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白酒市场调查报告:军事知识普及 续 (8月16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09:24

  关于SA-N-6与HH-9与基德舰标准导弹的讨论

 

这是什么飞弹阿?  真有如此神奇?  连纪德舰都比不上?

-----

飞弹是不能与船比啦,不过装了海红旗9的052C确实是不错,SA-N-6也就是SA-10的海军版,这两种都是拥有很强大多目标打击能力的飞弹,海红旗9应该算是SA-N-6家族中最小的一种.

 基本上,使用标准的纪德在防空飞弹最大射程上比较长,而且标准的低空目标应付能力也应该是超过SA-N-6家族的,不过多目标处理方面就难讲了,SA-N- 6算是吃了电脑比较老的亏,可是海红旗9是不是换了系统电脑却又不得而知,相位阵列雷达在快速扫描上蛮占优势的.

-----

我们家纪德的后端处理经过完整的NTU提升后(全美当年只有维吉尼亚与纪德做了最完整的NTU),还真不是盖的,我认为现在刚出道的052C可能还比不过;当然人家有相控阵与垂发,软硬体以后慢慢提升,发展潜力比较大。  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飞弹本身的电子零件,SM-2 Block III也是经过多年历练的成熟产品,特别强化攻击20m低空目标的能力,这点应该优于HQ-9

 

关于二战飞机加力装置

 

 

想请问一下mw50或gm1一类的加力装置能用多久?看到有讨论提到fw190d/TA152没开加力装置水平速度其实不怎么样,TA152甚至有差到100公里。  去ww2 performance找,FW190D9水平速度表显示最惨没有emergency的时候只有636km/hr,有emergency约665,不过emergency似乎仍不是有使用加力装置?

-----

这个部分的描述可以说是观念上有点错误。  P-47使用的概念是紧急出力,所以在考虑到发动机温度和散热的情况下,只能使用短时间。

德国这两套系统是因为在根本上德国无法采取更高的进气总压,只好以其他方式代替,这两种添加剂能够使用较长时间并不是因为德国的技术,而是性质上并非紧急动力,是能够持续操作的暂时性出力提升装置。

美国或者是英国不需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汽油辛皖值较高,不需要这样的东西才能够提升持续的输出。

关于防范恐 怖袭击

 

请问防范各种恐 怖攻击的方法?如自杀车辆,路边炸弹,地雷等

-----

什么闲事都不要去管不要插手就不会有人来找你麻烦大部分会遇到恐 怖攻击的那种很大条树大招风又爱管闲事的国家如美国或者跟人有领土纠纷的如英国的北爱过度镇压国内某些派系或宗教类似印尼菲律宾之类的其他国家只要把内政搞好人民吃的饱穿的暖就不用太过在意这些看北欧那些国家不是都过的好好的吗

-----

但是小弟想的是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

那边的人民哪时才能安居乐业?

-----

这些动乱是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尤其现在所谓的"现代化"在思想上的吸引力越来越低而导致传统宗教不断复兴的时候更是如此,加上主事者又惹来外敌侵略,再一两个世代看看.而阿富汗或伊拉克还好,非洲更惨......

防恐 怖攻击的方式,最有效的一种现代不可能执行,那就是灭族式大屠杀,把所有恐 怖份子与有潜力支持恐 怖份子的全杀光光,自然就没有恐 怖份子了.除了这种方式以外,其他的就很难办,只能设法维持住政府与治安组织,加强提供教育就职机会,等一个世代两个世代慢慢大家厌烦了以后,这种事情才会小下去.不过与爱尔兰有关的恐 怖组织其实也持续了两个世纪......

-----

瑞典可是海外派兵参加维和行动的大国呢。

 

除此之外,我们这个世代可能没什么感觉,恐 怖活动盛行的七○年代,像是西德或日本之类很低调的国家也是恐 怖活动频发(而且还凶的咧,绑架NATO大官或是在机场扫射这种事,现在的恐 怖活动可办不到啰),跟树大招风不必然有直接的关系。

 

恐 怖活动不过是武装斗争的一种形式,所以您说的这些话,在我看来等于说人类只要这样这样做就不会有战争一样。

 

台湾也有恐 怖活动哦,水准很低就是。

-----

防恐 怖攻击的方式,最有效的一种现代不可能执行,那就是灭族式大屠杀,把所有恐 怖份子与有潜力支持恐 怖份子的全杀光光,自然就没有恐 怖份子了.

