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童的歌曲刀剑如梦: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4:31

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淳安县生态文明建设为例

 

 

摘要生态文明,是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文明形式。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发展路径。中共浙江省委也通过了相关的文件决定,指导、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欠发达地区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经济相对滞后,群众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现实困难。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道路,是欠发达地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淳安县是全省26个欠发达县之一,多年来始终立足县情,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将以淳安县生态文明建设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式,试图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路径,从而为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  欠发达地区  淳安县  生态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①]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重大进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发展路径。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

欠发达地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海、新增长点,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经济相对滞后、群众生态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困难和瓶颈。因此,如何在欠发达地区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互促、共赢之路,对于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淳安县作为全省26个欠发达县之一,多年来,始终立足“普通的淳安县,特殊的千岛湖”这一县情,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提升生态文化为支撑,以完善生态建设机制为保障,着力打造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引领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基于此,本文以淳安县生态文明建设为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试图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路径,从而为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淳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淳安县域面积4427平方公里,现辖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②] 1959年,因建设新安江水电站,两座县城、五大集镇、1千多自然村、30万亩良田受淹,255家工商企业和近30万人外迁,8万人就地后靠安置,境内只剩下12公里的断头路,[③] 生产生活资料基本毁于一旦,经济停滞、倒退,淳安从富裕县沦为了欠发达县。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淳安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封山育林、保水养鱼的转变,百姓观念逐步从“要致富炸水库”到“要致富保水库”的转变。特别是1982年,淳安开始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产业,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淳安人民在青山秀水上尝到了甜头,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并探索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的保护与发展共赢之路。

1.坚持科学引领,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是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淳安始终把规划摆在重中之重。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正确的理念指导。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5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淳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逐步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向“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变。发展思路也逐渐从“一种养二加工三服务”向“三步走四品牌五战略”, [④]再向“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坚持科学的规划引领。着眼千岛湖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淳安先后编制完善了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千岛湖城市景观风貌控制概念规划等规划,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规划体系,较好地引领了县域生态文明的建设。三是坚持严格的制度保障。为确保规划的严格执行,淳安不断建立健全党政合力制度、严格准入制度、三同时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各项制度,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议》、《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生态县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深化城乡环境整治。

淳安始终十分重视对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的投入,据统计,2004年至2009年间,淳安投入资金就近10个亿,[⑤]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城乡环境整治方面,首先,把源头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封库禁渔、林相改造、矿山生态修复、生态墓葬、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深入推进“清洁乡村”、“五整治一提升”等工作,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有效防止了污染物从源头流入千岛湖。其次,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保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户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同时,不断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深入实施节能降耗工作,2009年淳安万元GDP能耗仅为0.41吨标准煤,比杭州地区七县(市区)万元GDP能耗平均值(0.7吨标准煤)要低0.29吨标准煤,[⑥]为杭州地区七县(市区)最低。从2009年开始,淳安还大力开展了以湖区内采砂管理、网箱养殖退出、规范垂钓、船舶污水上岸、违章建筑拆除为内容的“五大整治”活动。目前,关停了千岛湖水域所有水上餐厅,缩减了40%以上的网箱养殖面积,[⑦] 实现了所有游船污水集中上岸处理,有效确保了千岛湖水质始终保持I类水体的标准。在国内26个纳入监测的湖泊和水库中,千岛湖的水质始终名列第一。第三,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监测,聘请环保专家成立千岛湖水环境保护顾问团,进一步加强了千岛湖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不断加大监测设施和技术投入,建成了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空气自动监测站,改善提升了环境监测能力,基本实现了全县环境质量全方位、全天候动态监控。

3.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绿色生态产业。

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目标,淳安始终努力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生态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不断壮大。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淳安先后实施了“大田革命”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推进了茶、桑、果、竹等主导产业和食用菌、山地蔬菜、中药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品牌整合提升、土地经营权流转等重要环节,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目前,淳安茶叶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二,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二,产值居全省第一。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在八十年代初,淳安就逐步关停并转了化肥、化工、造纸、水泥等污染型工业企业。同时,按照“工业园区化、项目规模化、产业集群化”的思路,狠抓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大力发展低能耗、

