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廷和陈长兴的关系:关注基础,重视规范,加强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4:27
关注基础,重视规范,加强应用——谈高考化学复习策略王霞/李艳

【专题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专 题 号】G37
【复印期号】2009年02期
【原文出处】《现代教育》(济南)2008年19期第36~40页
【作者简介】王霞,济宁实验中学;
    李艳,山东师大附中。


    2008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反观考生的答卷情况,分析他们在答卷过程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新一届高三学生明确备考方向。
    一、2008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卷的结构和考试内容分析
    2008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卷的结构完全继承了2007年的模式,试题包括7个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必做题包括3个大题,共计42分。其中第28题以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同时涉及了氧化还原和实验设计的考查;第29题以火炬燃料为载体,主要考查了盖斯定律、原电池原理、平衡常数以及盐类水解的有关内容;第30题与2007年一样为实验题,但考查的重点为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气体制备的基本装置。具体分析如下表:
    
    2008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卷的选做部分仍然采取了三选一的模式,包括31题的《化学与技术》、32题的《物质结构与性质》以及33题的《有机化学基础》,每个选做题8分。试题注重考查每个模块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小,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总体上来看,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0.60。试题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当调整了试题难度,增加了题目的基础性以及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对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规范解答问题的要求也有所增加。
    二、考生在答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考生答卷情况的分析与总结,发现考生答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理解不透彻,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不扎实
    分析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我们会发现,试题在加强能力考查的同时,始终不弱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这是由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2008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也不例外,但是考生在解答这些基础性的题目的时候,却还是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有的考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不熟练、不清晰,造成回答28题中第(1)题时,错误地将被还原的元素写成;有的考生对浓硫酸、等一些重要物质的性质掌握不够全面,似是而非,因此在解答28题中第(2)题时,错误地认为浓硫酸能与反应,造成错选“d”,即用浓硫酸吸收。有的考生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理解,错误地认为放电时会向正极移动;有的考生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弄颠倒了,计算得出平衡常数为;还有的考生对水解和电离的实质不理解,不会书写水解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因此,解答第29题中的第(4)题时写不出水解或电离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基础知识薄弱,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差
    考生在解答30题实验题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第(1)题中有的将试剂选错,有的将试剂顺序写错;第(2)题中有的将仪器写错,有的容量瓶不注明规格;第(3)题中有的不知道测定NaOH溶液的常用方法是酸碱中和滴定;第(4)题中有的考生竟然将制备气体的装置选错。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平时对实验基础知识不注重落实,掌握不扎实,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造成的。另外,有的学生在高三复习时,陶醉于题海战术,不注重对所做题目的整理和反思,没有搞清楚错题原因,复习过程中不注意实验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在头脑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实验思想。
    3.不能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理解和运用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新高考的热点。运用的前提是理解,不能深入理解,就不会灵活运用。从答卷情况来看,很多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比如,在解答第14题时,有的考生不能根据化学平衡常数,推断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造成不能正确解答本题。在解答第15题时,对沉淀溶解平衡不能深入理解,对作为一种特殊的平衡常数,具有平衡常数的属性,大小只与温度有关等内容不能灵活运用,有的考生不能将沉淀溶解平衡置于图象中理解等等,造成解答错误。在解答29题第(3)题时,有的考生不能将的第一级电离常数的计算理解为特殊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第(4)题中分析原因时,有的考生不能从水解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中找出问题的原因;有的不清楚溶液的pH值大于8,的原因;在解答30题第(3)题时,不能从分析电解原理入手,找出电解后溶液的组成,进而分析出与电解生成的NaOH反应是造成的体积比大的根本原因。
    4.答题不规范,计算能力差
    试题中很多题目对回答方式都有明确要求,有的要求用元素符号回答,有的要求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来回答,有的要求只填写代号或化学式。但是,有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按照要求规范作答,造成丢分。比如,第(3)题中将写成,将写成I;29题中,第(2)题将电池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都加上了,写成。作为三选一的选做题,要求考生作答前务必将所选题号涂黑,仍然有的考生出现漏涂或错涂题号等不规范的现象。
    计算能力是化学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由于题数的减少,试题中已很难再出现大型的计算题,但是基于化学原理的计算每年的试题都会涉及,从答卷情况来看,计算虽然很简单,但出错率还是很高的。比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中的第13题、第29(3)题都涉及有简单的计算,特别是第29(3)题,因计算造成的出错率很高。
    三、对2009年高三复习的建议
    高考试题的走向对中学教学有一定指挥棒作用,是难以回避的事实,从今年的化学试题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可引起我们对高三复习的反思。
    1.高考复习应坚持以“纲”为纲,不以“本”为本,准确把握复习的深广度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其中最为核心的依据是《考试说明》。因此高三复习中一定要熟悉《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考查范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对于《考试说明》中不作要求的部分则不纳入复习计划,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
    对于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以及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对于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些要求,而以元素为核心知识的内容,如的性质及其应用,的性质及其应用,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考生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象这些与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的化合物应重点复习,不仅要掌握它们的性质,还要熟悉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原理,以及对它们的处理方法等等。
    对于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考试说明》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从这一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必考部分有机化学不再涉及官能团、同系物的概念,考查的重点是与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的性质及其应用。
    对于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部分内容的复习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原子构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同一周期和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化学键的定义: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对于选考内容,象《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都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模块,因此复习的重点应该是反映本模块特点的重要概念、原理以及这些概念、原理的实际应用。从近两年来的试题特点来看,高考对选做题难度的把握都控制在基础层次上,题目相对较容易,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落实基础,掌握属于本模块的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解决本模块问题的基本方法。具体说来,《有机化学基础》应将重点放在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有机结构的推断、有机合成以及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点放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子结构与分子的性质、晶体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三大块上,要重视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想方法的复习应用。
    其次,应准确理解《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广度的界定,该适当迁移的迁移,该适当扩展的扩展。比如,《考试说明》中要求“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平衡常数的理解就应作适当扩展,因为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都属于特殊的化学平衡,所以对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电离常数以及溶度积常数等都应扩展到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理解它们的含义并能够利用这些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第15题考查的就是溶度积常数的应用,第29题的第(3)考查的就是碳酸的一级电离常数的计算。
    因此,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划定的知识范围、界定的内容深广度,确定复习的范围和深广度,是高考进行有效复习必须坚持的原则。
    2.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随着化学科试题数目和分值的减少,学生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试题对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只能“采点”不可能“顾面”,于是对以考点为线索、以知识点为背景、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学科知识结构进行高三复习的方法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总想找一种投机取巧的新方法来替代。实际上,高三复习中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形成网络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从顺利解答试题的角度来看,试题看上去考查的好像是孤立的知识点,实际上,学生头脑中若没有系统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结构作依托,准确、完整地回答好每一个试题也是很困难的。因此,复习过程中,仍然要重视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比如,《考试说明》中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放到了不同次级目录下,但是这四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此在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应该将它们有效整合为一个单元,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系统化、网络化(图见下页)。
    其中化学平衡是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原理,而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则是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所以,对于化学平衡的复习,应将重点放在化学平衡思想的建立,以及对化学平衡原理实质的把握,不仅要搞清楚是什么,更要搞清楚为什么。而对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复习则应将重点放在如何用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解释、解决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问题,如平衡常数问题、平衡移动问题、平衡转化率问题等等。
    