 ===================

这个办法与其说是防治恐 怖袭击的办法,不如说是防治游击战的办法。  实际上历史上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单说二战前后,日军在华的三光政策和保甲连坐,美军在越南,苏军在阿富汗,党卫军在越南等等都是如此。

西德和日本的恐 怖袭击恐怕跟毛主义者有关。  那不是一群可以用常理衡量揣测的正常人。

 

 

关于中途岛日本海军油料消耗 (一)

 

最近看了Oil and Japanese Strategy in the Solomons,所罗门之战舰队出动的规模并不比中途岛之战大.但因为油料问题而不能多作几次炮击,那么中途岛之战日本海军所耗掉的燃油可能更具有决定性,记得日本舰队每艘军舰的载油量但不知在何处,让小弟有点灵感想要作一个数字模型,比如说日本舰队在中途岛之战完胜美军,山本若要再作一次珍珠港攻略战,海军的燃油存是否有能力支援此一作战吗?正因为日本是贫油国虽然攻下了荷印,但原油必须送到石化工业处理方能应用所以第一批送回日本再转化成可用的产品已然是43年的事的样子,故小弟想了解日本的石油概况与海军的运作

版上诸位朋友可否惠助小弟如何计算中途岛之战日本海军的燃油耗费吗

-----

以当时日本海军的总储油量一定是够的问题是当时的海上加油能力我的建议是你可以算算当时日方"机动舰队"和"主力部队"各舰的燃油携行量各舰舰名级别航程重油携载量不难找到随行油轮船名吨位也有资料目前先想到这

-----

一直没人理.....给你几组数字:

1.中途岛、马妮"ana"、雷依泰三场大战共消耗燃油1150000ton

2.开战时日本油轮总运量300000ton,其中270000ton运量被海军A了去当海上加油舰;日本国内链油能力一年只有397000ton><

3.开战时日本海军手上有1435000ton原油、3634000ton重油、473000ton航空气油、921000ton燃油在各舰和外岛基地

4.1942年全年日占的荷属东印度只产油1090000ton,但1942年全年日本海军共消耗4850000ton燃油....!___!

所以自1943年起,日本海军经常到只能龟在日占的荷属东印度,否则会没油

-----

可以一起问嘛?也是跟日本帝国海军有关的问题.

当时日本海军可以起造战舰,正规空母等级大型军舰的造船所总共有那些?

在网路上晃了一圈,

好像有吴,横须贺两个海军工厂,以及川崎的神户,三菱的长崎两造船厂这4个地方.

不过这4个造船厂总共有多少个船台可以用?晃来晃去老是找不到更细的资料.

稍为找了一些大型舰的起工下水日期,好像还没看到有重覆的地方.

该不会当时日本能够起造,维修3万顿级军舰的大型船台就只有这四的?!

然后,关于开战当时日本保有的油轮数.

大井荐-海上护卫战一书后面的附录资料写说

1941年12月开始的时候,日本有57.5万总顿的油轮.

这57.5万总顿与前辈所提30万顿的运量要怎么换算?

小弟被这些海运单位搞的有点头大@@"

就定义来说1总顿是100立方尺=2.8力方公尺的容积单位.

就是说57.5万总顿可以拿来塞161万立方公尺.油的比重0.9来算的话就是145万顿的油,耶...这个.... 阿~~~(抱头打滚ing )

-----

船只的体积吨基本上是假设货舱装满水来算的,所以一立方公尺就是一吨,换成油的话用油的密度去算就好,不用英呎公尺转来转去.

57.5万与30万小弟怀疑是作者掌握的资料来源不同的问题.

-----

先不提资料来源,我手上有的数据来说日本的TL型战标船是10000总顿的油槽船.容积换算一下就是拿去装液体的话可以装25000顿的油.

但是这一型油槽船的载货重量是15200顿.真的放25000顿的油的话那这艘船就要灭顶了吧.