低污染、高产值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工业总体规模逐步壮大,已基本形成了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主、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工业发展格局。目前,农夫山泉、千岛湖啤酒等生态工业已占全县工业总量的60%,[⑧] 千岛湖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水业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旅游。淳安自发展旅游之始,就坚持政府对核心自然资源的掌握,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营销、品牌化宣传,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拓宽旅游市场,加快提升了观光游品位。同时,不断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加快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型提升,积极引进旅游综合体项目,引进喜来登、希尔顿、洲际等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加快千岛湖向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迈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进农家乐板块建设,着力培育和打造农家乐特色村,目前淳安旅游初步形成了观光游、休闲游、乡村游共同发展的格局。2009年,淳安接待游客达到了300.3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38.1亿元。[⑨]

4.突出品牌带动,不断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欠发达地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弘扬生态文化,必须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多年来,淳安依靠千岛湖,打响千岛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以品牌带动生态文化建设之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做法是,其一,提升千岛湖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旅游的独特作用,坚持以旅为媒、节庆搭台,不遗余力提升千岛湖的知名度。一方面,不断“走出去”扩大营销,从以杭州客源为主逐步向周边省市以及国(境)内外进行营销覆盖,并通过举办浙赣皖旅游合作峰会等方式,扩大宣传,吸引游客,提升千岛湖品牌的知晓率;另一方面,积极“请进来”游览体验,通过举办秀水节、茶旅文化节等活动,诚邀四方宾客亲历千岛湖,感受千岛湖,提升千岛湖品牌的美誉度。其二,丰富千岛湖品牌内涵。一方面,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淳安不断深化各类品牌创建,先后成功荣获了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旅游强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最佳赛区等品牌,积极打造了秀水节、茶旅文化节、柑桔节等节庆品牌,形成了千岛湖这一综合性品牌与各类专项品牌相互辉映、共同提升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极收集、挖掘、整理淳安人文古迹,重塑了淳安睦剧、淳安竹马、芹川古民居、红色茶山等文化品牌,增添和丰富了千岛湖品牌的内涵。其三,强化千岛湖品牌利用。围绕“千岛湖”大品牌,淳安着力发挥品牌的经济效益,积极打造有机鱼、千岛玉叶、山之子、野娇娇等“千岛湖”农特产品,树立千岛湖农特产品绿色、生态、安全、高品质的形象。同时,积极培育茶旅文化、水文化、鱼文化等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使千岛湖生态文化加快转化为新经济、新产业。

二、淳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淳安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

1.现实条件的制约。

由于千岛湖的形成,淳安经历了倒退、徘徊、恢复、发展的曲折历程,而且至今仍未脱离欠发达的困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环境保护和各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而淳安总体上属于“吃饭财政”,资金来源明显不足,尽管近几年省市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帮扶力度,但资金需求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第二,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受地理条件、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淳安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差别仍非常明显,城乡交通条件有待改善,生产力布局、人口布局还不能完全适应生态功能区定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这给生态文明建设增大了难度。第三,推进集聚发展困难。产业、人口集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淳安水库形成后,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八山半田分半水”的山区县,成片可利用土地空间不多,村多人口少且分布散,通过集聚发展来减轻生态环境承受力的难度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高。

2.思想观念的束缚。

与大多欠发达地区一样,淳安信息比较封闭,在一定程度上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有:一是生态意识不强。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部分群众对新时期价值观的认识还不足,生态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仍较淡薄,文明礼仪习惯仍较落后。二是危机意识不强。千岛湖是淳安生存发展的根和魂,由于受上游和面源污染的影响,千岛湖水环境保护在客观上存有一定的压力,但部分百姓对此的认识和行动还不足,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仍不够强。三是革新意识不强。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是一场文明革命。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创新运动,需要不断革新,形成与生态文明相适宜的生态文明意识,但由于受经济基础、创新能力的影响,干部群众创新提升的意识和动力仍不强。