    再比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电解池等内容的复习,也必须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才能进行有效复习,做到事半功倍。
    
    通过上图可知,原电池原理就是“主动”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负极对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剂,正极对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所谓正极反应就是氧化剂得电子变成还原产物的反应(有时电解质溶液也参与反应),负极反应就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变成氧化产物的过程(有时电解质溶液也参与反应),原电池反应就是原电池所对应的氧化还原反应。同理,电解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也具有类似的关系,区别就在于电解所对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被动”的氧化还原反应。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复习时也要构建知识体系,和以往不同的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复习,构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不再是按照族进行总结整理,而是以元素为主线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的整理。比如,对于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可以构建如右图所示知识网络。
    另外,在高三复习中还要注意的是,学生要多进行内容整理、概念的辨析,多进行习题的归类、总结与反思,总结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反思错题的原因,归纳试题中常常出现的“陷阱”等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重视化学实验知识、技能和实验方法的复习,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中,化学实验知识、技能、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是必考的知识点。实验部分内容包括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三部分。其中《考试说明》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要求包括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实验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而实验的能力要求则包括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实验条件的控制、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化学实验复习也要根据《考试说明》所提出的要求,分层次、系统地进行复习。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熟练掌握各种化学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本质,扎实地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复习时要注意实验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方面的综合。
    (2)重视基本操作,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进行基本操作实验,明确实验操作过程的目的性,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真正做到深入理解,才能进一步做到灵活运用。
    (3)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这是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很多实验常常是在各种气体制备的基础之上进行不同的组合,这就要求对常见的气体,特别是最常见的6种气体(氢气、氧气、氯气、氨气、二氧化碳、乙烯)的制备原理、仪器选择、装置组装、对于实验过程中的除杂、提纯以及尾气的处理、干燥剂的使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掌握得十分清楚。
    (4)化学实验的设计、分析与评价。在熟练掌握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要通过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处理、实验安全、实验评价等,能处理实验当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很多时候实验设计考查的内容是将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进行新的组合,或复杂、或简单,但是很巧妙。复习时可对实验装置、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评价、改进,通过对一些陌生度高的实验情景来练习、分析、评价、完善实验方案,从而提高求异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5)注意定量实验的训练。定量实验在分析化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而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却是薄弱环节。可以根据中学化学的知识范围,结合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重点从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合理性设计,实验中仪器、操作、定量计算以及误差分析等方面,进行训练。中学中出现的定量实验只有两个,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但高考试题中不排除会有一些提供新信息的定量实验的出现。
    (6)要尽量走进化学实验室复习化学实验,不能纸上谈兵,自己动手做实验是学习、理解和掌握重要化学概念和理论最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和提高观察、思维、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的最佳手段。对气体制取、鉴别等重要实验要动手去做,注意实验操作的科学规范,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把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结合起来,把化学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安全操作结合起来,从本质上掌握化学实验的规律性,形成设计实验能力。为了区分做实验的学生和没有做实验的学生,区分单纯做实验与动脑做实验的学生,高考可能会加大力度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考查。
    (7)表达要科学规范、严谨。科学、规范、简洁、全面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做化学实验题,对一些操作细节的描述往往会漏答,特别是一些新题型,这往往是审题不细、遗漏信息或者思维不严谨造成的,需要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在高三的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事实上用实验带动复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要尽可能地重复和补做一些重要的实验,以帮助“唤起回忆,加深印象,纠正错误,熟练技能,重新审视,有所发现”。
    4.重视化学知识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环境、科技、能源、社会实际问题的应用和价值,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命题核心思想之一。高考试题以上述有关内容为素材,考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素材不一定课本上有,但所运用的知识源于课本,不超出《考试说明》的要求。在复习中适当接触这些问题,可以扩大视野,增强应用意识,训练在新情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NU1DA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