我的问题是我现在看到的资料都是以总顿在算的.

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公式或是什么方法可以算出实际的运载能力?


关于中途岛日本海军油料消耗 (二)

 

回来找一下书,几种吨位的通常关系(会因船设计而异,所以这只是大概比值):

货船总吨100=净吨62=丈量容积170=排水量210=载重吨150.看来30与57.7可能是总吨与净吨的关系......

-----

Gross tonnage:100立方呎1吨.

Net tonnage:总装载量扣除航运所需的住舱之类地方剩下的装载量.

Displacement:排水量,阿机米德原理.

Dead Weight tonnage:满载排水量减空船排水量剩下的数字.

Measurement tonnage:40立方呎1吨,载煤用.

-----

大和号以16节时速度,每小时就耗油14吨,我这个土步兵看了就发昏,24小时用油336吨和前进384海浬,6300吨重油可跑7200海浬,但若无加油船跟着大概跑个3300海浬就得回头,否则就回不了港

-----

说到这个航程,想到一个问题.

这个16节7200浬是大和最经济的航速吧?比16节快或慢就会更耗然料?

还是说只要跑慢点的话就可以跑的更远?

 

不过舰队作战不可能全程跑16节吧,总觉得这个数据好像没什么实质意义....

而且大和是日本战斗舰里最短腿的耶,果然还是太重了?

-----

超过16节每增加1.3节油就要翻一倍25节每小时要98吨,按这个速度一直跑是1613、作战半径不到800海浬,这是小弟自己算的,作不得真,这要前辈高人指点

-----

可能是公式的问题吧, HMS Hood全速31kt航行时平均每3码就会吃掉1加仑的重油--

以这个效率去逆算,她全速的时候大概一小时用掉67吨.

 

我没弄错的话,船舰的速度障壁是在23kt左右,要开到此速度以上的消耗功率将会暴增.

所以一战时代各国的正规战舰几乎都只有21-22kt的速度,这是有原因的.

而当时战巡很难做到同时顾全攻防的原因也在此,

因为你要冲速度上去,船舱区间就非得分出一大堆的锅炉舱不可,

而这就会对火炮与装甲安排产生互相排斥的效应.

 

另外,续航力跟船舰轮机技术与推进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是日军后期重巡的最上与利根级续航力上升的原因.

船体构型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战前建造的金刚可以靠64000hp的轮机冲到27.5kt,

而早一两年出现的Lion级却非得多出一些锅炉不可,

就是金刚的船体水下构型有做过改进之故.

大和的球型艏也是为了降低兴波阻力用的.


关于中途岛日本海军油料消耗 (三)

 

船舰阻力是造舰上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大型军舰这种会在很多种海象下作业的船,或者是大型油轮这种满载空载时吃水差距好几倍的船,波浪拍击的范围不同.以前看过一个蛮复杂的二次方比公式,但也有人说基本上船只阻力与速度成三次方比,也就是速度两倍阻力八倍......

 22~23kt速度障壁基本上是这个世纪的事情,上个世纪后半可以看到15kt与19kt两组,更早好像还有9kt与12kt,也就是说这个速度障壁除了与阻力有关以外,也还与动力系统的发展有关,手划桨不用说,风帆或蒸汽都一样,一组动力系统(一张主帆或一组四六八个锅炉之类)轻巧且动力部份占的体积少,然后一碰到某一组速度障壁,就是两组三组四组开始装上去,系统复杂性与重量就螺旋性上升,20世纪初期最高速的船风帆商船可以到21~22kt,那个四大组主帆与一大堆次帆之复杂,从上百吨的索具重量便可见一般,而少掉一组主帆速度就18kt或以下,索具轻很多.而螺旋桨也是,主轴太长震动剧烈容易折断,同时你不要说上层的装甲火炮,底部龙骨周边结构设计就是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不能因为震动或共振就自我崩解.现代比较明显看得出这种障壁的船就是潜舰,看看核动力与柴电的输出与速度差距吧!加上绝气系统这种输出更小的系统就更明显了.