3.体制机制的弊端。

体制机制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但在淳安的具体实践中,受当前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制约十分明显。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畅。千岛湖的管理权限虽在淳安,但千岛湖跨两省三县,上下游跨越多个行政区划,在实际管理和工作协调中存有不少困难,千岛湖源头管理和长效治理的难度大。二是补偿机制不健全。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增大,仅仅依靠淳安自身财政对环保的投入,只是杯水车薪,而省市的生态补助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亟待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保证生态环保资金长期投入。三是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的考核机制仍然偏重GDP指标,对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利益导向和考核导向均不明显,并且在有些方面存在着“一刀切”现象,比如节能减排考核,对原来经济总量小、能耗水平低、环境损害少的淳安来说,压力尤其大。

4.产业发展的限制。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于良好的经济基础,但淳安由于担负着生态保护这一重要职责,经济和产业发展明显受到制约。首先,招商引资受限。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利用外来资源推进本地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淳安由于环保门槛高,许多产业都不能引进,特别是一些工业项目,可选择余地非常小,接受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空间也非常小。其次,要素制约明显。产业的发展,资金、人才、土地是关键要素,淳安由于经济总体实力的薄弱,对产业、项目、企业的扶持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壮大。由于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造成了本地人才的外流严重,引进外来人才难度大。水库形成以后,淳安山地可开发利用土地不多,但为了湖岸线保护、景观保护的需要,在土地利用方面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影响了产业的发展。最后,转型升级困难。淳安目前现存的企业在总体资金实力、产能规模上均相对偏小,普遍面临着资金、人才、创新等压力,转型升级推进困难。同时,由于交通、信息等方面原因,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文创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淳安产业的转型升级,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三、科学推进与完善淳安实践是对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示范

 

淳安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困境。基于对淳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剖析,笔者认为当前继续科学推进与完善淳安实践,是在一个欠发达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课题,它的成功,对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典型的示范,因此我们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开拓创新,建设一个“淳安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规划”、“长期保护”和“经营生态”等理念

1.牢固树立“科学规划”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其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建设成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思想为先导,以科学的理念作指引,树立“科学规划”理念。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发展规划是否做得科学合理,事关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发展,关系本地区能否实现长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2010年10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10月28日发布的温家宝总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都表明,即将出炉的“十二五”规划中,经济类指标的比重将下降,社会类和生态类指标的比重将上升。[⑩]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十二五”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国民教育等各类规划方案中,形成“十二五”总体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体系,全方位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欠发达地区则更需立足本地,树立“科学规划”的理念,指导本地长远发展。淳安重视并不断完善县域发展规划体系的做法就有值得借鉴之处。同时,还要积极争取省市各有关部门对本地区规划工作的指导,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破解规划方面的难题。

2.牢固树立“长期保护”理念。

科学合理的规划毕竟是纸上的蓝图,只有将规划一以贯之地执行好,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树立“长期保护”理念。长期保护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护,二是对规划本身的政策保护,做到萧规曹随。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事关长远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推进的任务,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做到不争论、不徘徊、不犹豫。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把有限的财力用于见效慢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着上级考核、群众不理解等各种压力,尤其需要更强更大的决心和恒心。“科学规划”和“长期保护”的目的都是为了发挥好生态的价值,而只有将生态发挥出经济效益,才能使得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3.牢固树立“经营生态”理念。

淳安近年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面貌不断改善,但生态环境始终保持良好,这也充分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只有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把环境资源作为一种生态资本来经营,才能不断强化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才能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实现经济社会最大限度发展的目的。

(二)勇于探索,深入推进,实现三个创新

1.创新发展思路。

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发展与保护任务繁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深化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合力。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发展思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智力要求。欠发达地区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淳安制定“以湖兴县”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千岛湖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资源丰富这一最大的比较优势,着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资本,在区域竞争中以差异求特色,以特色促发展。同时,坚持走集聚发展之路,通过集聚要素、集聚产业、集聚人口等,凝聚发展合力,降低发展成本,减少生态破坏,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效。

