——凡是涉及村级经济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通过收集民意、民主确定、监督实施等八步程序。“八步工作法”的实质在于问政于民,基层党委政府和干部用民主的工作方法推动了民主的工作作风,也在改革发展中体现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主体地位。“八步工作法”的作风力量不仅聚集了人力、财力、物力,更凝聚了民心,减少了干群冲突,拉近了干群关系。这在方法和制度上体现了作风建设的科学化。

    建设“五个重庆”、开展“唱读讲传”凝聚民力。“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战略决策,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蕴涵着浓郁的人本思想。“五个重庆”建设以来,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大幅增加。执政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景和行动,将赢得民心、凝聚民力,更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引领科学发展和服务群众中的表率作用。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反复强调,重庆既要让经济大发展,也要让先进文化大繁荣,让老百姓享有丰富、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自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开展了以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为载体的“唱读讲传”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把广大干部群众聚集到活动之中,夯实和壮大了群众基础。“唱读讲传”活动创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平台,奏响了时代主旋律,提振了人民群众的精气神,正是体现党的主张、适应发展需要、反映人民意愿的创新之举。通过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凝聚民力,党群关系在精神文化提升中进一步升华。润物细无声,“唱读讲传”从方法、载体上提高作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运用“民意”指挥棒考核评价干部凝聚民力。党政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干部的考核和选任中,理应体现“民意”的分量。一是在机关和干部的年度工作考核的考评主体选择上,变“官评官”为“民评官”。二是在机关和干部的年度工作考核的指标设置上,着力凸显“民生”特色。三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通过“三公三意三匹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运用“民意”指挥棒考核评价干部,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更加廉洁勤政,以此形成良好的机关和干部作风,增强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在解决民难中探索作风建设的科学化

    基层群众的困难基于经济状况不佳、政治权利受到侵害、社会生存环境恶化,表现为客观形态和主观感受,这一切的生活的感受都将转化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情感倾向。所以,能否帮助群众摆脱困境,是衡量执政党干部作风的必要尺度。

    落实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解决民难。重庆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中,着力建立城乡覆盖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重庆“三项制度”在提高作风建设科学化水平上的创新表现在:一是制度构建,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功能强化,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三是斗硬执行,将作风建设的制度落到实处。落实“三项制度”,基层干部将群众的困难、怨气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提高制度遵循、执行的效果。

    开展机关干部“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解决民难。重庆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进三同”党性锻炼活动,延伸出“结穷亲”活动。机关干部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宣讲政策释疑解惑,尽心尽力排忧解难。这种真切联系群众的做法,扭转了党员干部有时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会议室里“搞”调研,宾馆里面“听”汇报的不实作风,力所能及地解决当地农民群众关心的一些具体问题,拓宽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进一步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提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从增强党性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式方法角度上看,“三进三同”、“结穷亲”拓展了社会实践教育,在体验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

    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干部大走访”攻坚行动解决民难。围绕建设平安重庆的新要求,重庆市于2009年6月开始启动了新一轮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打黑除恶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为重庆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群众路线的理念和方法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干部大走访”是平安重庆建设率先启动的一场重大战役。通过领导包案、带案下访、主动约访、上门走访等形式,深入排查和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信访问题的有效处理,换来了干群关系的融洽。干部下去了,民意上来了,问题解决了,民心回来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在关注民生中探索作风建设的科学化

    重庆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强调“听民意、解民忧”,以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尊严和生活幸福展开工作。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如果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只顾闷头发展经济,想快也快不了,路子也会越走越窄,还会怨声载道。

    积极回应群众期待,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之路。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后,人们在议论如何走出困境、谋求经济增长和GDP突破时,重庆市委强调的却是“做到两个百分之五十”——领导干部投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精力抓民生;财政支出百分之五十以上用于民生。2010年6月,重庆市委专题研究民生工作指出:在本届市委任期内,在解决重庆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具体内容包括建设公租房;实施万元增收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在重庆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提前实现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发展微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一以贯之抓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在改进作风中关注民生,在发展和改善民生中改进作风。民生政策凸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凸现执政为民的理念。关注民生彰显执政党作风和理念的转变。为了确保落实民生十条“不差钱”,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作风上的要求。一是强化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的作风。二是发扬艰苦奋斗、精打细算的作风。三是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规章。四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重庆市建立的以民生为检验指标的干部考核制度,以及在考核中充分了解民意的做法,一改过去一些党员干部“居高临下”的作风,切实地推动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在改进作风中关注民生,在发展和改善民生中改进作风,民生工程与作风建设同步推进,相互促进,既体现了围绕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党建传统,又为作风建设寻找到合适载体,这必将有利于提高作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作者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国家行政学院访问学者) 

    责编/肖楠 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