 轮机系统基本上就是燃烧温度越高效率越高,这是热力学公式.船型的影响也不少,不过第一个看的就是长宽比,长宽比大阻力小但稳定性也差,对于火炮时代军舰这种稳定性更具关键性,1953年IOWA与Vanguard之间的差距也就在此,平常是IOWA快嘛?碰到风浪就变成Vanguard是IOWA的两倍速......

-----

之前也讨论过传说中的大神海军工厂--

预定在九州大分附近设立的巨型工厂,

不过--设立费用好像也跟一艘大和的价位同等级的样子....

 

如果以大和型战舰建造的话,大概就只有吴与横须贺海军工厂,加上三菱长崎ok,

(不过当年三菱长崎还是得改造船台才能让武藏下水)

川崎的话比较偏向CV等级的船体,大概最多做到一般BB(川崎有建造过榛名的纪录).

CA的话佐世保工厂也ok,

但是其他民营船厂大概最多就到CL,

因此民营船厂多半进行DD以下船只的建造.


关于中途岛日本海军油料消耗 (四)

 

贴上来给众菜鸟参考;引自中国智慧百科船舶阻力由船舶航行时的水阻力和空气阻力构成。  水阻力包括3种成分。  摩擦阻力﹕由于水有黏性﹐船航行时水在船体湿表面处形成一个边界层﹐由边界层内水分子间的剪切力所形成。  旋涡阻力﹕由于边界层分离形成的旋涡和边界层对水动压力的影响所产生的压阻力﹐旋涡阻力与摩擦阻力之和又总称为黏性总阻力。  兴波阻力﹕由于船兴起了波浪(船波)而不断消耗能量所造成的阻力﹐属于压阻力性质﹐常把它与旋涡阻力合起来称为剩余阻力。

 摩擦阻力和旋涡阻力的变化与船体湿表面积和船速的平方(弱)成正比。  旋涡阻力与船体线型(尤其尾部)的好坏关系更大。  兴波阻力与船的排水量成正比﹐与船速的关系十分密切。  船体线型与傅汝德数(或相对速度)的配合是否恰当对兴波阻力影响较大﹐式中为航速(米/秒)﹐为重力加速度(米/秒2)﹐L为船长(米)。  在总水阻力中﹐当F 〈0.25时﹐黏性阻力占75%以上(F越小﹐此比例越大)﹐F约达0.30左右时﹐兴波阻力则可能占50%或更多﹐故一般运输船的F多在0.25以下﹐极少超过0.30。

主体的水阻力占船舶总阻力的极大部分﹐舵﹑轴支架和龙骨(装在船部﹑即船侧与船底相接部的狭长板条)等附件的水阻力﹐按附体的数量约占5 ~20%。  船舶的水上部分受到空气的阻力。  空气密度只有水密度的1/800﹐故空气阻力通常只占船总阻力的2~3%。

合理地选择船舶主尺度﹑船体系数(尤其是方形系数CB和棱形系数CP)和线型﹐是降低船舶阻力的关键。

船舶推进是指船舶主机通过传动轴系把能量传递给推进器﹐再转化成有效推力以克服船前进时所受的阻力﹐使船以一定的航速航行。  船舶总阻力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  有效功率与主机输出功率之比称为推进效率。  轴系的传动效率﹑推进器的运动在船尾所引起的阻力增加(推力损失)﹐特别是推进器的效率等因素都影响推进效率。  螺旋桨推进器的效率受其转速﹑直径和航速及主机功率的影响较大。  通常转速低些﹑直径大些的螺旋桨效率较高﹐故运输船多用低速主机或中速主机加减速装置。  合理设计船尾部的线型﹑采用合适的导流装置可以提高推进效率﹐降低螺旋桨产生的激振力。  燃油的消耗量与航速的关系并不是一般的线性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航速的变化与主机功率及燃油消耗量呈三次方关系

-----

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与转速成反比(不过不是线性)这点是正确的--

同时也得注意可能出现的空穴效应.

二战一般大型军舰的推进设计上,单轴大概是没什么人敢用(被凹到则当场停船),

双轴船是轮机部需求的船体长度变短(有利于缩短装甲区间长度),重量比较轻,

但是硬要催高速出来的话,螺旋桨就非得冲到高转速不可,推进效率就会下降.