2.创新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和保障。生态文明社会的特征有三点:较为成熟的生态意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及应对有效的制度体系。[11] 这里的所谓的应对有效的制度体系,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具体来说要做到:其一,加快推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创新,把各级领导从偏重GDP引导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来。尤其是要着眼于欠发达地区以生态保护为主要功能的分工,完善分类绩效评估体系,淡化经济增长的硬性指标,提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在业绩考核中的比重。其二,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资金、项目的安排使用,重点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源保护地倾斜,通过“谁保护、谁受益”、“谁越注重保护、谁受益越大”的杠杆导向,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其三,还要建立健全区域发展和保护的协调机制,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共同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区域合作共赢。其四,构建多中心生态治理机制。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机制”。[12]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不仅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广大社会群体的积极参与,共同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创新工作举措。

这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措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胆探索和勇于尝试各种新举措和新路径。比如,在生态经济的发展上,要借鉴淳安善于抓住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品牌,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实践。同时,要坚持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科技化,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统筹兼顾,着力促进“三个协调”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推进过程中,必须站在全局高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科学决策,科学实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促进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协调。

要善于做好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文章,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生态文化作为培育产业、壮大经济、提升品牌的灵魂,努力用生态文化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淳安这几年有机鱼产业之所以能持续做大做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力挖掘和弘扬千岛湖的水文化和鱼文化,通过成立鱼文化协会,举办鱼文化节,大力发展渔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使千岛湖的有机鱼成为了杭州、浙江乃至全国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一张金名片。

2.正确处理城乡关系,促进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协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任务,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统筹城乡的题中之意。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则提出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明确指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13] 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届七中全体(扩大)会议则提出,“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浙江人民的生活品质,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14] 市委市政府也把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欠发达地区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搭建平台,落实项目,用足用好政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缩小差距、加快发展。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抓住城镇发展这个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城、中心镇,提升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在城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农村具有生态建设的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因此,农村是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文明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立足农村实际,彰显农业特色,壮大农村经济,提升农村自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造血功能。

3.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发展相协调。

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共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发展,把由以往注重GDP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提高经济质量和改善民生。尤其是“包容性增长”的提法,对经济与民生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欠发达地区在坚持和推进发展第一要务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难题的破解,努力提升就业、教育、卫生、保障等事业的发展水平,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四)齐抓共管,不断强化“三个联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1.强化上下联动,协调不同层级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一方面,欠发达地区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确保有一定的财力投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的关心和支持。有了上级的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干不了的事就能够干,迟干的事就能提前干,慢干的事就能加快干,淳安许多工作就是这样干成干好的。

2.强化左右联动,统一部门乡镇间的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个别部门、个别乡镇的事,而是各部门、各乡镇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职责,调动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它们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强化全民联动,建立生态建设的社会群众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人,人人有责”,只有全民参与,人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汇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加快生态文明持续、深入推进。因此,我们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素质,同时,制定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规律所系、道路所指、形势所趋,更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所需、职责所在、群众所盼。只有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一条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才能加快推进本地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王松霈.生态经济学[M].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高中华.环境问题抉择论: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性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 淳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年鉴(2009)[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5] 淳安县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县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6] 邓研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政府治理[J].云南电大学报,2008年12月,第10卷第4期.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年11月27号.



[①] 潘岳:《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 》,《中国环境报》,转引自人民网,http://env.people.com.cn/GB/6402210.html2010.10.12

[②] 淳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年鉴》(2009),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11月版。

[③] 淳安县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县志》,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11月版。

[④] 淳安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思路。“三步走”指的是:第一步,到2005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翻一番,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以上;第二步,到2007年人均GDP在200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0美元以上;第三步,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淳安基本实现现代化。“四品牌”指的是:休闲度假胜地、养生居住天堂、中国水业基地、江南山水名城。“五战略”指的是:环境立县、工业兴县、农业强基、旅游转型和推进城镇化。

[⑤] 数据来源于:《淳安年鉴》(2004-2009)。

[⑥] 淳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年鉴》(2009),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11月版。

[⑦] 同上。

[⑧]淳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年鉴》(2009),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11月版。

[⑨]同上。

[⑩] 新华网报道:《中国“十二五”规划社会和生态类指标比重将上升》,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9/c_12717691.htm 2010.10.29

[11] 高中华:《环境问题抉择论: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性思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页。

[12]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杭举行》,浙江日报,201071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101019

[14]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杭举行》,浙江日报,2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