除了 驱逐舰是因为空间上非得用双轴不可,其他的大型军舰里头,

Nelson级的双轴大概是防御取向,德国装甲舰与义大利Zara级则是减重的缘故.

(一部分的驱逐舰放大设计型船只,当然也延用了DD的双轴配置--

美国的Atlanta级就是了,特别是她的舰尾怎么看都很像DD....)

大多数的大型高速舰几乎都是动用三或四轴,

多几只螺旋桨帮忙分配动力,自然大家的转速都可以降低,整体效率上就会提高.

即使是日本的5500t轻巡也是全数四轴.

但是,多点锅炉去烧蒸气与开涡轮机有时候也不是很经济,

因此一般巡航时,往往会关掉部分锅炉,并且只使用内两轴或外两轴推进.

(只是--如果很不幸在这时候被敌军抓包,重点锅炉再怎么快大概也要半小时以上,

Glorious被德国战巡击沉时,就是因为只使用三分之二的锅炉,

即使发现被抓到,转向逃跑也催不出速度,自然就得倒楣了)


关于中途岛日本海军油料消耗 (五)

 

舰船航行的燃料计算要考虑的变数相当多包括载重、航线、作战行动(如Z字航行、舰载机发进等)、天候、燃料品质........等等

就小生所知,日本方面的中途岛海战相关文献几乎都没有提到具体的燃料消费量只有渊田美津雄.  奥宫正武<ミッドウェー>(朝日ソノラマ新装版战记文库\1992年) ISBN 4-257-17268-1

约略言及:「本作战的使用燃料,以及航行浬程,相当于平时联合舰队的一年份以上。」

〔第2部本作戦决定の経过第2章MI作戦の决定4.作戦计画の概要195页〕

可惜日本海军关于战时舰船燃料消费的档案,败战后亡失大半希望这一篇对计算与理解问题上有帮助:

 松代格三" 舰艇の航続力と海军作戦 "

*出处:海人社<世界の舰船>1992年10月号No.456特集.  舰艇用燃料の话86~91页

关于昭和17年后半期(1942年10月1日~1943年3月31日)

日本从南方取得的石油量与分配,请参考アジア歴史资料センター :

昭和17年度下半期南方石油取得配分に关する件(昭和17年陆亜密大日记第48号1/3)レファレンスコード:C01000734600

至于开战时日本拥有油轮的总吨数,即使日本方面的资料也颇有出入详细的分析,请参考:

正冈胜直" 日本海军とタンカー "上、中、下*出处:海人社<世界の舰船>1971年5月号No.165 103~107页、1971年6月号No.166 60~70页、1971年7月号No.167 79~87页


关于中途岛日本海军油料消耗 (五)

 

舰船航行的燃料计算要考虑的变数相当多包括载重、航线、作战行动(如Z字航行、舰载机发进等)、天候、燃料品质........等等

就小生所知,日本方面的中途岛海战相关文献几乎都没有提到具体的燃料消费量只有渊田美津雄.  奥宫正武<ミッドウェー>(朝日ソノラマ新装版战记文库\1992年) ISBN 4-257-17268-1

约略言及:「本作战的使用燃料,以及航行浬程,相当于平时联合舰队的一年份以上。」

〔第2部本作戦决定の経过第2章MI作戦の决定4.作戦计画の概要195页〕

可惜日本海军关于战时舰船燃料消费的档案,败战后亡失大半希望这一篇对计算与理解问题上有帮助:

 松代格三" 舰艇の航続力と海军作戦 "

*出处:海人社<世界の舰船>1992年10月号No.456特集.  舰艇用燃料の话86~91页

关于昭和17年后半期(1942年10月1日~1943年3月31日)

日本从南方取得的石油量与分配,请参考アジア歴史资料センター :

昭和17年度下半期南方石油取得配分に关する件(昭和17年陆亜密大日记第48号1/3)レファレンスコード:C01000734600

至于开战时日本拥有油轮的总吨数,即使日本方面的资料也颇有出入详细的分析,请参考:

正冈胜直" 日本海军とタンカー "上、中、下*出处:海人社<世界の舰船>1971年5月号No.165 103~107页、1971年6月号No.166 60~70页、1971年7月号No.167 79~87页